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水杨醛缩乙二胺锌的光电性能表征(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房晓红 郝玉英 +1 位作者 刘旭光 许并社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7-31,共5页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水杨醛缩乙二胺锌[Zn(salen)],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Zn(salen)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利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很容易制备高质量、无定型薄膜。Zn(salen)的HOMO、LUMO能级及电化学带隙分别为-5.87, -...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水杨醛缩乙二胺锌[Zn(salen)],并对其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Zn(salen)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利用真空热蒸镀的方法很容易制备高质量、无定型薄膜。Zn(salen)的HOMO、LUMO能级及电化学带隙分别为-5.87, -3.41,2.46 eV。在365 nm紫外光的照射下,Zn(salen)粉体具有强的蓝光发射,但其薄膜具有黄光发射。在正向电压的驱动下,器件ITO/CuPc/NPD/Zn(salen) /Al的EL发光峰位于552 nm,是色坐标为x=0.504,y=0.316的黄光发射,器件的启动电压7.5 V,最大亮度301cd/m2,电流效率1.6 cd/A。无论是Zn(salen)薄膜的光致发光还是器件的电致发光,与Zn(salen)粉体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红移现象,这归因于薄膜中Zn(salen)聚集态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杨醛缩乙二胺锌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制备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use of carbon-based particle electrodes in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de reactor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被引量:1
2
作者 LU Hua-yu LIU Wei-feng +1 位作者 QIN Lei LIU Xu-guang 《新型炭材料(中英文)》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3-991,共19页
The use of three-dimensional(3D)electrodes in water treatment is competitive because of their high catalytic efficiency,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mising development.The use of particle electrodes is a key research... The use of three-dimensional(3D)electrodes in water treatment is competitive because of their high catalytic efficiency,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mising development.The use of particle electrodes is a key research focus in this technology.They are usually in the form of particles that fill the space between the cathode and anode,and the selection of materials used is important.Carbon-based materials are widely used because of their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good adsorption performance,high chemical stability and low cost.The principles of 3D electrode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and recent research on its use for degrading organic pollutants using carbon-based particle electrodes is summarized.The classification of particle electrodes is introduced and the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arbon-based particle electrodes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a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ree-dimensional electrode technology Carbon-based materials Carbon-based particle electr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对AZ31B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耿纪龙 闫志峰 +1 位作者 张红霞 董鹏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8-375,共8页
目的研究AZ31B镁合金在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后,表面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及其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对AZ31B镁合金内部组织的影响。方法利用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梯度变形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EBSD、显微硬... 目的研究AZ31B镁合金在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后,表面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的变化及其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对AZ31B镁合金内部组织的影响。方法利用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在AZ31B镁合金表面制备梯度变形层。利用X射线衍射仪、EBSD、显微硬度仪和表面粗糙度仪,分析试样表面的微观结构、显微硬度和表面粗糙度。对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前后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分析其拉伸性能和微观组织变形。结果经过9道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后,样品表层形成了厚约600μm的变形层。变形层组织呈梯度分布,分别为超细晶粒层、细粒过渡层和母材组织。随着与试样表面距离的增加,试样表面的显微硬度值为84~52HV10g。USRP试样的表面粗糙度Ra达到0.140μm。在拉伸过程中,相对于母材,超声表面滚压处理试样微观组织的变化量较少。结论相对于未处理试样,超声表面滚压处理试样的屈服强度提高了28%,显微硬度提高了40%,表面粗糙度降低了96.4%。同时,超声表面滚压处理在镁合金试样表层形成的梯度结构,在拉伸过程中降低了中心微观组织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31B镁合金 超声表面滚压处理 梯度变形层 微观组织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量子点结合能的尺寸和形状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栾相森 闫晓丽 李慧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分析硅量子点的尺寸和形状对其结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了不同尺寸、形状的硅量子点结合能。【结果】随着体系内原子数的增多,硅量子点结合能基本上呈现增大的趋势,这与纳米材料结合能的... 【目的】分析硅量子点的尺寸和形状对其结合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了不同尺寸、形状的硅量子点结合能。【结果】随着体系内原子数的增多,硅量子点结合能基本上呈现增大的趋势,这与纳米材料结合能的尺寸效应一致。然而,这种尺寸效应也会受到形状的影响。引入形状因子λ,研究发现在等尺寸的情况下,四面体形状(TH)的硅量子点结合能总是小于中心四面体对称(TC)的硅量子点,二者的结合能也都小于八面体形状(OT)的硅量子点。在一些硅量子点上出现原子数小的硅量子点其结合能反而大于原子数大的硅量子点,其原因是因为原子数小的硅量子点具有较大的形状因子。另外,硅量子点体系中氢硅比(氢原子与硅原子的比值),即n(H)/n(Si),能够同时反映硅量子点的尺寸、形状参数,硅量子点结合能与氢硅比的线性关系进一步证明了硅量子点的尺寸、形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纳米晶体 结合能 尺寸效应 形状效应 氢硅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