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的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发进展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斌太 邢丽英 +6 位作者 包建文 安学锋 张洋 石峰晖 李雪芹 焦健 陈祥宝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100,共9页
归纳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航空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研制出超薄热塑性无纺织物层间增韧技术以实现提高复合材料的CAI性能。设计出的多夹层结构具有多层吸收拓展频带的作用,使多夹层隐身复合材料的吸收... 归纳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航空先进树脂基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研制出超薄热塑性无纺织物层间增韧技术以实现提高复合材料的CAI性能。设计出的多夹层结构具有多层吸收拓展频带的作用,使多夹层隐身复合材料的吸收频宽达1~18GHz。高韧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耐高温复合材料技术得到发展,并形成预浸料-热压灌成型、液态成型和自动化制造技术体系。发展复合材料固化、树脂流动、固化变形等模拟优化技术,并建立复合材料数据库技术。建立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可在支撑航空装备研制,在航空复合材料创新引领、体系主导、基础支撑和保障应用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吸收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 航空复合材料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T型接头的拉伸性能
2
作者 张一帆 安柳絮 +4 位作者 闫英杰 邹齐 刘晓志 郭俊华 陈利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135,共8页
为研究不同交织结构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T型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织物结构以及不同连接方式的复合材料T型接头,并采用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复合成型。采用拉伸试验结合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T型结构的宏观... 为研究不同交织结构对三维机织复合材料T型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织物结构以及不同连接方式的复合材料T型接头,并采用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工艺复合成型。采用拉伸试验结合非接触全场应变测量系统研究了复合材料T型结构的宏观力学行为,利用Micro-CT技术阐明其失效机制,并细致讨论了不同织物结构和不同连接方式对复合材料T型接头拉伸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交叉连接试样的拉伸强度相比于分叉连接试样提高了12.46%,交叉引入的纬纱可以抵抗拉伸载荷在连接处产生的剪切作用,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T型接头的损伤容限;多层多向复合材料T型接头的拉伸强度相比于层联机织复合材料T型接头提升了98.46%,多层多向结构由于±45°斜向纱的引入改善了试样在连接处的应力分布,能有效提高复合材料T型接头底板的抗剪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接头 多层多向结构 三维机织复合材料 拉伸性能 失效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塑性复合材料电阻焊接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璐 张代军 +2 位作者 李军 栗付平 陈祥宝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1,共13页
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韧性、可焊接、可回收性和短成型周期,在航空航天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高熔点树脂的加工难度限制了复杂构件的制造。电阻焊接技术通过焦耳热效应实现界面熔融连接,避免了机械连接和胶接的缺点,成... 热塑性复合材料因其优异的韧性、可焊接、可回收性和短成型周期,在航空航天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高熔点树脂的加工难度限制了复杂构件的制造。电阻焊接技术通过焦耳热效应实现界面熔融连接,避免了机械连接和胶接的缺点,成为热塑性复合材料连接的重要方法。本文综述了电阻焊接的基本原理、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策略,加热元件的改进方法,以及大尺寸焊接技术(顺序电阻焊接和连续电阻焊接)的应用进展。研究表明,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和改进加热元件,可显著提高焊接接头强度。为了实现电阻焊接技术的工程化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对工艺稳定性、焊接接头可靠性、大尺寸焊接等问题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电阻焊接 工艺优化 电阻加热元件 大尺寸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铺丝技术的CF/PAEK热塑性复合材料原位退火工艺
4
作者 辛志博 江梦茹 +6 位作者 肖涵 赵威 张翰林 朱垠晓 杨方鸿 王成博 段玉岗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51,共9页
针对CF/PAEK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成型工艺中质量一致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铺放后真空辅助原位退火(vacuum-assisted in-situ annealing,VIA)工艺。针对自动铺放成型后的层合板开展VIA工艺实验,通过调控原位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制备CF/PAEK复... 针对CF/PAEK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成型工艺中质量一致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铺放后真空辅助原位退火(vacuum-assisted in-situ annealing,VIA)工艺。针对自动铺放成型后的层合板开展VIA工艺实验,通过调控原位退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制备CF/PAEK复合材料单向层合板,分别研究VIA工艺参数对成型温度场、翘曲变形、孔隙率、结晶度和层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IA工艺可以为样件提供均匀的温度场,消除结晶梯度,使样件翘曲程度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直至消除;当退火温度超过树脂熔融温度,可以降低CF/PAEK预浸料或自动纤维铺放(AFP)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内部孔隙,孔隙率降至1.97%,同时大幅提升层间性能,使样件层间剪切强度达到64.7 MPa,相比未经过VIA的样件提升5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自动铺丝 原位成型 CF/PAEK 原位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动铺放技术的聚芳醚酮复合材料后处理工艺优化
5
作者 王成博 张代军 +4 位作者 关博文 辛志博 刘刚 李军 陈祥宝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42,共11页
聚芳醚酮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在航空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针对自动铺放原位成型聚芳醚酮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欠佳的问题,系统研究后处理工艺参数(温度、压力和时间)对孔隙消除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聚芳醚酮预浸料... 聚芳醚酮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冲击性能,在航空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针对自动铺放原位成型聚芳醚酮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欠佳的问题,系统研究后处理工艺参数(温度、压力和时间)对孔隙消除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聚芳醚酮预浸料,通过自动铺放技术制备层合板。采用差式扫描量热仪、流变测试及力学性能表征,建立黏度-压力-时间耦合模型。结果表明,模型可以合理预测不同工艺参数对孔隙消除的影响规律,得到后处理临界温度为340℃。温度在340~360℃之间,树脂黏度较低且稳定性良好,有利于快速排出孔隙缺陷。后处理压力显著影响孔隙排出效率,360℃经过60min完全排出孔隙的临界压力为0.7MPa,压力继续增加对材料性能的提升收益较小。后处理时间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依赖于后处理压力,360℃和0.7 MPa时,60 min可以完全消除孔隙缺陷;360℃和1.6 MPa时,仅需20 min就可以完全消除孔隙缺陷。360℃、0.7 MPa和60 min时,材料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达到2844、1653MPa和103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铺放 聚芳醚酮 复合材料 后处理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公司预浸料-熔渗工艺SiCf/SiC复合材料应用研究历程及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王雅娜 李天山 +1 位作者 王海润 焦健 《航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7,共17页
美国通用电气航空公司(简称GE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预浸料-熔渗工艺SiCf/SiC复合材料的研发,组织数百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历时30年、累计投入近15亿美金,最终实现了该材料在发动机领域的成功应用与商业化。本文详细阐述了GE公司预浸料... 美国通用电气航空公司(简称GE公司)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预浸料-熔渗工艺SiCf/SiC复合材料的研发,组织数百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历时30年、累计投入近15亿美金,最终实现了该材料在发动机领域的成功应用与商业化。本文详细阐述了GE公司预浸料-熔渗工艺SiCf/SiC复合材料螺旋式的发展历程,聚焦其在燃气轮机和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领域的创新实践,通过多个典型热端构件研发的案例分析,揭示了GE公司以“需求牵引-技术验证-工程迭代”为核心的研发范式,并深度解构了GE公司的7FA发动机涡轮外环组件跨越10年的渐进式设计迭代路径,层层解构其服役失效逆向反馈与正向设计牵引的协同优化逻辑。针对国外发展现状,本文进一步解读了GE公司通过垂直整合制造链,引入数字孪生工艺优化,建立机器学习检测体系,构建“材料-工艺-检测”三位一体的技术壁垒。GE公司发展经验表明,技术突破需兼顾长期基础研究与敏捷工程迭代,国内应通过技术体系革新,以典型构件为牵引,建立“设计-制造-考核”闭环的研发流程,建立多学科平等协同机制。强化基础能力,依托高校和国家级研发中心开展机理研究,实施热-力-化学多场耦合约束下的多维度协同优化,尽快推进产业生态构建,整合零散资源,搭建“产学研”快速验证平台。提早布局数字化赋能,实施全链条数据采集与AI嵌入。最后通过深度凝练外在相关技术领域的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提出了涵盖“基础研究-中试验证-标准建设-产业协同”的自主化发展路线图,旨在为国内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攻关提供方法论层面的战略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F/SIC复合材料 预浸料-熔渗 发动机 应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航空树脂基复合材料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64
7
作者 益小苏 张明 +1 位作者 安学锋 刘立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76,共5页
综述了国外先进航空复合材料在民用机和军用机上的研究与应用进展,指出了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发展的方向和趋势,简述了先进复合材料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在以上方向上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树脂基复合材料 高韧性 低成本技术 整体制造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纵向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陈利 梁子青 +2 位作者 马振杰 刘景艳 李嘉禄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3-6,共4页
通过对具有不同编织结构参数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试件的纵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分析了该类材料的纵向拉、压刚度和强度随编织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的失效形式。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破坏前基本保持线弹性,纵向拉、压破坏具有脆... 通过对具有不同编织结构参数的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试件的纵向拉伸和压缩实验,分析了该类材料的纵向拉、压刚度和强度随编织工艺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材料的失效形式。三维五向编织复合材料在破坏前基本保持线弹性,纵向拉、压破坏具有脆性特征,拉伸模量和压缩模量比较接近,但拉伸强度远大于压缩强度。编织角和纤维体积含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显著,纱线粗细的影响不大。提高第五向纱线的比例,可提高材料的纵向性能。此外,研究中采用短标距薄板试件,以避免试件产生整体屈曲和端部纤维束开裂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三维编织 力学性能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学遥感器的发展对先进复合材料的需求 被引量:16
9
作者 乌崇德 傅丹鹰 益小苏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15,共5页
从国内外空间光学遥感器技术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对该领域内基础材料的需求及其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空间光学遥感器中光机结构材料和典型的光学反射镜材料在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还提出了应用材料在空间中的... 从国内外空间光学遥感器技术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对该领域内基础材料的需求及其应用特点。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空间光学遥感器中光机结构材料和典型的光学反射镜材料在机械稳定性和热稳定性方面的要求。还提出了应用材料在空间中的热真空适应性和表面防护问题。同时介绍了新型空间光学遥感器中应用的新型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光学遥感器 复合材料 卫星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p/Al复合材料的电火花加工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周家林 黄树涛 +1 位作者 左庆新 崔岩 《制造技术与机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9-112,共4页
通过电火花加工SiCp/Al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探索了电流、脉宽、脉间等参数对电火花加工速度和电极损耗的影响,总结出含体积分数为56%的SiCp/Al复合材料电火花加工的合理加工参数。实验表明:当电极直径为φ18mm时,电流为16A、脉宽... 通过电火花加工SiCp/Al复合材料的实验研究,探索了电流、脉宽、脉间等参数对电火花加工速度和电极损耗的影响,总结出含体积分数为56%的SiCp/Al复合材料电火花加工的合理加工参数。实验表明:当电极直径为φ18mm时,电流为16A、脉宽为250—350ps、脉间为100ps时,可以进行复合材料的高效加工,对实际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脉宽 脉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复合材料技术的挑战与创新 被引量:11
11
作者 益小苏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24-30,共7页
“离位”增韧和“离位”液态成型两种新的复合材料技术符合先进航空复合材料低成本、高损伤容限、多功能的发展趋势,能形成具有“通用性”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损伤容限 发展背景 材料韧性 航空材料 层合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增强聚芳醚酮热塑性复合材料电阻焊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璐 张代军 +2 位作者 李军 栗付平 陈祥宝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5-52,共8页
本文研究了以不锈钢金属网为电阻加热元件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电阻焊接技术,考察了电阻焊接工艺参数如绝缘膜材质和规格、焊接功率、焊接时间、焊接压力等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揭示了各参数之间的多重关联制约关系。通过工艺优化,解决了焊接... 本文研究了以不锈钢金属网为电阻加热元件的热塑性复合材料电阻焊接技术,考察了电阻焊接工艺参数如绝缘膜材质和规格、焊接功率、焊接时间、焊接压力等对焊接质量的影响,揭示了各参数之间的多重关联制约关系。通过工艺优化,解决了焊接过程中的边缘效应和电流泄漏等问题,实现了180 mm长焊缝的高质量焊接。研究结果表明,当绝缘层为0.1 mm厚的PEI膜,焊接压力为2.0 MPa时,焊接试样的单搭接剪切强度达到40.5 MPa,高于材料本征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复合材料 电阻焊接 焊接工艺 单搭接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纳米管膜的树脂基复合材料电加热除冰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璐 张代军 +2 位作者 李军 栗付平 陈祥宝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5-52,共8页
本文开展了碳纳米管膜应用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电热除冰技术的研究,采用一体化成型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膜/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考察了碳纳米管膜/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和除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碳纳米管膜/复合材料内部质量良好... 本文开展了碳纳米管膜应用于树脂基复合材料电热除冰技术的研究,采用一体化成型工艺制备了碳纳米管膜/复合材料,并对其结构进行优化,考察了碳纳米管膜/复合材料的电热性能和除冰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得碳纳米管膜/复合材料内部质量良好,电加热性能优异,与金属电热元件相比,其除冰效率高,除冰能耗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膜 树脂基复合材料 一体化成型 电加热除冰 除冰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铺层角度对聚酰亚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抗高速冲击性能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燕吉强 谢宗佑 +4 位作者 李军 邹齐 雷帅 曹铁男 张代军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18,共7页
为探究聚酰亚胺纤维铺层角度对复合材料抗高速冲击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铺层方式的聚酰亚胺纤维增强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研究了铺层角度对复合材料损伤形貌、弹道极限速度和击穿吸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铺层角度层合板... 为探究聚酰亚胺纤维铺层角度对复合材料抗高速冲击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铺层方式的聚酰亚胺纤维增强双马树脂基复合材料层合板,研究了铺层角度对复合材料损伤形貌、弹道极限速度和击穿吸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铺层角度层合板内纤维各向异性越大,层合板变形量越大;[0/90]铺层具备最优抗高速冲击性能,非击穿情况下,[0/90]铺层的弹道吸能比[45/0/-45]铺层的弹道吸能效率提升61%,击穿情况下,[0/90]铺层击穿吸能比[30/0/-30]铺层击穿吸能提高68%;铺层角度影响冲击载荷在不同层间沿纤维轴向的传递,[0/90]铺层可以避免纤维横向剪切破坏,因此具备最优抗高速冲击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铺层角度 聚酰亚胺纤维 抗高速冲击性能 风扇包容机匣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固/热塑复相增韧体系及其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旸 益小苏 +1 位作者 唐邦铭 王美炫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7-42,共6页
针对热固 /热塑复相体系的相结构、相演变及增韧效果 ,评价了这些复相树脂基体用于先进炭纤维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与影响因素 ,指出了目前国内外研究工作的局限及不足。尤其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工作 ,介绍了我们自己的实验结果及观点 。
关键词 热固/热塑复相体系 相形貌 增韧 炭纤维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刘刚 张代军 +3 位作者 张晖 安学锋 益小苏 张忠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53,共7页
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Al2O3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基体,研究了纳米粒子含量对改性树脂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紧凑拉伸实验研究了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断裂韧性。利用改性树脂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复合材料的力学... 通过机械共混法制备了Al2O3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基体,研究了纳米粒子含量对改性树脂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采用紧凑拉伸实验研究了纳米粒子改性环氧树脂的断裂韧性。利用改性树脂制备了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研究了改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纳米粒子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加入明显改善了环氧树脂基体的断裂韧性并且有助于提高树脂与纤维之间的界面粘接强度,因而使改性复合材料的层间性能明显提高而其他力学性能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8
17
作者 周洋 袁广江 +3 位作者 徐荣九 杜林虎 李宏泉 陈大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36,共6页
概述了国外航空发动机用高温结构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确定了今后的研究目标与方向。
关键词 陶瓷基复合材料 高温结构材料 力学性能 应用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空间光机结构件的高体份SiC/Al复合材料 被引量:36
18
作者 崔岩 李丽富 +1 位作者 李景林 任建岳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175-1180,共6页
采用无压浸渗复合新方法和自行研制的专用工艺设备,低成本地制备了用作空间光机结构件的高体份(55%~57%)SiC/Al复合材料大尺寸坯锭,并对其微观结构特征、基本的力学及热物理性能和断裂机制予以表征。此外,还通过线切割、电火... 采用无压浸渗复合新方法和自行研制的专用工艺设备,低成本地制备了用作空间光机结构件的高体份(55%~57%)SiC/Al复合材料大尺寸坯锭,并对其微观结构特征、基本的力学及热物理性能和断裂机制予以表征。此外,还通过线切割、电火花成型等特种加工手段将该种复合材料制造成反射镜背板、焦面板等一系列空间光机结构用典型样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既有优异的结构承载功能(弹性模量213GPa,而比模量则比铝合金、钛合金及钢高出近两倍),又有卓越的热控功能(其热膨胀系数比钛合金还要低,热导率接近纯铝,达到235W/m·K),若以其替代钛合金用于空间光机结构可望获得显著的轻量化效果并降低热控负荷、改善热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AL复合材料 高体份 无压浸渗 空间光机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结构-功能一体化技术与吸能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益小苏 许亚洪 +2 位作者 唐邦铭 陈永刚 张子龙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3-8,共6页
复合材料的结构一体化技术包括结构整体化和结构 功能一体化两个方面。复合材料吸能结构属于典型的结构 功能一体化结构。以复合材料管形件为基础,发现提高管形件轴向性能如增加编织结构的轴向纤维纱数,或调整预浸料复合材料铺层尽可能... 复合材料的结构一体化技术包括结构整体化和结构 功能一体化两个方面。复合材料吸能结构属于典型的结构 功能一体化结构。以复合材料管形件为基础,发现提高管形件轴向性能如增加编织结构的轴向纤维纱数,或调整预浸料复合材料铺层尽可能地平行于轴向,或提高复合材料层间韧性(即高CAI值)等,都有利于提高吸能效果。在整体化制造方面,研制和验证了织物复合材料正弦波梁的液态成型制造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吸能行为 正弦波粱 液态成型 编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6061Al复合材料的界面优化与控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崔岩 耿林 姚忠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59-162,共4页
系统地研究了一种控制SiCp/Al复合材料中轻微界面反应的新工艺,并通过界面结构观察和弯曲性能测试,成功地评价了该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酸洗工艺可以通过改变碳化硅颗粒表面的化学特性来实现SiCAl界面状态的优化及控... 系统地研究了一种控制SiCp/Al复合材料中轻微界面反应的新工艺,并通过界面结构观察和弯曲性能测试,成功地评价了该工艺的效果。结果表明:酸洗工艺可以通过改变碳化硅颗粒表面的化学特性来实现SiCAl界面状态的优化及控制,进而达到调整该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以适应不同应用工况条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 铝基 复合材料 酸洗 界面优化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