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州地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李莺 项龙 +4 位作者 吴水燕 丁云芳 陶云珍 柏振江 谢敏慧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危重症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计分离出致病菌8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2株(... 目的了解苏州地区危重症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计分离出致病菌81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42株(占78.58%),革兰阳性菌174株(占21.30%),真菌1株(占0.12%),三者构成比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463,P<0.05)。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分别为78.57%(55/70)和71.74%(66/92),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0.98%(17/81)。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多数头孢菌素类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是苏州地区PICU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项龙 李莺 +3 位作者 柏振江 陶云珍 丁云芳 谢敏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02-505,共4页
目的:调查苏州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特征,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8月~2012年1月入住PICU患儿中,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 目的:调查苏州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特征,为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8月~2012年1月入住PICU患儿中,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诊断标准,且气管插管内痰标本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的标本进行药敏试验分析。根据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ESBLs)分为ESBLs阳性组和ESBLs阴性组,分别比较两组菌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差异。结果:共收集39份下气道肺炎克雷伯杆菌痰标本(来自31例患儿),39份肺炎克雷伯杆菌培养阳性菌株均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均对氨苄西林耐药,对头孢他啶耐药菌株32例,耐药率达82.05%(32/39),其余常见抗生素的耐药从高到低依次为头孢呋辛脂(89.74%,35/39),头孢吡肟(76.92%,30/39),头孢噻肟(76.92%,30/39)。对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17.95%,7/39),所有菌株均对亚胺培南敏感。ESBLs阳性组对第2、3、4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高于ESBLs阴性组菌株(P<0.05)。结论:苏州地区PICU中VAP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以ESBLS阳性菌株为常见。与ESBLs阴性菌株比较,其对第2、3、4头孢菌素耐药率明显增高。碳青酶烯类抗生素是治疗VAP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临床应根据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分析合理使用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肺炎克雷伯杆菌 广谱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危险因素 被引量:7
3
作者 陈真真 刘志婷 +1 位作者 江倩男 李自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21-1126,共6页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脓毒性休克死亡,为早期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某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休克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 目的分析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脓毒性休克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脓毒性休克死亡,为早期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8年5月某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休克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收集脓毒性休克患儿62例,其中存活31例(存活组),死亡23例(死亡组),放弃治疗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儿病死率为4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清蛋白降低、脏器功能障碍数目大于3个、血糖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有效复苏时间超过6 h、血压需药物维持、细菌培养阳性、6 h乳酸清除率低是脓毒性休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存活组复苏后6 h乳酸水平低于死亡组[1.4(1.2~2.1)mmol/L VS 5.6(3.5~8.7)mmol/L],乳酸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0.23~0.52)%VS-0.16(-0.39~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存活组治疗24 h降钙素原水平低于死亡组[1.1(0.5~1.6)ng/mL VS 23.5(12.9~55.1)ng/mL],降钙素原清除率水平高于死亡组[0.47(0.27~0.69)%VS-0.9(-5.5~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脓毒性休克临床病死亡高,早期监测脏器功能,动态测定乳酸水平和有效液体复苏并进行有效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性休克 儿童 重症监护病房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播散性毛霉病6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靳培娜 袁文华 +2 位作者 马威 魏二虎 王怀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145,共4页
毛霉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毛霉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加^([1-2])。在致病性毛霉目真菌中,根霉属最常见,其次为横梗霉属、毛霉属、根毛霉属和小克银汉霉属等^([... 毛霉病是由毛霉目真菌引起的侵袭性感染性疾病。近年来毛霉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在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人群中发病率明显增加^([1-2])。在致病性毛霉目真菌中,根霉属最常见,其次为横梗霉属、毛霉属、根毛霉属和小克银汉霉属等^([3])。毛霉病包括多种临床类型,其中播散性毛霉病最为致命,其病死率较高。目前对于儿童毛霉病,尤其是播散性毛霉菌的临床报道较少,临床诊治经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散性毛霉病 临床特征 诊断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患儿血清胃泌素和胃动素指标的变化及意义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彭昊 龙博文 +2 位作者 肖晨 邓敏 张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2期4094-4098,4109,共6页
背景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危重症患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或胃肠功能衰竭是应激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诱因,因而监测血清GAS、MTL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儿血清GAS、MTL的变化... 背景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对胃肠运动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危重症患儿发生胃肠功能障碍或胃肠功能衰竭是应激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诱因,因而监测血清GAS、MTL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患儿血清GAS、MTL的变化及其临床监测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9月萍乡市妇幼保健院儿童重症监护室300例住院患儿。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患儿血清GAS、MTL水平。比较治疗前后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前不同疾病类型、治疗前不同胃肠功能状态患儿血清GAS、MTL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极危重患儿血清GAS、MTL水平高于非危重、危重患儿(P<0.05);治疗后非危重、危重、极危重患儿血清GAS、MTL水平与其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疾病类型患儿血清GAS、MT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衰竭患儿血清GAS水平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患儿(P<0.05),胃肠功能衰竭患儿血清GAS水平高于胃肠功能障碍患儿(P<0.05);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血清MTL水平高于无胃肠功能障碍、胃肠功能衰竭患儿(P<0.05),无胃肠功能障碍患儿血清MTL水平高于胃肠功能衰竭患儿(P<0.05)。结论不同病情严重程度、胃肠功能状态的患儿血清GAS、MTL变化是不同的,临床可通过监测患儿血清GAS、MTL变化来评估患儿病情严重程度、胃肠功能状态及临床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疾病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胃泌素类 胃动素 儿童 住院 病人病情 胃肠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6
作者 刘冬丽 全梓林 +6 位作者 钟灵秀 陈琦琦 蔡文巧 庄森培 魏莹 潘惠仪 林雅文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83-690,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先心病手术患儿临床资料,分为AAD组、非...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4年7月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先心病手术患儿临床资料,分为AAD组、非AAD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儿童先心病术后AAD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Hosmer-Lemeshow拟合度检验、绘制校准曲线及临床决策曲线综合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选取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患儿作为外部验证。结果先心病术后患儿AAD的发生率为48.52%(229/472),抗生素联合使用、机械通气、C反应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是影响AAD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使用微生态制剂是保护因素(OR<1,P<0.05)。该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ROC曲线下面积:建模组为0.922(95%CI:0.894~0.951),内部验证组为0.886(95%CI:0.838~0.915),外部验证组为0.862(95%CI:0.784~0.941)]、校准度(Hosmer-Lemeshow检验:建模组为χ^(2)=7.96、P=0.538,内部验证组为χ^(2)=4.24、P=0.895,外部验证组为χ^(2)=9.923、P=0.270)和临床获益效能。结论抗生素联合使用、抗生素使用时间、机械通气、手术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微生态制剂等是AAD发生的影响因素,据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日后相关防治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先心病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例肺移植儿童术后住院诊疗情况与随访分析
7
作者 李勇 周利娟 +6 位作者 范立 吴峤微 曹梅 程真梅 朱曦 诸澎伟 吴波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6-292,共7页
目的总结9例肺移植儿童的临床特点,探讨肺移植儿童的预后及免疫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9例肺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9例患儿,男3例、女6例。基础病包括肺纤维化、特... 目的总结9例肺移植儿童的临床特点,探讨肺移植儿童的预后及免疫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住院诊治的9例肺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预后情况。结果9例患儿,男3例、女6例。基础病包括肺纤维化、特发性肺动脉高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间质病变及肺囊性纤维化。所有患儿均为双肺移植,肺移植年龄7.83(4.79~9.34)岁。4例患儿发生支气管狭窄,其中3例为<7岁患儿,且2例诊断为慢性移植肺功能障碍相关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BOS)。与正常参考值比较,6例患儿CD3^(+)T、CD8^(+)T细胞比例增高,4例CD4^(+)T细胞比例、8例CD4^(+)T/CD8^(+)T降低,<7岁患儿免疫异常更为显著。2例BOS患儿均出现移植后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PTLD),均经活检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随访2.67(1.67~3.17)年,2例BOS患儿分别于移植后1.33年、1年死亡,均死于Ⅱ型呼吸衰竭。>7岁患儿均居家口服免疫抑制药物,可进行简单体力活动及日常生活。结论BOS、PTLD是<7岁双肺移植儿童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与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密切相关。低年龄儿童肺移植后生存期短,其肺部结构和免疫状况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随着肺移植儿童数量的增加,需进一步扩大病例数量及深化年龄分组研究,以优化临床诊治策略,延长患儿生存期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儿童 免疫状况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珠单抗治疗儿童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2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李凡 黄先杰 +4 位作者 范亚珍 赵建闯 崔晨航 郭芪良 乔俊英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2-538,共7页
目的报道托珠单抗在2例儿童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IRES)患者中的应用,为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于2023年收治的2例FIRES患儿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其对托珠单抗的治疗反应,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 目的报道托珠单抗在2例儿童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IRES)患者中的应用,为治疗该病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于2023年收治的2例FIRES患儿的临床表现、诊疗过程及其对托珠单抗的治疗反应,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和讨论。结果2例患儿对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麻醉剂、生酮饮食治疗及一线免疫治疗(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无反应,使用托珠单抗进行二线免疫治疗后,癫痫发作得以控制,无不良反应。随访4~6个月,1例患儿再次癫痫发作。结论托珠单抗作为二线免疫治疗药物对FIRES有效,耐受性好,是一种具备潜力的治疗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 托珠单抗 细胞因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9
作者 熊道学 冯琰 +1 位作者 彭哲 谭艳鸣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9期3410-3412,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9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3~12岁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36例(除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治疗组19例。对照组常规应...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2007年9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3~12岁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36例(除外合并先天性心脏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7例,治疗组19例。对照组常规应用抗感染、氧驱动雾化、吸痰及鼻导管吸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NCPA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24、48 h时呼吸频率及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危重病例评分体系(PCIS)。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12、24、48 h时呼吸频率及PaO2、PC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12、24 h时TcS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10.5%),对照组5例(29.4%)患儿治疗效果不满意,最终改为气管插管,呼吸机机械通气。结论 NCPAP治疗较大儿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有效,能迅速纠正低氧血症,同时减少气管插管和对机械通气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肺炎 呼吸功能不全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 被引量:23
10
作者 李燕 何玲 +6 位作者 陈欣 刘先凡 刘代松 赵磊磊 刘成军 刘恩梅 宋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58-560,共3页
目的总结56例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56例,男性43例,女性13例,年龄1个月至7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胸部CT表现特点。结果 56... 目的总结56例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的胸部CT影像表现特点,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能力。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经临床确诊的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56例,男性43例,女性13例,年龄1个月至7岁,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和胸部CT表现特点。结果 56例患儿鼻咽部脱落细胞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腺病毒抗原均阳性,临床均符合WHO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防治规划中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胸部CT表现:肺实变56例,其中双侧受累45例,向心分布28例,团簇状影43例,胸膜病变28例,淋巴结肿大16例。气胸2例,纵隔气肿2例。在治疗过程中或随访中出现小气道改变40例。结论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以多发团簇状肺实变为主要改变,可伴胸膜病变、气胸、纵隔气肿等肺外表现,如出现小气道改变应警惕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腺病毒肺炎 CT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与监护:附69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琴 蒋莉 +3 位作者 卢仲毅 匡凤悟 杨仁义 王兴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9-81,共3页
本文对5年来我院69例儿童癫痫持续状态(SE),包括重症监护室抢救的10例患儿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分析表明,建立标准的SE急救常规方案,加强对呼吸、意识、颅内压、抗癫痫药物血浓度的监护,及时使用重症监护装置和机械通气是降低儿童SE死亡... 本文对5年来我院69例儿童癫痫持续状态(SE),包括重症监护室抢救的10例患儿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分析表明,建立标准的SE急救常规方案,加强对呼吸、意识、颅内压、抗癫痫药物血浓度的监护,及时使用重症监护装置和机械通气是降低儿童SE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治疗 监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抗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慰 蒋莉 +2 位作者 洪思琦 符跃强 卢思为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25-1132,共8页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20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 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重症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及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20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情况;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儿的短期预后,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mRS<2分)与预后不良组(mRS≥2分或死亡),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20例重症抗NMDAR脑炎患儿中,女11例,男9例,发病年龄(9.2±3.7)岁。首发神经系统症状以惊厥发作、精神行为异常为主,主要并发症为意识障碍(85.0%),癫痫持续状态(60.0%),中枢性低通气(40.0%),急性颅内压增高(35.0%),多脏器功能衰竭(20.0%),休克(20.0%),横纹肌溶解(15.0%),其中短期预后良好的患儿无多脏器功能衰竭、休克和横纹肌溶解发生。首次脑电图检查异常19例(95.0%),主要为慢波活动,短期预后良好的患儿均无痫样波及δ刷。所有患儿均接受一线治疗,包括甲泼尼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或血浆置换(TPE),2例患儿接受利妥昔单抗二线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前后GCS评分有所改善。出院后进行3个月的短期随访,发现4例患儿死亡,16例存活患儿遗留以认知功能减退(12例,75.0%)、语言障碍(10例,62.5%)及运动障碍(8例,50.0%)为主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mRS评分为(2.81±1.55)分。近期预后良好组入院到完善抗体检测的时间明显短于近期预后不良组(P=0.032)。结论儿童重症抗NMDAR脑炎除尽早完善抗体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尽快启动免疫治疗外,还应重视呼吸、循环及癫痫持续状态的管理;大部分患儿免疫治疗有效,但近期预后欠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 儿童 重症脑炎 抗NMDAR脑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院内获得压力性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7
13
作者 庄秋枫 肖世极 +1 位作者 周秀花 李映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获得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美国波士顿BID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级以上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室患者院内获得压力性损伤的临床特征以及危险因素,为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利用美国波士顿BID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建立的重症医学数据库,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患者2级以上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发生危险因素。结果共30171例纳入分析,1667例发生2级以上压力性损伤,46.8%为70岁以上老年患者,73.4%的患者于入院后1周内出现压力性损伤。44.4%压力性损伤发生部位在骶尾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急性生理学评分,Braden评分中的摩擦力与剪切力、移动能力、营养摄取能力,血红蛋白、血管升压药物、镇静药物、机械通气、脓毒血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肾衰竭、瘫痪、体质量减轻、肥胖为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获得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多,需进一步细化研究;同时医护人员应进行个性化评估及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重症监护病房 病例对照研究 危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危重患儿口腔护理的循证实践
14
作者 栾贝贝 胡少华 +2 位作者 沈琴 邵鹏 宇丽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35-1040,共6页
目的:将危重患儿口腔护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应用效果,为提升口腔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获取证据,制定危重患儿口腔护理审查指标,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障碍因素,制定变革策略。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护士口腔护理知识... 目的:将危重患儿口腔护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应用效果,为提升口腔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循证护理方法获取证据,制定危重患儿口腔护理审查指标,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障碍因素,制定变革策略。比较证据应用前后护士口腔护理知识掌握水平、护士对各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危重患儿口腔改善情况。结果:证据应用后,护士口腔护理知识得分由(27.21±6.71)分提高至(40.87±16.53)分,11项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从0~51.02%提高至42.85%~100.00%(均P<0.05);危重患儿口腔状况得分由(11.63±1.45)分降至(8.35±2.74)分(P<0.05)。结论:基于证据的循证护理实践可提高护士知识水平并规范其行为,改善患儿口腔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儿 口腔护理 循证护理 证据应用 口腔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行为及障碍因素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12
15
作者 任蕾 李梅 +5 位作者 李萌 孙耀金 李成承 曹金金 胡家杰 王媛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调查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和实践现状,分析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实施的障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7名儿科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55... 目的:调查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和实践现状,分析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实施的障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7名儿科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55±1.40)分、(29.40±3.97)分、(17.87±4.89)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所在科室、是否接受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接受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为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是否接受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儿科ICU护士对早期活动态度积极,但实施行为较欠缺,相关知识不足,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实施障碍较多。未来应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加强对ICU护士实施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规范化、专业化培训,提高其对早期活动的认知、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早期活动 护士 问卷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在儿童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4
16
作者 吴峤微 吉山宝 +1 位作者 林嘉 诸澎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89,共4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呼吸衰竭儿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呼吸衰竭儿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组(31例)和BIPAP组(43例),比较两组呼吸机通气后3 d内的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O2)、氧合指数(PaO2/FiO2,P/F)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和患儿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模式对动脉血p H值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 0.05),BIPAP组的PO2、P/F值高于SIMV组(P <0.01),PCO2值低于SIMV组(P <0.05)。BIPAP组的pH值、PO2、P/F值在通气第2天即得到改善(P <0.05),而PCO2在通气第3天才出现明显改善(P <0.05);SIMV组通气第1、2天的PO2和P/F值无统计学差异(P> 0.05),到第3天才有明显升高(P <0.01);而PCO2和pH值在第2天就有改善,p H值升高(P <0.01),PCO2降低(P <0.05)。两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好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SIMV组有3例气胸而BIPAP组未发生,BIPAP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好转率高于SIMV组(P <0.05)。结论:BIPAP模式比容量控制的SIMV更利于改善氧合,其肺保护作用亦优于SIM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正压通气 呼吸衰竭 有创机械通气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哮喘患儿外周血Th17/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雪琼 檀卫平 +3 位作者 吴葆菁 蓝丹 吴海飞 麦贤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94-1697,1702,共5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对重度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MSCs。MSCs经丝裂霉素处理后按不同比例(1∶1、1∶2、1∶10和1∶20)与哮喘患...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体外对重度哮喘患儿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MSCs。MSCs经丝裂霉素处理后按不同比例(1∶1、1∶2、1∶10和1∶20)与哮喘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TLC)直接接触共培养,检测各组MSCs对TLC的增殖调节作用。选取上述1∶2比例共培养体系和单独TLC培养体系,ELISA法分别检测Th17的效应分子白细胞介素17(IL-17)和Treg效应分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qRT-PCR法检测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ORC)及叉头框蛋白3(Foxp3)mRNA表达水平。结果:MSCs可显著抑制重度哮喘患儿TLC增殖,且随着MSCs数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MSCs+TLC共培养组Th17转录因子RORC mRNA和效应因子IL-17表达较TLC组下降,同时TGF-β表达增高,而Treg细胞调控基因Foxp3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MSCs在体外可能通过抑制Th17分化及IL-17的分泌,同时上调TGF-β的表达,进而有效改善哮喘患儿的Th17/Treg失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哮喘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儿童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6
18
作者 陈杰华 郑跃杰 +5 位作者 王姝 马红玲 王文建 鲍燕敏 李永柏 何颜霞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2期87-91,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检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病史系统中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资料,分为全身细菌感染组(血培养阳性的严重脓毒症和败血症),局部细菌感染组(...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价值。方法检索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病史系统中感染性疾病患儿的资料,分为全身细菌感染组(血培养阳性的严重脓毒症和败血症),局部细菌感染组(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泌尿系感染及化脓性骨关节炎),病毒感染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手足口病)。比较各组PCT、CRP水平和阳性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和CRP对全身和局部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 148例患儿进入分析,全身细菌感染组19例,局部细菌感染组55例,病毒感染组74例。①CRP水平(mg·L-1)、PCT水平(μg·L-1)和PCT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低于全身细菌感染组(CRP:21.35vs76.0,P=0.001;PCT:0.10vs28.09,32.7%vs100%,P均<0.001);CRP水平和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21.35vs4.0,73.1%vs27.0%,P均<0.001),PCT水平和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WB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BC阳性率全身细菌感染组高于病毒感染组(84.5%vs54.0%,P=0.017),局部细菌感染组与全身细菌感染组、病毒感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PCT水平和阳性率局部细菌感染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显著高于不合并SIRS者(0.40vs0.08,P=0.002;60.0%vs17.1%,P=0.001),CRP水平和阳性率无显著差异。③PCT和CRP诊断全身细菌感染的ROCAUC分别为0.99和0.84;诊断局部细菌感染的ROCAUC分别为0.54和0.78。结论 PCT是识别全身细菌感染和监测局部细菌感染进展而合并SIRS的敏感指标。鉴别局部细菌感染时,CRP较PCT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细菌感染 全身细菌感染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卡尼汀治疗并发血清脑钠肽水平异常的重症感染致心力衰竭患儿效果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顾雪 宋春兰 +1 位作者 杜宜洋 付书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85-1289,共5页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并发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异常的重症感染致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BNP水平和心脏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郑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并发BNP水平异常的重症感染致心力衰竭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并发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异常的重症感染致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BNP水平和心脏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郑州市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收治的并发BNP水平异常的重症感染致心力衰竭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磷酸肌酸钠50~100 mg·kg^(-1)·d^(-1);A组给予小剂量左卡尼汀(0.1 g·kg^(-1)·d^(-1));B组给予大剂量左卡尼汀(0.2g·kg^(-1)·d^(-1));C组给予磷酸肌酸钠(50~100 mg·kg^(-1)·d^(-1))联合小剂量左卡尼汀(0.1 g·kg^(-1)·d^(-1))。7 d为1个疗程。观察4组治疗7 d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3、7 d血清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三酰甘油(TG)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7 d 4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1.299,P=0.729)。治疗前,4组血清BNP、CK-MB、MDA、GSH-Px、TG水平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7 d,A、B、C组血清BNP、CK-MB、MDA、TG水平较对照组降低,GSH-Px水平、LVEF较对照组升高(P<0.05);治疗3、7 d,B、C组血清BNP、CK-MB、MDA、TG水平较A组降低,GSH-Px水平、LVEF较A组升高(P<0.05)。4组患儿治疗3 d较治疗前血清BNP水平下降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B、C组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并发BNP水平异常的重症感染致心力衰竭患儿有较好的心脏保护作用,可显著改善患儿BNP、CK-MB、MDA、GSH-Px、TG水平及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心力衰竭 利钠肽 左卡尼汀 肌酸激酶 MB型 丙二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缺乏症3个家系报告
20
作者 李苗苗 潘桂梅 +7 位作者 刘磊 陈琼 李杨世玉 张子夏 王曦 杜萌萌 卫海燕 陈永兴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98-603,共6页
目的 旨在探讨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方法 对来自3个不同家系的成员进行SERPINA7基因测序,探究其遗传基础。结果 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出3个家系的变异均发生... 目的 旨在探讨甲状腺结合球蛋白(TBG)缺乏症的临床特征和遗传学特点,提升临床诊断准确性,避免误诊及过度治疗。方法 对来自3个不同家系的成员进行SERPINA7基因测序,探究其遗传基础。结果 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检测出3个家系的变异均发生在外显子,分别为c.712A>G(p.M238V)、c.1114delC(p.L372Ffs*23)、c.383-401dup(p.F135Afs*21),其中家系1、家系3的变异属首次报道。结论 TBG缺乏症无需特殊治疗,正确的诊断与全面的疾病教育是该病管理的关键。本研究发现了2个新的SERPINA7基因变异,拓展了该基因的变异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BG缺乏症 SERPINA7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