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发芽大豆的营养价值及其复合乳生产技术 被引量:15
1
作者 廖明星 顾振新 +3 位作者 麻浩 张国正 孙克杰 郭本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36-39,共4页
研究了大豆籽粒在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和用发芽大豆为原料生产豆乳与牛乳复合的工艺。大豆在发芽过程中 ,随着胚根长度的增加 ,可溶性蛋白质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游离氨基酸始终在增加 ,脂肪和植酸则持续下降。大豆胚根长度 2mm时 ,可... 研究了大豆籽粒在发芽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和用发芽大豆为原料生产豆乳与牛乳复合的工艺。大豆在发芽过程中 ,随着胚根长度的增加 ,可溶性蛋白质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游离氨基酸始终在增加 ,脂肪和植酸则持续下降。大豆胚根长度 2mm时 ,可溶性蛋白质增加量和植酸减少量分别为浸泡结束时的 5 6 88%和 45 99% ;胚根长度 15mm时 ,游离氨基酸比浸泡结束时增加 1 0 3倍。发芽大豆用质量分数 0 2 %的NaHCO3 溶液 80℃下处理 2min ,经清洗、去皮、热磨、滤浆和煮沸等处理 ,发芽豆乳的豆腥味轻微 ;豆乳与牛乳以体积比 4∶6的比例制成的复合乳营养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芽大豆 营养价值 复合乳 生产技术 牛乳 发芽豆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背散射光技术比较UHT牛奶三种复配稳定剂的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杭锋 郭本恒 +4 位作者 孟令洁 任璐 龚广予 王荫榆 陈卫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6-39,共4页
以κ-卡拉胶、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SE-11及蔗糖酯SE-15为原料,调整κ-卡拉胶/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SE-11=1:2:2(W/W),κ-卡拉胶/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SE-15=1:2:2(W/W)和1:1:3(W/W),分别制备HLB=9.10、HLB=11.10及HLB=13.05的牛奶... 以κ-卡拉胶、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SE-11及蔗糖酯SE-15为原料,调整κ-卡拉胶/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SE-11=1:2:2(W/W),κ-卡拉胶/分子蒸馏单甘酯/蔗糖酯SE-15=1:2:2(W/W)和1:1:3(W/W),分别制备HLB=9.10、HLB=11.10及HLB=13.05的牛奶复配稳定剂。以近红外发射光谱的背反射光随时间的变化率(ΔBS)以及稳定动力学参数为评价指标,稳定效果良好的复配稳定剂BD007为对照,考察这3种复配稳定剂对UHT灭菌牛奶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HLB=11.10的复配稳定剂组UHT牛奶体系稳定动力学参数为0.66与对照组的0.63最接近,在24h观察时间内样品测试室内ΔBS最小,说明该配比复配稳定剂对UHT牛奶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反射光 UHT牛奶 复配稳定剂 亲水疏水甲衡值 沉淀 浮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光散射技术在乳体系稳定性分析中应用 被引量:22
3
作者 杭锋 艾连中 +1 位作者 郭本恒 陈卫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6-41,共6页
基于多重光散射技术的Turbiscan和Quickscan是一种可在较短时间内检测出体系聚集、絮凝、浮油及沉淀等失稳现象的仪器。介绍了Turbiscan和Quickscan的工作原理、简单的操作和分析方法,综述了其在分析液态乳体系失稳原因、失稳程度量化... 基于多重光散射技术的Turbiscan和Quickscan是一种可在较短时间内检测出体系聚集、絮凝、浮油及沉淀等失稳现象的仪器。介绍了Turbiscan和Quickscan的工作原理、简单的操作和分析方法,综述了其在分析液态乳体系失稳原因、失稳程度量化、多体系稳定性比较、粒径测定以及乳蛋白稳定气泡等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它们在乳体系稳定性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光散射 Turbiscan Quickscan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杀菌技术对延长搅拌型酸奶保质期的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向东 吕加平 +1 位作者 乔成亚 白丽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6-151,共6页
研究了用后杀菌技术和复配稳定剂延长搅拌型酸奶保质期的工艺。结果表明,将复配稳定剂应用于后杀菌技术中,由L9(3^4)正交试验确定酸奶后杀菌的优化工艺条件是:温度64℃,时间20s。贮藏试验表明,后杀菌酸奶在常温下保质期为20d,... 研究了用后杀菌技术和复配稳定剂延长搅拌型酸奶保质期的工艺。结果表明,将复配稳定剂应用于后杀菌技术中,由L9(3^4)正交试验确定酸奶后杀菌的优化工艺条件是:温度64℃,时间20s。贮藏试验表明,后杀菌酸奶在常温下保质期为20d,其乳酸菌活菌数、黏度、色泽和风味都与普通酸奶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杀菌技术 搅拌型酸奶 长保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陶瓷膜超滤技术浓缩乳清的工艺参数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高红艳 刘振民 莫蓓红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51-354,共4页
采用孔径为20nm的无机陶瓷膜超滤干酪副产物乳清,浓缩乳清蛋白。通过对膜过滤压力、温度以及乳清pH三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操作压力0.25MPa,温度51℃,pH6.1,此条件下超滤膜渗透通量达到169.37L/m2.h... 采用孔径为20nm的无机陶瓷膜超滤干酪副产物乳清,浓缩乳清蛋白。通过对膜过滤压力、温度以及乳清pH三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及正交实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操作压力0.25MPa,温度51℃,pH6.1,此条件下超滤膜渗透通量达到169.37L/m2.h,乳清蛋白可浓缩至5.4%,经喷雾干燥制得WPC蛋白质含量为3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 浓缩乳清蛋白 陶瓷膜 超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处理技术在新型燕麦酸奶研制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徐致远 韩梅 +1 位作者 于鹏 吴艳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23-827,共5页
应用涂层处理技术将燕麦预处理加工,开发了一种货架期内燕麦不吸水软化的新型酸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涂层油脂的筛选,涂层工艺的主要参数,涂层燕麦颗粒的杀菌条件及涂层处理对燕麦酸奶口感的提升。结果表明可可脂与月桂型代可可脂等比... 应用涂层处理技术将燕麦预处理加工,开发了一种货架期内燕麦不吸水软化的新型酸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涂层油脂的筛选,涂层工艺的主要参数,涂层燕麦颗粒的杀菌条件及涂层处理对燕麦酸奶口感的提升。结果表明可可脂与月桂型代可可脂等比例混合物性质稳定,熔点范围窄,适合涂层燕麦;燕麦涂层加工较佳条件为:温度48℃,浸涂时间30 s,传送速度5 m/min,冷却温度16℃,涂层后谷物辐照杀菌剂量30~40 kGy。为含谷物与膨化食品的新型酸奶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乳 燕麦 涂层 可可脂 代可可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技术在乳制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陈臣 郭本恒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32-36,共5页
在简述NMR的基本原理之上,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NMR技术在乳制品中的脂肪、水分和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并在测定脂肪固液比、脂肪结晶温度、持水量、水分结合状态、蛋白质变性、蛋白质聚集状态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列举了丰... 在简述NMR的基本原理之上,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NMR技术在乳制品中的脂肪、水分和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并在测定脂肪固液比、脂肪结晶温度、持水量、水分结合状态、蛋白质变性、蛋白质聚集状态等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列举了丰富大量的实例,最后展望了NMR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乳制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乳牛肢蹄疾病防治技术——乳牛肢蹄疾病早期发现和肢蹄的健康管理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光文 《中国奶牛》 2008年第10期63-66,共4页
根据日本北海道奶牛诊疗年报资料统计,2004年度奶牛运动器官疾病(包括蹄病、脱臼和关节炎等)约5.6万头,比2000年度的4.4万头增加了1万头以上。其中约60%为蹄病,其经济损失平均每头约5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约3000元)。所以,降... 根据日本北海道奶牛诊疗年报资料统计,2004年度奶牛运动器官疾病(包括蹄病、脱臼和关节炎等)约5.6万头,比2000年度的4.4万头增加了1万头以上。其中约60%为蹄病,其经济损失平均每头约5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约3000元)。所以,降低肢蹄疾病的发生对改善乳牛业经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首先就乳牛肢蹄健康管理要点概括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蹄疾病 日本北海道 乳牛业 疾病防治技术 管理技术 健康 早期 资料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料设计优化超高温灭菌乳复配乳化剂 被引量:26
9
作者 杭锋 郭本恒 +4 位作者 任璐 龚广予 王荫榆 陈卫 张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84-989,共6页
微生物腐败引起的变质不是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的限制因素,其货架期主要取决于组织状态的保持。为了延长超高温灭菌乳的货架期,以目前使用的复配稳定剂BD0027为对照,选取蔗糖酯SE-15、分子蒸馏单甘酯(DMG)及羟基化改性大豆磷脂(SHP)为原... 微生物腐败引起的变质不是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的限制因素,其货架期主要取决于组织状态的保持。为了延长超高温灭菌乳的货架期,以目前使用的复配稳定剂BD0027为对照,选取蔗糖酯SE-15、分子蒸馏单甘酯(DMG)及羟基化改性大豆磷脂(SHP)为原料,采用混料设计的原理进行配方设计并基于布朗粒子的Boltzmann分布定律构建稳定动力学参数(SI)与超高温灭菌乳体系近红外光背散射光随时间的变化率的均值(ΔBS)之间模型,作为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的预测值。通过回归分析得到SI与SE-15、DMG、SHP配比之间的回归方程,方差分析以及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高度显著。因此,SI与ΔBS和SE-15、DMG、SHP配比比例之间的两个模型可以用于评价超高温灭菌乳稳定性并预测其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料设计 背散射光 超高温灭菌乳 复配乳化剂 沉淀 浮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色益生菌乳饮料稳定性研究及工艺条件优化 被引量:27
10
作者 郭翔 徐致远 +4 位作者 艾连中 陈卫 王荫榆 吴艳 郭本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26-230,共5页
基于近红外发射光谱的背反射光随时间的ΔBS得到的SI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研究了果胶用量、均质压力、均质温度对褐色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回归分析得到优化参数为:果胶用量2.8g/L,均质压力21MPa,均质温度42℃。
关键词 背散射光 稳定性 乳饮料 果胶 均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微波加热杀菌动力学描述模型的选择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杭锋 陈卫 +4 位作者 陈帅 龚广予 王荫榆 张灏 郭本恒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9-52,共4页
该文基于微波加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数减少的对数周期变化,选取SWeibull、Slogistic和Dose-response 3种数学模型来拟合微波杀菌的动力学过程,以精确因子、偏差因子、均方差和决定系数作为模型拟合度优劣的... 该文基于微波加热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数减少的对数周期变化,选取SWeibull、Slogistic和Dose-response 3种数学模型来拟合微波杀菌的动力学过程,以精确因子、偏差因子、均方差和决定系数作为模型拟合度优劣的评判指标。数据分析结果表明,Slogistic模型的拟合度较其他两个模型的拟合度更好,更适于描述微波加热杀菌的动力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加热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SWeibull模型 Slogistic模型 Dose-respons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褐色益生菌乳饮料颜色的因素 被引量:23
12
作者 徐致远 吴艳 +2 位作者 周凌华 艾连中 王荫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80-183,共4页
美拉德反应是褐色乳饮料独特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试验中使用色度仪测量产品黄蓝值,比较黄褐色产物的量,进而判断比较美拉德反应程度。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分析了热处理时间、果葡糖浆添加量、无乳糖乳粉添加量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 美拉德反应是褐色乳饮料独特风味物质的主要来源。试验中使用色度仪测量产品黄蓝值,比较黄褐色产物的量,进而判断比较美拉德反应程度。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分析了热处理时间、果葡糖浆添加量、无乳糖乳粉添加量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形成乳饮料良好色泽风味的美拉德反应的优化条件为:热处理时间90min,果葡糖浆添加量9%,无乳糖脱脂乳粉添加量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色度 热处理时间 果葡糖浆 无乳糖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褐色益生菌乳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徐致远 吴艳 +3 位作者 郭本恒 周凌华 王荫榆 艾连中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42-244,共3页
以脱脂牛奶与果葡糖浆为原料,经热处理发生美拉德反应,再通过干酪乳杆菌长时间发酵,与白砂糖、果胶、水混合制得一种养乐多风味的褐色益生菌乳饮料。通过对果胶用量、水质硬度以及热处理时间的优化,开发出一种风味浓郁、稳定性优的褐色... 以脱脂牛奶与果葡糖浆为原料,经热处理发生美拉德反应,再通过干酪乳杆菌长时间发酵,与白砂糖、果胶、水混合制得一种养乐多风味的褐色益生菌乳饮料。通过对果胶用量、水质硬度以及热处理时间的优化,开发出一种风味浓郁、稳定性优的褐色益生菌乳饮料,优化参数为:果胶添加量2.5‰、热处理时间90min、水质硬度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拉德反应 乳饮料 果胶 水硬度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杀菌机理与生物学效应 被引量:32
14
作者 杭锋 陈卫 +3 位作者 龚广予 王荫榆 张灏 郭本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33-337,共5页
微波是电磁波谱的一部分,它们的频率范围在300MHz~300GHz,相对应的波长为1m~1mm。微波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微波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关于微波杀菌的热效应之外是否存在非热效... 微波是电磁波谱的一部分,它们的频率范围在300MHz~300GHz,相对应的波长为1m~1mm。微波作为一种新型的加热技术,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微波与生物体的相互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关于微波杀菌的热效应之外是否存在非热效应一直存在争议,因此,微波杀菌的机理还不是很透彻。本文重点综述了微波的生物学效应,以期完善微波杀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杀菌 热效应 非热效应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胶体复配对搅拌型酸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沈玲 郭本恒 +2 位作者 徐致远 周凌华 王荫榆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48-150,共3页
以搅拌型酸奶为研究对象,在分别添加卡拉胶、刺槐豆胶、果胶3种胶体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稳定剂的复配。试验结果表明,果胶胶体单一临界下限添加量为0.02%,卡拉胶与刺槐豆胶单一用量上限为0.05%;复配时3种胶体的最佳添... 以搅拌型酸奶为研究对象,在分别添加卡拉胶、刺槐豆胶、果胶3种胶体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进行稳定剂的复配。试验结果表明,果胶胶体单一临界下限添加量为0.02%,卡拉胶与刺槐豆胶单一用量上限为0.05%;复配时3种胶体的最佳添加量为卡拉胶0.05%、刺槐豆胶0.03%、果胶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豆胶 卡拉胶 果胶 黏度 流变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乳后酸化影响因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8
16
作者 徐成勇 吴昊 +3 位作者 郑思聪 苏永红 诸葛健 郭本恒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0-14,共5页
酸乳在贮存、运输、销售、食用前这一过程中发生后酸化现象,导致酸乳无法长期贮存,酸乳贮存期短这一缺陷一直困扰着酸乳的消费。文中从酸乳发酵时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比例的改变、弱后酸化发酵剂的筛选和酸乳发酵后添加乳酸链球... 酸乳在贮存、运输、销售、食用前这一过程中发生后酸化现象,导致酸乳无法长期贮存,酸乳贮存期短这一缺陷一直困扰着酸乳的消费。文中从酸乳发酵时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比例的改变、弱后酸化发酵剂的筛选和酸乳发酵后添加乳酸链球菌素等方面探讨了控制酸乳后酸化的措施。通过改变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比例、酸乳发酵后添加乳酸链球菌素对控制酸乳后酸化有一定的效果,但成本较高。控制酸乳后酸化的最好方法是选育在高温条件下产酸较强,在低温条件下产酸甚微的菌株作为发酵剂,并发现采用汉森公司的YF-L812发酵的酸乳后酸化程度很小,在6℃条件下贮存30 d时酸度仅上升了14.5°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乳 后酸化 嗜热链球菌 保加利亚乳杆菌 发酵剂 乳酸链球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奶保存期内风味物质与风味变化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景 张雪洪 +1 位作者 王荫榆 郭本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4-156,共3页
研究成品酸奶在4℃冷藏条件下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包括羰基化合物乙醛、双乙酰以及挥发酸和酸性物质,同时考察酸奶的感官品评分数。结果显示,酸奶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增长速度先快后慢。当乙醛与双乙酰含量的比例在0.56... 研究成品酸奶在4℃冷藏条件下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包括羰基化合物乙醛、双乙酰以及挥发酸和酸性物质,同时考察酸奶的感官品评分数。结果显示,酸奶的主要风味化合物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且增长速度先快后慢。当乙醛与双乙酰含量的比例在0.56~0.80之间时,酸奶的风味比较协调。风味物质和风味评分分数的相关分析证明,酸奶中的各风味化合物相关性显著,且对酸奶的风味强度和风味协调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醛 双乙酰 酸奶 风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汁红糖牛奶的生产 被引量:15
18
作者 梅芳 李向东 +2 位作者 杨建辉 乔成亚 王荫榆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27-330,共4页
以牛奶为原料,添加生姜汁和红糖,研究姜汁红糖牛奶的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姜汁10%、红糖3%、牛奶70%的组合所得产品风味最佳。在卡拉胶0.02%、果胶0.03%和蔗糖酯0.05%乳化稳定剂的复配下,产品的口感和稳定性表现最好,可以应用于生... 以牛奶为原料,添加生姜汁和红糖,研究姜汁红糖牛奶的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表明:姜汁10%、红糖3%、牛奶70%的组合所得产品风味最佳。在卡拉胶0.02%、果胶0.03%和蔗糖酯0.05%乳化稳定剂的复配下,产品的口感和稳定性表现最好,可以应用于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汁 红糖 稳定剂 含乳饮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温灭菌乳货架期加速试验的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杭锋 郭本恒 +4 位作者 任璐 龚广予 王荫榆 陈卫 张灏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3-1218,共6页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shelf-life of cow milk sterilized by instant treated with Ultra Heat Temperature(UHT)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the accelerated shelf-life testing (ASLT) was designed and conducted,selecting ... 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shelf-life of cow milk sterilized by instant treated with Ultra Heat Temperature(UHT) in a relatively short time,the accelerated shelf-life testing (ASLT) was designed and conducted,selecting the histological change of the sterilized milk caused by fat droplets creaming as its criteria.The stability index (SI) and the viscosity variation of the sterilized milk were determined at preservation conditions of 20,25,30,35,40 and 45℃,using Turbiscan technology.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I was slightly higher for 25℃ than for 20℃,elevating linearly for temperature from 25℃ to 40℃,and decreased for 40℃ to 45℃.The SI data for 25℃ to 40℃ were fitted well with equation SIt=0.062t-1.382 (R2=0.990).If a ratio SIt/SI25℃ called as accelerated ratio (AR) was defined,the AR values calculated from the equation were 3.6,4.3 and 5.0 for 35,37.5 and 40℃,respectively,which were agreement with the data from ASLT.So,the model could be us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the shelf-life of sterilized milk by UHT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架期 加速试验 背散射光 超高温灭菌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及发酵豆乳的贮藏稳定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成杰 杜昭平 +2 位作者 华宝珍 徐爱才 马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155,共5页
通过测定植物乳杆菌ST-Ⅲ在发酵豆乳过程中的生长曲线、酸化曲线、蛋白水解能力和豆乳表观黏度、终产品感官分值,以及发酵豆乳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植物乳杆菌ST-Ⅲ菌数、pH值、持水力和感官变化,研究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和... 通过测定植物乳杆菌ST-Ⅲ在发酵豆乳过程中的生长曲线、酸化曲线、蛋白水解能力和豆乳表观黏度、终产品感官分值,以及发酵豆乳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植物乳杆菌ST-Ⅲ菌数、pH值、持水力和感官变化,研究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和发酵豆乳产品的贮藏稳定性。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生长良好,到达发酵终点时的菌数为6.1×108CFU/mL(对数值为8.78),表观黏度可达0.24Pa.s,感官品质较佳;发酵豆乳在低温(4℃)条件下各指标变化差异较小,贮藏稳定性明显优于常温(25℃)时。表明植物乳杆菌ST-Ⅲ具有发酵豆乳制品的优势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发酵豆乳 生长特性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