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挥发性有机物吸附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思扬 祝静 +3 位作者 谭志成 张雨婷 陈江琳 吴伟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4-262,共9页
在挥发性有机物处理领域,吸附法以其高效、经济的特性被广泛应用。提出了通过温度调控四种石墨烯类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氟化石墨烯FG、氧化石墨烯GO、羧基化氧化石墨烯GO COOH)及三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ZIF-67、MOF-177)对... 在挥发性有机物处理领域,吸附法以其高效、经济的特性被广泛应用。提出了通过温度调控四种石墨烯类材料(还原氧化石墨烯rGO、氟化石墨烯FG、氧化石墨烯GO、羧基化氧化石墨烯GO COOH)及三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ZIF-8、ZIF-67、MOF-177)对乙醇的吸附-脱附过程的新思路。室温条件下监测吸附动力学过程,乙醇分子从游离态到吸附于吸附剂表面的吸附态。通过温度调控至46℃、66℃以及76℃的方法,利用太赫兹波对吸附态、脱附态(气态)乙醇的吸收不同,实时监测的乙醇分子从吸附-脱附平衡态到脱附状态的过程。通过调控温度,详细分析了太赫兹时域光谱(THz TDS)信号中光谱峰值的差异,THz-TDS明确证实了四种石墨烯类材料及三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挥发性有机物乙醇所发生的吸附机制,这一发现对于理解吸附-脱附过程的动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EP变化量间接评估了吸附量这一参数,其吸附量关系分别为Q_(GO-COOH)>Q_(FG)>Q_(GO)>Q_(rGO)和Q_(ZIF-8)>Q_(ZIF-67)>Q_(MOF-177),该吸附量的关系通过分析吸附剂的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总孔体积等理化性质得到了进一步验证。该研究不仅拓展了THz-TDS技术在吸附研究中的应用范围,也为挥发性有机物的高效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时域光谱 温度调控 吸附-脱附过程 吸附法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分迭代的条纹投影运动三维测量技术
2
作者 刘芳玲 赵爽 +4 位作者 李政德 周哲海 凌帅帅 昝慧新 胡国庆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条纹投影三维感知技术因其精度高、设备简单和点云稠密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物体检测和三维测量中。然而,当测量动态物体时,由于物体在条纹投影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引入未知的相移,进而产生运动误差。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优化的算... 条纹投影三维感知技术因其精度高、设备简单和点云稠密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物体检测和三维测量中。然而,当测量动态物体时,由于物体在条纹投影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会引入未知的相移,进而产生运动误差。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迭代优化的算法减小运动误差。首先通过分布直方图表征运动误差的水平,在一个大区间内对运动偏移量进行粗定位。然后,找到误差值最小的两个区间,并针对小区域进行细化,以确定精确的偏移量。实验结果表明,当运动速度为4.67 mm/s时,提出的方法相较于误差补偿之前提高了83.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纹投影 运动误差 迭代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折叠波导慢波电路及功率合成技术
3
作者 向怀鑫 缪旻 +1 位作者 李振松 边兴旺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3-68,共6页
针对太赫兹频段行波管输出功率较小的瓶颈以及对紧凑型设计的明确需求,提出一种管内功率合成的0.34 THz折叠波导行波管结构。首先,对太赫兹折叠波导慢波结构的高频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其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0.34 THz处归... 针对太赫兹频段行波管输出功率较小的瓶颈以及对紧凑型设计的明确需求,提出一种管内功率合成的0.34 THz折叠波导行波管结构。首先,对太赫兹折叠波导慢波结构的高频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其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0.34 THz处归一化相速度为0.248,耦合阻抗为0.46Ω;其次,提出了用于管内功率合成的3 dB定向耦合器结构设计,分析表明,其在0.31~0.368 THz范围内,幅度平衡度在±0.19 dB以内,隔离度优于24 dB;最后,完成了基于3 dB定向耦合器管内功率合成的折叠波导行波管基本结构设计并构建了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最大输出功率为9.16 W,增益为26.6 dB,3 dB带宽达到21 GHz。作为对比,单个折叠波导行波管输出功率为6.18 W,故管内合成的折叠波导行波管的输出功率是单个行波管输出功率的1.48倍;此外,与采用常规外置功率合成结构的双行波管组件设计相比,管内功率合成折叠波导行波管的横向尺寸至少缩减了5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THz) 折叠波导行波管 3 dB定向耦合器 功率合成 注-波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与激光测距融合的遥感卫星大型天线形变测量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子仪 孙鹏 +3 位作者 董明利 燕必希 王君 王磊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54-262,共9页
针对卫星天线在轨展开后的形变自主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相机、激光测距仪融合的卫星面板形变高精度测量方法。首先,建立了相机与扫描式激光测距仪融合测量的数学模型,由一台相机、一个二维转台和一个激光测距仪组成。其次,提出一种基于B... 针对卫星天线在轨展开后的形变自主测量需求,提出了一种相机、激光测距仪融合的卫星面板形变高精度测量方法。首先,建立了相机与扫描式激光测距仪融合测量的数学模型,由一台相机、一个二维转台和一个激光测距仪组成。其次,提出一种基于BSLO-d(Blood-Sucking Leech Optimizer-distance)仿生优化的激光测距仪高精度指向方法,利用BSLO优化算法对旋转角度进行全局寻优,实现激光光轴指向的初步自主瞄准。最终,设计一种相机与扫描式激光测距融合的三维坐标解算方法,利用测距信息和像面坐标信息,以及相机外参数、标定得到的激光出射点和激光光轴方向向量,解算目标点的三维坐标。通过实测实验可知,指向方法中水平转角和竖直转角的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0.435 mrad和0.787 mrad,三维坐标测量误差分别为0.948 mm、0.268 mm和0.127 mm。文中所提出的BSLO-d指向角度解算模型和融合测量模型,实现通过非正交二维转台带动激光测距仪进行视觉引导自主瞄准,并通过测距信息和像面坐标解算目标点的三维坐标。在指向角度解算和三维坐标测量方面速度较快具有较高的精度,且系统结构紧凑、易于搭建和标定。因此,该方法为卫星天线在轨高精度型面测量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与激光融合测量 摄影测量 激光测距 三维点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仿真的势垒型中波InAs/InAsSb二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性能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宁 祝连庆 +2 位作者 刘炳锋 娄小平 董明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78-186,共9页
为提高势垒型中波InAs/InAsSb二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器件性能,研究并设计了nBn势垒型InAs/InAsSb器件结构。针对InAs/InAsSb红外探测器器件结构特征,分析了暗电流的主导机制和能带特性,采用基于泊松方程、连续性方程和热方程的数值计算方... 为提高势垒型中波InAs/InAsSb二类超晶格红外探测器器件性能,研究并设计了nBn势垒型InAs/InAsSb器件结构。针对InAs/InAsSb红外探测器器件结构特征,分析了暗电流的主导机制和能带特性,采用基于泊松方程、连续性方程和热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通过精确调控吸收层掺杂、势垒层掺杂、势垒层厚度、温度和组分等,构建出高能量势垒以有效阻挡多数载流子,允许少数载流子迁移,实现价带偏移(Valence Band Offset,VBO)接近于零的要求,从而有效降低暗电流。研究结果表明,在1×10^(15)~1×10^(17)cm^(-3)范围内降低势垒层掺杂浓度,VBO和暗电流开启电压绝对值均会减小,当AlAs1-xSbx势垒中Sb组分为0.91时,VBO接近于零。对于吸收层,随着掺杂浓度的提高,暗电流呈现减小趋势,但趋势较不明显。在-0.5V偏压,140 K工作条件下,吸收层和势垒层掺杂浓度分别为1×10^(13)cm^(-3),1×10^(15)cm^(-3),吸收层与势垒层厚度分别为3μm,80 nm,得到器件结构参数优化后的暗电流低至4.5×10^(-7)A/cm^(2),证明InAs/InAsSb中波红外探测器具有高温工作的应用前景,可广泛应用于导弹预警、红外制导、航空航天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探测器 InAs/InAsSb 暗电流 二类超晶格 势垒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光栅光谱分光解调与接入光纤芯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邢宇航 李红 +2 位作者 孙广开 胡林聪 祝连庆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4,共11页
面向细芯光纤光栅传感应用,针对接入光纤芯径不适配所引起的光学成像分辨率较低、光能损失较大、成像质量较差的问题,本文以双光栅二次色散解调光学系统为模型,对比分析了常规单模光纤与不同规格芯径细芯光纤分别接入分光光谱解调模块... 面向细芯光纤光栅传感应用,针对接入光纤芯径不适配所引起的光学成像分辨率较低、光能损失较大、成像质量较差的问题,本文以双光栅二次色散解调光学系统为模型,对比分析了常规单模光纤与不同规格芯径细芯光纤分别接入分光光谱解调模块时对成像和解调精度的影响,模拟了系统成像光斑分辨率、光束发散角、接收面辐照度和MTF曲线在截止频率处取值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当光纤芯径从8μm减小至2μm时,分辨率从0.8 nm提升到0.1 nm。接收面辐照度随芯径值缩小逐渐提升,芯径小于4.8μm后接收面光能利用率达到极限74.98%,曝光时间缩减为常规状态下0.36倍。MTF曲线在截止频率处取值与芯径值呈抛物线相关,芯径取4.2μm时图像接近衍射极限。本文提出并验证了光纤芯径与分光光谱解调成像指标的相关关系,为不同芯径光纤光栅传感的解调技术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栅传感 解调光谱仪 解调 细芯光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射线辐照铝箔热效应多尺度建模模拟研究
7
作者 刘佳文 范杰清 +7 位作者 赵强 范闯 张硕 张芳 薛碧曦 公延飞 郝建红 董志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6-172,共7页
通过多尺度建模模拟,同时考虑电子系统和晶格系统的温度变化,选用TTM-MD模型开展X射线与材料相互作用时的热效应仿真模拟,对X射线辐照铝箔的能量沉积及其在材料内的热传导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X射线能量对铝箔热效应的具体影响,... 通过多尺度建模模拟,同时考虑电子系统和晶格系统的温度变化,选用TTM-MD模型开展X射线与材料相互作用时的热效应仿真模拟,对X射线辐照铝箔的能量沉积及其在材料内的热传导过程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分析X射线能量对铝箔热效应的具体影响,得到了电子和晶格温度、材料密度等物理参数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在X射线辐照铝箔的过程中,X射线的能量被铝箔材料吸收并转化为热能,这种加热效应会导致其表面密度下降并逐渐向深层沉积;同时,辐照引起的温度升高还导致了铝箔内部压力的动态响应,先急剧增加后逐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箔 X射线 双温模型 分子动力学 TTM-M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例分割与点云配准的目标位姿测量方法
8
作者 王奡 燕必希 +1 位作者 孙鹏 王君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136,共5页
在合作目标位姿检测中,应用扫描点云直接配准经常产生错误和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结合YOLOv8算法进行实例分割并实现点云高精度配准测量目标位姿的方法。对目标三维点云扫描数据进行下采样,减少数据量,提高运行效率;使用三维点云... 在合作目标位姿检测中,应用扫描点云直接配准经常产生错误和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结合YOLOv8算法进行实例分割并实现点云高精度配准测量目标位姿的方法。对目标三维点云扫描数据进行下采样,减少数据量,提高运行效率;使用三维点云生成二维图像进行实例分割,剔除点云中的背景,并使用距离滤波算法剔除干扰点,获得目标点云;使用ICP算法配准模型与目标,获得目标坐标系信息描述目标位姿。实验表明,采用下采样后,预处理与配准分别平均提升效率47%与80%;去除干扰点后进一步提升了配准精度,最大点对距离减少0.504 mm,平均点对距离减少0.019 mm。通过精度实验验证,目标位置误差均值<0.3 mm,各轴角度误差均值<0.6°,可以满足舱外服务机器人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素下采样 实例分割 YOLOv8 ICP 点云配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卫星视轴指向在轨测量数据去噪处理方法与BiLSTM-CNN算法实现
9
作者 高宇 张旭 +2 位作者 李红 庄炜 祝连庆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0-337,共8页
针对遥感卫星视轴指向微角度测量系统在在轨运行过程中受到复杂扰动环境影响和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视轴指向在轨测量数据去噪方法,以提升测量数据的精度与可靠性。该方法首先... 针对遥感卫星视轴指向微角度测量系统在在轨运行过程中受到复杂扰动环境影响和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LSTM)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视轴指向在轨测量数据去噪方法,以提升测量数据的精度与可靠性。该方法首先结合微角度测量物理建模与蒙特卡洛仿真,对测量数据中噪声的分布特性与时空关联性进行系统性分析与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现有在轨测量数据构建高质量标注样本集,保障模型训练的准确性与泛化能力。所提出的BiLSTM-CNN网络架构中,BiLSTM用于捕捉测量序列中的双向时序依赖关系,CNN用于提取局部空间特征;同时引入梯度平衡机制以缓解训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梯度消失与过拟合问题,从而提升模型在复杂输入下的稳定性与鲁棒性。实验在多个典型神经网络模型上开展对比评估,结果表明:在a 1轴向测量数据中,所提模型在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及平均绝对误差(MAE)指标上分别较表现最好的BiLSTM模型降低7.9%、4.3%和16.4%;在b1轴向中,分别较表现最好的GRU模型分别降低4.6%、2.3%和6.4%。上述结果充分验证了本方法在多轴向测量数据处理中的稳健性与普适性,具备优异的噪声识别与抑制能力,为高精度遥感姿态测量任务提供了有效的数据处理手段,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角度测量系统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去噪算法 蒙特卡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红外外腔可调谐窄线宽量子级联激光器设计
10
作者 贾涵 袁配 +6 位作者 张东亮 张诗雅 崔锦涛 杜舒豪 刘铭 成步文 郑军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2-202,共11页
可调谐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QCL)在自由空间光通信、光谱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针对分布式反馈QCL存在的掩埋光栅二次外延工艺繁琐、表面光栅耦合效果不佳,以及光栅耦合不利于器件集成化、微型化等问题,... 可调谐量子级联激光器(Quantum Cascade Laser,QCL)在自由空间光通信、光谱检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然而针对分布式反馈QCL存在的掩埋光栅二次外延工艺繁琐、表面光栅耦合效果不佳,以及光栅耦合不利于器件集成化、微型化等问题,提出利用硅基锗集成波导与F-P腔QCL混合集成来实现波长可调谐和窄线宽输出的方案,对中心波长4.6μm的可调谐QCL的硅基集成外腔部分进行了设计优化。通过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系统地分析了微环谐振器半径、耦合长度和耦合间隔等结构参数对中心波长偏移和透射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微环谐振器耦合间隔的减小会显著影响输出光谱透射率和耦合系数,而耦合长度的增加则会影响输出光谱透射率并使中心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此外,分析了Sagnac环形反射镜的耦合间隔对耦合系数和反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耦合间隔的减小会导致反射率的增加。最后通过改变波导材料有效折射率,仿真模拟了调谐性能。最终确定当自由光谱范围为20 nm、线宽为0.18 nm时的微环谐振器的半径为41.5μm,耦合长度为4μm,耦合间隔为0.15μm;反射率为0.7时的反射镜的耦合长度为60μm,耦合间隔为0.345μm,相关参数和研究结论为实际器件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级联激光器 可调谐 时域有限差分法仿真 微环谐振器 Sagnac环形反射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轨卫星目指自准直测量光斑实时定位方法
11
作者 张旭 段发阶 +2 位作者 孙广开 朱云鸿 祝连庆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6-217,共12页
针对高轨卫星目标指向在轨自准直测量系统无法在有限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下实现光斑实时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流水线的自准直仪光斑无存储实时定位方法。基于质心计算的分解特性设计了分解质心计算方法,计算行或列质心后再合成二... 针对高轨卫星目标指向在轨自准直测量系统无法在有限的计算和存储资源下实现光斑实时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并行流水线的自准直仪光斑无存储实时定位方法。基于质心计算的分解特性设计了分解质心计算方法,计算行或列质心后再合成二维质心,实现了光斑质心的无存储计算,避免了对原始图像数据的全局存储需求;基于并行流水线架构设计了滑动相关滤波方法及其FPGA实现方案,采用高斯负二阶导数模板,通过滑动窗口内像素与模板的实时相关性计算有效抑制背景梯度噪声和随机噪声,依托流水线乘法器、加法树累加器等硬件优化设计,确保在数据流式输入过程中同步完成滤波运算,降低噪声影响的同时保证了计算的实时性。采用仿真和实机部署方式完成验证,结果表明分解质心法在确保计算精度的前提下仅利用FPGA片内少量RAM即可在读取光斑信息后246个时钟周期内完成滤波和质心计算,在25 MHz时钟下计算时间仅为9.84μs,计算结果的平均偏差为0.032 pixels,具有较高实时性和计算精度。分解质心法可显著提升高轨卫星光学载荷视轴指向在轨监测数据反馈实时性,为高速机动目标的跟踪定位提供实时数据支持,在航天遥感领域有重要应用价值与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斑定位 无存储 流水线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波InAs/InAsSb超晶格红外探测器设计及势垒外延优化制备
12
作者 刘炳锋 祝连庆 +3 位作者 鹿利单 房晨 陈伟强 董明利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6-115,共10页
针对中波红外探测器在抑制暗电流、提升材料外延质量与优化势垒结构方面的关键问题,开展了基于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材料的nBn势垒型中波红外探测器的设计与AlAsSb势垒层优化研究。采用k∙p能带理论模型对超晶格能带结构进行建模,系统... 针对中波红外探测器在抑制暗电流、提升材料外延质量与优化势垒结构方面的关键问题,开展了基于InAs/InAsSb Ⅱ类超晶格材料的nBn势垒型中波红外探测器的设计与AlAsSb势垒层优化研究。采用k∙p能带理论模型对超晶格能带结构进行建模,系统分析了InAs和InAsSb层的厚度及Sb组分比例对带隙的耦合调控机制,实现响应波长在3~5μm波段的精确覆盖。通过分子束外延技术制备了应变平衡的InAs/InAs_(0.6)Sb_(0.4)超晶格材料,HRXRD表征显示超晶格周期厚度偏差仅为2.46%,实现了高均匀性材料外延。构建了基于AlAsSb三元合金势垒层的完整nBn结构,并对AlAsSb层在385℃、400℃及420℃三种生长温度下进行表面形貌和结构特性优化,AFM与RSM结果表明400℃时表面粗糙度仅0.252 nm、位错密度及应变均达到最低。结合钝化工艺完成器件制备并对其在77 K及-0.6 V偏置条件下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Al_(2)O_(3)钝化后器件暗电流密度降至5.30×10^(-6) A/cm^(2),RA值提升至4.13×10^(4)Ω·cm^(2);峰值探测率达8.35×10^(11) cm·Hz^(1/2)/W(λ_(peak)=4.49μm),50%截止波长5.00μm处D*为5.01×10^(11) cm·Hz^(1/2)/W。研究验证了所设计的势垒结构与外延工艺优化的可行性,为高性能中波红外Ⅱ类超晶格探测器在高工作温度和大面积阵列化应用中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As/InAsSb 分子束外延 二类超晶格 中波红外探测器 势垒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航天器在轨结构微变形光纤监测技术发展综述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广开 李红 +3 位作者 吴越 张旭 何彦霖 祝连庆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4,共14页
对地、对天观测航天器在深空和极地探测、军事侦查、国土资源测绘、地质与农业灾害监测、海洋观测、气象观测和环境监测等系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都发挥着关键作用。遥感航天器在轨结构受空间极端温度变化、重力、碎片冲击和疲... 对地、对天观测航天器在深空和极地探测、军事侦查、国土资源测绘、地质与农业灾害监测、海洋观测、气象观测和环境监测等系关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都发挥着关键作用。遥感航天器在轨结构受空间极端温度变化、重力、碎片冲击和疲劳等因素作用会产生微变形,在轨微变形监测对保障遥感航天器功能指标实现和系统可靠性及寿命有重要作用。光纤监测技术被视为最具潜力的遥感航天器在轨监测技术之一,经过近30年来的研究发展,正在从实验室研究向工程应用演进,但是目前存在若干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应用发展,亟待探讨解决方法。为此,梳理了遥感航天器结构微变形监测的主要技术,分析了光纤监测的主要技术类型、技术优缺点、微变形场重建算法、在轨适用性和典型应用案例,指出了需要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航天器 微变形 在轨监测 光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的光纤倾角传感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帅 吴越 +3 位作者 宋言明 李红 孟凡勇 祝连庆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92-1497,共6页
提出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F-P)干涉的光纤倾角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单模光纤和毛细管组成。首先,分析光纤干涉原理和倾角传感原理;然后,制作封装光纤倾角传感器;最后,完成光纤F-P传感器倾斜实验,通过对采集得到的数据分析得... 提出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F-P)干涉的光纤倾角传感器,该传感器由单模光纤和毛细管组成。首先,分析光纤干涉原理和倾角传感原理;然后,制作封装光纤倾角传感器;最后,完成光纤F-P传感器倾斜实验,通过对采集得到的数据分析得到传感器倾角的响应特性,并进行温度实验探究温度对传感器波长漂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0°~10°测量范围内,测量角度和反射波长呈线性关系,倾角灵敏度为0.2031 nm/°,线性度为0.99707;在45~49℃温度范围内,温度灵敏度为4.777 nm/℃,线性度为0.99934。该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灵敏度高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器 法布里—珀罗干涉 光纤倾角传感 光纤温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气泡压力传感特性测试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雯 李昊业 +2 位作者 何巍 董明利 祝连庆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2-148,共7页
针对临床心脏固定器吸附压力的监测问题,提出一种全单模光纤气泡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FP)结构的压力传感器件,并对其压力传感特性进行测试研究和误差分析。建立光纤气泡的压力传感模型,通过化学腐蚀结合电弧放电技术实现光纤气泡结... 针对临床心脏固定器吸附压力的监测问题,提出一种全单模光纤气泡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FP)结构的压力传感器件,并对其压力传感特性进行测试研究和误差分析。建立光纤气泡的压力传感模型,通过化学腐蚀结合电弧放电技术实现光纤气泡结构的制备。针对压力测试的实验要求,设计并分析不同进气孔位的流场特性,优化密闭腔体结构。搭建气路系统,对光纤气泡结构进行压力传感特性测试,分析重复测量条件下器件的灵敏度和线性度,并进行误差分析。实验室数据表明:正压0.1~0.2 MPa测试范围内,光纤气泡灵敏度为2.56 nm/MPa;负压-5^-30 kPa测试范围内,光纤气泡灵敏度为1.72 nm/MPa,线性拟合度整体优于0.9。该文可为光纤传感器在心脏固定器吸附压力监测问题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前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气泡 化学腐蚀 精密熔接 压力传感 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G-FP级联式无交叉敏感双参量光纤探针
16
作者 王清明 张雯 +2 位作者 文科 韩静 祝连庆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5-365,共11页
为提高传感器集成度并适应设备微型化趋势,提出并制备了一种面向生物体液监测领域的光纤布拉格光栅-法布里珀罗(FBG-FP)级联结构紧凑型光纤探针,用于检测折射率和温度。通过构建级联结构反射率分布模型,优化了器件级联顺序。采用精密切... 为提高传感器集成度并适应设备微型化趋势,提出并制备了一种面向生物体液监测领域的光纤布拉格光栅-法布里珀罗(FBG-FP)级联结构紧凑型光纤探针,用于检测折射率和温度。通过构建级联结构反射率分布模型,优化了器件级联顺序。采用精密切割熔接技术制备单模光纤-空芯光纤-单模光纤(SMF-HCF-SMF)结构的FP探针,并利用飞秒激光直写技术在距熔接界面100μm处刻写FBG,实现了级联式紧凑型双传感元件的集成,基于FBG结构与FP结构对温度和折射率的波长/强度响应特性,从原理上有效解决了交叉敏感问题。搭建温度折射率实验系统,在25℃~55℃水浴温度、1.3330~1.3816折射率范围内,对4根光纤探针的传感特性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循环过程中,FBG与FP中心波长均随升温红移、降温蓝移,平均温度灵敏度分别为9.36、8.52 pm/℃;待测环境折射率增大时,FBG波长与强度无变化,FP干涉波长不变、谐振强度逐渐减小,且强度拟合结果呈抛物线趋势。以折射率1.3546为界进行分段线性拟合,可得1.3330~1.3546折射率区间内FP灵敏度均值为5.86 dBm/RIU、最大值为10.72 dBm/RIU,在1.3546~1.3618折射率区间内FP灵敏度均值为1.40 dBm/RIU、最大值为2.74 dBm/RIU。该传感器制作简单、结构紧凑、灵敏度高,在生物体液监测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探针 无交叉敏感 双参数测量 生物体液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手术柔性针路径规划技术现状和展望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帆 何彦霖 +2 位作者 周康鹏 祝航威 祝连庆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3,共13页
微创穿刺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来进行组织活检、局部消融和局部麻醉等操作。目前穿刺手术使用的手术器械是斜尖柔性针,相比较于刚性针,前者可以避开重要的器官和组织,对患者的损伤较小... 微创穿刺手术由于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主要用来进行组织活检、局部消融和局部麻醉等操作。目前穿刺手术使用的手术器械是斜尖柔性针,相比较于刚性针,前者可以避开重要的器官和组织,对患者的损伤较小。在手术过程中,有效的路径规划算法可以辅助医生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现有的术中路径规划算法的误差在毫米量级,限制了其在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亟待探讨解决方法。为此,梳理了穿刺手术中柔性针的路径规划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路径规划的因素,对穿刺针的路径规划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当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最后从最优路径选择、参数反馈以及术中实时路径规划方法等不同方面出发探讨了柔性针手术穿刺针路径规划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手术 柔性针 路径规划算法 术中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种芯光纤光镊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红 朱应鑫 +3 位作者 周雅妮 王海波 董明利 祝连庆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3-1304,共12页
光纤光镊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尺寸小的特点,在生化分析、生命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特殊纤芯结构的光纤探针在近场倏逝波光阱力、纤芯光束耦合传输、微流控技术交叉协同应用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实现细胞、亚细胞级微粒收集、输... 光纤光镊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灵活、尺寸小的特点,在生化分析、生命科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特殊纤芯结构的光纤探针在近场倏逝波光阱力、纤芯光束耦合传输、微流控技术交叉协同应用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能实现细胞、亚细胞级微粒收集、输运等功能,可以显著提升微粒的三维捕获能力以及动态操纵水平。本文综述了不同纤芯结构光纤光镊的结构特点与应用技术研究进展,对特种芯光纤光镊系统中探针制备、激光光源、耦合方式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和对比,总结与展望了不同结构特种芯光纤在光纤光镊中的作用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镊 特种光纤 微粒操纵 微流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Net网络和对极几何的介入导管空间形状重建方法
19
作者 王康 何彦霖 +2 位作者 黄宇辰 魏聚群 娄小平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介入手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现有手术主要依靠二维荧光透视图像指导医生操作,无法实现术中介入导管的三维可视化,限制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面向心血管介入手术临床精准治疗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U-Net网络和对极几何的介入... 介入手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方式之一,现有手术主要依靠二维荧光透视图像指导医生操作,无法实现术中介入导管的三维可视化,限制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面向心血管介入手术临床精准治疗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U-Net网络和对极几何的介入手术导管空间形状重建方法,实现术中介入手术导管三维形状的重建。首先利用U-Net网络分割出双平面荧光透视图像中导管的轮廓,并通过骨架化算法提取出导管的中心线。接着研究了基于对极几何约束的立体视觉匹配方法,通过求解极线与导管中心线的交点,求解出双平面投影中导管点集的对应关系,并结合投影模型与导管中心线构造空间射线,通过逐个求解空间射线的相交点,将空间曲线重建问题转换成射线相交问题,实现导管三维空间形状的精确重建。最后,为验证所提出介入手术导管空间形状重建算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双平面透视图像重建导管实验,结果显示导管的最大形状重建误差<1.55 mm,均方误差<0.89 mm,豪斯多夫距离不足1.49 mm。表明所提出方法可实现介入手术导管三维形状的精确重建,为提升血管介入手术精准导航和柔性导丝安全操控提供新方法和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透视图像 介入手术导管 形状重建 U-Net 对极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限注意力引导的遥感图像语义分割网络
20
作者 王诗瑞 杜康宁 +1 位作者 田澍 曹林 《遥感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1,共8页
针对多数混合网络因注意力机制的密集点积操作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背景噪声,且在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以及注意力机制所提取的特征信息时常出现特征冗余和不匹配的现象,提出了一种门限注意力引导的混合... 针对多数混合网络因注意力机制的密集点积操作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的背景噪声,且在融合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以及注意力机制所提取的特征信息时常出现特征冗余和不匹配的现象,提出了一种门限注意力引导的混合网络(threshold attention guided network,TAGNet),旨在发挥注意力机制和CNN之间互补的优势。首先,引入了门限注意力机制(threshold attention mechanism,TAM)以捕获全局上下文依赖关系并滤除部分由注意力产生的噪声。此外,针对特征信息之间类型差异的问题,设计了特征指示融合机制(feature lead fusion mechanism,FLFM)以生成一组权重来校准输入特征并指引后续融合过程。该算法在Vaihingen和Potsdam公共数据集上的mIoU得分分别达至80.02%和82.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分割 深度学习 注意力机制 门限 混合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