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核电站流出液γ核素在线监测系统优化设计
1
作者 田锦 赵修良 +2 位作者 屈国普 魏岐桉 贺三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3-1178,共6页
利用MCNP优化设计核电站γ放射性核素在线监测系统。综合考虑环境本底、探测效率、测量时间及经济性确定了取样容器和屏蔽铅室等相关参数,通过代入优化后的参数计算得到6 h测量时间下系统对水体常见核素131I、137Cs、60Co、40K的探测下... 利用MCNP优化设计核电站γ放射性核素在线监测系统。综合考虑环境本底、探测效率、测量时间及经济性确定了取样容器和屏蔽铅室等相关参数,通过代入优化后的参数计算得到6 h测量时间下系统对水体常见核素131I、137Cs、60Co、40K的探测下限,结果分别为4.56×10^(-4) Bq/L、5.63×10^(-4) Bq/L、3.97×10^(-3) Bq/L、4.48×10^(-2) Bq/L。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中低能γ核素监测方面性能优异且能够达到更低探测下限,可为高灵敏度核电站废水排放监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流出液 Γ放射性核素 核素监测 取样容器 屏蔽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激光水下切割20 mm厚Q235钢板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储文焘 陈谦哲 +1 位作者 韩良华 刘列 《激光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90-596,共7页
为了优化激光水下切割技术在核设施和船舶领域的应用,提升Q235钢板的切割质量,采用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将气体压力、激光功率和切割速率作为主要变量,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气体压力显著影响切割面粗糙度,激光功率对挂... 为了优化激光水下切割技术在核设施和船舶领域的应用,提升Q235钢板的切割质量,采用了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将气体压力、激光功率和切割速率作为主要变量,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气体压力显著影响切割面粗糙度,激光功率对挂渣量影响最大;最优参数为气体压力0.8 MPa、激光功率4 kW、切割速率3.5 mm/s,此时切割效果最佳;宏观与微观分析还揭示,切割过程中存在分层现象,主要包括上层、中层、下层及挂渣层。这些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激光切割参数,提高Q235钢板水下切割的精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最优参数 正交试验 激光水下切割 Q235钢板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研ASIC芯片HEPS中硅微条探测器读出电子学原型系统设计与测试
3
作者 杨宗信 李航旭 +3 位作者 胡创业 周杨帆 陈一鸣 郑波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60,共10页
时间分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是探测物质晶体结构及其演变的重要手段。单光子计数型硅微条探测器因其灵敏度高和死时间低,在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制适用于单光子计数型一维硅微条探测器的专用A... 时间分辨X射线粉末衍射技术是探测物质晶体结构及其演变的重要手段。单光子计数型硅微条探测器因其灵敏度高和死时间低,在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的X射线粉末衍射实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制适用于单光子计数型一维硅微条探测器的专用ASIC读出芯片(SSDROC)及其读出电子学系统,并采用一种新标定方法解决了SSDROC各通道对同一输入输出响应不一致的问题,该方法可显著提高各通道数据一致性并减小衍射实验数据的统计误差。探测器完成各项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整体系统线性优秀、能量分辨能力强、噪声低以及计数率高,为将来大覆盖角度一维硅微条探测器系统研制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计数 硅微条探测器 ASIC芯片 读出电子学 二次阈值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微能量收集型无线剂量仪样机设计
4
作者 张鸿杰 胡创业 郑秋鑫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7-514,共8页
环境中存在多种形式未被利用的微能量,通过对其高效收集可供微型设备反复使用。设计了一款低功耗无线剂量仪,通过BQ25505芯片及附属电路进行微能量有效收集与动态管理,采用BGO+SiPM作为探测器,并使用低功耗芯片完成模拟电路设计,最后由C... 环境中存在多种形式未被利用的微能量,通过对其高效收集可供微型设备反复使用。设计了一款低功耗无线剂量仪,通过BQ25505芯片及附属电路进行微能量有效收集与动态管理,采用BGO+SiPM作为探测器,并使用低功耗芯片完成模拟电路设计,最后由CC2541蓝牙芯片完成数据处理和传输。经测试表明,该剂量仪剂量率响应情况良好,且能够收集室内灯光中微瓦级能量为剂量仪进行供电,对抛投式或无人监管等电源供给不便的剂量仪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能量收集 SIPM 剂量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卡罗MagicMC程序网格权窗全局减方差模块开发与验证
5
作者 曲泓宇 陈珍平 +6 位作者 孙爱扣 雷济充 刘程伟 朱琳 张羿 张怡卿 于涛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1-489,共9页
在大尺度辐射屏蔽计算中,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方法面临粒子深穿透现象,导致计算精度低、统计误差大、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为满足计算精度和效率的要求,通常采用网格权窗减方差方法缓解粒子输运深穿透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蒙... 在大尺度辐射屏蔽计算中,蒙特卡罗(Monte Carlo,MC)方法面临粒子深穿透现象,导致计算精度低、统计误差大、收敛速度慢等问题。为满足计算精度和效率的要求,通常采用网格权窗减方差方法缓解粒子输运深穿透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蒙特卡罗程序MagicMC开发了网格权窗全局减方差模块,建立了基于MC-MC正向耦合的自适应平滑因子改进网格权窗方法。通过对ITER基准题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不同位置的通量值与参考解对比,数值吻合,并且FOM因子提高了约7倍。同时,针对1/4 NUREG/CR-6115PWR基准题开展了网格中子通量密度分布计算,与直接模拟相比,本文全局减方差方法的FOM因子提高了9倍左右。数值分析结果验证了本文开发的网格权窗全局减方差模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提升了MagicMC程序对大尺度辐射屏蔽问题的计算分析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屏蔽 蒙特卡罗 网格权窗 减方差 平滑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新型深层钻井型缪子探测器的缪子透射成像研究
6
作者 尹隆乡 罗思远 +7 位作者 曾国强 王克 冯松 冯胜洋 张海峰 冯春添 廖伶元 王晓冬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6,共10页
缪子透射成像是一种通过测量宇宙射线缪子在穿过物体前后的通量变化来揭示其内部密度结构的技术。其非接触、无损的特点适用于对大型物体进行远距离成像,广泛应用于火山监测、考古、地下结构调查及矿产勘探等领域。目前,在矿产勘探应用... 缪子透射成像是一种通过测量宇宙射线缪子在穿过物体前后的通量变化来揭示其内部密度结构的技术。其非接触、无损的特点适用于对大型物体进行远距离成像,广泛应用于火山监测、考古、地下结构调查及矿产勘探等领域。目前,在矿产勘探应用中的一项挑战为设计出适应于深层钻井的探测器。该类型探测器要求在尽量减少读出电子学通道数量的前提下,在约500~800米深度保持良好成像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难题,本文基于现有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钻井型缪子探测器,并利用制作的简化版物理模型进行了初步模拟与实验。使用蒙特卡罗GEANT4程序对探测器模型的角度分辨率进行了模拟研究,设计出缪子径迹算法,并利用该模型模拟探测天然缪子源。后续通过与该简化探测器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以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并针对大体积高Z物质进行了模拟成像。研究表明,该探测器模型可有效模拟缪子击中物体时SiPM的信号采集过程,所设计的缪子径迹算法能够准确计算缪子的入射方向(方位角分辨率2.41°,天顶角分辨率3.01°)。该简化探测器可实现对大体积高Z物质的探测,模拟结果可为实验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GEANT4 缪子成像 缪子径迹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缪致X射线的加速器缪子源三维成像模拟研究
7
作者 冯春添 尹隆乡 +2 位作者 罗思远 王克 王晓冬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2-179,共8页
缪致X射线是负缪子被原子核俘获后形成缪子原子经高激发态退激产生的特征X射线。其能量大小与原子序数有关,可通过采集特征X射线以探测空间中散装材料成分信息与位置信息,在考古学与行星科学样品检测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验证... 缪致X射线是负缪子被原子核俘获后形成缪子原子经高激发态退激产生的特征X射线。其能量大小与原子序数有关,可通过采集特征X射线以探测空间中散装材料成分信息与位置信息,在考古学与行星科学样品检测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验证使用加速器缪子源对散装材料进行毫米级分辨率成像的可行性,本研究使用Geant4模拟了负缪子束对不同尺寸外形和元素种类的物体的打靶,利用缪致X射线的位置及动量信息通过径迹密度算法对靶物体中缪子原子的产生位置进行重建,并使用结构相似度(SSIM)对靶物体三维成像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当靶材料原子序数高时成像效果较差,在二维成像图中可分辨10 mm厚铁块中相隔1 mm的铝块间隙,钛制圆锥、铁制球及铜制圆台三维重建图成像质量SSIM均值分别为0.84、0.715及0.637,成像质量良好。在缪致X射线成像领域该径迹密度成像方法可实现毫米级分辨率成像并实现靶物体三维重建,在定位低原子序数物质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ANT4 缪致X射线 成像 μ子原子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诱导DNA分子损伤特征的模拟研究
8
作者 周方杰 尹隆乡 +2 位作者 王克 罗思远 王晓冬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04-813,共10页
近年来质子放射治疗技术为改善放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然而目前仍缺少针对不同剂量质子电离辐照后物理-化学机理的完整理解,如不同剂量质子辐照对DNA分子辐射损伤方面的研究。Geant4-DNA可模拟皮秒时间亚细胞尺度内物理化学作... 近年来质子放射治疗技术为改善放射治疗效果提供了新的技术方向,然而目前仍缺少针对不同剂量质子电离辐照后物理-化学机理的完整理解,如不同剂量质子辐照对DNA分子辐射损伤方面的研究。Geant4-DNA可模拟皮秒时间亚细胞尺度内物理化学作用,可借此评价由电离辐射引起的早期DNA分子损伤特征。为在分子水平讨论不同剂量质子电离辐射引起的DNA损伤特征,本研究使用Geant4-DNA在球状液态水细胞中构建了一个包含6.327 4×10^(9)个碱基对的DNA模型,通过均匀辐照不同LET与不同剂量质子射线,对DNA链断裂过程中间接与直接辐射损伤作用占比及损伤程度进行仿真。结果表明,SSB为DNA损伤的主要类型,间接损伤为DNA损伤中的主要来源。随着细胞靶体吸收剂量增加,单链断裂产额由211.31 Gy^(-1)·Gbp^(-1)下降至88.26 Gy^(-1)·Gbp^(-1),双链断裂、复杂单链断裂及双链断裂+损伤产额分别在0.48 c Gy、1.93 c Gy、5.73 c Gy处出现9.35 Gy^(-1)·Gbp^(-1)、9.47 Gy^(-1)·Gbp^(-1)、5.93 Gy^(-1)·Gbp^(-1)峰值,双链断裂++产额由1.41 Gy^(-1)·Gbp^(-1)增至8.72 Gy^(-1)·Gbp^(-1),DNA分子辐射损伤复杂簇升高。本文通过对不同LET与不同剂量质子辐照下早期DNA分子损伤特征模拟研究,从DNA损伤角度为质子放射治疗后续研究提供了机理剖析与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GEANT4 质子放疗 DNA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DR+LVDS接口国产ADC和FPGA的数字多道脉冲分析器研制
9
作者 郑秋鑫 胡创业 +1 位作者 屈国普 靳惠泽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0-646,共7页
在核辐射探测领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广泛。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数字多道脉冲分析器,硬件部分主要采用高速ADC芯片ZGAD250S14和FPGA芯片PANGO-PGL22G;软件部分基于FPGA开发平台PSD实现了梯形成形、基线估计、脉冲触发、脉冲堆积判断、... 在核辐射探测领域,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应用广泛。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数字多道脉冲分析器,硬件部分主要采用高速ADC芯片ZGAD250S14和FPGA芯片PANGO-PGL22G;软件部分基于FPGA开发平台PSD实现了梯形成形、基线估计、脉冲触发、脉冲堆积判断、幅值提取、统计成谱和ADC驱动模块等功能。通过NaI探测器对Cs-137源能谱测试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数字多道实现了高精度和高速核脉冲信号数字化并能获取γ能谱,且具有低成本与技术自主可控等优点,可应用于核电站监测、环境保护和反恐应急等场景,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多道 ZGAD250S14 FP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堆棒束结构流致振动机理及数值研究综述
10
作者 赵雨桐 赵亚楠 《核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51-656,共6页
棒束类结构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的燃料组件与传热系统中,在流体作用下易发生流致振动,影响设备运行的结构安全与热工稳定性。围绕反应堆中棒束结构典型的流致振动激励机制,包括涡激振动、湍流激振、流体弹性不稳定性及声共振等,系统梳理... 棒束类结构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的燃料组件与传热系统中,在流体作用下易发生流致振动,影响设备运行的结构安全与热工稳定性。围绕反应堆中棒束结构典型的流致振动激励机制,包括涡激振动、湍流激振、流体弹性不稳定性及声共振等,系统梳理其形成机理与响应特性。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了数值模拟方法在棒束振动研究中的应用进展,涵盖不同湍流模型、流固耦合策略及激励力建模方法。研究表明,尽管数值模拟在涡激与湍流激振建模方面取得较好成果,但在高雷诺数、三维结构阵列和非稳态响应预测等方面仍面临挑战。相关整理与归纳可为反应堆结构的抗振设计与安全评估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 棒束结构 流致振动机理 流固耦合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故障诊断动态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
11
作者 朱佳浩 戴滔 +1 位作者 隋阳 李枭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567-4573,共7页
针对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难以在不确定环境下准确诊断核电厂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eactor coolant system, RCS)故障这一问题,按照以下路线建立了一种核电厂RCS故障诊断动态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dynamic fuzzy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 针对传统的故障诊断方法难以在不确定环境下准确诊断核电厂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eactor coolant system, RCS)故障这一问题,按照以下路线建立了一种核电厂RCS故障诊断动态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dynamic fuzzy 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 DFRBFNN)模型。首先,根据RCS的故障类型和样本数据,确定DFRBFNN模型的初始结构;然后,应用径向基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RCS故障诊断DFRBFNN初始模型,应用随机初始化方法,对DFRBFNN初始模型的去模糊层到输出层的连接权重进行初始化处理;最后,应用误差下降率法,修正DFRBFNN初始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构建了RCS故障诊断DFRBFNN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冷却剂丧失、失流和蒸汽发生器管道破裂事故进行诊断,并与传统的故障诊断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模型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所构建的核电厂RCS故障诊断DFRBFNN模型能够在不确定环境下准确地诊断RCS的故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厂 核反应堆冷却剂系统 故障诊断 动态模糊径向基神经网络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四角读出型塑料闪烁体探测器缪子定位与散射成像的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列 罗思远 +2 位作者 张海峰 肖万成 王晓冬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261,共9页
宇宙线缪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种穿透力极强的天然射线。目前主流的缪子探测器包括气体探测器和塑料闪烁体条探测器,虽然它们具有高精度,但成本较高且结构复杂。本研究基于四角读出的塑料闪烁体探测器,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算法和... 宇宙线缪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种穿透力极强的天然射线。目前主流的缪子探测器包括气体探测器和塑料闪烁体条探测器,虽然它们具有高精度,但成本较高且结构复杂。本研究基于四角读出的塑料闪烁体探测器,利用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算法和密度聚类的DBSCAN算法的定位。使用Geant4仿真软件构建大面积(800 mm×800 mm)的四角读出塑料闪烁体缪子成像系统,对模拟数据实现缪子位置重建与成像结果。首先,采用LSTM算法作为探测器上的缪子定位方法,通过与实验中已获得的400 mm×400 mm探测器重建入射位置图像的结果比较以验证本研究模拟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模拟得到的位置分辨可达到厘米级。其次,利用DBSCAN算法对钨块构建的“U”“S”“C”三种形状模型的PoCA散射成像结果进行聚类优化,实现对钨块成像点与噪点的区分,使得成像结果更有区分度,为缪子探测器系统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GEANT4 缪子成像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进化算法的反应堆辐射屏蔽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程伟 陈珍平 +4 位作者 杨超 张华健 孙爱扣 雷济充 于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61-1270,共10页
新型核能与核动力装置的发展对辐射屏蔽设计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空间堆、船用堆等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需求,传统辐射屏蔽多目标优化方法存在优化目标少、优化参数单一、全局性差等缺陷,难以满足辐射屏蔽智能设计的需求。本文... 新型核能与核动力装置的发展对辐射屏蔽设计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空间堆、船用堆等装置的小型化、轻量化设计需求,传统辐射屏蔽多目标优化方法存在优化目标少、优化参数单一、全局性差等缺陷,难以满足辐射屏蔽智能设计的需求。本文基于第三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改进多目标人工蜂群算法开展面向反应堆屏蔽层重量、体积和特定区域辐射剂量等多目标约束条件下的辐射屏蔽优化方法研究,并对各算法的优化性能、优化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较于传统屏蔽智能设计方法展现了更好的优化性能,并在实际工程问题中体现了可靠性,可为辐射屏蔽设计优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屏蔽设计 多目标优化 进化算法 核反应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治疗对细胞自由基产额影响的蒙特卡罗模拟计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雨晨 罗思远 +2 位作者 肖万成 何列 王晓冬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7,共10页
随着质子FLASH治疗等新兴放疗技术的发展,细胞受辐照后生物学效应的不确定性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由于缺乏对物理-化学阶段机理的完整理解,目前的模拟工作仍然以调整化学参数使自由基产额与实验数据相匹配为主。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蒙特... 随着质子FLASH治疗等新兴放疗技术的发展,细胞受辐照后生物学效应的不确定性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由于缺乏对物理-化学阶段机理的完整理解,目前的模拟工作仍然以调整化学参数使自由基产额与实验数据相匹配为主。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蒙特卡罗软件,Geant4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模拟入射粒子在短时间内通过物理和化学相互作用引起水分子辐解的过程。基于Geant4软件构建了一个简易的细胞模型,模拟了细胞靶体内自由基产额受辐射粒子影响的情况,并对靶内自由基产额的变化趋势进行了详细计算。研究表明,随着LET的逐渐增大,自由基OH^(·)的数目占比从25%下降到10%左右。当考虑质子FLASH透射治疗时,使用25%的自由基OH^(·)数目占比作为化学损伤参数去评估细胞DNA损伤将会更为合理。同时,两种活性氧自由基O_(2)^(·)和O_(2)^(-)在超高剂量率下的产额G(t)随模拟时间的发展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升高。研究结果阐明了不同治疗深度下细胞靶体内自由基产额随时间和粒子能量的变化情况,揭示了模拟工作中质子FLASH治疗在布拉格峰区和坪区应该采用不同的化学损伤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模拟 GEANT4 质子治疗 自由基 FLA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数智化蒙特卡罗程序平台MagicMC研发进展
15
作者 孙爱扣 陈珍平 +4 位作者 曲泓宇 刘程伟 张怡卿 杨超 于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08-2415,共8页
针对未来复杂核系统数智化计算分析需求,本文基于蒙特卡罗粒子输运方法开发了多功能数智化蒙特卡罗程序平台MagicMC。MagicMC程序以动态蒙特卡罗粒子输运功能为基础模块提供中子-光子学数据,耦合多样化的专门功能模块实现定制化计算分析... 针对未来复杂核系统数智化计算分析需求,本文基于蒙特卡罗粒子输运方法开发了多功能数智化蒙特卡罗程序平台MagicMC。MagicMC程序以动态蒙特卡罗粒子输运功能为基础模块提供中子-光子学数据,耦合多样化的专门功能模块实现定制化计算分析,包括辐射屏蔽计算、材料活化分析、辐射屏蔽优化、多物理耦合、剂量计算等功能。该程序平台建立了时间-空间耦合的动态蒙特卡罗粒子输运方法,可为复杂核应用问题的动态粒子输运模拟提供手段。在数值例题验证中,MagicMC程序在辐射屏蔽深穿透模拟、结构材料精细活化分析及医学物理BNCT剂量计算等方面展示了可靠的分析能力,可初步为复杂核应用问题的高精度、高效率、高置信度计算分析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化 蒙特卡罗 粒子输运 辐射屏蔽 活化分析 剂量计算 深穿透 硼中子俘获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离子与工作气体相互作用的模拟分析
16
作者 侯玉苗 赵修良 +3 位作者 杨俊 贺三军 周超 屈国普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3-679,共7页
气体探测器因其高倍增能力和分辨率预期可在碳离子测量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工作气体的种类及比例是影响探测器灵敏度和精度的核心因素。本研究通过Geant4模拟碳离子入射不同工作气体的阻止能、射程及能量沉积率,并探讨了气体与碳离子之间... 气体探测器因其高倍增能力和分辨率预期可在碳离子测量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工作气体的种类及比例是影响探测器灵敏度和精度的核心因素。本研究通过Geant4模拟碳离子入射不同工作气体的阻止能、射程及能量沉积率,并探讨了气体与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混合气体的阻止能介于纯惰性气体与猝灭气体之间,且随气体比例调整而变化;碳离子在三种混合气体中的射程有所不同;Ar-CF4混合气体在大部分深度范围内呈现更高的能量沉积率,且总体上Ar-CO_(2)/CH4/CF4(60-40)混合气体比例为碳离子能量沉积效果提供了更优的条件。在相同气体比例下,能量沉积率随碳离子能量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本研究成果揭示了不同工作气体及比例对碳离子探测性能的重要影响,并为碳离子测量应用中的气体选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离子 GEANT4 气体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故障诊断模型 被引量:1
17
作者 戴滔 隋阳 郑梦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5期15042-15047,共6页
针对传统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难以精准诊断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eactor coolant system,RCS)故障这一问题,建立了一种核电厂RCS故障诊断模型。首先,应用基于交叉验证的递归特征消除算法(feature elimination with cross-va... 针对传统的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难以精准诊断核电厂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eactor coolant system,RCS)故障这一问题,建立了一种核电厂RCS故障诊断模型。首先,应用基于交叉验证的递归特征消除算法(feature elimination with cross-validation,RFECV)选择模型的输入特征;然后,应用改进的鲸鱼优化算法(improved 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IWOA)优化XGBoost模型的超参数;最后,在上述基础上,应用XGBoost模型,建立RCS故障诊断模型。应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冷却水丧失(loss of coolant accident,LOCA)、主泵卡轴(main pump trip,MPT)和蒸汽发生器管道破裂(steam generator tube rupture,SGTR)事故进行诊断,并将其与传统的故障诊断模型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建立模型的准确性。模型的诊断结果能够为保障核反应堆的安全稳定运行,杜绝核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堆冷却剂系统(RCS) 故障诊断 鲸鱼优化算法 极端梯度提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粗网格数据驱动湍流模型的快堆热分层分析方法
18
作者 何山郅 刘紫静 赵鹏程 《原子能科学技术》 2025年第7期1447-1456,共10页
为提高反应堆热分层瞬态分析的效率和精度,本文开发了一种瞬态数据驱动粗网格湍流模型。以SUPERCAVNA装置中钠的流动为模拟对象,OpenFOAM为CFD模拟平台,采用标准k-ε模型计算生成细网格流场数据,建立训练数据库。基于机器学习平台Tensor... 为提高反应堆热分层瞬态分析的效率和精度,本文开发了一种瞬态数据驱动粗网格湍流模型。以SUPERCAVNA装置中钠的流动为模拟对象,OpenFOAM为CFD模拟平台,采用标准k-ε模型计算生成细网格流场数据,建立训练数据库。基于机器学习平台TensorFlow引入自注意力机制与双向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混合架构,构建粗网格设置下湍流涡流黏度的瞬态代理模型。将模型嵌入OpenFOAM求解过程中完成数据驱动湍流模型的开发。通过模拟SUPERCAVNA装置中钠的瞬态流动,对模型进行验证与评估。结果表明:代理模型能较为准确地预测湍流涡流黏度,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SMAPE为5.258 4%;瞬态数据驱动粗网格湍流模型可准确捕捉热分层效应;模型具备一定的泛化能力,能在训练数据集覆盖的Re范围之外复现热混合现象;瞬态数据驱动粗网格湍流模型的计算时间是精细网格CFD模拟的1/13。本文结果可为耦合CFD程序和系统程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层 数据驱动湍流模型 机器学习 OpenFOA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