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环境下计及传输中继和乘性噪声影响的永磁同步电机远程状态估计
1
作者 张红光 吴硕果 +3 位作者 孟尧 赵广社 杜鲁鲁 于利群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5-132,共8页
针对工业现场环境复杂、安全问题突出的情况,提出一种具有放大-转发中继策略和乘性噪声的永磁同步电机远程状态估计方法。该方法针对潮湿环境及粉尘等复杂因素对电机的影响,能对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利用乘性噪声表示永磁同步电机量... 针对工业现场环境复杂、安全问题突出的情况,提出一种具有放大-转发中继策略和乘性噪声的永磁同步电机远程状态估计方法。该方法针对潮湿环境及粉尘等复杂因素对电机的影响,能对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控。利用乘性噪声表示永磁同步电机量测模型的不确定性,并引入放大-转发中继策略以解决电机量测信号在远程传输中的衰减问题。综合考虑中继传输和乘性噪声的影响,设计递推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来保证状态估计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滤波算法能够在复杂环境下准确估计永磁同步电机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环境 永磁同步电机 远程状态估计 放大-转发中继 递推扩展卡尔曼滤波 乘性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迁移学习的提升机主轴故障在线诊断系统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张宏乐 韩雪华 +6 位作者 史凯 任贺贺 徐磊 钱恒昌 李灿 李方迪 黄璜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1-66,共6页
实际工业场景下的提升机状态监测与在线故障诊断,存在缺少足量有标签故障样本以及变工况导致的测试样本与训练样本间分布差异的问题,限制了智能故障诊断算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文章提出一种面向实际提升机的融合边缘节点的迁移故障诊断架... 实际工业场景下的提升机状态监测与在线故障诊断,存在缺少足量有标签故障样本以及变工况导致的测试样本与训练样本间分布差异的问题,限制了智能故障诊断算法应用于实际工程。文章提出一种面向实际提升机的融合边缘节点的迁移故障诊断架构,包括多源信息采集层,边缘节点层,网络层和中央云服务器层。以提升机轴承为对象,提出基于ResNet与多核联合分布差异的深度迁移故障诊断算法,实现变工况下的提升机轴承故障状态识别,采用两种轴承故障数据进行算法有效性与适应性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能够达到理想的迁移故障诊断准确率。最后,设计构建了提升机检测诊断平台,部署于煤矿地面中央云服务器中心,实现了对矿井提升机运行状态的监测与在线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机 故障诊断 深度学习 边缘节点 诊断平台 变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矿井充填工作面超前采动应力对充填体充实率的反馈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兆会 陈明振 +8 位作者 李强 王伟 李增强 徐德生 郑晓晨 孙少龙 吴传平 郭心洋 安君琦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04-1818,共15页
高应力是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灾变频率走高的主要原因,充填开采则是控制岩层运动,缓解采动应力集中程度,降低围岩破坏和冲击风险的有效手段。为研究采空区充填体对超前采动应力的控制能力,以山东古城煤矿1123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 高应力是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灾变频率走高的主要原因,充填开采则是控制岩层运动,缓解采动应力集中程度,降低围岩破坏和冲击风险的有效手段。为研究采空区充填体对超前采动应力的控制能力,以山东古城煤矿1123充填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现场实测手段探究充填开采工作面采动应力分布规律,揭示超前采动应力对充填体充实率的反馈机制,指导冲击地压矿井充实率确定。结果表明:工作面开采初期充填体充实率低于80%,坚硬顶板下沉量大,超前采动影响范围大于30 m,应力集中系数达到1.5,断层影响区采动应力影响范围和集中系数分别增至60 m和1.65,片帮冒顶等围岩失稳现象增多;实测了采空区充填体承载应力全程动态演化特征,承载应力分布曲线划分为“快速降低—短暂稳定—快速升高—缓慢降低—二次稳定”5个阶段,低充实率条件下采空区上、中、下3个区域承载应力稳定值分别为1.9、5.2、2.8 MPa;将采空区充填体划分为非充分压实区和充分压实区,构建了充填体支撑作用下坚硬顶板连续沉降模型,得到了坚硬顶板“ʅ”型沉降曲线,非充分压实区范围随充实率近似呈线性减小;试验得到充填体弹性模量和单轴抗压强度随凝固时间的演化曲线,结合顶板沉降曲线和推进速度得到工作面前后采动应力全区域分布曲线;建立了超前采动应力集中程度与充填体承载能力的负指数函数关系,揭示了超前采动应力对充填体充实率的负向反馈机制,实现充填开采降载防冲效果的定量评价;提出了充填体充实率“三位一体”协同提升措施,将1123工作面充实率升高至90%,增强了充填体承载能力,超前采动应力集中系数降至1.3,厚顶煤膨胀变形量减少至50 mm,坚硬顶板破断致冲风险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充填开采 坚硬顶板 采动应力 反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地压矿井充填开采工作面采动应力激增与跌落机制 被引量:9
4
作者 唐岳松 孙文超 +6 位作者 李增强 曹鹏 王伟 郑晓晨 张付强 陈明振 王兆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2-35,共14页
高应力、多断层是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频率走高的主要原因,充填开采作为降载减冲的最直接手段,依然无法根除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为降低冲击地压对冲击倾向性煤层安全开采的影响,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手段研究深部充填开... 高应力、多断层是深部矿井冲击地压灾害频率走高的主要原因,充填开采作为降载减冲的最直接手段,依然无法根除冲击地压灾害的发生。为降低冲击地压对冲击倾向性煤层安全开采的影响,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室内试验手段研究深部充填开采条件下采动应力激增与跌落机制,探究坚硬顶板预裂爆破与大直径钻孔协同卸压效果。在高应力、多断层、不等宽煤柱和开采扰动多因素叠加影响下,充填开采工作面采动应力存在集中、激增与跌落现象,集中程度小于2.0,非断层影响区超前采动影响范围达到30 m,断层影响下增加至50 m,断层与煤柱叠加影响下增加至70 m;断层活化和围岩破坏引起应变能瞬间释放,转变为破坏煤岩动能,转换率达到17%;揭示了动载应力波产生原理,动载应力波与静态应力场叠加引起采动应力状态骤变;叠加前后若煤岩始终处于破碎状态,则它呈现压实硬化力学行为,发生应力激增现象;若煤岩由完整过渡至破碎状态,则它呈现脆性松脱力学行为,发生应力跌落现象;若煤岩始终处于完整状态,则它呈现弹性回弹力学行为,发生动载冲击现象。微震监测未发现10^(5)J以上的大能量事件,表明充填体支撑下坚硬顶板未发生大范围破断;断层导致微震事件非对称分布,进风巷侧呈现高频低能分布模式,回风巷侧呈现低频高能分布模式,因此,回风巷发生2次冲击地压监测预警,进风巷发生1次冲击地压监测预警;提出了坚硬顶板爆破预裂与大直径钻孔协同卸压技术,顶板岩层形成了大尺度爆破裂隙,有效控制了应力集中程度和应力增长速度,降低了深部开采冲击地压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充填开采 采动应力 断层构造 微震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下分层膏体充填工作面支架阻力分布与支架-围岩关系
5
作者 李增强 郑晓晨 +6 位作者 周均忠 高维强 刘文东 李强 张鹏飞 王兆会 吴传平 《煤炭科学技术》 2025年第8期202-214,共13页
充填开采是冲击地压矿井实现降载减冲的有效手段,充填工作面支架-围岩关系同常规工作面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支护参数选择缺少理论指导。为优化充填工作面支架选型,提高围岩控制效果,降低装备配置成本,以古城煤矿112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研... 充填开采是冲击地压矿井实现降载减冲的有效手段,充填工作面支架-围岩关系同常规工作面存在明显差异,导致支护参数选择缺少理论指导。为优化充填工作面支架选型,提高围岩控制效果,降低装备配置成本,以古城煤矿112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研究冲击地压矿井充填开采条件下顶板载荷分布特征,分析支架-围岩耦合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充填阶段和采动阶段的支架载荷时序曲线形态存在明显区别,前者曲线平滑且斜率小,后者瞬变现象频发且斜率大;充填体支撑作用下支架载荷不存在明显的周期变化现象,表明坚硬顶板运动模式由周期断裂型转变为连续沉降型;采动效应、厚顶煤、悬顶距、充实率等因素影响下,支架载荷时序曲线存在增阻型、恒阻型和降阻型,但以快速降阻型为主,表明1123工作面支架初撑力24MPa偏大,导致厚顶煤二次破碎和支架立柱卸压现象;将采空区划分为非充分压实区和充分压实区,构建了充填体支撑作用下坚硬顶板连续沉降模型,得到了充实率对沉降曲线形态的影响;考虑厚顶煤破坏损伤程度,提出了充填工作面支架阻力确定方法,解释了支架载荷时序曲线中的快速降阻现象发生的原因,给出了支架刚度和初撑力优化原则,改善了支架-围岩耦合关系,提升了厚顶煤和坚硬顶板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充填开采 坚硬顶板 支架-围岩关系 支架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