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的临床标准》解读
1
作者 李勤静 焦伟伟 +1 位作者 王泽明 申阿东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77-885,共9页
为了规范和指导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drug-susceptible tuberculosis,DS-TB)的诊断、治疗和管理,2023年2月27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上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临床标准》。该... 为了规范和指导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drug-susceptible tuberculosis,DS-TB)的诊断、治疗和管理,2023年2月27日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uberculosis and Lung Disease上发布了《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敏感结核病临床标准》。该标准由全球52名儿童结核病诊治、基础研究、公共卫生、微生物学、流行病学和社会科学的专家共同基于德尔菲法的共识制定,推荐了对儿童和青少年DS-TB患者实施最优诊治和管理的8条标准。本文对这些标准进行解读,旨在促进结核病诊防治相关人员对儿童和青少年DS-TB的规范化管理,并为终止结核病的终极目标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青少年 结核 参考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的本土化临床实践 被引量:3
2
作者 蔡思雨 郭巧红 +1 位作者 王瑞欣 周翾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4-38,共5页
通过对儿童安宁疗护医务人员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阐明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实践需要实现本土化的原因,并详细论述我国本土化实践的关键策略。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的实践之所以需要实现本土化,其原因... 通过对儿童安宁疗护医务人员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阐明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实践需要实现本土化的原因,并详细论述我国本土化实践的关键策略。儿童安宁疗护共同决策的实践之所以需要实现本土化,其原因在于:决策模式、患儿病情告知与死亡沟通、文化因素、医疗体系因素。本土化实践的关键策略在于:营造以患儿和家属为中心的人文环境;建立多学科安宁疗护团队及跨专业合作模式;构建本土化共同决策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儿童 共同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E基因表达水平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预后意义
3
作者 黄筱彤 史利欢 +6 位作者 薛天琳 梁静 李伟京 刘炜 张瑞东 崔蕾 李志刚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1-286,共6页
背景难治及复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预后不良,寻找更多新的、具有预后价值的分子标志以协助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ALL患儿中IDE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 背景难治及复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预后不良,寻找更多新的、具有预后价值的分子标志以协助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ALL患儿中IDE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设计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收治的ALL患儿作为测试队列,对患儿诊断时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IDE基因表达水平行ROC曲线分析,并设定IDE界值,比较IDE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的预后差异;以河南省儿童医院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收治的ALL患儿为验证队列,验证设定的IDE界值分组标准与预后的相关性。同时对临床生物学特征和早期治疗反应等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主要结局指标无事件生存(EFS)。结果①本研究共纳入初治ALL患儿77例,测试队列37例,验证队列40例。②诊断时IDE基因表达水平与ALL预后相关,发生不良事件的患儿诊断时IDE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不良事件的患儿(P<0.001)。③ROC结果显示,IDE基因表达水平可预测ALL患儿的预后,AUC为0.961(P<0.001)。根据ROC曲线设定0.72为界值,测试队列中IDE高表达组(IDE≥0.72,n=19)的预后明显差于IDE低表达组(IDE<0.72,n=18),3年EFS分别为55.7%和100%(P=0.002)。在验证队列中,IDE高表达组(n=26)和低表达组(n=14)的3年EFS分别为64.3%和96.2%(P=0.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危险度高危和IDE基因高表达是ALL患儿EFS独立预后因素,风险比分别为4.254(95%CI:1.080~17.554,P=0.039)和21.773(95%CI:2.632~180.125,P=0.004)。由这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组成的复发风险指数的预测预后能力高于现行临床危险度分型(AUC分别为0.892和0.741,P=0.009)。结论IDE基因高表达与ALL患儿预后不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IDE 基因表达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脂蛋白Rv1411c对结核分枝杆菌脂质代谢的影响
4
作者 孙玉亭 全舒婷 +5 位作者 孙柏旭 田雪 綦辉 焦伟伟 申阿东 孙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8-548,共11页
目的:基于非靶向脂质组学探索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脂蛋白Rv1411c在该菌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构建敲除编码脂蛋白Rv1411c基因的MTB(ΔRv1411c)菌株,测定ΔRv1411c与MTB标准株H37Rv的吸光度值(A 600值)并绘... 目的:基于非靶向脂质组学探索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脂蛋白Rv1411c在该菌脂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构建敲除编码脂蛋白Rv1411c基因的MTB(ΔRv1411c)菌株,测定ΔRv1411c与MTB标准株H37Rv的吸光度值(A 600值)并绘制两者生长曲线。提取ΔRv1411c与H37Rv菌液上清脂质成分,使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及非靶向脂质组学分析平台对菌株的差异脂质进行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等方法分析两者的差异脂质代谢产物及差异脂质分子的富集通路。结果:通过色谱分离及质谱分析,从ΔRv1411c与H37Rv菌株中成功鉴定出归属于28种脂质亚类的460个不同的脂质分子,再通过PLS-DA模型分析获得其中归属于17种脂质亚类的158个差异脂质分子[变量权重值(VIP)>1]。以变异倍数(FC)>1.5或<0.67且P<0.05为筛选标准,共筛选出36个具有显著差异的脂质分子,其中有12个脂质分子上调,24个脂质分子下调。经KEGG通路富集分析,差异脂质代谢产物主要富集于以下8种通路,即:甘油磷脂代谢、亚麻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的生物合成、甘油脂代谢、鞘脂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及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通路;其中又以甘油磷脂的代谢通路最为重要,其次为甘油脂代谢及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的生物合成通路。结论:脂蛋白Rv1411c可显著影响MTB的脂质代谢,可能参与MTB脂质代谢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杆菌 结核 脂蛋白类 脂类代谢 脂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60
5
作者 董方 王艳 +6 位作者 刘锡青 甄景慧 郑红艳 常梅 甄杨 张清秀 宋文琪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1-70,共10页
目的了解2009—2015年儿科专科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种类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所有标本初次分离的菌株进行分析,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和Phoenix 100微生物分析仪检测,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 目的了解2009—2015年儿科专科医院临床分离细菌种类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所有标本初次分离的菌株进行分析,药敏试验使用纸片扩散法和Phoenix 100微生物分析仪检测,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的标准进行检测和结果报告。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共分离细菌26 630株,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肺炎链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以克雷伯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为主。肺炎链球菌在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率最高,占25.7%。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50.2%。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平均检出率分别是各自菌种的20.6%和87.8%,MRSA检出率由2009年11.1%上升到2015年的29.8%。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不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和葡萄球菌。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呈高度敏感,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3%,未检出粪肠球菌耐万古霉素菌株。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检出率71.4%~78.1%;肺炎克雷伯菌为65.1%~76.9%。自2010年开始出现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至2014年上升到7%以上,肺炎克雷伯菌已超过20%。2009—2015年,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上升到27.7%和25.7%,鲍曼不动杆菌对两者的耐药率均升到59.9%。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检出率46.3%。结论监测期间,儿科分离多重耐药菌株MRSA、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高,均呈现增多趋势,对临床抗感染治疗构成严重威胁,需加强儿科临床耐药监测和及时采取有效感染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细菌耐药性监测 儿童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 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 碳青霉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患者中分离350株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甄杨 宋文琪 +2 位作者 董方 郑红艳 甄景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8-662,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350株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头孢硝噻吩纸... 目的研究儿童流感嗜血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4-2015年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350株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产β内酰胺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按照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2014年的标准进行药敏检测和结果判断。使用WHONET 5.6和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常见合并其他病原感染。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53.1%,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最高,为76.9%,对环丙沙星、头孢唑肟、氯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呋辛、阿奇霉素、头孢克洛、氨苄西林敏感率分别为99.1%、98.9%、95.4%、88.3%、87.7%、74.9%、65.4%、56.6%、46.0%,未检出对头孢曲松、美罗培南不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结论儿童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产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其高产酶特点使氨苄西林不能作为临床一线用药。流感嗜血杆菌对甲氧苄啶-磺胺甲唑的耐药率最高,对β内酰胺类以外抗菌药物,最敏感的是环丙沙星,其次为氯霉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流感嗜血杆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空间感知觉模型对弱视及斜视患儿立体视功能的检测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雯 于刚 +5 位作者 吴倩 曹文红 樊云葳 蔺琪 褚慧慧 张茹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06-810,共5页
背景人类具备不同阶度的空间感知觉,但目前临床所用的立体视检查多采用图像移位的零阶刺激模式,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度空间感知的神经地形图建立新的空间感知觉筛查系统。目的检查弱视和斜视患儿零阶、一阶、二阶多维空间感知觉的缺损... 背景人类具备不同阶度的空间感知觉,但目前临床所用的立体视检查多采用图像移位的零阶刺激模式,临床上应根据不同阶度空间感知的神经地形图建立新的空间感知觉筛查系统。目的检查弱视和斜视患儿零阶、一阶、二阶多维空间感知觉的缺损状态,以研究弱视和斜视患儿在多维空间感知觉立体视功能方面的缺损情况,并探讨零阶、一阶、二阶空间感知觉缺损的内在关联。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4~14岁儿童79例进行空间感知觉检查,受检者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分为正常组19名、屈光不正性弱视组19例、屈光参差性弱视组12例、斜视组18例、斜视合并弱视组11例。依次用一套新的多维空间感知觉筛查系统检查各组患儿零阶、一阶、二阶随机点及线条空间感知觉,并进行差异比较。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存在零阶、一阶、二阶随机点感知通道缺失者分别为24例(占30.4%)、18例(占22.8%)、24例(占30.4%),平均为27.9%;零阶、一阶、二阶线条空间感知通道缺失分别为37例(占46.8%)、37例(占46.8%)、32例(占40.5%),平均为44.7%。零阶空间感知有缺失的患儿中,仍残留有一阶、二阶空间感知的随机点占41.6%,线条占43.2%;零阶随机点或线条空间感知觉均无缺损的患儿中,存在一阶或/和二阶空间感知觉缺损的患儿占37.5%。患有弱视或斜视的患儿与正常组相比各阶空间感知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弱视或斜视患儿空间感知通道存在缺失,零阶空间感知觉存在缺失的患儿仍部分残留有一阶或二阶空间感知觉,而零阶空间感知觉正常的患儿可能一阶或二阶空间感知觉有缺损。视觉信息加工的多维空间感知觉模型能够指导弱视或斜视等视觉信息加工障碍患儿的检查,并能开展一系列的感知觉学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参差 弱视 斜视 视觉信息加工模式 空间感知觉 立体视 神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化疗方案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8
作者 王凯玲 梅妍妍 +14 位作者 崔蕾 高超 刘飞飞 赵晓曦 李伟京 姜锦 张瑞东 谢静 石慧文 王彬 张永红 马晓莉 吴敏媛 周翾 李志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5-290,共6页
本研究旨在比较北京儿童医院(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BCH)2003方案和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s Leukemia Group,CCLG)2008方案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 本研究旨在比较北京儿童医院(Beijing Children's Hospital,BCH)2003方案和中国儿童白血病协作组(Chinese Children's Leukemia Group,CCLG)2008方案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疗效,探讨更加适合此亚型患儿的化疗方案。收集2003年1月至2010年10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的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化疗方案治疗的患儿初诊时临床特征、第8天泼尼松反应、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水平、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无复发生存率(Relapse Free Survival,RFS)等。结果表明,在204例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患儿中,134例采用BCH-2003方案治疗,70例采用CCLG-2008方案治疗。两组患儿在初诊时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水平、第8天泼尼松反应及中枢神经系统累及、临床危险度分层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但CCLG-2008组的男性较多(P=0.025)。BCH-2003组诱导缓解治疗结束时(第33天)的MRD阴性率高于CCLG-2008组(P=0.013)。按照BCH-2003方案分层标准,重新划分CCLG-2008组的危险度后,BCH-2003组的中危患儿的MRD阴性率仍然高于CCLG-2008组的中危患儿(P=0.014),而标危患儿MRD阴性率两组间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患儿在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EFS及RFS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P=1.000,P=0.327,P=0.251)。结论:对于TEL-AML1融合基因阳性ALL患儿,BCH-2003方案的诱导缓解治疗方案能迅速地降低患儿的白血病负荷,但是BCH-2003和CCLG-2008两种化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微小残留病 化疗方案 TEL—AML1 融合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董方 宋文琪 +3 位作者 徐樨巍 许宏 刘锡青 常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0-274,共5页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的46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改良Hodge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出的46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使用改良Hodge试验和双纸片协同试验,进行产碳青霉烯酶的表型确证。PCR技术检测碳青霉烯酶的KPC、GES、IMI/NMC-A、SME、IMP、VIM、GIM、SPM、SIM、NDM-1和OXA基因型。对PCR反应产物进行纯化后,使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DNA测序。将得到的拼接序列,与GenBank中Blast进行同源分析,确定其基因亚型。结果 46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26株为肺炎克雷伯菌,占56.5%,13株为阴沟肠杆菌,占28.3%,7株为大肠埃希菌,占15.2%。改良Hodge试验阳性40株(87.0%),双纸片协同试验阳性41株(89.1%)。IMP基因阳性38株(82.6%),其余8株均未扩增出特异性条带,检测均为阴性。测序结果显示,IMP型34株为IMP-4亚型,占89.5%;4株为IMP-8亚型,占10.5%。结论产金属酶是儿科临床分离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的重要耐药机制。且产生的金属酶均为IMP基因型,同时存在IMP-4和IMP-8两种基因亚型,其中以IMP-4亚型为主,少数为IMP-8亚型。在儿科临床进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不敏感的肠杆菌科细菌产碳青霉烯酶的监测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肠杆菌 碳青霉烯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早期治疗反应评估与预后价值 被引量:25
10
作者 崔蕾 张瑞东 +5 位作者 高超 李伟京 赵晓曦 郑胡镛 李志刚 吴敏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98-303,共6页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在儿童ALL预后中的价值。采用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定量PCR)方法对2005年3月3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426例初治ALL患儿进行了早期治疗反应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第8...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早期治疗反应在儿童ALL预后中的价值。采用细胞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定量PCR)方法对2005年3月31日至2008年3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426例初治ALL患儿进行了早期治疗反应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第8天强的松试验反应(D8-PR)、第22天骨髓缓解状态(D22-BM)、第33天骨髓缓解状态(D33-BM),以及第33天MRD水平(D33-MRD)。单因素分析4个评估指标对无事件生存率(EFS)的影响,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独立预后意义。所有病例随访截止至2013年10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80个月(0.5-106个月)。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4个早期治疗反应评估指标均具有明显的预后意义。强的松反应良好(PGR)患儿的8年EFS明显高于强的松反应不良(PPR)患儿;第22天、第33天骨髓缓解状态为M1骨髓的患儿预后明显好于M2、M3骨髓的患儿;第33天MRD高水平(≥10-4)的患儿预后明显差于MRD低水平(<10-4)患儿(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儿童ALL中具有独立预后意义的指标有BCR/ABL+、D8-PR、D33-BM和D33-MRD,其中以D33-MRD≥10-2的风险比最高(HR:11.886,P<0.001)。结论:早期治疗反应在儿童ALL中具有重要的预后价值,是具有独立意义的预后因素,对儿童ALL的危险度分层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早期治疗反应 微小残留病 预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儿童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2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37
11
作者 郑杰 马静瑶 +4 位作者 苏雁 杨菁 张瑞东 周翾 吴润晖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3-398,共6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儿童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儿童患者使用rhTPO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11月收入院的25例予rhTPO治疗(连续14...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国产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儿童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儿童患者使用rhTPO的疗效及安全性。采用回顾分析方法,收集北京儿童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11月收入院的25例予rhTPO治疗(连续14 d)的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资料。分析rhTPO治疗儿童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表明:25例病例用药前血小板中位数为4×109/L(0×109/L-10×109/L),用药后最高值中位数为71×109/L(14×109/L-439×109/L),升至最高值中位时间为11 d(范围3-15d)。停用TPO后,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疗效分析显示,完全反应11/25例(44%),有效8/25例(32%),无效6/25例(24%),总有效率19/25(76%)。对于治疗有效的患者,用药后血小板最高值中位数为112×109/L(43×109/L-439×109/L),升至最高值中位时间为12 d(范围7-15 d);达到有效疗效的平均中位时间为4 d(范围1-11d)。治疗有效者停药2周时平均血小板计数仍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12例予rhTPO治疗前用足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无效的病例,在rhTPO治疗结束后予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应用rhTPO治疗期间,2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用药后及随访过程中未发现其他相关副作用。结论:儿童重症ITP应用rhTPO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帮助患儿更平稳度过严重出血的危险期,但rhTPO作用不持久,停用后血小板计数逐渐回落,需维持治疗以巩固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血小板生成素 儿童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患儿肺功能比较 被引量:24
12
作者 向莉 饶小春 +2 位作者 焦安夏 李珍 任亦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比较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和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O)患儿肺功能差异。方法选择57例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和47例BO患儿,应用Master Screen Paed型肺功能仪测定潮气呼吸流量容积曲线,分析参数包括呼吸频率(RR)、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VT/kg)、... 目的比较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和闭塞性毛细支气管炎(BO)患儿肺功能差异。方法选择57例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和47例BO患儿,应用Master Screen Paed型肺功能仪测定潮气呼吸流量容积曲线,分析参数包括呼吸频率(RR)、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VT/kg)、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呼吸气中期流速比值(TEF50/TIF50)。单阻断法测定每千克体质量呼吸系统顺应性(CrsSO/kg)和呼吸系统阻力(Rrs)。结果支气管哮喘和BO患儿VT/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O患儿RR、Rrs显著高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O患儿TI/TE、TPTEF/TE、VPEF/VE、TEF50/TIF50、CrsSO/kg显著低于支气管哮喘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婴幼儿支气管哮喘比较,BO患儿呼吸系统阻力显著增高,小气道阻塞程度显著加重,呼吸系统顺应性相对减低,应用婴幼儿肺功能评估可在一定程度上为鉴别婴幼儿支气管哮喘和BO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功能 支气管哮喘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RNA检测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5
13
作者 郭丽 孙琳 +9 位作者 郭琰 李勤静 吴喜蓉 刘芳 李颖佳 王杏云 王婷 徐保平 冯雪莉 申阿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肺炎支原体RNA检测(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MP-SAT)作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治疗效果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其中符合MPP诊断标准者为MPP组,余为非MP... 目的探讨应用肺炎支原体RNA检测(RNA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技术,MP-SAT)作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治疗效果监测指标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纳入北京市平谷区妇幼保健院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其中符合MPP诊断标准者为MPP组,余为非MPP组。1以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MP-Ab)检测为诊断MP感染的参照试验,考察MP-SAT诊断MP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2对MP-SAT和血清MP-Ab均阳性MPP病例行动态观察,比较MP-SAT和血清MP-Ab在大环内酯类药物标准治疗不同时间的阳性率,MP-SAT转阴时间和临床痊愈时间。3比较不同MP-SAT转阴时间MPP病例发热时间、入院24 h内血常规(WBC、N、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胸部X线指标的差异。结果 MPP组73例,非MPP组150例。MP-SAT诊断MP感染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6%(61/73)、97.3%(146/150)。MPP组MP-SAT和血清MP-Ab均阳性61例,随治疗时间的延长,MP-SAT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而血清MP-Ab的阳性率呈增高趋势(P<0.05)。61例临床痊愈时间平均为(3.0±0.9)周,MP-SAT转阴时间为(3.3±0.8)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SAT转阴时间越长的病例表现为发热持续时间越长,入院24 h内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LDH水平越高,X线胸片大片实变比例越高,淋巴细胞百分比越低(P<0.05)。结论 MP-SAT可作为评价MPP转归以及判断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社区获得性肺炎 RNA检测 诊断 临床疗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患者中分离189株卡他莫拉菌的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红艳 宋文琪 +2 位作者 董方 刘锡青 甄景慧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4-617,共4页
目的研究儿童患者中分离的卡他莫拉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2014年北京儿童医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89株卡他莫拉菌的分布、产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 目的研究儿童患者中分离的卡他莫拉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3-2014年北京儿童医院临床送检标本分离出的189株卡他莫拉菌的分布、产酶情况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纸片扩散法作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依照2013年CLSI M45-A2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卡他莫拉菌多分离于婴幼儿患者,常混合其他细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95.7%,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甲氧苄啶-磺胺甲唑、四环素耐药率分别为0、2.1%和4.2%。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严重,耐药率达到了82.5%和83.1%。结论儿童患者携带的卡他莫拉菌β内酰胺酶阳性率很高,其高产酶特点使青霉素类药物不能作为临床一线用药。卡他莫拉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性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并加强对其耐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他莫拉菌 Β内酰胺酶 耐药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分离株分子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李士朋 李娟 +7 位作者 王丽娟 孙静 孙明娇 乔艳红 宁雪 曾婷 杨永弘 沈叙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14-518,共5页
目的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肺炎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特征、耐药性及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2006—2012年国内8家儿童医院在CA-MRSA肺炎患儿中分离出76株菌株;用PCR方法检测PVL... 目的研究儿童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CA-MRSA)肺炎临床分离株的分子特征、耐药性及Panton-Valentine杀白细胞素(PVL)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2006—2012年国内8家儿童医院在CA-MRSA肺炎患儿中分离出76株菌株;用PCR方法检测PVL基因;对所有菌株进行MLST、spa和SCCmec分型;采用琼脂稀释法进行14种抗生素的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76株CA-MRSA分离株中有32株(42.1%)携带PVL基因。在11种MLST型中,ST59(44.7%)是最主要的ST型;在17种spa型中,以t437(46.1%)为主;共有2种SCCmec型,以Ⅳ(82.9%)为主。CA-MRSA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6.9%和72.4%。PVL阳性菌株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高于PVL阴性菌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1%比25.0%,P=0.012)。5例坏死性肺炎中4例分离株为PVL阳性T910-MRSA-Ⅳa-t318,1例为PVL阴性ST398-MRSA-Ⅴ-t034。结论 ST59-MRSA-Ⅳa-t437是儿童CA-MRSA肺炎分离株的主要流行克隆,未发现PVL与坏死性肺炎有相关性,但PVL阳性ST910-MRSA-Ⅳa-t318菌株与坏死性肺炎有关。CA-MRSA肺炎分离株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有较高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肺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pert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试验对结核病及耐多药结核病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8
16
作者 尹青琴 焦伟伟 +8 位作者 孙琳 肖婧 吴喜蓉 刘芳 苗青 徐放 韩锐 田建岭 申阿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5期341-348,共8页
目的评估Xpert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MTB/RIF)试验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Xpert MTB/RIF试验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6月。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 目的评估Xpert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MTB/RIF)试验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收集Xpert MTB/RIF试验对结核病诊断价值的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2年6月。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Meta-Disc1.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6篇文献,其中2篇文献涉及儿童病例,包含了13270例来自临床患者的检测标本。Meta分析结果显示,Xpert MTB/RIF试验诊断结核病的汇总敏感度为87%(95%CI:86%~88%)、特异度为97%(95%CI:97%~97%)。按照结核病的类型和患者年龄进行亚组分析,Xpert MTB/RIF试验诊断肺结核的敏感度高于肺外结核病,90%(95%CI:89%~91%)vs76%(95%CI:72%~79%);诊断涂阴菌阳性和涂阳菌阳性结核病的敏感度分别为74%(95%CI:71%~76%)和99%(95%CI:98%~99%);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断敏感度比成人肺结核低,74%(95%CI:65%~83%)vs90%(95%CI:89%~92%)。Xpert MTB/RIF试验诊断耐多药结核病的敏感度为96%(95%CI:94%~97%),特异度为98%(95%CI:98%~99%)。结论 Xpert MTB/RIF试验诊断结核病的价值较高,尤其是成人结核病及耐多药结核病。Xpert MTB/RIF试验在儿童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由于纳入文献较少,尚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pert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试验 结核病 诊断价值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伯基特白血病26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段彦龙 金玲 +5 位作者 杨菁 黄爽 张梦 赖瑞 周春菊 张永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1-147,共7页
目的认识儿童伯基特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改良LMB89方案治疗伯基特白血病的疗效,探讨疾病相关严重合并症的防治。方法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初治的伯基特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全部行骨髓形态学(骨髓肿... 目的认识儿童伯基特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总结改良LMB89方案治疗伯基特白血病的疗效,探讨疾病相关严重合并症的防治。方法研究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初治的伯基特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全部行骨髓形态学(骨髓肿瘤细胞浸润>25%)、白血病免疫分型及骨髓活检病理及C-MYC基因检查确诊,全部采用高剂量、短疗程的改良LMB89方案的C组治疗。结果规范治疗伯基特白血病患儿26例,其中男24例,女2例;平均年龄7.8岁,临床表现中2例以急性白血病起病,无其他淋巴结等部位肿瘤浸润,23例患儿伴有腹部瘤块;16例患儿合并颌面部包块;7例患儿有睾丸受累,6例患儿伴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entral nervous system leukemia,CNSL);初诊时全部存在严重高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血症,24例患儿存在高尿酸血症,18例患儿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初期伴有严重肿瘤溶解综合征。所有患儿化疗期间都合并IV度骨髓抑制,其中20例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患儿平均随访时间35个月,2年整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事件生存率(event free survival,EFS)均为76.9%。危险因素分析提示初诊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大于10倍以及治疗早期合并严重感染败血症为预后不良因素。2例死于早期严重骨髓抑制期并发败血症,4例患儿化疗7个月内早期进展或复发死亡。结论儿童时期伯基特白血病不同于普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成熟B细胞淋巴瘤的晚期状态,相对多见于学龄期,临床进展快、过程凶险,易合并肿瘤溶解综合征。高剂量、短疗程的改良LMB89化疗方案治疗效果显著,由于肿瘤特性及瘤负荷巨大导致的早期持续的严重骨髓抑制并发感染,以及治疗后期的早期复发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伯基特淋巴瘤 白血病 儿童 治疗 临床研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内酯类耐药和敏感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冯雪莉 李勤静 +10 位作者 孙琳 焦伟伟 徐保平 殷菊 郭琰 申晨 李洁琼 徐放 綦辉 肖婧 申阿东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MP肺炎患儿,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行MP的DNA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检测,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分为大环内酯类耐药(MR)组和敏感(... 目的分析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MP)肺炎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收治的MP肺炎患儿,入院当天采集咽拭子行MP的DNA及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检测,根据耐药检测结果分为大环内酯类耐药(MR)组和敏感(MS)组,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指标。结果 225例行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检测的病例进入本文分析,MR组195例和MS组30例。两组均表现为高热及咳嗽,在性别、年龄、最高体温、重症肺炎所占的比例,急性期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计数和CRP水平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表现为大叶性实变影,以右肺单侧为主,但MR组发生双侧病变的比例略高于MS组(P=0.056)。MR组较MS组的总病程[(18.3±6.1)vs(16.5±4.2)d,P=0.031]及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后的发热时间[(7.0±4.3)vs(4.7±3.4)d,P=0.003]均显著延长。对MS组患儿行疗效分析发现,初选大环内酯类药物较初选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患儿的总发热时间[(9.6±3.5)vs(12.1±5.6)d,P<0.001]和总病程[(16.1±4.1)vs(19.3±6.6)d,P<0.001]显著缩短。结论 MP耐药率较高。MP耐药患儿发生双侧肺病变的风险增高、总病程及发热时间显著延长。早期诊断并及时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仍能缩短大环内酯类耐药患儿的病程和发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肺炎支原体 耐药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素A治疗126例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苏雁 吴润晖 +5 位作者 郑杰 张蕊 张莉 周翾 姜锦 金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13-416,共4页
目的评价环孢素A(CSA)治疗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径CSA口服治疗的126例NSA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患儿中男76例、女50例,中位年龄7岁11月(1岁11个月-14岁),中位随访时间1... 目的评价环孢素A(CSA)治疗儿童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NSAA)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4年6月径CSA口服治疗的126例NSAA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例患儿中男76例、女50例,中位年龄7岁11月(1岁11个月-14岁),中位随访时间14.5个月(3-79个月);非输注依赖型NSAA78例(61.9%),输注依赖型NSAA48例(38.1%)。总有效率55.6%;CSA治疗输注依赖型NSAA有效率77.1%,非输注依赖型NSAA有效率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3,P=0.000)。CSA治疗后,14.1%非输注依赖型NSAA病例完全缓解,80.8%维持非输注依赖NSAA,5.2%进展为输注依赖NSAA或重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VSAA);16.7%输注依赖型NSAA患儿完全缓解,60.4%好转为非输注依赖,23.0%维持输注依赖型NSAA或进展为SAA/VSAA。结论 CSA治疗可以延缓NSAA患儿的疾病进展,但CSA治疗完全缓解率低,尚需更多临床试验建立更有效的NSAA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产OXA酶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董方 徐樨巍 +1 位作者 宋文琪 常梅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63-466,共4页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OXA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2株。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1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按照C... 目的研究儿科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和OXA酶基因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10年1—12月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患儿中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2株。用美国BD公司Phoenix100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和13种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按照CLSI 2010年推荐标准判断结果。用多重PCR方法检测OXA酶OXA-23、OXA-24、OXA-51和OXA-58 4组基因。PCR产物测序结果通过GenBank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其基因型别。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42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76.2%和78.6%。未发现对多黏菌素耐药的菌株。42株菌中41株(97.6%)扩增出特异性条带,为OXA基因阳性。其中,OXA-51组基因阳性38株(90.4%);OXA-23组基因阳性28株(66.7%);OXA-58组基因阳性2株(4.8%)。未扩增出OXA-24组基因。有27株(64.2%)OXA-51和OXA-23组基因同时阳性。携带OXA-23基因鲍曼不动杆菌均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菌株。结论儿科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严重。以同时产OXA-51和OXA-23型OXA酶为主。OXA-23基因是导致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性 OXA酶 分子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