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调查苏州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特征,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8月~2012年1月入住PICU患儿中,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目的:调查苏州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特征,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8月~2012年1月入住PICU患儿中,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诊断标准,且气管插管内痰标本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根据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分为ESBLs阳性组和ESBLs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组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结果:共收集39份下气道肺炎克雷伯杆菌痰标本(来自31例患儿),39份肺炎克雷伯杆菌培养阳性菌株均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他啶耐药菌株32例,耐药率达82.05%(32/39),其余常见抗生素的耐药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呋辛脂(89.74%,35/39),头孢吡肟(76.92%,30/39),头孢噻肟(76.92%,30/39)。对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17.95%,7/39),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ESBLs阳性组对第2、3、4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组菌株(P<0.05)。结论:苏州地区PICU中VAP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以ESBLS阳性菌株为常见。与ESBLs阴性菌株比较,其对第2、3、4头孢菌素耐药率明显增高。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是治疗VAP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应根据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分析合理使用抗生素。展开更多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脓毒性休克死亡,为早期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某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休克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脓毒性休克死亡,为早期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某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休克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脓毒性休克患儿62例,其中存活31例(存活组),死亡23例(死亡组),放弃治疗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儿病死率为4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蛋白降低、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大于3个、血糖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有效复苏时间超过6 h、血压需药物维持、细菌培养阳性、6 h乳酸清除率低是脓毒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存活组复苏后6 h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1.4(1.2~2.1)mmol/L VS 5.6(3.5~8.7)mmol/L],乳酸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0.23~0.52)%VS-0.16(-0.39~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治疗24 h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组[1.1(0.5~1.6)ng/mL VS 23.5(12.9~55.1)ng/mL],降钙素原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7(0.27~0.69)%VS-0.9(-5.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病死亡高,早期监测脏器功能,动态测定乳酸水平和有效液体复苏并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调查苏州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特征,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8月~2012年1月入住PICU患儿中,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诊断标准,且气管插管内痰标本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根据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分为ESBLs阳性组和ESBLs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组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结果:共收集39份下气道肺炎克雷伯杆菌痰标本(来自31例患儿),39份肺炎克雷伯杆菌培养阳性菌株均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他啶耐药菌株32例,耐药率达82.05%(32/39),其余常见抗生素的耐药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呋辛脂(89.74%,35/39),头孢吡肟(76.92%,30/39),头孢噻肟(76.92%,30/39)。对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17.95%,7/39),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ESBLs阳性组对第2、3、4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组菌株(P<0.05)。结论:苏州地区PICU中VAP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以ESBLS阳性菌株为常见。与ESBLs阴性菌株比较,其对第2、3、4头孢菌素耐药率明显增高。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是治疗VAP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应根据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分析合理使用抗生素。
文摘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脓毒性休克死亡,为早期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某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休克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脓毒性休克患儿62例,其中存活31例(存活组),死亡23例(死亡组),放弃治疗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儿病死率为4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蛋白降低、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大于3个、血糖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有效复苏时间超过6 h、血压需药物维持、细菌培养阳性、6 h乳酸清除率低是脓毒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存活组复苏后6 h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1.4(1.2~2.1)mmol/L VS 5.6(3.5~8.7)mmol/L],乳酸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0.23~0.52)%VS-0.16(-0.39~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治疗24 h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组[1.1(0.5~1.6)ng/mL VS 23.5(12.9~55.1)ng/mL],降钙素原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7(0.27~0.69)%VS-0.9(-5.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病死亡高,早期监测脏器功能,动态测定乳酸水平和有效液体复苏并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