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时玉强
马军
+3 位作者
李顺秀
赵洪兵
王兴煜
郭增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1,共5页
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降低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考察了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酸沉温度下,大豆分离蛋白中主要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大豆乳清中粗蛋白质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大...
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降低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考察了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酸沉温度下,大豆分离蛋白中主要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大豆乳清中粗蛋白质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大豆分离蛋白水合蓝光白度的变化,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沉温度从70℃升高到85℃,大豆异黄酮总量降低了43.84%,其中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分别降低了88.76%、83.95%,黄豆黄苷降到了检出限以下,而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分别提高了72.51%和143.47%,黄豆黄素的含量变化不显著;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乳清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和固形物含量不断降低,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粗蛋白质含量降低了25.12%,固形物含量降低了6.34%;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合蓝光白度不断增加且增速不断提高,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水合蓝光白度增加了26.83%;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值不断降低,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凝胶值降低了57.02%。综上,高温酸沉可有效控制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合蓝光白度和回收率,对开发低异黄酮含量的婴幼儿产品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高温酸沉
大豆异黄酮
大豆乳清
蓝光白度
凝胶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豆GmHSF2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宋勇泽
刘汝翠
+5 位作者
朱永胜
李月
姜妍
佟晓红
王绍东
王遂
《大豆科技》
2024年第1期13-20,58,共9页
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s)在参与高温、干旱及盐碱等逆境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大豆GmHSF21基因在盐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文章以大豆品种中黄13前期盐胁迫处理下的转录组差异基因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大...
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s)在参与高温、干旱及盐碱等逆境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大豆GmHSF21基因在盐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文章以大豆品种中黄13前期盐胁迫处理下的转录组差异基因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大豆HSF基因家族中的候选基因GmHSF2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mHSF21属大豆HSF基因家族中的A亚族,共编码341个氨基酸,其编码区存在4处多态性位点,具有保守的HSF和HSF DNA-binding基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T3G22830与GmHSF21亲缘关系近。顺式作用原件分析表明该基因启动子区具有响应多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作用元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盐胁迫条件下表达量上调,与转录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HSF家族
盐胁迫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微波处理时间对大豆高温脱脂豆粕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时玉强
万华松
+3 位作者
马军
李敏
郭增旺
蔡中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2-59,共8页
为了改善生产大豆蛋白质粉的原料高温脱脂豆粕的品质,提高工艺控制的稳定性,可靠性。本文分析了在微波功率20 kW,风速2.5 m/s,物料厚度20 mm情况下,微波处理4~6 min的过程对高温脱脂豆粕的含水率、温度、菌落总数、溶水后的颜色及其大...
为了改善生产大豆蛋白质粉的原料高温脱脂豆粕的品质,提高工艺控制的稳定性,可靠性。本文分析了在微波功率20 kW,风速2.5 m/s,物料厚度20 mm情况下,微波处理4~6 min的过程对高温脱脂豆粕的含水率、温度、菌落总数、溶水后的颜色及其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的影响,进而指导用于大豆蛋白粉生产的高温脱脂豆粕的生产及应用。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4~6 min时,含水率降低速度为1.51%/min;微波处理5.45 min时,温度能够控制在103℃,微生物的杀灭率达到96.8%,菌落总数达到100 CFU/g;微波处理时间在4.62~5.45 min之间时,水溶液红色值比较稳定,亮度和黄色值略有变化,色泽较好;微波时间≥5 min时,脲酶活性达到阴性,满足婴幼儿食品的要求;微波处理对蛋白二级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在4.29~5.45 min之间时,α螺旋向β转角转化,进而消失,β转角量快速增加;微波时间在5.45~6 min之间时,β转角迅速向α螺旋转化;整个微波处理过程中,β折叠只有小幅度的变化,相对稳定。通过微波处理可有效地控制高温脱脂豆粕的水分、颜色、菌落总数、脲酶活性、改善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对提高大豆高温脱脂豆粕的品质,扩大应用领域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脱脂豆粕
微波处理
含水量
蛋白二级结构
Lab颜色模型
菌落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均质工艺对制备鱼油微胶囊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14
4
作者
周麟依
任双鹤
+5 位作者
郭亚男
樊乃境
江连洲
贾富国
王中江
刘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05,共7页
本实验分别利用高压均质、空化射流和超声破碎3种均质方式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包裹的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并对纳米乳液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黏度、乳化产率及微胶囊形貌、理化性质、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均质工艺...
本实验分别利用高压均质、空化射流和超声破碎3种均质方式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包裹的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并对纳米乳液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黏度、乳化产率及微胶囊形貌、理化性质、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均质工艺对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空化射流工艺制备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小,乳化产率和乳液稳定性较高,经过空化射流10 min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达87.44%,溶解度较高,微胶囊颗粒表面形态饱满、致密、无裂纹和空隙,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高压均质和超声破碎制得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大,乳化产率和乳液稳定性较低,经过100 MPa高压均质和400 W超声破碎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分别为80.36%和78.64%,溶解度相较于空化射流差,微胶囊颗粒表面分别出现微孔和较大的孔洞,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3种均质工艺均有较好的包埋效果。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空化射流均质工艺制备的鱼油纳米乳液及微胶囊在产品性能上要优于其他两种均质工艺。本研究可为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产品的均质工艺选择以及应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纳米乳液
微胶囊
均质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时玉强
马军
李顺秀
赵洪兵
王兴煜
郭增旺
机构
山东
禹
王
生态食业
有限公司
克东禹王大豆蛋白食品有限公司
东北农业大学
食品
学院
出处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1,共5页
基金
黑龙江省百千万重大工程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行动计划(2021ZX12B02)
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2022CXGC010603)。
文摘
为了拓宽大豆分离蛋白的应用范围,降低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考察了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酸沉温度下,大豆分离蛋白中主要大豆异黄酮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大豆乳清中粗蛋白质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大豆分离蛋白水合蓝光白度的变化,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值的变化。结果表明:酸沉温度从70℃升高到85℃,大豆异黄酮总量降低了43.84%,其中大豆苷、染料木苷含量分别降低了88.76%、83.95%,黄豆黄苷降到了检出限以下,而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含量分别提高了72.51%和143.47%,黄豆黄素的含量变化不显著;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乳清中的粗蛋白质含量和固形物含量不断降低,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粗蛋白质含量降低了25.12%,固形物含量降低了6.34%;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合蓝光白度不断增加且增速不断提高,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水合蓝光白度增加了26.83%;随酸沉温度升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值不断降低,与酸沉温度70℃时相比,酸沉温度85℃时凝胶值降低了57.02%。综上,高温酸沉可有效控制大豆分离蛋白中大豆异黄酮的含量,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水合蓝光白度和回收率,对开发低异黄酮含量的婴幼儿产品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高温酸沉
大豆异黄酮
大豆乳清
蓝光白度
凝胶值
Keywords
soybean protein isolate
high-temperature acid precipitation
soybean isoflavones
soybean whey
blue brightness
gel value
分类号
TS229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TQ936.2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豆GmHSF2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
1
2
作者
宋勇泽
刘汝翠
朱永胜
李月
姜妍
佟晓红
王绍东
王遂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农学院
克东禹王大豆蛋白食品有限公司
黑龙江九阳豆业
有限公司
杭州九阳豆业
有限公司
出处
《大豆科技》
2024年第1期13-20,58,共9页
基金
黑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课题—优异种质利用及新品种选育(2022ZX02B05-4)
国家科技部“十四五”子课题—优质大豆新种质创制与应用(2021YFD1201103-01-04)。
文摘
植物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s)在参与高温、干旱及盐碱等逆境胁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大豆GmHSF21基因在盐胁迫应答中的作用,文章以大豆品种中黄13前期盐胁迫处理下的转录组差异基因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大豆HSF基因家族中的候选基因GmHSF21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GmHSF21属大豆HSF基因家族中的A亚族,共编码341个氨基酸,其编码区存在4处多态性位点,具有保守的HSF和HSF DNA-binding基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AT3G22830与GmHSF21亲缘关系近。顺式作用原件分析表明该基因启动子区具有响应多种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作用元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盐胁迫条件下表达量上调,与转录组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大豆
HSF家族
盐胁迫
生物信息学分析
Keywords
Soybean
HSF family
Salt stress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微波处理时间对大豆高温脱脂豆粕品质的影响
3
作者
时玉强
万华松
马军
李敏
郭增旺
蔡中胜
机构
山东
禹
王
生态食业
有限公司
克东禹王大豆蛋白食品有限公司
东北农业大学
食品
学院
出处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2-59,共8页
基金
黑龙江省百千万重大工程科技重大专项支撑行动计划(SC2021ZX04B0052)
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2019LZGC004-005)。
文摘
为了改善生产大豆蛋白质粉的原料高温脱脂豆粕的品质,提高工艺控制的稳定性,可靠性。本文分析了在微波功率20 kW,风速2.5 m/s,物料厚度20 mm情况下,微波处理4~6 min的过程对高温脱脂豆粕的含水率、温度、菌落总数、溶水后的颜色及其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的影响,进而指导用于大豆蛋白粉生产的高温脱脂豆粕的生产及应用。结果表明:微波处理时间4~6 min时,含水率降低速度为1.51%/min;微波处理5.45 min时,温度能够控制在103℃,微生物的杀灭率达到96.8%,菌落总数达到100 CFU/g;微波处理时间在4.62~5.45 min之间时,水溶液红色值比较稳定,亮度和黄色值略有变化,色泽较好;微波时间≥5 min时,脲酶活性达到阴性,满足婴幼儿食品的要求;微波处理对蛋白二级结构有显著的影响,在4.29~5.45 min之间时,α螺旋向β转角转化,进而消失,β转角量快速增加;微波时间在5.45~6 min之间时,β转角迅速向α螺旋转化;整个微波处理过程中,β折叠只有小幅度的变化,相对稳定。通过微波处理可有效地控制高温脱脂豆粕的水分、颜色、菌落总数、脲酶活性、改善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对提高大豆高温脱脂豆粕的品质,扩大应用领域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高温脱脂豆粕
微波处理
含水量
蛋白二级结构
Lab颜色模型
菌落总数
Keywords
high-temperature defatted soybean meal
microwave treatment
moisture
secondary protein structure
Lab color model
total bacteria count
分类号
TS214.2 [轻工技术与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均质工艺对制备鱼油微胶囊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
14
4
作者
周麟依
任双鹤
郭亚男
樊乃境
江连洲
贾富国
王中江
刘军
机构
东北农业大学
食品
学院
山东万得福实业集团
有限公司
临邑
禹
王
植物
蛋白
有限公司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克东禹王大豆蛋白食品有限公司
黑龙江国如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
出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9-105,共7页
基金
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医用食品专项计划)(2018YYSP021,2018YYSP026)
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高效生态农业创新类项目(LJNY201607)
+4 种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D0400402)
东北农业大学“青年才俊”项目(18QC50)
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2019QNRC001)
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UNPYSCT-2018163)
哈尔滨市雏鹰计划项目(CY2019JH020004)。
文摘
本实验分别利用高压均质、空化射流和超声破碎3种均质方式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和磷脂酰胆碱包裹的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并对纳米乳液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黏度、乳化产率及微胶囊形貌、理化性质、稳定性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均质工艺对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空化射流工艺制备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小,乳化产率和乳液稳定性较高,经过空化射流10 min制备的微胶囊包埋率达87.44%,溶解度较高,微胶囊颗粒表面形态饱满、致密、无裂纹和空隙,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高压均质和超声破碎制得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大,乳化产率和乳液稳定性较低,经过100 MPa高压均质和400 W超声破碎制得的微胶囊包埋率分别为80.36%和78.64%,溶解度相较于空化射流差,微胶囊颗粒表面分别出现微孔和较大的孔洞,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3种均质工艺均有较好的包埋效果。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空化射流均质工艺制备的鱼油纳米乳液及微胶囊在产品性能上要优于其他两种均质工艺。本研究可为鱼油纳米乳液和微胶囊产品的均质工艺选择以及应用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鱼油
纳米乳液
微胶囊
均质工艺
Keywords
fish oil
nanoemulsion
microcapsule
homogenization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温酸沉对大豆分离蛋白品质的影响
时玉强
马军
李顺秀
赵洪兵
王兴煜
郭增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大豆GmHSF2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宋勇泽
刘汝翠
朱永胜
李月
姜妍
佟晓红
王绍东
王遂
《大豆科技》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微波处理时间对大豆高温脱脂豆粕品质的影响
时玉强
万华松
马军
李敏
郭增旺
蔡中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均质工艺对制备鱼油微胶囊结构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周麟依
任双鹤
郭亚男
樊乃境
江连洲
贾富国
王中江
刘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