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术式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角膜水肿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被引量:
21
1
作者
李谟汉
符小林
羊文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6-939,共4页
目的 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患者292例(335眼),随机分为对照组(140例159眼)...
目的 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患者292例(335眼),随机分为对照组(140例159眼)和试验组(152例176眼)。对照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试验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1 d、7 d角膜水肿情况及角膜容积,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角膜水肿情况显示,术后1 d、7 d角膜水肿发生率对照组(32.7%、3.1%)与试验组(35.8%、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0.809,P=0.552、0.368)。核硬度分级显示,对照组核硬度≤Ⅲ级患者术后1 d和7 d角膜水肿发生率(27.9%、1.2%)与试验组(21.0%、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03、0.012,P=0.273、0.915);对照组核硬度≥Ⅳ级患者术后1 d角膜水肿发生率(38.4%)明显低于试验组(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39)。角膜容积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 d的CV3、CV5和CV7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7 d的CV3、CV5和CV7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5、2.896、3.265,P=0.023、0.019、0.0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切口靠前、灌注压力高时间长、原角膜有损伤、后弹力层撕脱、晶状体核硬度是影响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因素(均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口靠前、灌注压力高时间长、后弹力层撕脱、核硬度Ⅲ~Ⅳ级、核硬度Ⅴ级与术后角膜水肿发生有关。结论 核硬度≥Ⅳ级患者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效果好,切口靠前、灌注压力高时间长、后弹力层撕脱、核硬度Ⅲ~Ⅳ级、核硬度Ⅴ级可能是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摘出术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
角膜水肿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术式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角膜水肿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被引量:
21
1
作者
李谟汉
符小林
羊文芳
机构
儋州市
第一
人民医院
眼
科
儋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出处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6-939,共4页
基金
海南省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编号:15A200002)~~
文摘
目的 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患者292例(335眼),随机分为对照组(140例159眼)和试验组(152例176眼)。对照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试验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1 d、7 d角膜水肿情况及角膜容积,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角膜水肿情况显示,术后1 d、7 d角膜水肿发生率对照组(32.7%、3.1%)与试验组(35.8%、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0.809,P=0.552、0.368)。核硬度分级显示,对照组核硬度≤Ⅲ级患者术后1 d和7 d角膜水肿发生率(27.9%、1.2%)与试验组(21.0%、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203、0.012,P=0.273、0.915);对照组核硬度≥Ⅳ级患者术后1 d角膜水肿发生率(38.4%)明显低于试验组(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39)。角膜容积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 d的CV3、CV5和CV7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7 d的CV3、CV5和CV7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5、2.896、3.265,P=0.023、0.019、0.0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切口靠前、灌注压力高时间长、原角膜有损伤、后弹力层撕脱、晶状体核硬度是影响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因素(均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口靠前、灌注压力高时间长、后弹力层撕脱、核硬度Ⅲ~Ⅳ级、核硬度Ⅴ级与术后角膜水肿发生有关。结论 核硬度≥Ⅳ级患者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效果好,切口靠前、灌注压力高时间长、后弹力层撕脱、核硬度Ⅲ~Ⅳ级、核硬度Ⅴ级可能是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摘出术
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
角膜水肿
影响因素
Keywords
high myopia
cataract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extraction with small incision
corneal edema
influence factor
分类号
R776.1 [医药卫生—眼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术式对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患者角膜水肿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
李谟汉
符小林
羊文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