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玛依减渣热转化前后的溶解度参数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统华 许志明 +2 位作者 孙学文 赵锁奇 吕贞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288,共6页
对克拉玛依减渣进行适度热转化,确定了其裂解深度最大且不结焦的条件。利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技术,将克拉玛依减渣及其热转化残渣油分离成一系列窄馏分和萃余残渣,对窄馏分及萃余残渣的性质(相对分子质量、密度、残炭、C、H、N、S元素和金... 对克拉玛依减渣进行适度热转化,确定了其裂解深度最大且不结焦的条件。利用超临界萃取分馏技术,将克拉玛依减渣及其热转化残渣油分离成一系列窄馏分和萃余残渣,对窄馏分及萃余残渣的性质(相对分子质量、密度、残炭、C、H、N、S元素和金属元素等)进行了表征。用改进的方法测定了萃余残渣的溶解度参数,并根据性质计算了各个窄馏分的溶解度参数,克拉玛依减渣及其热转化残渣油萃余残渣的溶解度参数分别为18.27MPa1/2和19.79MPa1/2;从溶解度参数的角度解释了渣油加工过程中的分相、结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渣 溶解度参数 热转化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稠油减四线馏分微反应器脱酸中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江华 甄新平 +1 位作者 熊良铨 海日古力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9-31,共3页
以克拉玛依稠油减四线馏分油为原料,在200kg/h微通道反应器上进行脱酸新工艺中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同时运行的工业装置相比,微反应器脱酸工艺的一级脱酸率大于85%,高于工业装置的两级脱酸效果;该工艺能够大幅度降低剂油比,降低... 以克拉玛依稠油减四线馏分油为原料,在200kg/h微通道反应器上进行脱酸新工艺中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同时运行的工业装置相比,微反应器脱酸工艺的一级脱酸率大于85%,高于工业装置的两级脱酸效果;该工艺能够大幅度降低剂油比,降低装置回收溶剂的能耗,而且简化了脱酸工艺,为从重质原油馏分油中抽出大分子石油酸提供了一项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反应器 脱酸 中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SBS改性沥青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0
3
作者 罗来龙 蔺习雄 李剑新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3-46,共4页
采用化学复合法对克拉玛依沥青进行SBS改性,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化学复合法改性的沥青由于SBS与沥青之间有交联反应,它们的相容性好,使SBS能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沥青中,且SBS的粒度小,因此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模拟储存... 采用化学复合法对克拉玛依沥青进行SBS改性,并对其热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化学复合法改性的沥青由于SBS与沥青之间有交联反应,它们的相容性好,使SBS能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沥青中,且SBS的粒度小,因此具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模拟储存试验中沥青的软化点、针入度和延度数据表明,改性沥青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其高低温性能也得以改善。按美国SHRP评价,克拉玛依SBS改性沥青达到了PG76-34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沥青 SBS改性 化学复合法 热稳定性 相容性 软化点 针入度 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石油磺酸盐型二元驱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方新湘 陈永立 +1 位作者 牛春革 白云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0-425,共6页
以稠油减二线馏分为原料油合成了石油磺酸盐(PS)产品;以PS为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增黏剂、污水为溶剂配制了二元驱-原油和三元驱-原油体系,并评价了体系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原油放置时间越长,二元驱-原油界面张力越易在短时... 以稠油减二线馏分为原料油合成了石油磺酸盐(PS)产品;以PS为表面活性剂、聚丙烯酰胺(PAM)为增黏剂、污水为溶剂配制了二元驱-原油和三元驱-原油体系,并评价了体系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原油放置时间越长,二元驱-原油界面张力越易在短时间内达到超低值(10-2mN/m);二元驱-原油瞬间界面张力随P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二元驱的特性黏度和二元驱-原油瞬间表面张力随PAM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但平衡界面张力基本一致;当PAM含量相同时,二元驱的特性黏度比三元驱高40%~50%,这有利于提高波及系数,但碱的存在使三元驱-原油比二元驱-原油界面张力低一个数量级;界面张力小于超低值时,二元驱所需的原料油相对分子质量范围更窄、所需酸值(KOH)为7.5~17.5 mg/g,三元驱所需的原油酸值(KOH)必须大于11.0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减二线馏分 石油磺酸盐 表面活性剂 聚丙烯酰胺 驱油剂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原油中原生生物的特性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娟 陈爱华 陈永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37-639,共3页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稀油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的实验室研究和矿场实验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稠油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的实验室可行性研究,总结出克拉玛依油田稀油和稠油油藏原生生物的特性和应用价值。相对于稠油区块来说,稀油区块本源微生物含量... 根据克拉玛依油田稀油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的实验室研究和矿场实验的实际情况以及对稠油区块本源微生物驱油的实验室可行性研究,总结出克拉玛依油田稀油和稠油油藏原生生物的特性和应用价值。相对于稠油区块来说,稀油区块本源微生物含量较低,活性较差。通过对本源微生物进行筛选、培养、重新注入的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显著,而稠油区块本源微生物含量高,活性好,用直接注入培养基激活本源微生物的方法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理想,并同时实现了对高黏度、高钙稠油的乳化降黏和脱钙作用,降黏率达到50%以上,脱钙率达到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玛依油田 稀油 稠油 原生生物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馏分循环对延迟焦化加热炉管结焦规律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宗贤 耿亚平 +1 位作者 郭爱军 田凌燕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69,共5页
结合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延迟焦化工艺,就馏分循环对焦化加热炉受热结焦规律进行实验研究,主要考察采用不同类型馏分油循环、不同循环比时炉管中结焦趋势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循环物流所携带焦粉对炉管结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焦... 结合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延迟焦化工艺,就馏分循环对焦化加热炉受热结焦规律进行实验研究,主要考察采用不同类型馏分油循环、不同循环比时炉管中结焦趋势的变化规律,并进一步研究循环物流所携带焦粉对炉管结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不同焦化原料的性质(如密度、粘度、残炭等)和组成差别都较大;相对于减压渣油而言,加热炉进料的结焦诱导期较长,表明采样期间的循环焦化方案利于抑制焦化加热炉炉管的结焦。深入研究发现,不同循环馏分都可不同程度抑制炉管结焦,尤其以分馏塔焦化循环油加入后的结焦诱导期最长;随着循环比的增大,结焦诱导期不断延长,但循环比在0.6以上时的影响变化不大;循环馏分携带来的焦粉对加热炉炉管中的结焦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迟焦化 结焦诱导期 循环比 焦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ZSM-5催化剂加氢裂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静 宋春敏 +1 位作者 李辉 秦海燕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51-55,共5页
采用N2吸附-脱附和NH3-TPD分析手段,考察ZSM-5分子筛硅铝比和晶粒粒径对载体孔结构和酸性的影响,并以正庚烷和环己烷为原料,考察硅铝比和晶粒粒径对催化剂加氢裂化性能的影响以及Pd负载量对双功能催化剂加氢裂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N2吸附-脱附和NH3-TPD分析手段,考察ZSM-5分子筛硅铝比和晶粒粒径对载体孔结构和酸性的影响,并以正庚烷和环己烷为原料,考察硅铝比和晶粒粒径对催化剂加氢裂化性能的影响以及Pd负载量对双功能催化剂加氢裂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硅铝比增大,催化剂的酸性中心数量减少,加氢活性中心数量相对提高,在抑制二次裂化的同时,可提高异构化选择性;而分子筛晶粒粒径的变化对载体外比表面积的影响不大,分子筛晶粒粒径的降低,使催化剂的酸度略有减小,但对催化剂的活性改进有限;分子筛载体负载Pd后,改变了反应路径,使催化剂的加氢裂化性能明显提高,当Pd负载量大于0.4%时,催化剂的加氢转化活性趋于稳定,成为平衡双功能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SM-5 PD ZSM-5催化剂 加氢 硅铝比 晶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脱钙技术研究与工业应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罗来龙 于曙艳 +1 位作者 马忠庭 牛春革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3,共5页
针对克拉玛依稠油,用自行开发的KR1脱钙剂,进行原油脱钙技术研究,考察了影响脱钙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并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克拉玛依稠油具有很好的脱金属效果,原油中钙平均脱除率为87.5%,... 针对克拉玛依稠油,用自行开发的KR1脱钙剂,进行原油脱钙技术研究,考察了影响脱钙效果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并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工业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对克拉玛依稠油具有很好的脱金属效果,原油中钙平均脱除率为87.5%,最高达90.1%,净化油钙含量降低至40.0μg/g以下,最低可达22.1μg/g,脱镁、脱钒率达到66.0%~78.0%,同时可使电脱盐装置电流降低50%以上。还对脱钙剂循环使用技术进行了实验室研究,显示出良好的使用效果和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脱钙技术 脱钙剂 萃取脱钙机理 混合强度 电场停留时间 注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原油中脱除石油酸技术现状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于曙艳 马忠庭 +1 位作者 白生军 张海兵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5-29,共5页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石油脱酸技术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碱洗脱酸技术、氨醇脱酸技术、加氢脱酸技术、热分解脱酸技术、溶剂抽提脱酸技术等除去油中环烷酸技术,分析对比了各种脱酸技术的优劣,并阐述了脱酸分离技术在国内外的... 介绍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石油脱酸技术方法,其中重点介绍了碱洗脱酸技术、氨醇脱酸技术、加氢脱酸技术、热分解脱酸技术、溶剂抽提脱酸技术等除去油中环烷酸技术,分析对比了各种脱酸技术的优劣,并阐述了脱酸分离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酸 分离 脱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驱油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室内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爱华 于娟 +2 位作者 方新湘 王传萍 李子叔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F08期77-80,共4页
微生物驱油是一种通过引入在油藏中能存活的微生物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 ,相对于微生物单井吞吐而言 ,具有作用范围广 ,作用周期长的优点。通过试验引入微生物 ,选择特定的激活培养基 ,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关键词 微生物驱油 原油 采收率 激活培养基 室内评价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甲基化反应制备酸化缓蚀剂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孔祥军 地力拜.马力克 +1 位作者 马玲 李磊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79,共4页
以有机酮、有机胺、醛为原料,通过胺甲基化反应合成缓蚀剂,采用在线红外系统监测反应进程,考察不同有机酮、有机胺合成的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由芳香酮、甲醛、芳香胺合成的胺甲基化产物是一种混合物,其缓蚀性能优异,在腐蚀... 以有机酮、有机胺、醛为原料,通过胺甲基化反应合成缓蚀剂,采用在线红外系统监测反应进程,考察不同有机酮、有机胺合成的缓蚀剂的缓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由芳香酮、甲醛、芳香胺合成的胺甲基化产物是一种混合物,其缓蚀性能优异,在腐蚀介质为15%的盐酸溶液、温度90℃、时间4h、缓蚀剂加入量(w)1%的条件下,腐蚀试验的腐蚀速率仅为1.10g/(m2.h),达到了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中酸化缓蚀剂一级品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甲基化 缓蚀剂 腐蚀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油加氢催化剂氮中毒及活性恢复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军平 蔡烈奎 +1 位作者 李春娣 杨伟东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5-29,共5页
模拟工业催化剂氮中毒的条件,在高压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贵金属催化剂进行失活与活性恢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工含氮原料3天后,催化剂活性迅速下降,不能生产合格的食品级白油产品,但还具有一定的芳烃饱和性,随着试验运行时间的增... 模拟工业催化剂氮中毒的条件,在高压微型固定床反应器上,对贵金属催化剂进行失活与活性恢复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加工含氮原料3天后,催化剂活性迅速下降,不能生产合格的食品级白油产品,但还具有一定的芳烃饱和性,随着试验运行时间的增加,催化剂芳烃饱和活性更低,表明氮在催化剂上逐渐累积;在用纯净的原料油置换后,催化剂的活性虽有所恢复,但还不能达到生产合格的食品级白油的活性,表明氮化合物对贵金属催化剂的中毒具有一定的不可逆性;采用器内氢还原的方法,可进一步恢复催化剂的芳烃饱和活性,但仍无法生产合格的白油产品。因此,工业生产装置应对原料的氮含量严格控制,以维持催化剂的芳烃饱和活性,进而延长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金属 催化剂 中毒 白油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重力技术生产高碱值石油磺酸钙的中试工艺及后处理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韫 牛春革 +1 位作者 代敏 马忠庭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6-80,共5页
在小试成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建成1套年产1kt润滑油清净剂的超重力反应器中试装置,采用该装置进行生产高碱值石油磺酸钙润滑油清净剂的中试试验研究,并对高碱值石油磺酸钙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进行处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 在小试成熟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建成1套年产1kt润滑油清净剂的超重力反应器中试装置,采用该装置进行生产高碱值石油磺酸钙润滑油清净剂的中试试验研究,并对高碱值石油磺酸钙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进行处理。中试试验结果表明:碳酸化反应的最佳时间为58~62min,该时间内,反应产物的碱值最高达到315.2mgKOH/g,相应的运动黏度为35.6mm2/s;采用卧式螺旋离心机对粗产品进行预处理的效果好于传统釜式法的预沉降脱渣方法;超重力反应器中试生产的高碱值石油磺酸钙润滑油清净剂的性能优于传统釜式工艺产品,且满足石化行业标准SH/T 0042—91中一级品的质量要求。确定的"三废"处理技术的应用效果良好,实现了超重力中试生产过程的低污染物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碱值石油磺酸钙 超重力反应器 中试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技术在原油预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娟 周华 郭淑莲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303-305,307,共4页
用特定的培养基使稠油油田采出水中的微生物菌种大量繁殖,菌生物活性增强的同时积累大量代谢产物。将微生物发酵液与原油以一定比例混合,振摇一段时间后,油、水分离,用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原油中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新疆九区稠油(钙含量在... 用特定的培养基使稠油油田采出水中的微生物菌种大量繁殖,菌生物活性增强的同时积累大量代谢产物。将微生物发酵液与原油以一定比例混合,振摇一段时间后,油、水分离,用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原油中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新疆九区稠油(钙含量在250μg/g左右)脱钙率达到95%;苏丹原油(钙含量720μg/g)钙含量可降至20μg/g以下;苏丹原油(钙含量1990μg/g)脱钙率达到50%以上;并且重复性很好。同时对硫、氮,胶质、沥青质等重组份有一定的脱除效果。反应条件温和,菌液可循环使用,且可同时实现微生物代谢产物对高粘稠油的乳化降黏作用,改善原油流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菌种 发酵 稠油 脱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雾法生产石油磺酸盐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方新湘 牛春革 +1 位作者 白云 周华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14-717,共4页
介绍了喷雾法生产石油磺酸盐的研究情况。根据石油组分的特点,采用喷雾磺化技术大幅度增加了石油组分与三氧化硫的气液接触面积,使得磺化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磺化反应接触时间从几小时缩短到几十秒,减少了石油组分过磺化现象的发生,... 介绍了喷雾法生产石油磺酸盐的研究情况。根据石油组分的特点,采用喷雾磺化技术大幅度增加了石油组分与三氧化硫的气液接触面积,使得磺化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磺化反应接触时间从几小时缩短到几十秒,减少了石油组分过磺化现象的发生,小试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釜式磺化技术相比,采用改造后的喷雾磺化工艺使得石油磺酸盐的收率提高了3%以上,酸性油收率提高10%以上,酸渣收率降低35%以上,可实现连续化生产,并为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磺酸盐 磺化 喷雾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缓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孔祥军 马玲 +1 位作者 牛春革 地力拜.马力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9-102,共4页
模拟施工现场腐蚀体系,以常压静态腐蚀失重法研究十种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对金属的缓蚀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咪唑啉类、季铵盐类、烷基酰胺类、木质胺类和烷基多胺类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对于盐酸为腐蚀介质的体系起到了很好的缓蚀作用,具有乳... 模拟施工现场腐蚀体系,以常压静态腐蚀失重法研究十种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对金属的缓蚀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咪唑啉类、季铵盐类、烷基酰胺类、木质胺类和烷基多胺类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对于盐酸为腐蚀介质的体系起到了很好的缓蚀作用,具有乳化和缓蚀的双重效用;采用扫描电镜法对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缓蚀行为及机理进行研究,认为乳化剂在金属表面形成了吸附膜,从而延缓了腐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 沥青乳化剂 缓蚀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清防蜡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的研究与现场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爱华 于娟 +3 位作者 方新湘 彭伟 李子叔 赖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4年第F08期70-72,共3页
试验室经分离得到了 5株能以蜡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微生物菌种 ,在室内对其生长、降粘、降凝、清蜡等性能进行评价后 ,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进行清防蜡现场实验。结果表明 ,混合菌的清防蜡效果显著 ,11口井在 4个月试验期共增产原油 5 14 8.... 试验室经分离得到了 5株能以蜡为唯一碳源生长的微生物菌种 ,在室内对其生长、降粘、降凝、清蜡等性能进行评价后 ,应用于克拉玛依油田进行清防蜡现场实验。结果表明 ,混合菌的清防蜡效果显著 ,11口井在 4个月试验期共增产原油 5 14 8.6t,节约热洗 36次 ,创直接经济效益 36 0 .4× 10 4元。成功地解决了该区块油井结蜡严重、热洗周期短、生产管理难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清防蜡 原油 采收率 克拉玛依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铝中铝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岩 谢春 +1 位作者 赵佳丽 毛三鹏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3-285,289,共4页
柠檬酸铝在油田堵水、调剖和驱油作业中应用广泛。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对铝含量进行监测分析,但有关测定方法未见工业标准或研究报告。按常规络合滴定法测定时,柠檬酸会干扰铝含量的测定。若用加酸消解预处理消除柠檬酸根离子的干扰... 柠檬酸铝在油田堵水、调剖和驱油作业中应用广泛。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对铝含量进行监测分析,但有关测定方法未见工业标准或研究报告。按常规络合滴定法测定时,柠檬酸会干扰铝含量的测定。若用加酸消解预处理消除柠檬酸根离子的干扰之后,可用络合滴定法准确测定柠檬酸铝中铝的含量。室内用体积分数大于50%的硫酸/硝酸消解预处理含柠檬酸的十二水合硫酸铝钾样品,滴定前先加入二甲酚橙指示剂,再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使试液颜色由黄色变为紫色,最后用8%硝酸使试液颜色变至淡黄色,pH值为5.5~6.0,滴定终点明显,相对误差绝对值小于1%。该方法准确可靠,加标回收率为99.46%~100.28%,每次测定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2%,平行性好,有效解决了柠檬酸铝产品生产中质量控制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铝 柠檬酸 酸预处理 铝含量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套丙烷脱沥青装置工艺对比研究
19
作者 汪军平 雷海军 +1 位作者 田凌燕 王华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2-26,共5页
针对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两套丙烷脱沥青装置生产的目的产品脱沥青油性质和收率的差异,对两套丙烷脱沥青装置的生产工艺进行对比,并对产品进行试验和性质分析。结果表明,800 kt/a丙烷脱沥青装置生产的脱沥青油产品粘度小、收率高... 针对中国石油克拉玛依石化公司两套丙烷脱沥青装置生产的目的产品脱沥青油性质和收率的差异,对两套丙烷脱沥青装置的生产工艺进行对比,并对产品进行试验和性质分析。结果表明,800 kt/a丙烷脱沥青装置生产的脱沥青油产品粘度小、收率高、粘度指数低的原因是其所含小于560 C馏分过多所致,是两套装置生产工艺有所差别而引起的。通过对两套丙烷脱沥青装置的抽提塔结构及抽提原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蒸馏装置减压深拔程度,以降低减压渣油中小于560℃馏分含量,提高抽提塔塔顶温度和降低溶剂比等相应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烷脱沥青装置 脱沥青油 粘度 粘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质馏分油微孔膜分散萃取脱酸工艺研究
20
作者 刘江华 罗来龙 +1 位作者 周华 李敏香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9-54,共6页
介绍了利用微孔膜分散技术对克拉玛依环烷-中间基原油减四馏分油进行脱酸工艺研究的结果。讨论了碱质量分数、脱酸温度、剂油质量比、连续相流量对脱酸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相流通截面积为0.2 cm^2的膜分散萃取反应器中,当... 介绍了利用微孔膜分散技术对克拉玛依环烷-中间基原油减四馏分油进行脱酸工艺研究的结果。讨论了碱质量分数、脱酸温度、剂油质量比、连续相流量对脱酸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相流通截面积为0.2 cm^2的膜分散萃取反应器中,当碱质量分数为6%~8%、脱酸温度为62~65℃、连续相流量为254~334 g/min、剂油质量比为0.25左右时,对酸值为8.03 mgKOH/g原料油的脱酸率可达95%以上。脱酸后溶剂能够回收并同时得到石油酸,石油酸抽出率约为8.0%~8.5%,其粗酸值为90 mgKOH/g 左右,纯度在6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膜 萃取 重质燃料油 溶剂 脱除 环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