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中国地方政府层级改革与农村管理体制创新 被引量:21
1
作者 张新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是侧重于从横向调整政府的部门设置,没有从纵向减少政府的层级设置。目前,我国“地区”一级建制逐渐演变成了实体型政府,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建设与市政管理;而过去以议事、决策、行政、司法、财政为一... 改革开放以来的多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是侧重于从横向调整政府的部门设置,没有从纵向减少政府的层级设置。目前,我国“地区”一级建制逐渐演变成了实体型政府,工作重心转向城市建设与市政管理;而过去以议事、决策、行政、司法、财政为一体的县级行政体系被肢解,逐渐形成了“双重衙门体制”;乡镇政府长期处于责任大、权利小、效率低的被动施政状态;村民自治一直受到地方行政权力的制约,且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结果造成有些农村地区出现“权力真空”。因此,下一步应按“撤地、强县、精乡、实村”的整体改革思路,撤消“地区”建制,强化县级政府的功能,精简乡镇政府机构和人员,充实和保障村民自治必要的经费供给,建立和完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国情的地方行政体制和农村公共财政制度,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方政府 层级改革 农村行政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及其启示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新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4-39,137,共7页
在整个20世纪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我国出现了四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即晚清至民国时期推行的所谓“乡镇自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制”的乡镇基层政权、“政社合一制”的人民公社和“乡政村治”的二元体制模式。中... 在整个20世纪的“现代国家政权建设”中,我国出现了四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即晚清至民国时期推行的所谓“乡镇自治”、中国共产党建立的“议行合一制”的乡镇基层政权、“政社合一制”的人民公社和“乡政村治”的二元体制模式。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有限剩余根本无法支撑一个全面渗透穷乡僻壤的庞大国家机器和现代工业体系,致使我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频繁变动且反复无常。下一步的乡镇政府体制改革基本方向和总体目标应该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制型、民主型、服务型乡镇基层政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政权建设 乡镇体制改革 乡镇自治 议行合一 政社合一 乡政村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马克思小农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新光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2008年第3期40-44,共5页
中国农村现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实质是一种"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它与"营利型家庭农场"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 中国农村现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实质是一种"自给自足型小农经济",它与"营利型家庭农场"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下一步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有效衔接,这是国内理论界亟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实践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经济 自给自足型 家庭农场制 营利型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调与先发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研究——基于两区域的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彭荣胜 《商业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8-23,共6页
准确把握区际关系,是科学认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前提与基础。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时,区际关系会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先发区域经济发展构成影响:将引致区域消费结构断裂,先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因此受阻,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因市场... 准确把握区际关系,是科学认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的前提与基础。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时,区际关系会发生重大变化并对先发区域经济发展构成影响:将引致区域消费结构断裂,先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因此受阻,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减缓;后发区域会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对先发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桎梏;产业的梯度转移延迟,降低了先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动力和压力;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现象进一步加剧,大大弱化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导致先发区域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遏制。因此,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先发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需求,先发区域应当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先发区域 后发区域 区域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珍 《企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1-183,共3页
税收筹划即节税。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从多种纳税议案中进行科学合理地事前选择和规划,利用税法给予的对己有利的可能选择与优惠政策,选出合适的方法,来达到延缓或减轻税负的一种合法行为。合理的节税方法不但可以降低企业的... 税收筹划即节税。是指纳税人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从多种纳税议案中进行科学合理地事前选择和规划,利用税法给予的对己有利的可能选择与优惠政策,选出合适的方法,来达到延缓或减轻税负的一种合法行为。合理的节税方法不但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而且还能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和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 财务管理 税收筹划 财务决策 融资租赁 资本结构 权益资本 投资决策 利润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部经济崛起中城市群的选择与培育 被引量:2
6
作者 彭荣胜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88-89,共2页
选择与培育区域发展的城市群,是实现中部地区经济崛起的重要保证。综合考虑中部城市群的发展现状与地理位置,应当把武汉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作为建设的重点,通过国家的政策扶持促使它们迅速成长为中部地区的发展龙头。
关键词 增长极 城市群 中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服务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迎君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11-112,共2页
服务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密切。目前,对服务业发展能否缓和宏观经济波动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在定性分析前提下,采用1978-2008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时间序列资料,用HP滤波法分析了服务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结果表... 服务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关系密切。目前,对服务业发展能否缓和宏观经济波动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在定性分析前提下,采用1978-2008年中国的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时间序列资料,用HP滤波法分析了服务业发展与宏观经济波动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服务业的增长波动性大于国民经济的波动性,服务业的相对波动性是国民经济的1.2258倍。即服务业比重的提高,不仅不利于中国经济稳定,相反会加剧经济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 经济波动 HP滤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中国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光 《学习与实践》 2006年第10期47-56,共10页
20世纪,我国相继出现了4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由于传统小农经济的有限剩余无法支撑一个全面渗透穷乡僻壤的庞大国家机器和现代工业体系,造成国家行政权的下沉与“以农养政”时代的制度设计、经济上的工业化与政治上的民主化的严... 20世纪,我国相继出现了4种新型的乡镇行政管理模式。由于传统小农经济的有限剩余无法支撑一个全面渗透穷乡僻壤的庞大国家机器和现代工业体系,造成国家行政权的下沉与“以农养政”时代的制度设计、经济上的工业化与政治上的民主化的严重对立,导致乡镇行政管理体制频繁变动且反复无常。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后农业税时代后,乡镇政府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总体目标是: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方式,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中国国情的法制型、民主型、服务型乡镇基层政府,不断提高农村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政权建设 乡镇行政 体制改革 议行合一 政社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差距扩大对先发区域经济增长的制约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国琴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98-99,共2页
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时,对先发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制约:将引致区域消费结构断裂,先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因此受阻,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减缓;后发区域会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对先发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桎梏;产业的梯度转移延... 在区域发展差距持续扩大时,对先发区域经济增长产生制约:将引致区域消费结构断裂,先发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会因此受阻,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因市场需求不足而减缓;后发区域会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对先发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桎梏;产业的梯度转移延迟,降低了先发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动力和压力;地方保护主义、区域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现象进一步加剧,大大弱化了区域间的经济联系,从而导致先发区域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经济快速增长的势头受到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先发区域 后发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生态空间占用及化石能源利用效率动态分析——基于1995-2008年数据的实证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军波 彭荣胜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237,共6页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模型,定量测度并分析了河南省1995-2008年生态足迹及化石能源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8年间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295 hm2迅速增加到2.613 hm2,是1995年的2.017倍,而同期生态承载力仅增长了47%,导...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模型,定量测度并分析了河南省1995-2008年生态足迹及化石能源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995-2008年间河南省人均生态足迹从1.295 hm2迅速增加到2.613 hm2,是1995年的2.017倍,而同期生态承载力仅增长了47%,导致人均生态赤字在14 a间增长了1.34倍,其中化石能源足迹对人均总足迹和生态赤字的贡献率最大;化石能源足迹产值呈增加趋势,2008年为2.891 5万元/hm2,比1995年增加了1.495万元/hm2;2008年化石能源足迹强度最低,为0.345 8 hm2/万元,仅是1995年的48%;化石能源足迹对生态系统的压力指数1996-1999年逐步下降,随后持续上升并于2006年增长到最高值20.11。这说明河南省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超过自然环境的再生能力,虽然化石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但其消费规模的大幅增加及化石能源承载力的有限改善,导致河南省域生态压力持续攀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化石能源足迹 生态压力 可持续发展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曹明贵 黄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412-3413,3472,共3页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就业机会不随产值同比增加,是制约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提...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显示: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所导致的就业机会不随产值同比增加,是制约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提出了应通过合理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第三产业 欠发达地区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农业引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向光明前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回顾性阐释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新光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11,36,共6页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发展现代...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农业发展的历史表明,大农场排挤小农场是不可逆转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小农制趋于衰亡"的科学论断并没有过时,所谓"小农经济富有生命力"的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既要研究如何实现小农制与现代农业的衔接机制问题,又要研究资本农业的形成机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农制 小农经济 现代农业 劳动集约型 资本集约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古代中国社会“皇权不下县、县下皆自治”之说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新光 《学习与实践》 2007年第4期87-97,共11页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中国历代王朝,“编户齐民”和县的数量基本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是一种小县制。同时,县以下还有乡里制度和什伍编制,皇权专制集权统治以“县政”为依托,其政治影响可谓无所不在、无事不管...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中国历代王朝,“编户齐民”和县的数量基本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是一种小县制。同时,县以下还有乡里制度和什伍编制,皇权专制集权统治以“县政”为依托,其政治影响可谓无所不在、无事不管。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毫无历史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专制 宗族自治 封建制 郡县制 小县治 乡里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前中国农村改革进程的基本判断与前瞻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新光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7,共4页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初步得到缓解,中国在总体上进入“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目前,农村税费改革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正向农村地区倾斜,“三农”问题初步得到缓解,中国在总体上进入“后农业税时代”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发展阶段。今后中国深化农村改革的重点、难点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体制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所造成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其最大的突破口是加快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搞好“放活”,充分发挥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农民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和增强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综合改革 多予 少取 放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疑“皇权不下县”:基于宏观的长时段的动态历史考证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新光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85-94,共10页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1800余年,中国历代王朝的“编户齐民”一直在2000万人至6000万人之间徘徊,全国的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8亿亩左右,县的数量大体保持在1500个上下,总体上并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属于一种“小县... 自秦汉至明清之际的1800余年,中国历代王朝的“编户齐民”一直在2000万人至6000万人之间徘徊,全国的耕地面积基本维持在8亿亩左右,县的数量大体保持在1500个上下,总体上并没有达到“地方百里、人口万户”的标准建制,因而属于一种“小县制”。同时,县以下还有乡里制度和以什伍编制为基本组织原则的保甲体系,皇权专制集权统治以“县政”为依托,其政治影响可谓无所不在、无事不管。因此,由当代西方学者提出的所谓“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纯属于一种毫无历史根据和主观臆断的无稽之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皇权专制 宗族自治 封建制 郡县制 小县治 乡里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彭荣胜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3-185,共3页
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制约因素。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克服了农村劳动力... 城市化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与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影响或支配着其他制约因素。转移能力的增强能够拓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空间,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动力,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一定程度克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阻力,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稳定性。因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力"是决定城市化进程快慢的主导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转移能力 城市化 欠发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机遇、问题与对策——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崔秀荣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2-76,共5页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是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都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主体功能区建设使得贫困地区成为国家转移支付的重点地区,这将为贫困地区... 主体功能区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不同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是我国现阶段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内容之一。我国大部分贫困地区都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主体功能区建设使得贫困地区成为国家转移支付的重点地区,这将为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带来历史性机遇。从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视角看,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还存在诸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规模过小、税收返还测算方法不尽科学等问题;加快财政体制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将公共服务效果纳入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等,是加快贫困地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主体功能区 贫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零售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3
18
作者 茹莉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39-141,共3页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零售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外零售业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河南省环境状况的特殊性,发展河南省零售业应坚持:发展新型零售业态;扩大零售企业的规模;加强零售业营销管理;推行商业品牌营销;利用连锁经营...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零售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外零售业相比,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河南省环境状况的特殊性,发展河南省零售业应坚持:发展新型零售业态;扩大零售企业的规模;加强零售业营销管理;推行商业品牌营销;利用连锁经营向广大农村延伸;政府从宏观上对零售市场进行控制,制订统一流通产业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零售业 企业规模 营销管理 品牌 连锁经营 产业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及其新发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新光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57-63,共7页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是在最大限度地保存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这种改良的道路不仅使德国农民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和半封建制度的双重剥削,而且把德意... 农业资本主义演进的"普鲁士式道路"是在最大限度地保存农奴制残余的基础上,把封建领主制经济缓慢地转化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地主经济。这种改良的道路不仅使德国农民长期遭受资本主义和半封建制度的双重剥削,而且把德意志民族多次带入军国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民主德国进行了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彻底铲除了容克地主阶级的生存土壤,"普鲁士式道路"最终取得独立地位的还是革命而不是改良。20世纪90年代初期,德国实现统一后不仅完成了社会主义农业与资本主义农业的互相融合,而且完成了小农制与现代大农业的有效衔接,促使农业向着资本化、企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信息化和生态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奴制 容克地主 普鲁士道路 社会主义集体农业 资本主义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高师院校学生成才创新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20
作者 贾义保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7期16-18,共3页
近年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急剧膨胀,这一方面适应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高等师范院校本身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文立足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成才的现状,提出了构建学生成才的四大创新体系:树立新的德育观和价值观,构建新... 近年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急剧膨胀,这一方面适应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高等师范院校本身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本文立足于高等师范院校学生成才的现状,提出了构建学生成才的四大创新体系:树立新的德育观和价值观,构建新型大学生思想体系;实施创新教育,构建传播先进文化的教育体系;提高教师综合能力,构建新型教师培养体系;转变择业观念,建设大学生自主择业的市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师范院校 择业观念 创新教育 人才培养 理想信念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