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刀具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马尊严 岳彩旭 +2 位作者 周天祥 胡德生 刘献礼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111,共16页
随着“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兴起,制造业中的智能制造及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刀具作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变得更加精密化和智能化。智能刀具是实现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障,本文围绕智能刀具的... 随着“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的兴起,制造业中的智能制造及自动化水平不断提升,刀具作为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也变得更加精密化和智能化。智能刀具是实现智能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的重要环节和必要保障,本文围绕智能刀具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论述,包括智能刀具设计、智能刀具关键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及智能刀具系统等方面内容。归纳了国内外学者们在智能刀具集成优化与结构设计、智能刀具监测和调控技术、基于刀具管控和推荐的智能刀具系统的研究成果,简述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刀具领域中的应用,并指出了智能刀具目前存在的不足及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刀具 状态监测 智能调控 刀具管控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动态范围条纹结构光在机检测技术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泽隆 李茂月 +1 位作者 卢新元 张明垒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8,共18页
条纹结构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为机械加工在机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由于加工环境光线复杂且金属零件本身具有高反光的特性,造成结构光在机检测的精度降低。将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HDR)技术应用于结... 条纹结构光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为机械加工在机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由于加工环境光线复杂且金属零件本身具有高反光的特性,造成结构光在机检测的精度降低。将高动态范围(High Dynamic Range,HDR)技术应用于结构光检测中,可抑制高反光的影响,实现金属零件在复杂场景的测量。本文首先介绍了结构光测量原理,总结出HDR结构光在机检测面临的难点;其次,对HDR结构光技术进行了全面综述,以机械加工在机检测为背景,对基于硬件设备的HDR技术和基于条纹算法的HDR技术分别进行了归纳分析;然后,根据在机检测的条件需求,对各类技术进行总结,并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在机检测的适用性;最后,结合近年来先进制造技术和精密测量的研究热点,对潜在应用进行分析,提出技术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测量 结构光 条纹投影 高动态范围 在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65铝合金厚板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冯义成 王凤春 +3 位作者 张祥斌 王雷 马宝霞 李瑞珩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3-91,共9页
采用半连续铸造→均匀化→热轧→固溶→时效处理制备了壁厚为125 mm的7065铝合金厚板,随后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万能拉伸机等设备,研究了7065铝合金厚板不同壁厚位置的组织... 采用半连续铸造→均匀化→热轧→固溶→时效处理制备了壁厚为125 mm的7065铝合金厚板,随后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X射线衍射仪和万能拉伸机等设备,研究了7065铝合金厚板不同壁厚位置的组织演变以及时效态的力学性能。试验结果表明,7065铝合金厚板铸态条件下表层组织细小,中心层组织较为粗大;均匀化态的η相体积分数较铸态下降了64.5%;热轧态表层的组织变形程度最大,中心层变形程度最小;时效态组织中,析出相以在晶粒内部析出的纳米尺度η'相为主,表层再结晶程度和析出相分数均高于中心层。7065铝合金厚板的不同位置力学性能差异性较小,沿平行于轧制方向(RD),中心层强度最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560.1 MPa、539.6 MPa和13.7%。沿垂直于轧制方向(TD),1/4层强度最高,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为563.1 MPa、541.3 MPa和12.2%。本研究为设计和制备具有良好综合力学性能且性能均匀的7xxx铝合金厚板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065铝合金 厚板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量纲分析和等效刚度法的套管柔性针弯曲特性研究
4
作者 赵燕江 张鹤 +1 位作者 钱程 张永德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5-462,共8页
针对套管柔性针的精准穿刺控制问题,对套管柔性针的弯曲特性进行了探究。通过旋量理论和指数积方程建立了套管柔性针的运动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量纲分析理论和等效刚度法的套管柔性针弯曲特性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针弯曲变形的参数,并采用... 针对套管柔性针的精准穿刺控制问题,对套管柔性针的弯曲特性进行了探究。通过旋量理论和指数积方程建立了套管柔性针的运动学模型,提出了基于量纲分析理论和等效刚度法的套管柔性针弯曲特性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针弯曲变形的参数,并采用函数回归方法确定了变曲率特性函数。变曲率特性实验表明系统误差在2 mm内,满足一般临床手术的精度要求,验证了套管柔性针的变曲率特性建模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介入手术 套管柔性针 运动学模型 变曲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数据驱动的涡轮叶片表面裂纹长度提取方法
5
作者 李茂月 雷金超 +1 位作者 张成龙 刘泽隆 《仪器仪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7-169,共13页
航发涡轮叶片裂纹的长度测量是裂纹危险等级评判的基础和修复的前提。针对涡轮叶片表面裂纹形状不规则、目标小、数据集样本稀少和裂纹成像角度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稀疏数据驱动的涡轮叶片表面裂纹长度提取方法。首先,为提升Unet模型在... 航发涡轮叶片裂纹的长度测量是裂纹危险等级评判的基础和修复的前提。针对涡轮叶片表面裂纹形状不规则、目标小、数据集样本稀少和裂纹成像角度失真等问题,提出一种稀疏数据驱动的涡轮叶片表面裂纹长度提取方法。首先,为提升Unet模型在处理稀疏数据时的精度,采用GeLu函数与Vgg16网络结合的方法提取裂纹特征,将输出作为Unet网络解码部分的输入,保证模型匹配的前提下,在随机初始化权重中引入预训练权重,并在跳跃连接层中引入高效金字塔压缩注意力模块,增强模型在复杂背景下对裂纹特征的聚焦能力。然后,为了得到裂纹的单位像素特征曲线,在精分割后提出使用八邻域骨架化保留裂纹的主干特征结构。最后,深入分析了相机成像原理,讨论了叶片弦线角和相机自身参数对裂纹长度的测量影响,采用张正友标定法求解相机内部参数,建立了像素尺寸与实际尺寸转换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X光测量相比,该方法在测量距离为100~300 mm时,得到的裂纹长度最大误差为6.8%,证明该方法在测量涡轮叶片表面裂纹长度中对X光检测技术具有可替代性;与原算法相比,改进的算法在针对稀疏数据检测时精度显著提高,平均交并比提升了7.14%。所提出的涡轮叶片裂纹长度提取方法,为叶片质量评估及后续修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数据 深度学习 裂纹 涡轮叶片 相机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领域机器人自动钻孔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综述 被引量:6
6
作者 付鹏强 苗宇航 +4 位作者 王义文 姜晓灿 许成阳 刘立佳 周丽杰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74-885,共12页
为促进航空航天领域机器人自动钻孔技术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概述与总结了机器人钻孔离线编程、终端执行器、系统误差补偿等关键技术所包涵的核心思想及算法,梳理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探讨了各关... 为促进航空航天领域机器人自动钻孔技术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概述与总结了机器人钻孔离线编程、终端执行器、系统误差补偿等关键技术所包涵的核心思想及算法,梳理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探讨了各关键技术对机器人自动钻孔系统产生的影响,最后在总结研究成果与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关键技术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线编程 终端执行器 系统误差补偿 自动钻孔系统 机器人 钻孔路径规划 冗余度求解 压脚压紧力反馈 法向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制孔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9
7
作者 付鹏强 蒋银红 +2 位作者 王义文 许成阳 周丽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2-45,共14页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因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已广泛应 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的结构件制造。然而,CFRP 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属性截然不同,具有非匀质性和各向 异性,在制孔加工过程中...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因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已广泛应 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等领域的结构件制造。然而,CFRP 材料和金属材料的属性截然不同,具有非匀质性和各向 异性,在制孔加工过程中,极易产生分层、撕裂、毛刺等缺陷,严重影响其制孔质量。因此,CFRP-金属叠层结构制 孔技术成为飞机连接装配过程中的一大难点。本文归纳了近年来 CFRP 钻削加工机理的研究现状,总结出 CFRP 切屑形成机理与纤维方向角的关系,轴向钻削力和钻削温度与刀具形状、工件材料和工艺参数之间的关系;分析了 CFRP 钻削过程中分层、毛刺、撕裂等典型加工缺陷的产生原因、检测和评价方法及抑制措施;探讨了 CFRP 制孔刀具材料、几何结构及仿真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建立准确可靠的 CFRP 材料本构模型是钻削加工 模拟仿真技术研究的关键;通过对变工艺参数钻削加工、机器人自动制孔加工及吸气式内排屑钻削加工等新型 CFRP 制孔加工技术的介绍,展望了 CFRP 制孔技术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 钻削 加工缺陷 制孔刀具 钻削模拟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钛合金铣削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献礼 孙庆贞 +1 位作者 岳彩旭 李恒帅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440-2448,共9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数据挖掘技术已不能满足智能制造背景下海量数据处理的要求。针对海量数据在挖掘过程中出现的计算能力不足、挖掘效率低下的现状,提出在云计算环境下,以分步聚类理念为基础,对经典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改进,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数据挖掘技术已不能满足智能制造背景下海量数据处理的要求。针对海量数据在挖掘过程中出现的计算能力不足、挖掘效率低下的现状,提出在云计算环境下,以分步聚类理念为基础,对经典K-means聚类算法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的算法与Hadoop平台的MapReduce计算架构相结合,实现算法计算并行化,从而形成能够应对海量数据挖掘任务的新算法T.K-means。为了验证新算法的实用性能,以虚拟铣削Ti-6Al-4V(TC4)钛合金加工运行数据为挖掘对象,利用T.K-means算法挖掘加工工艺参数与工件表面粗糙度之间的关系,得到可调控工艺参数的优化值以指导实际加工。挖掘结果表明,T.K-means算法可用于TC4钛合金铣削工艺参数优化目标值的确定,其所挖掘出的工艺参数能够反应机床铣削加工TC4钛合金表面粗糙度的最佳运行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分步聚类 T.K-means算法 MapReduce架构 铣削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关闭曲与Omega曲组合正畸弓丝矫治力建模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姜金刚 姚亮 +2 位作者 孙健鹏 张永德 刘怡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83-294,共12页
目前临床正畸治疗过程主要依赖医师经验,所施加矫治力大小难以量化。而在弓丝末端弯制Omega曲可以对同弓丝弯制的垂直关闭曲实现持续及多次加力的效果,减少医师和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正畸治疗效率。为了量化垂直关闭曲与Omega曲组... 目前临床正畸治疗过程主要依赖医师经验,所施加矫治力大小难以量化。而在弓丝末端弯制Omega曲可以对同弓丝弯制的垂直关闭曲实现持续及多次加力的效果,减少医师和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间,提高正畸治疗效率。为了量化垂直关闭曲与Omega曲组合正畸弓丝在正畸过程中所产生的矫治力,分析一丝多曲组合正畸弓丝的受力特征,并基于梁微形变原理和相互作用力原理,建立垂直关闭曲与Omega曲组合正畸弓丝的矫治力力学模型。探究一丝多曲组合正畸弓丝弯制参数对矫治力的影响规律。通过构建一丝多曲组合正畸弓丝的三维模型和矫治力测量实验平台,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和实验测量。将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计算数据和仿真分析得到的仿真数据分别与基于一维力传感器的矫治力测量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计算数据与实验数据的相关性系数ξT≥98.192%,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的相关性系数ξA≥97.34%,验证了所建立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及仿真模型和仿真过程的可靠性。该力学模型和仿真模型能够辅助医师安全、高效的设计个性化正畸弓丝,为正畸弓丝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进一步为临床数字化正畸治疗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关闭曲 Omega曲 矫治力模型 有限元仿真 矫治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体预备机器人备牙轨迹规划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姜金刚 陈厚鋆 +2 位作者 黄致远 张永德 刘怡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98,共14页
龋齿作为人类三大重要防治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口腔健康。牙体修复是治疗龋齿的重要手段,牙体预备是口腔修复龋齿的必要治疗环节。传统牙体预备依赖于医生手工操作并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需要对患龋牙齿进行大量的重复的微细调整... 龋齿作为人类三大重要防治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口腔健康。牙体修复是治疗龋齿的重要手段,牙体预备是口腔修复龋齿的必要治疗环节。传统牙体预备依赖于医生手工操作并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需要对患龋牙齿进行大量的重复的微细调整。针对上述情况提出采用机器人辅助医生实现牙体预备可有效地提高备牙质量和口腔治疗的效果。通过分析医生预备过程的操作特点,确定后牙全冠预备的具体需求,明确牙体预备机器人的设计要求;利用曲面映射关系构造曲面片的约束条件进而确定预备体曲面上的型值点,并依据牙齿之间的相邻关系和功能将功能尖斜面分为3个曲面,基于NURBS曲面完成了3个曲面的插值;根据曲面的型值点和曲面片特征,基于等参数法实现了牙体预备机器人的备牙轨迹规划。设计并研制了牙体预备机器人的虚拟样机和物理样机,并进行了牙体预备实验研究,各个特征点在XYZ方向上的最大的相对定点误差分别为0.23、0.15和0.97 mm,系统误差的置信区间均稳定在0.3 mm以内。在不同方向下的各个特征点的随机误差相关性较弱,验证了备牙轨迹规划方法的正确性和机器人牙体预备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体预备机器人 功能尖斜面 备牙轨迹 插值法 NURBS曲面 等参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主轴热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媛 曲航 +1 位作者 戴野 战士强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7-97,103,共12页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速电主轴热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重点剖析了电主轴数据检测技术、温度测点优化技术、热误差建模技术、热误差补偿方法等方面。为促进高速电主轴热误差预补偿技术的发展,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高速电主轴热误差补偿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重点剖析了电主轴数据检测技术、温度测点优化技术、热误差建模技术、热误差补偿方法等方面。为促进高速电主轴热误差预补偿技术的发展,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对高速电主轴热误差补偿技术几个关键阶段的现状分析以及展望将会对数控加工领域的热误差控制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主轴 热误差 补偿技术 控制技术 数控加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惯性摩擦焊主轴轴向闭式静压轴承瞬态润滑性能
12
作者 代瑞春 贾文涛 +3 位作者 高大伟 耿振坤 杨欣逸 于晓东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3期101-105,110,共6页
针对航空发动机某部件高质量制造,惯性摩擦焊机主轴系统采用轴向闭式静压轴承创新型结构,建立惯性摩擦焊机主轴回转速度在轴向顶锻力作用下衰减的数学模型。建立并确定静压轴承间隙油膜三维模型及边界条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 针对航空发动机某部件高质量制造,惯性摩擦焊机主轴系统采用轴向闭式静压轴承创新型结构,建立惯性摩擦焊机主轴回转速度在轴向顶锻力作用下衰减的数学模型。建立并确定静压轴承间隙油膜三维模型及边界条件,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原理,应用动网格技术、两相流模型和Fluent仿真软件,探讨在惯性摩擦焊机承受顶锻力时,静压轴承工作全过程摩擦特性,即油膜的压力状况和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承载侧油膜压力在非平衡状态时,随着承载油膜间隙厚度减小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承载侧油膜温升随着承载油膜间隙厚度减小而快速上升而后缓慢增长,在旋转停止时最高。背压侧油膜压力在非平衡状态时,随着背压侧油膜间隙厚度增大而减小,最终位置保持油膜压力相对稳定,背压侧油膜温升很低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润滑性能 闭式静压轴承 主轴系统 惯性摩擦焊装备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RVME参数的汽车传动轴轴承复合故障特征提取
13
作者 于军 张亚男 +3 位作者 平静艳 沈涛 金哲明 林江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317-326,共10页
针对强背景噪声干扰下的汽车传动轴轴承复合故障特征难以提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蜘蛛蜂优化(Spider wasp optimizer,SWO)算法优化递归变分模态提取参数的汽车传动轴轴承复合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利用SWO确定惩罚因子和中心频率的最优值,采... 针对强背景噪声干扰下的汽车传动轴轴承复合故障特征难以提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蜘蛛蜂优化(Spider wasp optimizer,SWO)算法优化递归变分模态提取参数的汽车传动轴轴承复合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利用SWO确定惩罚因子和中心频率的最优值,采用有效权重峭度指标选取模态分量进行信号重构,降低强背景噪声的干扰;引入二维切比雪夫-逻辑-无限折叠映射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和随机性,避免SWO陷入局部最优,缩短运行时间,增大故障特征系数;根据快速非支配排序将种群划分为多个子群,采用自适应分组策略来加快SWO的收敛速度。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信号中的干扰噪声,较好地兼顾收敛速度和寻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传动轴轴承 复合故障 特征提取 蜘蛛蜂优化(SWO) 递归变分模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力的建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魏学涛 岳彩旭 +3 位作者 刘献礼 严复钢 魏士亮 Steven Y.Liang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20-1828,共9页
轴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工艺是近年来铣削领域的最新进展之一,目前对于轴向超声振动铣削力建模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考虑轴向振动的超声铣削力建模方法。根据空间中刀尖运动轨迹的坐标,建立了准确的瞬时切厚模型,得到... 轴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工艺是近年来铣削领域的最新进展之一,目前对于轴向超声振动铣削力建模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个考虑轴向振动的超声铣削力建模方法。根据空间中刀尖运动轨迹的坐标,建立了准确的瞬时切厚模型,得到不同切削角度下切屑形成力和摩擦力模型。将铣削力与未变形的切屑截面面积建立函数关系,考虑了瞬时未变形切厚模型以及瞬时切深模型,得到了轴向冲击力模型。结合切屑形成力模型、摩擦力模型和轴向冲击力模型得到轴向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力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的铣削力变化趋向与实验测得的铣削力变化趋向吻合,最大峰值力的误差范围在7.53%~17.35%之间。本文结果将为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工艺的优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振动 超声铣削 解析模型 铣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栅投影在机三维形貌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虹毓 李茂月 +1 位作者 蔡东辰 赵伟翔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00-513,共14页
基于视觉的测量方式对航天、军工以及电子芯片等先进制造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以及深远的发展意义,而基于结构光的在机三维视觉检测技术,是目前精密加工领域的热点与难点之一。本文以结构光在机三维测量流程为主线,将其中的关键技术,包... 基于视觉的测量方式对航天、军工以及电子芯片等先进制造领域具有良好应用前景以及深远的发展意义,而基于结构光的在机三维视觉检测技术,是目前精密加工领域的热点与难点之一。本文以结构光在机三维测量流程为主线,将其中的关键技术,包括测量标定、相位优化求解、在机三维点云处理及不同特征曲面重构中的技术要求、涉及的方法和原理、相关研究现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与总结。最后,根据未来相关技术的实际需求,在加工现场标定、动态实时三维重构、亚微米及纳米级测量、测量-加工一体化数据传输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栅投影 三维形貌 在机检测 机器视觉 表面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曲面控制点重构的加工误差在机测量方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石 王宇鹏 +2 位作者 刘献礼 潘高杰 朱美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80-2089,共10页
为了提高汽车车身外覆盖件模具的加工精度,提出一种在机测量自由曲面加工误差的方法。首先基于改进波前法生成三角网格,提取理论曲面网格节点的坐标数据,根据在机测量得到实际加工曲面的采样数据;然后基于T-splines的小波控制点法进行... 为了提高汽车车身外覆盖件模具的加工精度,提出一种在机测量自由曲面加工误差的方法。首先基于改进波前法生成三角网格,提取理论曲面网格节点的坐标数据,根据在机测量得到实际加工曲面的采样数据;然后基于T-splines的小波控制点法进行曲面重构,拟合加工曲面;最后基于广义牛顿法计算重构的实际曲面控制点到理论曲面的法向距离,获得曲面的加工误差分布,并对实验加工的凹凸曲面样件的轮廓度误差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基于T-splines控制点法的曲面重构方法能够在机、有效地获得自由曲面的加工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机测量 加工误差 曲面重构 T样条 小波控制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尖牙反[牙合]矫治人字形和T形曲组合正畸弓丝矫治力建模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金刚 李长鹏 +2 位作者 李风潇 孙健鹏 张永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89-199,共11页
固定矫治技术是治疗牙齿反[牙合]最为有效的矫治手段,主要通过正畸弓丝释放的矫治力来达到反[牙合]矫治中的矫治空间预留、反[牙合]牙齿回收的目的。在牙齿反[牙合]畸形中,尖牙反[牙合]是最为常见的牙齿反[牙合]畸形,常使用人字形和T形... 固定矫治技术是治疗牙齿反[牙合]最为有效的矫治手段,主要通过正畸弓丝释放的矫治力来达到反[牙合]矫治中的矫治空间预留、反[牙合]牙齿回收的目的。在牙齿反[牙合]畸形中,尖牙反[牙合]是最为常见的牙齿反[牙合]畸形,常使用人字形和T形组合曲关闭上颌牙列间隙。本文旨在正畸治疗前量化人字形和T形组合曲释放矫治力的情况,为正畸医师提供尖牙反[牙合]矫治的理论参考。分析人字形和T形组合曲的形变过程,将其形变过程分为弹性形变和弹塑性形变两类,并对两种形变下的矫治力微分方程进行了构建,将其释放的矫治力分为闭隙矫治力和倾覆矫治力两种,完成了人字形和T形组合曲理论模型的建立,其次对有限元仿真值与理论值的误差率进行计算,得到闭隙矫治力仿真值与理论值的误差率在0.43%~8.33%之间,倾覆矫治力的仿真值与理论值的误差率在2.13%~9.76%之间,搭建实验测量平台得到了闭隙矫治力实验值与理论值误差率为0%~9.30%、倾覆矫治力实验值与理论值的误差率为0%~9.76%,实验测量数据与理论值具有相同的非线性变化趋势,验证了人字形和T形组合曲理论预测模型的正确性,该模型能帮助医师在治疗前对正畸力进行详细的定量分析,从而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形曲 人字形曲 矫治力模型 有限元仿真 矫治力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逐点前进法的改进型点云配准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茂月 许圣博 +1 位作者 孟令强 刘志诚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5-885,共11页
点云配准是获取三维点云模型空间姿态的关键步骤,为了进一步提高点云配准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逐点前进法特征点提取的改进型点云配准方法。首先,利用逐点前进法快速提取点云特征点,在保留点云模型特征的同时大幅精简点云数量... 点云配准是获取三维点云模型空间姿态的关键步骤,为了进一步提高点云配准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出了一种基于逐点前进法特征点提取的改进型点云配准方法。首先,利用逐点前进法快速提取点云特征点,在保留点云模型特征的同时大幅精简点云数量。然后,通过使用法向量约束改进的KN-4PCS算法进行粗配准,以实现源点云与目标点云的初步配准。最后,使用双向Kd-tree优化的LM-ICP算法完成精配准。实验结果显示:在斯坦福大学开放点云数据配准实验中,其平均误差较SAC-IA+ICP算法减少了约70.2%,较NDT+ICP算法减少了约49.6%,配准耗时分别减少约86.2%和81.9%,同时在引入不同程度的高斯噪声后仍能保持较高的精度和较低的耗时。在真实室内物体点云配准实验中,其平均配准误差为0.0742 mm,算法耗时平均为0.572 s。通过斯坦福开放数据与真实室内场景物体点云数据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点云配准的效率、准确性和鲁棒性,为基于点云的室内目标识别与位姿估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云配准 KN-4PCS 双向Kd-tree LM-I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信号融合的主轴/刀柄结合面刚度退化程度预测
19
作者 吴石 张勇 +1 位作者 王宇鹏 王春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49-1461,共13页
为了预测主轴/刀柄结合面刚度退化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励和响应信号融合的主轴/刀柄结合面刚度退化程度预测方法。首先进行钛合金矩形工件侧铣实验,采集瞬时铣削力信号和主轴/刀柄结合面附近的响应振动信号,构建反映主轴/刀柄结合面... 为了预测主轴/刀柄结合面刚度退化程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激励和响应信号融合的主轴/刀柄结合面刚度退化程度预测方法。首先进行钛合金矩形工件侧铣实验,采集瞬时铣削力信号和主轴/刀柄结合面附近的响应振动信号,构建反映主轴/刀柄结合面刚度退化的数据库。然后根据数据库中瞬时铣削力和振动信号各方向的时域、频域和时频域特征,基于相关性分析优选出瞬时铣削力信号和振动信号的时域均值、频域中心频率、时频域一阶小波包能量3个特征,分别使用低频滤波卷积核和高频滤波卷积核对优选后的特征矩阵进行双通道卷积池化处理,获取深度融合的主轴/刀柄结合面刚度退化程度特征向量。最后以支持向量机模型(SVM)的概率模式转化为朴素贝叶斯分类器(NBC)的条件概率,构建混合分类器模型(NBC-SVM),提高了分类器的分类性能。在主轴/刀柄结合面刚度退化数据库的基础上,基于双通道卷积池化的特征融合方法(CP-FF)和NBC-SVM模型实现了主轴/刀柄结合面刚度退化程度的预测,预测精度达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刀柄结合面 刚度退化 特征融合 朴素贝叶斯分类器支持向量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镗杆切削力感知单元结构设计与优化
20
作者 刘强 周强 +1 位作者 高大湧 贾儒鸿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3,共5页
为满足测量镗杆切削力的需求,采用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镗杆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分析,确定感知单元安装位置。提出两种镗杆感知单元结构,运用响应曲面优化法确定感知单元最佳优化方案,通过计算、分析相关参数,来确定最佳的优... 为满足测量镗杆切削力的需求,采用ANSYS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镗杆等效应力与等效应变分析,确定感知单元安装位置。提出两种镗杆感知单元结构,运用响应曲面优化法确定感知单元最佳优化方案,通过计算、分析相关参数,来确定最佳的优化方案,并与优化前的感知单元结构方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未超过应变式微力传感器最大等效应变时,均布式感知单元结构中镗杆最大测量值为329N;以附加支撑感知单元最大测量值为1000N为设计目标,获得5种最优结构参数,在实际设计制造中,可根据实际情况从中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镗杆 切削力 感知单元 结构设计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