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自主无人机智能巡检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1
作者 秦勇 张紫城 +7 位作者 杨怀志 孟凡腾 崔京 仇宁海 孟彤 刘鹏帅 汪洋 王志鹏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轨道交通既有基础设施服役时间增长,受环境和自然灾害影响性能劣化,病害频发,需先进巡检技术掌握其服役状态。现有机械与传感设备巡检存在频率低、覆盖范围有限、智能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桥梁、隧道口等区域巡检盲区多。无人机巡检具... 轨道交通既有基础设施服役时间增长,受环境和自然灾害影响性能劣化,病害频发,需先进巡检技术掌握其服役状态。现有机械与传感设备巡检存在频率低、覆盖范围有限、智能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桥梁、隧道口等区域巡检盲区多。无人机巡检具有高空作业、远距离覆盖、受地形与天窗限制小的优势。围绕轨道交通无人机智能巡检分析系统的“边云协同”分布式架构,探讨边缘端技术、云端技术及智能分析模型协同优化轨道基础设施巡检任务的方式,通过实际工程应用案例验证该技术的巡检价值,并基于无人机系统自主化等级,对未来无人机技术在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巡检中的潜在应用场景和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基础设施 自主无人机 智能巡检 边云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自主化安全保障系统及架构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勇 王莉 +2 位作者 王志鹏 程晓卿 王彪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2024年第6期1-10,共10页
本文构建轨道交通自主化安全保障系统(RASAS),该系统能够实现对轨道交通领域“人-机-环境-管理”各类风险因素的全息泛在感知、智能精准辨识、预测性精准研判、主动精细化运维、高效应急处置和性能测试评估;系统发展目标是转型至无人/... 本文构建轨道交通自主化安全保障系统(RASAS),该系统能够实现对轨道交通领域“人-机-环境-管理”各类风险因素的全息泛在感知、智能精准辨识、预测性精准研判、主动精细化运维、高效应急处置和性能测试评估;系统发展目标是转型至无人/少人参与的高自主化安全等级模式,力求达到零事故死亡率、零重大事故和零系统宕机时间的总体目标;系统架构围绕列车本体安全、列车运行环境安全、列车运行安全、列车群调度安全以及验证与确认的5层系统功能架构,遵循16项系统基本原则,构建包括关键核心技术层(风险感知、评估预警、安全决策、性能测评)和基础共性技术层(如人工智能算法、数字孪生等)系统技术体系,并规划了从经验响应型到完全自主安全5个等级的系统演进路径;RASAS的提出和建设进一步推动全球轨道交通行业向更加智能化、安全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安全保障 自主化 系统架构 技术路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字化平台设计与实践
3
作者 岳成林 张宇辰 +3 位作者 秦勇 郭建媛 王子瑜 孙璇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5年第1期122-128,共7页
在国家提出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文章聚焦于多层级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平台设计研究,依托多年实践经验,深入探索并实施数字化平台的设计方案。该平台整体框架由1张感知网、3个核心平台... 在国家提出产业数字化转型以及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文章聚焦于多层级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城市轨道交通数字化平台设计研究,依托多年实践经验,深入探索并实施数字化平台的设计方案。该平台整体框架由1张感知网、3个核心平台及6大重点应用领域构成,逻辑功能架构实现系统目标层、全局管理层、项目管理层、支撑平台层、生产层与感知层之间的紧密协作与高效联动,形成“1+N”群集大脑为支撑的物理分布式架构。为验证数字化平台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以现有运营中的数字化平台原型为基础,结合台州和锡澄线路的实际应用案例进行实践检验,充分展示其在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方面的显著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数字化平台 运营管理 架构设计 应用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列车新一代健康管理系统架构研究
4
作者 秦勇 丁奥 +4 位作者 王彪 刘汉 徐磊 蔡昌俊 常振臣 《机车电传动》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科学维护运营车辆、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一直以来都是轨道交通领域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随着列车预测性维修和无人驾驶等重大需求的提出,迫切需要实现全息状态感知、精细诊断预测、及时反馈处置的列车健康管理功能。现有系统架构存在着感知... 科学维护运营车辆、保障列车运行安全一直以来都是轨道交通领域的核心问题。近年来,随着列车预测性维修和无人驾驶等重大需求的提出,迫切需要实现全息状态感知、精细诊断预测、及时反馈处置的列车健康管理功能。现有系统架构存在着感知低效、融合深度不足、模型优化动态差、计算协同弱、自主化决策水平低等问题,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列车健康管理系统架构向更高水平智能化演进。文章对列车健康管理系统技术发展阶段进行了梳理划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泛在感知与协同计算的轨道交通列车健康管理系统4.0架构,详细阐述了其内涵概念、系统架构和关键技术,归纳出泛在感知、协同计算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的解决途径、技术手段和预期效果,明确了现阶段技术攻关的主要方向,进而支撑列车安全保障和运维品质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列车健康管理4.0系统 泛在感知 协同计算 智能运维 无人驾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韧性运行评价方法
5
作者 杨欣 魏运 +4 位作者 肖骁 马智傲 朱天雷 豆飞 吴建军 《铁路技术创新》 2023年第3期42-48,共7页
随着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客流强度的日益增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受干扰的条件下会出现大量列车延误、局部区域客流突增、客流与列车衔接不充分、部分乘车区间和线路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会给整个城市交通带来重大的影响。韧性的城... 随着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客流强度的日益增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运营受干扰的条件下会出现大量列车延误、局部区域客流突增、客流与列车衔接不充分、部分乘车区间和线路拥堵等一系列问题,会给整个城市交通带来重大的影响。韧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应对干扰的全过程中能够凭自身能力即时反应吸收干扰、减轻干扰损失,并通过合理的调配资源以从干扰中快速恢复过来,在附加资源充足时,甚至可恢复到超常状态。从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的特点出发,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韧性运行的定义,包含理论层面的内涵认识以及实际层面现实意义;此外,对城市轨道交通韧性定量评价方法进行分类总结,并对城市轨道交通韧性运行的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韧性运行 运营干扰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向量自回归和动态模式分解的城市轨道交通短时OD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文强 刘若男 +3 位作者 张含笑 刘宇然 李鉴 杨欣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9,共9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OD客流量短时预测问题,提出基于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和动态模式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的VAR-DMD组合预测模型.首先,以北京市范围内的地铁站点为例,基于自动售检票系统数据(Auto Fare...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OD客流量短时预测问题,提出基于向量自回归(Vector Auto Regression,VAR)和动态模式分解(Dynamic Mode Decomposition,DMD)的VAR-DMD组合预测模型.首先,以北京市范围内的地铁站点为例,基于自动售检票系统数据(Auto Fare Collection,AFC),对地铁OD客流进行时空特征分析;其次,构建高阶加权向量自回归模型捕获OD客流数据的时空关联性,利用动态模式分解算法估算模型的参数,提取OD客流数据动态特征,实现数据的降维和降噪,利用实时更新算法更新模型的参数,实现长期连续预测;最后,以北京地铁AFC数据为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模型,VAR-DMD模型的运行时间减少96.67%,预测误差减少2.6%,具有较高的预测速度和预测精度,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部门提供了可靠又及时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OD量 短时预测 动态模式分解 向量自回归模型 实时更新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安全保障与主动防控体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褚陈宏 陈菲 +2 位作者 姬光 王艳辉 马小平 《铁路技术创新》 2023年第3期17-24,共8页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正经历向“事前风险防控”的主动防控模式转型,强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需具备精准感知风险点、全面辨识风险状态、实时掌握风险传播动态以及各部室间科学有效协同配合的能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路...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保障正经历向“事前风险防控”的主动防控模式转型,强调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系统需具备精准感知风险点、全面辨识风险状态、实时掌握风险传播动态以及各部室间科学有效协同配合的能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路网规模逐步扩大,高强度、强耦合以及网络化运营对其风险防控与安全保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基于此,通过现场调研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对安全保障与风险防控的发展要求,提出适用于当前发展需求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主动安全防控体系总体架构、功能结构、逻辑架构和组织架构,为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网络安全高效运输和安全服务提供架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主动防控 管控模式 体系架构 安全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交通与氢能融合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蜇 木合塔拜尔·拜合提亚尔 贾利民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4-31,共8页
为了探明轨道交通与氢能融合技术瓶颈,文章通过调研轨道交通氢能化发展的技术现状,阐述了我国在轨道交通领域开展氢能技术应用的需求,提出我国在氢气制取、氢气储运、加氢以及氢燃料电池动力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发现我国轨道交... 为了探明轨道交通与氢能融合技术瓶颈,文章通过调研轨道交通氢能化发展的技术现状,阐述了我国在轨道交通领域开展氢能技术应用的需求,提出我国在氢气制取、氢气储运、加氢以及氢燃料电池动力等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发现我国轨道交通氢能融合仍然面临车载储氢压力低、氢燃料动力系统与列车结构适配性低、燃料电池关键技术自主能力不足以及氢燃料电池列车标准规范缺失等技术挑战和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轨道交通与氢能融合发展对策和建议,包括促进绿色和智能轨道交通的创新技术,健全轨道交通和氢能融合技术体系;实施核心科技攻关计划,统筹氢能与轨道交通产业布局;政策引领轨道交通氢能融合发展,建立绿色金融政策保障体系等,为轨道交通与氢能融合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氢能 融合 技术要素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驾驶特征识别的西部地区高速列车追踪运行轨迹预测方法研究
9
作者 田婉琪 步兵 +2 位作者 吕继东 唐涛 李开成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81,共11页
针对西部地区高速铁路列车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驾驶特征和轨迹的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建立基于驾驶特征分类的高速铁路列车追踪运行轨迹预测模型。给出高速列车驾驶特征定义,结合追踪列车的速度、加速度、急动度、时间和空间间隔等特征数据... 针对西部地区高速铁路列车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驾驶特征和轨迹的差异性较大的问题,建立基于驾驶特征分类的高速铁路列车追踪运行轨迹预测模型。给出高速列车驾驶特征定义,结合追踪列车的速度、加速度、急动度、时间和空间间隔等特征数据,基于高斯混合模型(GMM)识别出3类常见且差异较大的高速列车驾驶场景和驾驶风格,并对驾驶风格的最大互信息系数(MIC)特征进行重要性分析;针对3类驾驶风格和特征变量,采用不同长短期记忆神经(LSTM)网络训练,进一步强化LSTM参数特征,得到基于不同驾驶特征的轨迹预测模型和算法;通过实验室仿真列车运行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单一算法相比,所提出的高速列车追踪运行轨迹预测方法具有显著优势,预测时长15 s内的平均相对误差MRE不超过3.5%,比标准LSTM和卡尔曼滤波器(KF)算法的MRE分别降低了32.9%和43.3%,且最短追踪时间间隔缩小0.3 min以上,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为满足西部铁路的特殊运能需求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轨迹预测 驾驶特征 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 高斯混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约化维护新模式下超大城市轨道交通运维增强平台建设
10
作者 韩斌 代伟 +5 位作者 赵媛媛 宋宇 鄂淳 王嘉宁 魏秀琨 冯国强 《铁路技术创新》 2023年第3期127-135,共9页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的主导交通方式,不断攀升的线路里程和运营年限带来了设备设施型号制式多、保有量大、服役负荷强、安全保障要求高、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基于超大城市轨道交通运维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北京、上海、广州等超大城市的主导交通方式,不断攀升的线路里程和运营年限带来了设备设施型号制式多、保有量大、服役负荷强、安全保障要求高、运营成本高等问题。基于超大城市轨道交通运维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提出网络化智能集约维护新模式,通过管理模式变革创新与流程再造,突破原有运维模式局限,并且通过轨道交通网络化运维增强平台的建设,最终实现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运营、降本、增效和乘客满意度提升等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城市 城市轨道交通 集约化 智能维护 运维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防控策略的城市轨道交通风险点集构建方法研究
11
作者 郑凤霞 李冲 +1 位作者 苏宏明 王艳辉 《铁路技术创新》 2023年第3期10-16,共7页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全过程,首先对风险和风险点等基本含义进行了梳理,明确主动防控的内涵,提出以风险点辨识、风险点关联分析和风险点排查治理为主要方法的主动防控策略,结合城轨运营现状对风险点按照IFOSE方法重新进行分类,采用主客...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全过程,首先对风险和风险点等基本含义进行了梳理,明确主动防控的内涵,提出以风险点辨识、风险点关联分析和风险点排查治理为主要方法的主动防控策略,结合城轨运营现状对风险点按照IFOSE方法重新进行分类,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条件判断法作为风险点辨识方法,辨识的关键包括事故报告记录的城轨运营组分、维修过程中故障率较高的组分单元以及运营过程中与其他组分关联度较高的组分节点,构建了基础设施类、运营设备类、运行调度类、车站组织类和运营环境类风险点集,为城轨运营管理中进行风险主动防控提供目标对象和方法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营安全 风险主动防控 风险辨识 风险点集 城轨组分 城市轨道交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发展趋势综述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祖俊 唐涛 +2 位作者 李开成 宿帅 朱力强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进一步结合现代感知、控制、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化,是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前沿方向。分析目前高速铁路运营中仍存在异物侵限造成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导致列车延误、运力与运量不匹配等...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进一步结合现代感知、控制、通信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化,是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前沿方向。分析目前高速铁路运营中仍存在异物侵限造成安全事故、突发事件导致列车延误、运力与运量不匹配等问题,提出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智慧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是保持和提升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整体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新时期的智慧高速铁路运行控制系统以实现列车(群)全天候全无人自主追踪运行控制为目标,主要包括移动闭塞、列车运行净空感知、列车状态智能监测、列车自主追踪、智能调度指挥、车-地动态自组网通信等关键技术。结合新一代使能技术,研究高速铁路运行控制智能技术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对我国智慧高速铁路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高速铁路 运行控制 平稳追踪控制 智能感知 车-地自组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动卧开行日列车运行图与维修天窗协调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博 李海鹰 廖正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9-1319,共11页
高速铁路夜间开行的动卧列车会与综合维修天窗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冲突。协调行车和天窗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占用,能够优化铁路运力资源配置,提升列车服务质量和天窗作业效率。对动卧列车等线开行模式与分段矩形天窗的配合进行研究。考虑到... 高速铁路夜间开行的动卧列车会与综合维修天窗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冲突。协调行车和天窗对线路通过能力的占用,能够优化铁路运力资源配置,提升列车服务质量和天窗作业效率。对动卧列车等线开行模式与分段矩形天窗的配合进行研究。考虑到车站夜间例行安排的维修施工,将天窗单元分类为“车站天窗”与“区间天窗”,二者组合构成维修调度命令中的天窗分段。采用整数规划方法构建动卧开行日列车运行图和维修天窗协调优化模型,最小化相邻天窗错位时间和列车总旅行时间,以减少天窗分段数量,更利于调度命令传达,作业灵活且安全地实施,同时保证动卧列车开行质量。运用图着色问题推论添加车站到发线能力约束以满足列车可用到发线数量的限制。代入京广高铁动卧列车案例,使用Gurobi实现求解。综合优化的运行图上,车站天窗和区间天窗构成11个天窗分段,比实际少13个,各维修工区管辖区段内的天窗计划更加简化;7对动卧列车的车站到发、区间运行均不与车站天窗、区间天窗冲突;列车的总旅行时间减少了173 min,列车停站次数由82次减少到66次。多组案例讨论了车站天窗、天窗错位、到发线数量等因素对列车等线位置和时间的影响。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优化高铁动卧列车运输组织和维修天窗开设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运输 高铁动卧 列车运行图 维修天窗 整数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动车组列车运行线效率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范家铭 申宏楠 +2 位作者 刘琳 李博 梁艳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32,共10页
运行线是列车运行图的重要组成元素,运行线效率是反映运行图相对质量的评价指标,从系统的角度分析运行线,其效率可以简化为技术指标与投入运输资源的比值。考虑到中低速列车为待避高速列车会造成自身效率下降,很难用一套标准对各类列车... 运行线是列车运行图的重要组成元素,运行线效率是反映运行图相对质量的评价指标,从系统的角度分析运行线,其效率可以简化为技术指标与投入运输资源的比值。考虑到中低速列车为待避高速列车会造成自身效率下降,很难用一套标准对各类列车运行线效率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为反映系统与元素、元素与元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考虑区间车站的繁忙程度和列车之间的越行成本,构建列车运行线效率计算模型。以某季度列车运行图数据进行实例验证,计算结果中低速列车与高速列车的效率差值明显缩小了,说明不同速度等级列车的效率具备可比性;再对某季度全路列车运行图数据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高速度等级运行标尺列车的综合效率高于全图其他类别列车;最后通过DEA的投影分析,对提高列车运行线效率给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线相对质量 DEA 效率评价 列车越行 运行线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再生制动能高效利用的列车运行方案优化
15
作者 王若愚 周慧娟 +3 位作者 秦勇 孙璇 张尊栋 张蛰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6-87,共12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能耗问题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传统的节能控制方法在大规模列车智能协同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优化总体能耗,尤其是有效利用再生制动能,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微观列车驾驶策略与宏观列车运行...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列车运行能耗问题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传统的节能控制方法在大规模列车智能协同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优化总体能耗,尤其是有效利用再生制动能,研究提出了一种结合微观列车驾驶策略与宏观列车运行方案的优化求解框架。通过考虑列车运行过程中发车、站间操纵及停站等关键因素,深入刻画列车在单向运行过程中的全链路控制环境,构建多列车协同工况优化模型。引入一种多列车牵引制动重叠时间框架,提出一种融合多头注意力机制的多智能体协同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Multi-headed Attention Mechanism&Multi-Agent 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Mam-MADDPG)求解框架,快速实现多列车运行能耗优化求解。使用北京地铁亦庄线数据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提出的Mam-MADDPG方法在再生制动能利用方面提升近20%的节能效率,且具备较强的稳定性。这一研究为城市轨道交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节能 再生制动能 多智能体强化学习 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盾构隧道裂缝与渗漏水图像采集与智能识别算法研究
16
作者 田思萌 王耀东 +3 位作者 刘胜智 周伟 史红梅 朱力强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0-383,共14页
隧道病害是地铁运营人员定期巡检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一种深度学习与像素级图像处理算法相结合的隧道表面病害识别方法。首先,利用自主研究的高速采集系统采集大量隧道表面图像,通过像素级标定构建高质量语义分割样本库;然后,针对裂缝... 隧道病害是地铁运营人员定期巡检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出一种深度学习与像素级图像处理算法相结合的隧道表面病害识别方法。首先,利用自主研究的高速采集系统采集大量隧道表面图像,通过像素级标定构建高质量语义分割样本库;然后,针对裂缝和渗漏水的形态特点,提出一种改进的DeepLabV3+算法,从主干特征网络、空洞卷积金字塔模块和解码器多尺度融合3个方面进行改进;最后,提出一种基于像素级图像处理的算法,计算简单背景及病害混叠情况下的裂缝长度和渗漏水面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改进算法使平均准确度达85.26%,平均交并比达73.62%,相较于其他5种模型,分割结果更为精细,对于复杂背景和裂缝与渗漏水混叠的复杂病害仍有很好的分割效果。同时,像素级处理可以完成典型病害及复杂情况的参数提取,实现整体地铁隧道表面病害的智能识别。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实现裂缝和渗漏水的准确检测,而且能用于分析复杂背景和2种病害混叠情况的复杂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采集 语义分割 病害参数计算 隧道裂缝 隧道渗漏水 复杂病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线路双向中断时长不确定下的列车运行调整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义惠 赵康祺 +2 位作者 王航宇 牛儒 孟令云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0-240,共11页
针对地铁线路双向运营中断时长不确定的情况,提出以到发时刻偏差、区间车次取消数和运行间隔均匀性为目标函数的列车运行调整和车底周转一体化模型;为求解这一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在模型线性化的基础上,采用2阶段法和滚动时域优化算... 针对地铁线路双向运营中断时长不确定的情况,提出以到发时刻偏差、区间车次取消数和运行间隔均匀性为目标函数的列车运行调整和车底周转一体化模型;为求解这一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模型,在模型线性化的基础上,采用2阶段法和滚动时域优化算法,按乐观预测和悲观预测2种策略,实现列车运行计划的滚动优化调整和快速求解;为证明该模型及求解方法应对运营中断持续时长不确定的能力,基于北京地铁7号线某工作日下的实际运营数据构建算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及求解方法能够在中断时长不确定的情况下生成接近最优解的列车运行调整计划;提出的求解方法有效提高了计算效率,算例中断30 min悲观预测的求解时间为157 s,为直接求解法的15.39%;2种策略均在预测值与实际值更接近时,得到更接近最优解的运行调整结果;悲观预测策略更适用于双向中断时长不确定且可能有多个预测时长时,而乐观预测策略更适用于中断时长信息较为准确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列车运行调整 运营中断 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 滚动时域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K-RVM的地铁列车继电器剩余寿命预测
18
作者 马垚 胡新杨 +1 位作者 刘志强 魏秀琨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25年第3期71-79,共9页
继电器作为地铁列车电气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因此,对地铁列车继电器的剩余寿命(RUL)进行精准预测尤为重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核相关向量机(MK-RVM)的继电器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并通过贝叶斯优化算法对... 继电器作为地铁列车电气系统的关键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因此,对地铁列车继电器的剩余寿命(RUL)进行精准预测尤为重要。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多核相关向量机(MK-RVM)的继电器剩余寿命预测模型,并通过贝叶斯优化算法对相关超参数进行优化。该模型能够基于预测得到的RUL值和方差获得累积分布函数,进而估算在当前开合次数下继电器至少还能运行一段时间的概率。同时以A型号继电器为例,通过搭建的继电器特性参数测试实验台采集10种时间特征参数,并基于筛选的关键特征参数进行剩余寿命预测实验。实验结果显示,A型号继电器两对触点RUL预测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48966,即预测误差约为4个月,充分证明MK-RVM方法在继电器剩余寿命预测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列车继电器 剩余寿命预测 相关向量机 MK-RV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回波信号模型的太赫兹三维人体成像
19
作者 韩嘉越 何丹萍 +3 位作者 朵灏 陈奔 官科 窦建武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5年第3期202-213,共12页
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 SAR)成像系统利用多通道获得人体多方位信息,适用于人体安检场景。但在太赫兹MIMO SAR成像系统中,由于天线元素数量众多,如何平衡回波信号模型的准确度与计算效率成为关键挑战。采用圆柱形合成孔径照射... 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 SAR)成像系统利用多通道获得人体多方位信息,适用于人体安检场景。但在太赫兹MIMO SAR成像系统中,由于天线元素数量众多,如何平衡回波信号模型的准确度与计算效率成为关键挑战。采用圆柱形合成孔径照射人体获得回波信号,并使用极坐标格式算法(PFA)处理这些回波信号,实现太赫兹三维人体成像。通过仿真比较2种不同回波信号模型:物理光学(PO)算法和射线追踪(RT)方法在计算完美电导体材料人体时的计算效率和成像效果。结果表明,使用图形处理器(GPU)加速的PO算法在计算效率和成像质量方面均表现出色,整个圆柱形合成孔径回波信号的计算时间小于1 h,同时成像结果能清晰重现危险物体的形状。此外PO算法在计算符合实际材料人体的回波信号时,同样展现出优异的性能。本文还探索了不同波瓣宽度的定向天线对成像效果的影响。该研究为未来成像算法的验证及优化提供了更准确且高效的回波信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成像 回波信号模型 物理光学(PO)算法 射线追踪 多输入多输出合成孔径雷达(MIMO SAR) 极坐标格式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导向的城轨列车节能运行方案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也 安辅嵩 +3 位作者 杨静璇 魏运 杨欣 盛旭标 《铁路技术创新》 2023年第3期63-69,77,共8页
在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总量与碳排放总量过大的问题也日显突出,因此提出低碳导向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方案集成优化方法。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确定列车牵引能耗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电网排放因子... 在城市轨道交通事业迅猛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总量与碳排放总量过大的问题也日显突出,因此提出低碳导向的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方案集成优化方法。对列车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学特性进行分析,确定列车牵引能耗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电网排放因子量化列车碳排放与牵引能耗的关系。通过列车运行图和速度曲线控制,在匹配更多再生制动能量的同时减少牵引能耗,构建以全线列车总碳排放量最小为目标的集成优化模型,并设计基于遗传算法的高效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利用北京地铁燕房线的实际数据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列车再生制动能匹配量增加76.1%,全线碳排放量降低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运行图 速度曲线 集成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