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2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级配分布模数对复合胶凝材料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蒋正武 袁乐琅 任强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基于紧密堆积级配模型,研究了级配分布模数对复合胶凝材料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inger-Funk模型级配分布模数对不同复合胶凝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具有不同的影响规律;浆体流变性能与湿堆积密实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水膜厚... 基于紧密堆积级配模型,研究了级配分布模数对复合胶凝材料浆体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inger-Funk模型级配分布模数对不同复合胶凝材料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具有不同的影响规律;浆体流变性能与湿堆积密实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水膜厚度是级配分布模数影响浆体流变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水膜厚度的增加,复合胶凝材料浆体的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呈幂指数型下降趋势,这一影响可通过简化YODEL模型和Ahmadah模型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胶凝材料 Dinger-Funk模型 流变性能 湿堆积密实度 水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胶凝材料演变与展望
2
作者 王栋民 许栋 +1 位作者 张祖华 王吉祥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59-766,773,共9页
波特兰水泥至1824年发明以来,凭借其更快的凝结速度、更高的强度以及更优异的耐久性等优势,迅速取代石灰成为建筑中最主要的胶凝材料,但其伴随着CO_(2)排放高的问题。近年来,为减少水泥行业排放的CO_(2),碱激发材料、地质聚合物、超硫... 波特兰水泥至1824年发明以来,凭借其更快的凝结速度、更高的强度以及更优异的耐久性等优势,迅速取代石灰成为建筑中最主要的胶凝材料,但其伴随着CO_(2)排放高的问题。近年来,为减少水泥行业排放的CO_(2),碱激发材料、地质聚合物、超硫酸盐水泥和全固废胶凝材料等非波特兰胶凝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了这类材料的发展历史、种类、性能及其在低碳建筑中的应用潜力,旨在为中国建材行业的碳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 波特兰水泥 碱激发材料 地质聚合物 超硫酸盐水泥 全固废胶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长跨距猫道泵送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与工程应用
3
作者 何倍 郑鹏鹏 +2 位作者 张乙彬 汤宇祺 蒋正武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35-645,共11页
为解决高山峡谷地区大跨径桥梁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难题,通过配合比基本参数优化、骨料优化、矿物掺合料优化及外加剂组分优化等技术制备出满足工作性能、泵送性能和力学性能的C3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并开展了其泵送施工应用研究。结果表... 为解决高山峡谷地区大跨径桥梁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难题,通过配合比基本参数优化、骨料优化、矿物掺合料优化及外加剂组分优化等技术制备出满足工作性能、泵送性能和力学性能的C3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并开展了其泵送施工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500 m以上超长跨距猫道结构作为泵送施工平台,可满足高山峡谷桥梁混凝土远程泵送施工的技术要求;研制出的C30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坍落度为250 mm、扩展度为605 mm、初凝时间大于12 h,成功应用于贵州古牛河特大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 配合比优化 泵送施工 超长跨距 猫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焚烧灰对水泥基材料性能的影响机制
4
作者 宋逸伦 谷帅族 +2 位作者 孙子璇 余倩倩 吴凯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93-902,共10页
为实现焚烧灰(SIA)资源化高效利用,从SIA对水泥基材料颗粒堆积状态、流动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入手,结合水化热、物相组成和孔结构等系统分析了SIA对水化进程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IA的不规则形貌和高吸水特性导致水泥净浆流动性降... 为实现焚烧灰(SIA)资源化高效利用,从SIA对水泥基材料颗粒堆积状态、流动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入手,结合水化热、物相组成和孔结构等系统分析了SIA对水化进程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SIA的不规则形貌和高吸水特性导致水泥净浆流动性降低,且降幅随SIA掺量增大而增加;SIA粒径分布较宽,可有效提高水泥基材料的堆积密度;适量(质量分数5%)SIA通过填充、成核、火山灰反应促进水化产物生成和孔隙结构细化,改善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高掺量(质量分数30%)SIA因其多孔特性和稀释效应导致水化产物减少、孔隙率增大及力学性能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焚烧灰 抗压强度 流动性 水化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自愈合过程与产物 被引量:10
5
作者 阚黎黎 施惠生 +1 位作者 瞿广飞 宁平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517-1523,共7页
借助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纤维表面以及15,30,50μm不同宽度裂缝自愈合产物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合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透射电镜)、XRD(X-raydiffraction)及FTIR(fourie... 借助环境扫描电镜(ESEM)对纤维表面以及15,30,50μm不同宽度裂缝自愈合产物的生长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合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TEM(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透射电镜)、XRD(X-raydiffraction)及FTIR(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等先进研究手段,对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裂缝自愈合产物的化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体系中水泥基材料的进一步水化及C-S-H凝胶和CaCO3晶体的生成是裂缝自愈合的主要原因.宽度15μm裂缝的自愈合产物主要为C-S-H凝胶;宽度30μm裂缝的自愈合产物主要为C-S-H凝胶和CaCO3;观察周期内,宽度50μm形成的自愈合产物量无法填满裂缝.从微观层次上看,宽度30μm以下的裂缝几乎都能完全自愈合.同时,ECC材料中的PVA(聚乙烯醇)纤维有亲水特性,为自愈合产物的形成提供了成核点,有助于ECC材料自愈合产物的形成和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 自愈合 过程 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材料的辐射制冷实验效果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杨利香 马一平 赵彪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38-1139,1143,共3页
对4种可以用于辐射制冷的化合物进行了辐射制冷效果的对比试验,并测定了其吸收比和法向发射比。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都具有很高的辐射率,且与其辐射制冷实验结果表现出一致。首次提出CaF2用于辐射制冷,实现了制冷空间温度比环境温度低8-1... 对4种可以用于辐射制冷的化合物进行了辐射制冷效果的对比试验,并测定了其吸收比和法向发射比。结果表明,4种化合物都具有很高的辐射率,且与其辐射制冷实验结果表现出一致。首次提出CaF2用于辐射制冷,实现了制冷空间温度比环境温度低8-11℃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制冷 光谱选择性 吸收比/法向发射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水泥基材料裂缝分布及自愈合后力学性能 被引量:16
7
作者 阚黎黎 施惠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7-33,共7页
在0.3%,0.5%,1.0%,2.0%预加拉伸应变破坏下,进行了2种配比、不同龄期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裂缝分布、干湿循环自愈合后力学性能的恢复及不同物相的纳米压痕测试.结果表明:ECC具有很多有利于裂缝自愈合行为的特性,其裂缝宽度大都... 在0.3%,0.5%,1.0%,2.0%预加拉伸应变破坏下,进行了2种配比、不同龄期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裂缝分布、干湿循环自愈合后力学性能的恢复及不同物相的纳米压痕测试.结果表明:ECC具有很多有利于裂缝自愈合行为的特性,其裂缝宽度大都在30μm以下,自愈合后,其最终强度及拉伸应变能力均能达到甚至超过对比试件,裂缝自愈合产物的弹性模量约为34.8GPa,硬度约为1.6GPa,刚度约为0.1mN/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基复合材料 自愈合 裂缝分布 纳米压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相变蓄热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东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2-46,共5页
以膨胀多孔石墨(EG)和硅藻土(DI)这2种多孔矿物介质与硬脂酸丁酯(BS)有机相变材料制备了有机相变蓄热复合材料,并采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方法(MDSC)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借助层状复合材料热传导模型分析了多孔矿物介质内部结构特征... 以膨胀多孔石墨(EG)和硅藻土(DI)这2种多孔矿物介质与硬脂酸丁酯(BS)有机相变材料制备了有机相变蓄热复合材料,并采用调制差示扫描量热方法(MDSC)测试了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借助层状复合材料热传导模型分析了多孔矿物介质内部结构特征对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G和BS制备的有机相变蓄热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层状结构,其压制方向的导热系数更接近于层状复合材料热传导模型c轴方向的导热系数;采用DI和BS制备的有机相变蓄热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接近层状复合材料热传导模型a-b平面方向的导热系数,即该复合材料内部具有非常好的连通性.多孔矿物介质对有机相变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增强效果不仅受多孔矿物介质导热系数的作用,而且还受到复合材料内部结构特征的影响.当复合材料在热传导方向上形成连通性结构时有利于上述增强效果;而当复合材料形成与热传导方向垂直的层状结构时则不利于上述增强效果,即使多孔矿物介质具有很高的导热系数也是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矿物介质 有机相变材料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的安全与环保在线监控 被引量:7
9
作者 朱洪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8-271,共4页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分析现有实验室集中监控措施对安全与环境监管的有益作用和不足,设计、利用网络摄像机对实验室进行实时的在线监视与控制,通过实际应用体现出其对改善设备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的实际效果,总...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管理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分析现有实验室集中监控措施对安全与环境监管的有益作用和不足,设计、利用网络摄像机对实验室进行实时的在线监视与控制,通过实际应用体现出其对改善设备安全与环境卫生管理的实际效果,总结出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学生进入实验室的报到制度、针对实验过程的监管制度、实验结束后的验收制度,以及实验室安全直接责任人、实验室和院校各级领导的多级、同步、实时监管制度等,通过分析一段时期的应用过程和经验,提出该技术方法的使用功能尚有更大的发掘空间,是一种简单、便捷和高效的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型实验室 安全 环保 在线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基材料开发性实验课程设计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洪波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8-191,共4页
按照水泥材料试验规程,设计开发性实验课程内容,分别采用安定性合格及不合格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和外加剂等材料,用于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细度、密度、安定性、流动性和力学性能试验,在完成传统验证性实验课程目标的同时,扩展... 按照水泥材料试验规程,设计开发性实验课程内容,分别采用安定性合格及不合格水泥、粉煤灰、矿渣粉和外加剂等材料,用于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细度、密度、安定性、流动性和力学性能试验,在完成传统验证性实验课程目标的同时,扩展学生通过该实验所获得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上述材料对水泥相关性能的影响,增强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收到有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掺合料 开发性 实验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灰质材料的火山灰活性检测方法综述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振平 闫珠华 +4 位作者 张挺 穆帆远 王春胜 羊省 孙其岩 《材料导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8,共6页
本文将火山灰质材料的火山灰活性检测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其中,直接法包括石灰吸收值法,火山灰反应程度评定法和酸、碱溶出度法;而间接法包括物理性能法,水化反应放热量法和物理、化学特征参数法。为正确指导火山灰活性检测... 本文将火山灰质材料的火山灰活性检测方法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其中,直接法包括石灰吸收值法,火山灰反应程度评定法和酸、碱溶出度法;而间接法包括物理性能法,水化反应放热量法和物理、化学特征参数法。为正确指导火山灰活性检测方法的应用,本文详细介绍并比较了各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笔者认为,直接法可直接测定出火山灰质材料与Ca(OH)2反应的程度,但其操作和分析过程相对复杂;间接法可通过测定火山灰质材料对体系物化性能的影响或材料自身的物理、化学特征参数来评价其火山灰活性。本文从材料科学的角度厘清了各检测方法的适用对象,认为应根据不同的火山灰质材料的特性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火山灰活性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质材料 火山灰活性 直接法 间接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地改造用高效阻盐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2
作者 张雄 朱国鑫 吕欣妍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6-1134,共9页
为改良盐碱土壤,制备了一种隔水阻盐性能优异的超疏水颗粒材料,构建隔水阻盐材料与蓄水模式结合的盐碱地改造体系。以大漠砂为芯材,通过表面覆膜进行疏水改性,探究树脂和微纳米辅材掺量对材料疏水性、抗渗性和透气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微... 为改良盐碱土壤,制备了一种隔水阻盐性能优异的超疏水颗粒材料,构建隔水阻盐材料与蓄水模式结合的盐碱地改造体系。以大漠砂为芯材,通过表面覆膜进行疏水改性,探究树脂和微纳米辅材掺量对材料疏水性、抗渗性和透气性的影响规律。利用微型土柱模拟地下水盐迁移过程,探究材料的隔水性能和阻盐性能。结果表明,在树脂、疏水碳酸钙和纳米二氧化硅掺量分别为1.0%、0.8%和0.2%时,材料接触角达到153.6°,耐静水高度达230 mm,并维持良好的透气性能。在微型土柱模拟试验中,隔水阻盐材料对水分蒸发和盐分上移的抑制作用明显,蒸发抑制率为50%~70%,盐分抑制率大于99%且在20次阻盐循环后维持97.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改良 超疏水材料 隔水阻盐 蒸发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絮凝与消泡材料对盾构渣土渗流性能的作用机理
13
作者 陈庆 陈沈旖 +1 位作者 阳栋 官林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91-999,共9页
为促进盾构渣土的资源化利用,针对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成分复杂、含水率高且渗透性差等问题,结合渗透试验、压汞测试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方法,分析盾构渣土的多尺度渗流特征,探究掺入絮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和消泡剂有机硅氧烷... 为促进盾构渣土的资源化利用,针对土压平衡盾构渣土成分复杂、含水率高且渗透性差等问题,结合渗透试验、压汞测试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方法,分析盾构渣土的多尺度渗流特征,探究掺入絮凝剂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和消泡剂有机硅氧烷对渣土渗透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原状盾构渣土的水分渗流受土体内泡沫的影响,渗透系数最终稳定在7.72×10^(-6)cm·s^(-1)附近,土体孔隙率高且孔径小贯通性差。絮凝剂的掺入可以改善盾构渣土的渗透性能,这是因为CPAM的吸附架桥和电中和作用,但掺量过大则会抑制渗流;该试验中CPAM的最佳掺量为0.30%,渗透系数最高可达2.55×10^(-5)cm·s^(-1)。消泡剂有机硅氧烷的掺量越高,盾构渣土的渗透系数越大,消泡剂可以快速消破土体内部泡沫并提高渗流通道的连通性;本试验的最佳掺量为0.20%,渗透系数可达1.31×10^(-5)c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渣土 渗流 絮凝剂 消泡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控制材料对混凝土收缩及微观性能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左俊卿 房霆宸 +6 位作者 朱敏涛 陈逸群 徐晶 詹培敏 赵海涛 王育江 徐文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00,106,共7页
研究了减缩剂、膨胀剂等裂缝控制材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了裂缝控制材料对水泥的水化特性以及混凝土孔隙结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减缩剂和膨胀剂后,试样的干燥... 研究了减缩剂、膨胀剂等裂缝控制材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并结合低场核磁共振、扫描电镜试验分析了裂缝控制材料对水泥的水化特性以及混凝土孔隙结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入减缩剂和膨胀剂后,试样的干燥收缩率明显降低,膨胀剂的改善作用效果优于减缩剂。与基准组相比,减缩剂和膨胀剂试样90 d的干燥收缩分别降低了4.1%~10.3%和14%~21.7%。同时,减缩剂试样应变发展速率系数从80.48降低至54.59,而膨胀剂试样降低至41.69。微观测试结果表明:膨胀剂的加入加速了水泥早期水化进程,但后期的水化程度低于基准组。减缩剂和膨胀剂的掺入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混凝土基体的微观结构,增加了基体中有害孔的含量,但降低了混凝土中孔径<50 nm的孔隙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裂缝控制 外加剂 收缩性能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短纤维插层增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于本泽 李岩 +1 位作者 涂昊昀 章中森 《航空材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9,共8页
亚麻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因具有密度低、力学性能优异且绿色环保等优点,在航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关注。然而亲水性亚麻纤维与疏水性环氧树脂基体间界面相容性差,使得复合材料抗分层能力不足,影响了材料承载能力与使用寿命。短纤维插... 亚麻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因具有密度低、力学性能优异且绿色环保等优点,在航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关注。然而亲水性亚麻纤维与疏水性环氧树脂基体间界面相容性差,使得复合材料抗分层能力不足,影响了材料承载能力与使用寿命。短纤维插层增韧是复合材料层间增韧的有效方法,而以内聚力模型为基础的数值模拟也是复合材料层间增韧研究的有效工具。采用双线性、指数型和三线性三种内聚力模型分别对短芳纶纤维插层亚麻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Ⅰ型层间断裂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结合双悬臂梁试验结果与数字图像相关法观测,总结了内聚力本构关系选取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线性和指数型模拟结果未出现阶梯波动下降,不适合短纤维插层的层间增韧模拟;而三线性内聚力模型因体现了纤维桥联与基体破坏增韧作用,模拟结果表现出与实验相近的纤维桥联失效增韧模式与裂纹扩展行为,可有效模拟短纤维插层增韧效果及行为,为复合材料短纤维插层增韧设计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复合材料 短纤维插层 层间增韧 内聚力模型 纤维桥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氟无氯无碱液体速凝剂的制备及机理研究
16
作者 刘艳 孙振平 +2 位作者 杨海静 李欢欢 李志林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69-877,共9页
考察了MgSO_(4)和三乙醇胺(TEA)两种早强组分对含有二乙醇胺(DEA)的Al_(2)(SO_(4))_(3)溶液储存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含不同早强组分的DEA-Al_(2)(SO_(4))_(3)溶液(以下简称Al_(2)(SO_(4))_(3)溶液)对水泥浆体凝结时间和水泥砂浆强度的作... 考察了MgSO_(4)和三乙醇胺(TEA)两种早强组分对含有二乙醇胺(DEA)的Al_(2)(SO_(4))_(3)溶液储存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含不同早强组分的DEA-Al_(2)(SO_(4))_(3)溶液(以下简称Al_(2)(SO_(4))_(3)溶液)对水泥浆体凝结时间和水泥砂浆强度的作用。通过将Al_(2)(SO_(4))_(3)溶液与MgSO_(4)、TEA复配,制备了无氟无氯无碱液体速凝剂(LA),并测试其综合性能。同时采用水化热、氢质子低场核磁共振分析、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以及扫描电镜等测试手段,揭示了LA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低LA用量下,MgSO_(4)和TEA均能增强Al_(2)(SO_(4))_(3)溶液的早强效果;掺加LA能显著缩短水泥浆体凝结时间,提高水泥砂浆早期抗压强度;LA通过促进硬化浆体中早期钙矾石晶体的形成,加速液相中骨架形成,实现浆体快速凝结硬化与早期强度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氟无氯无碱液体速凝剂 早强组分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水化产物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料多尺度粒形表征及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
17
作者 任强 张吉 +1 位作者 韩玉 蒋正武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08-619,共12页
从骨料形状、棱角性和表面纹理3个尺度出发,系统梳理了骨料粒形的表征方法及其优缺点,深入探讨了不同尺度粒形特征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骨料粒形通过影响颗粒堆积密实度、界面过渡区特性及传输路径显... 从骨料形状、棱角性和表面纹理3个尺度出发,系统梳理了骨料粒形的表征方法及其优缺点,深入探讨了不同尺度粒形特征对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骨料粒形通过影响颗粒堆积密实度、界面过渡区特性及传输路径显著改变了混凝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料 表征方法 形状 棱角性 表面纹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组分对硫酸铝型无碱液体速凝剂性能的影响及机理
18
作者 孙振平 葛宇龙 +2 位作者 田俊涛 杨海静 李志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3-1101,共9页
通过试验研究了甲酸、草酸和磷酸3种络合组分对硫酸铝型无碱液体速凝剂(LA)储存稳定性、水泥净浆凝结时间和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借助水化热、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TG‒DTG)分析手段表征掺硫酸铝型LA的水泥浆体的水化... 通过试验研究了甲酸、草酸和磷酸3种络合组分对硫酸铝型无碱液体速凝剂(LA)储存稳定性、水泥净浆凝结时间和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并借助水化热、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热重(TG‒DTG)分析手段表征掺硫酸铝型LA的水泥浆体的水化进程、物相组成和物相微观形貌,以探明络合组分对硫酸铝型LA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3种络合组分均能提高硫酸铝型LA的储存稳定性,磷酸效果最佳,甲酸次之,草酸最弱。在硫酸铝比例相同的条件下,3种络合组分对于提升硫酸铝型LA促凝效果的能力依次为甲酸>草酸>磷酸。草酸作为络合组分可以提高硫酸铝型LA的早强作用,而磷酸作为络合组分则使硫酸铝型LA的早强作用变差,但对提高砂浆28d抗压强度有利。络合组分提供的酸根离子能够与硫酸铝型LA中促凝离子Al^(3+)形成稳定络合物,不仅对提高硫酸铝型LA的储存稳定性有利,同时还增加了Al3+的含量,使水泥浆体中钙矾石(AFt)的生成量显著增加,增强硫酸铝型LA的促凝作用和早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铝型无碱液体速凝剂 络合组分 储存稳定性 凝结时间 抗压强度 水化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3D打印砂浆的层间增强方法及界面性能
19
作者 杨钱荣 邢昌祥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42-848,共7页
提出了一种用于3D打印砂浆层间增强的协同打印工艺,即伴随3D打印砂浆的挤出,层间增强材料能够沿上一打印层表面锯齿凹槽自动流平,可同时润湿界面并填充界面孔隙缺陷;比较了增强材料、界面类型(普通界面、增强界面、锯齿界面、增强-锯齿... 提出了一种用于3D打印砂浆层间增强的协同打印工艺,即伴随3D打印砂浆的挤出,层间增强材料能够沿上一打印层表面锯齿凹槽自动流平,可同时润湿界面并填充界面孔隙缺陷;比较了增强材料、界面类型(普通界面、增强界面、锯齿界面、增强-锯齿界面)以及打印时间间隔对3D打印砂浆层间黏结性能和孔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自密实灌浆料和增加锯齿界面的复合增强效果最显著,相对基准试样层间黏结强度提高了72%,平均孔隙率降低了61%,并且在长打印时间间隔下依然具有较高的黏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砂浆 层间增强 协同打印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MC对PC‑CSA复合浆体流变性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川川 陈宁 王茹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6-243,共8页
研究了高低黏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硅酸盐水泥(PC)-硫铝酸盐水泥(CSA)复合浆体流变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HPMC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及其对孔溶液动力黏度的提高阻碍了颗粒的迁移,进而增加了复合浆体的初始表观黏度;HPMC掺量... 研究了高低黏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对硅酸盐水泥(PC)-硫铝酸盐水泥(CSA)复合浆体流变性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HPMC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及其对孔溶液动力黏度的提高阻碍了颗粒的迁移,进而增加了复合浆体的初始表观黏度;HPMC掺量越大,初始表观黏度越高,且高黏度HPMC改性浆体的初始表观黏度比低黏度HPMC改性浆体更高;随着时间的推移,HPMC逐渐吸水膨胀,导致其改性浆体的表观黏度也逐渐增大;HPMC的吸水效果受孔溶液性质的影响,低黏度、低掺量HPMC改性浆体孔溶液的动力黏度较小,溶液在孔隙中的传输阻力也较小,HPMC更容易吸水;高黏度、高掺量HPMC改性浆体孔溶液的动力黏度较大,溶液在孔隙中的传输阻力也随之增大,从而阻碍了HPMC的吸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水泥 硫铝酸盐水泥 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流变性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