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任伯年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陶琳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44-145,共2页
任伯年是清末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奇肆多变,构成得体,内涵意境丰富,笔墨技法功力非凡,精艺熟练,洒脱流畅,在人物、花鸟画等方面都突破了同时代人的水平,达到很高成就。借鉴与赏析,对于促进与掌握现代国画绘画技巧有着一... 任伯年是清末时期最有影响力的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奇肆多变,构成得体,内涵意境丰富,笔墨技法功力非凡,精艺熟练,洒脱流畅,在人物、花鸟画等方面都突破了同时代人的水平,达到很高成就。借鉴与赏析,对于促进与掌握现代国画绘画技巧有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图形式美 作品意境内涵 笔墨技法赏析 理解与借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信阳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由来与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潘传柏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2-133,共2页
本文论述了豫南信阳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由来与发展及调式风格。通过对《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中国革命民歌的经典之作浅析。较好的反映了豫南土地革命热火朝天的革命斗争和革命民歌在革命斗争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豫南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 由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文化浸润下的苏轼书学
3
作者 戚荣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6-138,共3页
苏轼的书学是在宋代文化浸润下形成的具有宋代书学典型代表意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宋代文化的"内倾性"促成了苏轼书学"自然"的审美论;宋代文化的"创新性"熔铸了苏轼书学"出新"的创作论;宋代文化... 苏轼的书学是在宋代文化浸润下形成的具有宋代书学典型代表意义的思想理论体系。宋代文化的"内倾性"促成了苏轼书学"自然"的审美论;宋代文化的"创新性"熔铸了苏轼书学"出新"的创作论;宋代文化的"兼容性"成就了苏轼书学"兼容"的风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文化 繁荣 特点 苏轼 书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轼黄州诗书的多元情感论析
4
作者 戚荣金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0-122,共3页
苏轼贬谪黄州时期所创作的诗文和书迹作品为研究文人诗书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提供了范例。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情感是多元的,既有初到黄州时的惊恐和凄寂,又有感念君恩的戒慎与忠诚;既有对先贤忠烈的敬重和仰慕,又有对道释思想的借鉴与尊崇... 苏轼贬谪黄州时期所创作的诗文和书迹作品为研究文人诗书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提供了范例。黄州时期苏轼的思想情感是多元的,既有初到黄州时的惊恐和凄寂,又有感念君恩的戒慎与忠诚;既有对先贤忠烈的敬重和仰慕,又有对道释思想的借鉴与尊崇;既有对仕途功名的企求和期冀,又有对隐逸耕读的追慕与向往;既有自比梅花的清高和孤傲,又有笑对人生的超脱与旷达。多元的情感反映了苏轼思想的丰富和深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黄州时期 诗书 多元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