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训及执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洋 赵泽华 +3 位作者 黄迎春 丁岚 叶向红 朱冬梅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5-251,共7页
目的:调查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707名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训及执业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养制度、选拔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10月至11月,参考专科护士执业情况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全国21个省... 目的:调查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707名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训及执业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培养制度、选拔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10月至11月,参考专科护士执业情况问卷,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707名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单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在临床护理实践、护理教育、护理管理、协调、护理研究与咨询等5个方面的执业现状与应用情况。结果: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执业情况不太理想,75.67%的专科护士使用情况总得分在208分以下(即低于总分的80%)。各维度使用情况中,临床护理实践维度得分最高为(54.17±10.26)分,其次为护理教育维度(36.98±8.0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院等级和职称是专科护士使用和发展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临床营养支持专科护士执业水平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加强各级医院和社区、家庭的联动合作针对较高职称的专科护士,鼓励其充分发挥作用,加强薄弱环节培训,不断优化临床营养支持护理队伍的专业能力,全面提升专科护理质量,促进其专科高水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科护士 现状调查 影响因素 护理教育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改善重症肠瘘病人营养状况的护理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周敏艺 庆敏 +2 位作者 姚红林 赵泽华 喻珊珊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2-166,共5页
目的:研究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对于改善重症肠瘘病人的营养状况效果,探讨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肠瘘预后的影响,为重症肠瘘病人提供护理参考。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3年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6例并发多... 目的:研究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对于改善重症肠瘘病人的营养状况效果,探讨营养支持方式对重症肠瘘预后的影响,为重症肠瘘病人提供护理参考。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3年8月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6例并发多个瘘的重症肠瘘病人。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干预组(n=47)和对照组(n=49),干预组采用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对照组采用分段式肠内营养。在肠内营养干预后14 d收集指标比较两组差异,营养状况指标包括BMI、血清白蛋白水平、总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炎症指标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肠内营养不耐受症状发生率,以及ICU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等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干预后14 d干预组血清总蛋白为(71.55±7.00)g/L、血红蛋白为(106.64±15.59)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BMI为(21.83±4.44)kg/m^(2),对照组为(19.64±3.16)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指标方面,干预组CRP水平为(35.71±27.77)mg/L,对照组为(56.78±51.22)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IL-6水平为(30.20±24.47)pg/mL,对照组为(76.18±54.3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段式肠内营养联合消化液回输,有利于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肠内营养不耐受发生率、减少总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液回输 分段式肠内营养 重症监护 肠瘘 多个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外膜囊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周志涛 李家扬 +1 位作者 吴秀文(综述) 任建安(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662,共6页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典型的肠杆菌科条件致病菌,也是六大超级细菌“ESKAPE”中的一员,通常定植在人类呼吸道和肠道,可引起肺炎、脑膜炎和血流感染等多种感染。外膜囊泡(OMV)是由革兰阴性菌自发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囊泡状结构,含有多...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典型的肠杆菌科条件致病菌,也是六大超级细菌“ESKAPE”中的一员,通常定植在人类呼吸道和肠道,可引起肺炎、脑膜炎和血流感染等多种感染。外膜囊泡(OMV)是由革兰阴性菌自发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囊泡状结构,含有多糖、外膜蛋白和核酸等成分。现有研究证实肺炎克雷伯菌OMV在病原菌致病机制、传递效应因子以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围绕肺炎克雷伯菌OMV的基本信息、生物学功能以及生物医学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对肺炎克雷伯菌OMV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膜囊泡 肺炎克雷伯菌 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 致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围手术期优化管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相小松 苏钰 +1 位作者 郭飞龙(综述) 李国立(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63-668,共6页
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生存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仍是其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然而有证据显示,手术创伤产生的应激会增加肿瘤细胞种植转移风险。文章主要就手术应激引起的炎症、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高凝、免疫抑制等病理生理状态对胃癌... 胃癌是我国高发恶性肿瘤,生存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仍是其唯一可能的治愈手段。然而有证据显示,手术创伤产生的应激会增加肿瘤细胞种植转移风险。文章主要就手术应激引起的炎症、交感神经系统兴奋、高凝、免疫抑制等病理生理状态对胃癌复发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提出包括镇痛、免疫调节、营养治疗等以微创手术为核心的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优化管理方案,以期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应激对肿瘤进展的影响,改善胃癌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根治性手术 外科应激 围手术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ARDS病人相位角与营养状态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丁岚 付越 +2 位作者 赵泽华 姚红林 叶向红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ARDS病人相位角(PA)与其营养状态、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普外ICU收治的83例SAP并发ARD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ARDS病人相位角(PA)与其营养状态、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和预后情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2023年7月至2024年3月普外ICU收治的83例SAP并发ARDS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相位角将病人分为低PA组和正常PA组。统计分析相位角与营养状态及临床结局的相关性,分析SAP合并ARDS病人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3例SAP并发ARDS病人,PA与营养风险分级(rs=-0.352,P=0.001)、机械通气时间(rp=-0.475,P<0.001)、住ICU时间(rp=-0.313,P=0.004)、临床预后(rs=-0.371,P=0.001)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A值、机械通气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A值是临床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PA与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生存与死亡、筛查营养不良等因素具有相关性,未来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相位角 营养状态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类器官的炎症性肠病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6
作者 陈园 黄骞 嵇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19-1524,共6页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肠道免疫稳态紊乱为特征的慢性特发性疾病,以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两种类型为主。其发病机制包含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异常,广泛涉及肠黏膜屏障、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至微生物稳态等。肠道3D类器官以...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肠道免疫稳态紊乱为特征的慢性特发性疾病,以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两种类型为主。其发病机制包含固有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异常,广泛涉及肠黏膜屏障、免疫细胞、细胞因子至微生物稳态等。肠道3D类器官以包含所有肠上皮细胞类型为特征,其问世为体外模拟IBD免疫微环境提供了良好模型。本文基于类器官技术讨论IBD器官模型构建的方法,同时对类器官模型IBD免疫机制研究和免疫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类器官 黏膜免疫 免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感染并发腹高压对猪肝肾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
7
作者 吴磊 康佳琪 +3 位作者 李冉冉 吴秀文 王革非 任建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34-1141,共8页
目的 通过构建腹腔感染并发腹高压的大动物模型,探究腹腔感染并发腹高压对肝及肾的损伤,以期指导创伤、腹部手术等病因所致腹腔感染及腹腔高压的治疗。方法 选取雄性健康小型猪25头,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构建腹腔感染模型(IAI),通过腹腔内... 目的 通过构建腹腔感染并发腹高压的大动物模型,探究腹腔感染并发腹高压对肝及肾的损伤,以期指导创伤、腹部手术等病因所致腹腔感染及腹腔高压的治疗。方法 选取雄性健康小型猪25头,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构建腹腔感染模型(IAI),通过腹腔内注射氮气维持腹内压为30 mmHg构建腹高压模型(IAH)。实验动物编号后行数字随机分组分为5组;对照组;腹腔感染6 h组(IAI 6 h组);腹腔感染并发腹高压6 h组(IAI+IAH 6 h组);腹腔感染24 h组(IAI 24 h组);腹腔感染并发腹高压24 h组(IAI+IAH 24 h组),各5只。观察各组猪的生命体征;分别于造模前后留取血液标本,检测肝肾功能相关指标;造模后留取肝及肾标本,观察组织病理损伤并检测炎症因子、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腹腔感染组(包括6 h组和24 h组)血流动力学出现恶化(P<0.05),而腹腔感染并发腹高压组(包括6 h组和24 h组)恶化程度更为严重(P<0.05)。各组间肝肾功能有明显差别,与基础值比较,腹腔感染6 h组AST、ALT、CR及BUN值稍有提高,24 h组有明显增高(P<0.05);而感染并发腹高压组,6 h及24 h组各值增高更为明显(P<0.05)。相较于对照组,腹腔感染24 h组肝IL-6值及肾TNF-α值明显增高(P<0.05);而在IAI+IAH 6 h组都明显肝TNF-α、IL-6及肾TNF-α值明显增高(P<0.05),24 h组肝肾TNF-α及IL-6值则有较大提高(P<0.05)。各实验组肝及肾病理评分较假手术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且持续6 h及24 h中,并发高压较感染组,损伤评分显著升高(P<0.05)。腹腔感染和腹高压均可增加肝肾组织氧化应激水平、HIF-1α及Caspase-3表达(P<0.05)。结论 腹高压明显促进腹腔感染时肝肾组织炎性因子的表达、氧化应激水平、炎性细胞浸润,组织缺氧及细胞的凋亡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腹高压 肝损伤 肾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住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嵇武 丁凯 +5 位作者 王丹 刘兴东 范铭兴 李令堂 李宁 黎介寿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258-262,共5页
目的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ut-pati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OPLC)在国外一些医疗中心已得到应用,效果良好,但在我国大陆尚未开展。文中探讨在国内开展OPLC的可行性、安全性、优势和患者的接受程度。方法20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 目的门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out-pati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OPLC)在国外一些医疗中心已得到应用,效果良好,但在我国大陆尚未开展。文中探讨在国内开展OPLC的可行性、安全性、优势和患者的接受程度。方法200例良性胆囊疾病患者,分为OPLC组100例,住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n-patien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IPLC)组100例,观察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留院时间和总治疗费用。术后2周随访患者满意程度。结果IPLC组手术成功率99%,平均手术时间(24.0±8.2)min,估计术中出血(16.2±7.5)ml,患者术后恢复进流质时间(10.7±1.4)h,恢复进半流饮食时间(22.0±2.6)h,术后平均留院观察时间(58.2±19.5)h,1例出现泌尿系统感染,1例出现轻度切口感染,平均总费用(8770.5±365.6)元。术后2周均获随访,总体满意率90%。OPLC组手术成功率99%,手术时间(21.6±9.4)min,术中出血(14.7±6.8)ml,患者术后恢复进流质时间(11.3±1.9)h,恢复进半流饮食时间(20.1±4.8)h,术后平均留院观察(28.5±6.4)h,89例在术后1 d回家,11例在术后2 d回家,2例出现局部并发症,平均总费用(7235.7±415.8)元,比IPLC组组减少17.5%。术后2周均获随访,总体满意率94%。研究表明,OPLC在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进食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总体满意度等方面与IPLC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留院时间和总治疗费用方面与IPLC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OPLC的留院时间明显缩短,治疗费用明显减少。结论OPLC在我国开展是可行的、安全的、患者可以接受的,它可显著缩短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有效提高医院的床位周转,大大减少患者住院的不适感,一定程度上降低治疗费用,但目前尚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门诊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OTSC吻合夹闭合消化道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娟娟 汪志明 +2 位作者 刁艳青 张永良 王革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054-1056,共3页
目的消化道瘘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而OTSC吻合夹能闭合消化道全层,有效治疗消化道瘘。文中旨在观察经内镜OTSC吻合夹闭合消化道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内镜中心进行内镜下O... 目的消化道瘘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而OTSC吻合夹能闭合消化道全层,有效治疗消化道瘘。文中旨在观察经内镜OTSC吻合夹闭合消化道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普通外科研究所内镜中心进行内镜下OTSC吻合夹闭合治疗的28例术后消化道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患者病程、消化道瘘的部位、瘘口直径等及OTSC夹闭后疗效。OTSC治疗成功者出院后门诊随诊半年,观察有无消化道瘘。结果 28患者OTSC吻合夹均夹闭成功,无脱落、出血等并发症。OTSC夹闭后1~2周行窦道或者消化道造影检查,23例(82.14%)消化道瘘愈合。23例治疗成功患者出院后随访半年,其中4例患者失访,19例患者随访期间未再出现消化道瘘。结论 OTSC吻合夹治疗消化道瘘安全有效,避免再次手术,减少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SC吻合夹 内镜治疗 消化道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手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顾军 于泽平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7-112,共6页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有部分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无效。部分患者起初对内分泌治疗药物有效,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下降等。文中就内分泌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应用、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治疗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有部分激素受体阳性患者内分泌治疗无效。部分患者起初对内分泌治疗药物有效,随着疗程的延长疗效下降等。文中就内分泌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应用、内分泌治疗耐药机制和内分泌治疗耐药逆转等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雌激素受体 芳香化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x-2调节信号通路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汉君 曾慧娟 王少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Sox-2(SRY related HMG box-2)基因是最基本的干细胞基因之一,其编码的蛋白Sox-2也是维持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MS)及多种组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增殖能力的重要转录因子。Sox-2参与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网络,调控细... Sox-2(SRY related HMG box-2)基因是最基本的干细胞基因之一,其编码的蛋白Sox-2也是维持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MS)及多种组织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增殖能力的重要转录因子。Sox-2参与复杂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网络,调控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同时,Sox-2的表达也在转录、翻译及翻译后水平受到不同因子的调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肿瘤的发生、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中,Sox-2也有重要的作用,它在多种类型肿瘤中参与肿瘤细胞的不同生物学行为。文中综述了Sox-2在调节组织发育及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并阐述Sox-2所参与的复杂信号转导通路网络,及目前所发现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x-2 信号转导通路 癌症干细胞 Sox-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55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兴伟 嵇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70-473,共4页
microRNAs是新发现的一类内源性短链非编码RNA分子,成熟的microRNAs规范针对30,50 UTR区,通过与靶基因的特异性相互作用来降解mRNA或者抑制靶基因的翻译。
关键词 MICRORNAS RNA分子 MRNA 相互作用 靶基因 内源性 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病人肠道免疫的变化特点及营养支持的重要性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新颖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5-69,共5页
重症病人肠道功能障碍涉及多环节病理损伤,表现为上皮细胞损伤、粘液层变化、微生态失调以及免疫系统紊乱等[1-2]。在血管收缩导致的肠道灌注不足的触发下,这些相互关联的肠道功能障碍共同驱动并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 重症病人肠道功能障碍涉及多环节病理损伤,表现为上皮细胞损伤、粘液层变化、微生态失调以及免疫系统紊乱等[1-2]。在血管收缩导致的肠道灌注不足的触发下,这些相互关联的肠道功能障碍共同驱动并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发生。肠道免疫功能是肠屏障功能的核心组成部分,约有15%~30%的重症病人会因肠道免疫紊乱发生肠道菌群易位[3]。肠道菌群易位所引发的局部和全身性免疫反应不仅会妨碍肠屏障功能的恢复,还可以形成病原体储存库,导致毒力和耐药微生物的积累,增加重症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及死亡率[3-4]。因此,在重症病人的治疗中,处理肠道炎症和免疫问题成为恢复肠屏障功能和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肠道免疫 营养支持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立体(3D)腹腔镜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18
14
作者 嵇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81-484,共4页
高难度、复杂的腹腔镜手术除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提高之外,对腹腔镜手术的设备和器械也提出新的需要。三维立体(3D)腹腔镜克服传统腹腔镜显示图像景深感缺失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还原腹腔镜下的真实视野,为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提... 高难度、复杂的腹腔镜手术除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要求提高之外,对腹腔镜手术的设备和器械也提出新的需要。三维立体(3D)腹腔镜克服传统腹腔镜显示图像景深感缺失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还原腹腔镜下的真实视野,为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提高提供很大的方便。前期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证实3D腹腔镜具有缩短腹腔镜手术时间、降低腹腔镜操作难度等诸多优势。相信今后3D腹腔镜将不断普及,并有可能成为新的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三维立体 手术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汁回输的时效性护理研究 被引量:23
15
作者 孙锦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4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胆汁回输的有效时间和方法。方法 选择无胆道感染、择期行“T”管引流的胆道手术患者 12例 ,分别于术后第 1天胆汁引流后的 0 ,6 ,12 ,2 4和 30h留取胆汁做胆酸浓度测定和细菌培养。结果 胆汁引流 12~ 2 4h后胆酸浓度明显... 目的 探讨胆汁回输的有效时间和方法。方法 选择无胆道感染、择期行“T”管引流的胆道手术患者 12例 ,分别于术后第 1天胆汁引流后的 0 ,6 ,12 ,2 4和 30h留取胆汁做胆酸浓度测定和细菌培养。结果 胆汁引流 12~ 2 4h后胆酸浓度明显降低 ,且胆汁引流的时间越长 ,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回输 时效性 护理 细菌培养 胆道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代谢变化在重症病人营养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新颖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重症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30%~50%,显著延长ICU及总住院时间,增加感染及ICU获得性虚弱风险[1]。重症营养治疗目标在于供给合适的能量与营养底物,以满足病人的代谢需求,从而维持瘦体组织、实现代谢调理与免疫调节,改善器官功能[2]。... 重症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达30%~50%,显著延长ICU及总住院时间,增加感染及ICU获得性虚弱风险[1]。重症营养治疗目标在于供给合适的能量与营养底物,以满足病人的代谢需求,从而维持瘦体组织、实现代谢调理与免疫调节,改善器官功能[2]。此时机体常伴随着复杂的分解和合成代谢的变化,并随着疾病进程表现出不同阶段性,对营养底物的利用也相应不同[3-4]。因此,准确评估病人的代谢状态是优化营养治疗的前提。其中,代谢标志物的精准识别有助于筛选对营养治疗有应答的人群,并通过量化代谢变化,动态调整营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营养 代谢变化 分解代谢 合成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五届钟山国际外科感染论坛会议纪要
17
作者 陈军 汪志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29,共4页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承办的第十一届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年会暨第五届钟山国际外科感染论坛(Zhongshan International Surgical Infectio... 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承办的第十一届外科感染与重症医学学组年会暨第五届钟山国际外科感染论坛(Zhongshan International Surgical Infections Forum)于2018年11月2日至4日在江苏省会议中心召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感染 围手术期医学 脓毒症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刺激对腹部创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丁凯 虞文魁 +5 位作者 冯涛 徐琳 吴波 谌达程 李秋荣 李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9-254,共6页
目的迷走神经电刺激可在多种病理生理情况下保护肠屏障功能。文中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腹部创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建立腹部创伤大鼠模型,将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腹部创伤)和实验组(腹部创伤模型+迷走神经刺激),每... 目的迷走神经电刺激可在多种病理生理情况下保护肠屏障功能。文中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腹部创伤大鼠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建立腹部创伤大鼠模型,将2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腹部创伤)和实验组(腹部创伤模型+迷走神经刺激),每组12只。实验组分离左颈部迷走神经,电刺激10 min(5 V,2 ms,1 Hz),然后进行腹部创伤造模手术,并再行迷走神经刺激10 min,分别于术后1、6、24 h进行取材,每个时间点分配4只大鼠。检测大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ntestinal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i FABP)、D-乳酸(D-Lactate acid,D-LA)浓度;FITC-葡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 dextran,FD4)对大鼠肠黏膜屏障的通透性;肠黏膜中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Claudin1/2)的表达水平;肠组织中胶质细胞纤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 protein,GFAP)的表达与分布。结果实验组迷走神经刺激6 h和24 h,i FABP浓度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442.55±16.16)pg/m L vs(335.72±35.46)pg/m L,(411.45±26.18)pg/m L vs(318.66±45.84)pg/m L,P<0.05];实验组IL-6、TNF-α、D-LA浓度虽然高于同一时间点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1 h和6 h的血浆FD4浓度显著低于同一时间的对照组(P<0.05);而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ZO-1、Claudin1/2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GFAP阳性细胞数在迷走神经刺激后6 h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在24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创伤动物模型中,刺激迷走神经可显著降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增强肠黏膜机械屏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创伤 迷走神经刺激 肠黏膜屏障完整性 肠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在固有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9
作者 胡琼源 任建安 吴秀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以及合成ATP的最主要场所,以"动力工厂"著称。同时,线粒体还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信号传递及细胞凋亡等过程。近来研究表明,线粒体除了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外,还发挥了其他的病理生理学功能。线粒体... 线粒体是细胞内氧化磷酸化以及合成ATP的最主要场所,以"动力工厂"著称。同时,线粒体还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信号传递及细胞凋亡等过程。近来研究表明,线粒体除了参与细胞能量代谢外,还发挥了其他的病理生理学功能。线粒体释放的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尤其是mt DNA能够激活TLR-9,NLRP3炎性小体以及c GAS-STING信号通路诱导宿主固有免疫应答抵抗外来的病原微生物。虽然线粒体DNA能够促进抗菌免疫防御和调节抗病毒信号传递,但是细胞损伤或凋亡所释放的mt DNA同时也能够诱导炎性疾病的产生。因此,mt DNA不但参与细胞代谢和能量合成,而且在固有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意义。文章就mt DNA相关的信号通路在固有免疫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信号通路 固有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人员对癌因性疲乏的知识与态度的现状调查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董露 张爱琴 +2 位作者 叶向红 管晓翔 衷倩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58-861,共4页
目的癌因性疲乏(CRF)是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管理的重点,文中调查了护理人员对CRF的知识与态度的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使用参考指南编制的调查表对南京市3家三甲医院肿瘤相关科室护理人员(来自肿瘤内科、其他内科、外科)进行CRF知识... 目的癌因性疲乏(CRF)是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管理的重点,文中调查了护理人员对CRF的知识与态度的现状。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使用参考指南编制的调查表对南京市3家三甲医院肿瘤相关科室护理人员(来自肿瘤内科、其他内科、外科)进行CRF知识与态度调查。结果 142名护理人员接受了调查问卷,答题正确率76.25%。其中肿瘤内科护理人员对CRF的基础知识认知率(84.30%)好于其他内科及外科护理人员(75.98%、7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79%的护理人员认为癌症患者的疲乏主诉常常不被家属或护理人员理解,76.76%的护理人员认为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缺乏关于疲乏方面的交流。94.36%的护理人员认同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CRF的管理。结论目前临床护理人员对CRF的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应当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护士 知识 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