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伴不同水平类风湿因子患者的免疫炎症特点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建英 张燕 +6 位作者 陈嘉琪 吴子华 黄子玮 雷淳心 张曦亚 罗静 陶庆文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46-1452,共7页
背景类风湿因子(RF)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其在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索pSS伴不同水平RF患者的免疫炎症特点。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2年9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 背景类风湿因子(RF)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其在疾病中的具体作用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索pSS伴不同水平RF患者的免疫炎症特点。方法采用调查研究的方法,纳入2018年12月—2022年9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就诊的262例pSS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RF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阴性组137例(RF<20 U/mL)、低滴度阳性组47例(RF:20~60 U/mL)、高滴度阳性组78例(RF>60 U/mL)。采集3组pS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症状评分、血液学指标,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262例pSS患者RF阳性率为47.7%(125/262),其中男14例(5.3%)、女248例(94.7%),中位年龄57.0(49.0,63.0)岁,平均发病年龄(48.7±11.6)岁,中位病程60.0(24.0,120.0)个月;3组pSS患者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前3位的依次为:口干257例、眼干247例、乏力235例;高滴度阳性组血液系统受累、关节炎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随着RF滴度的增加,pSS患者血液系统受累(χ_(趋势)^(2)=6.992,P_(趋势)=0.008)、关节炎(χ_(趋势)^(2)=10.918,P_(趋势)=0.001)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随着RF滴度的增加,pSS患者抗核抗体≥1∶160(χ_(趋势)^(2)=40.691,P_(趋势)<0.001)、抗干燥综合征相关抗原A抗体阳性(χ_(趋势)^(2)=26.138,P_(趋势)<0.001)、抗Ro52核糖核蛋白抗体阳性(χ_(趋势)^(2)=31.426,P_(趋势)<0.001)、抗干燥综合征相关抗原B抗体阳性(χ_(趋势)^(2)=23.682,P_(趋势)<0.001)、红细胞沉降率升高(χ_(趋势)^(2)=40.132,P_(趋势)<0.001)、免疫球蛋白(Ig)A升高(χ_(趋势)^(2)=7.508,P_(趋势)=0.006)、Ig G升高(χ_(趋势)^(2)=71.570,P_(趋势)<0.001)、补体3降低(χ_(趋势)^(2)=7.452,P_(趋势)=0.006)、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χ_(趋势)^(2)=8.364,P_(趋势)=0.004)、血红蛋白降低(χ_(趋势)^(2)=6.390,P_(趋势)=0.011)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随着RF滴度升高,pSS患者血清免疫异常、腺体外受累的比例增加;RF滴度升高对关节炎、血液系统受累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类风湿因子 免疫炎症 关节炎 调查和问卷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强督方对强直性脊柱炎膜内成骨Wnt/β-catenin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徐愿 孔维萍 +3 位作者 陶庆文 杨文雪 金玥 阎小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8-723,共6页
目的研究补肾强督方对BMSCs膜内成骨中Wnt通路的作用。{方法 BMSC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补肾强督方低、中、高剂量组,进行膜内成骨诱导分化,ELISA法检测上清液ALP、BGP,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DKK-1和β-catenin蛋... 目的研究补肾强督方对BMSCs膜内成骨中Wnt通路的作用。{方法 BMSCs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西药对照组、补肾强督方低、中、高剂量组,进行膜内成骨诱导分化,ELISA法检测上清液ALP、BGP,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检测DKK-1和β-catenin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补肾强督方含药血清对BMSCs能促进BMSCs成骨分化中DKK-1蛋白和mRNA表达,抑制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对成骨能力无影响。结论补肾强督方能调节BMSCs细胞成骨分化中Wnt通路,可能具有抑制AS骨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化 膜内成骨 Wnt/β-Scateni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体格检查与超声评估的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比较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陈光耀 罗静 +4 位作者 郑思思 何春晓 马骁 徐愿 陶庆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727-1729,1734,共4页
目的评价超声下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US-DAS28)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度评估的敏感性及与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7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RA患者127例为研究对... 目的评价超声下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US-DAS28)用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疾病活动度评估的敏感性及与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DAS28)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7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RA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临床检查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28个关节,记录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以及患者整体评价、C反应蛋白水平,计算DAS28。采用超声下灰阶关节滑膜炎数替代关节肿胀数,计算US-DAS28数值。结果 127例患者临床检查关节肿胀有2.0(0,4.0)个,超声下关节肿胀有5.0(2.0,8.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783,P<0.001)。DAS28为(3.43±1.18),US-DAS28为(3.69±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_(配对)=-9.668,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DAS28与USDAS28呈正相关(r=0.968,P<0.001)。采用US-DAS28评估的疾病活动度较DAS28严重(Z=-4.680,P<0.001)。结论US-DAS28与DAS28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US-DAS28可敏感评估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宜作为治疗策略的选择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超声检查 28关节疾病活动评分 关节肿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在强直性脊柱炎成骨、破骨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杨文雪 夏启胜 +5 位作者 陶庆文 周童亮 张兰 陈志华 阎小萍 孔维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2-406,共5页
炎性骨破坏和新骨形成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典型病理改变,AS早期以炎症为主,晚期出现异位骨化和骨破坏,异位骨化和骨破坏两种矛盾的表现反映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成骨与破骨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其发病机制... 炎性骨破坏和新骨形成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典型病理改变,AS早期以炎症为主,晚期出现异位骨化和骨破坏,异位骨化和骨破坏两种矛盾的表现反映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成骨与破骨过程之间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AS复杂的新骨形成机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及BMP/Smads通路密切相关,而破骨细胞则在骨破坏过程中起重要作用,RANKL/RANK/OPG系统中的细胞因子是调控破骨细胞分化成熟的关键因子。Micro RNA可调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与功能,是骨形成、骨吸收、骨重塑和修复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因子。研究MicroRNA在强直性脊柱炎成骨、破骨机制中的作用,可为A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微小RNA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骨化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徐愿 陶庆文 +1 位作者 孔维萍 阎小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04-1507,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脊柱关节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早期以炎症为主,晚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和骨化两种看似矛盾的表现,骨化的研究有助于AS的治疗。骨化是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的主要原因。骨化主要...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脊柱关节病中最常见的疾病,早期以炎症为主,晚期可出现骨质疏松和骨化两种看似矛盾的表现,骨化的研究有助于AS的治疗。骨化是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功能障碍、甚至残疾的主要原因。骨化主要发生于脊柱,因为病变组织不易获取,且病程漫长,个体间差异大,目前研究进展缓慢。AS患者骨化平均每年改良的Stoke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评分(modified Stoke’s AS spine score,m SASSS)进展1分,仅不到30%的患者出现较快进展。基线时炎症与骨化进展有关,主要是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score,ASDAS)等客观炎症指标,而与基于患者自我报告结果(patient-reported outcome,PRO)的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关系不明确。此外,基线时已存在的骨化程度、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骨髓脂肪沉积、吸烟等也是骨化预测因素。非甾体抗炎药和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对延缓AS病理性成骨的作用尚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化 临床研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女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对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金玥 杨舒 +4 位作者 鄢泽然 朱笑夏 杨文雪 孔维萍 阎小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2-617,共6页
目的:探讨男性和女性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BMD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AS的患者,其中女性16... 目的:探讨男性和女性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密度( 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BMD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AS的患者,其中女性168例,男性587例,年龄在20岁~45岁,双光能X线法检测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并与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男性AS患者腰椎BMD较女性腰椎BMD显著减低( P<0.01);男性AS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及骨量减少(Osteopenia,OT)总发生率为71.04%,显著高于女性AS患者的42.86%(P<0.05),且在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部位的OP、OT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女性AS患者(P<0.01);②中年龄组(30~39岁)及高年龄组(40~45岁)的AS患者中男性腰椎BMD较女性显著降低( P<0.01);高年龄组AS患者中男性股骨颈BMD较女性显著降低( P<0.01);病程5~10年及大于10年的AS患者中男性腰椎、股骨颈BMD较女性显著降低( P<0.01、P<0.01、P<0.01、P<0.05)③相关性分析显示男性与女性AS患者BMD与疾病活动指标ESR、CRP,体征、骶髂关节炎分级等有相关性,而男性AS患者BMD与年龄、病程尚呈显著负相关( P<0.05)。结论男女AS患者均有较高的OT、OP的发生率,且男性OT及OP的较之女性更为显著,特别是腰椎BMD男性AS患者减低更为突出。此外年龄越大、病程越长的男性AS患者BMD减低程度越明显。男性与女性AS患者BMD的下降均与疾病程度、病情的活动性、肢体活动功能、HLA-B27相关联。对于男性AS患者更需要重视OT及OP的诊断与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BMD 性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肾脏疾病中医证候标志物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平 赵海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519-2523,共5页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发病,但现代医学诊治具有其局限性;“辨证论治”DKD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其病情评估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受到质疑。表现于外的中医证候与内在疾病本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代谢组学整体性特点...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尿毒症的主要原发病,但现代医学诊治具有其局限性;“辨证论治”DKD具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其病情评估和疗效判断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受到质疑。表现于外的中医证候与内在疾病本质有着必然的联系,代谢组学整体性特点可以发现DKD中医证候对应的代谢标志物。因此,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开展DKD诊断代谢标志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本文通过探讨DKD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的瓶颈问题,论述基于高灵敏度、高分辨率UPLC-Q-Orbitrap质谱分析,运用计算机“大数据+深度学习”方法,发现DKD中医证候代谢标志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DKD的辨证分型提供可量化、可重复的客观依据,提高DKD辨证论治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中医证候 代谢标志物 UPLC-Q-Orbitrap质谱技术 深度学习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细胞减少中医诊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张燕 杨建英 +4 位作者 王钦 廖佳禾 黄子玮 罗静 陶庆文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0-255,共6页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除累及外分泌腺之外,还可累及多器官、系统,其中以血液系统受累最为常见,多表现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目前对于pSS合并血细胞减少缺乏统一公认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除累及外分泌腺之外,还可累及多器官、系统,其中以血液系统受累最为常见,多表现为一系或多系血细胞减少。目前对于pSS合并血细胞减少缺乏统一公认的治疗方案,西医治疗多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为主,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较好疗效。通过总结pSS合并血细胞减少的中医诊治经验,并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后发现,现代医家认为pSS核心病机为气阴亏虚,久之则产生热、毒、瘀等多种病理产物,相互影响,导致全身气血津液失常,引起血细胞减少。本病病位多责之于肝、脾、肾,治以滋阴、益气、养血之法,辅以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之法,并根据其合并血细胞减少类型的不同以及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用药各有侧重。中医药治疗本病较西药治疗能够更好地改善血细胞水平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血细胞减少 贫血 白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中医 诊治经验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德尔菲法构建《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脏病合理用药指南》的临床问题 被引量:3
9
作者 文玉敏 柳芳 +2 位作者 卢建东 费宇彤 李平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489-2494,共6页
目的:确定纳入《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脏病合理用药指南》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头脑风暴会议形成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清单,经3轮改良德尔菲法调查问卷进行重要性评分和排序,最后召开专家共识投票会确认。由专... 目的:确定纳入《雷公藤多苷片治疗慢性肾脏病合理用药指南》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头脑风暴会议形成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清单,经3轮改良德尔菲法调查问卷进行重要性评分和排序,最后召开专家共识投票会确认。由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以及变异系数进行问卷质量控制。结果:13个临床问题达成共识,主要涉及雷公藤多苷片单独使用或与治疗慢性肾脏病的常规西药联合使用时,与单独使用常规西药比较,是否有额外的获益;使用雷公藤多苷片期间出现肝功能异常时,是否需要停药;有生育需求的人群,使用雷公藤多苷片后需要停药多长时间。纳入结局指标51个,疗效性指标26个,包括蛋白尿改善、肾功能评价、远期预后、生命质量、免疫功能5方面。安全性指标25个,主要为系统性毒性,还包括血浆白蛋白降低、血尿酸升高、血糖以及血脂异常等。结论:通过改良德尔菲法确定了临床问题与结局指标,初步形成指南的结构体系,为指南的后续制定奠定了工作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慢性肾脏病 蛋白尿 指南 改良德尔菲法 临床问题 结局指标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平经方合用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肾炎的经验
10
作者 王颖 李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增加了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肾炎(HBV-GN)的发病率。该病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现代医学虽在抗病毒治疗上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可辅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都遇... 目的我国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发地区,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增加了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肾炎(HBV-GN)的发病率。该病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指南。现代医学虽在抗病毒治疗上有明显的优势,并且可辅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但都遇到一定的瓶颈。文章旨在总结李平教授经方合用治疗乙肝相关肾病经验,为临证提供思路。方法根据HBV-GN的中西医研究进展,结合李平教授的有效临床经验,归纳其应用经方合用治疗HBV-GN的思路和治疗手段。结果李平教授认为治疗原则为补肾健脾疏肝,利水渗湿,活血通络。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辨证,常合用肾气丸、小柴胡汤、五苓散、当归芍药散、麻黄附子细辛汤、茵陈蒿汤等经方,同时注重降蛋白尿和抗病毒中药的使用。结论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肾炎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经方合用能有效缓解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肾炎的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肾炎 经方合用 蛋白尿 抗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骨密度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甘晓维 金玥 +7 位作者 朱笑夏 陶庆文 张英泽 罗静 杨文雪 卢文昭 孔维萍 阎小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BMD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早期AS患者120例,其中女性57例,平... 目的探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BMD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调查2006年3月至2014年12月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确诊为早期AS患者120例,其中女性57例,平均年龄(31.02±5.94)岁;男性63岁,平均年龄(29.79±6.87)岁。健康人107例,其中女性48例,平均年龄(32.97±6.47)岁;男性59例,平均年龄(29.58±6.65)岁。双光能X线法检测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的BMD与年龄、病程、疾病活动性指标、影像学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1)早期AS男性患者各部位的BMD均较健康人减低(P<0.01),而女性患者则和健康人无统计学差异。(2)早期AS患者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6例(5%),骨量减少(osteopenia,OT)36例(21.67%)。其中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OP者5例(7.93%),OT者29例(46.03%)。早期AS患者中,男性腰椎部位OP、OT发生率较女性高(P<0.05),股骨颈及股骨粗隆部位OP/OT发生率无差异。(3)中、低年龄组中,早期AS患者的腰椎和股骨颈BMD较健康人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4)男性早期AS患者腰椎BMD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早期AS男性患者即可出现显著BMD下降,OP发生率为7.93%,OT发生率为46.03%。其中腰椎部位BMD减低及OT发生率更为突出。早期AS患者BMD的下降与疾病活动指标无关联。对于男性AS患者,在疾病早期即需要重视OT及OP的诊断与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与血尿酸水平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文婷 朱峰 +8 位作者 郑丹妮 李艳萍 杨爱娟 胡丽芳 穆闻君 张楠 陶庆文 阎小萍 孔维萍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2-506,共5页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男性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到2018年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143名男性AS患者,按腰椎、股骨颈、股... 目的分析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男性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的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到2018年9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确诊的143名男性AS患者,按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BMD水平各分为正常骨量组和骨量减少组。比较两组间患者临床基本资料、疾病活动程度指标等的差异;使用多元回归分析评估SUA水平与男性AS患者各部位BMD的关系;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SUA与各部位BMD之间的风险概率;构建列线图预测男性AS患者腰椎及股骨粗隆发生骨量减少的风险。结果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身高、腰椎、股骨颈、股骨粗隆BM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SUA水平与腰椎、股骨粗隆的BMD呈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SUA每降低78 mmol/L发生腰椎和股骨粗隆骨量减少的风险分别升高18%和17%。通过构建的列线图可预测男性AS患者发生腰椎及股骨粗隆骨量减少的风险。结论SUA水平低可能会增加男性AS患者腰椎和股骨粗隆骨量减少的风险,SUA具有反映男性AS患者骨量减少风险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血尿酸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冬霞 陈颖颖 +1 位作者 韩梅 陶庆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2422-2425,共4页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S)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是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发现AS患者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率较正常人高。目的了解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 背景强直性脊柱炎(AS)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是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临床发现AS患者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患病率较正常人高。目的了解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01-01至2017-06-30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住院的18~60周岁的266例A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S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将其分为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及AS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66例患者,其中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组179例(67.3%),AS组87例(32.7%)。两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体质指数(BMI)、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水平、有无家族史、炎性反应类型、人白细胞抗原B27(HLA-B27)基因分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起病病程、确诊病程、低密度脂蛋白水平、HLA-B27基因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9.453,95%CI(3.692,24.203)〕、总胆固醇〔OR=0.308,95%CI(0.181,0.524)〕、三酰甘油水平〔OR=8.431,95%CI(3.334,21.332)〕、家族史〔OR=4.932,95%CI(1.586,15.343)〕、炎性反应类型〔OR=3.148,95%CI(1.325,7.478)〕是AS患者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具有患病率高、男性居多、发病年龄早、炎性因子水平高、家族史阳性率高、以急性炎性反应居多等特征,存在BMI增高、血脂异常等代谢综合征倾向;男性、总胆固醇水平降低、三酰甘油水平升高、有AS家族史、急性炎性反应均为AS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胆固醇 HDL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总胆固醇 三酰甘油 急性炎性反应 影响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潇予 陈光耀 +2 位作者 吴子彧 金琦 陶庆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22期1732-1740,共9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骨碎补总黄酮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骨碎补总黄酮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机制,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获取骨碎补总黄酮的活性成分,通过TCMSP、Pubchem、Swiss Target Prediction和STITCH数据库预测骨碎补中有效黄酮类成分靶点,并通过Uniprot数据库获取标准靶点名称。通过Gen Bank、Gene Cards、Dis Ge NET和OMIM数据库检索RA疾病相关靶点。获取骨碎补药物靶点-RA的交集基因,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以预测核心蛋白,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调控网络,并将骨碎补总黄酮活性成分与预测得到的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从骨碎补总黄酮中筛选出木犀草素、柚皮素、山奈酚等活性化合物共10个,预测得到有效靶点210个,筛选RA相关靶点2009个,得到骨碎补总黄酮-RA交集靶点123个。其中STAT3、MAPK1、MAPK3、AKT1、MAPK8、IL-6、TNF、MAPK14、IL-4、IL-2、VEGFA、IL-1β、MAPK9等可能为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的关键作用靶点。GO基因富集分析提示,转录调控及细胞因子活性调节可能是骨碎补总黄酮发挥RA治疗作用的关键途径。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PI3K/AKT、IL-17、TNF-α、T细胞受体转导及Th17细胞分化调节等信号通路可能在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发挥重要作用。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调控网络提示,木犀草素与柚皮素可能是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的关键成分。分子对接提示木犀草素与核心靶点AKT1、PI3K和STAT3具有较好的亲和能力,可能通过改变分子构象进一步影响其磷酸化。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能通过调控炎性相关细胞因子及相关传导途径,从而抑制RA的炎性反应,而PI3K/AKT通路可能是骨碎补总黄酮发挥治疗RA的重要途径。木犀草素是骨碎补总黄酮治疗RA的关键分子,并可能通过抑制相关核心蛋白的构象,进而调控磷酸化发挥下游途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总黄酮 类风湿关节炎 网络药理学 木犀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中医证候类风湿关节炎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差异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陈光耀 胡琪 +4 位作者 徐愿 郑思思 马骁 罗静 陶庆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2616-2620,共5页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不同中医证候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临床指标能够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而探究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的差异,可为客观化RA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背景既往研究表明,不同中医证候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指标具有一定的差异,同时临床指标能够为中医辨证提供依据。而探究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的差异,可为客观化RA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证候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表现差异,为进一步将肌肉骨骼超声纳入RA中医辨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住院及于门诊就诊的RA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患者分为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4大临床常见证候类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ACPA)、类风湿因子(RF)[由于ACPA与RF是呈指数级进行增加的,为处理数据方便本研究使用ln(ACPA+1)及ln(RF+1)进行数据统计],记录28关节压痛关节数目(TJC28)、28关节肿胀关节数目(SJC28)及一般情况(GH)自我评估得分,计算28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对患者行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检查,记录其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多普勒血流信号(PD)关节数、PD积分、骨侵蚀关节数。结果 120例患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湿热痹阻证42例、肝肾亏虚证32例、寒湿痹阻证25例、痰瘀痹阻证21例。肝肾亏虚证患者病程长于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CRP、ESR、ln(RF+1)、SJC28、GH自我评估得分、DAS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TJC28低于湿热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肝肾亏虚证患者滑膜炎关节数、滑膜炎积分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PD关节数、PD积分大于肝肾亏虚证、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湿热痹阻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小于肝肾亏虚证患者,大于寒湿痹阻证患者(P<0.05);肝肾亏虚证患者骨侵蚀关节数大于寒湿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患者(P<0.05)。结论 RA的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候具有密切关联,其中湿热痹阻证患者处于较高的疾病活动状态。同时中医证候与RA患者28关节肌肉骨骼超声下表现亦有一定的关联,湿热痹阻证与滑膜炎及PD密切相关,而肝肾亏虚证伴随着较多的骨侵蚀关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证候 超声检查 肌肉骨骼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超声下亚临床滑膜炎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光耀 胡琪 +3 位作者 徐愿 马骁 罗静 陶庆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35-738,共4页
背景亚临床滑膜炎指在超声或核磁共振下发现滑膜炎,而在临床体格检查中未发现关节肿胀。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亚临床滑膜炎的关节具有骨破坏放射学进展,提示亚临床滑膜炎关节依旧处于疾病活动状态。目的探究RA超声下亚临床滑膜... 背景亚临床滑膜炎指在超声或核磁共振下发现滑膜炎,而在临床体格检查中未发现关节肿胀。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亚临床滑膜炎的关节具有骨破坏放射学进展,提示亚临床滑膜炎关节依旧处于疾病活动状态。目的探究RA超声下亚临床滑膜炎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于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RA患者132例。分别采用临床体格检查及超声的方法评价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膝关节包含的28关节,记录临床体格检查未发现关节肿胀而超声下发现滑膜炎的关节(即亚临床滑膜炎关节),并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RA患者亚临床滑膜炎关节数目。结果 132例RA患者中,男14例,女118例;18~44岁37例,45~59岁53例,60~75岁42例;ESR:正常43例,异常89例;CRP:正常45例,异常87例;RF:阴性34例,低滴度阳性56例,高滴度阳性42例;抗CCP抗体:阴性33例,低滴度阳性17例,高滴度阳性82例。亚临床滑膜炎数目:无亚临床滑膜炎患者26例,有亚临床滑膜炎患者106例。不同性别、年龄、ESR、CRP、RF患者亚临床滑膜炎关节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高滴度阳性患者亚临床滑膜炎关节数目多于抗CCP抗体阴性、低滴度阳性患者(P<0.05)。结论抗CCP抗体高滴度阳性与RA患者亚临床滑膜炎的发生存在一定关系,提示该类患者除进行临床体格检查外,宜进行超声下亚临床滑膜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滑膜炎 超声检查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延缓慢性肾衰竭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7
作者 马放 李平 占永立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1301-1305,共5页
慢性肾衰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常见慢性疾病。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延缓CRF病程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CRF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专病专方、单味药... 慢性肾衰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常见慢性疾病。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在延缓CRF病程进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命质量等方面取得较好的疗效。本文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整理分析,总结CRF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论治、专病专方、单味药、中成药治疗、中医外治法等研究进展,并对今后CRF研究提出建议和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衰竭 中医药 辨证论治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中成药应用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丹丹 严美花 +1 位作者 武曦蔼 李平 《世界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7期2524-2530,共7页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与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DKD)鉴别的预测因素,归纳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鉴别NDKD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中日友好医院2010—2018年行...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与非糖尿病肾脏疾病(NDKD)鉴别的预测因素,归纳2型糖尿病(T2DM)合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成药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鉴别NDKD及合理使用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中日友好医院2010—2018年行肾活检的463例T2DM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将患者分为DKD组65例(14.04%),DKD合并NDKD组85例(18.36%),NDKD组313例(67.60%)。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NDKD临床预测因素,总结中成药治疗T2DM合并CKD患者的用药规律。结果:1)2型糖尿病NDKD的临床预测因素包括: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6年、血红蛋白≥120 g/L、肾小球源性血尿、未达到肾综范围蛋白尿。其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有最高的预测意义(OR,14.902;95%CI,5.989~37.07)。2)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最常用的中成药为黄葵胶囊,其次为虫草类制剂,海昆肾喜胶囊及尿毒清颗粒。NDKD组单用中成药的比例高于其他2组(P<0.001),联用4种及以上中成药的比例低于其他2组(P<0.001)。随着疾病进展黄葵胶囊的使用比例逐渐下降,尿毒清颗粒的使用比例逐渐升高,虫草类制剂及海昆肾喜胶囊在CKD3-4期使用比例较高,到CKD5期有所下降。结论:1)NDKD临床预测因素包括: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主、另外,糖尿病病程<6年、血红蛋白≥120 g/L、伴肾小球源性血尿等亦具有参考意义。2)中成药在慢性肾脏病中使用广泛,针对蛋白尿最常用的药物为黄葵胶囊,随着疾病进展虫草类制剂、海昆肾喜胶囊及尿毒清颗粒使用比例有所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2型糖尿病 肾活检 中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X2 rs751141变异位点对肾脏微炎症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亮 赵海玲 +5 位作者 赵婷婷 赵美美 刘怡 高芃 李平 曹永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91-697,共7页
目的研究EPHX2 rs751141基因多态性(G860A,R287Q)对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活性的影响及其参与肾脏微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cDNA为模板,利用p-UCT DNA连接试剂盒、点突变技术及... 目的研究EPHX2 rs751141基因多态性(G860A,R287Q)对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 epoxide hydrolase,sEH)活性的影响及其参与肾脏微炎症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的肾小管上皮细胞(HK2)cDNA为模板,利用p-UCT DNA连接试剂盒、点突变技术及亚克隆技术,分别构建包含EPHX2基因rs751141位点等位基因G和A的重组质粒pcDNA3.1/V5-His-G(野生型:WT)和pcDNA3.1/V5-His-A(突变型:R287Q)。以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分别将上述重组质粒转染至HK2细胞,给予足量的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 acid,11,12-EET);共培养后,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11,12-二羟基二十碳三烯酸(11,12-dihydroxyeicosatrienoic acid,11,12-DHET),采用t检验分析R287Q突变对sEH水解酶活性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上清中炎症因子浓度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和IL-1的浓度;RT-PCR检测IL-17A和IL-1β等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WT组相比,R287Q突变型重组质粒组水解活性明显降低(P<0.01),细胞上清中IL-17A浓度以及IL-1等炎症因子浓度显著下降(P<0.05)。与单纯WT组相比,WT+EET组的炎症因子浓度显著降低,但仍明显高于R287Q+EET组(P<0.05)。RT-PCR结果显示R287Q突变组中IL-17A和IL-1β等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WT组;与单纯WT组相比,WT+EET组IL-17A以及IL-1β等炎症因子mRNA表达降低,但仍明显高于R287Q+EET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R287Q组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炎症水平。结论R287Q突变型重组质粒对11,12-EET的水解能力降低,炎症水平显著下降;外源性11,12-EET可降低WT组炎症水平。EPHX2 rs751141位点等位基因A的肾脏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减缓炎症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X2 rs751141基因多态性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活性 肾脏微炎症 PI3K/AKT信号通路 等位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NPLA2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海玲 张浩军 +4 位作者 赵婷婷 严美花 董晞 马亮 李平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64-669,共6页
目的:探讨脂肪甘油三酯脂酶基因PNPLA2 rs1138693(T>C,L481P)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368例中国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139例T2DM缺血性脑... 目的:探讨脂肪甘油三酯脂酶基因PNPLA2 rs1138693(T>C,L481P)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的相关性。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368例中国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139例T2DM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229例T2DM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Taqman探针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TaqMan MGB Real-time PCR对PNPLA2 rs1138693(T>C)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临床资料中的年龄、性别、血压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PNPLA2 rs1138693位点的CC基因型频率和C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P=0.033;等位基因频率:P=0.01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加性、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型下,PNPLA2 rs1138693等位基因C是T2DM患者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PNPLA2 rs1138693基因多态性与中国T2DM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易感性有关,携带rs1138693 C等位基因的T2DM患者更不容易进展为缺血性脑卒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 PNPLA2基因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