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道廓清术在儿童肺不张中的应用
1
作者 花少栋 池婧涵 +3 位作者 张宁 张盼 姜晨阳 白芸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2期154-160,共7页
肺不张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萎缩或无气,肺容积减少,影响患儿正常呼吸功能。气道分泌物的堵塞所引起的肺不张在儿童中常见,药物治疗效果差。气道廓清术是通过引流、震动等方法促进气道内分泌物排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增强气道清除... 肺不张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肺组织萎缩或无气,肺容积减少,影响患儿正常呼吸功能。气道分泌物的堵塞所引起的肺不张在儿童中常见,药物治疗效果差。气道廓清术是通过引流、震动等方法促进气道内分泌物排出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增强气道清除能力、改善气体交换、缓解呼吸困难等效果,是肺不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现阶段气道廓清术日趋成熟,在重症儿科呼吸管理中应用较多,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儿童气道廓清术进行系统性总结,以提高对儿童气道廓清术重要性的认识,为肺不张患儿的康复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道廓清术 儿童 肺不张 康复治疗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造瘘术后肠衰竭相关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广 张艳平 +5 位作者 张英娜 韩金宝 余梦楠 刘钢 黄柳明 张珊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造瘘术后肠衰竭相关性肝病(intestinal failure associated liver disease,IFALD)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在... 目的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造瘘术后肠衰竭相关性肝病(intestinal failure associated liver disease,IFALD)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初诊为NEC并行肠造瘘及还纳手术的7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是否合并IFALD分为未合并IFALD组(n=51)与合并IFALD组(n=27)。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术后发生IFALD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t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合并IFALD组与未合并IFALD组的早产儿比例分别为[92.6%(25/27)与72.5%(37/51),χ^(2)=4.084,P=0.043];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分别为[88.9%(24/27)与70.6%(36/51),χ^(2)=4.722,P=0.030];造瘘术后剩余小肠长度<40 cm的比例分别为[37.0%(10/27)与5.9%(3/51),χ^(2)=12.764,P=0.001];并发脓毒血症发生率分别为[37.0%(10/27)与11.8%(6/51),χ^(2)=7.456,P=0.039],合并IFALD组均高于未合并IFALD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合并IFALD组与未合并IFALD组患儿的术后开奶天数分别为[(10±5)与(9±4)d,t=-1.241,P=0.021];达到全肠道喂养所需平均天数分别为[(50±19)与(27±13)d,t=3.341,P<0.001],合并IFALD组均长于未合并IFALD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达到全肠道喂养所需天数与IFALD发生呈正相关(OR=1.075,P=0.001),并发脓毒血症与IFALD发生呈正相关(OR=5.427,P=0.027)。结论 NEC小肠造瘘术后患儿,待病情稳定后早日达到全肠道喂养,积极预防感染是改善IFALD结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肠衰竭相关肝病 关瘘术 短肠综合征 肠内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儿童胰胆管合流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树文 王继恒 +6 位作者 金鹏 何玉琦 谢华伟 黄柳明 王昕 李娜 李磊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5期364-370,共7页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治疗胰胆管合流异常(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PBM)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收治的60例PBM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ERCP组(n=30)和外科手术组(n=30)。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辅助检查和预后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Mann-Whitney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ERCP依据日本胰胆功能障碍研究小组(Japanese study group on pancreaticobiliary maljunction,JSGPM)-PBM分型标准,以A型(10例,33.3%)、B型(10例,33.3%)为主,而外科手术组以C型(11例,36.7%)、D型(14例,46.7%)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ERCP组与外科手术组的恢复进食时间[5.0(2.6,6.4)与9.0(8.0,12.0)d,Z=3.489,P<0.001],术后住院时长[8.0(5.3,13.5)与17.0(14.0,20.8)d,Z=6.408,P<0.001],住院总费用[2.8(2.2,4.1)与7.3(5.4,9.8)万元,Z=5.562,P<0.001],ERCP组均低于外科手术组。术后两组患儿的肝胆功能实验室检查指标呈下降趋势。随访6个月,ERCP组的术后疾病缓解率为86.2%(25/29),外科手术组的术后疾病缓解率为63.0%(17/27);随访12个月,ERCP组的术后疾病缓解率为96.0%(24/25),外科手术组的术后疾病缓解率为88.5%(23/2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对JSGPM-PBM分型中的A型及B型且病情急性变化的PBM患儿进行ERCP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胆管合流异常 儿童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膜炎2例 被引量:5
4
作者 辜蕊洁 马秀伟 朱丽娜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63-64,I0001,共3页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为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感染后病死率为30%~50%[1]。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成年人和免疫功能缺陷者,在免疫功能正常儿童中报道较少,在临床上容易延误...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为食源性致病菌,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感染后病死率为30%~50%[1]。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孕妇、40岁以上成年人和免疫功能缺陷者,在免疫功能正常儿童中报道较少,在临床上容易延误诊治。为进一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及积累经验,现对我院诊治成功的2例发生在非免疫缺陷儿童的LM脑膜炎进行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增多 李斯特菌脑膜炎 免疫功能缺陷 食源性致病菌 细菌性脑膜炎 第三代头孢菌素 脑脊液培养 临床医生 病理征阴性 结核性脑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体外生命支持系统现状与研究方向 被引量:8
5
作者 洪小杨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6年第3期135-139,共5页
自1983年国内第l批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成立至今,日前PICU的数量、规模、硬件设施及从业人员均发展迅速。随着PICU临床实践基地的发展成熟和具有学科特色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形成.已清晰地标志着儿童... 自1983年国内第l批儿童重症监护室(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PICU)成立至今,日前PICU的数量、规模、硬件设施及从业人员均发展迅速。随着PICU临床实践基地的发展成熟和具有学科特色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形成.已清晰地标志着儿童重症医学已经成为独立的临床新学科,且因其具有“高技术依赖性”而明显区别于其他临床学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支持系统 儿童 体外 PICU 临床实践 重症监护室 CARE 从业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鼻炎儿童发病情况及其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安家 李霞 +1 位作者 李霄梦 李秋平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调查过敏性鼻炎儿童发病情况及其生活质量,为防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辽宁锦州地区5所学校3600名学龄儿童,由调查人员进行过敏性鼻炎问卷调查,统计患病率。由家长填写“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并评估过敏性鼻... 目的调查过敏性鼻炎儿童发病情况及其生活质量,为防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辽宁锦州地区5所学校3600名学龄儿童,由调查人员进行过敏性鼻炎问卷调查,统计患病率。由家长填写“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并评估过敏性鼻炎儿童的生活质量。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有效问卷数为3560份,经调查发现,过敏性鼻炎发病例数248例,占6.97%(248/3560);轻度过敏性鼻炎142例,中-重度过敏性鼻炎106例,男、女过敏性鼻炎占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过敏性鼻炎组与无过敏性鼻炎组儿童学校表现[(76.2±6.4)与(82.5±6.0)分]、社会功能[(84.1±5.4)与(90.0±6.1)分]、生理功能[(85.1±5.4)与(89.5±5.5)分]与情感功能[(79.0±6.5)与(83.1±6.7)分]比较,过敏组均低于无过敏性鼻炎组(t值分别为16.033,14.636,12.174,9.444,P值均<0.05)。中-重度与轻度过敏性鼻炎组学校表现[(72.6±4.3)与(80.1±5.0)分]、社会功能[(80.4±6.0)与(85.5±6.4)分]、生理功能[(81.1±5.4)与(86.0±5.4)分]与情感功能[(74.0±6.6)与(80.6±6.4)分]比较,中-重度组均低于轻度过敏性鼻炎组(t值分别为12.333,6.808,7.106,7.899,P均<0.05)。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组成绩表现优率[7.5%(8/106)与20.4%(29/142)低于轻度过敏性鼻炎组,差率[24.5%(26/106)与12.0%(17/142)]高于轻度过敏性鼻炎组,睡眠打鼾发生率[20.8%(22/106)与8.5%(12/142)]高于轻度过敏性鼻炎组,注意力不集中[22.6%(24/106)与12.7%(8/142)]、起床困难[18.8%(20/106)与9.2%(13/142)]、症状令人烦恼发生率[20.8%(22/106)与9.2%(13/142)]高于轻度过敏性鼻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945,5.829,6.762,4.964,8.971,P值均<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过敏性鼻炎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病情程度越高,生活质量越差(r=-0.542,P=0.024)。结论学龄儿童存在较高的过敏性鼻炎发生比例,病情越重,儿童生活质量越差,临床及家长需要重视过敏性鼻炎的防治、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学龄儿童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成分及功能检测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张艳平 赵丹华 +4 位作者 寇同欣 于顺廷 尹晓娟 荆慧敏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18年第4期252-256,共5页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由多种脂质(90%)和特定蛋白质(10%)组成的膜基系统,磷脂是PS的主要成分并决定了其功能,特别是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PC)约占PS总质量的60%~70%,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 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是由多种脂质(90%)和特定蛋白质(10%)组成的膜基系统,磷脂是PS的主要成分并决定了其功能,特别是磷脂酰胆碱(phosphatidylcholines,PC)约占PS总质量的60%~70%,磷脂酰甘油(phosphatidylglycerol,PG)和磷脂酰肌醇(phosphatidylinositol,PI)占PS总质量的8%~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活性物质成分 功能检测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甘油 磷脂酰肌醇 PS 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水平及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吕红艳 尹晓娟 +6 位作者 刘芳 李亚梅 王秋丽 任朋顺 陈长春 张晓媛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及预...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22年8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110例中重度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是否同意患儿接受亚低温治疗,将患儿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70)和传统治疗组(n=40);亚低温治疗组患儿除常规治疗外,于出生后0~6 h实施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传统治疗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夹心法检测UCH-L1、HIF-1α表达水平。随访患儿出生后12~15个月神经发育结局。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治疗后血清UCH-L1[(1.9±0.4)与(3.1±0.3)μg/L,t=16.495,P<0.001]、HIF-1α表达水平[(1.40±0.22)与(2.75±0.19)μg/L,t=32.486,P<0.001]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UCH-L1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1.9±0.4)与(3.3±0.5)μg/L,t'=18.293,P<0.01]。亚低温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在治疗3 d后,虽然两组血清中HIF-1α表达水平均出现高于治疗前[(1.40±0.22)与(1.23±0.29)μg/L,t'=3.907,P<0.001;(2.75±0.19)与(1.27±0.35)μg/L,t'=23.504,P<0.001],但是,亚低温抑制血清HIF-1α表达水平升高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随访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组患儿神经发育正常的比例高于传统治疗组[68.6%(48/70)与32.5%(13/40),χ^(2)=13.408,P<0.001];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发育迟缓的比例低于传统治疗组[11.4%(8/70)与37.5%(15/40),χ^(2)=10.462,P<0.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中重度HIE患儿血清UCHL1表达水平,抑制血清HIF-1a表达水平升高的作用明显优于传统治疗,这可能是低温治疗的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低氧诱导因子-1Α 干预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缺陷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尹晓娟 李明霞 +5 位作者 史源 梅花 张晓媛 朱艳萍 霍梦月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B缺陷与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等4家医院开展研究。NRDS组纳...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B缺陷与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等4家医院开展研究。NRDS组纳入因患NRDS死亡的足月新生儿60例;对照组纳入同期因其他原因手术后死亡的足月、非NRDS患儿60例。采集胸部X线片结果。新生儿死亡后30 min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肺组织取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P-B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NRDS组患儿生后出现严重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采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创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支持、一氧化氮治疗降低肺动脉高压等综合治疗措施,10例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均治疗无效死亡。NRDS组的X线胸片均显示白肺。NRDS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B单体(分子质量8 ku)及二聚体(分子质量16~18 ku)表达阳性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 ku:75.0%(45/60)与100.0%(60/60),χ^(2)=17.143;16~18 ku:73.3%(44/60)与100.0%(60/60),χ^(2)=18.462;P值均<0.001];NRDS组肺组织中SP-B分子质量8 ku及16~18 ku表达阳性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8 ku:75.0%(45/60)与100.0%(60/60),χ^(2)=17.143;16~18 ku:70.0%(42/60)与100.0%(60/60),χ^(2)=21.176;P值均<0.001]。NRDS组筛出SP-B缺陷个体15例,对照组仅1例,NRDS组SP-B缺陷的比例高于对照组[25.0%(15/60)与1.7%(1/60),χ^(2)=14.135,P<0.001]。结论SP-B缺陷与足月儿NRDS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 缺陷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质谱联合气相质谱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遗传代谢病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磊 张万巧 +2 位作者 张玉佩 陈雨晗 梅亚波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联合气相质谱(gas phase mass spectrometry,GC-MS)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串联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MS)联合气相质谱(gas phase mass spectrometry,GC-MS)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isorders,IMD)筛查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NICU收治的3682例新生儿(其中足月儿1794例,早产儿1888例)为观察对象,采集干血斑行MS/MS遗传代谢病筛查。初次筛查阳性者重新采样复查并行尿液GC-MS检测。根据患儿代谢谱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生化诊断。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3682例NICU患儿中初筛阳性率为5.65%(208/3682),复筛阳性率为1.33%(49/3682),共生化诊断IMD患儿14例,总检出率为0.38%(14/3682),其中足月儿检出率高于早产儿[0.67%(12/1794)与0.11%(2/1888),χ^(2)=7.697,P=0.006]。14例IMD中,有机酸代谢异常11例,包括甲基丙二酸血症8例(57.1%)、戊二酸血症2例(14.3%)、3-甲基戊二烯酸尿症1例(7.1%);氨基酸代谢异常3例,包括尿素循环障碍2例(14.3%)、高苯丙氨酸血症1例(7.1%)。MS/MS初筛假阳性率为5.29%(194/3668),阳性预测值为6.73%(14/208)。召回复查后,二次MS/MS复测,假阳性率为0.95%(35/3668),阳性预测值为28.57%(14/49)。在各类MS/MS指标异常中,丙酰肉碱及其比值增高、戊二酰肉碱增高的阳性预测值高于氨基酸类代谢异常。结论NICU人群IMD发病率较高,且存在早产、感染等多种非遗传因素,干扰MS/MS代谢筛查结果。及时进行MS/MS复查及尿GC-MS分析可以提高诊断效率,明确生化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筛查 遗传代谢病 串联质谱 气相质谱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龄小于26周超早产儿单中心救治情况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涛 许爱平 +4 位作者 刘长根 王淑梅 张悦 李秋平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胎龄<26周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PI)的救治及转归情况。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收治患儿中,纳入胎龄<26周的EPI为... 目的探讨胎龄<26周超早产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EPI)的救治及转归情况。方法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收治患儿中,纳入胎龄<26周的EPI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通过住院登记记录,查阅电子病历,收集研究对象住院期间的病历资料,记录患儿胎龄、出生医院、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及转归等情况。统计各年度胎龄<26周EPI救治例数及其所占该年度EPI的比例,分析本院分娩的胎龄<26周的EPI情况、重度PIVH发生率及治愈好转率。结果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收治的胎龄<26周EPI占EPI的比例分别为19.9%(38/191)、20.0%(36/180)、15.6%(14/90)、25.5%(26/102)、27.1%(29/107);除2020年,其余年份胎龄<26周EPI占EPI总数的比例呈逐年增高趋势。本院产科分娩的胎龄<26周EPI占胎龄<26周EPI的比例也呈增高趋势,各年度分别为0.0%(0/38)、5.6%(2/36)、14.3%(2/14)、15.4%(4/26)、41.4%(12/29);2021、2022年度,宫内转运EPI分别为4例、12例。各年度胎龄<26周EPI发生重度PIVH者占该年度胎龄<26周EPI的比例分别为29.0%(11/38)、36.1%(13/36)、28.6%(4/14)、34.6%(9/26)、27.6%(8/29)。各年度胎龄<26周EPI的治愈好转率分别为76.3%(29/38)、55.6%(20/36)、71.4%(10/14)、57.7%(15/26)、65.5%(19/29);相较于其他年度,2022年度虽收治23周EPI明显增多,但总体放弃治疗及死亡数明显减少,治愈好转率增高。结论2018年1月至2022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收治的胎龄<26周EPI占EPI总数的比例呈逐年增高趋势,但重度PIVH发生率并未随之升高;与前几年比较,2022年对胎龄23周EPI的救治更加积极,治愈好转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小胎龄早产儿 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 救治情况 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筛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婷 彭薇 +2 位作者 马宁 李昊 杨晓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在NICU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NICU中的3728例新生儿,采用9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结果,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在NICU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NICU中的3728例新生儿,采用9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对新生儿进行中国人群常见4种耳聋基因突变筛查。结果在3728例NICU新生儿中,共检测到180例新生儿携带耳聋基因突变,总突变携带率为4.82%。其中GJB2基因突变103例(2.76%),GJB3538 C>T位点突变8例(0.21%),SLC26A4基因突变58例(1.55%),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7例(0.19%),GJB2基因176_191 del 16和235 del C位点复合杂合突变、GJB2基因235 del C位点和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双杂合突变各1例,GJB2基因235 del C位点和线粒体12SrRNA基因1555A>G位点双杂合突变2例。结论NICU新生儿为耳聋高危群体,耳聋基因筛查对预防耳聋尤其是药物敏感性耳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耳聋基因 基因芯片 突变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通道畸形的两种手术方法比较
13
作者 王刚 周更须 +2 位作者 王辉 蒙强 宋林宏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 对比观察改良单片法和双片法矫治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通道畸形(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canal,CAVC)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行CAVC矫治手术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 对比观察改良单片法和双片法矫治婴幼儿完全性房室通道畸形(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canal,CAVC)的临床效果和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儿科医学部行CAVC矫治手术的5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2组:改良单片法组(n=28),双片法组(n=24)。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基本情况、手术治疗效果及远期预后。术后3、6、12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此后每年复查1次超声心动图。随访患儿远期预后以及再手术等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患儿合并唐氏综合征14例(26.9%),合并肺动脉高压20例(38.5%)。合并其他心脏畸形包括动脉导管未闭11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28例,永存左上腔静脉5例。术前共同房室瓣反流轻度20例,中度25例,重度7例。改良单片法组与双片法组的体外循环时间[(92±29)与(119±35)min]和主动脉阻断时间[(68±23)与(88±28)min]比较,改良单片法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24,3.352,P值均<0.01)。术后早期死亡(术后30 d内)2例,死亡率3.8%(2/52),其中改良单片法组术后早期死亡率3.6%(1/28),双片法组4.2%(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3例患儿失访,随访率94.0%,随访的平均时间为22个月(6~70个月)。随访期间无远期死亡。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3例(缺损<3 mm),继续随访。两组患儿中分别各有1例因二尖瓣重度反流再次手术。结论 婴幼儿期行CAVC矫治手术效果满意,改良单片法手术操作更简便。两种手术方法瓣膜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性房室通道畸形 先天性心脏病 房室瓣反流 改良单片法 双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751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筛查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晓 彭薇 +2 位作者 马宁 李昊 张艳平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目的初步了解西北地区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类型和携带率,探讨耳聋基因突变筛查对于辅助诊断和防治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西北地区751例新生儿的足跟血,采用15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对中国人群常见... 目的初步了解西北地区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类型和携带率,探讨耳聋基因突变筛查对于辅助诊断和防治新生儿遗传性耳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西北地区751例新生儿的足跟血,采用15项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试剂盒(微阵列芯片法)对中国人群常见4种耳聋基因15个突变位点进行筛查。结果在751例新生儿中,检测到39例新生儿携带耳聋基因突变,总突变携带率为5.18%。其中GJB2基因突变19例,突变携带率为2.53%;SLC26A4基因突变16例,突变携带率为2.12%;线粒体12SrRNA 1555A>G均质突变4例,突变携带率为0.53%。新疆出生的新生儿279例中,检测到耳聋基因突变11例,突变携带率3.95%;甘肃省出生的新生儿277例中,检测到耳聋基因突变12例,突变携带率4.32%;陕西省出生的新生儿178例中,检测到耳聋基因突变12例,突变携带率6.74%;青海省出生的新生儿17例中,检测到耳聋基因突变4例,突变携带率23.52%。结论西北地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偏高,但是GJB2基因235 del C位点的突变携带率偏低,可能与西北地区的地域特征和人口遗传学特点有关。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对于听力筛查具有很好的互补作用,可以从基因水平发现可能出现迟发性耳聋和药物敏感性耳聋的高危新生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遗传性耳聋 基因芯片 突变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脑梗死18例临床资料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梅亚波 张娜 +1 位作者 李秋平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4期346-350,共5页
目的探讨足月儿新生儿脑梗死(neonatal cerebral infarction,NCI)的可能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8例足月NCI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产期高危因素、... 目的探讨足月儿新生儿脑梗死(neonatal cerebral infarction,NCI)的可能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08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8例足月NCI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围产期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15例患儿的随访结果。结果18例NCI患儿均无明确窒息复苏史;4例存在宫内窘迫史,其中3例为羊水型宫内窘迫(羊水Ⅲ度粪染);初产儿13例(72.2%)。惊厥是NCI患儿的主要临床表现(16/18,88.9%);生后惊厥出现时间主要集中在生后72 h(16/18,88.9%),症状出现时间中位数为24 h;依据临床表现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可明确诊断,影像学检查提示脑梗死累及左侧大脑半球10例(55.6%);18例患儿中因放弃治疗失访3例,随访15例患儿中均未见智力发育障碍,5例遗留运动发育障碍(其中1例存在运动障碍、语言障碍及癫痫,1例合并语言发育障碍)。结论新生儿脑梗死病因复杂,目前尚无确切结论。惊厥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在生后不久起病。新生儿脑梗死可导致部分患儿远期出现运动、语言发育障碍,少数患儿可能出现癫痫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新生儿 高危因素 惊厥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生儿科医师学历教育现状与未来培养对策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秋平 唐尚鸿 +1 位作者 张倩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新生儿科医师的学历结构状况,为未来新生儿科医师培养政策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6月至12月,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组织实施了全国新生儿科医师职业认同度的横断面调查,调查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 目的调查了解我国新生儿科医师的学历结构状况,为未来新生儿科医师培养政策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6月至12月,中国医师协会新生儿科医师分会组织实施了全国新生儿科医师职业认同度的横断面调查,调查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设置有新生儿病房的医院,调查对象为新生儿科医师,调查内容为受访者的基本社会人口学和工作相关特征。比较不同行政区划、不同医院级别、不同医院类型之间的新生儿科医师学历情况。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12118名新生儿科医师中,大专及以下学历539人(4.4%),本科学历8820人(72.8%),硕士学历2443人(20.2%),博士学历316人(2.6%)。根据医院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东、中、西部新生儿科医师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分别为34.5%(1427/4137)、18.2%(843/4620)、14.5%(489/3361);在三级医院中,东、中、西部地区新生儿科医师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46.2%(1320/2855)、35.3%(788/2232)、25.2%(460/1824);在二级医院中,占比分别为7.9%(95/1197)、2.3%(53/2259)、1.8%(27/1462),东部均较高(χ^(2)值分别为258.600、158.821,P值均<0.001)。根据医院类型,儿童医院、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医师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分别为56.2%(401/714)、21.5%(1821/8485)、18.4%(537/2919);在三级医院中,儿童医院、妇幼保健院、综合医院新生儿科医师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60.7%(385/634)、32.5%(455/1402)、35.4%(1728/4875);在二级医院中,占比分别为15.6%(10/64)、5.8%(75/1302)、2.5%(90/3552);在其他医院中,占比分别为37.5%(6/16)、3.3%(7/215)、5.2%(3/58),儿童医院均较高(χ^(2)值分别为197.168、92.147、43.395,P值均<0.001)。根据医院级别,三级、二级、其他级别医院新生儿科医师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分别为37.2%(2568/6911)、3.6%(175/4918)、5.5%(16/289),三级医院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高于二级医院及其他级别医院(P<0.001);在各级职称中,三级医院新生儿科医师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同样高于二级医院及其他级别医院。结论我国新生儿科医师绝大部分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已占据相当比例,但仍存在明显地区和医院间差异。未来新生儿科医疗资源和医疗培训应向中、西部地区医院及基层医院倾斜,以提高我国新生儿科医师整体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科 医师 学历 教育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5基因rs10833位点多态性与自发性早产遗传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丽娜 杨晓 +2 位作者 马秀伟 彭薇 王艳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0年第3期227-233,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基因rs10833位点多态性与自发性早产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以获得中国人群的易感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5(interleukin-15,IL-15)基因rs10833位点多态性与自发性早产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性,以获得中国人群的易感基因和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方法2009年1月至2014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早产儿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中,选择遗传学上无关联的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汉族人纳入研究。病例组为胎龄<37周、单胎妊娠、自发性早产的新生儿;对照组为胎龄≥37周的单胎妊娠,孕妇无自发性早产或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rupture of membranes,PPROM)。采集新生儿EDTA抗凝血样本,采用最新Sequenom MassARRAY®SNP检测技术对IL-15基因rs10833位点多态性位点进行SNP分型。每个SNP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用频数(百分率)表示,并在共显性、显性、超显性、加性和隐性5种遗传模式中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718例,进一步分为3个亚组(超早产组59例、极早产组186例、轻度早产组473例),对照组641例。病例组及3个亚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等位基因G、A的分布频率、以及GG、GA、AA基因型的构成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5基因rs10833位点与自发性早产的遗传易感性不相关,与超早产、极早产和轻度早产的遗传易感性也均不相关(P>0.05)。病例组进一步分为PPROM组197例、无PPROM组521例。PPROM组与对照组比较,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低于对照组(χ^2=5.660,P=0.020);两组间GG、GA、AA基因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510,P=0.06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5基因rs10833位点的A等位基因是PPROM的保护性等位基因且具有剂量效应,GA基因型是PPROM的保护性基因型。无PPROM组与对照组比较,A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χ^2=4.310,P=0.038);两组间GG、GA、AA基因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340,P=0.07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5基因rs10833位点A等位基因是不合并PPROM的危险等位基因且具有剂量效应,A等位型(GA+AA基因型)是不合并PPROM的自发性早产的风险基因型。结论IL-15基因rs10833多态性位点的A等位基因和GA基因型可降低PPROM的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5 单核苷酸多态性 自发性早产 胎膜早破 遗传易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生命支持组织:液体过负荷、急性肾损伤和电解质管理指南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华英 傅益永 +6 位作者 悦光 罗晓红 张小龙 朱玲 巨容 洪小杨 封志纯(译)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401-408,共8页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用于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可减轻患者心肺负担、为医疗人员争取更多救治时间,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但是ECMO期间的一些常见并发症,对患者近、远期结...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技术用于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可减轻患者心肺负担、为医疗人员争取更多救治时间,大大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存活率。但是ECMO期间的一些常见并发症,对患者近、远期结局都存在极大影响,其预防和管理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液体过负荷、急性肾损伤和电解质紊乱等方面。然而,目前国内尚缺乏这一领域的相关指南、共识,为了方便参与ECMO治疗的医务人员学习和参考,在获得ASAIO Journal授权后,翻译“体外生命支持组织(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ELSO):液体过负荷、急性肾损伤和电解质管理指南”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心肺功能衰竭 体外膜肺氧合 体外生命支持 液体过负荷 抢救成功率 电解质紊乱 救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早产儿出生窒息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周珍慧 马秀伟 李秋平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发生出生窒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超早产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窒息组184例,对照组153例。回顾性收集超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分析... 目的探讨超早产儿发生出生窒息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儿科医学部超早产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纳入窒息组184例,对照组153例。回顾性收集超早产儿及其母亲的临床资料,分析超早产儿发生出生窒息的危险因素。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单自变量和多自变量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窒息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9.0%(35/184)与9.2%(14/153),χ^(2)=6.551,P=0.010],孕期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9%(20/184)与19.0%(29/153),χ^(2)=4.394,P=0.036]。窒息组超早产儿的出生胎龄和出生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出生胎龄(26.4±1.2)与(26.9±0.9)周,t=–3.88,P<0.001;出生体质量(936±194)与(999±177)g,t=–3.058,P=0.002],脐带异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8.5%(34/184)与10.5%(16/153),χ^(2)=4.253,P=0.039]。以新生儿是否发生窒息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0.1的因素纳入模型,进一步做单自变量和多自变量二元Logistic分析。在单自变量回归分析中,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脐带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感染与超早产儿发生窒息相关(OR值分别为0.675、0.998、1.941、2.332和0.521,P值均<0.05)。在多自变量回归分析中,出生胎龄与窒息发生呈负相关(OR=0.719,P=0.004),脐带异常与窒息发生呈正相关(OR=2.172,P=0.024)。结论导致超早产儿出生窒息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出生胎龄、脐带异常等。及早预防和治疗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对降低早产及出生窒息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早产儿 出生窒息 危险因素 出生胎龄 脐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肉芽肿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和基因治疗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湘凤 胡斯奇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217-220,237,共5页
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具有慢性、侵袭性和机会性感染以及自身炎症并发症的特点,抗生素和生物制剂等药物防治可改善预后,但基因所致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缺陷问题仍存在,患者仍有发... 慢性肉芽肿病(chronic granulomatous disease,CGD)具有慢性、侵袭性和机会性感染以及自身炎症并发症的特点,抗生素和生物制剂等药物防治可改善预后,但基因所致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的缺陷问题仍存在,患者仍有发生危及生命的感染或炎症的风险。随着寿命延长,肺功能不全而致残,平均每隔4.5年因疾病所致需行外科手术,生活质量较差[1-2]。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可从根本上解决感染和免疫失调的问题[3-4],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根治方法。此病系单基因疾病,基因治疗亦可纠正缺陷的HSCs[5],目前正处于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肉芽肿病 机会性感染 肺功能不全 根治方法 造血干细胞移植 单基因疾病 外科手术 基因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