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25篇文章
< 1 2 2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的变形反射镜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官春林 张小军 +9 位作者 邓建明 薛丽霞 张耀平 周虹 樊新龙 程琳 樊峻棋 何刚 牟进博 龙国云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1-62,共12页
变形反射镜是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核心部件,也是开展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的首要研究对象。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从事自适应光学特别是变形反射镜技术研究的历史背景,简述了光电所变形反射镜技术早期的发展脉络。然后介绍... 变形反射镜是自适应光学系统的核心部件,也是开展自适应光学技术研究的首要研究对象。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从事自适应光学特别是变形反射镜技术研究的历史背景,简述了光电所变形反射镜技术早期的发展脉络。然后介绍了光电所研制的变形反射镜在我国历代惯性约束聚变系统中的应用情况,也介绍了在天文光学观测领域典型的多单元变形镜技术及应用成果,随后还介绍了应用于生物医学等领域的紧凑型变形反射镜的发展情况和研究现状。最后介绍了光电所在变形反射镜技术新方向的研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反射镜 自适应光学 波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固体板条激光器光束净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董理治 许冰 +8 位作者 杨平 陈善球 刘文劲 汤国茂 谭毅 王帅 何星 赖柏衡 于信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5,共9页
高功率固体板条激光器的光束质量严重受限于增益介质热效应等多种因素。如何同时获得高平均功率和高光束质量是激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基本物理问题。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有效补偿固体板条激光系统输出光束的静态和动态像差,是改善光... 高功率固体板条激光器的光束质量严重受限于增益介质热效应等多种因素。如何同时获得高平均功率和高光束质量是激光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基本物理问题。自适应光学技术能够有效补偿固体板条激光系统输出光束的静态和动态像差,是改善光束质量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掌握了低阶像差补偿器、加权优化波前复原方法、通用波前处理机等关键技术,为国内多个固体板条激光系统研制了二十余套自适应光学光束净化系统,显著改善了光束质量,保障了上述激光系统的有效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固体板条激光器 光束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技术研究所的自适应光学技术 被引量:11
3
作者 姜文汉 《光电工程》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13,共13页
自适应光学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光学新技术,它使光学系统具有能动地适应外界变化自动克服动态干扰的能力。十多年来光电技术研究所的自适应光学研究室建立了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基础,研制成功多套自适应光学系统。带动了能动光学元件、... 自适应光学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光学新技术,它使光学系统具有能动地适应外界变化自动克服动态干扰的能力。十多年来光电技术研究所的自适应光学研究室建立了自适应光学技术的基础,研制成功多套自适应光学系统。带动了能动光学元件、微驱动技术和光束动态诊断技术等单元技术的发展。本文综合报导了这些技术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自适应光学系统 能动光学元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财务共享的远程报账系统设计研究——以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为例 被引量:5
4
作者 陈佳 《财会通讯(上)》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4-97,共4页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机遇下,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已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发出自身适用的远程报账系统,而我国军工科研院所受早期体制因素的制约,仍保留了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现如今,新时期的军工科研院所面临体制机制转型,中船重...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大机遇下,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已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发出自身适用的远程报账系统,而我国军工科研院所受早期体制因素的制约,仍保留了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现如今,新时期的军工科研院所面临体制机制转型,中船重工集团公司多次提出"希望成员单位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自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全面启动信息化建设工程以来,相继推出的系统之间相互独立,未实现集成化和数据共享。鉴于此,本文运用文献阅读法、规范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试图设计出一套适用的远程报账系统,弥补并完善上述不足,以期更精准地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支持,更好地服务于我所的科研生产、保障条件及管理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共享 军工科研院所 远程报账系统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固体激光技术发展历程
5
作者 唐晓军 姜东升 +3 位作者 李兴旺 岳威 张冬燕 陈一豪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4-128,共5页
概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又称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十一所)自1964年以来在固体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前三十年,助力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奠定激光增益晶体自主可控基石,此后的发展,激光材料研究逐步聚焦... 概述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又称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简称中国电科十一所)自1964年以来在固体激光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前三十年,助力我国“两弹一星”事业,奠定激光增益晶体自主可控基石,此后的发展,激光材料研究逐步聚焦,投身产业发展,激光器件细分领域广泛涉足,激光应用重点突破。择要介绍了中国电科十一所完成的重点工程情况,重要的技术突破,开拓过的专业方向,现在的行业地位,探讨了中国电科十一所未来激光技术发展的可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激光技术 需求牵引 基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光引导的快速捕获指向控制技术研究
6
作者 胡晨涛 刘洋 +6 位作者 付景怡 滕云杰 刘建华 江伦 赵思思 尚卫东 刘彤宇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0-435,共6页
传统激光通信受到强电磁信号干扰时,导致电学引导机制失灵,初始指向将无法建立。为了解决强电磁干扰导致无法正常激光通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伺服控制技术的全光捕获的控制技术。该方法对于全光引导光学模型进行解析研究,进而得出全... 传统激光通信受到强电磁信号干扰时,导致电学引导机制失灵,初始指向将无法建立。为了解决强电磁干扰导致无法正常激光通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伺服控制技术的全光捕获的控制技术。该方法对于全光引导光学模型进行解析研究,进而得出全光引导跟踪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加入伺服控制技术,通过对高斯—赛德尔迭代算法的融合改进研究,以控制两个独立激光通信端机的快速捕获,精准指向与跟踪。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捕获方案能进行全周90°/s的方位扫描,并55 s内完成俯仰20°的捕获。使激光通信在静默条件下快速建链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光引导 伺服控制 高斯—赛德尔迭代算法 快速捕获 精准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P腔的PDH稳频技术研究
7
作者 王新龙 高俊 +1 位作者 叶瀚礼 王晨晟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9-543,共5页
为了满足稳频激光的应用需求,且使输出频率可调谐,采用对激光光源电流直接调制的Pound-Drever-Hall稳频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F-P)腔的可调谐稳频激光。结果表明,通过双激光拍频测试得频率稳定度为5.3×10^(-12)@1 s,相... 为了满足稳频激光的应用需求,且使输出频率可调谐,采用对激光光源电流直接调制的Pound-Drever-Hall稳频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法布里-珀罗(F-P)腔的可调谐稳频激光。结果表明,通过双激光拍频测试得频率稳定度为5.3×10^(-12)@1 s,相比自由运转时提升3个数量级;稳频激光线宽为381.68 kHz@10μs,12 h功率稳定度为1.7×10^(-3);通过控制F-P腔腔长可实现稳频激光输出频率大于1.2 GHz的连续调谐,调谐系数约为401.7 kHz/mV。该稳频激光能满足相关应用需求,且其连续调谐特性可有效弥补原子参比池作为参考源频率相对单一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器 法布里-珀罗腔 Pound-Drever-Hall技术 频率锁定 连续调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无线光通信技术研究分析
8
作者 石勇 李朝阳 李江勇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55-1162,共8页
由于水下无线光通信在水下环境中具有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等技术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水下光通信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水下光通信相较于其他传统水下通信方式的优缺点,系统阐述了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核心技术,重点涵盖了... 由于水下无线光通信在水下环境中具有高速、大容量数据传输等技术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概述了水下光通信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水下光通信相较于其他传统水下通信方式的优缺点,系统阐述了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核心技术,重点涵盖了发射光源选择、水下信道建衰及信号调制与编解码方案等关键技术。同时,总结了水下无线光通信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水下无线光通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无线光通信 调制和编码调制 水下通信网 水下光通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电系统多组件远程加载技术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李凯峰 史馨菊 于子涵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86-1290,共5页
光电系统设备通常由多个组件构成,那么对于各个组件软件的部署,程序的加载升级也成为一项较为关键的技术。由于传统加载方法在加载方式和加载效率上存在许多缺点,所以开发出一种高效便捷的远程加载技术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 光电系统设备通常由多个组件构成,那么对于各个组件软件的部署,程序的加载升级也成为一项较为关键的技术。由于传统加载方法在加载方式和加载效率上存在许多缺点,所以开发出一种高效便捷的远程加载技术至关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一种远程加载技术,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红外光电系统。远程加载功能主要通过上位机与远程加载板进行实现,上位机负责将升级文件远程发送至加载板,加载板成功接收到数据后,完成对于被加载组件的程序升级。为增加远程加载功能的可靠性,设计备份启动功能,如果出现加载失败的情况,能够实现程序的二次加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系统 远程加载 备份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跟踪系统中精密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0
作者 唐涛 马佳光 +12 位作者 陈洪斌 付承毓 杨虎 任戈 杨文淑 亓波 曹雷 张孟伟 包启亮 谭毅 黄永梅 毛耀 王强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9,共29页
精密控制技术离不开光机电结构配置、电机驱动、传感器、控制算法以及载荷平台的发展,它是实现高精度光电跟踪的必要手段。无论固定地基平台还是运动平台,扰动抑制、目标跟踪以及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三大关键技术始终是光电跟踪控制系统面... 精密控制技术离不开光机电结构配置、电机驱动、传感器、控制算法以及载荷平台的发展,它是实现高精度光电跟踪的必要手段。无论固定地基平台还是运动平台,扰动抑制、目标跟踪以及分布式智能协同的三大关键技术始终是光电跟踪控制系统面临的技术难点。本文综述了针对上述几大关键问题的精密控制技术,展示了一些先进和前沿控制技术的研究成果,同时指出未来重点研究方向的主要思路。根据扰动影响的不同机理,从精密驱动、惯性稳定、振动控制三个方面介绍了相应扰动抑制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热点,并强调基于Stewart平台的振动与指向一体化技术是空间光电跟踪系统的重要技术方向。复合轴控制系统仍然是提高目标跟踪最有效的根本方式,最基本的技术问题是提高精跟踪倾斜镜跟踪系统的性能。观测器控制尤其是仅有误差测量的观测器技术特别适用于复合轴光电跟踪系统,发展三级或者更高级的复合轴系统应该特别注意高性能电机的应用。最后,提出多智能协同光电系统是光电跟踪领域未来重点的发展方向,需要研究多智能体的协同定位、编队控制以及载荷平台一体化等精密控制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跟踪 精密控制 扰动抑制 目标跟踪 智能协同 分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线压缩机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11
作者 穆宇 段燕波 +1 位作者 韩蓬磊 迟国春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70-678,共9页
介绍了小型低温制冷机用直线压缩机的结构和动力学理论,结合国内外近20年来的文献和报道,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研究单位的直线压缩机研究进展。对影响直线压缩机的关键因素如磁路设计、支撑结构、间隙密封技术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当前小型... 介绍了小型低温制冷机用直线压缩机的结构和动力学理论,结合国内外近20年来的文献和报道,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研究单位的直线压缩机研究进展。对影响直线压缩机的关键因素如磁路设计、支撑结构、间隙密封技术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当前小型低温制冷机用直线压缩机的未来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线压缩机 红外探测 发展现状 制冷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光电雷达它机试飞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闯家亮 喻彪 +1 位作者 杨百剑 鹿嵩昊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28-730,共3页
机载光电雷达受平台及大气环境影响较大,而它机试飞能有效规避研制风险,是产品研制的必经阶段。本文介绍了机载光电雷达它机试飞试验系统组成、试验流程和数据处理等内容。经工程验证,实施过程满足任务需求,对其他光电系统的它机及本机... 机载光电雷达受平台及大气环境影响较大,而它机试飞能有效规避研制风险,是产品研制的必经阶段。本文介绍了机载光电雷达它机试飞试验系统组成、试验流程和数据处理等内容。经工程验证,实施过程满足任务需求,对其他光电系统的它机及本机试飞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雷达 飞行试验 坐标变换 数据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用复杂光电系统可靠性的环境工程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晗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1997年第6期34-39,共6页
针对舰用复杂光电系统,分析了海上自然环境及其影响,提出了耐环境设计的几种方法,主要有系统的热设计,系统的三防(防潮、防霉、防盐雾)设计,系统的抗振、抗辐射以及电磁兼容设计等。最后,探讨了环境试验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光电系统 舰船 海洋环境 环境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跟踪设备的线缆测试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红 周国忠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0-106,共7页
针对光电跟踪设备已有在线故障监测存在的盲点,对线缆信号传输故障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线缆在故障位置阻抗不匹配原理,设计一种抗干扰性强和具有良好相关性的测试信号,通过信号发生器注入测试信号,利用数据采集卡采集反射信号,并... 针对光电跟踪设备已有在线故障监测存在的盲点,对线缆信号传输故障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线缆在故障位置阻抗不匹配原理,设计一种抗干扰性强和具有良好相关性的测试信号,通过信号发生器注入测试信号,利用数据采集卡采集反射信号,并消除因信号叠加产生的交叉项后,最后通过测试信号和采集的信号的相关性分析来确定线缆故障位置和故障类型,得到设备的故障单元。通过实验并与扩展频谱时域反射法进行性能对比,验证该方法的检测性能、稳定性及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跟踪设备 线缆 阻抗 测试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用图像传感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5
作者 刘昌举 焦金龙 +3 位作者 王振 蒋祥倩 杨洪 吕玉冰 《航天返回与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3,共13页
相比于民用图像传感器,航天用图像传感器需要更高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需要适应极端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和辐射等,所需材料特殊、结构复杂。近年来,航天用图像传感器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和发展,为大量航天任务进行光学测量... 相比于民用图像传感器,航天用图像传感器需要更高的精度、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需要适应极端的环境条件,如温度、压力和辐射等,所需材料特殊、结构复杂。近年来,航天用图像传感器取得了卓越的进步和发展,为大量航天任务进行光学测量提供了基础,被称为现代信息系统捕捉图像的“视网膜”。文章聚焦于航天用图像传感器,通过综合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道,着重介绍了CCD图像传感器和CMOS图像传感器(CIS)在航天遥感中的对地观测、对空观测以及航天器控制等应用方向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航天用图像传感器所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遥感 CCD图像传感器 CMOS图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引力波探测望远镜指向偏差地面高精度测量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宋奇林 李杨 +5 位作者 周子夜 肖亚维 杨金生 黄林海 顾乃庭 饶长辉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6-107,共12页
星载望远镜是实现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各星座之间传输距离达到109 m量级,对望远镜指向精度提出了nrad量级的严苛要求,而指向偏差高精度测量和定标就成为实现空间引力波探测星载望远镜高精度指向的前提。为实现星载望远... 星载望远镜是实现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核心组成部分。由于各星座之间传输距离达到109 m量级,对望远镜指向精度提出了nrad量级的严苛要求,而指向偏差高精度测量和定标就成为实现空间引力波探测星载望远镜高精度指向的前提。为实现星载望远镜指向偏差地面测试及传感器定标需求,本文提出基于哈特曼原理的新型指向偏差高精度测量方法,采用多子孔径空间复用思想降低各类随机误差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显著提升了指向偏差测量精度。本文根据传感器参数与指向偏差测量精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对哈特曼传感器参数进行了分析优化,并分析了星载望远镜指向偏差测量精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哈特曼原理的多子孔径空间复用方法,可以实现对星载望远镜指向偏差0.62nrad的高精度测量,为空间引力波探测望远镜地面测试及在轨传感器定标提供了可行途径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望远镜 指向偏差测量 哈特曼 多子孔径空间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电成像跟踪系统的实时数据融合技术研究
17
作者 高昕 苏海冰 景乐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共9页
光电成像跟踪系统需要保证不同目标的自适应识别,同时严格按照时间序列执行的图像处理又是一个强实时性过程。实时融合跟踪技术提出并行执行多个算法组以适应不同类型目标的识别,并通过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的同时融合处理保证了系统... 光电成像跟踪系统需要保证不同目标的自适应识别,同时严格按照时间序列执行的图像处理又是一个强实时性过程。实时融合跟踪技术提出并行执行多个算法组以适应不同类型目标的识别,并通过像素级、特征级和决策级的同时融合处理保证了系统跟踪的稳定性,最后在嵌入式并行处理硬件平台上有效解决了对运动目标的自适应跟踪。文中详细阐述了实时融合跟踪技术的技术思想和技术路线,在剖析其并行结构的基础上完成了光电成像跟踪系统的嵌入式硬件并行平台的设计和实现,取得了显著的工程应用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融合 嵌入式并行结构 实时系统 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引力波星载望远镜测试与评估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兰强 曾意 +5 位作者 吴小虎 杨金生 阮晓莉 辛强 顾乃庭 饶长辉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1,共16页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星载望远镜承担太空超长干涉光路双向光束准直的重要作用。空间引力波探测对星载望远镜提出了pm级光程稳定性和低于10^(-10)级后向杂散光水平的极高要求。超高水平指标要求超过了当前测试技术的精度极限,因此,... 在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中,星载望远镜承担太空超长干涉光路双向光束准直的重要作用。空间引力波探测对星载望远镜提出了pm级光程稳定性和低于10^(-10)级后向杂散光水平的极高要求。超高水平指标要求超过了当前测试技术的精度极限,因此,针对星载望远镜发展测试与评估技术并开展系统超高精度测试是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成功的重要前提。本文在概述国内外在研的空间引力波探测星载望远镜研制情况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星载望远镜的核心技术指标——光程稳定性和后向杂散光,介绍了在研望远镜的测试技术发展现状和已经取得的部分测试成果,以及各研究单位进一步的测试计划,为我国的空间引力波探测的星载望远镜测试与评估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引力波探测 星载望远镜 地面测试 光程稳定性 后向杂散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蜂群作战体制下的光电载荷发展趋势分析
19
作者 王诚 王芮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33-938,共6页
在现代战争的演进中,蜂群作战体制日益凸显其关键意义,作为该体制中不可或缺的“眼睛”,光电载荷的发展成为军事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系统阐述了光电载荷在蜂群作战体制下的多维度应用方向,深入剖析了其与传统光电载荷在功能、时统... 在现代战争的演进中,蜂群作战体制日益凸显其关键意义,作为该体制中不可或缺的“眼睛”,光电载荷的发展成为军事技术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系统阐述了光电载荷在蜂群作战体制下的多维度应用方向,深入剖析了其与传统光电载荷在功能、时统、成像、信号处理及硬件平台等方面的显著工作差异,并全面梳理了国外蜂群光电载荷的发展现状。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电智能组网的蜂群光电载荷体系架构,涵盖系统组成与工作模式。进一步探讨了蜂群光电载荷在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成像维度及性能用途等方面的技术发展趋势,旨在为未来蜂群作战中光电载荷的优化升级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推动军事侦察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群作战 蜂群光电载荷 传统光电载荷 智能组网 技术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n-n型碲镉汞小间距探测器研究
20
作者 王鑫 刘世光 +2 位作者 张轶 赵旭豪 王娇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5-398,共4页
p-on-n结构的碲镉汞红外探测器芯片的暗电流低、少子寿命长,是目前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的主流发展方向,同时,为了满足未来红外探测器小型化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针对p-on-n型长波10μm像元间距1280×1024探测器芯片进行了研究,采用了p-o... p-on-n结构的碲镉汞红外探测器芯片的暗电流低、少子寿命长,是目前高性能红外探测器的主流发展方向,同时,为了满足未来红外探测器小型化的发展需求,本文主要针对p-on-n型长波10μm像元间距1280×1024探测器芯片进行了研究,采用了p-on-n异质结的技术路线,对小间距台面成型及钝化技术进行研究,通过SEM评价台面及钝化形貌,通过CV测试评价出钝化层质量,并进行了探测器的研制,采用半导体参数测试仪对芯片在77 K下进行pn结的I-V特性的评价,测试出IV特性曲线,并对芯片进行倒装互连电路进行了性能测试,获得了性能较好的探测器芯片。该研究对小间距长波p-on-n碲镉汞焦平面器件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碲镉汞 10μm间距 p-on-n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