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素与静脉丙种球蛋白及其联合应用治疗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的回顾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杨莹 张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65-269,共5页
目的探讨激素对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川崎病(KD)患儿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IVIG无反应KD住院患儿,根据再治疗情况分为IVIG组、激素组和IVIG+激素组;将应用激素者根据激素应用途径分为静脉滴注序贯... 目的探讨激素对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川崎病(KD)患儿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IVIG无反应KD住院患儿,根据再治疗情况分为IVIG组、激素组和IVIG+激素组;将应用激素者根据激素应用途径分为静脉滴注序贯口服激素组和口服激素组。统计各组患儿的总热程、平均热退时间、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治疗前后的差值与治疗前值的比值(即差值比△)、急性期及出院后6、12、24个月冠状动脉病变和随访中的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IVIG无反应KD患儿143例进入本文分析。IVIG组107例,激素组12例,IVIG+激素组24例,3组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IG+激素组治疗后WBC高于IVIG组,△WBC、△PLT均低于IVIG组,△CRP高于IVIG组,总热程长于IVIG组;急性期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及随访至6个月时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高于IVI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激素组△WBC低于IVIG组,总热程长于IVI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静脉滴注序贯口服激素组和口服激素组各18例,2组性别、年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服激素组再次治疗前和再次治疗后CRP均低于静脉滴注序贯口服激素组,口服激素组△PLT高于静脉滴注序贯口服激素组,2组随访时点冠状动脉扩张和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病例中,静脉滴注序贯口服激素组有2例出现血栓,经积极抗凝治疗后血栓消失。结论 IVIG无反应KD患儿再治疗时应用激素或再次IVIG无反应后应用激素,与单纯IVIG相比急性期治疗效果相近,且均不增加远期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生率;选择普通剂量口服或者静脉滴注序贯口服疗法临床效果相近,但静脉滴注序贯口服激素较口服激素有更高的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评分体系对重庆地区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川崎病预测能效评价 被引量:24
2
作者 叶晓春 张静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评价4种评分体系对中国儿童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川崎病(KD)的预测能效,并探讨重庆地区儿童发生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符合KD诊断标准并接受IVIG2 g·kg^(-1)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目的评价4种评分体系对中国儿童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川崎病(KD)的预测能效,并探讨重庆地区儿童发生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符合KD诊断标准并接受IVIG2 g·kg^(-1)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首诊患儿,以IVIG无反应KD连续样本为IVIG无反应组;并随机抽取IVIG有反应KD作为IVIG敏感组,样本量与IVIG无反应组1∶1对照。应用Kobayashi、Egami、Sano及Fu等4种评分体系对IVIG敏感组和无反应组进行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重庆地区儿童发生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通过对危险因素进行赋值,得出新的评分体系。结果 IVIG无反应组和IVIG敏感组各纳入140例。1Kobayashi、Egami、Sano及Fu法的敏感度分别为0.443、0.364、0.207和0.457,特异度分别为0.843、0.857、0.957和0.75,约登指数分别为0.286、0.221、0.164和0.207。2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肿大、多形性皮疹、PLT、中性粒细胞分类、CRP、血清总胆红素和血清白蛋白与IVIG无反应KD相关,多因素分析提示多形性皮疹、PLT和CRP是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3新的评分体系多形性皮疹(2分),PLT≤280×10~9·L^(-1)(1分),CRP≥60 mg·L^(-1)(1分),当总分≥3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和0.6。结论既往4种评价体系在本文重庆地区研究对象中评价IVIG无反应KD的能效不高,可能并不适于中国儿童。新的评分体系有较高的敏感度,但特异度偏低,预测能效仍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静脉丙种球蛋白无反应 评分体系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