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利信息化在防汛抗旱工作中的应用探究 被引量:8
1
作者 毛晓华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1期180-181,共2页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千差万别,防汛抗旱工作难以达到统一,再加上不同地区水利建设管理系统也存在着差异,以至于信息交流存在困难。因此,研究防汛抗旱中水利的信息化应用十分必要。基于此,阐述防汛抗旱中水利信息化的应用...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与地形千差万别,防汛抗旱工作难以达到统一,再加上不同地区水利建设管理系统也存在着差异,以至于信息交流存在困难。因此,研究防汛抗旱中水利的信息化应用十分必要。基于此,阐述防汛抗旱中水利信息化的应用意义,并分析了其应用现状,提出了抗灾防汛中水利信息化的具体应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信息化 防汛抗旱 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田水利工程中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王小红 《南方农业》 2020年第30期204-205,共2页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合理引入高效灌溉技术,能够有效增强节水效果,实现环保节约的农业发展目标。基于此,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具体... 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在工程项目建设期间,合理引入高效灌溉技术,能够有效增强节水效果,实现环保节约的农业发展目标。基于此,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其在农田水利工程中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水利工程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 微灌式节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离子束对鹅观草属植物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于靖怡 云锦凤 +2 位作者 解继红 吴淑珍 杨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6-147,162,共3页
[目的]研究氮离子束对鹅观草属植物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剂量氮离子束注入及对照的05-28鹅观草属植物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及幼苗生长测定试验,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随着氮离子束剂量的增加,种子... [目的]研究氮离子束对鹅观草属植物萌发特性及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对不同剂量氮离子束注入及对照的05-28鹅观草属植物种子进行萌发试验及幼苗生长测定试验,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及幼苗生长情况。[结果]随着氮离子束剂量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呈"马鞍型"曲线;苗高、第1叶长在低剂量时高于对照,高剂量时低于对照。[结论]在氮离子束注入过程中,低剂量氮离子束注入对05-28种子萌发指数、苗高与第1叶长有促进作用,高剂量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离子束 鹅观草 发芽率 发芽势 发芽指数 苗高 第1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杨柴生物沙障平茬复壮技术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胡小龙 薛博 +2 位作者 刘莉莉 袁立敏 常伟东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11年第4期8-12,共5页
针对科尔沁沙地杨柴生物沙障的生存现状和生长动态规律,分析了经过不同预留盖度和留茬高度的平茬处理后杨柴生物沙障和林间草本植被的恢复情况及其防风固沙效益,结果表明:平茬对杨柴及其林间草本的生长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平茬后的第... 针对科尔沁沙地杨柴生物沙障的生存现状和生长动态规律,分析了经过不同预留盖度和留茬高度的平茬处理后杨柴生物沙障和林间草本植被的恢复情况及其防风固沙效益,结果表明:平茬对杨柴及其林间草本的生长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平茬后的第1年内,预留盖度10%和留茬高度0 cm(齐地刈割)对杨柴生长最为有利;综合风速和风蚀量的测定分析发现,在全面围封、林间草本较好的情况下,留茬盖度在10%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生物沙障的生态防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杨柴 平茬复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达里诺尔湖水体DOM荧光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孙伟 胡泓 +5 位作者 赵茜 王璐 夏瑞 王晓 卜利胜 薛婕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084-2093,共10页
达里诺尔湖(简称“达里湖”)是内蒙古自治区高原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探究达里湖水质状况及污染来源,对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2018年9月及2019年6月对湖水进行采样,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结合PARAFAC(平... 达里诺尔湖(简称“达里湖”)是内蒙古自治区高原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探究达里湖水质状况及污染来源,对加强流域水环境治理、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于2018年9月及2019年6月对湖水进行采样,并通过三维荧光光谱结合PARAFAC(平行因子分析)模型,探究达里湖水体DOM(溶解性有机质)来源及其与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①达里湖水体中pH较高,ρ(DOC)(DOC为溶解性有机碳)、ρ(NH 4+-N)、ρ(TP)相对较高,均超过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Ⅴ类水质标准限值.②水体中DOM含4种荧光组分.夏季水体DOM主要分布于河流入湖口附近,其中,类腐殖质荧光组分(紫外区类富里酸和可见区类富里酸)占总组分的62.93%,类蛋白类荧光组分(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占总组分的36.07%;秋季水体DOM主要分布于东南侧,其中,类腐殖质荧光组分占总组分的40.52%,类蛋白类荧光组分占总组分的59.48%.③达里湖采样点荧光参数表明,达里湖DOM自生源特征较强,腐殖化程度较低.类腐殖质荧光组分与ρ(DOC)、ρ(Chla)均呈正相关,类色氨酸荧光组分与pH呈正相关,类络氨酸与ρ(DTN)、ρ(NH4+-N)、ρ(DTP)均呈正相关.研究显示,达里湖DOM具有陆源与生物源双重特性,DOM的形成与微生物、细菌、浮游生物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里诺尔湖 溶解性有机质(DOM)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冗余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生态垫治理流动沙地机理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志国 孙保平 +3 位作者 丁国栋 赵玉民 伊梅 李向晨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0-53,共4页
应用生态垫结合植物措施治理流动沙丘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先生态垫能够显著降低沙地0-15 cm的土壤温度,日均温可降低2.06-4.56℃,有利于沙地高温条件下减少土壤蒸发;在连续无降雨的情况下,生态垫下各层次的土壤含水量都高于流动沙... 应用生态垫结合植物措施治理流动沙丘可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先生态垫能够显著降低沙地0-15 cm的土壤温度,日均温可降低2.06-4.56℃,有利于沙地高温条件下减少土壤蒸发;在连续无降雨的情况下,生态垫下各层次的土壤含水量都高于流动沙丘裸地,尤其是15-30 cm含水量相对稳定,人工植被建立后,其保存率、生长量较流动沙地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生态垫结合生物措施可快捷、有效地恢复和重建流动沙地退化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垫 流动沙丘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平茬对花棒生长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迟旭 崔向新 +4 位作者 党晓宏 蒙仲举 翟波 魏亚娟 张凯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34,38,共6页
为了明确不同立地条件(沙丘、平缓沙地、丘间低地)下,平茬处理对花棒枝系空间构型和叶片的影响。以吉兰泰盐湖花棒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对花棒灌丛实施平茬处理,分别于平茬1 a和2 a后,对3种立地条件下花棒生长状况、构型特征、叶片指标... 为了明确不同立地条件(沙丘、平缓沙地、丘间低地)下,平茬处理对花棒枝系空间构型和叶片的影响。以吉兰泰盐湖花棒防护林带为研究对象,对花棒灌丛实施平茬处理,分别于平茬1 a和2 a后,对3种立地条件下花棒生长状况、构型特征、叶片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与沙丘相比,丘间低地平茬后花棒总体长势较好,平茬1 a后花棒的株高和基径显著增加(P<0.05),平茬2 a后花棒分枝长和分枝基径显著增加(P<0.05)。(2)平缓沙地平茬2 a后花棒二级枝和一级枝的枝径比(R_(BD2:1))比丘间低地减小12.17%,沙丘比丘间低地减小63.70%;沙丘上花棒总体分枝率(O_(BR))较丘间低地增加68.54%,花棒第三级枝到第四级枝的逐级分枝率(S_(BR3:4))显著增加90.48%。(3)平茬促使花棒通过增加叶片长宽比、叶片面积吸收光能,尤其对丘间低地与沙丘上的花棒促进作用显著(P<0.05)。因此,花棒林平茬处理可以促使其萌生新枝、扩大枝系空间构型,从而更好的利用空间资源,增加地表植被盖度,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为吉兰泰盐湖防护林带的复壮保育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茬 花棒 枝系构型 生长指标 叶片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魏亚娟 党晓宏 +3 位作者 汪季 张凯辉 高岩 李淑卓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77-384,共8页
为了阐明灌丛沙堆发育对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吉兰泰荒漠区不同演化阶段白刺(Nitraria tangutorun)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研究0—100 cm土层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 为了阐明灌丛沙堆发育对土壤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以吉兰泰荒漠区不同演化阶段白刺(Nitraria tangutorun)灌丛沙堆为研究对象,研究0—100 cm土层土壤C∶N∶P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演化阶段的变化规律和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白刺灌丛沙堆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随演化阶段(雏形阶段→发育阶段→稳定阶段→衰亡阶段)的变化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演化阶段对白刺灌丛沙堆SOC影响显著(P<0.05),对TN、TP无显著影响(P>0.05),其SOC、TN、TP均值含量在0—100 cm土层分别为0.42~0.58,0.04~0.07,0.22~0.25 g/kg,远小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11.12,1.06,0.65 g/kg)。(2)白刺灌丛沙堆S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随土层深度增加无明显规律性。(3)土壤S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均属于中等变异,且变异系数随白刺灌丛沙堆演化不断减小。(4)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对白刺灌丛沙堆土壤TN、C∶N、N∶P影响显著,而土壤含水量、pH对白刺灌丛沙堆SOC、TN、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无显著影响。各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SOC、TN是调控白刺灌丛沙堆土壤生态化学计量比的主要因素。因此,该研究结果明晰了白刺灌丛沙堆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不同演化阶段的响应,为该区域白刺群落的保护、利用和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白刺灌丛沙堆 演化阶段 荒漠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温模型”的风沙采煤沉陷区柠条锦鸡儿灌丛蒸腾特征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党晓宏 徐立杰 +2 位作者 高永 张凯辉 冯亚亚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0-196,共7页
长期以来,由于条件限制,野外条件下观测荒漠植物蒸腾十分困难。以毛乌素沙地采煤沉陷区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灌丛为研究对象,尝试采用“三温模型+热红外遥感”方法观测柠条锦鸡儿灌丛蒸腾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观测植物蒸腾... 长期以来,由于条件限制,野外条件下观测荒漠植物蒸腾十分困难。以毛乌素沙地采煤沉陷区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灌丛为研究对象,尝试采用“三温模型+热红外遥感”方法观测柠条锦鸡儿灌丛蒸腾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观测植物蒸腾作用提供可靠的手段和思路。结果表明:①气温(T_(a))、太阳辐射(R_(s))和风速(V_(s))随测定时间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在13∶00达到最大值;相对空气湿度(R_(h))则与之相反。②观测期内,柠条锦鸡儿灌丛日最大蒸腾速率可达0.71 mm/h,日蒸腾量可达4.6 mm。③太阳辐射和风速是显著影响毛乌素采煤沉陷区柠条灌丛蒸腾速率的主要气象因子。与传统监测方法相比,利用“三温模型+热红外遥感”非接触式、无损伤性测定柠条蒸腾速率具有可行性,准确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采煤沉陷区修复植被适宜树种的筛选及水分管理提供方法学借鉴,同时为矿山恢复治理效果快速评估提供了一种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叶片 柠条 热红外遥感 三温模型 叶片温度 蒸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力侵蚀下砒砂岩坡面植被格局对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尚轩 李龙 +3 位作者 朱志卓 张鹏 郭洋洋 姚立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3-94,102,共13页
[目的]研究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典型砒砂岩地区不同植被格局下表层土壤颗粒组成空间分布特征,探明水力侵蚀下土壤颗粒分选搬运机制,为该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野外径流小区的原位监测试验,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地统计学... [目的]研究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典型砒砂岩地区不同植被格局下表层土壤颗粒组成空间分布特征,探明水力侵蚀下土壤颗粒分选搬运机制,为该区域生态环境恢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基于野外径流小区的原位监测试验,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自然降雨条件下,砒砂岩坡面不同植被格局对表层土壤颗粒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①均匀分布的植被格局可有效抑制坡面的产流产沙。与裸露坡面相比其侵蚀区面积、平均径流量、平均泥沙量分别降低了5.35%,63.16%,76.47%。②均匀分布的植被格局下土壤黏粒、粉粒的含量分别较雨前增加了1.3%,2.2%,砂粒含量减少了3.2%;随机分布、聚集分布的植被格局下砂粒的含量分别增加了5.8%,15.3%,使土壤质地粗化。③不同的植被格局是引起土壤颗粒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与降雨前相比,均匀分布、随机分布的植被格局使粉粒、砂粒的块金系数变高,空间自相关性降低;聚集分布的植被格局使黏粒、粉粒的块金系数由95.06%,83.89%降为0.07%,0.06%,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性。[结论]均匀分布的植被格局对砒砂岩坡面有着良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可显著减少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并抑制土壤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侵蚀 植被格局 砒砂岩 土壤颗粒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旱抗旱减灾长效机制的构建策略探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晓华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0期166-167,共2页
近年来,水资源紧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与农村用水越来越缺乏,居民用水的安全性、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以及粮食产品的安全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及国家的稳定发展等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对防旱抗旱减灾长效机构的构... 近年来,水资源紧张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城市与农村用水越来越缺乏,居民用水的安全性、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以及粮食产品的安全性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及国家的稳定发展等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对防旱抗旱减灾长效机构的构建进行分析,对相关策略进行探究,以更好地满足我国在防旱抗旱上的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旱抗旱 减灾 长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