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垃圾焚烧水冷炉排冷却技术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韩乃卿 李磊 +1 位作者 付志臣 邵哲如 《绿色科技》 2019年第22期209-211,共3页
指出了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采用炉排及流化床。对于炉排炉而言,无论顺推或逆推大都采用空冷形式,对于高热值垃圾,普通空冷炉排无法满足冷却效果,造成炉排寿命降低。为此,通过数值模拟及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水冷炉排,结果显示,通过内部... 指出了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采用炉排及流化床。对于炉排炉而言,无论顺推或逆推大都采用空冷形式,对于高热值垃圾,普通空冷炉排无法满足冷却效果,造成炉排寿命降低。为此,通过数值模拟及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水冷炉排,结果显示,通过内部添加导流板可有效解决内部通道水流死区问题,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 高热值 炉排 水冷 压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MR隔震减振支座及其剪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江守燕 康亢 +1 位作者 杜成斌 李润璞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30-436,444,共8页
基于磁流变(MR)智能材料的减振器技术的研究可以为实现工程结构隔震减振自适应控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设计加工了一种新型的分体式MR隔震减振支座,并对该隔震减振支座的剪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新型MR隔震减振支座包含MR塑性体工作单元... 基于磁流变(MR)智能材料的减振器技术的研究可以为实现工程结构隔震减振自适应控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设计加工了一种新型的分体式MR隔震减振支座,并对该隔震减振支座的剪切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新型MR隔震减振支座包含MR塑性体工作单元和MR弹性体工作单元,其中MR塑性体提供小位移工况时的刚度和阻尼,MR弹性体提供大位移工况时的刚度和阻尼。结果表明:新型MR隔震减振支座的剪切刚度随着工作电流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相较无电流工况,电流强度为2A时等效剪切刚度相对变化率可达到50%以上;无电流输入时支座中基体及普通填充橡胶仍可提供一定阻尼力,能够有效吸收振动能量,达到中高阻尼橡胶支座的性能;竖向压应力提高了新型MR隔震减振支座的剪切刚度;小位移时加载频率的降低对新型MR隔震减振支座的剪切刚度有增益效果。该新型MR隔震减振支座可以适用于震动荷载工况复杂多变,需要严格控制大位移变形的隔震结构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MR隔震减振支座 磁致效应 有效剪切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触式蒸发处理垃圾渗滤液膜浓缩液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戚二兵 黄亚继 +3 位作者 袁琦 胡华军 樊聪慧 丁守一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8-42,共5页
采用接触式蒸发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考察了气体温度、气体流量、初始pH和蒸发率对冷凝液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温度的增加,稳定蒸发温度不断提高,冷凝液COD先降低后升高,而NH3-N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冷凝液... 采用接触式蒸发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膜浓缩液,考察了气体温度、气体流量、初始pH和蒸发率对冷凝液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体温度的增加,稳定蒸发温度不断提高,冷凝液COD先降低后升高,而NH3-N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气体流量的增加,冷凝液COD先降低后升高,而NH3-N不断增加;随着初始pH的升高,冷凝液COD降低,而NH3-N则相反。蒸发初期,冷凝液COD及NH3-N较高,随蒸发率的提高,其含量不断降低,并在末期有所提高;蒸发初期和末期气体夹带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膜浓缩液 接触式蒸发 冷凝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烟气臭氧同时脱硝脱汞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邵嘉铭 王智化 +4 位作者 林法伟 唐海荣 许岩韦 何勇 岑可法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1-216,共6页
近年来,臭氧多种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除了可将烟气中的NO深度氧化外,还可实现对微量重金属元素Hg的氧化脱除。通过建立臭氧与多种烟气污染物的反应动力学机理,采用Chemkin Pr... 近年来,臭氧多种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在大气环境治理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臭氧作为一种强氧化剂,除了可将烟气中的NO深度氧化外,还可实现对微量重金属元素Hg的氧化脱除。通过建立臭氧与多种烟气污染物的反应动力学机理,采用Chemkin Pro软件,对某垃圾焚烧烟气臭氧同时脱硝脱汞过程进行反应动力学模拟。通过对NO、Hg与O_(3)反应的敏感度系数分析,得到O_(3)对NO和Hg氧化的关键基元反应,从而提出O_(3)和Hg的氧化反应路径;并进一步改变原烟气的初始参数,探究烟气温度、摩尔比和反应时间对NO和Hg脱除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O_(3)/NO摩尔比增大,NO和Hg的氧化脱除效率增大。温度对于O_(3)深度氧化NO过程和Hg氧化脱除过程均有显著影响,温度过低,反应速率较慢,氧化过程延长;温度过高,反应速率加快,但由于中间产物的氧化分解,导致总体氧化脱除效率降低;NO深度氧化为N_(2)O_(5)的反应时间远大于初级氧化为NO_(2)的反应时间,深度氧化时间为5~8 s,最佳反应温度为60~80℃;垃圾焚烧过程产生的HCl气体对Hg氧化具有促进作用,Hg氧化为Hg2+的反应时间在4~6 s,最佳反应温度在110℃左右,最终氧化产物为HgO和HgCl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脱硝脱汞 垃圾焚烧 Chemkin计算 反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在高负荷下的连续运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姚军强 刘媛 +4 位作者 吴志跃 郑晓宇 古创 董仁杰 乔玮 《新能源进展》 2022年第1期27-33,共7页
为解决常规厌氧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流失和出水水质较差等问题,考察了浸没式平板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运行性能。以垃圾填埋场新鲜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在中温(37±1)℃条件下进行连续厌氧消化试验... 为解决常规厌氧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运行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流失和出水水质较差等问题,考察了浸没式平板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运行性能。以垃圾填埋场新鲜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在中温(37±1)℃条件下进行连续厌氧消化试验,容积负荷为9.5 kg_(COD)/(m^(3)·d),反应器运行67 d。实验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10 d的条件下,甲烷产率为217 mL/g_(COD),化学需氧量(COD)平均去除率达88.7%,出水总挥发性脂肪酸为230 mg/L,pH稳定在7.83~8.19,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膜通量设定为5 L/(m^(2)·h)时,实验结束时未发生明显的膜污染,跨膜压差由2.6 kPa增长至4.1 kPa,系统运行良好。实验结果表明在处理垃圾渗滤液时,厌氧膜生物反应器可以在高负荷条件下稳定运行,膜在连续运行下的抗污染能力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垃圾渗滤液 厌氧消化 膜污染 去除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矾渣热分解行为及焙烧脱硫机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明 虎训 +5 位作者 邵哲如 程易 宫臣 王婷婷 徐鹏程 齐景伟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38,共7页
采用TG-DSC和高温原位XRD分析方法对铁矾渣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并通过电阻炉对铁矾渣进行焙烧脱硫预处理。结果表明,铁矾渣热分解过程主要存在两个分解反应,分别是NaFe_3(SO_4)_2(OH)_6和Fe_2(SO_4)_3的分解,800℃后的焙烧产物主要是ZnO... 采用TG-DSC和高温原位XRD分析方法对铁矾渣热分解过程进行研究,并通过电阻炉对铁矾渣进行焙烧脱硫预处理。结果表明,铁矾渣热分解过程主要存在两个分解反应,分别是NaFe_3(SO_4)_2(OH)_6和Fe_2(SO_4)_3的分解,800℃后的焙烧产物主要是ZnO·Fe_2O_3和Fe_2O_3;采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法计算出铁矾渣在350~450℃和630~800℃范围内两个分解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50、170kJ/mol,两个反应均受界面化学反应控制,反应的机理函数G(α)分别为1-(1-α)^(1/3)和1-(1-α)^(1/2)。焙烧脱硫结果表明,在中性气氛、温度1 300℃、焙烧时间20min、气体流量0.4m^3/h的条件下,铁矾渣脱硫率为98.57%,焙烧脱硫后,铁矾渣中的黄钠铁矾转化为ZnO·Fe_2O_3和Fe_2O_3,重金属离子得到固化,有害元素得到有效脱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矾渣 热分解 焙烧预处理 脱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改造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进 许岩韦 +2 位作者 王沛丽 钟乐 邵哲如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8-473,共6页
对山东某500t/d垃圾焚烧炉排炉烟气再循环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了烟气再循环对脱硝效果、燃尽率和运行经济性的影响.对六种焚烧炉运行工况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在火焰形态、温度分布、NOx变化趋势等方面与... 对山东某500t/d垃圾焚烧炉排炉烟气再循环技术改造项目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了烟气再循环对脱硝效果、燃尽率和运行经济性的影响.对六种焚烧炉运行工况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在火焰形态、温度分布、NOx变化趋势等方面与运行结果吻合良好.研究结果表明烟气再循环率对垃圾焚烧炉内NOx生成影响较大;NOx同时受炉内温度与O2含量的影响,过量空气系数越小NOx排放越低;相比改造前,烟气再循环可以实现在不提高运行费用的条件下联合SNCR将NOx排放控制在100mg/m3以下.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烟气再循环技术相比其他脱硝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且几乎不影响料层燃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 烟气再循环 脱硝 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蝶管式反渗透浓缩液低温蒸发减量化中试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陆飞鹏 李向东 +3 位作者 姚鹏 訾灿 安瑾 郑晓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9-132,共4页
以渗滤液DTRO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低温蒸发技术进行浓水减量化中试,评估了系统减量化效果、运行稳定性和能耗指标,考察了低温蒸发技术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高效低温蒸发技术可利用垃圾焚烧电厂废热作为热源,DTRO浓... 以渗滤液DTRO浓缩液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低温蒸发技术进行浓水减量化中试,评估了系统减量化效果、运行稳定性和能耗指标,考察了低温蒸发技术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高效低温蒸发技术可利用垃圾焚烧电厂废热作为热源,DTRO浓缩液减量化显著,清水回收率可达到67%。中试系统运行稳定性好,能耗低,脱盐率达到99.8%以上,产水符合GB/T 19923-2005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TRO浓缩液 低温蒸发 废热 减量化 脱盐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废焚烧厂周边大气二英分布扩散模拟研究
9
作者 李敏 李晓东 +2 位作者 崔洁 章鹏飞 吴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4,共9页
为考察危废焚烧厂周边大气二英全年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在杭州市某危废焚烧厂周边5 km范围内设置6个监测点进行大气样品采集并做二英检测分析,利用AERMOD和CALPUFF模型分别模拟焚烧厂烟气二英排放在周边环境的扩散沉降分布。研究... 为考察危废焚烧厂周边大气二英全年浓度水平及分布特征,在杭州市某危废焚烧厂周边5 km范围内设置6个监测点进行大气样品采集并做二英检测分析,利用AERMOD和CALPUFF模型分别模拟焚烧厂烟气二英排放在周边环境的扩散沉降分布。研究发现,大气二英浓度范围为0.091~1.479 pg I-TEQ/m3,受大气混合层高度和湿沉降的季节性变化以及不稳定的排放源影响,大气二英浓度呈季节性差异。AERMOD和CALPUFF模拟结果表明:二者模拟预测的最大落地浓度值在同一数量级10-2pg I-TEQ/m3,但前者大于后者,AERMOD对区域尺度变化较为敏感,更适合复杂地形下小尺度范围(<50 km)二英类痕量污染物迁移扩散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废焚烧厂 环境空气 二英 季节性变化 AERMOD CALPUF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式厌氧发酵反应器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鹏 郑晓宇 +5 位作者 武京伟 童胜宝 汪昱昌 邹婷 肖诚斌 赵彬 《中国沼气》 2023年第2期76-82,共7页
从干式厌氧发酵的温度和搅拌方式、筒体加热方式和强度校核、搅拌轴的机械强度校核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反应器的设计过程。中温机械搅拌是干式厌氧发酵的优选方式,短管支撑式蜂窝夹套不仅可以保持温度相对恒定,而且还可以增加筒体强度,很... 从干式厌氧发酵的温度和搅拌方式、筒体加热方式和强度校核、搅拌轴的机械强度校核等方面全面阐述了反应器的设计过程。中温机械搅拌是干式厌氧发酵的优选方式,短管支撑式蜂窝夹套不仅可以保持温度相对恒定,而且还可以增加筒体强度,很好地满足工艺和设计要求。同时,夹套设计中拉撑的设计需要从拉撑间距和单根拉撑所需截面面积两方面进行强度校核。搅拌轴的设计应首先考虑搅拌功率,然后从搅拌轴的屈服强度、挠度、疲劳强度和刚度几个方面来对搅拌轴机械强度进行校核。该反应器的设计,为干式厌氧发酵技术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厌氧 反应器 加热方式 搅拌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再循环对生物质炉排炉燃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1
作者 陆燕宁 章洪涛 +4 位作者 许岩韦 朱燕群 万凯迪 邵哲如 王智化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898-1906,共9页
针对生物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出现水冷壁腐蚀严重、屏式过热器积灰多和NOx排放量高等问题,以一台某电厂额定蒸发量为130 t/h的生物质往复式水冷炉排炉为研究对象,提出二次风掺混再循环烟气燃烧的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 针对生物质锅炉实际运行过程中常出现水冷壁腐蚀严重、屏式过热器积灰多和NOx排放量高等问题,以一台某电厂额定蒸发量为130 t/h的生物质往复式水冷炉排炉为研究对象,提出二次风掺混再循环烟气燃烧的方法,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数值模拟技术对炉内燃烧过程进行热态模拟,旨在为锅炉的实际运行操作提供理论指导.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烟气再循环可以增强炉膛上部气流扰动,改善炉内温度分布的均匀性,提高燃尽率,同时降低屏区火焰温度,减轻大屏积灰结渣风险;后墙下二次风掺混再循环烟气后,主燃区形成还原性气氛,温度下降,有效抑制热力型NOx的生成.后墙下二次风掺混30%再循环烟气的工况炉内气流均匀饱满,高温烟气分布从炉膛深度中心向前、后墙两侧稳定下降,NO_x排放质量浓度相对于无再循环烟气时减少了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炉排炉 计算流体力学(CFD) 烟气再循环技术 二次风 氮氧化物(NO_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负载型Fe0.8Mg0.2Oz催化剂NH3-SCR脱硝特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丽婷 牛胜利 +4 位作者 胡利华 路春美 张亢 张起 巩志强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09-316,共8页
采用浸渍共沉淀-微波热解法制备了不同TiO2载体含量的负载型Fe0.8Mg0.2Oz/TiO2催化剂,在石英固定床反应器考察TiO2载体量对Fe0.8Mg0.2Oz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并研究H2O及SO2氛围下Fe0.8Mg0.2Oz/TiO2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借助XRD、N2吸附-... 采用浸渍共沉淀-微波热解法制备了不同TiO2载体含量的负载型Fe0.8Mg0.2Oz/TiO2催化剂,在石英固定床反应器考察TiO2载体量对Fe0.8Mg0.2Oz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并研究H2O及SO2氛围下Fe0.8Mg0.2Oz/TiO2催化剂的脱硝性能.借助XRD、N2吸附-脱附、SEM、EDS等测试方法对催化剂理化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Fe0.8Mg0.2Oz/TiO2(10g)催化剂在NH3-SCR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脱硝活性及抗SO2/H2O性能.其在300~400℃温度窗口内可保持90%以上的脱硝效率,最大脱硝效率可达100%,在体积分数为0.04%的SO2及10%的H2O存在的情况下仍能保持93%以上的的脱硝效率.Fe0.8Mg0.2Oz/TiO2(10g)催化剂具备大的比表面积、比孔容,为反应气体在其表面的吸附与活化提供丰富的表面活性位;合理的孔结构分布、良好的孔间连通性则利于传质的快速进行,表面丰富的晶格氧有效保证了催化剂的SCR脱硝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H3-SCR 催化剂 TIO2 催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氧富水蒸气条件下燃烧高氮燃料的NO_x排放特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传强 刘殊远 +2 位作者 余剑 高士秋 许光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8-1055,共8页
在富氧富水蒸气条件下,研究了富含氮的燃料白酒糟在流化床中燃烧时NO_x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过量空气系数1.2条件下,水蒸气和O_2对NO_x的生成相互影响。当O_2浓度低于约35%时,向燃烧气中加入水蒸气能抑制NO_x生成,使烟气中NO_x的排... 在富氧富水蒸气条件下,研究了富含氮的燃料白酒糟在流化床中燃烧时NO_x的排放特性。结果表明,在过量空气系数1.2条件下,水蒸气和O_2对NO_x的生成相互影响。当O_2浓度低于约35%时,向燃烧气中加入水蒸气能抑制NO_x生成,使烟气中NO_x的排放浓度和燃料N转化为NO_x的转化率降低;而当氧气浓度高于约35%时,加入水蒸气促进了NO_x生成,表明提高氧气浓度使得氧化作用起到主导地位。NO_x生成量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少,在较高氧气浓度下,NO_x生成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转折点发生在较低的温度;燃烧气氛中添加水蒸气延迟了转折点的发生,使转折点发生在较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氧 富蒸气 低NOX燃烧 白酒糟 NOx 高氮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煤净烟气中共存杂质对膜法捕集CO_2影响现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林军 张琳 孙莹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996-2002,共7页
膜法捕集CO_2是现役燃煤电厂碳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应用中膜法捕集系统通常适合安装在湿法脱硫系统下游,鉴于脱硫净烟气中的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难以完全脱除,同时水汽接近饱和状态,气相中的共存杂质以及吸收液组分与膜及膜材料相... 膜法捕集CO_2是现役燃煤电厂碳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应用中膜法捕集系统通常适合安装在湿法脱硫系统下游,鉴于脱硫净烟气中的颗粒物及气态污染物难以完全脱除,同时水汽接近饱和状态,气相中的共存杂质以及吸收液组分与膜及膜材料相互作用,会对膜法捕集CO_2性能造成严重影响。本文综述了烟气中共存气态、颗粒物组分及液相吸收剂对膜分离、膜吸收宏观性能、膜微结构及材质的影响,以及燃煤脱硫净烟气环境下膜法捕集CO_2长期运行性能及变化规律的研究现状,指出了抑制膜失效的技术方法,以期为突破膜法捕集CO_2技术发展的瓶颈,实现膜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膜分离 膜吸收 共存杂质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险废物焚烧灰渣多元氧化物体系平衡相关系及液相区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明 虎训 +3 位作者 杨凌志 邵哲如 程易 徐鹏程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398-405,共8页
危险废物焚烧灰渣的熔融玻璃化处置是实现其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技术。灰渣的主要氧化物组成为CaO、Al_2O_3、Si _2、Na_2O、FeO_x和Mg O,其热力学性质和平衡相关系是灰渣熔融形成玻璃态熔渣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根据灰渣... 危险废物焚烧灰渣的熔融玻璃化处置是实现其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技术。灰渣的主要氧化物组成为CaO、Al_2O_3、Si _2、Na_2O、FeO_x和Mg O,其热力学性质和平衡相关系是灰渣熔融形成玻璃态熔渣不可或缺的基础数据。根据灰渣的主要成分,采用热力学软件Fact Sage计算了不同温度及氧分压条件下,分别向以CaO-SiO_2-Al_2O_3为主的体系中添加Na_2O、FeO_x、Na_2O+FeO_x和Na_2O+FeO_x+MgO后形成的多元体系的平衡相关系和液相区特性。结果表明:温度及氧分压对上述4个多元体系的平衡相关系和液相区特性影响较大,温度从1 400℃升到1 500℃时,液相区扩大;对含FeO_x的体系,降低氧分压液相区扩大。此外,不同多元体系的平衡相关系和液相区特性差别较大,熔融处理灰渣时,应根据灰渣中实际氧化物体系的热力学性质选择合理的工艺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废物 焚烧灰渣 熔融 热力学分析 液相区 平衡相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生活垃圾火焰辐射光谱的可燃组分在线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俊捷 黄帅 +3 位作者 王亚飞 胡钦炫 黄群星 严建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959-2966,共8页
提出一种基于城市生活垃圾火焰辐射光谱的典型可燃组分含量在线预测新方法。实验对象为包括3种纸,4种生物质,3种纤维,2种果皮以及3种塑料在内的15种典型可燃组分,同时测量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火焰辐射光谱。基于多变量最小化方法,通过拟合... 提出一种基于城市生活垃圾火焰辐射光谱的典型可燃组分含量在线预测新方法。实验对象为包括3种纸,4种生物质,3种纤维,2种果皮以及3种塑料在内的15种典型可燃组分,同时测量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火焰辐射光谱。基于多变量最小化方法,通过拟合某700t/d生活垃圾焚烧炉中燃烧火焰450~500nm波段内的光谱,可得到燃烧火焰的温度和发射率。利用该温度下每种可燃组分的火焰光谱,对各组分在燃烧垃圾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反演。结果表明,城市生活垃圾的燃烧火焰光谱主要以粒子的热发射以及Na和K的原子发射主导;通过光谱拟合获得的温度高于热电偶测量温度;利用典型组分的火焰光谱可以很好地表征混合城市生活垃圾燃烧的火焰光谱,并获得典型组分的比例,其中瓦楞纸和木材的平均比例均超过10%,占据主导地位,塑料类的总体比例约为20%;基于各可燃组分比例计算得到的表观热值与机组功率成线性关系。文中开发的新方法能够在线并且准确地获取焚烧炉中城市生活垃圾组分信息,对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燃烧控制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活垃圾(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火焰辐射光谱 可燃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预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古创 姚军强 +3 位作者 吴志跃 郑晓宇 董仁杰 乔玮 《新能源进展》 2022年第2期95-102,共8页
膜污染是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运行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制约了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膜污染的形成过程是控制膜污染的重要内容。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理论,提出了一种采用主成分分析优化BP神经网络的膜污染预测模... 膜污染是厌氧膜生物反应器运行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制约了工艺技术的推广应用,分析膜污染的形成过程是控制膜污染的重要内容。基于主成分分析(PCA)和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理论,提出了一种采用主成分分析优化BP神经网络的膜污染预测模型。以反应器连续运行试验数据为样本,利用相关性分析确定模型的输入变量,并基于输入变量间存在信息重叠问题,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输入因素进行降维处理,提取贡献率为70.4%的第一主成分和贡献率为17.7%的第二主成分作为输入特征。结合模型的贡献度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是膜污染影响因素中最主要的特征变量,贡献度为34.9%。对比分析优化模型和单一模型的预测结果,发现PCA-BPNN模型的拟合效果更好,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8%,可用于膜污染分析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膜污染 主成分分析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苯乙烯生物载体制备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雪 朱秋子 +3 位作者 苏雅 陈靓 祝建中 房照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7-32,共6页
文章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改性新型聚苯乙烯载体,得出最优制备配方;同时将新型载体应用于生物流化床进行水处理性能研究,探究最佳运行条件,并与商业载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优制备配方为苯乙烯取60 mL、致孔剂取30 mL、磁性物质取3 g、... 文章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改性新型聚苯乙烯载体,得出最优制备配方;同时将新型载体应用于生物流化床进行水处理性能研究,探究最佳运行条件,并与商业载体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最优制备配方为苯乙烯取60 mL、致孔剂取30 mL、磁性物质取3 g、生物亲和剂取12 g,最佳条件为水力停留时间2 h、载体含量24%、气水比15∶1,此时,10 d完成挂膜,平均载体生物量为0.067 g/个,比好氧速率为25 mgO2/(gSS·h);自制载体挂膜时间比商业载体慢3 d,水处理效率高于商业载体,生物膜附着力更强,耐冲刷性更好。因此,将改性聚苯乙烯生物载体应用于水处理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 生物载体 生物膜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软化法去除垃圾渗滤液中硬度离子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姚春阳 古创 +3 位作者 陈方方 彭磊 朱亚茹 张林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0-83,共4页
采用化学软化法结合微滤膜组件构成化学软化系统去除渗滤液中的硬度离子,研究了氢氧化钙对渗滤液中的硬度离子的去除过程。结果表明,化学软化系统在综合污泥产生量、氢氧化钙投加量、后续系统运行稳定性等因素后,控制化学软化系统反应槽... 采用化学软化法结合微滤膜组件构成化学软化系统去除渗滤液中的硬度离子,研究了氢氧化钙对渗滤液中的硬度离子的去除过程。结果表明,化学软化系统在综合污泥产生量、氢氧化钙投加量、后续系统运行稳定性等因素后,控制化学软化系统反应槽的pH在11,干氢氧化钙投加量为0.83 kg/m3,最终出水硬度为130 mg/L(以CaCO3计)。化学软化系统使渗滤液硬度降低75%,同时,渗滤液中的碱度、NH3-N、COD分别降低22%、25%、20%,改善了后续深度处理系统容易出现的结垢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软化 氢氧化钙 渗滤液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龄填埋场渗滤液精馏脱氮处理过程碳排放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飞鹏 孔芹 +6 位作者 古创 王博 肖诚斌 陈方方 李向东 郑晓宇 安瑾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187,共7页
老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具有可生化性差、氨氮高以及C/N失调等特点,采用传统生化脱氮工艺需投加大量碳源,处理成本高且整体碳排放量大。为降低脱氮运行成本,实现减污降碳目标,以某老龄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项目为例,采用精馏脱氮组合技... 老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具有可生化性差、氨氮高以及C/N失调等特点,采用传统生化脱氮工艺需投加大量碳源,处理成本高且整体碳排放量大。为降低脱氮运行成本,实现减污降碳目标,以某老龄填埋场的渗滤液处理项目为例,采用精馏脱氮组合技术取代传统A/O+MBR工艺作为主要脱氮单元,同时通过沼气锅炉燃烧沼气产生蒸汽的方式为精馏脱氮单元提供热源,实现填埋气资源循环利用。基于IPCC排放因子法,以传统脱氮工艺碳排放量为基准线,对两种不同脱氮工艺碳排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O+MBR脱氮工艺以N_(2)O和CO_(2)的直接碳排放为主,占碳排放总量的70.1%;采用新型精馏脱氮组合工艺,氨氮去除率达到95%以上,最终出水总氮可稳定达到《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表2标准,碳排放以能耗类碳排放为主,N_(2)O碳排放量减少95.7%;另外,通过精馏脱氮方法可实现渗滤液中污染物氨氮资源化,生产碳酸氢铵固定二氧化碳。新脱氮工艺的碳排放总量相比传统生化脱氮工艺减少95.3%,碳减排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渗滤液 精馏脱氮 生物脱氮 碳排放 碳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