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M-FEM的AZ31B板材软模成形极限预测 被引量:7
1
作者 曹秒艳 李建超 +2 位作者 苑亚宁 赵长财 董国疆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75-683,共9页
针对金属板材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中散体颗粒的离散性能和板材连续变形特点,提出并构建离散元-有限元耦合仿真模型。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镁合金板材温热成形韧性破裂准则,并验证该准则的有效性。最后结合韧性断裂准则... 针对金属板材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中散体颗粒的离散性能和板材连续变形特点,提出并构建离散元-有限元耦合仿真模型。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镁合金板材温热成形韧性破裂准则,并验证该准则的有效性。最后结合韧性断裂准则对AZ31B镁合金固体颗粒介质筒形件温热拉深进行离散元-有限元耦合模拟,对其成形极限进行预测分析,并展开相应条件下的拉深成形试验。结果表明:基于韧性断裂准则的离散元-有限元耦合分析方法可以有效预测镁合金板固体颗粒介质温热拉深成形极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元 有限元 镁合金 固体颗粒介质 成形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壁深抛物线形零件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 被引量:2
2
作者 赵长财 贾向东 +1 位作者 杨盛福 邱高松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3379-3386,共8页
薄壁抛物线形壳体成形过程为拉深和胀形两种变形模式的复合,极易发生起皱和破裂。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是采用固体颗粒代替刚性凸模或凹模(或弹性体、液体)对板料进行成形的工艺。板材在颗粒介质内压的作用下成形,可以有效防止抛物线形件拉... 薄壁抛物线形壳体成形过程为拉深和胀形两种变形模式的复合,极易发生起皱和破裂。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是采用固体颗粒代替刚性凸模或凹模(或弹性体、液体)对板料进行成形的工艺。板材在颗粒介质内压的作用下成形,可以有效防止抛物线形件拉深成形过程中侧壁的起皱;由于颗粒内压是非均匀分布的,故可以有效控制抛物线形件成形过程中的破裂,提高板材的成形极限。根据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的特点,提出了两次成形薄壁深壳体零件的工艺,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对该成形过程和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过程简单、成形工件壁厚分布均匀、表面质量好、回弹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抛物线形零件 固体颗粒介质 拉深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7075-T6圆筒形零件热态颗粒介质压力成形过程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袁荣娟 杨盛福 +1 位作者 赵长财 董国疆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240-3248,共9页
基于颗粒介质传压性能试验和AA7075-T6板材材料性能试验,对采用热态颗粒介质压力成形(HGMF)工艺拉深成形圆筒形件的法兰区、传力区和自由变形区进行了塑性力学分析,求解得到内压非均匀分布条件下成形压力的函数关系式,并与实测数据进行... 基于颗粒介质传压性能试验和AA7075-T6板材材料性能试验,对采用热态颗粒介质压力成形(HGMF)工艺拉深成形圆筒形件的法兰区、传力区和自由变形区进行了塑性力学分析,求解得到内压非均匀分布条件下成形压力的函数关系式,并与实测数据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表明,在成形中后期产生较大的偏差,理论求解最大成形力低于实测值24.6%。工艺试验研究表明,在成形温度为250℃条件下,采用HGMF工艺可一道次成形AA7075-T6圆筒形零件(底部为自由变形区)的极限拉伸比(LDR)为1.71。HGMF工艺操作便捷,装置简单,可在通用压力设备上实现轻合金板材件热成形,适用于航空、航天和军工等领域中小批量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介质 铝合金板材 拉深 热成形 极限拉伸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截面型材拉弯弹复研究的实验新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董刚 翟瑞雪 +2 位作者 赵军 杨继云 马向东 《燕山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487-493,共7页
以往的拉弯实验研究都是基于传统的拉弯成形机,设备造价高,操作复杂。本文以矩形截面型材为研究对象,基于弹塑性弯曲工程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应变的可叠加原理构建了矩形截面型材拉弯的力学模型,讨论了拉弯变形后型材横截面上应力应变分布... 以往的拉弯实验研究都是基于传统的拉弯成形机,设备造价高,操作复杂。本文以矩形截面型材为研究对象,基于弹塑性弯曲工程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应变的可叠加原理构建了矩形截面型材拉弯的力学模型,讨论了拉弯变形后型材横截面上应力应变分布的不同情况,进一步揭示了拉弯成形的变形机理。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拉弯实验模具并开展了矩形截面型材拉弯弹复的实验研究,针对某一矩形截面型材,在弯曲半径为200 mm和300 mm时,获取了型材回弹后的半径与截面拉力的关系。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开展了基于物理实验的有限元模拟分析,物理实验和有限元分析所获得的拉弯弹复规律与理论解析结果一致,数据吻合。该模具造价低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验结果可靠,具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工程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弯 力学模型 拉弯实验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迭代自适应多尺度形态滤波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10
5
作者 姜万录 李扬 +1 位作者 郑直 朱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3192-3199,共8页
针对工业现场强噪声背景下振动信号特征信息提取困难和单尺度形态滤波时尺度选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基于自适应多尺度形态分析(AMMA)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迭代自适应多尺度形态分析(IAMMA)的滤波方法。该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多尺度形态... 针对工业现场强噪声背景下振动信号特征信息提取困难和单尺度形态滤波时尺度选择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问题,基于自适应多尺度形态分析(AMMA)的思想提出了一种迭代自适应多尺度形态分析(IAMMA)的滤波方法。该方法对振动信号进行多尺度形态差值迭代运算,每次采用的结构元素尺度逐渐增大,然后求多次滤波结果的平均值,达到滤除噪声成分的目的。对仿真信号和滚动轴承故障信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IAMMA较AMMA能够选取更为合适的结构元素尺度,提取更多的故障特征信息,滤波效果更佳,与Hilbert包络解调方法相比处理过程更加简捷,从而为轴承的故障诊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迭代自适应 多尺度 形态差值滤波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压软管总成可靠性试验及评估 被引量:9
6
作者 陈东宁 李硕 +1 位作者 姚成玉 徐海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944-1952,共9页
针对液压软管总成存在泄漏、拔脱、断丝、爆破等故障/失效问题,综合考虑液压冲击、温度、压力及弯曲半径等因素对其寿命的影响,设计了液压软管总成可靠性试验台:基于电液伺服技术设计了12通道液压软管总成脉冲试验台,基于双气液泵复合... 针对液压软管总成存在泄漏、拔脱、断丝、爆破等故障/失效问题,综合考虑液压冲击、温度、压力及弯曲半径等因素对其寿命的影响,设计了液压软管总成可靠性试验台:基于电液伺服技术设计了12通道液压软管总成脉冲试验台,基于双气液泵复合增压技术设计了耐压爆破试验台;基于试验数据进行失效分布拟合优度检验及分布鉴别,得到脉冲、爆破试验数据分别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的结论;最后,进行可靠性评估并求得液压软管总成在脉冲、爆破试验条件下的平均寿命、可靠寿命及可靠度的点估计及置信下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软管总成 可靠性试验 脉冲试验 耐压爆破 可靠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过拉深筋预变形板材的后续冲压性能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群 张青 +3 位作者 刘鹏 李娜 金淼 郭宝峰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4-77,共4页
以经过拉深筋变形后板材后续冲压成形性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拉深筋主要结构参数对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揭示了板材经拉深筋变形产生的等效预应变量与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的关系。研... 以经过拉深筋变形后板材后续冲压成形性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拉深筋主要结构参数对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的影响,揭示了板材经拉深筋变形产生的等效预应变量与板材后续成形性能的关系。研究表明,板材后续屈服强度大于毛坯板材的屈服强度,当等效预应变小于一定值时,后续强度极限小于毛坯板材的强度极限,相应可以确定硬化指数n值及板厚方向性系数r;当等效预应变较大时,后续强度极限大于毛坯板材的强度极限,n值及r值无法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性能 拉深筋 后续成形性能 预变形 等效预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差值滤波和差分熵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5
8
作者 姜万录 郑直 +1 位作者 朱勇 李扬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3-70,共8页
针对滚动轴承内外圈的早期故障,提出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该方法融合了数学形态学对非线性信号的滤波和信息熵理论在信号表征方面的优越性。首先,利用数学形态差值滤波器对实测的轴承内外圈轻重损伤的故障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充分突出了有... 针对滚动轴承内外圈的早期故障,提出了一种新的诊断方法,该方法融合了数学形态学对非线性信号的滤波和信息熵理论在信号表征方面的优越性。首先,利用数学形态差值滤波器对实测的轴承内外圈轻重损伤的故障信号进行消噪处理,充分突出了有用的故障特征信息;然后,利用差分熵提取该信号中的突变特征信息,对其进行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度量;最后,根据突变点的冲击时间间隔和内外圈故障周期性冲击的时间间隔一致的思想来完成对滚动轴承的故障诊断。通过对仿真信号和滚动轴承实测内外圈两种故障程度的振动信号的诊断分析,证明该方法能够很好地识别轴承内外圈早期故障的类型,且具有很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值滤波器 差分熵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路阀异形阀口结构对微动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艾超 王娟 +2 位作者 孔祥东 赵苓 夏庆超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24,共5页
针对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在小开口处流量分辨率低导致的负载窜动的问题,采用理论推导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仿真的方法,对主阀阀口过流面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阀口结构对微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即减小阀芯小开口处锥角可以减小节流口面... 针对负载敏感比例多路阀在小开口处流量分辨率低导致的负载窜动的问题,采用理论推导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仿真的方法,对主阀阀口过流面积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阀口结构对微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即减小阀芯小开口处锥角可以减小节流口面积梯度,进而优化微动特性。据此设计了一款新的阀芯,并对新旧阀芯进行实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减小主阀小开口处过流面积梯度可以实现流量缓慢平稳变化,提高流量控制精度,增加执行机构启动平稳性,实现比例多路阀微动特性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多路阀 过流面积 微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变形回弹迭代补偿的收敛准则及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瑞 王春鸽 +1 位作者 赵军 翟瑞雪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696-1703,共8页
针对板材平面变形过程中的回弹问题,基于迭代法建立了迭代补偿机制,给出了迭代参量收敛性的判定准则。对于简单应力状态下平板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的弹塑性变形过程,证明了参量轴向长度对迭代补偿机制具有收敛性。对于宽板V形自由弯曲工... 针对板材平面变形过程中的回弹问题,基于迭代法建立了迭代补偿机制,给出了迭代参量收敛性的判定准则。对于简单应力状态下平板单向拉伸和双向拉伸的弹塑性变形过程,证明了参量轴向长度对迭代补偿机制具有收敛性。对于宽板V形自由弯曲工艺,通过理论和实验验证了弯曲曲率和弯曲角的收敛性。进而,将迭代补偿机制应用于宽板自由弯曲工艺的回弹控制,对曲率和弯曲角分别进行了迭代补偿实验,结果表明,根据每次试验的回弹量,迭代补偿机制可以预测下一次补偿值,使弯曲工艺经过2~3次迭代,就获得了误差小于0.1%的目标曲率和误差小于0.5%的目标弯曲角,收敛速度很快。而且,对于同一材料的同一成形工艺,每次的补偿量只取决于回弹前后的迭代参量差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控制 迭代补偿机制 收敛性 自由弯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六维力感知技术的随动系统设计与测试实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蔡大军 姚建涛 +2 位作者 丰宗强 许允斗 赵永生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2-77,88,共7页
通过力对机器人进行运功控制是人机交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六维力感知机理与机器人控制技术融合,以力信息作为人机交互系统的控制输入,制定了响应迅速,运行稳定的随动控制策略,搭建了集成六维力感知、上位机控制、机器人系统的人机交... 通过力对机器人进行运功控制是人机交互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六维力感知机理与机器人控制技术融合,以力信息作为人机交互系统的控制输入,制定了响应迅速,运行稳定的随动控制策略,搭建了集成六维力感知、上位机控制、机器人系统的人机交互及测试平台,实现了机器人对于施力者的随动运动控制。基于此平台制定了轴孔装配控制策略,进行了轴孔装配测试,为补偿机器人末端运动偏转过程中所受耦合力干扰,对六维力传感器进行了运行过程中的标定,将实际补偿模型与理论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机器人末端执行器进行受力补偿,结果表明,人机交互随动系统测试结果良好,为工业机器人装配任务中的初始定位不明确问题及轨迹规划示教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机交互 随动运动 六维力反馈 控制策略 耦合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并联六轴力传感器耦合误差测量模型及实验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牛智 赵铁石 +2 位作者 赵延治 胡强强 冀文杰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972-2979,2987,共9页
为解决并联六轴力传感器量程提升受限问题,设计了一种正交构型并联六轴力传感器。正交并联六轴力传感器是基于并联六轴力传感器的一种构型上的改进,具有承载能力强、解耦性能良好的优势,但同时该力传感器的耦合误差输出具有自身的特点... 为解决并联六轴力传感器量程提升受限问题,设计了一种正交构型并联六轴力传感器。正交并联六轴力传感器是基于并联六轴力传感器的一种构型上的改进,具有承载能力强、解耦性能良好的优势,但同时该力传感器的耦合误差输出具有自身的特点。考虑该力传感器测量分支间摩擦以及正交结构自身特点引起的耦合误差输出,建立了正交并联六轴力传感器耦合误差测量模型。基于所建立的测量模型,通过数值算例分析探讨了传感器设计参数与两种耦合误差输出之间的影响关系,据此研制了一种正交并联六轴力传感器。最后对传感器样机进行了实验,得到其误差分布及检验测量精度。实验所得传感器各维力/力矩在各方向误差分别为0.43%/0.31%,0.18%/0.68%,0.80%/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轴力传感器 并联结构 测量模型 耦合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ener-Hollomon参数对AZ61镁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玮 戴浩浩 +2 位作者 阎泽文 刘孝轲 徐岩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8-334,342,共8页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均匀化退火处理后的铸态AZ61镁合金进行了等温热压缩变形实验,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为220℃~380℃、应变速率为0.001 s^(-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和组织演变特征,并基于双曲正弦模型建立了合金...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均匀化退火处理后的铸态AZ61镁合金进行了等温热压缩变形实验,研究了合金在变形温度为220℃~380℃、应变速率为0.001 s^(-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和组织演变特征,并基于双曲正弦模型建立了合金的本构模型。研究了Zener-Hollomon参数对热压缩变形组织演变的影响规律,揭示了高Z值、中等Z值和低Z值对应参数条件下的变形合金呈现不同的组织形貌特征,并阐明了随Z参数的逐渐减小,变形组织逐渐由失稳组织、不完全动态再结晶组织转变为粗化的完全动态再结晶组织,确定了合理的热成形工艺参数区间对应的lnZ数值范围为22.17~2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61镁合金 热变形 本构模型 ZENER-HOLLOMON参数 动态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弦变载荷工况下液压泵振动信号的形态学滤波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思远 杨梦雪 +1 位作者 王闯 张文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557-2563,共7页
液压泵的振动信号在受到大幅度变载荷作用时将引起振动特征的变化,特别是在正弦载荷变化的作用下,将会产生幅值调制现象。采用传统的单一尺度结构元素的形态学方法对该类信号进行滤波的效果不一定理想。因此,针对正弦载荷液压泵振动信... 液压泵的振动信号在受到大幅度变载荷作用时将引起振动特征的变化,特别是在正弦载荷变化的作用下,将会产生幅值调制现象。采用传统的单一尺度结构元素的形态学方法对该类信号进行滤波的效果不一定理想。因此,针对正弦载荷液压泵振动信号的特点,在单尺度形态滤波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兼顾形态学结构元素长度和高度尺度的多尺度形态学滤波方法。首先,以冲击特征比值和二阶原点矩作为评价指标,提出综合考虑结构元素长度和高度尺度的寻优方法,确定最优长度和高度尺度算子组合。然后,用最优尺度组合对正弦载荷模拟仿真信号和变载荷液压泵故障振动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分析结果证实其滤波效果优于单尺度滤波方法滤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载荷 液压泵 形态滤波 多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塑性力学变分原理的大锻件镦粗变形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任运来 陈跃男 +2 位作者 王志强 李加欣 孙贺磊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2-28,共7页
镦粗是大锻件制造工艺中最重要的基本工序与常用工序.镦粗变形是由其坯料内部的速度场(或位移场)确定的,进行镦粗变形研究的关键是得到其真实速度场(或位移场),为此,利用塑性力学变分原理,对其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与生产得到的镦粗变形... 镦粗是大锻件制造工艺中最重要的基本工序与常用工序.镦粗变形是由其坯料内部的速度场(或位移场)确定的,进行镦粗变形研究的关键是得到其真实速度场(或位移场),为此,利用塑性力学变分原理,对其进行了研究.根据试验与生产得到的镦粗变形基本规律,预设镦粗变形的运动学容许的速度场,进而求得应变速率场,借助刚塑性材料的第一变分原理求得其真实速度场的解析式.为检验真实速度场的合理性,考察了端面摩擦因子m分别为0、0.25、0.5和0.75时镦粗坯料的变形情况,结果合理.又进一步将解析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对比,两种计算结果十分接近.表明研究得到的镦粗真实速度场解析式是正确的.利用建立钢锭镦粗的真实速度场,计算分析了钢锭镦粗的难变形区,可为制定大锻件工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镦粗 刚塑性材料 塑性理论 变分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和支持向量机耦合分析的冷轧辊系热变形预报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涛 赵明星 李健通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40-346,396,共8页
板带轧机辊系热变形预报对板厚和板形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轧辊热变形机理的基础上,以300实验轧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离提取出轧辊趋势性热变形与周期性热变形。取总轧制力、轧制速度作为周期性热变形的影响因子... 板带轧机辊系热变形预报对板厚和板形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轧辊热变形机理的基础上,以300实验轧机为研究对象,基于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离提取出轧辊趋势性热变形与周期性热变形。取总轧制力、轧制速度作为周期性热变形的影响因子,提出采用时间序列分析和支持向量机回归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预测;最终将趋势性热变形与周期性热变形预测值叠加得到累计热变形预测值,提高了对热变形的周期性变化的预报能力和预报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带轧机 辊系热变形 时间序列 支持向量机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时效对AA7075板材锯齿形屈服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董国疆 孙宇飞 +2 位作者 樊博成 王贵开 赵长财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78-589,共12页
基于高强铝合金低温形变热处理工艺,研究了自然时效对AA7075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使用透射电镜(TEM)对热处理后的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将板材试样单向拉伸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3D-DIC)技术相结合,研究了自然时效对板材拉伸变形锯齿形... 基于高强铝合金低温形变热处理工艺,研究了自然时效对AA7075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并使用透射电镜(TEM)对热处理后的组织形貌进行了观察。将板材试样单向拉伸与三维数字图像相关(3D-DIC)技术相结合,研究了自然时效对板材拉伸变形锯齿形屈服行为(Portevin-Le Chatelier,PLC效应)的影响,对B型、C型PLC效应时域和空域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应用轮廓扫描与3D-DIC等技术手段,研究了PLC效应为对变形试样表面质量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随自然时效时间延长,PLC效应产生的应力锯齿和PLC变形带特征均由C型向B型转变,直至消失;变形试样表面波纹度减弱。对于PLC变形带的带静态行为,变形带作用位置随机,产生周期短,对试件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大;带动态行为,PLC变形带传播引发板材表面质点产生连续、均匀的厚向位移,对表面质量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7075铝合金 Portevin-Le Chatelier(PLC)效应 时空演变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摩擦与泄漏补偿的主动静态电液测力系统建模与实验研究
18
作者 赵延治 焦雷浩 +3 位作者 吴询 李扬 刘晓晓 于跃斌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9-406,共8页
为克服电液测力系统普遍存在的摩擦及泄漏对其测量精度的影响,基于弹塑性变形理论及流体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测力系统执行元件液压缸摩擦与泄漏总阻力方程。利用AMESim软件构建了考虑摩擦、泄漏及活塞杆伸出量的液压缸仿真模型。通过分析... 为克服电液测力系统普遍存在的摩擦及泄漏对其测量精度的影响,基于弹塑性变形理论及流体动力学方程,建立了测力系统执行元件液压缸摩擦与泄漏总阻力方程。利用AMESim软件构建了考虑摩擦、泄漏及活塞杆伸出量的液压缸仿真模型。通过分析活塞杆伸出量及油液压力与泄漏的关系,探究了其对测量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搭建主动静态电液测力实验系统,基于摩擦与泄漏模型对油液推力进行了实时补偿。理论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主动静态电液测力状态下,基于摩擦与泄漏补偿模型的电液测量精度可达0.58%,从而为提高电液测力测量精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液测力 主动静态 泄漏量 测量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织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快速预测及实验验证
19
作者 张芳芳 段永川 高安娜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5-31,共7页
本文提出了基于耦合思想的编织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快速预测方法,给出了增强相模型和整体区域模型之间的温度场自由度协调关系、增强相与整体区域叠合后的热学性能匹配方法以及应用于耦合模型的温度场周期性边界条件,应用该方法预测了三... 本文提出了基于耦合思想的编织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快速预测方法,给出了增强相模型和整体区域模型之间的温度场自由度协调关系、增强相与整体区域叠合后的热学性能匹配方法以及应用于耦合模型的温度场周期性边界条件,应用该方法预测了三维四向编织复合材料的等效热膨胀系数和等效热传导系数。组建了复合材料热膨胀性能测试及温度补偿实验系统,在测试温度范围内该系统的应变偏差小于1×10^-6ε,验证了该系统的可靠性,进一步利用该系统验证了新方法的预测精度和可行性。该方法较传统方法显著降低了建模难度,提高了网格精度,减少了计算规模,可实现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的快速预测,同时为复合材料热物理性能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织复合材料 耦合法 单胞模型 数值预测 热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电液技术PC钢棒凸轮摆杆剪切机设计
20
作者 金贺荣 卢秀春 韩雪艳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100-103,共4页
为有效解决传统钢棒剪切技术中连切、端头油污、定尺精度低等问题,基于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提出PC钢棒凸轮摆杆定尺剪切系统设计方案,阐释凸轮摆杆剪切系统技术构成。运用机构学理论,提出共轭凸轮摆杆剪切机构,并对基于PLC控制的液压系统... 为有效解决传统钢棒剪切技术中连切、端头油污、定尺精度低等问题,基于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提出PC钢棒凸轮摆杆定尺剪切系统设计方案,阐释凸轮摆杆剪切系统技术构成。运用机构学理论,提出共轭凸轮摆杆剪切机构,并对基于PLC控制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剪切机构周期工作过程。结果表明:所设计的PC钢棒凸轮摆杆定尺剪切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剪切精度高的特性,可满足工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离合制动 PC钢棒 凸轮剪切 机电液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