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氮与添加碳源对橡胶林土壤氮肥残留的影响
1
作者 詹杉 马照娜 +4 位作者 王桂花 林琛茗 吴敏 茶正早 王大鹏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8-1277,共10页
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是氮肥施用后的重要去向,热带砖红壤中碳源的缺乏可能限制了橡胶林土壤对肥料氮的持留。本研究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结合^(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添加外源碳(100 kg/hm^(2))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处理:未施氮(N_(0));低氮,... 氮肥在土壤中的残留是氮肥施用后的重要去向,热带砖红壤中碳源的缺乏可能限制了橡胶林土壤对肥料氮的持留。本研究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结合^(15)N同位素示踪技术,在添加外源碳(100 kg/hm^(2))条件下,设置4个施氮处理:未施氮(N_(0));低氮,施氮量100 kg/hm^(2)(N100);中氮,施氮量200 kg/hm^(2)(N200);高氮,施氮量400 kg/hm^(2)(N400),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橡胶林土壤氮残留特征。结果表明:添加碳后,氮肥施用当年的残留率为8.8%~17.6%,2a后氮肥的土壤残留率介于6.6%~16.5%之间。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氮肥的土壤残留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与未施氮处理相比,添加外源碳条件下,较低的施氮水平(100 kg/hm^(2))更有利于提升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碳含量;从2 a的田间试验结果综合来看,添加碳后不同施氮处理的氮肥残留率高于未添加碳处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碳对氮肥残留率存在极显著正效应,添加碳能够有效增加土壤对肥料氮的持留。综上所述,土壤碳源的缺乏是导致橡胶林氮肥施用后土壤中残留率低的重要影响因素,橡胶林施肥生产中应该重视化肥配施有机肥,且施氮量不宜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氮肥 外源碳添加 氮肥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量水平橡胶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詹杉 吴敏 +4 位作者 马海洋 王桂花 林琛茗 茶正早 王大鹏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46-2658,共13页
本研究选取不同产量水平(高产、中产、低产和死皮)的橡胶林,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期为橡胶林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从4种产量水平橡胶林的土壤样本中共鉴定出17门、5... 本研究选取不同产量水平(高产、中产、低产和死皮)的橡胶林,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以期为橡胶林土壤改良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从4种产量水平橡胶林的土壤样本中共鉴定出17门、53纲、99目、164科、305属、385种细菌种类,获得2116个OTUs。共有的细菌优势门类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共获得1622个真菌OTUs,分属17门、49纲、113目、242科、424属、644种,其中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为优势真菌门类。随着橡胶树产量水平的降低,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呈下降趋势,但多样性指数无明显变化;真菌Ace指数、Chao1指数呈增加趋势,Shannon指数显著增加,Simpson指数显著降低,表明随着产量水平的下降,橡胶林土壤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上升。主坐标(PCoA)分析表明,细菌或真菌群落结构在不同产量水平橡胶林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优势菌门的相对丰度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与土壤pH和C/N等理化因子密切相关。RDA分析表明,土壤pH、速效钾和全氮是影响细菌优势门类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真菌优势菌门则主要受土壤pH、速效钾和碳氮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林 砖红壤 微生物群落 多样性 土壤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施肥措施对土壤-橡胶树系统中锰含量及生胶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孔意鹏 王万新 +4 位作者 金东奇 刘海林 李建宏 赵庆杰 林清火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8-647,共10页
锰(Mn)元素是影响天然橡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橡胶园土壤、橡胶树根系和叶片、胶乳和生胶中Mn含量以及生胶性能的影响,以期对橡胶树合理施肥及提高天然橡胶生胶性能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2023年选用热研73397橡胶... 锰(Mn)元素是影响天然橡胶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探究不同施肥措施对橡胶园土壤、橡胶树根系和叶片、胶乳和生胶中Mn含量以及生胶性能的影响,以期对橡胶树合理施肥及提高天然橡胶生胶性能提供理论依据。于2022—2023年选用热研73397橡胶品种进行大田试验,采用单株橡胶树定量施肥,主要为穴施与割面涂施的复合施肥措施,以不施肥为对照(CK),设置5个施肥处理:2kg硅酸钠(T_(1))、0.5%锌钼肥(T_(2))、5kg生物炭(T_(3))、5kg生物炭+0.5%锌钼肥(T_(4))、5 kg生物炭+0.5%锌钼肥+2 kg硅酸钠(T_(5))。在产胶期不同月份采集样品,通过测定不同施肥模式下的干胶产量、各样品(土壤、根系、叶、胶乳、生胶)Mn含量和生胶性能,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土壤-橡胶树系统中Mn含量及生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橡胶树干胶产量在44.96~62.90 g之间;T_(1)、T_(3)、T_(4)、T_(5)处理可提升土壤pH,把土壤中易被植物利用的Mn形态转变成难利用的形态,其中T_(5)处理的效果更好,且T_(5)处理能显著降低橡胶树根系中的Mn含量;T_(4)、T_(5)处理能显著降低胶乳中的Mn含量;T_(1)处理能提高塑性保持率,T_(2)、T_(3)、T_(4)、T_(5)处理能提高生胶塑性初值,T_(4)、T_(5)处理能提高门尼黏度,T_(2)、T_(3)、T_(4)、T_(5)处理后的生胶塑性初值、塑性保持率、门尼黏度均达到航空轮胎用天然橡胶通用规范;不同处理生胶的数均分子量和重均分子量分别在35.25×10^(4)~39.57×10^(4)和161.84×10^(4)~167.32×10^(4)之间,各施肥处理均降低了分子量分散程度。综上所述,生物炭、硅酸钠和锌钼肥配施能改善土壤环境,能够影响橡胶树的产量、胶乳和生胶中的Mn含量,进而影响生胶性能。基于本研究结果,对于综合提高橡胶树产量和生胶性能而言,可推荐T_(5)处理,即单株施用5 kg生物炭+0.5%锌钼肥+2 kg硅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施肥措施 土壤-橡胶树系统 锰含量 生胶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根瘤菌对橡胶树‖葛藤模式下土壤氮含量及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王桂花 吴敏 +6 位作者 王大鹏 林清火 林琛茗 詹杉 张先 陈传洋 周永计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39-245,共7页
探究接种根瘤菌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橡胶树‖葛藤间作模式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橡胶园氮肥减量施用提供技术支撑。在幼龄橡胶园中,以正常施氮水平下不间作葛藤和间作葛藤不接种根瘤菌分别作为对照CK1、CK2;以... 探究接种根瘤菌条件下减施氮肥对橡胶树‖葛藤间作模式下土壤无机氮含量和氮转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橡胶园氮肥减量施用提供技术支撑。在幼龄橡胶园中,以正常施氮水平下不间作葛藤和间作葛藤不接种根瘤菌分别作为对照CK1、CK2;以间作接种根瘤菌条件下,施100%、75%、50%氮肥水平分别为试验处理T100、T75、T50。均匀取0~40 cm土壤样品,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胶园土壤不同土层(0~10、10~20、20~30、30~40、0~40 cm)硝态氮、铵态氮含量,以及脲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羟胺还原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CK1和CK2相比,T100、T75、T50处理在0~10、10~20 cm土层的铵态氮含量提高11%以上,硝态氮含量提高23%以上,其中T50处理提高幅度最大;T50处理在0~10、10~20 cm土层中氮转化相关的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和脲酶活性均最高,羟胺还原酶活性最低;与CK1和CK2相比,T50处理下的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提高9%以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土壤氮含量与硝酸还原酶和亚硝酸还原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羟胺还原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脲酶活性相关不显著。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结果表明,T50处理的平均隶属函数值最大,对土壤氮含量和氮转化相关酶活性促进效果最佳。综上,在橡胶树‖葛藤间作模式下采用接种根瘤菌和减施50%氮肥的措施处理能显著提高表层土壤氮素供应和周转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 间作 葛藤 土壤氮素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橡胶树胶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屈继祯 林清火 +6 位作者 金东奇 杨红竹 林文惠 黄艳艳 宁海森 赵庆杰 李建宏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9-773,共15页
【目的】我国天然橡胶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不合理、胶乳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研究多种施肥方式和肥料组合对土壤养分、橡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天然橡胶绿色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3年在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 【目的】我国天然橡胶生产中普遍存在施肥不合理、胶乳质量不高的问题。通过研究多种施肥方式和肥料组合对土壤养分、橡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天然橡胶绿色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于2023年在海南省儋州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试验场开展田间试验。以常规氮磷钾施肥为对照(T),并设置常规氮磷钾施肥与割面涂施锌钼肥(Z)、穴施硅硼肥(S)、萌生带洒施水溶性有机肥(C)以及铁锰氧化菌剂(B)组合等处理,共12个处理。试验结束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各处理萌生带土壤与施肥穴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调查胶乳产量与生胶品质,采用熵权-TOPSIS法对各施肥措施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与优选。【结果】与T处理相比,所有施用水溶性有机肥的8个处理均大幅提升了萌生带土壤pH值与速效钾含量,所有施用水溶性有机肥+铁锰氧化菌剂的4个处理萌生带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0.38%~34.4%。除水溶性有机肥+铁锰氧化菌剂+硅硼肥处理(CBS)外,其他7个施用水溶性有机肥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干胶产量,增幅为25.5%~49.3%。除单施水溶性有机肥处理外,其他7个施用水溶性有机肥的处理均能显著降低胶乳中游离钙含量,降幅为20.0%~33.0%。另外,施用水溶性有机肥+锌钼肥+硅硼肥(CZS)处理显著增加了胶乳中的硫醇和无机磷含量,增幅分别为10.2%和22.5%。CZS处理显著增加了天然橡胶的重均分子量(达到180.28×10^(4) g/mol),并降低了分子量分布的宽度系数。通过熵权-TOPSIS法分析发现,CZS处理提升胶乳产量与生胶品质的综合效果最佳,其次是施用水溶性有机肥及其配施菌剂的处理。【结论】穴施硅硼肥能提升施肥穴土壤pH值,施用水溶性有机肥可提升萌生带土壤pH值和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在基施氮磷钾复合肥基础上,水溶性有机肥、锌钼肥和硅硼肥三者配合施用可进一步显著提升干胶产量,降低胶乳中游离钙含量和橡胶分子量分布的宽度系数,显著提升硫醇、无机磷含量,提高橡胶的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获得优良的天然橡胶塑性初值、塑性保持率和门尼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 施肥策略 胶乳品质 橡胶分子量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肥与促吸收剂配施对橡胶树幼苗生长以及光合作用和氮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任常琦 张永发 +3 位作者 罗雪华 薛欣欣 赵春梅 王文斌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02-1410,共9页
橡胶树是全球重要的热带、亚热带经济林。为揭示微肥与促吸收剂配施对橡胶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橡胶树微肥施用技术创新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单施微肥(W)、促吸收剂配方1与微肥配施(C1+W)、促吸收剂配方2与微肥配施(C2+W)为处理,探讨... 橡胶树是全球重要的热带、亚热带经济林。为揭示微肥与促吸收剂配施对橡胶树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为橡胶树微肥施用技术创新奠定基础。本研究以单施微肥(W)、促吸收剂配方1与微肥配施(C1+W)、促吸收剂配方2与微肥配施(C2+W)为处理,探讨微肥单施或与促吸收剂配施对橡胶树幼苗生长、干物质累积、光合作用、根系发育和氮素分配等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微肥能提高橡胶树幼苗根、茎、叶的干物质累积,进而提升其单株鲜重、干重、干鲜比。其中,C_(2)+W处理可使植株鲜重和干重增加4.18倍和5.89倍,远大于C_(1)+W和W处理。同时,微肥对橡胶树幼苗的干物质累积量与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呈正相关,也与橡胶树幼苗的叶绿素含量、蒸腾速率(T_(r))、净光合速率(P_(n))呈正相关。根系发育和光合作用与植株各器官氮积累量、叶片可溶性蛋白(SP)含量、硝酸还原酶(NR)活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呈正相关。单施微肥对NR活性影响不显著,表明W处理对硝酸还原成亚硝酸的氮同化作用微弱。总而言之,微肥与促吸收剂配施强化了橡胶树幼苗的C同化和N代谢过程的联系,共同促进了橡胶树幼苗的生长发育。考虑到橡胶树叶片宽厚、细胞紧密、角质层厚,后续研究应继续筛选更合适的促吸收剂,并优化其与微肥的搭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幼苗 微肥 促吸收剂 根系发育 光合作用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量施氮对橡胶树——葛藤间作模式结瘤固氮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桂花 吴敏 +6 位作者 王大鹏 林清火 詹杉 林琛茗 张先 陈传洋 周永计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01-2710,共10页
【目的】研究接种根瘤菌后,减量施氮对橡胶树与葛藤间作模式结瘤固氮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胶园减少氮肥施用量、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幼龄胶园中,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橡胶树单作,配合正常氮肥施用量(对照,CK... 【目的】研究接种根瘤菌后,减量施氮对橡胶树与葛藤间作模式结瘤固氮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胶园减少氮肥施用量、实现绿色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幼龄胶园中,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5个处理:橡胶树单作,配合正常氮肥施用量(对照,CK1);橡胶树间作葛藤但不接种根瘤菌,配合正常氮肥施用量(对照,CK2);橡胶树间作葛藤并接种根瘤菌后,配合正常氮肥施用量(T100)、减施25%氮肥(T75)和减施50%氮肥(T50);分析不同处理下根瘤固氮效果、作物生长状况、作物氮含量、葛藤氮累积量及表层(0~30 cm)土壤全氮含量。【结果】与T100处理相比,T75和T50处理的葛藤根瘤数量、根瘤鲜重、固氮酶活性、固氮潜力和豆血红蛋白含量均增加,其中T50处理与T100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T75和T50处理的葛藤地上部干重和根系干重均与CK2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而T50处理的葛藤根系氮含量和地上部氮累积量均较CK2显著增加,分别是其1.10和1.49倍。与CK1和CK2相比,接种根瘤菌配合减施氮肥对橡胶树的树围、树高和叶片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T50处理的胶园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均较CK1显著提高15%以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瘤固氮酶活性与葛藤植株干重、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橡胶树与葛藤间作模式中,接种根瘤菌配合减施50%氮肥,可增强葛藤根瘤的固氮能力,从而提高表层土壤全氮含量,促进葛藤对氮素的吸收和累积,并维持橡胶树叶片氮素含量,保证了葛藤和橡胶树的正常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橡胶树 葛藤 间作 减量施氮 根瘤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发酵及资源化利用初步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何艳丽 徐文 +6 位作者 李云 陈杰 张凌霄 林清火 高翔宇 杨红竹 茶正早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3-209,共7页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处理、排放是天然橡胶加工产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探究不同菌剂对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发酵效果并将其资源化利用,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设置不添加菌剂、添加芽孢杆菌、放线菌、黑曲霉菌4种不同的处理对天然橡胶废...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处理、排放是天然橡胶加工产业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探究不同菌剂对天然橡胶加工废水的发酵效果并将其资源化利用,具有较高的生产应用价值。设置不添加菌剂、添加芽孢杆菌、放线菌、黑曲霉菌4种不同的处理对天然橡胶废水进行好氧发酵,并以清水和复合肥作为对照,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发酵液对小白菜生长、品质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黑曲霉菌发酵效果最优,其次为芽孢杆菌、放线菌发酵处理;不同处理的发酵液灌溉对小白菜的生长品质均有较好的提升作用,其中添加黑曲霉菌、放线菌发酵处理提升效果最优,其次为添加芽孢杆菌处理;添加菌剂各处理对土壤孔隙度有提升趋势,且平均值高于清水对照(1.76%),其中添加黑曲霉菌发酵液对土壤孔隙度提升最高。与清水对照相比,添加黑曲霉菌发酵液灌溉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0.33%、19.21%。综上,添加黑曲霉菌处理对小白菜生长品质提升效果最优且对土壤孔隙度不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橡胶加工废水 发酵 小白菜 品质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物料还田对胶园土壤理化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9
作者 马晓晓 张祥会 +4 位作者 林清火 刘海林 李志阳 茶正早 林金海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245-252,共8页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橡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依托10年砖红壤橡胶园土壤开展有机肥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施化肥(BLK)、施鸡粪+化肥(CF1、CF2、CF3)、施鸡粪+化肥+蔗渣+蚯蚓粪(CGQ1、CGQ2、CGQ3)7... 为探究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橡胶园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依托10年砖红壤橡胶园土壤开展有机肥定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施化肥(BLK)、施鸡粪+化肥(CF1、CF2、CF3)、施鸡粪+化肥+蔗渣+蚯蚓粪(CGQ1、CGQ2、CGQ3)7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CGQ处理胶园土壤pH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F处理pH值最低,pH值表现为CGQ3>CGQ2>CGQ1>BLK>CF2>CF1>CF3。CGQ3土壤中AN、AK、AP含量最高,CGQ处理组土壤有机质含量均显著高于BLK。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和酸杆菌门为各处理组优势菌门。CGQ处理使有益菌属的丰度增大,CF3特有物种最多。PCoA分析表明,CGQ2、CGQ3、CF3微生物组成与BLK差异最大。RDA分析表明,胶园土壤中链霉菌属、慢生根瘤菌属等有益菌属丰度较大,与环境因子AP、pH值等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害菌属如伯克霍尔德氏菌等,与环境因子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KEGG分析表明,CF处理以杆状菌为代表的原核微生物丰度增大,抗菌药物抗性基因丰度增大。CGQ3处理可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碳源,增加信号转导基因丰度。不同有机物料还田通过改变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CGQ处理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有益菌属丰度,减少有害菌属丰度,改良胶园土壤微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园土壤 细菌群落 组间物种差异 相对丰度 微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改性小麦秸秆生物炭表征及其对Cu2+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婷婷 黄艳艳 +4 位作者 柳维扬 张婧旻 杨红竹 李建宏 林清火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2-230,共9页
为研究改性生物炭在水溶液中对Cu2+的吸附性能,利用硅酸钠溶液、氯化镁溶液、过氧化氢溶液制备了3种不同改性小麦秸秆生物炭,通过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 为研究改性生物炭在水溶液中对Cu2+的吸附性能,利用硅酸钠溶液、氯化镁溶液、过氧化氢溶液制备了3种不同改性小麦秸秆生物炭,通过使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色散光谱(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combin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SEM-ED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等技术对改性前后的生物炭进行表征分析,探究其表面形貌、官能团等性质变化。硅酸钠改性生物炭(sodium silicate modified biochar,SBC)的比表面积与孔容最大,分别为43.69 m^(2)/g、5.30 cm^(3)/g,比未改性生物炭(biochar,BC)(6.02 m^(2)/g、1.40 cm^(3)/g)分别增加了6.25、2.79倍。由SEM-EDS结果表明,改性生物炭均出现C元素质量分数下降、O元素质量分数增加的现象,其中,SBC的C元素和O元素质量分数变化最大,且SBC和氯化镁改性生物炭(magnesium chloride modified biochar,MBC)上负载了大量含Si和Mg的颗粒。FTIR结果表明,改性处理均能增强官能团的峰值,硅酸钠改性增强程度最大。另外,过氧化氢改性生物炭(hydrogen peroxide modified biochar,HBC)、BC、MBC和SBC对Cu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更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BC、MBC、SBC对Cu2+的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Langmuir模型,HBC对Cu2+的等温吸附过程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分析吸附模型参数可知,改性生物炭MBC、SBC和HBC中,SBC对Cu2+的吸附能力更强,其理论吸附量可以达到230.20 mg/g,该结果可为改性生物炭对Cu2+污染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化学改性 表征技术 吸附特性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热带农业废弃物好氧堆肥过程中的变化及堆肥产物施用效应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艳艳 杨旭 +4 位作者 雷菲 杨红竹 吴荣芳 李建宏 林清火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0-58,共9页
为了探明中国热带地区农业废弃物的堆肥效果及堆肥产物的施用效应,对海南省5种典型农业废弃物(包括蔗渣、橡胶木屑、椰糠、菠萝叶和木薯杆)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养分含量和堆肥腐熟度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不同堆肥产物对连茬... 为了探明中国热带地区农业废弃物的堆肥效果及堆肥产物的施用效应,对海南省5种典型农业废弃物(包括蔗渣、橡胶木屑、椰糠、菠萝叶和木薯杆)好氧堆肥过程中温度、养分含量和堆肥腐熟度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不同堆肥产物对连茬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ubsp.chinensis Makino)单株干质量及土壤主要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农业废弃物的好氧堆肥过程均可分为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和腐熟期4个阶段,高温期可持续6~11 d。堆肥28 d,5种农业废弃物的pH值(pH 7.81至pH 8.55)、电导率(1575~3604μS·cm^(-1))及堆肥产物培养的小白菜种子发芽指数(106.7%~140.0%)均达到NY/T 525—2021公布的腐熟标准。堆肥前后的养分含量总体上存在显著(P<0.05)差异,堆肥后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和总养分含量分别为40.46%~47.26%、1.82%~2.28%、1.96%~2.62%、1.45%~2.04%和5.74%~6.31%。与无肥料处理组和化肥处理组相比,5个堆肥产物处理组土壤的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pH值和总孔隙度总体上显著升高,土壤容重却显著降低,蔗渣、橡胶木屑和椰糠堆肥产物处理组的小白菜单株干质量显著升高。综上所述,供试5种农业废弃物的堆肥效果总体较好,其中,蔗渣、橡胶木屑和椰糠堆肥产物对小白菜的增产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农业废弃物 好氧堆肥 腐熟标准 施用效应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