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南县近48年冬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郭晓艳 胡如江 +1 位作者 王丽平 谢远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111-113,共3页
利用全南县1959~2007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48年全南冬季季平均气温、季平均最低气温、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要素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全南冬季平... 利用全南县1959~2007年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资料,运用线性回归、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近48年全南冬季季平均气温、季平均最低气温、季平均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等要素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8年全南冬季平均气温、季平均最低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均呈明显增温趋势。季平均气温前30年稳定少变,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增温明显;季平均最低气温则呈稳步增高态势,近48年季平均最低气温每10年约增温0.4℃左右;而冬季平均最高气温基本呈波浪振荡态势,其增温趋势不明显;极端最低气温的年际振幅较大,但总体呈阶段性上升趋势。冬季季平均气温增温的突变点大约出现在1994年;而季平均最低气温增温的突变点比季平均气温早,出现在1986年;极端最低气温增温的突变点出现时间最早,大约从1983年开始极端最低气温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南县 冬季平均气温 气温变化 平均最低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增温趋势 平均最高气温 突变点 日平均气温 主要特征 线性回归 稳定少变 突变检验 态势 气温资料 振幅 振荡 世纪 时间 年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州地区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
2
作者 江聪 《江西农业》 2025年第3期112-114,共3页
农业生产高度依赖气象条件,以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赣州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业气象服务对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通过对赣州气候特征、气象灾害以及农业气象服务现状的梳理,结合实际农作物产量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模型研究,探讨... 农业生产高度依赖气象条件,以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赣州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农业气象服务对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机制。通过对赣州气候特征、气象灾害以及农业气象服务现状的梳理,结合实际农作物产量数据,运用相关性分析和模型研究,探讨了准确气象预报、灾害预警及农业气象情报对农作物产量的具体作用。研究发现,气象服务在播种、田间管理及收获等关键环节具有显著的增产效益,但在服务精准性、信息传播效率及灾害防御能力上仍存在不足。为此,提出优化监测技术、完善传播体系、强化灾害防御能力及推进协同合作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助力赣州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州地区 农业气象服务 农作物产量 气象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2018年龙南县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代冬梅 肖银辰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17期191-192,194,共3页
利用江西省雷电监测系统获取的2003-2018年赣州地区范围内的地闪定位资料,对闪电的基本特性、日变化、月变化以及闪电密度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闪电强度平均值为8.27 k A;负地闪数占总闪电数的95.4%,平均闪电强度为-9.94 k... 利用江西省雷电监测系统获取的2003-2018年赣州地区范围内的地闪定位资料,对闪电的基本特性、日变化、月变化以及闪电密度的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闪电强度平均值为8.27 k A;负地闪数占总闪电数的95.4%,平均闪电强度为-9.94 k A;正负闪电比为4.6%,正闪平均强度为26.38 kA;闪电的月变化表现为单峰型,主要出现在4-9月,其中6-8月最为频繁;一天中闪电活跃期为13:00-19:00;闪电密度分布由北往南依次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闪 月变化 日变化 闪电密度 江西龙南 2013-2018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业自动气象站防雷检测技术要求与设计
4
作者 黄运忠 江聪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4期237-239,共3页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气象探测设施也逐渐有了新的变化,新型农业自动气象站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由于其电子设备对外部环境较为敏感,将其安装在室外,其自身又存在较低的绝缘性,因此极易遭到雷电电磁脉冲的干扰。对此,采...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农业气象探测设施也逐渐有了新的变化,新型农业自动气象站的应用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由于其电子设备对外部环境较为敏感,将其安装在室外,其自身又存在较低的绝缘性,因此极易遭到雷电电磁脉冲的干扰。对此,采取一系列的防雷措施,就变得极为重要。本文就新型农业自动气象站防雷检测技术要求与设计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气象站 防雷检测 技术要求 设计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4月一次冰雹天气过程的环境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严芳 廖卓兰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期235-237,240,共4页
利用常规资料和探空资料对2015年4月20日00:20—00:30赣州龙南县出现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发生的环境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低槽、地面冷空气、中低层西南急流、中低层切变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2此次冰雹... 利用常规资料和探空资料对2015年4月20日00:20—00:30赣州龙南县出现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发生的环境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本次强对流天气过程,是在高空低槽、地面冷空气、中低层西南急流、中低层切变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2此次冰雹的主要原因是有较大的不稳定能量累积、中低层有强风垂直切变,风向随高度顺转、中层有"干"西南急流发展、高cape值的释放使低层的水汽上升到足够的高度。3未出现大范围强降水的原因是中低层有强风垂直切变、cape值偏强和湿层不够厚。这些对发掘不同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出现冰雹、大风、强降水的主要预报着眼点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环境特征分析 中低层切变 江西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