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7-57,共1页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治疗 外科手术 立体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脊柱外科研究进展
2
作者 海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36-136,共1页
关键词 微创脊柱外科 微创融合固定手术 内窥镜辅助手术 后凸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治疗的远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42
3
作者 邹德威 海涌 +7 位作者 马华松 周雪峰 邵水霖 白克文 章纯光 陈志明 牛军 高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报告 5 6 9例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治疗的远期随访结果 ,比较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85年~ 2 0 0 0年收治的 5 6 9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各种术式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及 5年以上随访结果。结果 :5 6 9例... 目的 :报告 5 6 9例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治疗的远期随访结果 ,比较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85年~ 2 0 0 0年收治的 5 6 9例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 ,总结各种术式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及 5年以上随访结果。结果 :5 6 9例患者分别采用Harrington术式、Luque术式、Harrington加Luque术式、Ziekle术式、Harrington加Wisconsin棘突钢丝等传统术式和中华长城椎弓根螺钉三维旋转矫正系统术式 ,传统术式各组平均矫正率为 30 % ,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中华长城术式组平均矫正率 82 % ,与传统术式相比明显提高 (P <0 0 0 1) ,5年以上随访矫正丢失小于 7%。结论 :适时手术器械矫形固定融合是目前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凸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胸椎 椎弓根螺钉 三维矫正 手术疗法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 被引量:32
4
作者 海涌 陈晓明 +7 位作者 吴继功 邹德威 夏平 陈志明 刘玉增 姬勇 彭军 周立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 ̄2004年1月,对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0例,女16例,年龄9 ̄37岁,平均17.4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 ̄2004年1月,对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0例,女16例,年龄9 ̄37岁,平均17.4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7例,脊柱侧凸术后翻修5例。术前侧凸Cobb角76° ̄151°,平均98°,后凸92° ̄153°,平均106°,躯干偏移2 ̄7.9cm,平均3.6cm。其中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症状,18例存在中、重度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行后路一期经顶椎全脊椎截骨、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手术时间3.5 ̄5.5h,平均4.2h,术中出血量920 ̄2100ml,平均1120ml。术后1周左右戴支具下地,5例术前神经损害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Cobb角30° ̄79°,平均52.3°,矫正率61.1%;后凸42° ̄86°,平均52.3°,矫正率51.6%;躯干偏移0 ̄1.9cm,平均1.2cm,矫正率71%;身高增长6 ̄11.5cm,平均7.2cm。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1 ̄5.2年),1例术后9个月发现假关节及固定棒断裂,经过再次手术换棒、植骨后融合。末次随访时96%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可安全实施,矫正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侧后凸 重度僵硬性 全脊椎截骨术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25
5
作者 邹德威 吴继功 +7 位作者 马华松 周雪峰 谭荣 刘玉曾 张乐乐 陈晓明 鲍磊 张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91-195,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有半椎体畸形的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手术矫正策略和方法,并对手术矫正效果进行评估。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合并半椎体畸形的脊柱侧后凸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12.2岁。侧凸Cobb角平均84.6°(28°... 目的:探讨合并有半椎体畸形的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手术矫正策略和方法,并对手术矫正效果进行评估。方法:2005年1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合并半椎体畸形的脊柱侧后凸患者25例,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12.2岁。侧凸Cobb角平均84.6°(28°~150°),后凸平均68°(47°~125°)。切除的半椎体最高T3,最低S1。对合并有前凸、半椎体凸向腹侧的2例患者采用前路半椎体切除、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对于单纯的半椎体、代偿弯无结构性弯曲的9例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于半椎体同时合并结构性代偿弯、Risser征大于Ⅱ级的11例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对于有半椎体畸形同时代偿弯为结构性弯曲、Risser征小于Ⅱ级未发育成熟的3例患儿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固定,在代偿弯性结构性弯则用带有可以调节的"生长阀"固定。结果:手术时间3.5~6.5h,平均4.5h;术中出血300~2100ml,平均850ml。术后出现单侧下肢麻木者1例,1周后完全缓解,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平均38.3°(24°~58°),矫正率53.7%;术后后凸平均25.3°(13°~38°),矫正率61.5%。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未发现假关节形成,后凸和侧凸无明显丢失。结论:半椎体切除和采取个性化的手术方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可以起到很好的矫正效果。虽然存在一定的神经损害的风险,但是术前充分的评估、缜密的手术设计和术中精确的操作可避免神经损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半椎体切除 脊柱后凸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海涌 陈晓明 +4 位作者 陈志明 邵水霖 邹德威 马华松 高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6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别采用钩-棒、钩-钉-棒或钉-棒固定的方法进行矫正,对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畸形程度、矫正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组在畸形程度、...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效果的影响。方法:6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别采用钩-棒、钩-钉-棒或钉-棒固定的方法进行矫正,对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畸形程度、矫正效果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各组在畸形程度、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无显著性差异,椎弓根钉-棒固定组在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正率和维持矫正效果均较钩-棒或钩-钉-棒固定组明显提高。结论:在不增加并发症的前提下,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提高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 特发性脊柱侧凸 矫正效果 内固定 手术时间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福江 陈志明 +5 位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吴继功 谭荣 徐启明 袁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2-127,共6页
目的:评估分期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患者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46例,年龄17.2±... 目的:评估分期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患者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46例,年龄17.2±4.5岁(7-26岁)。5例患者术前存在下肢神经功能障碍。脊柱侧凸冠状位主弯Cobb角97.6°±23.5°(50°-165°),主弯位于颈胸段1例,胸段58例,胸腰段7例。23例同时存在矢状位后凸畸形,Cobb角89.5°±13.9°(47°-165°)。伴有Ⅰ型脊髓纵裂45例,Ⅱ型脊髓纵裂21例,均合并脊髓拴系。所有患者均行分期手术治疗:Ⅰ型脊髓纵裂组患者一期切除骨性分隔、松解脊髓拴系,Ⅱ型脊髓纵裂组患者一期松解脊髓拴系;一期术后3-4周,二期行侧凸矫形手术。结果:一期手术时间208.7±107.2min(60-505min),术中出血量297.1±192.6ml(20-2000ml);二期手术时间392.6±150.7min(196-600min),术中出血量2158.8±1158.4ml(450-6000ml)。术前存在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的5例患者中,1例术后下肢肌力提高2级,感觉功能有所恢复;其余4例术后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2例术前神经功能正常患者二期术中出现脊髓损伤(3.0%,2/66),其中1例术后双下肢肌力降为4级,感觉稍减退,术后1周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另1例术后双下肢肌力降低至2级,双下肢及会阴部感觉减退,经脱水、激素冲击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术后1个月双下肢肌力恢复至3级,术后2年随访时双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双下肢残留轻度麻木感,大小便功能正常。4例(6.1%,4/66)患者二期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3.5个月(6-24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冠状位Cobb角为41.6°±17.8°(12°-107°),矫正率为(61.3±14.3)%;末次随访时冠状位Cobb角为43.7°±16.6°(15°-108°),丢失率为(1.9±1.1)%。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为38.4°±11.0°(2°-78°),矫正率为(67.6±23.4)%,末次随访时矢状位Cobb角为39.7±11.2°(3°-87°),丢失率为(2.3±1.3)%。结论:分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并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脊髓纵裂 脊髓拴系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椎体截骨术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志明 杨滨 +4 位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谭荣 陈阳 袁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6-332,共7页
目的:观察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18例,均为男性,年龄19~47岁,... 目的:观察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矫正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治疗效果。方法:2009年5月~2010年12月我院采用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18例,均为男性,年龄19~47岁,平均34.8岁。术前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70°~108°(82.6°±17.5°),顶椎均位于胸腰段;胸椎后凸角46°~67°(55.2°±15.3°),胸腰段后凸角25°~43°(32.4°±12.6°),腰椎前凸角-37°^-11°(-19.5°±10.3°);站立位颌眉角43°~130°(67.2°±21.9°);侧位X线片上C7铅垂线距S1后上角的距离为11~35cm(18.3±14.8cm)。采用Bridwell-Dewald脊柱疾患疼痛及功能评定标准进行手术前后疗效评价。结果:手术时间为5.3±1.0h(3.7~6.9h),术中出血量1887.5±850.9ml(600~3000ml)。术中硬膜破裂4例,术后伤口表浅感染1例,一侧下肢神经症状1例,经治疗后均恢复良好。随访24~48个月,平均33.5个月。术后1周时测量,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矫正到21.3°±4.2°,颌眉角改善到9.3°±12.8°,C7铅垂线距S1后上角的距离改善到3.0±4.7cm;术后1周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胸椎后凸角、胸腰段后凸角、腰椎前凸角、颌眉角和C7铅垂线距S1后上角距离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上述指标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显示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患者能平视行走,末次随访时疼痛、工作限制情况及社交限制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强直性脊柱炎严重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应用双椎体经椎弓根楔形截骨术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较好地恢复脊柱矢状位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后凸畸形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矢状面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前路手术治疗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10
9
作者 海涌 陈志明 +3 位作者 马华松 邹德威 周雪峰 白克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松解、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999年9月至2003年5月23例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27岁。先天性脊柱后凸14例,脊柱结核后凸畸形5例...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松解、椎管减压、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1999年9月至2003年5月23例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27岁。先天性脊柱后凸14例,脊柱结核后凸畸形5例,外伤后脊柱后凸畸形4例。后凸Cobb角平均76°。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前路松解或椎管减压、椎体间植骨及钉-棒系统矫形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脊髓及神经根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后凸平均矫正47°(矫正率61.8%)。术后随访平均24个月,植骨节段全部融合,融合时间平均为4.2个月。随访中82.6%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一期前路手术可有效地矫正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同时能行椎管减压和重建脊柱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脊柱融合术 前路减压 内同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8
10
作者 马华松 邹德威 +5 位作者 周建伟 吴继功 谭荣 陈志明 王晓平 张峥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重度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19例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4例,年龄10-18岁,平均13.7±2.5岁。术前侧凸主弯... 目的:探讨严重脊柱侧后凸重度畸形的后路分期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8年2月共收治19例侧凸或后凸Cobb角大于100°的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男5例,女14例,年龄10-18岁,平均13.7±2.5岁。术前侧凸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为123.6°±26.3°(100°~169°),胸腰段矢状位后凸角平均为96.1°±30.0°(58°~145°)。均采用后路分期两次手术进行矫形,第一次手术采用小切口微创手术、内撑开技术,使侧凸得到约50%的矫正,3~12个月后再进行后路的松解、截骨和第二次矫形,并行剃刀背切除和植骨融合。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两次手术,第一次手术后无并发症,第二次手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气胸、应激性溃疡、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各1例,无严重并发症如脊髓损伤、呼吸衰竭等出现。第二次术后冠状面主弯Cobb角为45.6°±6.1°(35°-55°),胸腰段后凸为38.2°±10.0°(25°-56°)。患者躯干和双肩的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随访1年,2例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侧弯矫正无明显丢失,无脱钩、断棒。结论:对于严重的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矫形分2期手术治疗,能够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后凸 后路 分期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29
11
作者 海涌 陈志明 +5 位作者 马华松 吴继功 陈晓明 邹德威 周雪峰 谭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99-202,共4页
目的:评价重度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65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1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0例,其它类型脊柱侧凸18例.术前侧凸Cobb角82°~171°,平均108°,其中32例合并后凸,后凸Cobb角60&... 目的:评价重度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65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17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0例,其它类型脊柱侧凸18例.术前侧凸Cobb角82°~171°,平均108°,其中32例合并后凸,后凸Cobb角60°~108°,平均81.8°.冠状面C7垂线偏移骶中线21~62mm,平均29.7mm.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最大肺活量平均为正常值的52%.术前均进行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价.根据患者的畸形部位、程度和特点选择包括一期或分期前路松解、半椎体切除、椎体截骨、后路松解、内固定、融合术等进行矫正.结果:所有患者安全完成手术,无死亡及神经损伤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矫正36°~102°,平均53°(49.1%),后凸矫正31°~68°,平均47°(58.4%),C7垂线偏移平均矫正21.2mm.随访12~72个月,平均32个月,侧凸和后凸平均丢失分别为12°和8°,无假关节形成.最后随访时81%的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详细全面的术前检查和适当的手术方法选择是重度脊柱侧凸矫正手术的关键,术中和术后的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并发症是获得手术安全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凸 矫正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术的早期并发症及其预防 被引量:7
12
作者 邵水霖 海涌 +3 位作者 邹德威 马华松 周雪峰 高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8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手术的早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1995年6月至2003年4月,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三维矫形系统治疗各型脊柱侧凸487例,男性96例,女性391例;年龄8~33岁,平均14.3岁.术前侧凸Cobb角35°~135°,平均86.6...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手术的早期并发症及其防治.方法:1995年6月至2003年4月,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三维矫形系统治疗各型脊柱侧凸487例,男性96例,女性391例;年龄8~33岁,平均14.3岁.术前侧凸Cobb角35°~135°,平均86.6°;后凸5°~68°,平均28.4°.结果:全组病例均安全完成矫形手术,侧凸矫正率45%~98%,平均82.3%,后凸矫正率23%~56%,平均35.8%.术中、术后无脊髓损伤,其它并发症共发生139例次.结论:三维矫正脊柱侧凸仍存在不少并发症,但如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术后处理得当,脊髓、神经损伤可获得有效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三维矫形术 早期并发症 神经损伤 脊髓损伤 椎弓根螺钉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6
13
作者 欧阳超 陈志明 +2 位作者 马华松 王晓平 陈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术前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5例,脊柱后...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采取后路全脊椎截骨联合钛网支撑治疗术前合并神经症状的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15例,脊柱后凸Cobb角85°~150°,平均112.8°,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36~48mm,平均30.4mm,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4例,D级8例.随访观察神经功能变化情况;记录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31.4min (240~47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196.7ml (1200~4000ml),随访时间平均28.0个月(20~35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术后平均42.4°,末次随访时平均44.5°,矫正率为64.1%,丢失率为6.0%; C7铅垂线距S1后上缘距离术后平均10.4mm,末次随访时平均7.8mm,矫正率为66.0%;末次随访时除1例Frankel分级D级患者加重为A级外,余病例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恢复.围手术期共发生5例次并发症,其中神经并发症3例次,除1例神经完全损伤无恢复外,余2例经营养神经及高压氧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恢复正常;非神经并发症2例次,包括1例胸腔积液,1例切口感染,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所有患者内固定物无移位及断裂,植骨融合良好.结论:全脊椎截骨在矫形的同时有效解除了顶点区脊髓压迫,促进了术后神经功能恢复,但有加重神经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状后凸畸形 后路全脊椎截骨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社会生活质量自我评价的调查 被引量:11
14
作者 秦柳花 谭荣 +1 位作者 海涌 周建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外科手术后社会生活质量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对本组54例接受脊柱侧凸矫正手术患者,30例(失访〈2次)作为本次追踪调查的对象,其中男4例、女26例,年龄平均16岁,侧凸cobb角平均65°。参考美国脊柱侧... 目的对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外科手术后社会生活质量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方法对本组54例接受脊柱侧凸矫正手术患者,30例(失访〈2次)作为本次追踪调查的对象,其中男4例、女26例,年龄平均16岁,侧凸cobb角平均65°。参考美国脊柱侧凸研究会22项脊柱侧凸社会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结合汉语的语言特点和青少年的接收能力编制成20项社会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进行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社会生活质量问卷调查,并根据术后不同时间各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组间t检验)。结果术后3个月社会生活能力明显下降(P〈0.0001),但6个月后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明显加剧(P〈0.01),但术后6个月、12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明显减轻(P〈0.01);术后3~12个月自我形象评价均比术前明显提高(P〈0.0001);术前、术后3个月心理健康自我评价较低,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12个月明显提高(P〈0.01);术后3~12个月患者自我认可评分均处于较高水平,相互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侧凸患者社会生活质量自我评价在术后1年内不同阶段发生了变化,提出对脊柱侧凸患者进行院内及短期院外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社会生活质量 自我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 被引量:15
15
作者 瞿东滨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1期695-697,共3页
关键词 非典型性脊柱结核 影像学特征 临床分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具治疗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陶有平 吴继功 马华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8-780,共3页
支具治疗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保守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佩戴支具治疗,可以明显减轻AIS患者脊柱侧凸的程度或明显减缓脊柱侧凸的进展。随着支具治疗技术的发展,佩戴支具治疗AIS已被... 支具治疗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保守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佩戴支具治疗,可以明显减轻AIS患者脊柱侧凸的程度或明显减缓脊柱侧凸的进展。随着支具治疗技术的发展,佩戴支具治疗AIS已被普遍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生活质量 患者 保守治疗 AIS 佩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脊柱非融合功能重建学会第七届年会会议纪要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荣 邹德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55-556,共2页
2007年5月1日,世界脊柱非融合功能重建学(Spine Arthroplasty Society,SAS)第七届年会在德国首都柏林隆重举行,来自全球的1000多位脊柱外科医师及有关人员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来自中国的参会人员有20多位。
关键词 功能重建 脊柱 年会 世界 学会 外科医师 都柏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ng 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志明 海涌 +3 位作者 陈晓明 邹德威 马华松 邵水霖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11-214,共4页
目的:探讨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37例KingⅡ型脊柱侧凸分为两组,A组12例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椎融合;B组25例为KingⅡB型,行胸腰弯融合。手术均采用中华长城系统经后路矫形固定。结果:随访24~50个月,A组胸... 目的:探讨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将37例KingⅡ型脊柱侧凸分为两组,A组12例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椎融合;B组25例为KingⅡB型,行胸腰弯融合。手术均采用中华长城系统经后路矫形固定。结果:随访24~50个月,A组胸弯平均矫正率79.1%,腰弯矫正率71.4%,有2例发生躯干失平衡;B组胸弯平均矫正率70.8%,腰弯矫正率73.5%,1例发生躯干失平衡。结论:KingⅡA型行选择性胸弯融合,KingⅡB型融合胸腰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后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间盘突出症微创外科技术之我见 被引量:4
19
作者 金大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7期391-394,共4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除开放手术外,近年开展的介入治疗、微创技术、特别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得到较广泛地开展,但不少医生对各种方法治疗评价,特别对其适应证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本期邀请的专家就...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除开放手术外,近年开展的介入治疗、微创技术、特别是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MED)得到较广泛地开展,但不少医生对各种方法治疗评价,特别对其适应证的选择存在较多争议。本期邀请的专家就相关问题作了精辟讨论,以期广大同道能对这一各级和各类型医院都能治疗的常见病症,如何“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的病理改变,选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获得初步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手术 显微内窥镜 腰腿痛 适应证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选择性融合的认识
20
作者 海涌 陈志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67-268,共2页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 随着骨科矫形器械的发展,脊柱侧凸三维畸形通过手术一次性获得矫正成为可能。但在保证良好矫形的同时,如何实现更短节段的固定融合,以保留更多的脊柱活动功能,仍是目前存在的问题。这除关系到前、后路手术的选择外,融合节段的选择,特别是对KingⅡ型脊柱侧凸患者融合节段的选择尚存在不同认识。本期邀请了部分专家对此进行讨论,以期对读者有所启迪与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ng-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凸 选择性融合 手术治疗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