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线粒体调节的高原缺氧损伤防治药物靶点 被引量:4
1
作者 高迎春 周珺 +1 位作者 马慧萍 张汝学 《生理科学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66,共6页
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压低、氧供不足,这种特殊环境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赴高原人口逐年增加,寻找有效的抗缺氧药物刻不容缓。线粒体是细胞内最大的耗氧细胞器,也是产能细胞器,其结... 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压低、氧供不足,这种特殊环境会对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赴高原人口逐年增加,寻找有效的抗缺氧药物刻不容缓。线粒体是细胞内最大的耗氧细胞器,也是产能细胞器,其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对维持机体正常运转十分重要。研究表明,线粒体在高原缺氧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巨大,其结构可作为抗高原缺氧的药物靶点如:线粒体基因组、可塑性相关蛋白、膜通透性转换孔等。本文将对这些基于线粒体结构调节的高原缺氧损伤防治的靶点进行总结,以期为抗高原缺氧新药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缺氧 线粒体 药物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亮氨酸改善高原记忆损伤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保柱 栾飞 +2 位作者 李茂星 张泉龙 贾正平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3期237-241,共5页
目的探讨L-亮氨酸对高原记忆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八臂迷宫筛选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Model组),L-亮氨酸小、中、大剂量组。L-亮氨酸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按0.473,0.945,1.89 g·kg-... 目的探讨L-亮氨酸对高原记忆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八臂迷宫筛选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随机分为常氧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Model组),L-亮氨酸小、中、大剂量组。L-亮氨酸小、中、大剂量组分别按0.473,0.945,1.89 g·kg-1剂量灌胃给予L-亮氨酸,NC组和Model组给予等体积纯化水。均给药1周。给药第4天,将Model组和L-亮氨酸小、中、大剂量组置于大型低压氧舱模拟高原低压低氧环境(海拔7 500 m,3 d)。采用八臂迷宫测试其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干/湿比重法测定各组脑组织含水量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形态变化;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检测海马组织mTOR、P70S6K和4E-BP1 mRNA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Model组参考记忆错误(RME)、错误总数(TE)及测试时间(TT)均显著增加(P<0.05),脑含水量显著升高(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mTOR和P70S6K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L-亮氨酸小、中剂量组工作记忆错误(WME)、RME、TE、TT、脑含水量和4E-BP1 mRNA表达均降低,P70S6K mRNA表达增加;L-亮氨酸大剂量组WME和TE均显著降低(P<0.05),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P70S6K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L-亮氨酸小、中、大剂量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明显减轻。结论 L-亮氨酸对高原记忆损伤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激活mTOR及其下游底物(4E-BP1和P70S6K)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亮氨酸 雷帕霉素靶蛋白 4E-BP1 P70S6K 高原记忆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麻素对模拟高原缺氧大鼠动脉血气及脑组织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邹驰 樊光辉 +3 位作者 刘辉 马慧萍 刘长清 刁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8-732,共5页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模拟高原缺氧大鼠动脉血气及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常氧模型(N)组,缺氧模型(M)组,红景天(RC)对照组,天麻素低剂量(GAS-L)组,天麻素中剂量(GAS-M)组,天麻素高剂量(GAS-H)组,每组10... 目的研究天麻素对模拟高原缺氧大鼠动脉血气及脑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常氧模型(N)组,缺氧模型(M)组,红景天(RC)对照组,天麻素低剂量(GAS-L)组,天麻素中剂量(GAS-M)组,天麻素高剂量(GAS-H)组,每组10只。每日定时灌胃给药,连续7d。采用低压氧舱模拟海拔8000m高原环境,缺氧12h后,测定各组大鼠动脉血气,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并测定脑组织相关生化指标水平。结果与N组比较,M组大鼠氧分压(PO_2)、血氧饱和度(SO_2)、氧合指数(PO_2/Fi O_2)、钠离子(Na+)、实际碳酸氢根(HCO3–)明显下降(P<0.01),乳酸(Lac)、血红蛋白(Hb)浓度明显上升(P<0.01);大鼠脑组织出现病理性损伤;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含量明显升高(P<0.01),谷胱甘肽(GSH)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M组比较,GAS-L组PO_2、SO_2、PO_2/FiO_2明显升高(P<0.05,P<0.01);GAS三个剂量组Na^+、HCO_3~–均明显升高(P<0.05,P<0.01);GAS-L及GAS-H组Lac含量明显降低(P<0.01,P<0.05);GAS-H组Hb明显升高(P<0.01)。RC及GAS组脑组织病理损伤较M组轻。与M组相比,GAS三个剂量组脑组织MDA明显降低(P<0.05,P<0.01),H_2O_2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H含量及GSH-Px活性均明显升高(P<0.05,P<0.01),但无明显剂量依赖性。结论天麻素能够对模拟高原缺氧大鼠动脉血气及脑组织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麻素 缺氧 高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进高原对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娟红 王荣 +3 位作者 谢华 尹强 贾正平 李文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6-1620,共5页
目的研究急进高原时高原环境对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萘洛尔平原组(P1)、普萘洛尔急进高原组(H1)、美托洛尔平原组(P2)、美托洛尔急进高原组(H2)。P1和P2组于平原地区(50 m)及H1和H... 目的研究急进高原时高原环境对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普萘洛尔平原组(P1)、普萘洛尔急进高原组(H1)、美托洛尔平原组(P2)、美托洛尔急进高原组(H2)。P1和P2组于平原地区(50 m)及H1和H2组急进高原后于高海拔地区(4010 m)禁食12 h后灌胃给药,普萘洛尔组于给药前(0 h)及给药后0.33、0.66、1、1.5、2、3、4、6、8、12、24 h由眼眶后静脉丛取血,美托洛尔组采血时间点为0、0.083、0.25、0.5、0.75、1、1.5、2、4、6、8、12、24 h。采用LCMS/MS方法测定血浆、血浆超滤液药物浓度。结果急进高原后普萘洛尔血浆蛋白结合率增高,美托洛尔组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普萘洛尔在大鼠体内药代参数发生显著变化,达峰浓度(Cmax)、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增大,平均滞留时间(MRT)、半衰期(t1/2z)延长,清除率(Clz)明显减小。美托洛尔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Tmax增大,t1/2z、MRT延长,房室模型参数及其他统计矩参数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进高原后,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发生改变。药代参数的变化除了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和血气指标的变化有关外,可能与药物相关代谢酶活性的改变、机体血液粘度的增高、动物种类、动物的状态不同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美托洛尔 急进高原 药代动力学 蛋白结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缺氧对药物转运体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张明霞 王荣 +6 位作者 李文斌 鹿辉 谢华 罗冰峰 王昌 刘晶晶 贾正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16-321,共6页
高原具有的低氧、低气压等环境特点,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并影响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胃排空、血液流变学、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其中,药物转运体是介导大部分药物透过... 高原具有的低氧、低气压等环境特点,会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并影响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影响这个过程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胃排空、血液流变学、心肺功能、肝肾功能、药物代谢酶和药物转运体。其中,药物转运体是介导大部分药物透过细胞膜进入体内发挥药效的关键因素,研究缺氧对药物转运体的影响,对于明确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该文将从药物转运体的分类、介导的药物底物、缺氧对药物转运体表达的影响及缺氧条件下药物转运体的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高原缺氧对药物转运体的影响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药物转运体 组织分布 药物底物 药物代谢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茶碱对急进高原大鼠部分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昌 王荣 +6 位作者 谢华 尹强 贾正平 李文斌 王延玲 鹿辉 陶锐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观察平原Wistar大鼠急进实地4 300 m海拔高原后,氨茶碱药物干预对急进大鼠体内部分病理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平原组(海拔55 m)、高原缺氧组(海拔4 300 m)、高原缺氧+氨茶碱组(海... 目的:观察平原Wistar大鼠急进实地4 300 m海拔高原后,氨茶碱药物干预对急进大鼠体内部分病理生理指标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将21只成年健康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平原组(海拔55 m)、高原缺氧组(海拔4 300 m)、高原缺氧+氨茶碱组(海拔4 300 m),连续给药5 d后,取眼眶静脉丛血2 m L分析其主要生化指标,同时解剖大鼠,取腹主动脉血1 m L分析其主要血气指标,完整摘取脑、肺、肝组织进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平原组相比,缺氧组与给药组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尿素(urea solution,Urea)、血清氯离子浓度(ser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c Cl-)均明显升高(P<0.01),白蛋白(albumin,ALB)、肌酐(creatinine,Cr)、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t O2)、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value,Hct)、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 CO2)、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 O2)、缓冲碱(buffer base,BB)、剩余碱(blood base excess,BE)等指标均明显降低(P<0.01),与缺氧组相比,给药组Cr、酸碱值(p H)、Hct、血清钠离子浓度(cerum sodium concentration,c Na+)、c Cl-均明显升高(P<0.01),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ALB、Pa CO2、血清钾离子浓度(serum potassium concentration,c K+)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病理结果显示:缺氧组和给药组脑、肺、肝组织与平原组相比均有明显损伤,而给药组与缺氧组相比,损伤有所减轻。结论:氨茶碱能够通过改变急进大鼠的血气、生化指标状态,保护大鼠脑、肺、肝功能,减轻急进高原造成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氨茶碱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改善机体通气量以及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高原 氨茶碱 血气分析 生化分析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垂头菊乙醇提取物的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及其对高原缺氧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景临林 马慧萍 +2 位作者 樊鹏程 何蕾 贾正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815-1820,共6页
本文对矮垂头菊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Cremanthodium humile,EECH)中总黄酮与总多酚含量,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对高原缺氧小鼠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EECH中总黄酮与总多酚的含量分别为378.35±7.04 mg芦丁/g提... 本文对矮垂头菊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 of Cremanthodium humile,EECH)中总黄酮与总多酚含量,体外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对高原缺氧小鼠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EECH中总黄酮与总多酚的含量分别为378.35±7.04 mg芦丁/g提取物和114.58±0.99 mg没食子酸/g提取物。其对DPPH、羟自由基、NO自由基均表现出一定的清除活性,IC50值分别为80.90±0.47、263.54±6.82和285.26±4.45μg/m L,但均弱于Vc,然而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优于Vc。此外,EECH能够显著延长缺氧常压密闭缺氧小鼠的存活时间,减少低压低氧小鼠心脑组织中MDA含量,提高抗氧化酶SOD、CAT和GSH-Px的活力。以上结果表明:EECH是一种活性优异的天然抗氧化剂,对高原缺氧诱导的小鼠心脑组织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垂头菊 自由基清除 低压低氧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FLC-MS/MS法测定急进高原前后大鼠体内左氧氟沙星含量及其药代动力学差异 被引量:9
8
作者 王昌 贾正平 +5 位作者 李文斌 鹿辉 罗冰峰 刘晶晶 张明霞 王荣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大鼠血浆左氧氟沙星含量的方法,并研究急进高原前后大鼠体内左氧氟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FLC-MS/MS)法,以Gemini 3uC18柱(75mm×3mm,3μm)分离,以乙腈∶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大鼠血浆左氧氟沙星含量的方法,并研究急进高原前后大鼠体内左氧氟沙星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FLC-MS/MS)法,以Gemini 3uC18柱(75mm×3mm,3μm)分离,以乙腈∶水∶甲酸(体积比55∶45∶0.1)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0.4mL/min,柱温30℃,进样10μL,电喷雾正离子电离(ESI)模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模式进行检测。12只大鼠被随机分为平原组与高原组(n=6),实验前禁食12h。实验时,大鼠灌胃给予左氧氟沙星(20mg/kg)。于给药前(0h)和给药后0.25、0.5、0.75、1、1.5、2、4、6、8、12和24h,由眼眶静脉丛采血0.2mL,并采用UFLC-MS/MS法测定大鼠体内左氧氟沙星浓度。结果左氧氟沙星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该方法线性范围为5.00~2.00×10~5μg/L,最低检测限为5.00μg/L。比较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大鼠体内左氧氟沙星药动学参数,发现其发生了显著变化,药时曲线下面积从(5 799.27±1 867.18)(μg·h)/L增大到(33 828.41±8 196.08)(μg·h)/L,峰浓度增大、体内平均驻留时间延长、总清除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进高原后,左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代谢过程发生明显变化,研究结果为平原和急进高原后临床合理应用左氧氟沙星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速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左氧氟沙星 血浆样品 药代动力学 急进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进高原对大鼠肝功能及CYP1A2、CYP3A4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文斌 贾正平 +4 位作者 谢华 张娟红 王延玲 郝颖 王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后影响大鼠药物代谢的肝功能及CYP1A2、CYP3A4活性的变化。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后,离心取上清液进行肝功能检测;大鼠麻醉后开腹取大鼠肝脏,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 目的探讨急进高原后影响大鼠药物代谢的肝功能及CYP1A2、CYP3A4活性的变化。方法将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后,离心取上清液进行肝功能检测;大鼠麻醉后开腹取大鼠肝脏,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差速离心法提取大鼠肝微粒体,采用P450-GloTM试剂盒,检测肝脏CYP1A2、3A4的活性。结果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比较,AST、ALT、ALP分别升高了48.50%、47.90%、103.02%,TP下降了1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可见小叶中央静脉水肿,细胞核固缩;急进高原后大鼠CYP1A2、CYP3A4活性分别下降了96.56%和43.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进高原后大鼠肝脏发生较大损伤,肝微粒体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药物在肝脏的代谢,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半衰期延长,药物的清除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高原 肝功能 CYP1A2 CYP3A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螃蟹甲苯乙醇苷对急性高原肺水肿大鼠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栾飞 李茂星 +3 位作者 周保柱 曹馨元 赵一 王先敏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04-709,共6页
目的研究藏药螃蟹甲中苯乙醇苷类成分(Ph GCs)对急性高原肺水肿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7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常压空白组(NG),常压+苯乙醇苷组(NG+Ph GCs,400mg/kg),缺氧模型组(HG),苯乙醇苷高(Ph GCs-H,400mg/kg)、中(Ph GCs-M,200... 目的研究藏药螃蟹甲中苯乙醇苷类成分(Ph GCs)对急性高原肺水肿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70只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常压空白组(NG),常压+苯乙醇苷组(NG+Ph GCs,400mg/kg),缺氧模型组(HG),苯乙醇苷高(Ph GCs-H,400mg/kg)、中(Ph GCs-M,200mg/kg)、低(Ph GCs-L,50mg/kg)3个剂量组,地塞米松组(Dex,4mg/kg),每组10只。Ph GCs预防灌胃给药3d,第4天起除常压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置于模拟海拔8000m的高原环境,连续缺氧暴露72h建立实验性高原肺水肿动物模型,然后处死大鼠,干湿比重法检测肺组织含水量,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SOD、GSH酶的活性及MDA含量,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肺组织中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与NG组比较,NG+Ph GCs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未见明显变化,HG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与NG组比较,HG组大鼠肺组织充血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及肺泡壁明显增宽;SOD、GSH酶活性明显降低(P<0.05),而IL-1β、TNF-α、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HG组比较,Ph GCs各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炎症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及肺泡壁增宽程度减轻,SOD、GSH酶活性增加,而IL-1β、TNF-α、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螃蟹甲所含的Ph GCs可明显改善由急性缺氧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急性高原肺水肿模型大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螃蟹甲 苯乙醇苷 高原病 肺水肿 炎症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进高原对普萘洛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文斌 贾正平 +4 位作者 谢华 张娟红 王延玲 郝颖 王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09-914,共6页
目的:研究急进高原环境对普萘洛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4只,体质量(200±20)g,按0.05 g/kg单次灌胃给予普萘洛尔制剂,于0,20,40 min和1,1.5,2,3,4,6,8,12,24 h在平原眼眶后静脉丛采血0.5 mL;经过7 ... 目的:研究急进高原环境对普萘洛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14只,体质量(200±20)g,按0.05 g/kg单次灌胃给予普萘洛尔制剂,于0,20,40 min和1,1.5,2,3,4,6,8,12,24 h在平原眼眶后静脉丛采血0.5 mL;经过7 d清洗期后,急进海拔4010 m高原,再次给药并采血,采用液相质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测定血浆中普萘洛尔的血药浓度,药物与统计(drug and statistics,DAS)2.0软件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二者药代动力学参数的比较。结果:急进高原组与平原组相比药时曲线下面积(areaunderconcentration-timecurve,AUC)增大442.61%,平均驻留时间(mean retention time,MRT)延长47.45%,半衰期(half-life,t1/2)延长73.13%,峰浓度(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Cmax)增高352.97%,总清除率(clearance,CL)下降80.87%,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降低68.94%。这些方面的差异二者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原条件下,普萘洛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发生显著变化,研究结果将为高原条件下普萘洛尔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药代动力学 急进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唑胺对PC12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姚娟 马慧萍 +4 位作者 李倩 李琳 贾正平 景临林 樊鹏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44-1248,共5页
目的研究乙酰唑胺对缺氧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模型培养PC12细胞,筛选乙酰唑胺作用于缺氧PC12细胞的最佳浓度,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活力、LDH的含量、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IF-1α及Caspase-... 目的研究乙酰唑胺对缺氧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模型培养PC12细胞,筛选乙酰唑胺作用于缺氧PC12细胞的最佳浓度,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细胞活力、LDH的含量、细胞周期,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IF-1α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与缺氧模型组相比,乙酰唑胺可明显提高缺氧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培养基中LDH的含量,降低G1期、提高S期细胞百分比、提高HIF-1αmRNA的表达、降低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结论乙酰唑胺具有保护PC12细胞缺氧损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唑胺 缺氧 乳酸脱氢酶 PC12细胞 细胞周期 缺氧诱导因子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环境影响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酶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郝颖 王荣 +3 位作者 谢华 孙玉环 李文斌 贾正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8-902,共5页
细胞色素P450酶是参与人体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类。高原环境具有氧分压降低、气候寒冷和紫外线强的特点。氧分压低会造成机体各器官缺氧,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同时,大量研究认为在高原环境下,缺氧等因素使细胞色素P450酶的代谢活性以及同工... 细胞色素P450酶是参与人体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类。高原环境具有氧分压降低、气候寒冷和紫外线强的特点。氧分压低会造成机体各器官缺氧,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同时,大量研究认为在高原环境下,缺氧等因素使细胞色素P450酶的代谢活性以及同工酶的表达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相关药物代谢及动力学的变化。另外,一些细胞因子和表达通路的改变也与高原环境下P450酶代谢活性的改变相关。目前,高原适应性人群与平原世居人群的P450酶代谢活性不同,其差异已有报道,且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已成为新的热点。本文介绍了高原环境的特点和细胞色素P450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高原缺氧环境下对该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高原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进高原后大鼠组织高原适应性基因含量的差异性观察
14
作者 谢华 郝颖 +4 位作者 尹强 李文斌 鹿辉 贾正平 王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1-577,共7页
目的:检测平原大鼠和急进不同海拔高原大鼠血液及组织器官中高原适应性基因(EPAS1、EGLN1和PPARα基因)含量及HIF-20t、PHD2和PPAROt蛋白表达量,初步探讨高原适应性基因及相应表达蛋白在急进高原大鼠体内心、肝、脑、肺、肾组织分... 目的:检测平原大鼠和急进不同海拔高原大鼠血液及组织器官中高原适应性基因(EPAS1、EGLN1和PPARα基因)含量及HIF-20t、PHD2和PPAROt蛋白表达量,初步探讨高原适应性基因及相应表达蛋白在急进高原大鼠体内心、肝、脑、肺、肾组织分布的差异。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平原组、急进高原3400m组、急进高原4300m组;急进高原两组到达高原第1、3、5天分别取大鼠血液及组织器官,检测血常规,采用实时定量PCR和ELISA方法检测高原适应性基因及相应蛋白表达量,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进高原4300m组大鼠红细胞、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高于平原组(均P〈0.05)。与平原组比较,急进高原两组血液和心、肝、肾组织中EPAS1基因含量明显增加(均P〈0.05);心、肝、脑、肾组织中EGLN1基因含量增加(均P〈0.05),心、肝、肾组织中PPARα基因含量增加(均P〈0.05)。与平原组比较,HIF-20t蛋白表达量在急进高原两组各组织器官中均增加,且高海拔处肝、脑、肾组织中增加明显;心、肝、肾组织中PHD2和PPARα蛋白表达量均增加(均P〈0.05)。结论:高原适应性基因的含量和相应蛋白表达量在不同海拔和不同组织中存在一定的差异。提示EPAS1、EGLN1和PPARα基因可作为抗高原缺氧药物靶向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病/血液 高海拔 基因 大鼠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oQ对模拟高原缺氧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蒙萍 景临林 +3 位作者 何蕾 高迎春 李玉芳 马慧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221-1226,共6页
目的研究MitoQ对模拟海拔8 000 m高原缺氧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常压密闭缺氧实验考察MitoQ的抗缺氧活性,并确定最佳给药剂量;采用大型低压氧舱模拟海拔8 000 m高原缺氧环境,检测MitoQ对缺氧大鼠脑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氧化应... 目的研究MitoQ对模拟海拔8 000 m高原缺氧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常压密闭缺氧实验考察MitoQ的抗缺氧活性,并确定最佳给药剂量;采用大型低压氧舱模拟海拔8 000 m高原缺氧环境,检测MitoQ对缺氧大鼠脑组织结构的影响,以及氧化应激及线粒体功能相关指标,同时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对MitoQ对缺氧大鼠的保护作用进行研究。结果MitoQ使模拟高原缺氧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隙减小,空泡化程度降低,明显降低大鼠脑组织MDA含量(P<0.05),降低胞内Ga 2+含量(P<0.01),提高线粒体膜电位(P<0.05),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缺氧条件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Ⅱ、Ⅳ的活性,明显降低Cyt C、caspase-3、Bax的表达(P<0.05,P<0.01),改善缺氧对大鼠脑及其线粒体功能的损伤。结论MitoQ可以减少模拟海拔8 000 m缺氧环境对大鼠造成的损伤,维持缺氧条件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功能,对缺氧条件下的大鼠发挥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TOQ 高原缺氧 大鼠 线粒体功能 氧化应激 低压氧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低氧对血脑屏障结构及其药物通透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怡丹 李文斌 +1 位作者 王荣 张建春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8-673,共6页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需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血脑屏障组织结构中的紧密连接蛋白、星型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上的转运蛋白、内皮细胞上的ATP发生变化,同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这些变化是高原地区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需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在高原低氧环境下,血脑屏障组织结构中的紧密连接蛋白、星型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上的转运蛋白、内皮细胞上的ATP发生变化,同时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这些变化是高原地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合理用药的重要参考。本文就高原低氧对血脑屏障结构及其药物通透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血脑屏障 高海拔 高原病 缺氧 脑/病理生理学 生物转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素-7-甲醚对高原缺氧小鼠脑组织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景临林 武柠子 +3 位作者 杨颖 何蕾 贾正平 马慧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54-1060,共7页
研究黄芩素-7-甲醚对高原缺氧小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用50只小鼠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测定黄芩素-7-甲醚的有效剂量。然后将8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芦丁组和黄芩素-7-甲醚组,连续灌胃给药5天,最后一个给药60 min... 研究黄芩素-7-甲醚对高原缺氧小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用50只小鼠进行常压耐缺氧实验,测定黄芩素-7-甲醚的有效剂量。然后将8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模型组、芦丁组和黄芩素-7-甲醚组,连续灌胃给药5天,最后一个给药60 min后,置于模拟海拔8000 m氧舱内停留12 h,检测脑组织中含水量、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抗氧化酶以及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低压低氧能够诱导小鼠脑含水量、脑组织中H_2O_2、NO和MDA含量以及LDH活性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显著减低,Nrf2和HO-1蛋白表达增强。经黄芩素-7-甲醚预处理后能够显著降低高原缺氧小鼠脑组织中H_2O_2、MDA和NO含量以及LDH活性,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同时进一步增加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黄芩素-7-甲醚能够缓解高原缺氧导致脑组织氧化应激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激活Nrf2/ARE/HO-1信号途径,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素-7-甲醚 高原缺氧 脑组织 抗氧化酶 Nrf2/ARE/HO-1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进不同低海拔环境对大鼠心肌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延玲 王荣 +6 位作者 杨锁泉 尹强 谢华 李文斌 张娟红 马骏 贾正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目的联合血气、血液生化及组织形态变化探讨在冬季急进不同海拔(2500 m以内)环境下对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实验Wistar雄性大鼠30只,分为A组(海拔55 m)、B组(海拔1520 m)及C组(海拔2260 m)三组。正常饮水喂食,在各海拔处标准饲养3 d,动... 目的联合血气、血液生化及组织形态变化探讨在冬季急进不同海拔(2500 m以内)环境下对大鼠心肌的影响。方法实验Wistar雄性大鼠30只,分为A组(海拔55 m)、B组(海拔1520 m)及C组(海拔2260 m)三组。正常饮水喂食,在各海拔处标准饲养3 d,动脉血测定血气,静脉血做生化检测,取心肌组织用比色法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用细胞化学HE染色法及电镜观察左心室病理结构的改变。结果各组血气pH、PCO2均无差异,但C组均较A组PO2及BE明显下降(P<0.05);心肌酶谱、MYO及Tn-I值C组较A组明显增加(P<0.01);与A组相比C组心肌组织氧化应激的MDA明显增加(P<0.01),SOD明显下降(P<0.05),B、C组NO均较A组明显减少(P<0.01);病理切片结果显示C组大鼠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肌纤维溶解断裂;电镜显示C组有部分肌丝断裂,少量线粒体扩张。结论在冬季急进低海拔2260 m处大鼠心肌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其为高原低氧的氧化应激及环境变化动物应激所造成的综合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进 血气 心肌酶 丙二醛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一氧化氮 肌钙蛋白 肌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内表面反相限进填料的制备与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武晓玉 王荣 +5 位作者 谢华 王剑锋 杨沛 贾正平 张强 王先华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0-815,共6页
通过在硅烷化硅胶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键合己胺和聚乙烯醇,制备了能够在线直接进样分析生物样品的新型内表面反相限进填料。采用元素分析、电镜观察对该限进填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普萘洛尔、阿替洛尔、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作溶质探针,... 通过在硅烷化硅胶内表面和外表面分别键合己胺和聚乙烯醇,制备了能够在线直接进样分析生物样品的新型内表面反相限进填料。采用元素分析、电镜观察对该限进填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普萘洛尔、阿替洛尔、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作溶质探针,并以Merck公司生产的限进填料柱作参比,对合成的限进填料的色谱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限进填料有较好的蛋白质排阻能力、富集能力和反相色谱性能,能同时实现排阻生物大分子杂质和富集小分子被分析物的功能,可作为在线、快速直接进样检测分析生物样品的预处理柱,适用于普萘洛尔血浆的直接进样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表面反相限进填料 制备 评价 高效液相色谱法 普萘洛尔 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谱技术在普萘洛尔对映体药动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娟红 王荣 +5 位作者 谢华 孟宪栋 贾正平 武晓玉 李文斌 谢希晖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2-748,共7页
普萘洛尔(PPL)为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临床上使用的普萘洛尔是左旋和右旋异构体的等量混合物。目前已证实普萘洛尔S-型对映体的β受体阻断作用比R-型强约100倍,而R-型具有抗氧化活性,对其手性拆分研究在... 普萘洛尔(PPL)为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具有多方面药理作用,临床上使用的普萘洛尔是左旋和右旋异构体的等量混合物。目前已证实普萘洛尔S-型对映体的β受体阻断作用比R-型强约100倍,而R-型具有抗氧化活性,对其手性拆分研究在药理学研究方面有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色谱方法在普萘洛尔对映体拆分方法学及其药动学研究方面的应用,为普萘洛尔质量控制、药动学研究及体内药理学研究提供方法学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 普萘洛尔 对映体 手性拆分 药动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