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小学教育主题网站建设与应用的现状与趋势——记“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主题网站展评活动”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丽 陈美玲 武健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9-62,共4页
教育主题网站是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资源形式。本文全面介绍了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育特色主题网站展评活动,并概括了我国中小学教育主题网站建设与应用的现状和趋势,并为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育主题网站建设与应用水平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教育主题网站 建设与应用 现状与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整合 被引量:22
2
作者 苗逢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7-96,共10页
从学校教学的层面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在系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有效、高效、普遍地应用信息技术,落... 从学校教学的层面看,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应是一个以符合教学和学习需求的方式,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教学和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应在系统教学设计的基础上,有效、高效、普遍地应用信息技术,落实信息技术整合在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等方面的实效;并通过"专业引领下的校本实践",持续发展自身的信息技术整合素养,并以此推进校本层面的信息技术整合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中学 小学 实效性 学校教学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析信息技术整合于中小学学科教学的实效性及其实施途径 被引量:28
3
作者 苗逢春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77,共5页
我国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于中小学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和实施途径比较困惑 ,实践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有鉴于此 ,本文提出 ,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导向 ,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 ,以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 我国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整合于中小学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和实施途径比较困惑 ,实践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和偏差。有鉴于此 ,本文提出 ,教师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导向 ,通过教师的教学设计 ,以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的方式 ,高效益地应用信息技术 ,追求信息技术在促进教学、学习和学生全面发展方面的实效性 ;倡导通过教师教学设计基础上的校本实践 ,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学的整合 ;文章还提出了教师在信息技术应用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应注意避免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整合于中小学教学 实效性 教师能力建设 教学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新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CSC电子备课系统”为教育创造一个全面解决方案的应用信息平台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本中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应用信息平台 备课 框架结构 电子 教师 教学内容 信息库 教育创造 教育心理学 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新的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CSC电子备课系统”为教育创建一个全面解决方案的应用信息平台
5
作者 王本中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8年第9期43-44,共2页
关键词 应用信息平台 教育软件 计算机辅助教学 全面解决方案 教育心理学 备课 建构主义理论 电子 教育改革 学习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未来5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推进和实施关键 被引量:18
6
作者 苗逢春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2-22,共11页
本文从相关人员的能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与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信息技术整合的校本实施4个宏观方面列述了未来5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推进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完成每一任务的工作框架,同时,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对... 本文从相关人员的能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与应用,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信息技术整合的校本实施4个宏观方面列述了未来5年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系统推进的主要任务,提出了完成每一任务的工作框架,同时,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对实施每一任务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信息化 中国 基础设施建设 课程整合 系统推进 教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课堂教学分析 被引量:56
7
作者 孙众 吕恺悦 +3 位作者 骆力明 陈美玲 许林 施智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23,共9页
传统课堂教学分析,多以时间取样的手工编码为主,存在过度依赖专家、分析效率低、难以规模化服务等难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课堂教学分析要突破困境,需经历从全人工、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发展到人机协同的进化路径;需建立由多源数据... 传统课堂教学分析,多以时间取样的手工编码为主,存在过度依赖专家、分析效率低、难以规模化服务等难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课堂教学分析要突破困境,需经历从全人工、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发展到人机协同的进化路径;需建立由多源数据支持的教学案例库、文本视频为主的分析维度集、教学事件与时间取样相结合的多元分析方法而形成的分析框架;在实践层面,以计算机视觉为主的课堂行为分析,以自然语言理解和大数据为主的教学事件分析和评语分析等,可成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课堂教学分析突破口,以期逐步达成人机协同、规模化、高效率开展课堂教学分析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课堂教学分析 人机协同 事件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