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光山县茶树良种化现状调查与建议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郭桂义
孙慕芳
雷咸良
吴开义
李家猛
-
机构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河南省高校信阳毛尖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9-380,383,共3页
-
基金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92102110083)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计划项目(2007210031)
信阳市重大科技专项(ZKJZX200701)
-
文摘
对光山县茶树良种化现状进行了调查。2007年,光山县茶园面积达8333.3hm2,无性系茶树品种有12个,面积2100.0hm2,占茶园总面积的25.2%;有性系茶树品种有7个,面积6233.3hm2,占茶园总面积的74.8%。说明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比例低,良种茶苗主要靠从外地引进。为此提出了今后发展茶树良种的建议。
-
关键词
茶树
良种
调查
建议
光山县
-
Keywords
tea plant
varieties
survey
advice
Guangshan county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光山县茶产业转型发展调查
- 2
-
-
作者
詹强国
陈家强
陈胜男
聂国福
黄玲英
-
机构
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
-
出处
《河南农业》
2018年第16期14-16,共3页
-
文摘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光山县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全面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茶产业,实现兴茶富民,助力精准扶贫。根据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关于茶产业转型发展调研提纲的要求,2018年3月,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走访茶企、实地察看、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茶产业转型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
-
关键词
产业转型
茶产业
光山县
专业技术人员
经济作物
河南省
管理站
果树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光山县茶产业转型发展调查(续)
- 3
-
-
作者
詹强国
陈家强
陈胜男
聂国福
黄玲英
-
机构
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
-
出处
《河南农业》
2018年第19期15-16,共2页
-
文摘
四、茶产业转型发展措施及建议(一)加强组织领导光山县政府成立茶产业转型发展领导小组,把推进茶产业转型发展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创新和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加强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探索转型发展模式;强化农业、财政等部门责任主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茶产业转型聚集。
-
关键词
产业转型
光山县
茶
经济社会发展
年度计划
责任主体
县政府
日程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 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
- 4
-
-
作者
雷咸良
-
机构
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
-
出处
《河南农业》
2012年第21期56-57,共2页
-
文摘
一、现状与成效
光山县生态环境良好,产茶历史悠久,是古时淮南著名产茶县之一。茶叶是当地传统的经济作物,早在唐代已有种茶的习惯。唐代陆羽《茶经》记载:“淮南茶,光州(今光山县)上”。光山县茶叶学会成立于1973年,2002年更名为光山县茶叶协会,2009年1月正式在光山县民政局注册登记,主管单位是光山县农业局,由光山县科技、生产管理部门、茶叶生产厂家、企业集团的科技人员和部分管理人员参加的群众性行业团体,属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的地方社会组织。
-
关键词
茶叶学会
产业化进程
桥梁
生产厂家
科技人员
光山县
生态环境
经济作物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推广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李家猛
-
机构
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
-
出处
《种业导刊》
2009年第7期21-23,共3页
-
文摘
无性系茶树良种是茶叶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茶叶可持续发展和茶叶产业化的基础。本文重点综述了福鼎大白、白毫早等8个无性系茶树良种的品质特征、适应性和推广种植情况,对光山县发展无性系茶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关键词
茶树良种
无性系
推广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信阳红条形红茶加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2
- 6
-
-
作者
詹强国
吴开义
李家猛
聂国福
祝鹏
-
机构
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
-
出处
《河南农业》
2013年第15期12-12,20,共2页
-
文摘
信阳红外形条索紧细,色泽棕润匀调,毫尖金黄;内质香气甜香持久,滋味醇后鲜爽,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鲜亮,备受茶叶专家好评。近年来,光山县立足丰富的茶叶资源优势,在保护“信阳毛尖”绿茶金字招牌的同时,调整茶叶产品结构,大力开发红茶加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关键词
信阳毛尖
红茶加工
技术
条形
茶叶专家
资源优势
产品结构
社会效益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茶树短穗扦插育苗关键技术
被引量:1
- 7
-
-
作者
詹强国
-
机构
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
-
出处
《河南农业》
2014年第9期9-10,共2页
-
文摘
光山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茶叶之乡”,产茶历史悠久,是古时淮南茶和信阳毛尖的主产区。全县宜茶面积2.13万hm^2,现有茶园面积1.43万hm^2,采摘面积0.77万hm^2,其中无性系茶园面积0.52万hm^2,良种化率36.3%,年产干茶613万k,总产值6.145亿元;全县茶产业从业人员15万人,茶区农民人均茶叶收入3000余元。茶产业已成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
关键词
短穗扦插育苗
茶树
茶园面积
技术
中国茶叶
农民增收
国家林业局
新农村建设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浅谈茶树菇高产栽培新技术
- 8
-
-
作者
詹强国
-
机构
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
-
出处
《河南农业》
2013年第9期14-14,20,共2页
-
文摘
近年采,光山县茶叶发展迅速,茶树修剪、台刈和品种更新的茶枝桠多被用作燃料或丢弃,有效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因此,笔者通过食用菌栽培实践,以茶枝桠粉碎成颗粒为主要原料栽培茶树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总结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向茶区推广应用。一。
-
关键词
栽培新技术
茶树菇
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有效利用率
茶叶发展
品种更新
资源浪费
社会效益
-
分类号
S641.2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 9
-
-
作者
詹强国
李家猛
聂国福
祝鹏
-
机构
光山县农村茶叶果树管理站
-
出处
《河南农业》
2015年第11期13-14,26,共3页
-
文摘
多年来,光山县茶叶生产普遍存在着"重采摘,轻管理"的现象,导致茶树机体衰退,茶叶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不高,严重影响光山县茶产业开发步伐。因此,对低产茶园进行改造,改善茶园的生产和生态条件,培养丰产型树冠,延长茶树经济年龄,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是加快茶产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经济和生态效益的需要。
-
关键词
低产茶园
改造技术
茶叶生产
经济效益
产业开发
生态条件
生态效益
光山县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