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6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辐射冷却涤纶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珏昆 时一 +2 位作者 张佳文 蔡英 易玲敏 《丝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4,共9页
被动式日间辐射冷却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冷却方式,通常要求材料保持白色或银色的外观,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下对色彩的要求。本文通过浸涂法和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分级多孔聚合物涂层涤纶织物,并引入颜料彩色层赋予其彩色外观。通过... 被动式日间辐射冷却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冷却方式,通常要求材料保持白色或银色的外观,不符合实际应用场景下对色彩的要求。本文通过浸涂法和相分离技术制备了分级多孔聚合物涂层涤纶织物,并引入颜料彩色层赋予其彩色外观。通过优化颜料含量,平衡色彩与冷却性能之间的矛盾,最终制备得到了具有较优冷却性能的彩色辐射冷却织物。结果表明,黄色和红色辐射冷却织物的光谱特性相较于仅有颜料附着的彩色对比样有着明显的提升,并分别能实现低于箱体环境温度9.3℃和6.2℃的冷却效果。在开放的户外应用场景下,其仍分别具备相对彩色对比样4.7℃和3.3℃的冷却能力,同时表现出优异的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式日间辐射冷却 光谱特性 涤纶织物 分层多孔涂层 有机颜料 相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玻璃纤维复合毡制备关键技术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夏晓林 谢渊博 +3 位作者 李辉 余万平 蔡玉荣 姚菊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23,共6页
开发具有更高强度和模量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文章利用不同的方法将不同规格的玻璃纤维纱线和涤纶丝制备了5种玻璃纤维织物,研究了织物的编织工艺和成型方式等关键制备技术对复合材料的树脂渗透率及复合材... 开发具有更高强度和模量的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能更好地满足市场的新需求。文章利用不同的方法将不同规格的玻璃纤维纱线和涤纶丝制备了5种玻璃纤维织物,研究了织物的编织工艺和成型方式等关键制备技术对复合材料的树脂渗透率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织物的针脚长度、0°细纱的材质和成型方式等因素影响织物孔隙率、树脂浸透率及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采用二次成型方法和0°玻璃纤维细纱作为绞织纱有利于提高织物的孔隙率,保持规整的织物结构,并有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整体力学性能。经优化后的工艺制备得到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预计其将在风电叶片行业中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 复合材料 经编工艺 成型方式 树脂渗透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色素光敏变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织物中的变色性能
3
作者 鲁辉 蔡钦泽 +3 位作者 张国庆 周岚 刘国金 邵敏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118,共8页
为解决光敏变色染料颜色变化单一且局限于无色与有色可逆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拓宽光敏变色染料显色范围的方法。以光敏变色染料螺噁嗪和相变溶剂硬脂酸丁酯复配物作为初始芯材,以酸性染料作为扩展染料,以密胺树脂作为壁材,采用原位聚... 为解决光敏变色染料颜色变化单一且局限于无色与有色可逆变化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拓宽光敏变色染料显色范围的方法。以光敏变色染料螺噁嗪和相变溶剂硬脂酸丁酯复配物作为初始芯材,以酸性染料作为扩展染料,以密胺树脂作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多元色素光敏变色微胶囊,并采用丝网印花工艺将其应用在棉织物上。借助台式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重分析仪等表征微胶囊的表面形貌、特征官能团和热性能,研究了印花织物的光敏变色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优选螺噁嗪、硬脂酸丁酯与酸性染料的质量比为0.05∶50∶0.1,控制芯壁比为1∶1,制得的微胶囊具有圆球形外观,平均粒径约为3μm,包覆率可达73.4%;该变色微胶囊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可在不同环境温度的紫外和可见光辐照下实现粉红色与蓝色的可逆颜色变化,可赋予织物良好的光敏变色性和变色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敏染料 扩展染料 变色微胶囊 丝网印花 光敏变色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FeSnS_(4)/PES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朱俊杰 刘高峰 +3 位作者 洪馨怡 李成才 朱海霖 刘国金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43,共7页
相转化多孔膜材料具有孔洞多、比表面积大等特性,除了被用作分离膜外,还可充当含油废水处理的载体材料,表现出多用途性。本研究提出将金属硫化物Cu_(2)FeSnS_(4)纳米粒子共混于聚醚砜(PES)树脂组成铸膜液,经相转化法制备亲水性良好的PE... 相转化多孔膜材料具有孔洞多、比表面积大等特性,除了被用作分离膜外,还可充当含油废水处理的载体材料,表现出多用途性。本研究提出将金属硫化物Cu_(2)FeSnS_(4)纳米粒子共混于聚醚砜(PES)树脂组成铸膜液,经相转化法制备亲水性良好的PES多孔膜。分析Cu_(2)FeSnS_(4)纳米粒子的基本性能,研究Cu_(2)FeSnS_(4)纳米粒子共混对Cu_(2)FeSnS_(4)/PES膜孔结构和油水分离效能的影响,并基于Cu_(2)FeSnS_(4)纳米粒子的光芬顿特性探究了Cu_(2)FeSnS_(4)/PES膜的通量恢复性能及Cu_(2)FeSnS_(4)/PES膜对亚甲基蓝染料(MB)染料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Cu_(2)FeSnS_(4)/PES膜相比于纯PES膜水接触角由80.31°降低到56.52°;渗透通量提高48.2%,达到321.63 L/(m2·h);油水分离率高达97%。经光芬顿处理的Cu_(2)FeSnS_(4)/PES膜通量恢复率高达93%。此外,Cu_(2)FeSnS_(4)/PES膜对MB的降解效率可在9 min内达到99%。该研究为多功能PES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化 多孔膜 PES Cu_(2)FeSnS_(4) 分离 染料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自掺杂蓝藻生物质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CO_(2)吸附性能
5
作者 秘一芳 王保国 +2 位作者 王文强 孙国金 曹志海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223-4232,共10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解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的有效方法。本文以蓝藻(cyanobacteria,CB)为前体,氯化锌(zinc chloride,ZnCl2)为活化剂,通过热解活化法制备N自掺杂CB基活性炭(AC-X),用于CO_...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是解决二氧化碳过度排放的有效方法。本文以蓝藻(cyanobacteria,CB)为前体,氯化锌(zinc chloride,ZnCl2)为活化剂,通过热解活化法制备N自掺杂CB基活性炭(AC-X),用于CO_(2)的高效吸附。探讨了活化温度对AC-X比表面积、孔结构、氮(N)原子分数及含N官能团种类的影响,研究了AC-X在0℃和25℃下对CO_(2)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在锌炭比为1.5、活化温度为700℃时,AC-7有最佳的孔隙结构,比表面积为1112.28m^(2)/g,孔体积和微孔体积可达0.82cm^(3)/g和0.52cm^(3)/g。0℃时AC-7对CO_(2)的吸附效果最佳,为140.45mg/g;当CO_(2)吸附温度为25℃时,活化温度为600℃所得的AC-6对CO_(2)的吸附效果最佳,为95.74mg/g,优于AC-7(90.17mg/g)。25℃时AC-6表现出更好的CO_(2)吸附能力,这得益于AC-6高吡咯N和吡啶N原子分数。通过相关性研究表明,比表面积、微孔体积以及吡咯N和吡啶N的原子分数共同决定了AC-X的CO_(2)吸附性能。本研究不仅为CB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而且设计的N自掺杂CB基活性炭可高效捕集CO_(2),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藻 活性炭 二氧化碳捕集 吸附 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在棉制品上的固着技术 被引量:7
6
作者 刘今强 邵建中 +2 位作者 张玲玲 周岚 俞思琴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8,17,共5页
研究了功能性纳米材料在棉制品上施加和固着的方法,通过测试试样的抗紫外线功能及其耐久性,讨论了加固剂法各工艺参数对整理效果的影响,优选了最佳工艺。结果表明,3#加固剂具有优良的加固作用,应用优选的工艺条件,可使整理后棉织物的UP... 研究了功能性纳米材料在棉制品上施加和固着的方法,通过测试试样的抗紫外线功能及其耐久性,讨论了加固剂法各工艺参数对整理效果的影响,优选了最佳工艺。结果表明,3#加固剂具有优良的加固作用,应用优选的工艺条件,可使整理后棉织物的UPF值达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的“excellent”(极好)级,皂洗20次后的UPF值仍可达“very good”(很好)级;整理后织物对金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100%,皂洗20次后抑菌率仍保持在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棉织物 固着技术 紫外线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织物增强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向东 王宁宁 +2 位作者 李婷婷 祝成炎 田伟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以蚕丝织物为增强体,以聚乳酸(PLA)为基体,通过层叠热压制备蚕丝织物增强PLA复合材料,研究了脱胶预处理和热压温度对蚕丝增强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SEM和TGA进行表征。经过脱胶处理后,蚕丝增强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 以蚕丝织物为增强体,以聚乳酸(PLA)为基体,通过层叠热压制备蚕丝织物增强PLA复合材料,研究了脱胶预处理和热压温度对蚕丝增强PLA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SEM和TGA进行表征。经过脱胶处理后,蚕丝增强PLA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提升了35.78%和33.33%;当热压温度为165℃时,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力学性能。SEM结果表明:经过脱胶处理后,复合材料中蚕丝纤维排列比较整齐,基体的连续性较好,纤维与基体之间结合更为紧密。TGA结果表明:经过脱胶处理后,复合材料表现出相对较高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丝织物 PLA 复合材料 脱胶处理 热压温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毛混纺织物的同色性染色技术 被引量:9
8
作者 汪澜 曾军英 严峻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6,49,共4页
选用性能优良的Lanaset系列染料对丝、毛以及丝/毛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丝/毛混纺织物染色工艺参数对丝和毛之间色差等染色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实现同色性的最佳染色工艺:pH值4、染色温度80℃、硫酸铵10%、元明粉10 g/L、保温时... 选用性能优良的Lanaset系列染料对丝、毛以及丝/毛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丝/毛混纺织物染色工艺参数对丝和毛之间色差等染色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实现同色性的最佳染色工艺:pH值4、染色温度80℃、硫酸铵10%、元明粉10 g/L、保温时间50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毛混纺织物 同色性 色差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涤纶混杂热塑性机织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叶飞 田伟 +2 位作者 冯兆行 陈平磊 祝成炎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32,41,共6页
为研究复合材料中丙纶(PP)体积含量对板材厚度、截面形貌、树脂浸渍增强纤维的效果以及板材拉伸性能的影响,利用PP作为基体,玻璃纤维(GF)和涤纶(PET)作为增强纤维织成机织平纹预制件,采用层合热压法制备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并对复合材... 为研究复合材料中丙纶(PP)体积含量对板材厚度、截面形貌、树脂浸渍增强纤维的效果以及板材拉伸性能的影响,利用PP作为基体,玻璃纤维(GF)和涤纶(PET)作为增强纤维织成机织平纹预制件,采用层合热压法制备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并对复合材料板材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PP体积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板材的厚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当PP含量超过60%时,复合材料厚度的变化逐渐趋于平缓;随着PP体积含量的增加,树脂对增强纤维包覆和浸渍效果越来越好,但由于增强纤维相对量的减少会导致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PP含量 厚度 截面形貌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智能纺织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吴金丹 钟齐 王际平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11期649-660,689,共13页
温敏纺织材料是指对环境温度刺激具有响应性的一种智能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与纺织品结合,赋予传统织物新颖的功能和高经济附加值。近年来,温敏纺织品的发展迅速,在调温调湿、抗浸储水、香精缓释、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 温敏纺织材料是指对环境温度刺激具有响应性的一种智能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与纺织品结合,赋予传统织物新颖的功能和高经济附加值。近年来,温敏纺织品的发展迅速,在调温调湿、抗浸储水、香精缓释、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工业化发展的方向是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穿着性能良好、成本低。介绍了温敏高分子的基本原理,包括常见温敏高分子种类、相转变过程和最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的调节方法。另外,详细介绍了温敏纺织品的最新发展方向,温敏高分子与纺织品结合的接枝与交联新技术以及温敏高分子在不同纤维和织物上的功能性应用方法。最后提出了温敏纺织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高分子 智能纺织品 纺织应用 接枝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织物基光催化功能材料制备工艺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英莲 黄龙全 +1 位作者 傅雅琴 郑东伟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9-72,共4页
采用性能稳定的无机物整理剂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棉织物进行功能后整理,用以提高棉织物在光催化作用中的光学稳定性以及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吸附性,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以棉织物为载体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功能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 采用性能稳定的无机物整理剂纳米羟基磷灰石对棉织物进行功能后整理,用以提高棉织物在光催化作用中的光学稳定性以及对纳米二氧化钛的吸附性,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以棉织物为载体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功能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结果表明:采用1∶1的乙醇/水溶剂配置纳米二氧化钛分散体系,纳米粒子的分散效果最好;当分散体系中二氧化钛质量分数为3%时,制备的棉织物在紫外线照射下甲醛的分解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分散体系 棉织物 气相色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树脂的流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国平 韩建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64,共4页
选用标准大小的立体结构玻纤织物和平纹玻纤织物作预制件,在室温条件下,用m(854标准型乙烯基酯树脂)∶m(MEKP催化剂)∶m(Cobalt固化剂)=100∶1.5∶2的混合物作渗透用树脂,采用真空辅助树脂渗透成型工艺制成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并用数码摄... 选用标准大小的立体结构玻纤织物和平纹玻纤织物作预制件,在室温条件下,用m(854标准型乙烯基酯树脂)∶m(MEKP催化剂)∶m(Cobalt固化剂)=100∶1.5∶2的混合物作渗透用树脂,采用真空辅助树脂渗透成型工艺制成纺织结构复合材料,并用数码摄像记录整个过程。对该工艺条件下树脂基体的流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其在不同预制件及同一预制件的不同位置的流速不同,但位移与时间曲线符合对数关系,速度与位移曲线和速度与时间曲线符合指数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复合材料 真空灌注成型工艺 树脂基体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粘混纺织物的电磁波屏蔽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澜 袁近 《电镀与精饰》 CAS 2006年第2期14-17,共4页
通过分析敏化、活化和化学镀三道工序的主要工艺因素与织物的电磁波屏蔽效果的关系,优化了涤/粘混纺织物的电磁波屏蔽化工艺。其结果表明:涤/粘混纺织物经过电磁波屏蔽化后,具有良好且耐久的电磁波屏蔽效果。
关键词 涤/粘混纺织物 电磁波屏蔽 敏化 活化 化学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纺织品着色用有机颜料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汪芬萍 李家炜 +5 位作者 黄骅隽 吴金丹 付少海 戚栋明 赵磊 何贵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92-200,共9页
有机颜料微细粒子存在易团聚、分散稳定性差等问题,对其进行有效改性和稳定分散是目前纺织品着色领域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有机颜料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稳定和有机/无机材料封装等方法,讨论了改性技术对... 有机颜料微细粒子存在易团聚、分散稳定性差等问题,对其进行有效改性和稳定分散是目前纺织品着色领域的一个热点与难点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有机颜料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稳定和有机/无机材料封装等方法,讨论了改性技术对颜料性能的影响。研究指出:有机/无机材料包覆改性大大提高了颜料的使用价值,解决了颜料在常见储存与使用情况下分散性、耐光性、耐候性及热稳定性问题,然而颜料墨水的快速印染、色彩的精细控制技术以及涂料印花织物服用性能的提升亟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颜料 分散 染色 印花 颜料油墨 着色剂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硫化钼纳米片/碳纳米纤维杂化材料的制备及其析氢性能 被引量:6
15
作者 万萌 虞丹妮 +2 位作者 朱罕 张明 杜明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5-600,共6页
以碳纳米纤维(CNFs)作为负载基体和反应器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碳化工艺生长和调控二硫化钼(MoS_2)纳米片。通过改变前驱体溶液浓度来调控纳米片的形貌和结构,利用MoS_2纳米片的高催化活性和CNFs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稳定性以及高电导率的... 以碳纳米纤维(CNFs)作为负载基体和反应器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和碳化工艺生长和调控二硫化钼(MoS_2)纳米片。通过改变前驱体溶液浓度来调控纳米片的形貌和结构,利用MoS_2纳米片的高催化活性和CNFs高比表面积、良好的稳定性以及高电导率的协同作用,研究不同形貌和结构的杂化纳米材料在电催化析氢方面的应用,探索杂化材料形貌与性能之间的潜在规律。运用多种分析测试技术对制备得到的纳米杂化材料进行表征,并对所制备的MoS_2/CNFs杂化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HER)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近似皮芯结构的MoS_2/CNFs-10杂化材料的电催化析氢性能最好,初始析氢过电位在220 mV,Tafel斜率为110m V·de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纤维 二硫化钼纳米片 电催化 析氢反应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功能化多孔生物质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吸波性能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期鑫 俞璐军 +2 位作者 董余兵 傅雅琴 朱曜峰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55-463,共9页
采用高温炭化和水热法制备了兼具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特性的磁功能化生物质炭(Fe3O4/多孔生物质炭)吸波材料。在200℃水热条件下,随着FeCl3浓度的增加,PLSC表面生成的聚集态Fe3O4纳米晶粒有所增加,颗粒大小规整,平均粒径约为200nm。通过矢... 采用高温炭化和水热法制备了兼具介电损耗和磁损耗特性的磁功能化生物质炭(Fe3O4/多孔生物质炭)吸波材料。在200℃水热条件下,随着FeCl3浓度的增加,PLSC表面生成的聚集态Fe3O4纳米晶粒有所增加,颗粒大小规整,平均粒径约为200nm。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探讨了磁材料含量、复合材料的形貌结构对吸波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多重损耗吸波机理。结果表明,在2~18GHz范围内,当FeCl3浓度为4mmol时制备的磁功能化生物质炭复合吸波材料具有最佳的吸波性能,在厚度为2mm时,其在11.42GHz处的最大反射损耗值可达-42.2dB,有效频宽达3.14GHz(反射损耗小于-10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材料 FE3O4 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声隔音功能纺织材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潘蕾蕾 范硕 +1 位作者 王宇轩 张红霞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6-225,共10页
由于纺织材料在中低频声波段的吸声隔音能力薄弱,为提高其在中低频区域的降噪性能,制备出吸声隔音性能更加优异的纺织材料,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文章首先介绍了纺织材料的吸声隔音的优势和吸声隔音机制;随后详细介绍了多孔吸声复... 由于纺织材料在中低频声波段的吸声隔音能力薄弱,为提高其在中低频区域的降噪性能,制备出吸声隔音性能更加优异的纺织材料,对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文章首先介绍了纺织材料的吸声隔音的优势和吸声隔音机制;随后详细介绍了多孔吸声复合降噪材料、多孔与共振复合降噪材料、多孔与阻尼复合降噪材料这3种纺织复合降噪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未来吸声隔音纺织材料的开发应朝着结构多样化、材料复合化、方式智能化以及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降噪材料 吸声隔音 多孔吸声 共振吸声 阻尼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基硅油整理法在温敏纺织品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蒋约林 吴金丹 +2 位作者 何驹 葛华云 王际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6-91,共6页
温敏纺织品作为智能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响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调节自身的性能,在调温调湿、抗浸储水、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如何将温敏聚合物高效温和地接枝到纺织品上是温敏纺织品制备过程中的难题。介绍了一... 温敏纺织品作为智能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响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调节自身的性能,在调温调湿、抗浸储水、生物医用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如何将温敏聚合物高效温和地接枝到纺织品上是温敏纺织品制备过程中的难题。介绍了一种简单易行、普适性强的接枝方法,采用氨基硅油整理法在织物表面引入高活性的反应基团氨基,再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技术接枝温敏高分子链。经由氨基硅油整理的棉织物柔顺性提高,水洗稳定性良好,红外和接触角等实验结果均证明温敏性单体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Am)被成功接枝聚合到织物表面,且接枝率高达41.2%。所得织物具有良好的温敏性能,可通过改变温度实现织物表面亲/疏水性的可逆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纺织品 温敏 氨基硅油 N-异丙基丙烯酰胺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灌注层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孔春凤 田伟 +2 位作者 康凌峰 翁浦莹 祝成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16,共5页
采用真空灌注装置制备了多种层叠复合材料,讨论了不同树脂含量、不同种类增强材料对层叠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影响,并测试了不同种类层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玻纤、芳纶增强复合材料的真空灌注成型优良,高强聚乙烯UD... 采用真空灌注装置制备了多种层叠复合材料,讨论了不同树脂含量、不同种类增强材料对层叠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的影响,并测试了不同种类层叠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碳纤、玻纤、芳纶增强复合材料的真空灌注成型优良,高强聚乙烯UD布利用模压工艺可以改善成型质量;不同增强材料混叠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于单一增强材料层叠的复合材料,碳纤、玻纤增强复合材料拉伸呈脆性断裂,芳纶、高强聚乙烯UD布增强复合材料拉伸呈韧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灌注 层叠复合材料 树脂 固化时间 复合材料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混杂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抗冲击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孔春凤 田伟 +3 位作者 刘双双 翁浦莹 陷鹏 祝成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0-23,28,共5页
采用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和丙纶长丝为原料,讨论了玄武岩/丙纶包缠复合线和玻璃纤维/丙纶包缠复合纱线的制备,以及由复合线制成的不同纤维混杂比例和不同组织结构的预制件经热压成型的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制备,并测试了纤维混杂复合材... 采用玄武岩纤维、玻璃纤维和丙纶长丝为原料,讨论了玄武岩/丙纶包缠复合线和玻璃纤维/丙纶包缠复合纱线的制备,以及由复合线制成的不同纤维混杂比例和不同组织结构的预制件经热压成型的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制备,并测试了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丙纶体积分数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其中当丙纶体积分数为59%时,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最好;平纹、3D正交结构、3D准正交以及3D角联锁结构的复合材料中,平纹预制件的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能相对较好。合适的纤维混杂比例和组织结构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冲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纶长丝 复合线 模压成型 复合材料 抗冲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