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盲紫外拉曼光谱遥测系统及其检测实验
1
作者 王维林 郭一新 +4 位作者 金伟其 裘溯 何玉青 郭宗昱 杨书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06-711,共6页
拉曼光谱检测广泛应用于毒品、化学品泄漏、食品安全、爆炸物残留等领域,而传统可见光或近红外光的拉曼光谱系统受环境光影响大,通常需在封闭的样品盒或夜间条件下进行拉曼光谱检测;常规的紫外拉曼光谱检测则多以微距为主,难以在自然光... 拉曼光谱检测广泛应用于毒品、化学品泄漏、食品安全、爆炸物残留等领域,而传统可见光或近红外光的拉曼光谱系统受环境光影响大,通常需在封闭的样品盒或夜间条件下进行拉曼光谱检测;常规的紫外拉曼光谱检测则多以微距为主,难以在自然光条件下适应样品的遥测要求。面对自然光环境下特殊的拉曼光谱遥测需求,设计搭建了一套紫外拉曼光谱遥测实验系统,由266 nm激光光源、前置光学系统、信号接收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组成,采用发射光路与收集光路同轴半共用的光学系统设计,保证了系统对焦的灵活性,可对远距离物质快速对准聚焦并进行检测;前置光学系统与信号接收系统使用中继透镜、光纤、日盲紫外光谱仪耦合的方式传输与检测了拉曼光谱,保证了系统整体的灵活性。采用迭代差分自回归估计的拉曼光谱降噪算法IDAR对检测的拉曼光谱进行降噪,提升了对样本弱拉曼特征峰的分辨能力。通过在200~1500 mm距离、每隔100 mm设置检测点,对特氟龙(teflon)、碳酸氢钠(sodium bicarbonate)、葡萄糖酸钙(calcium gluconate)、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以及布洛芬(ibuprofen)等五种典型物质进行了重复多组不同积分时间、不同距离的拉曼光谱遥测实验,并与15 mm微距紫外拉曼光谱检测系统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遥测系统可对距离1500 mm处的特氟龙进行有效检测,对碳酸氢钠、布洛芬、葡萄糖酸钙以及罗红霉素等四种样本的遥测距离达到600 mm,证明日盲紫外拉曼光谱遥测实验系统具有自然环境光下较好的遥测能力,遥测距离可满足部分现场安全检测、毒品检测、爆炸物残留检测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应用场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日盲紫外 遥测 系统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光偏振成像系统设计及实验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振跃 王霞 +1 位作者 马斌 金伟其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0-84,共5页
为了实现对运动目标或变化场景的同时成像,根据偏振成像原理,基于孔径分割技术设计了一套微光偏振成像系统.开展了微光偏振成像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定性分析了偏振成像的优势,研究了不同照度下偏振成像的准确度.通过改变偏振出射光束的... 为了实现对运动目标或变化场景的同时成像,根据偏振成像原理,基于孔径分割技术设计了一套微光偏振成像系统.开展了微光偏振成像实验,在实验室条件下定性分析了偏振成像的优势,研究了不同照度下偏振成像的准确度.通过改变偏振出射光束的照度,运用获得的偏振图像计算了该照度下光束的偏振度和偏振角.与真实偏振度、偏振角信息对比分析表明,当环境照度大于10-2 lx时,偏振成像能够比较准确地还原场景的偏振信息,改善微光成像质量.经过优化,该系统MTF在56lp/mm处所有视场下均不小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光 偏振成像 光学系统设计 偏振实验 偏振度 偏振角 成像质量 目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能见度光电成像系统的最低工作照度转换问题
3
作者 李力 金伟其 +2 位作者 乔西庆 高绍姝 王霞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4-87,共4页
通过近红外高通滤波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明显提升低能见度条件下光电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但是近红外高通滤波也提高了系统的最低工作照度。根据光电成像原理,研究了超能见度光电成像系统的最低工作照度转换问题,给出了在实际光学系统... 通过近红外高通滤波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可明显提升低能见度条件下光电成像系统的作用距离,但是近红外高通滤波也提高了系统的最低工作照度。根据光电成像原理,研究了超能见度光电成像系统的最低工作照度转换问题,给出了在实际光学系统F数和近红外高通滤波条件下的最低工作照度计算方法,对光电成像系统的设计分析具有理论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能见度 光电成像 最低工作照度 近红外高通滤波 光谱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理论的光电成像系统像元设计分析
4
作者 张雷 白廷柱 +2 位作者 曹峰梅 王凡 刘朴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1-53,共3页
通过分析探测器在相同面积条件下的矩形像元与六边形像元,优化光电成像系统设计。利用互信息量对矩形像元和六边形像元分析,得到系统仿真曲线,对光电成像图像的精细程度做定量的描述。综合考虑光学成像系统与成像探测器阵列达到最佳匹配... 通过分析探测器在相同面积条件下的矩形像元与六边形像元,优化光电成像系统设计。利用互信息量对矩形像元和六边形像元分析,得到系统仿真曲线,对光电成像图像的精细程度做定量的描述。综合考虑光学成像系统与成像探测器阵列达到最佳匹配,提出光电成像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像元 六边形像元 互信息量 空间频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的人体序列动作识别评估打分系统
5
作者 鞠业昭 张海洋 +2 位作者 王元泽 孔春秀 赵长明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3-450,共8页
激光雷达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质量轻等优势,在体育运动识别与评估场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运动基础动作的准确率对得分至关重要,促进运动员动作标准化对改善运动员动作,尤其是对于直接提高得分率具有重大意义。智能... 激光雷达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体积小、质量轻等优势,在体育运动识别与评估场景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运动基础动作的准确率对得分至关重要,促进运动员动作标准化对改善运动员动作,尤其是对于直接提高得分率具有重大意义。智能评分系统不仅能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打分,以减少在跳水、体操等诸多主观评分项目中的得分争议,还能通过反馈动作质量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光雷达点云的智能自动评分系统,通过人体目标检测网络、人体关键点识别网络、动作识别网络和动态时间规整序列动作相似性评估算法,得出序列动作与标准动作的差距并打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等特点,对体育领域中的自主训练评估系统构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雷达 动作评估 动作识别 点云处理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片上多光谱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内封面文章·特邀)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英骁 李子园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57,I0001,共24页
多光谱光电探测器可以捕获和解析物体在多个光谱波段的反射或发射信息,具有出色的目标细节辨别能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遥感、人脸识别、生物成像等领域。然而,传统的多光谱光电探测器在实现其功能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局限性。它们往往依赖... 多光谱光电探测器可以捕获和解析物体在多个光谱波段的反射或发射信息,具有出色的目标细节辨别能力,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遥感、人脸识别、生物成像等领域。然而,传统的多光谱光电探测器在实现其功能的同时,也暴露出其局限性。它们往往依赖于滤波片等复杂的光学元件,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和维护难度,还使得探测器体积庞大,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微型化、集成化需求。同时,光谱响应范围受限也制约了其更广泛的应用潜力。随着微纳加工技术和计算成像技术的飞速进步,越来越多的片上集成式多光谱光电探测器应运而生。这些探测器通过先进的微纳加工/生长工艺,将原本复杂的光学元件集成到微小的芯片上,实现了系统的大幅简化和体积的显著缩小。文中介绍了多光谱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原理,探讨了新型片上多光谱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从当前的科研动态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从技术创新到实际应用,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展望,并针对目前多光谱探测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供了可行性分析和建议。综上所述,新型片上多光谱光电探测器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正成为光学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光谱 光电探测器 片上集成 超表面 纳米线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调频连续波雷达的多干涉光路测距系统
7
作者 祁玉娇 彭月 +3 位作者 张海洋 苏必达 张博闻 靳发宏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9-749,共11页
针对调频连续波(frequency-modulatedcontinuouswave,FMCW)激光雷达近距离测距时,出现的信号频谱展宽和混叠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MCW的多干涉光路测距系统,利用改进光路结构将信号降频,保证测距精度的同时,避免了频谱混叠导致的低... 针对调频连续波(frequency-modulatedcontinuouswave,FMCW)激光雷达近距离测距时,出现的信号频谱展宽和混叠现象,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FMCW的多干涉光路测距系统,利用改进光路结构将信号降频,保证测距精度的同时,避免了频谱混叠导致的低信噪比问题,并实现降频功能,使低带宽探测器可以采集到高频干涉信号。针对0~30m的不同距离进行测量实验,采样数据通过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处理得到高精度微多普勒时频图,提取频率特征并通过计算转换为其对应的距离信息。该结构在0~30m的测距范围内将频率分辨率稳定性从28.3%提升至4.4%,空间分辨率达到±1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频连续波 微多普勒 相干探测 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载昼夜单通道自然感彩色热成像技术
8
作者 盛典 金伟其 +2 位作者 李力 王霞 裘溯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81-495,共15页
为提高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环境感知和目标识别能力,探索无人机载昼夜单通道自然感彩色热成像技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了两种图像彩色化技术:基于多判别器生成对抗网络的红外图像彩色化网络(thermal image visualization net,TIVNet... 为提高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环境感知和目标识别能力,探索无人机载昼夜单通道自然感彩色热成像技术,基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了两种图像彩色化技术:基于多判别器生成对抗网络的红外图像彩色化网络(thermal image visualization net,TIVNet)、基于区域自分割的语义引导扩散模型的红外图像彩色化网络(region-aware semantic-guided diffusion models,RSDM)。TIVNet通过多判别器的生成对抗网络结构能够将红外热成像直接转化为类似彩色可见光图像,但在部分场景细节部分色彩存在错误。语义引导扩散模型网络通过更复杂的模型生成更加真实的彩色图像,增强了图像的视觉效果和信息传递效率,但目前处理速度还有待提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两种方法在图像转换的逼真度和实时速率方面都各自具有显著优势,TIVNet在无人机平台的实验测试中,达到了不低于40 Hz的实时处理速度,同时保持高视觉逼真度,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并具备针对应用需求开展装备转换应用的能力,为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昼夜 自然感彩色 红外彩色化技术 生成对抗网络 语义引导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的目标探测实验 被引量:30
9
作者 陈伟力 王霞 +2 位作者 金伟其 李福文 曹扬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1,共5页
目前国内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步的实验阶段,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红外偏振成像实验,以支撑红外偏振成像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基于高灵敏度的中波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搭建了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并针对特定场景中的典型目标,开... 目前国内红外偏振成像技术的研究尚处于初步的实验阶段,需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红外偏振成像实验,以支撑红外偏振成像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基于高灵敏度的中波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搭建了中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并针对特定场景中的典型目标,开展了红外偏振成像实验,获得了有效的实验数据和成像规律,并基于HSV颜色空间对偏振信息图像进行了融合再现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波偏振热成像可突出光滑表面的轮廓及金属与水泥构件等的差异,有利于对隐藏目标和伪装目标的探测与识别;利用彩色图像融合方法融合热辐射强度、偏振度和偏振角图像是一种可行的偏振图像再现方式,能够综合反映偏振热成像的有效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波红外偏振成像 偏振度 偏振角 Stokes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背景和目标的长波红外偏振成像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霞 梁建安 +4 位作者 龙华宝 姚锦华 夏润秋 贺思 金伟其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2-38,共7页
红外成像可以获得目标的强度信息,偏振成像可以获得目标的偏振信息,二者结合更有利于目标的探测识别。实验选用天空中飞机、海面上船只、草地上车辆三种典型自然背景下的典型目标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自行研制的四通道同时长波红外偏振... 红外成像可以获得目标的强度信息,偏振成像可以获得目标的偏振信息,二者结合更有利于目标的探测识别。实验选用天空中飞机、海面上船只、草地上车辆三种典型自然背景下的典型目标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自行研制的四通道同时长波红外偏振成像系统实现图像采集。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长波红外成像,长波红外偏振成像具有以下优势:长波红外偏振度图像在一定情况下具有更高的图像对比度,有利于目标的探测识别;长波红外偏振角图像可以突出目标细节,有利于观察者对场景内容的理解;长波红外偏振度和偏振角图像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抑制杂波干扰,有利于杂波情形下的目标成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 目标探测 图像对比度 杂波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系统的性能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家琨 金伟其 +3 位作者 王霞 张旭 刘洋 夏润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0-634,共5页
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以其高效率遥测成像等显著优势成为气体泄漏检测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此类系统探测能力的评价方法不全面的问题,通过改造MRTD测量靶标及方式,提出了适用于被动式气体红外成像检测系统性能的最小可分辨气体浓度MR... 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技术以其高效率遥测成像等显著优势成为气体泄漏检测的有效手段之一,针对此类系统探测能力的评价方法不全面的问题,通过改造MRTD测量靶标及方式,提出了适用于被动式气体红外成像检测系统性能的最小可分辨气体浓度MRGC(minimum resolvable gas concentration)评价方法,设计并搭建了MRGC性能测试系统,并以乙烯气体为检测目标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系统MRTD曲线的变化趋势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泄漏检测 红外成像 性能评价 MRGC 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下) 被引量:34
12
作者 金伟其 王霞 +4 位作者 曹峰梅 黄有为 刘敬 李海兰 徐超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5-132,共8页
鉴于对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科研以及水下工程作业、考古和救援的迫切需求,使得水下光电成像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成为当前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介绍了扫描激光、偏振成像、结构光成像、光-声混合成像以及水下图像处理等水下光电成像技... 鉴于对深海资源开发、海洋科研以及水下工程作业、考古和救援的迫切需求,使得水下光电成像技术研究和装备研制成为当前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之一。介绍了扫描激光、偏振成像、结构光成像、光-声混合成像以及水下图像处理等水下光电成像技术,分析了部分技术应用情况,并讨论了其技术特点。论文对于发展海洋资源开发、水下勘探与研究、水下救援以及国防等所需的水下光电成像技术和装置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成像 激光扫描 偏振成像 结构光成像 光-声混合成像 水下图像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偏振成像的系统结构概述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霞 张明阳 +2 位作者 陈振跃 拜晓锋 金伟其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44-2251,共8页
偏振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与被动偏振成像方式相比,主动偏振成像技术弥补了被动成像单纯依靠目标自身辐射或反射成像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成像距离和信噪比。引入主动光源,可以根据目标... 偏振成像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军事和民用方面都有巨大的应用价值。与被动偏振成像方式相比,主动偏振成像技术弥补了被动成像单纯依靠目标自身辐射或反射成像的不足,大大提高了成像距离和信噪比。引入主动光源,可以根据目标的出射辐射计算其Mueller矩阵,分析目标反射或散射光的强度、相干、消偏振等特性,进而得到目标的自身特性。介绍了近年来主动成像技术的发展;分析了系统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几种典型的主动偏振成像系统,并分析了这些系统的优缺点,指出了偏振成像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振成像 主动成像 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上)——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技术 被引量:27
14
作者 曹峰梅 金伟其 +4 位作者 黄有为 李海兰 王霞 储开丽 刘敬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3-69,共7页
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是当前国内外不断发展且应用有效的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之一,国外20世纪90年代后陆续公开了一些水下光电成像探测系统和实验结果。结合海洋资源勘探、水下救援和侦察等应用领域的需求,全面介绍并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 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是当前国内外不断发展且应用有效的水下光电成像技术之一,国外20世纪90年代后陆续公开了一些水下光电成像探测系统和实验结果。结合海洋资源勘探、水下救援和侦察等应用领域的需求,全面介绍并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典型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装置和性能水平,讨论了其技术特点,对水下激光距离选通成像技术的发展和装置应用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成像 距离选通成像 脉冲激光 水下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环境中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夏润秋 王霞 +2 位作者 金伟其(指导) 梁建安 刘敬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68,共5页
诸多实验证明海面辐射具有偏振特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海面目标探测能力的相关理论。利用T.Elfouhaily提出的海浪方向谱模型反演出海浪高度分布;通过一种基于Monte-Carlo光线逆追踪的方法分析了海面的红外偏振辐射特性... 诸多实验证明海面辐射具有偏振特性,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的海面目标探测能力的相关理论。利用T.Elfouhaily提出的海浪方向谱模型反演出海浪高度分布;通过一种基于Monte-Carlo光线逆追踪的方法分析了海面的红外偏振辐射特性;根据Stokes矢量分量的噪声特性建立了Stokes矢量各分量的最小可分辨温差值(MRTD)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Stokes矢量分量的MRTD与场景的表观温差(ATD)的差异建立了海面环境中的红外偏振成像系统作用距离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偏振成像 Stokes矢量 海面探测 探测识别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波段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家琨 顿雄 +3 位作者 金明磊 金伟其 王霞 夏润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966-1971,共6页
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快速有效的气体泄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仪器开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宽波段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宽波段红外光学镜头、子波段滤光片... 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快速有效的气体泄漏检测技术的研究和仪器开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宽波段气体泄漏红外成像检测系统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宽波段红外光学镜头、子波段滤光片及切换装置、宽波段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视频处理及系统控制电路等组成部分,充分利用非制冷探测器的无光谱选择特性,结合热图像非均匀性校正和数字细节增强处理算法,实现了对不同种类气体泄漏的高灵敏度检测,提供了适合人眼判断的气体泄漏视频图像显示结果。整个系统具有可检测气体种类多、检测范围大速度快、气体泄漏痕迹明显增强、系统便携性突出、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泄漏检测 红外成像 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 数字细节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视红外成像系统的新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范永杰 金伟其 刘崇亮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9-194,共6页
概述了美国雷声公司与夜视和电子传感器委员会合作研发的第三代前视红外成像系统。与第二代热成像系统对比,为提高系统性能,该系统使用的主要新技术有:四视场双F数光学系统,引入了可变冷光阑、高分辨率(640×480和1 280×720)... 概述了美国雷声公司与夜视和电子传感器委员会合作研发的第三代前视红外成像系统。与第二代热成像系统对比,为提高系统性能,该系统使用的主要新技术有:四视场双F数光学系统,引入了可变冷光阑、高分辨率(640×480和1 280×720)、双波段(中波和长波)焦平面探测器组件,内置可控温度参考源,高度集成化图像处理电路及配套系统仿真模块。对各项技术的优势、劣势、特点、应用难点作了简要的分析,最后讨论了现代红外系统的发展趋势。对国内红外成像系统的发展研究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代 红外 前视红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z焦平面连续波透射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积及对比度 被引量:4
18
作者 田莉 金伟其 +2 位作者 蔡毅 刘敬 王霞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64-2170,共7页
研究了THz辐射和THz焦平面器件的特性,分析了THz焦平面探测器连续波透射成像系统的能量传输过程。考虑大气衰减、器件限制等影响因素以及连续激光照射、目标场景与焦平面探测器之间的信号传递关系,推导出了连续波透射成像系统的成像面... 研究了THz辐射和THz焦平面器件的特性,分析了THz焦平面探测器连续波透射成像系统的能量传输过程。考虑大气衰减、器件限制等影响因素以及连续激光照射、目标场景与焦平面探测器之间的信号传递关系,推导出了连续波透射成像系统的成像面积及对比度两个重要的参量模型。然后设计并组建了连续波THz透射成像系统。根据所建模型分别对信封中的环三亚甲基三硝铵(RDX)粉末和塑料盒中的金属刀片两种不同被测物体的成像面积及对比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基于理论推导的两种实例其最大成像面积可达4.74cm×6.32cm和3.534cm×4.712cm,图像对比度分别为0.242 2和0.306。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成像系统进行了对比,该系统的成像面积为3cm×3cm或4cm×4cm,与本文推导结果处于同一数量级,由此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模型和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z焦平面阵列探测器 连续波透射成像 照明系统 成像面积 成像对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偏振成像系统高速处理模块设计 被引量:8
19
作者 徐超 何利民 +1 位作者 王霞 金伟其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33,共8页
基于中波制冷320×256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设计了以FPGA为处理核心,集SDRAM存储器及其他功能模块电路为一体,适用于时间分割型偏振成像系统的高速成像处理模块。处理模块主要由前端与探测器相连的驱动板、以FPGA为核心的处理板和系统... 基于中波制冷320×256红外焦平面探测器,设计了以FPGA为处理核心,集SDRAM存储器及其他功能模块电路为一体,适用于时间分割型偏振成像系统的高速成像处理模块。处理模块主要由前端与探测器相连的驱动板、以FPGA为核心的处理板和系统电源板等组成,实现了盲元补偿、非均匀性校正、平台直方图均衡、线性映射等算法和校正参数的在线计算,具有内外同步可切换、积分时间连续可调的功能,能够输出分辨率为320×256像素、帧速为200fps的高质量红外图像,满足偏振成像系统对运动目标的实时探测要求。采用旋转偏振片的方法对带凹槽塑料水杯开展偏振成像实验,提取出有效的Stokes参量图像,观察到显著的偏振特性。该处理模块可广泛用于空间目标探测、地雷探测、海上搜救及伪装目标的探测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偏振成像 高帧频 FPGA 目标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3D成像系统主被动探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唐晓燕 高昆 倪国强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86-989,共4页
随着探测器件技术的进步,新概念的主/被动3D成像技术将主被动探测技术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能同时获得目标更加丰富的图像信息(如距离像、强度像、距离-角度像等),从而为正确识别和跟踪目标提供更多的决策信息,大大提高了目标识别概率和可... 随着探测器件技术的进步,新概念的主/被动3D成像技术将主被动探测技术优势有机结合起来,能同时获得目标更加丰富的图像信息(如距离像、强度像、距离-角度像等),从而为正确识别和跟踪目标提供更多的决策信息,大大提高了目标识别概率和可靠性。本文首先介绍了激光3D成像系统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林肯实验室研制的Gen-III系统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自主精确着陆和危险的检测避免技术项目的 3D闪光激光雷达系统,接着结合HgCdTe雪崩光电二极管(APD)器件的特点介绍了下一代激光3D成像系统主被动探测技术的发展。最后对激光3D成像系统主被动探测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三维成像 主被动探测 红外焦平面 APD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