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6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样构型与标距对SiC_(f)/Si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王雅娜 王振宇 +2 位作者 赵文青 李天山 焦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10-619,共10页
为揭示试样几何构型与标距对SiC_(f)/Si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从同一板材上切割了哑铃形试样(A型)和两种标距的Y型端部试样(B型、C型),进行常温拉伸测试,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分析损伤演化,结合断口特征深入探讨了试样构型与... 为揭示试样几何构型与标距对SiC_(f)/SiC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从同一板材上切割了哑铃形试样(A型)和两种标距的Y型端部试样(B型、C型),进行常温拉伸测试,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分析损伤演化,结合断口特征深入探讨了试样构型与标距对材料拉伸测试结果的影响。发现试样构型与标距对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线性段影响较小,但构型会显著影响极限拉伸强度和破坏应变,A型试样采用平面夹持,加载中因引入附加弯矩,导致极限拉伸强度和破坏应变显著低于采用Y型吊挂夹持的B、C型试样。标距为25 mm(B型)和15 mm(C型)试样拉伸性能差异小于9%,证实了试样标距大于特征长度(L_(c)=0.49 mm)10倍时,尺寸效应可忽略。研究表明,Y型吊挂试样能准确获得材料真实性能,SiC_(f)/SiC复合材料试样标距大于5 mm可消除尺寸效应影响,研究为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性能评价与本体取样设计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试样构型 标距 夹持方式 本体取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融渗硅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在水氧腐蚀环境中的氧化行为 被引量:1
2
作者 艾莹珺 赵春玲 +5 位作者 郎旭东 束小文 杨金华 刘虎 周怡然 焦健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158,共7页
采用熔融渗硅工艺制备SiC_(f)/SiC复合材料,研究试样在水氧腐蚀环境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经800℃和1200℃水氧腐蚀400 h后,不含环境障涂层(environmental barrier coatings,EBC)的试样弯曲强度保留率分别为78.8%和74.9%,含EBC的试样... 采用熔融渗硅工艺制备SiC_(f)/SiC复合材料,研究试样在水氧腐蚀环境中的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经800℃和1200℃水氧腐蚀400 h后,不含环境障涂层(environmental barrier coatings,EBC)的试样弯曲强度保留率分别为78.8%和74.9%,含EBC的试样弯曲强度保留率分别为95.9%和93.0%。EBC的存在能够有效地阻碍材料与水氧腐蚀介质大面积直接接触,避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明显降低。800℃时BN界面层氧化是导致SiC_(f)/Si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1200℃不含EBC试样经水氧腐蚀400 h后界面层部分消失,纤维与基体之间出现空洞,失去保护纤维的作用,同时部分界面层将纤维与基体粘连起来。BN界面层氧化、SiC纤维与基体氧化的共同作用是造成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_(f)/SiC复合材料 环境障涂层 弯曲强度 耐水氧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MWPE/乙烯基酯2.5D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动态压缩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孙颖 王国军 +2 位作者 张典堂 陈利 张明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2,共5页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动态测试系统和岛津材料试验机,对材料厚度方向的压缩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三种高应变率(360,710s-1和1120s-1)和准静态下的压缩应力-应变关系,压缩强度和冲击吸能,通过冲击破坏形貌探讨材料的动态压缩...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动态测试系统和岛津材料试验机,对材料厚度方向的压缩性能进行实验研究,得到了三种高应变率(360,710s-1和1120s-1)和准静态下的压缩应力-应变关系,压缩强度和冲击吸能,通过冲击破坏形貌探讨材料的动态压缩破坏模式和吸能机理。结果表明:UHMWPE/乙烯基酯2.5D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厚度方向的压缩性能是与应变率相关的,其屈服应力、屈服应力下应变和压缩模量对应变率都是敏感的,同时,表现出明显的应变率强化效应;动态压缩下材料的破坏开始于经纱在试样表面的弯曲处,并沿着厚度方向发生剪切断裂;纤维束与树脂的分离和纤维束的剪切破坏是主要的破坏模式,组分材料的弹性吸能和纤维束的剪切断裂吸能是材料的主要吸能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MWPE/乙烯基酯 2.5D角联锁机织复合材料 动态压缩 能量吸收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芳纶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疲劳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孙颖 容治军 +2 位作者 李涛涛 张国利 陈利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34-638,647,共6页
采用三维机织工艺结合树脂传递模塑(RTM)技术制备了两种碳-芳纶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即z向纱均采用芳纶纤维,经纬纱分别为炭纤维和经纬纱间隔排列炭纤维和芳纶纤维的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以恒定应力幅值、应力比和频率,开展了复合材... 采用三维机织工艺结合树脂传递模塑(RTM)技术制备了两种碳-芳纶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即z向纱均采用芳纶纤维,经纬纱分别为炭纤维和经纬纱间隔排列炭纤维和芳纶纤维的混杂正交三向复合材料,以恒定应力幅值、应力比和频率,开展了复合材料经向拉伸疲劳性能试验,通过与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对比,分析了碳-芳纶混杂方式对复合材料拉伸疲劳性能(疲劳寿命、疲劳破坏特征和疲劳后强度/刚度)的影响。当z向纱选用芳纶纤维,面内经纬纱为炭纤维的混杂复合材料经向拉伸疲劳寿命表现出正混杂效应;当进一步混入芳纶纤维,面内经纬纱为炭纤维和芳纶纤维间隔排列正交三向复合材料疲劳寿命表现为负混杂效应,对疲劳刚度损失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炭纤维正交三向复合材料中引入芳纶纤维,对其复合材料拉伸疲劳性能有重要影响,通过设计纤维混杂方式和混杂比例可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疲劳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炭纤维 芳纶纤维 混杂复合材料 正交三向 拉伸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自动丝束铺放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19
5
作者 张洋 钟翔屿 包建文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131-136,140,共7页
主要基于国内首台自动丝束铺放工程样机系统为研究平台,介绍国内先进复合材料自动丝束铺放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主要从丝束铺放工艺、铺放材料性能、专用铺放模具、铺放控制软件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针对典型航空结构开展工艺铺放试验,总... 主要基于国内首台自动丝束铺放工程样机系统为研究平台,介绍国内先进复合材料自动丝束铺放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主要从丝束铺放工艺、铺放材料性能、专用铺放模具、铺放控制软件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针对典型航空结构开展工艺铺放试验,总结出现阶段丝束铺放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方法,初步形成复合材料自动丝束铺放工艺技术体系。最后,基于实际铺放工程实践中的经验总结,讨论了国内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自动丝束铺放技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 自动丝束铺放技术 典型航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准静态压痕实验 被引量:3
6
作者 蔡建丽 余欢 +2 位作者 王云英 闫丽 安学锋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4-88,共5页
研究了两种芯材高度的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在准静态压痕力下的损伤过程与形式,通过控制压头位移得到位移与接触力的关系曲线以及不同位移下的损伤形貌,比较了两种芯材的损伤过程。结果表明:损伤过程为泡沫塌陷、泡沫芯材出现裂纹、夹... 研究了两种芯材高度的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在准静态压痕力下的损伤过程与形式,通过控制压头位移得到位移与接触力的关系曲线以及不同位移下的损伤形貌,比较了两种芯材的损伤过程。结果表明:损伤过程为泡沫塌陷、泡沫芯材出现裂纹、夹层板上蒙皮分层和芯材与下蒙皮脱粘;损伤形式为:厚芯材时裂纹与泡沫厚度方向成±45,°薄芯材时裂纹与泡沫厚度方向成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静态压痕 损伤过程 损伤形式 C扫描 泡沫夹层结构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碳/环氧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实验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国军 孙颖 李嘉禄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09年第6期39-42,85,共5页
本文采用超声回波法对碳/环氧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进行超声A-扫描,结合对超声定位的缺陷区域进行细观形貌解剖分析,研究了超声回波波形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形貌特征的对应关系。在考虑碳纤维单丝分布及纤维束和树脂界面状态的基础上,利... 本文采用超声回波法对碳/环氧三维编织复合材料进行超声A-扫描,结合对超声定位的缺陷区域进行细观形貌解剖分析,研究了超声回波波形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细观形貌特征的对应关系。在考虑碳纤维单丝分布及纤维束和树脂界面状态的基础上,利用经验的波形分析法讨论了超声波在三维编织复合材料中的衰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回波特征和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缺陷有对应关系,超声A-扫描波形特征分析可用于碳/环氧三维编织复合材料的无损检测及其缺陷的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复合材料 超声回波法 缺陷细观形貌 波形分析法 超声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与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研究进展
8
作者 周尧 陈绿筠 +1 位作者 阮航 刘元军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9-94,共6页
文章分别从MXene与石墨烯材料复合吸波材料、MXene与碳纳米管复合吸波材料、MXene与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以及MXene与其他碳基复合吸波材料4方面,阐述MXene与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MXene与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文章分别从MXene与石墨烯材料复合吸波材料、MXene与碳纳米管复合吸波材料、MXene与碳纤维复合吸波材料以及MXene与其他碳基复合吸波材料4方面,阐述MXene与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MXene与碳基复合吸波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提出4个发展方向,分别为进一步研究材料对电磁波衰减的机理,探索环保、大规模、可持续生产的制备方法,增强复合吸波材料的多功能性和环保性,设计具有新型结构的复合吸波材料以满足更高的应用需求,以及复合吸波材料的设计应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石墨烯 吸波材料 碳纳米管 碳纤维 吸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藻土基复合材料吸附印染废水中磷酸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于金伟 孙纪龙 任海涛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6,共6页
过量的磷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对环境造成危害。近年来将硅藻土作为多孔载体材料用于去除废水中磷酸盐备受关注。介绍了金属(氢)氧化物、稀土元素、施氏矿物、金属有机骨架及海藻酸钠改性得到的硅藻土基复合材料的理化特征、吸附磷酸... 过量的磷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对环境造成危害。近年来将硅藻土作为多孔载体材料用于去除废水中磷酸盐备受关注。介绍了金属(氢)氧化物、稀土元素、施氏矿物、金属有机骨架及海藻酸钠改性得到的硅藻土基复合材料的理化特征、吸附磷酸盐效果和吸附原理等,提出了硅藻土基复合材料在控制磷酸盐污染方面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基复合材料 吸附 改性 磷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实验方法优化PP/PLA复合材料薄膜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茜 裴鑫 +3 位作者 吴利伟 林佳弘 李婷婷 彭浩凯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57-260,共4页
随着现代社会对多功能材料需求的增大,针对杂化复合材料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为了得到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杂化复合材料,本文将传统合成聚合物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和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进行熔融共混,并加入马... 随着现代社会对多功能材料需求的增大,针对杂化复合材料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为了得到可生物降解的环保型杂化复合材料,本文将传统合成聚合物聚丙烯(Polypropylene,PP)和生物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进行熔融共混,并加入马来酸酐(Maleic anhydride,MAH)进行增容,制备出PP/PLA杂化复合材料薄膜。将PP/PLA杂化复合材料薄膜力学性能作为评定标准设计正交实验,影响因素包括混合时间、马来酸酐添加量以及螺杆转速,每个因素设置三个水平。通过方差与极差分析得出马来酸酐添加量为最显著因素,并单独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以确定最佳添加量。最终得出PP/PLA杂化复合材料薄膜最优工艺为混合时间8min,马来酸酐添加量0.8wt%,螺杆转速130r/min,此条件下其拉伸强度与弹性模量分别可达到25.08 MPa和1 288.74MPa,比未添加马来酸酐时分别提升了100%和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P/PLA杂化复合材料 马来酸酐 熔融共混 正交实验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颗粒改性高韧性复合材料的层间结构和雷击损伤特性
11
作者 郭妙才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8-36,共9页
新一代抗雷击结构复合材料的目标是使复合材料在保持优异力学性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雷击性能。将两种微米级导电颗粒引入一种具有较高厚度层间的航空级高韧性复合材料中,研究了导电颗粒对短梁强度、导电性和雷击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 新一代抗雷击结构复合材料的目标是使复合材料在保持优异力学性能的同时,具备良好的抗雷击性能。将两种微米级导电颗粒引入一种具有较高厚度层间的航空级高韧性复合材料中,研究了导电颗粒对短梁强度、导电性和雷击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棒状镀镍碳纤维粉末在层间形成较好的导电通路,复合材料厚度向电导率提高了361倍,达到了0.622 S/cm,对短梁强度影响较小;镀银四针氧化锌在层间形成与碳纤维层接触较差的导电带,厚度向电导率仅提高了39.6倍,短梁强度较低,但仍显著优于碳纳米管涂层层间改性的复合材料性能。导电改性显著减少了雷击损伤面积和深度,提高了损伤区域的弯曲强度保持率。由于层间厚度大,纤维间导电接触少,损伤受厚度向电导率影响大,雷击损伤均主要为层间树脂击穿或烧蚀造成的大面积分层,明显不同于具有小厚度层间结构的复合材料以小面积烧蚀为主的损伤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雷击 电性能 导电填料 损伤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水氧腐蚀行为
12
作者 杨金华 丁宁 +7 位作者 刘伟 艾莹珺 陆子龙 王晗 刘虎 周怡然 宋九鹏 焦健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7,共11页
分别采用熔渗(melt infiltration,MI)工艺、化学气相渗透结合前驱体浸渍裂解(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combined with 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CVI+PIP)工艺及前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P... 分别采用熔渗(melt infiltration,MI)工艺、化学气相渗透结合前驱体浸渍裂解(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 combined with 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CVI+PIP)工艺及前驱体浸渍裂解(precursor infiltration and pyrolysis,PIP)工艺制备SiC_(f)/SiC复合材料,采用扫描电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表征分析不同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在1300℃水氧环境腐蚀前后的微观结构、组成及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氧化后断口氧元素分布有明显不同,氧化后的物相与制备工艺密切相关;经1300℃/50 h水氧腐蚀后,MI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强度保留率为84%,模量保留率为76%;CVI+PIP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强度保留率为64%,模量增加6%;PIP工艺制备的SiC_(f)/SiC复合材料强度保留率为49%,模量增加17%;MI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表现为氧化增重,而采用CVI+PIP及PIP工艺制备的复合材料表现为氧化失重,主要与其微观结构及组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纤维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 熔渗 化学气相渗透 前驱体浸渍裂解 水氧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技术及其在航空先进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3
作者 鹿海军 李亚锋 +1 位作者 张杜鹃 黄浩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1-128,共8页
环氧树脂因其良好的粘接能力、介电性能和优异的工艺性能,在航空领域被广泛地用作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然而环氧树脂固化产物交联密度高导致的断裂韧性差的问题,限制了其在航空先进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文章综述了超支化聚合物... 环氧树脂因其良好的粘接能力、介电性能和优异的工艺性能,在航空领域被广泛地用作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然而环氧树脂固化产物交联密度高导致的断裂韧性差的问题,限制了其在航空先进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文章综述了超支化聚合物、热致液晶聚合物、互穿聚合物网络和纳米粒子等方法增韧环氧树脂近年来的发展,介绍了韧性环氧树脂在航空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韧 环氧树脂 改性 复合材料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D机织复合材料悬臂梁振动疲劳实验与有限元模拟
14
作者 邓杨芳 王雅娜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1-121,共11页
2.5D机织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在力学性能和复杂构件成型两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大涵道比商用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对发动机风扇叶片来说,振动疲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工况条件,目前2.5D机织复合材料振动疲劳... 2.5D机织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在力学性能和复杂构件成型两方面的综合优势,在大涵道比商用涡扇发动机风扇叶片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对发动机风扇叶片来说,振动疲劳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工况条件,目前2.5D机织复合材料振动疲劳方面的实验与数值预测模型十分有限。本工作针对一种模拟发动机叶片根部的2.5D机织复合材料悬臂梁结构,建立一阶弯曲振动疲劳行为模拟的多尺度模型,并基于固定周期跳跃的疲劳加载模拟方法,结合主导疲劳失效机制的损伤萌生准则和疲劳刚度退化模型,开展2.5D机织复合材料经、纬向试件振动疲劳实验过程的模拟。基于建立的多尺度模型分析试件危险部位单胞内的应力场,预测经、纬向试件振动疲劳实验后的损伤状态。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后的断口形貌观测结果吻合,验证了本工作提出的2.5D机织复合材料振动疲劳多尺度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基于提出的振动疲劳多尺度预测模型,对随着疲劳加载次数累积经向试件工作段单胞内的损伤状态进行了仿真,揭示了2.5D机织复合材料振动疲劳损伤的演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碳纤维 2.5D机织 多尺度 振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压板低速冲击和准静态压痕损伤等效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闫丽 安学锋 +2 位作者 蔡建丽 张代军 益小苏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1-75,共5页
通过对低速冲击试验和准静态压痕试验进行对比,获得了冲击能量(准静态压痕力)与层压板损伤面积、损伤宽度和凹坑深度的三组对应关系。分析表明,损伤面积、损伤宽度和凹坑深度均可作为损伤参数来建立低速冲击和准静态压痕损伤的等效性。... 通过对低速冲击试验和准静态压痕试验进行对比,获得了冲击能量(准静态压痕力)与层压板损伤面积、损伤宽度和凹坑深度的三组对应关系。分析表明,损伤面积、损伤宽度和凹坑深度均可作为损伤参数来建立低速冲击和准静态压痕损伤的等效性。当冲击能量或准静态压痕力达到一定值后,三组对应关系曲线上出现拐点,两类试验的拐点相差很小,且两类试验的变化趋势相同,初步说明了用准静态压痕试验替代低速冲击试验是可行的,同时在较低冲击能量(拐点值之前)下准静态压痕力近似等于相对应的冲击能量下冲击过程的最大接触力。对两类试验过程进行分析,准静态压痕试验的初始分层载荷较冲击试验稍低,但两类试验过程中载荷的变化趋势相同,进一步说明了低速冲击试验和准静态压痕试验损伤的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压板 低速冲击 准静态压痕 损伤面积 损伤宽度 凹坑深度 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成型复合材料模型机翼设计、制造与验证 被引量:16
16
作者 罗楚养 益小苏 +3 位作者 李伟东 周玉敬 朱亦钢 刘刚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63,共8页
根据给定的外形设计了四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复合材料模型机翼,通过对所采用树脂基体的化学流变特性的研究,确定其最佳固化工艺条件。采用整体成型技术制备了四种全复合材料模型机翼,并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工字梁结构形式的模型... 根据给定的外形设计了四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复合材料模型机翼,通过对所采用树脂基体的化学流变特性的研究,确定其最佳固化工艺条件。采用整体成型技术制备了四种全复合材料模型机翼,并进行了三点弯曲试验。结果表明,工字梁结构形式的模型机翼具有最高的载荷重量比,其次为C型梁机翼,而蒙皮-夹芯机翼的载荷重量比最小。其中,蒙皮-夹芯模型机翼在测试中表现为加载点上蒙皮压缩破坏;蒙皮-加筋机翼则表现为支点处的剪切破坏;梁式结构机翼均表现为支点与加载点中间的前缘剪切破坏。采用有限元分析模型机翼的强度与破坏过程,其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机翼 整体成型 三点弯曲 有限元分析 泡沫夹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抗弯应力分析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光伟 陈利 +2 位作者 李嘉禄 周清 孙颖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4-58,共5页
针对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结构件承载细观结构优化设计的问题,以三维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为对象,对其抗弯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基于细观结构单胞模型,采用刚度体积平均法计算具有不同编织角的三维四向、五向和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 针对三维多向编织复合材料结构件承载细观结构优化设计的问题,以三维编织复合材料T型梁为对象,对其抗弯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基于细观结构单胞模型,采用刚度体积平均法计算具有不同编织角的三维四向、五向和六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利用有限元软件Patran/Nastran计算T型梁承受弯曲载荷的应力应变,分析纤维束交织结构和细观结构参数对T型梁抗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体积含量一定时,三维六向较三维四向、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的弹性性能更接近各向同性,同时选择比较大的编织角,可提高T型梁抗弯的承载能力。此方法可为异型三维编织复合材料构件细观结构的选型与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编织 复合材料 T型梁 弯曲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交联结构特征对复合材料纵向压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巍 张天骄 +4 位作者 包建文 张代军 钟翔屿 李伟东 李晔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0,共6页
通过选择不同官能度的环氧树脂,调节树脂单体配比,获得了不同固化交联结构的环氧树脂基体,并与国产T800级碳纤维复合制备成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不同交联结构的环氧树脂基体对其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纵向压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选择不同官能度的环氧树脂,调节树脂单体配比,获得了不同固化交联结构的环氧树脂基体,并与国产T800级碳纤维复合制备成碳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不同交联结构的环氧树脂基体对其T800级碳纤维复合材料纵向压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三官能团树脂含量升高,树脂基体的交联密度增大,树脂基体模量增大,其对应碳纤维复合材料单向层合板泊松比降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纵向压缩强度随着树脂基体交联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树脂基体交联密度对单向复合材料层合板纵向压缩模量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交联密度 泊松比 纵向压缩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热环境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30
19
作者 刘淑峰 程小全 包建文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3-190,共8页
从试验和理论两方面对复合材料湿热性能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组分材料的性能随着温度和湿度变化而改变;二是湿热环境会造成材料内部应力状态的变化。根据试验得到不同湿热环境下复合... 从试验和理论两方面对复合材料湿热性能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湿热环境对复合材料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组分材料的性能随着温度和湿度变化而改变;二是湿热环境会造成材料内部应力状态的变化。根据试验得到不同湿热环境下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发现湿热对树脂基体的影响尤为严重,工程应用设计中应根据使用环境合理选择树脂种类。在理论研究方面,大多都基于上述两方面的影响建立湿热分析模型,模型中的假设条件和简化较多,因而具有各种各样的局限性,还需进一步研究并建立多尺度的湿/热/力多物理场数值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树脂 湿热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胶预浸料-RTM成型工艺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伟东 刘刚 +2 位作者 包建文 胡晓兰 益小苏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2,共6页
针对RTM成型工艺中的定型、预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贫胶预浸料-RTM成型工艺。采用湿法预浸工艺制备了贫胶预浸料及正常胶含量的预浸料,对比了贫胶预浸料-RTM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及预浸料模压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 针对RTM成型工艺中的定型、预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贫胶预浸料-RTM成型工艺。采用湿法预浸工艺制备了贫胶预浸料及正常胶含量的预浸料,对比了贫胶预浸料-RTM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及预浸料模压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RTM工艺过程中,树脂的流动充模过程可以有效排除附着于贫胶预浸料中的气体,减少孔隙等缺陷出现的概率,复合材料的内部质量能够得到有效地保证。同时,力学性能测试表明,贫胶预浸料-RTM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及冲击后压缩性能优于预浸料模压工艺成型的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胶预浸料 RTM成型工艺 预成型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