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环芳烃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案例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郑伟 姜祖明 +4 位作者 魏鹏 王庆 李修强 路青 褚兴飞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2期128-133,共6页
随着新时期生态文明思想的普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提升,对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指引下,应不断推进高效修复、精准修复、绿色低碳修复要素的配置比例为其治理技术赋能。基于上述思想理念,选取... 随着新时期生态文明思想的普及,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提升,对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前新质生产力发展主题指引下,应不断推进高效修复、精准修复、绿色低碳修复要素的配置比例为其治理技术赋能。基于上述思想理念,选取某煤制气厂污染场地修复工程为研究对象,概述了多环芳烃特征及其污染现状,并在剖析常用修复技术的基础上,从项目概况、应用需求、技术路线、实施方案、检测及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探讨。目前该工程已完成修复,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多环芳烃、石油烃等特征污染物经检测达到在环保主管部门备案的《场地详细调查与风险评估报告》和《修复技术方案》所确定的目标值,施工过程未对周边产生二次污染。该工程的顺利实施对提升土地资源安全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也为类似污染场地修复项目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污染场地 修复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GLDA淋洗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金晶 高国龙 +2 位作者 王庆 王殿二 袁旭音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8期104-108,112,共6页
以可生物降解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四钠(GLDA)作为淋洗剂,对我国南方重要耕地类型黄棕壤进行了重金属污染淋洗修复,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参照已有研究确定独立变量:GLDA浓度、pH值、淋洗时间,采用RSM优化实... 以可生物降解螯合剂谷氨酸N,N-二乙酸四钠(GLDA)作为淋洗剂,对我国南方重要耕地类型黄棕壤进行了重金属污染淋洗修复,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参照已有研究确定独立变量:GLDA浓度、pH值、淋洗时间,采用RSM优化实验分组,结合三元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获得了最佳淋洗条件。结果表明:螯合剂GLDA具有优良的重金属洗脱性能,具有替代传统淋洗剂的潜力,对受重金属污染的黄棕壤具有优良修复效果;预测的最佳淋洗条件:GLDA浓度、pH、淋洗时间分别为19.23mmol/L、4.02、146.54min;对应的土壤Cd、Pb、Zn以及Ni的去除率分别为94.68%、88.21%、75.26%以及92.69%,并与实测值相比具有95%以上的可信度;淋洗实验对酸溶态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最高,对残渣态重金属的去除效率最低,另外淋洗有助于土壤重金属稳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生物降解 螯合剂 RSM 最佳淋洗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友好材料:基于氨基酸离子液体的理化性质与毒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庞俊峰 高国龙 +2 位作者 王庆 陆坤 王殿二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238-241,共4页
制备了6种以氨基酸为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并研究了熔点、玻璃转化温度、热稳定性、溶解性等重要的理化性质及毒性,为日后的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基Cl^(-)的离子液体熔点在90~100℃之间;而基于SO_(4)^(2-)的离子液体室温下为液态,无明... 制备了6种以氨基酸为阳离子的离子液体,并研究了熔点、玻璃转化温度、热稳定性、溶解性等重要的理化性质及毒性,为日后的应用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基Cl^(-)的离子液体熔点在90~100℃之间;而基于SO_(4)^(2-)的离子液体室温下为液态,无明显的熔点:符合"离子液体"的定义。仅一种离子液体有玻璃转化温度。6种离子液体在127~200℃之间发生了放热反应。所有的离子液体都能与水完全混溶,微溶或不溶于乙酸乙酯、正辛醇和乙醇。在毒性实验中,肌酸离子液体对螺旋藻的增殖无明显影响;L-组氨酸离子液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半数抑制浓度EC_(50)大于200 mg/L;甲硫氨酸离子液体有促进作用。所有的离子液体的GHS水生环境风险分类为第3级急性毒性或第4级慢性毒性,对环境的影响风险较小,可作为很好的环境友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离子液体 理化性质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全量化处理工艺设计及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郑伟 金晶 +1 位作者 王清森 王庆 《绿色科技》 2024年第6期181-185,共5页
以苏州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全量化处理项目为例,结合项目特征及水质排放要求,在国内渗滤液处理工程应用市场创造性引入正渗透处理技术,设计了一套“预处理+DTRO+正渗透+蒸发”组合工艺系统。实践证明:该组合工艺可以高效稳定连续运行... 以苏州某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全量化处理项目为例,结合项目特征及水质排放要求,在国内渗滤液处理工程应用市场创造性引入正渗透处理技术,设计了一套“预处理+DTRO+正渗透+蒸发”组合工艺系统。实践证明:该组合工艺可以高效稳定连续运行,总体产水率高达97%,COD_(cr)、NH_(3)-N、TN、TP和盐分等去除率达到99.9%以上,SS去除率达到100%,处理后的出水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要求,经济环境效益较好,为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全量化处理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渗滤液 全量化处理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平原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重金属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0
5
作者 郭彦海 高国龙 +3 位作者 王庆 王殿二 张士兵 高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13-1620,共8页
为考察并掌握典型平原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Cd、Cr、Cu、Pb、Ni和Zn的污染现状,以上海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厂为例,研究其周边土壤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为考察并掌握典型平原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Cd、Cr、Cu、Pb、Ni和Zn的污染现状,以上海市某生活垃圾焚烧厂为例,研究其周边土壤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采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检测分析表层土壤中目标重金属总量及形态分布,并利用风险评估编码法(RAC)评价其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中Pb和Zn主要以Fe-Mn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80%);Cr、Cu和Ni则以残渣态为主(>60%);Cd虽以残渣态为主(>50%),但与其他重金属相比,其碳酸盐结合态占比相对较高.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Cr、Cu和Ni以惰性态为主,生物有效性低,而潜在可利用态Cd、Pb和Zn占比较高,存在较高的释放风险.土壤中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d>Zn>Pb>Cu>Ni>Cr,其中,Cu、Pb和Zn处于低风险水平,Cr和Ni处于无风险水平,而Cd处于中等风险水平.研究显示,该垃圾焚烧厂周边土壤中重金属已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累积,其中,潜在可利用态Cd的占比较高,已达中等风险水平,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焚烧厂 重金属 生物有效性 生态风险水平 表层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污染土壤原位热脱附及尾气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殿二 陈春红 +3 位作者 李超 徐新 李方洲 张亚平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5-59,65,共6页
详细介绍了原位热脱附技术(ISTD)的原理、特点以及技术分类,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了热脱附温度、停留时间等因素对热脱附脱除效率的影响;讨论了回收型和破坏型2种类型的热脱附尾气处理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由于修复周期短、效率高... 详细介绍了原位热脱附技术(ISTD)的原理、特点以及技术分类,并对其进行评价和总结;分析了热脱附温度、停留时间等因素对热脱附脱除效率的影响;讨论了回收型和破坏型2种类型的热脱附尾气处理技术。原位热脱附技术由于修复周期短、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使用,未来或可向多种修复技术联合修复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污染土壤 热脱附技术 原位热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防渗在滨海地区危险废物填埋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路青 王庆 +5 位作者 冯旭 李宜成 汪涛 刘元 于高建 王殿二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4期100-102,共3页
对比了常见的各类型垂直防渗优缺点,结合某滨海地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质特性,选择了采用土-膨润土墙。基于在垂直防渗帷幕内,扩散作用对于污染物运移有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分子扩散作用和吸附阻滞作用的情况下,确定了土-膨润土墙的垂直防... 对比了常见的各类型垂直防渗优缺点,结合某滨海地区危险废物填埋场地质特性,选择了采用土-膨润土墙。基于在垂直防渗帷幕内,扩散作用对于污染物运移有较大的影响,在考虑分子扩散作用和吸附阻滞作用的情况下,确定了土-膨润土墙的垂直防渗帷幕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防渗 土-膨润土墙 扩散 防渗帷幕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庆 金晶 +2 位作者 王殿二 冯旭 胡开亮 《绿色科技》 2020年第24期103-107,110,共6页
由于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成分极其复杂的高浓度污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针对渗滤液的处理工艺,系统总结了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国内外技术路线,并针对工程实践中渗滤液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对渗滤液... 由于垃圾填埋过程中会产生成分极其复杂的高浓度污水,含有大量有害物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针对渗滤液的处理工艺,系统总结了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国内外技术路线,并针对工程实践中渗滤液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对渗滤液处理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渗滤液 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某填埋场剩余库容分析及应急处理建议 被引量:3
9
作者 郑伟 王清森 +2 位作者 金晶 郭彦海 王庆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4期157-160,共4页
介绍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营背景,调查了填埋场近7年的垃圾填埋数据,分析了填埋场的剩余库容,预测了剩余库容的可用填埋时间并给出了应急填埋方案。生活垃圾填埋场将于2021年6月20日填满,而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2021年10月31日投产,需要解... 介绍了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营背景,调查了填埋场近7年的垃圾填埋数据,分析了填埋场的剩余库容,预测了剩余库容的可用填埋时间并给出了应急填埋方案。生活垃圾填埋场将于2021年6月20日填满,而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2021年10月31日投产,需要解决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投产前垃圾的处置问题。综合分析了该行政区的用地限制和填埋场现场的可利用空间,提出了在现有垃圾填埋库顶部纵向加高填埋和改造渗滤液调节池为垃圾填埋库的应急填埋方案,并利用CASS软件测算了应急填埋库的库容,结果表明:应急方案可解决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投产前垃圾的处置难题,并预测了至2021年10月31日前垃圾填埋量与各填埋库剩余库容的关系。旨在为存在类似问题的填埋场的运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埋场 剩余库容 预测 应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渗透-反渗透耦合工艺处理膜滤浓缩液工程实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清森 郑伟 +4 位作者 金晶 张亚东 王庆 廖广东 王殿二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2期115-120,124,共7页
针对某生活垃圾填埋场高盐渗滤液膜滤浓缩液,采用正渗透膜-反渗透耦合工艺对膜滤浓缩液进行减量化处理,考察了该工艺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了经济性评价。工程运行结果显示:该工艺运行相对稳定,对浓缩液中COD的去除率大于99.7%,... 针对某生活垃圾填埋场高盐渗滤液膜滤浓缩液,采用正渗透膜-反渗透耦合工艺对膜滤浓缩液进行减量化处理,考察了该工艺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效果并进行了经济性评价。工程运行结果显示:该工艺运行相对稳定,对浓缩液中COD的去除率大于99.7%,对氨氮、总氮、总磷、电导率的去除率均高于99.9%。正渗透膜的平均产水通量为1.125 L/(m^(2)·h),平均产水回收率为57.78%。与浓缩液直接蒸发处置相比,先采用该技术减量处理后再进蒸发处理系统处置,浓缩液的处置费用可节约42.57%。可见该工艺可作为浓缩液处置的前处理单元应用,以降低浓缩液的总处置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渗透 浓缩液 减量化 渗滤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砼墙在滨水地区危废填埋场中的应用探讨
11
作者 金晶 王庆 +3 位作者 储翔 林春 戴云波 朱逸馨 《绿色科技》 2022年第4期41-45,共5页
为通过垂直防渗帷幕解决滨水地区危废填埋场潜在泄漏及地下水渗流问题,使得整个填埋库区形成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以某滨水危废填埋场工程为例,探讨了膨润土对塑性砼墙防渗效果和搅拌桩的水泥配合比对淤泥质粘土的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 为通过垂直防渗帷幕解决滨水地区危废填埋场潜在泄漏及地下水渗流问题,使得整个填埋库区形成封闭的水文地质单元,以某滨水危废填埋场工程为例,探讨了膨润土对塑性砼墙防渗效果和搅拌桩的水泥配合比对淤泥质粘土的加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掺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渗透系数成反比,可较高效率降低塑性砼墙的渗透系数,水泥搅拌桩的水泥掺量在一定范围内与抗压强度成正比,采用“四搅两喷”工艺支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砼墙 滨水地区 危废填埋场 三轴搅拌桩 膨润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V2O5- WO3/TiO2催化剂重金属(Pb、Cu、Zn)中毒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殿二 李国波 +3 位作者 李超 徐新 王玲 张亚平 《分子催化》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08-523,共16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含量重金属(Pb,Cu和Zn)中毒商业V2O5-WO3/TiO2催化剂,并对催化活性进行评估,重金属可明显导致催化活性降低.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催化剂的失活程度加剧,而Cu和Zn的中毒效应低于Pb.结合XRD、BET、SEM、NO-TPD、NH3-...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含量重金属(Pb,Cu和Zn)中毒商业V2O5-WO3/TiO2催化剂,并对催化活性进行评估,重金属可明显导致催化活性降低.随着重金属浓度的增加,催化剂的失活程度加剧,而Cu和Zn的中毒效应低于Pb.结合XRD、BET、SEM、NO-TPD、NH3-TPD、H2-TPR和in situ DRIFTS等方法对重金属中毒前后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失活是由化学和物理中毒的耦合作用引起的.相比于Fresh催化剂,中毒催化剂微孔和中孔有明显堵塞现象,BET比表面积减小,而中毒前后催化剂结晶度几乎没有变化,而中毒催化剂的表面覆盖了一层白色晶体,这可能导致活性位点被占据并阻碍NH3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in situ DRIFTS结果表明,重金属中毒后Br?nsted和Lewis酸位点的强度减弱,尤其是Br?nsted酸位点.此外,随着重金属含量的增加,中毒催化剂表面NO2吸附量逐渐增加,从而促进N2O的形成.H2-TPR结果显示,还原峰的强度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表明重金属导致催化剂中的活性组分更难以参与SCR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活 SCR 重金属 氨吸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