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遗传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彭波 孙艳芳 +8 位作者 庞瑞华 孔冬艳 宋晓华 李慧龙 李金涛 周棋赢 段斌 柳琳 宋世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1-407,共7页
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决定稻米营养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增加稻米中的蛋白质含量对其品质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水稻种子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 水稻(Oryza sativa L.)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是决定稻米营养品质的一个关键因素,增加稻米中的蛋白质含量对其品质改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综述了水稻种子蛋白质的组成、蛋白质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定位、相关基因分离克隆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对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相关基因功能和遗传调控规律尚不清楚的问题,提出采用基因聚合或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高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的策略,为水稻和其他重要作物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蛋白质含量 QTL定位 基因克隆 遗传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稻胚乳的垩白性状研究及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1
2
作者 彭波 庞瑞华 +7 位作者 孙艳芳 耿乐萍 宋晓华 李慧龙 周棋赢 孔冬艳 田夏雨 宋世枝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35-1641,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香稻垩白性状的形成机理及培育优良品质的香稻新品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调查11个香稻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 【目的】研究不同香稻品种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香稻垩白性状的形成机理及培育优良品质的香稻新品种打下基础。【方法】通过田间试验,调查11个香稻品种的垩白粒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并对香稻品种胚乳细胞及淀粉粒进行电镜观察。【结果】供试11个香稻品种间差异最明显的垩白性状为垩白粒率,其次是垩白面积,最小的是垩白度,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成正比,垩白粒率越高则垩白度越高。不同香稻品种稻米胚乳细胞的排列方式、形态及其横断面淀粉粒的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其与垩白性状的形成存在一定关联,根据稻米胚乳中垩白形成的位置不同,可将垩白性状分为腹白、心白和背白3种垩白亚类。同一香稻品种,垩白米与无垩白米在淀粉粒形状结构及排列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明显差异,但垩白米的透明部位和无垩白米的淀粉粒间无明显差异,且垩白度低的部位淀粉粒发育良好。【结论】香稻稻米的垩白性状与胚乳细胞和淀粉粒的形状结构、排列方式及发育情况密切相关,可用于香稻稻米品质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垩白 胚乳 淀粉粒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氨基酸转运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彭波 孙艳芳 +5 位作者 庞瑞华 宋晓华 李慧龙 周棋赢 袁红雨 宋世枝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8-1243,共6页
氨基酸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必不可少,氨基酸转运蛋白在植物体内各种氨基酸的转运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鉴定了多种氨基酸转运蛋白,并且许多重要的植物基因组序列已经完成了拼接和组装工作,但人们对氨基酸转运蛋白的功能与... 氨基酸对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必不可少,氨基酸转运蛋白在植物体内各种氨基酸的转运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鉴定了多种氨基酸转运蛋白,并且许多重要的植物基因组序列已经完成了拼接和组装工作,但人们对氨基酸转运蛋白的功能与调节还知之甚少。本文综述了植物氨基酸转运蛋白的进化、表达、功能及调控方面的新进展,以期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遗传改良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转运蛋白 进化 表达 功能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OsAAP6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彭波 孔冬艳 +13 位作者 黄亚娟 贾洋洋 马晨夕 宋慧 孙艳芳 何璐璐 庞瑞华 宋晓华 李慧龙 柳琳 黄雅琴 周棋赢 李金涛 宋世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9-436,共8页
【目的】提高粮食作物的营养品质就是改善人类自身的营养与健康。对水稻(Oryza sativa L.)等禾本科作物而言,种子蛋白质含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营养品质性状,解析种子蛋白质含量相关基因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控制稻米蛋... 【目的】提高粮食作物的营养品质就是改善人类自身的营养与健康。对水稻(Oryza sativa L.)等禾本科作物而言,种子蛋白质含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营养品质性状,解析种子蛋白质含量相关基因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控制稻米蛋白质含量的主效QTL基因Os AAP6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理化性质、蛋白的结构及其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水稻OsAAP6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1401 bp,编码466个氨基酸,该蛋白为氨基酸透性酶,是氨基酸转运蛋白家族和APC超家族中的成员;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其它主要粮食作物(如小麦、大麦、玉米和高粱等)中有很多预测的基因与水稻OsAAP6基因存在较高的相似性;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在主要粮食作物中,水稻Os AAP6基因与高粱和玉米的进化关系最为密切,大麦次之,与小麦的亲缘关系较远。【结论】通过对水稻OsAAP6基因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主要粮食作物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AAP6基因 结构 功能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淀粉合成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被引量:9
5
作者 彭波 庞瑞华 +7 位作者 孙艳芳 李慧龙 宋晓华 周棋赢 宋世枝 李梁浩 江毅丹 袁红雨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15-21,共7页
详细综述了水稻种子中淀粉合成及其调控的研究进展,包括水稻种子中淀粉的分离与消化性、淀粉合成的分子基础、淀粉合成的调控等,以期为优质水稻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淀粉 合成 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粳稻品种的垩白性状研究及其胚乳结构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彭波 孙艳芳 +8 位作者 庞瑞华 李慧龙 宋晓华 袁红雨 张斯荷 周棋赢 李琪瑞 李丹 宋世枝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03-1811,共9页
水稻垩白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是稻米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试验主要调查了15个不同粳稻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度和垩白面积,并对稻米胚乳细胞形态结构和淀粉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水稻垩白对稻米的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有极大的影响作用,是稻米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试验主要调查了15个不同粳稻品种的垩白率、垩白度和垩白面积,并对稻米胚乳细胞形态结构和淀粉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供试15个不同粳稻品种之间差异最大的垩白性状为垩白率,垩白面积次之,最后为垩白度,并且垩白率和垩白度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对于不同的粳稻品种,其胚乳细胞的排列方式、淀粉粒的分布和垩白性状的发生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同一品种之内,垩白米与无垩白米的淀粉粒有明显差异,垩白稻米的透明部位和无垩白稻米的淀粉粒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垩白 胚乳 淀粉粒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多脊椎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黄洁萍 张明明 +2 位作者 马云 郝瑞杰 雷初朝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386-2391,共6页
多脊椎性状是指动物脊椎数比正常个体增加的现象,是存在于家畜中的有益突变。胸腰椎数的增加可增大家畜的体长,改变相应胴体指标,从而提高其经济价值。多脊椎性状具有较高遗传力,这为多脊椎肉用家畜的选择和培育奠定了遗传基础,使多脊... 多脊椎性状是指动物脊椎数比正常个体增加的现象,是存在于家畜中的有益突变。胸腰椎数的增加可增大家畜的体长,改变相应胴体指标,从而提高其经济价值。多脊椎性状具有较高遗传力,这为多脊椎肉用家畜的选择和培育奠定了遗传基础,使多脊椎个体在家畜遗传改良中发挥优良的生产性能成为可能。因此,家畜多脊椎性状的研究,可为多脊椎肉用家畜新品种的培育奠定理论基础。目前,已在猪、羊和牛3种家畜上发现多脊椎现象。其中,猪多脊椎性状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牛和羊多脊椎性状的研究结果则相对有限。作者就家畜中的脊椎数变异情况、多脊椎性状对家畜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候选基因/突变位点的研究3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了家畜多脊椎性状研究空白及可能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畜 多脊椎 生产性状 调控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几何形态测量学评估茶尺蠖危害茶叶严重度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潘鹏亮 王国君 +3 位作者 张方梅 刘红敏 史洪中 尹健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68,共7页
利用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获取茶树叶片的几何形态特征参数,并对不同类型的茶树叶片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探讨了此技术用于茶尺蠖危害严重度调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形态特征提取软件Bug Shape v1.0,可以自动获取到植物叶片的面积、周长... 利用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获取茶树叶片的几何形态特征参数,并对不同类型的茶树叶片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探讨了此技术用于茶尺蠖危害严重度调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通过形态特征提取软件Bug Shape v1.0,可以自动获取到植物叶片的面积、周长、长轴长度、短轴长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可用于茶树叶片、海棠叶片和栀子花叶片的区分。不同类型茶树叶片(正常叶片、被害枝无损叶和虫损叶)的面积与长轴长度、短轴长度及其乘积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建立不同叶位的回归方程,可以对虫损叶被取食面积进行评估,且与人工实际评测结果无显著差异。研究还表明,在第3、5叶位上正常叶的叶面积显著大于被害枝无损叶。在茶尺蠖种群密度较低时,其取食茶树叶片具有明显的叶位选择偏好性,从强到弱的叶位顺序为3、4、2、5、1、6,而被取食面积大小在叶片中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即被取食面积越小,所占叶片数量的比例越大。以上结果证明,利用几何形态测量技术可以较好地评估茶树虫损叶面积大小,明确茶叶被取食规律,评估茶尺蠖危害茶叶的严重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尺蠖 严重度 形态测量 图像处理 叶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启动子克隆技术及牛功能基因启动子研究进展
9
作者 卢明雪 黄洁萍 +1 位作者 李芬 马云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第6期-,共4页
基因启动子(promoter)是DNA上决定RNA聚合酶转录起始位点的序列,是基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的起始和表达的程度,而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是RNA和蛋白质,这两大类物质对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因此,对基因的启动子进行克隆并研... 基因启动子(promoter)是DNA上决定RNA聚合酶转录起始位点的序列,是基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基因表达的起始和表达的程度,而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是RNA和蛋白质,这两大类物质对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因此,对基因的启动子进行克隆并研究其功能对研究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就两种常用的启动子克隆技术和启动子调控功能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并对启动子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动子克隆 功能基因 调控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香稻品种Badh2基因功能标记的检测及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彭波 孔冬艳 +10 位作者 庞瑞华 孙艳芳 宋晓华 李慧龙 王青林 韩爽 郭桂英 李金涛 周棋赢 段斌 宋世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693-1699,共7页
【目的】香稻中香味的产生是由于水稻第8染色体上面Badh2基因的功能缺失而导致2-乙酰-1-吡咯啉(2AP)前体物质的增多,进而2AP积累使稻米产生香气。【方法】本研究利用Badh2基因开发的7个功能标记,针对豫南地区16份香稻品种进行了检测与... 【目的】香稻中香味的产生是由于水稻第8染色体上面Badh2基因的功能缺失而导致2-乙酰-1-吡咯啉(2AP)前体物质的增多,进而2AP积累使稻米产生香气。【方法】本研究利用Badh2基因开发的7个功能标记,针对豫南地区16份香稻品种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4份香稻品种属于第2外显子突变类型,2份香稻品种属于第4~5外显子突变类型,5份香稻品种属于第7外显子突变类型;并没有发现Badh2基因启动子区及第12~14外显子突变类型的香稻品种。【结论】通过Badh2基因功能标记的检测与分析,本研究鉴定了豫南香稻品种对应的突变类型,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优质香稻新品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稻 Badh2基因 功能标记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检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波 孙艳芳 +13 位作者 韩秋 易常会 杨晓蕾 许净 孔冬艳 郭桂英 庞瑞华 宋晓华 李慧龙 柳琳 李金涛 周棋赢 段斌 宋世枝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4期22-28,共7页
对于水稻(Oryza sativa L.)等主要粮食作物而言,其种子蛋白质含量是个十分重要的营养品质性状。准确、快速、高通量地检测并分析水稻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对稻米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比较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不同检... 对于水稻(Oryza sativa L.)等主要粮食作物而言,其种子蛋白质含量是个十分重要的营养品质性状。准确、快速、高通量地检测并分析水稻种子中的蛋白质含量,对稻米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比较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并分析了水稻种子蛋白质含量不同检测方法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水稻及其他主要粮食作物的营养品质的遗传改良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蛋白质含量 检测方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在鱼类及鱼制品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田华 侯志杰 +2 位作者 陈报阳 李方慧 赵东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4-278,共5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绿色、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农业、食品、医药、石油及其他方面检测中有独到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文中对近红外光谱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鱼、鱼糜、鱼丸、鱼粉、鱼油等定量定性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绿色、高效的无损检测技术,在农业、食品、医药、石油及其他方面检测中有独到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文中对近红外光谱的工作原理及其在鱼、鱼糜、鱼丸、鱼粉、鱼油等定量定性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包括对其组成及添加成分分析、新鲜度评价、品种属地的快速鉴别和品质的在线分析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鱼糜 鱼副产品 新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hnRNPK蛋白与酪氨酸蛋白激酶c-Src的互作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小娟 徐海霞 +2 位作者 李瑞 张朋朋 徐永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252,共10页
旨在探讨猪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hnRNPK)与含SH3结构域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c-Src)之间的互作关系。采用PCR和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pGBKT7-hnRNPK、pGADT7-c-Src、pGADT7-ΔSH3、pGADT7-ΔSH2、pGADT7-ΔPTKc和pGADT7-SH3酵母双杂交载体,... 旨在探讨猪不均一核糖核蛋白K(hnRNPK)与含SH3结构域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c-Src)之间的互作关系。采用PCR和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pGBKT7-hnRNPK、pGADT7-c-Src、pGADT7-ΔSH3、pGADT7-ΔSH2、pGADT7-ΔPTKc和pGADT7-SH3酵母双杂交载体,用PEG-LiAc法转化到酵母菌株AH109中,鉴定其自激活活性,并通过酵母双杂交方法从体内验证猪hnRNPK蛋白与c-Src不同缺失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pET28a-hnRNPK与pGEX-6p1-c-Src、pGEX-6p1-ΔSH3、pGEX-6p1-ΔSH2、pGEX-6p1-ΔPTKc和pGEX-6p1-SH3蛋白表达载体,转化E.coli BL21经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利用亲和层析纯化法纯化融合蛋白,通过GST pull-down试验从体外验证猪hnRNPK蛋白与c-Src不同缺失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猪hnRNPK与c-Src不同缺失体的酵母双杂交重组质粒,转化酵母细胞发现各质粒均无自激活活性;在酵母中,与阴性对照相比,共转化pGBKT7-hnRNPK与pGADT7-c-Src或pGADT7-ΔPTKc或pGADT7-SH3的酵母菌落在SDTrp-Leu-His-Ade四缺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表明在酵母中hnRNPK与c-Src激酶N端的SH3结构域之间存在直接的相互作用;成功构建了猪hnRNPK与c-Src不同缺失体的融合表达质粒,经IPTG诱导表达及纯化获得了可溶性His-hnRNPK、GST-c-Src、GST-ΔSH3、GST-ΔSH2、GST-ΔPTKc和GST-SH3融合蛋白,GST pull-down试验表明,hnRNPK与c-Src N端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与SH2和PTKc结构域相互作用则较弱。本研究揭示了猪hnRNPK蛋白可与c-Src蛋白的N-端的SH3结构域互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它们的调节位点,为深入探讨hnRNPK与c-Src相互调控关系,进而阐明其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RNPK C-SRC SH3结构域 酵母双杂交 GST-Pull DOW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TAK1基因的cDNA全长克隆、时空表达及亚细胞定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瑞 徐海霞 +4 位作者 吴伟 王素莹 任梦可 张朋朋 徐永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8-75,共8页
为了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在猪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猪TAK1的cDNA全长,并分析其时空表达及真核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 为了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激活激酶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 1,TAK1)在猪骨骼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获得猪TAK1的cDNA全长,并分析其时空表达及真核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情况。结果表明,TAK1 cDNA全长2 163 bp(Gen Bank登录号:KU504629),ORF为1 740 bp,编码579个氨基酸,其氨基酸序列与人、恒河猴、绵羊的相似性均为98. 8%,表明该蛋白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猪TAK1蛋白具有催化丝氨酸/酪氨酸磷酸化的STKc_TAK1结构域,而在该结构域中还有多个保守的ATP结合位点、A-Loop结构域、TAB1(TGF-beta activated kinase 1)结合位点。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AK1基因在出生后120 d大白猪的免疫器官脾脏中表达量最高,胰腺、背最长肌等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而不同发育时期的背最长肌中,该基因在胚胎期65 d表达量最高,随着生长发育表达量下调;在不同品种间,TAK1基因在各时期大白猪中的表达量均高于梅山猪,除出生后90 d外,其他时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pcDNA3. 1(+)-EGFP-TAK1重组质粒转染C2C12细胞后的荧光共定位结果显示,TAK1蛋白的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综上,TAK1基因在猪骨骼肌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猪TAK1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K1 骨骼肌 克隆 表达 亚细胞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