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角度域信息精细识别深层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
1
作者 桂志鹏 张军华 +3 位作者 张银涛 王彭 孙冲 尹朋博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8-1006,共9页
缝洞型储层有别于水平层状沉积储层,以“立式”走滑与溶蚀为主要特征。地震勘探中不同角度接收的地震信号包含不同的储层信息,这对缝洞型储层精细描述有一定的优势。为此,提出一种利用角度域信息识别缝洞型储层方法,通过对角度域信息的... 缝洞型储层有别于水平层状沉积储层,以“立式”走滑与溶蚀为主要特征。地震勘探中不同角度接收的地震信号包含不同的储层信息,这对缝洞型储层精细描述有一定的优势。为此,提出一种利用角度域信息识别缝洞型储层方法,通过对角度域信息的挖掘,拓展了缝洞型储层地震精细描述的资料来源与方向。首先利用全角度数据切片分析研究区的缝洞体的地震反射特征,再比较不同角度数据缝洞体的剖面特征;其次利用小角度数据的最大振幅属性进行内部构型刻画,运用全角度数据的主频属性进行断层连通性的分析;最后对大角度数据体提取能量团中心对应的最大振幅属性,并据此进行含油性与连通性的预测。实际应用表明:(1)全角度数据的相干属性能够更清楚地刻画缝洞型储层轮廓;(2)小角度信息比大角度信息能够更清楚地刻画缝洞型储层内部构型;(3)频率域信息能够有效识别断层连通性与油藏连通性。中国深层、超深层缝洞型储层均采用大排列勘探,具有很好的角度域资料条件,该方法可在类似工区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度域 相干体 主频 时频谱 缝洞型储层 超深层 内部构型 储层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林龄胡杨叶功能性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
2
作者 张凤琪 玉米提·哈力克 +2 位作者 石义强 阿不都拉·阿不力孜 再米热·阿不都沙拉木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9-86,共8页
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具有调控作用。为了探究胡杨对干旱恶劣的生境适应策略,本研究以塔里木河中游不同天然林龄样地胡杨为对象,分析胡杨不同林龄阶段叶功能性状的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结果表明:1)胡杨叶功能性状... 土壤理化性质对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具有调控作用。为了探究胡杨对干旱恶劣的生境适应策略,本研究以塔里木河中游不同天然林龄样地胡杨为对象,分析胡杨不同林龄阶段叶功能性状的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结果表明:1)胡杨叶功能性状在不同林龄间的变异系数较小,为14.20%~42.59%,其中叶干质量变异系数最大,叶厚度变异系数最小;2)不同林龄胡杨叶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对叶功能性状贡献较大的为比叶重,即比叶重与叶厚度和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叶组织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叶干重和叶干物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3)土壤含水率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只在幼龄林阶段有差异,速效磷、速效钾和速效氮含量随林龄变化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4)冗余分析表明,土壤速效钾含量与叶功能性状的正相关作用最明显,说明叶片功能性状主要受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制约。综上所述,胡杨根据环境分别调节不同林龄的叶功能性状,形成最佳的性状组合,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提高对塔里木河干旱生境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河 胡杨 林龄 叶功能性状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湖致密油藏压裂驱油剂性能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佳幸 胡晓蝶 +4 位作者 田辉 罗强 李织宏 胡鑫聪 王家瑞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19,共7页
为进一步动用玛湖致密油藏原油,提高采出效率,根据毛细管渗吸理论,研制出适用于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渗吸用压裂驱油剂SL-5,并开展了界面张力、乳化性能、润湿性、渗吸效率等性能的室内评价实验。实验研究表明:在储层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2%... 为进一步动用玛湖致密油藏原油,提高采出效率,根据毛细管渗吸理论,研制出适用于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渗吸用压裂驱油剂SL-5,并开展了界面张力、乳化性能、润湿性、渗吸效率等性能的室内评价实验。实验研究表明:在储层条件下,质量分数为0.2%的SL-5与玛湖原油的油水界面张力能够达到10^(-1)mN/m的数量级水平,该体系与原油乳化程度较轻,静态渗效率可达到42.59%;同时该体系能够将石英片的润湿性由油湿改善为水湿状态;核磁共振表明,SL-5可以进入弛豫时间小于1 ms的小孔隙,大幅度提高渗吸波及体积。在玛18井区选取14口停产/低产直井开展SL-5的现场实验,日均产油5.05 t,相较于压裂驱油剂注入前日均产油增加4.21 t,为玛湖油田效益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致密油藏 压裂驱油剂 润湿性 渗吸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多孔介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望男 许子瑞 +4 位作者 马文贺 林军 邓全文 王雪超 马挺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4-1160,共7页
为探究天然气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不均匀性,建立了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多孔介质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用于天然气流动特性预测的可行性。首先根据单通道的流动特性获得多孔介质模型参数,然后使用该模型对大尺度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场... 为探究天然气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不均匀性,建立了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多孔介质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用于天然气流动特性预测的可行性。首先根据单通道的流动特性获得多孔介质模型参数,然后使用该模型对大尺度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场特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层流(雷诺数Re≤1200)范围内,多孔介质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实际模型的压力场和流动不均匀性,误差基本在5%以内;当Re=10000和通道数n=8时,增大通道长度有利于提高多孔介质模型预测实际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多孔介质模型 流动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微裂缝模拟实验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卫东 朱晓虎 +3 位作者 蒋文海 樊萍 王悦和 都炳锋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4-107,I0007,共5页
封堵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现如今在封堵问题上难有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评价方法,现今的评价方法都只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对象和环境。随着对页岩气开发的需求,国内外没有一个针对超低渗地层的纳米级微裂缝封堵评... 封堵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现如今在封堵问题上难有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评价方法,现今的评价方法都只适用于某个特定的对象和环境。随着对页岩气开发的需求,国内外没有一个针对超低渗地层的纳米级微裂缝封堵评价。文章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拓展新的思路,在人造滤饼上进行人工造缝,重点是对裂缝的制备过程,通过模拟地层微裂缝来进行封堵性评价,用实验方法控制滤饼质量和强度来控制滤饼渗透率,从而来接近泥页岩真实渗透率,达到实现模拟低渗环境的目的。该评价方法的建立对封堵剂的优选、研制以及封堵效果评价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其他裂缝型地层的封堵性能评价同样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微裂缝 封堵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