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RI对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勇 杨自力 +2 位作者 陈月芹 赵凡 王唯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0-554,共5页
目的:总结分析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0例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患者(良性组20例,中间性组30例,恶性组20例)的MRI资料,并对三组肿瘤的大小、瘤内信号、瘤周水肿、侵袭性及肿瘤特殊征象进... 目的:总结分析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0例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患者(良性组20例,中间性组30例,恶性组20例)的MRI资料,并对三组肿瘤的大小、瘤内信号、瘤周水肿、侵袭性及肿瘤特殊征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大小在三组病变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瘤周水肿、坏死囊变、"筋膜尾征"在三组病变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恶性组中最为多见;肿瘤的侵袭性征象在中间性组和恶性组中更多见,与良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韧带样纤维瘤病的"树根征"及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的"皮肤尾征"、"脂肪尾征"以及黏液样纤维肉瘤的"筋膜尾征"等征象均为其特征性影像表现。结论:肿瘤大小、侵袭性、瘤周水肿、坏死囊变结合肿瘤的特殊征象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的术前定性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源性软组织肿瘤 软组织肿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意外检出心外病变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徐俊青 卢晓娟 +2 位作者 司富雨 余红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6-419,共4页
目的:量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心外病变的意外检出,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06至2013-03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1 169例患者,入选患者共1 030例,其中住院患者589例,门诊患者441例;年... 目的:量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成像(CCTA)心外病变的意外检出,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识。方法:2011-06至2013-03临床怀疑冠心病并接受CCTA检查的1 169例患者,入选患者共1 030例,其中住院患者589例,门诊患者441例;年龄≥60岁患者549例,<60岁481例。由三名医师在扩大扫描视野的图像采用相应窗宽和窗位对肺、纵隔、胸廓和上腹部等病变进行评价并记录病变检出结果。同时根据心外病变的临床意义进行评分:有意义病变组,包括1分为严重病变,需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2分为病变有临床及预后相关性,要求临床重视,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的病变。无意义病变组,包括3分为轻微病变,不需要随访和进一步检查。结果:1 030例患者中意外检出心外病变197例(19.1%),共224处,其中27例(2.6%)患者有2处病变。90/1 030例(8.7%)患者共106处有意义病变。其中肺癌意外检出3例(0.3%),肺动脉栓塞意外检出8例(0.8%)。107例患者共118处无意义病变。住院患者检出114/589例(19.4%),门诊患者检出83/441例(1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76/481例(15.8%),年龄≥60岁的患者心外病变检出121/549例(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增加额外有效辐射剂量的情况下,在扩大扫描视野的CCTA上心外病变检出率为19.1%,其中有意义病变检出率为8.7%。每一位影像诊断医师都应常规利用CCTA评价是否存在心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外病变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前期患者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埴飚 刘波 +2 位作者 徐俊青 周祖华 贾崇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检查的健康体检或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所有患者。共206例纳入研究,其中理想血压组85例和高血压前期组121...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患者的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入选我院接受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成像检查的健康体检或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所有患者。共206例纳入研究,其中理想血压组85例和高血压前期组121例。采用128层双源CT。将原始数据每间隔5%RR间期进行全时相重建。以垂直于左冠状动脉主干发出主动脉根部层面为参考平面,取其上25 mm作为感兴趣层面。计算升主动脉可扩张性。结果:高血压前期组升主动脉可扩张性明显小于理想血压组(P<0.01)。高血压前期组升主动脉标化Ss较理想血压组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在性别、高血脂与血脂正常之间均无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升主动脉可扩张性与年龄(r=-0.69,P=0.001)、收缩压(r=-0.37,P=0.001)、脉压(r=-0.43,P=0.001)和糖化血红蛋白(r=-0.43,P<0.05)之间呈负相关。年龄(标化β=-0.66,P=0.001)和收缩压(标化β=-0.44,P=0.001)是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减退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在不增加造影剂用量和辐射剂量的前提下,利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CT成像早期检测高血压前期人群升主动脉可扩张性变化及其危险因素,有助于识别危险性较高的个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升主动脉 血管舒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磁共振定量参数在乳腺原位癌与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勇 《磁共振成像》 CAS 2019年第8期604-608,共5页
目的探讨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肿瘤感兴趣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vity coefficient,ADC)值与DWI的直方图参数实现对乳腺原位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 目的探讨通过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中肿瘤感兴趣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vity coefficient,ADC)值与DWI的直方图参数实现对乳腺原位癌和浸润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137例,其中乳腺原位癌患者37例,浸润性乳腺癌Ⅰ级患者31例,浸润性乳腺癌Ⅱ级患者40例,浸润性乳腺癌Ⅲ级患者29例。患者DWI图像经西门子MR后处理工作站和MATLAB软件分别获取患者肿瘤位置的ADC值及DWI的直方图参数。研究采用Mann-Whitney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判乳腺原位癌与浸润癌,以及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级之间的鉴别诊断。结果ADC值在乳腺原位癌与浸润性乳腺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敏感性为0.647,特异性为0.842,ADC在浸润性乳腺癌的不同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方图参数中强度最大值在乳腺原位癌与浸润性乳腺癌以及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强度最大值在乳腺原位癌与浸润性乳腺癌(P=0.037,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敏感性为0.671,特异性为0.868),浸润性乳腺癌Ⅰ级与浸润性乳腺癌Ⅱ级(P=0.024,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敏感性为0.725,特异性为0.684),浸润性乳腺癌Ⅱ级与浸润性乳腺癌Ⅲ级(P<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777,敏感性为0.700,特异性为0.862)中均有鉴别能力。结论ADC值在乳腺原位癌与浸润性乳腺癌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WI图像的直方图参数(最大强度值)在乳腺原位癌与浸润性乳腺癌,以及浸润性乳腺癌不同分级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直方图参数 乳腺原位癌 浸润性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期心脏CT成像在左心耳自发显影(≥2级)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刘波 徐俊青 +1 位作者 赵埴飚 贾崇富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52-1155,共4页
目的: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为金标准,探讨双期心脏CT(CCT)定性及定量评估2级以上左心耳自发显影(LAASEC)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明确诊断房颤且行CCT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两项检查的住院患者267例。以TEE为金标准,计算CCT定性评估L... 目的: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为金标准,探讨双期心脏CT(CCT)定性及定量评估2级以上左心耳自发显影(LAASEC)的临床价值。方法:本院明确诊断房颤且行CCT及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两项检查的住院患者267例。以TEE为金标准,计算CCT定性评估LAASEC(≥2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诊断符合率。测量左心耳(LAA)及升主动脉(AA)CT值,计算LAA/AA,绘制LAA/AA的ROC曲线。结果:TEE诊断LAASEC 0~1级患者共192例,CCT阴性162例(84.4%),阳性30例(15.6%)。LAASEC 2~4级75例,CCT全部为阳性。以TEE为金标准,CCT定性检测LAASEC(≥2级)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符合率分别为100.0%、84.4%、71.4%、100.0%及88.8%。LAA/AA最佳截断点为0.524时,CCT评价LAASEC(≥2级)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符合率分别为98.7%、92.7%、84.1%、99.4%及94.4%。结论:双期CCT在评估LAASEC(≥2级)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排除和预警价值。当CCT首期左心耳部无充盈缺损时,可以排除2~4级LAASEC的可能,避免不必要的TEE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显影 心脏CT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房颤 左心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