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进交直流输电技术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379
1
作者 汤广福 庞辉 贺之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60-1771,共12页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对能源供给和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规模化新能源电力传输,能源供需广域平衡,大容量高效变流等新技术需求相继涌现,对传统的电力输送技术带来了深刻变革与挑战。先进交直流输电技术是在传统输电技术的基础上,通...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对能源供给和使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大规模化新能源电力传输,能源供需广域平衡,大容量高效变流等新技术需求相继涌现,对传统的电力输送技术带来了深刻变革与挑战。先进交直流输电技术是在传统输电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新的技术来提升输送能力和效率,实现高效、智能、环保的电能传输。文中针对我国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先进交直流输电技术发展情况,总结灵活交流输电、特高直流输电、柔性直流输电及直流电网等先进输电技术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并指出未来相关技术领域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输电技术 灵活交流输电 特高压直流输电 柔性直流输电 直流电网 直流断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故障隔离能力的柔性多状态开关拓扑及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泽盟 葛菁 +4 位作者 王剑锋 徐轲 李卫国 王朝亮 许烽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5期48-54,共7页
交流配电网普遍存在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现象,导致负荷转供速度慢,馈线功率不均衡。同时直流负荷的增加以及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给配电网运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配电网具备更强的潮流调节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了用于配电网馈... 交流配电网普遍存在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的现象,导致负荷转供速度慢,馈线功率不均衡。同时直流负荷的增加以及新能源渗透率的提高给配电网运行控制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配电网具备更强的潮流调节能力。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了用于配电网馈线互联的柔性多状态开关(Soft Multi-State Open Point,SMOP)技术,提出基于双钳位子模块(Double Clamp Sub-Module,DCSM)的四端口模块化拓扑结构。基于其数学模型分析,确定了各端口的运行范围,设计控制系统结构并提出自愈控制策略。最后基于PSCAD搭建了四端口柔性多状态开关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拓扑及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状态开关 拓扑设计 运行范围 潮流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变压器分区互联装置接地故障特性研究及控制保护策略设计 被引量:10
3
作者 周杨 尹昌新 +3 位作者 贺之渊 杨杰 黄仁乐 常乾坤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6901-6909,共9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技术的分区互联装置在城市电磁环网解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重点研究单变压器分区互联装置交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和直流系统单极控制接地故障的故障特性。针对交流单相接地故障引起零序电压问题,分析零序电...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技术的分区互联装置在城市电磁环网解环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重点研究单变压器分区互联装置交流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和直流系统单极控制接地故障的故障特性。针对交流单相接地故障引起零序电压问题,分析零序电压对故障穿越策略的影响,提出零序电压策略,降低故障情况下的直流侧过电压水平。针对直流单极接地故障引起的交流电流直流偏置问题,分析交流电流直流偏置机理,推导故障情况下交流电流的数学表达式,提出基于切除子模块和闭合子模块旁路开关的保护动作策略。在PSCAD/EMTDC中建立单变压器分区互联装置系统模型,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保护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变压器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分区互联装置 直流单极接地故障 交流单相接地故障 控制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柔性并网装置的半波长输电线路多结构并网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闵晓晴 冯琳 +3 位作者 李国杰 孙谊媊 于永军 刘宗烨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31-38,共8页
考虑到并网偏差过大可能给半波长交流输电系统带来的隐患以及由于半波长线路的超长距离无法实现线路两端电网对并网参数的实时调节,同时考虑了未来半波长系统并网结构的多样性,设计了三种典型半波长输电线路的并网结构,将柔性并网装置... 考虑到并网偏差过大可能给半波长交流输电系统带来的隐患以及由于半波长线路的超长距离无法实现线路两端电网对并网参数的实时调节,同时考虑了未来半波长系统并网结构的多样性,设计了三种典型半波长输电线路的并网结构,将柔性并网装置应用于多结构的半波长线路并网调节中。然后分析接入UPFC的半波长输电系统等效电路,研究了该柔性并网装置的适用性。并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的柔性并网装置适用于多种并网结构的半波长输电线路,能够大幅改善并网特性。该结果可为未来半波长输电工程的多结构并网控制提供相应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波长 输电线路 柔性并网 柔性装置 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氢储能场景下的固态储氢系统及储氢材料的技术指标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海镇 徐丽 +8 位作者 王新华 刘双宇 盛鹏 赵广耀 王博 李慧 马光 韩钰 陈新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76-3384,共9页
目前固态储氢技术和储氢材料的研究大多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应用导向,而电网氢储能应用场景与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相差较大,电网氢储能亟需出台有关固态储氢技术及储氢材料的技术指标和发展目标。以电网氢储能场景下的固态储氢技术及... 目前固态储氢技术和储氢材料的研究大多以氢燃料电池汽车为应用导向,而电网氢储能应用场景与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相差较大,电网氢储能亟需出台有关固态储氢技术及储氢材料的技术指标和发展目标。以电网氢储能场景下的固态储氢技术及储氢材料的技术指标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分析电网氢储能系统上游电解水制氢和下游燃料电池的技术特点获得电网氢储能系统对氢气存储和释放的特性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固态储氢技术和储氢材料的技术发展现状,分析并确定了以电网氢储能为应用导向的固态储氢系统和储氢材料的技术指标和发展目标,从而指导未来以电网氢储能为应用导向的固态储氢技术及储氢材料的研究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氢储能 固态储氢技术 储氢材料 技术指标 电解水制氢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热技术在太阳能热发电及热电联产领域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6
作者 梁立晓 陈梦东 +6 位作者 段立强 王振 王乐 邓占锋 徐桂芝 晋涛 黄纯德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5,共8页
储热技术是太阳能热发电和热电联产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以储热材料为媒介,将太阳能光热、工业余热、低品位废热等热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以解决能量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本文介绍了储热技术的分类与特... 储热技术是太阳能热发电和热电联产领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以储热材料为媒介,将太阳能光热、工业余热、低品位废热等热能储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释放出来加以利用,以解决能量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匹配问题。本文介绍了储热技术的分类与特点,分析了储热技术在太阳能热发电和热电联产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储热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储热技术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热发电以及热电联产系统的热力性能与经济性,未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热技术 太阳能 光热发电 热电联产 热力性能 经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可控关断的直流输电用电流源型换流器研究综述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龙龙 徐飞 +4 位作者 魏晓光 汤广福 崔翔 高冲 陈骞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36,共12页
可控关断的电流源型换流器(current source converter,CSC)相较于LCC和VSC具有较好的技术优势,逆阻型大功率可关断半导体器件的快速发展为CSC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发展契机。针对现有CSC的拓扑、调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调研和对... 可控关断的电流源型换流器(current source converter,CSC)相较于LCC和VSC具有较好的技术优势,逆阻型大功率可关断半导体器件的快速发展为CSC在高压直流输电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发展契机。针对现有CSC的拓扑、调制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调研和对比,分析总结出适用于高压直流输电的LCC-CSC拓扑和特定谐波消除调制方法。将基于LCC-CSC的混合直流输电系统与LCC和VSC进行多方位的对比分析,对LCC-CSC的技术优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的方向进行了总结,为CSC在高压直流输电的工程应用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关断电流源型换流器 混合直流输电 可关断电力电子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波长输电线路柔性并网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闵晓晴 冯琳 +3 位作者 李国杰 孙谊媊 于永军 刘宗烨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6-170,共5页
为了实现半波长线路并网点的高精度柔性并网,基于半波长输电线路模型、同期并网理论和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工作原理,将UPFC用于半波长线路的并网控制,通过在Matlab中搭建基于UPFC的半波长线路柔性并网仿真模型,对比有无柔性装置在不... 为了实现半波长线路并网点的高精度柔性并网,基于半波长输电线路模型、同期并网理论和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工作原理,将UPFC用于半波长线路的并网控制,通过在Matlab中搭建基于UPFC的半波长线路柔性并网仿真模型,对比有无柔性装置在不同并网条件下的并网特性。结果表明,基于UPFC的柔性并网装置能在不影响半波长线路输电特性的前提下,通过调节并网点参数,大大改善线路的并网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波长 输电线路 柔性并网 UPF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直流与直流电网仿真技术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贺之渊 刘栋 庞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模型等效性高、仿真规模大、实时化以及计算资源需求小,一直是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目标。讨论了柔性直流及直流电网的特点,结合实际工程经验,从运行特性、等效建模、数值计算以及控制系统试验等方面对柔性直流和直流电网的仿真技术... 模型等效性高、仿真规模大、实时化以及计算资源需求小,一直是电力系统仿真技术的发展目标。讨论了柔性直流及直流电网的特点,结合实际工程经验,从运行特性、等效建模、数值计算以及控制系统试验等方面对柔性直流和直流电网的仿真技术进行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柔性直流与直流电网仿真技术的发展方向是具有多时间尺度、多速率建模与变步长计算能力的数字仿真,以及具有全功能极控/阀控实验能力的功率型数模混合仿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 直流电网 运行特性 等效建模 数值计算 控制系统试验 数模混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比例新能源外送的送端混合级联型特高压直流输电方案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杉 李修一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108-120,共13页
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高比例新能源外送的送端电压源型换流器–电网换相换流器(self-commutationandflexible control-low cost,high capacity and strong short-time overload capability,VSC-LCC)混合级联型特高压直流输电方案。该方案充... 该文提出一种面向高比例新能源外送的送端电压源型换流器–电网换相换流器(self-commutationandflexible control-low cost,high capacity and strong short-time overload capability,VSC-LCC)混合级联型特高压直流输电方案。该方案充分融合VSC可自换相、控制灵活与LCC成本低、容量大、短时过载耐受力强的技术优点,可实现送端换流站多时间尺度动态无功响应、虚拟惯量响应与高频度、宽范围有功调节,有效解决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所面临的送端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暂态过电压与惯量缺乏等难题,降低送端系统对同步调相机和STATCOM的容量需求。该文充分阐述该方案的拓扑结构与控制策略,定量化分析其适用场景,并进行多种典型工况下的电磁暂态仿真,证明该方案综合性能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 混合级联直流输电 静态电压稳定 暂态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热耦合原理的三芯铠装电缆在低频输电方式下的损耗特性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刘士利 罗英楠 +2 位作者 刘宗烨 邓金锁 蔡国伟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829-4836,共8页
精确分析电缆损耗特性是提高海底电缆经济性、实现深远海风电高效输送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该文建立三芯铠装电缆的电磁-热耦合仿真模型,研究了缆芯电流在低频输电方式下的不均匀分布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IEC标准计算护套感应电压、... 精确分析电缆损耗特性是提高海底电缆经济性、实现深远海风电高效输送的关键问题之一。为此,该文建立三芯铠装电缆的电磁-热耦合仿真模型,研究了缆芯电流在低频输电方式下的不均匀分布特性,并以此为基础,分析IEC标准计算护套感应电压、损耗因子及载流量的误差。研究结果表明,缆芯电流密度平均值点偏离缆芯中心,偏离距离随输电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并导致IEC标准计算的护套感应电压和损耗做同向变化,当缆芯半径大于24mm时,护套损耗因子误差明显加剧;当缆芯截面积取2000mm^(2)时,分频及工频下的载流量误差分别达10%和15%左右。计算结果为合理地确定海底电缆载流量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损耗 低频 护套环流 载流量 感应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调相机对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暂态过电压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乔丽 王航 +1 位作者 谢剑 郭春义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51,共9页
目前已有特高压直流工程采用分层接入方式,同时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高,送端电网面临着暂态过电压的问题,同步调相机可以抑制过电压,有必要深入研究同步调相机对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暂态过电压的抑制效果。建立了含同步调相机... 目前已有特高压直流工程采用分层接入方式,同时随着新能源发电占比的提高,送端电网面临着暂态过电压的问题,同步调相机可以抑制过电压,有必要深入研究同步调相机对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暂态过电压的抑制效果。建立了含同步调相机的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模型,理论分析了同步调相机对暂态过电压的抑制机理,针对降功率运行、双极运行双极闭锁、双极运行单极闭锁和高低端换流器同时换相失败4种不同工况,研究了不同台数同步调相机对暂态过电压的作用效果,最后提出了基于暂态过电压的短路比增量指标,定量评估了同步调相机对暂态过电压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所提指标可有效定量评估同步调相机抑制暂态过电压的作用效果,当分层接入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整流侧交流系统短路比在3~8变化,投入1台同步调相机后整流侧交流系统基于暂态过电压的短路比增量为0.106~0.396,投入2台同步调相机后基于暂态过电压的短路比增量为0.251~0.788,因此,投入同步调相机可等效提高交流系统短路比,有效抑制送端暂态过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调相机 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分层接入 暂态过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阀基控制设备及其动态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路建良 关兆亮 +4 位作者 王新颖 李强 贺之渊 李君 陈堃 《广东电力》 2020年第5期105-116,共12页
渝鄂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是世界首个用于异步大型电网互联的柔性直流工程。为了对该工程阀基控制设备进行技术研究与出厂测试,研究MMC拓扑及其控制原理,依据渝鄂工程特点进行了阀基控制设备的软硬件设计,搭建了阀基控制设备全规模接入的... 渝鄂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是世界首个用于异步大型电网互联的柔性直流工程。为了对该工程阀基控制设备进行技术研究与出厂测试,研究MMC拓扑及其控制原理,依据渝鄂工程特点进行了阀基控制设备的软硬件设计,搭建了阀基控制设备全规模接入的动态模拟系统,并提出了全面的控制设备试验项目及试验方法。通过测试结果与渝鄂工程现场数据的对比,证明所搭建动态模拟系统的相似性和等效性。该测试平台已在渝鄂柔性直流输电工程阀基控制设备出厂试验中应用,也可为其他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控制设备的试验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渝鄂工程 阀基控制设备 全规模接入 动态模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鄂柔性直流输电交直流动态特性及控制保护策略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琳 寇龙泽 刘栋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18年第4期454-460,共7页
渝鄂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是世界首个用于异步大型电网互联的柔性直流工程,工程投运后,能够优化西南与华中电网的系统潮流分布,提高电压和频率稳定水平,但同时会带来系统转动惯量和动态阻尼减小等新的问题。因此分别从系统及设备的角度出... 渝鄂柔性直流背靠背工程是世界首个用于异步大型电网互联的柔性直流工程,工程投运后,能够优化西南与华中电网的系统潮流分布,提高电压和频率稳定水平,但同时会带来系统转动惯量和动态阻尼减小等新的问题。因此分别从系统及设备的角度出发,分析工程接入系统后的交互影响。首先,充分调用柔直自身快速功率调节能力,提高接入后电网的稳定性;其次,基于设备的耐压耐流水平,针对近区严重故障,提出了故障穿越策略,保证了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减少了对交流系统的冲击。对所提的故障穿越策略进行实时仿真测试,验证了策略的有效性。上述所做分析,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为工程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鄂直流 电网稳定 附加控制 故障穿越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酸钡三维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电学性能研究
15
作者 吴超峰 龚文 +5 位作者 耿进锋 崔建业 秘立鹏 聂京凯 何强 裘旭挺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5,共8页
压电材料可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采用增材制造的方式,将具有压电性能的钛酸钡(BaTiO_(3),BT)功能陶瓷材料打造为三维结构。通过对比PDMS、BT/PDMS和三维(BT)/PDMS柔性复合材料的介电频谱测试结果,发现三维结构有助于提升复合材... 压电材料可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采用增材制造的方式,将具有压电性能的钛酸钡(BaTiO_(3),BT)功能陶瓷材料打造为三维结构。通过对比PDMS、BT/PDMS和三维(BT)/PDMS柔性复合材料的介电频谱测试结果,发现三维结构有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同时,在一定的循环压力下对比了以上三者的输出电压,表明三维结构能大幅提升复合材料的输出电压,且极化后内部电势场的建立将3D-BT/PDMS的输出电压提升至250mV。可见3D-BT/PDMS复合柔性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电能转换能力,在柔性电容器和柔性传感器等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陶瓷 增材制造 柔性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沌脉宽调制的有源EMI滤波器高频抑制效果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虹 张冲默 +2 位作者 丁宇行 杨志昌 张波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4642-4651,共10页
随着电力电子变换器向高功率密度的趋势发展,对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滤波器体积大小的要求也越发严格,有源EMI滤波器(active EMI filter,AEF)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的特点,应用前景广阔。但相较于无源EMI滤波器,AE... 随着电力电子变换器向高功率密度的趋势发展,对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滤波器体积大小的要求也越发严格,有源EMI滤波器(active EMI filter,AEF)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的特点,应用前景广阔。但相较于无源EMI滤波器,AEF在相对高频频段(通常为5~30MHz)存在EMI抑制效果不佳问题。文中以应用广泛的反馈型电流采样电流补偿AEF为例,详细分析运放增益带宽积限制AEF高频EMI抑制效果的机理,首次提出基于混沌脉宽调制的AEF高频抑制效果优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结构的AEF在同等级的低频EMI抑制效果下,基于混沌脉宽调制的AEF可显著降低AEF中所需的运放增益,将EMI高频抑制的有效带宽扩宽5~8MHz。文中提出的优化方法无需增加硬件成本,有效地提高了AEF的EMI高频抑制效果,适用于高功率密度的电力电子装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源滤波器 电磁干扰 电磁兼容 混沌脉宽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运行试验电路暂态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高冲 汤广福 +3 位作者 郑健超 许彬 杨俊 贺之渊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89-3195,共7页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运行试验装置的参数设计和控制策略制定,需要研究试验电路的暂态特性。建立了H桥型运行试验电路的小信号模型,证明了试验电路是全局渐进稳定的,试验回路中可以产生稳定的交、直流电流,从而等效复现换流阀的实际运行...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阀运行试验装置的参数设计和控制策略制定,需要研究试验电路的暂态特性。建立了H桥型运行试验电路的小信号模型,证明了试验电路是全局渐进稳定的,试验回路中可以产生稳定的交、直流电流,从而等效复现换流阀的实际运行应力。从调节时间、超调量等特性指标分析了试验电路的暂态特性。证明了试验回路呈欠阻尼特性,暂态性能不佳,且实际运行时还可能出现振荡。提出了一种附加虚拟电阻的暂态特性改善方法,实际的运行试验证明了对试验拓扑电路特性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出的暂态特性改善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运行试验拓扑 稳定性 暂态特性 虚拟电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波长交流输电柔性调谐的控制策略与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鑫 戴朝波 +3 位作者 李琳 赵国亮 孙谊媊 于永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109-116,共8页
半波长交流输电要求线路送受端的电气距离接近半个工频波长。当线路的电气长度不足半个波长时,需要进行人工调谐以确保线路呈现半波长特性。针对现有无源型调谐网络的不足,提出了π型半波长输电柔性调谐装置,包括两组并联调谐器和一组... 半波长交流输电要求线路送受端的电气距离接近半个工频波长。当线路的电气长度不足半个波长时,需要进行人工调谐以确保线路呈现半波长特性。针对现有无源型调谐网络的不足,提出了π型半波长输电柔性调谐装置,包括两组并联调谐器和一组串联调谐器。结合并联调谐器和串联调谐器的主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设计了适用于半波长柔性调谐的控制策略,并通过仿真验证了π型柔性调谐装置的可行性。通过适当的控制策略,柔性调谐装置可实现功率因数补偿这一附加功能,仿真结果表明,在实施功率因数补偿后,避免了无功功率经过半波长线路,减小了半波长线路沿线电压、电流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波长交流输电 柔性调谐 功率因数补偿 并联调谐器 串联调谐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消除过渡电阻影响的单相接地距离保护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郑涛 王可坛 +1 位作者 刘校销 祁欢欢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045-4053,共9页
针对过渡电阻使距离保护稳态超越或欠范围拒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距离保护方案并深入分析了其可行性。首先,利用电压电流相量几何特性建立相似三角形,并据此构建故障距离百分比求解方程以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其次,基于保护安装处负... 针对过渡电阻使距离保护稳态超越或欠范围拒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距离保护方案并深入分析了其可行性。首先,利用电压电流相量几何特性建立相似三角形,并据此构建故障距离百分比求解方程以消除过渡电阻的影响;其次,基于保护安装处负序测量电流与故障点电压相位关系,简化上述方程以解析求解故障距离。该方案仅利用单端电气量信息即可精确定位故障位置,可有效解决过渡电阻引起的距离保护拒动或超越的问题,PSCAD/EMTDC平台上的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离保护 过渡电阻 电压相量 电流相量 稳态超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压接型IGBT器件芯片电流测量的带金属屏蔽层集成PCB Rogowski线圈的研究
20
作者 焦超群 黄涛 +1 位作者 张秀敏 代安琪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9105-9117,共13页
柔性直流输电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途径,其中压接型IGBT器件是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的核心器件。由于单颗压接式IGBT芯片面积小,通流能力低,为了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的输电容量,需要将多颗压接式IGBT芯片并联。但是由于并联芯片电气参数差... 柔性直流输电是构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途径,其中压接型IGBT器件是柔性直流输电换流阀的核心器件。由于单颗压接式IGBT芯片面积小,通流能力低,为了提高柔性直流输电的输电容量,需要将多颗压接式IGBT芯片并联。但是由于并联芯片电气参数差异,导致IGBT芯片在开关过程中出现不均流以及电流过冲现象。该文在PCB Rogowski线圈集总参数模型的基础上,分析IGBT测试过程中发射极与集电极电压的快速变化形成的电场对PCB Rogowski线圈测量误差的影响,提出用金属屏蔽层来消除电场干扰的方法,并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接着仿真和实验分析PCB Rogowski线圈的自感和和分布电容(计及引入屏蔽层后屏蔽层与Rogowski线圈间的电容),首次从等效电路理论模型和实验分析由于屏蔽层引入造成对测量频带范围的不利影响。最后平衡屏蔽层引入的优缺点,设计一款集成的带金属屏蔽层的PCB Rogowski线圈来实时检测特定压接式IGBT器件内部并联芯片的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接型IGBT 芯片电流测量 PCB ROGOWSKI线圈 屏蔽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