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阳市大型水库开发利用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分析——以南湾水库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余国忠 黄昆 +2 位作者 陈飞燕 郜慧 赵承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6,共5页
信阳市的5座大型水库在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简要概括信阳市大型水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南湾水库为例,从库区及其周边区域两方面分析了水库经济开发活动对水库产生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指出历史与政... 信阳市的5座大型水库在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简要概括信阳市大型水库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以南湾水库为例,从库区及其周边区域两方面分析了水库经济开发活动对水库产生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指出历史与政策因素、管理体制、领导干部政绩观念、资源占用与利益分配差异等是造成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因素,提出理顺管理体制、统筹规划库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发展战略、建立适当的生态补偿机制、多项措施并举解决乡镇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等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水库 生态环境 南湾水库 信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评价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02
2
作者 郜彗 金家胜 +1 位作者 李锋 周传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5-843,共9页
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建立了一套由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住条件和经济发展5个亚目标层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建立了一套由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住条件和经济发展5个亚目标层组成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借鉴可持续发展和城市人居环境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运用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方法,计算各亚目标层评价指数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结果表明,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指数、公共服务设施指数、居住条件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4个亚目标层指数以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均呈现京津和东南沿海地区最高,东北、华北和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的规律;生态环境指数计算结果则相反,西部地区农村生态环境指数大于东北和华北地区,京津、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较小。最后,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指数的计算结果,将全国各省域划分为优、良、一般和差4个类型区,并提出各类型区农村人居环境发展对策,以实现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分类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居环境 复合生态系统 全排列多边形综合指数法 分类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的边界效应与边界地区发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余斌 刘明华 +2 位作者 朱丽霞 高军波 曾菊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6-672,共7页
在城市群主导区域发展的空间背景下,城市群间的相互作用已形成一种新的边界地区。提出城市群间相互作用的边界效应模型,并重构了边界地区的发展阶段。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及信阳市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边界效应模型能够测... 在城市群主导区域发展的空间背景下,城市群间的相互作用已形成一种新的边界地区。提出城市群间相互作用的边界效应模型,并重构了边界地区的发展阶段。以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及信阳市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边界效应模型能够测度城市群间相互作用对其边界地区的可能影响;现阶段,武汉城市圈与中原城市群间的相互作用为信阳市发展提供了较大的介入机会,但尚未形成显著的边界效应,可能原因是信阳市自身的介入能力不足,说明边界效应是外部介入机会与内部介入能力耦合作用的结果;与此相对应,信阳市总体上仍处于地方化主导的发展阶段,推进区域化进程将是其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研究结论能够为城市群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边界地区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边界效应 边界地区 武汉城市圈 中原城市群 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困境:转型期中国城市邻避设施供给模式重构——基于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反思 被引量:33
4
作者 高军波 乔伟峰 +1 位作者 刘彦随 陈昆仑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8-108,共11页
伴随着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国迈入了"邻避时代",邻避效应及邻避冲突致使邻避设施建设进入困境,阻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的满足。基于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案例解析,发现邻避困境本质源于政府、市场、... 伴随着城市发展与社会转型,中国迈入了"邻避时代",邻避效应及邻避冲突致使邻避设施建设进入困境,阻滞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的满足。基于广州番禺垃圾焚烧发电厂选址案例解析,发现邻避困境本质源于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内部及其之间利益关系的不协调,唯有基于差异化功能定位的利益协商才是解决邻避冲突的根本路径,通过确立邻避设施建设以增进公共服务为目标,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同治理的主体网络,构建嵌入式网络化的供给机制,重构出转型期邻避设施建设的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协同治理模式,给政府、社会、市场搭建一个开敞、互动、协商的载体和平台,引导不同主体的诉求表达、利益协商和服务治理,以超越转型期城市邻避设施建设困境,实现邻避设施有效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困境 邻避设施 供给模式 重构 广州番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城市公共服务空间分布的公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94
5
作者 江海燕 周春山 高军波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2-77,共6页
关于如何界定、计量、描述、分析公平问题一直是多个学科研究的热点。20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公共服务公平性的研究经历了1970年代以前的地域均等、1970-1990年代的空间公平和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以来的社会公平三个主要阶段。通过梳理西方... 关于如何界定、计量、描述、分析公平问题一直是多个学科研究的热点。20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公共服务公平性的研究经历了1970年代以前的地域均等、1970-1990年代的空间公平和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以来的社会公平三个主要阶段。通过梳理西方城市公共服务公平性研究的理论、方法及趋势,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相关研究,对我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型、公平规划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城市公共服务 空间分布 公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部协调性的时空演变——以武汉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37
6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吴泽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96-704,共9页
借鉴系统科学中的结构-功能关系理论,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1996~2011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内部协调性的时空演变,探索了土地结构、土地功能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 借鉴系统科学中的结构-功能关系理论,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1996~2011年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内部协调性的时空演变,探索了土地结构、土地功能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结构与土地功能之间的协调性逐渐增强,但是土地功能一直滞后于土地结构,阻碍了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②土地利用目标与土地利用强度之间的协调性逐渐提高。在研究前期,土地利用目标超前于土地利用强度,而在研究后期,两者的关系则相反。土地利用静态结构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之间的协调性比较稳定。两者之间的相对发展速度却起伏不定。③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结构之间的局部协调性逐渐上升,且所处的协调发展阶段也不断提高。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功能之间的局部协调性也稳步上升,但所处的协调发展阶段却没有明显变化。④武汉市中心城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提高,尤其在研究后期提高的速度变大。⑤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土地结构-土地功能之间的协调性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很大。土地结构、土地功能对土地结构-土地功能之间的协调性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土地结构对协调性的影响小于土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协调发展度 结构-功能关系 武汉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郑州和深圳三城市空气中气溶胶单颗粒特征的扫描电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赵承美 邵龙义 +3 位作者 侯聪 幸娇萍 胡颖 王文华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25-931,共7页
分别采集北京、深圳和郑州3个城市气溶胶样品,使用场发射扫锚电镜-能谱仪观察气溶胶单颗粒的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PM2.5的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气溶胶单颗粒类型以矿物颗粒、烟尘和球形颗粒(飞灰和二次粒子... 分别采集北京、深圳和郑州3个城市气溶胶样品,使用场发射扫锚电镜-能谱仪观察气溶胶单颗粒的显微形貌和元素组成,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PM2.5的粒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气溶胶单颗粒类型以矿物颗粒、烟尘和球形颗粒(飞灰和二次粒子)为主。对比3个城市气溶胶中不同颗粒类型数量百分比发现,矿物颗粒数量最多的城市是北京,飞灰和烟尘数量最多的城市是郑州,而规则矿物颗粒数量最多的城市是深圳。3个城市气溶胶单颗粒的数量-粒径分布均呈单峰分布。深圳气溶胶中颗粒物的粒径相对较小,其次为郑州、北京。3个城市气溶胶中颗粒物来源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交通污染源影响,而燃煤源对北京和郑州气溶胶中颗粒物来源影响仍然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单颗粒 场发射扫描电镜 PM2.5 矿物颗粒 烟尘 显微形貌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服务社会空间分异的形成机制——以广州市公园为例 被引量:36
8
作者 周春山 江海燕 高军波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4-89,共6页
我国转型期城市公共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不足、需求分化、结构失衡等问题,进而与社会群体相互作用形成公共服务的社会空间分异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弄清影响分异的因素和形成机制对公共服务的公平构建和效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公... 我国转型期城市公共服务存在供给总量不足、需求分化、结构失衡等问题,进而与社会群体相互作用形成公共服务的社会空间分异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弄清影响分异的因素和形成机制对公共服务的公平构建和效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州公园服务的社会空间分异特征为基础,选取公园服务水平和人口社会经济地位指数相重叠的双高型(高SES、高服务区)和双低型(低SES、低服务区)街道,从城市发展历程、公园建设及服务特征、人口构成特征等方面总结形成公园服务水平两极分化的机制,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惯性与累积、城市选择性更新与滤出、城市扩张中的城乡二元分化、居民消费需求与能力的分化等四类。基于各类公共服务的共性和个性,有必要进一步对教育、医疗、公交等其他公共设施进行相关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务 社会空间分异 形成机制 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物元模型的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范辉 王立 周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60-164,169,共6页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17个省辖市的城市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构建一套衡量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物元模型2种方... 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河南省17个省辖市的城市土地利用为研究对象,根据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构建一套衡量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物元模型2种方法对各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评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在测评结果排序、集约利用等级划分和空间分布等方面虽有差异,但存在较大的相似性。豫北、豫西南和豫西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而位于豫东和豫东南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则相对较低。2种方法在分析影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内部因素时差异较大。研究结论认为,未来河南省各城市要加大土地投入力度,改善土地生态环境质量,以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主成分分析 物元模型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时空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范辉 冯德显 余国忠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3-118,共6页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省在1996年和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格局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2)与1996年相比,2006年全省各城市之间土...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省在1996年和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格局与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全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2)与1996年相比,2006年全省各城市之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有所扩大。(3)在不同的研究年份,土地投入水平、土地产出水平、土地利用水平和土地生态环境质量等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中发挥的作用有较大差异。(4)在研究期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及其4个影响因素各自变化幅度差异显著,且同一地区各自的变化幅度也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位选择与人文地理系统的分形优化——关于城市区位分形理论一般原理与方法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继生 陈彦光 余斌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8-334,共7页
以城市区位论为主线,提出区位选择的分形思想和方法,旨在探讨人文地理系统空间优化的基本理论。指出区位选择和空间优化应该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自相似原则、匹配原则和包容原则。
关键词 区位选择 人文地理系统 城市结构 城镇体系 分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形态重建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道路提取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先武 韦春桃 +1 位作者 李彩露 吴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17-921,共5页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城市道路表现为局部灰度近似、宽度变化缓慢的狭长区域。根据城市道路这些形态特性,提出基于形态重建的道路提取方法。先对原始遥感影像作增强处理,突出影像边缘信息,用Otsu自动阈值分割法对增强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初...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城市道路表现为局部灰度近似、宽度变化缓慢的狭长区域。根据城市道路这些形态特性,提出基于形态重建的道路提取方法。先对原始遥感影像作增强处理,突出影像边缘信息,用Otsu自动阈值分割法对增强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初步分割;再根据图像中各要素的形态特征构建不同的标记图像,分别对原图像进行形态重构,将道路和建筑物等分别生成新的图像模块;对形态重构生成的道路模块进行轮廓提取和细化,提取出道路轮廓和中心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提取出城市道路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影像 道路提取 OTSU分割 形态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的协调性分析 被引量:12
13
作者 范辉 陈超 余国忠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4-189,共6页
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河南省所辖地区为研究单元,分别构建了耕地资源指数和城市化水平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0,1995,2000和2005年河南省各地区的耕地资源和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数量化。然后利用协调度模型对... 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以河南省所辖地区为研究单元,分别构建了耕地资源指数和城市化水平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1990,1995,2000和2005年河南省各地区的耕地资源和城市化水平进行了数量化。然后利用协调度模型对4个年份各个地区的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划分出协调发展类型。结果表明,各年份耕地资源指数的区域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河南省城市化水平呈现出明显的上升现象。协调度的高低由两种指数的大小及其之间的差异决定,河南省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协调度逐步上升。在研究前期,耕地资源与城市化水平失调的地区主要是传统的农业区;而在研究后期,两者失调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工业基础较好、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城市化 协调度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文化资源特征与旅游开发 被引量:21
14
作者 余国忠 郜慧 赵承美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74,共4页
信阳市具有中国自然地理南北过渡带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它们构成信阳市独特的文化资源,是信阳市旅游业的基础;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突出、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信阳市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文化内涵认识不足;将旅游... 信阳市具有中国自然地理南北过渡带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它们构成信阳市独特的文化资源,是信阳市旅游业的基础;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突出、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信阳市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文化内涵认识不足;将旅游发展规划与文化资源开发规划密切结合,增强景点、景区的旅游文化魅力,渲染旅游线路的文化色彩,构建特色的区域生态文化,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是建设信阳旅游支柱产业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源 旅游业 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期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被引量:61
15
作者 周春山 高军波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2-279,共8页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与社会经济背景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促使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发生变革,其供给主体结构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化政府垄断转向政府公共部门、市场企业组织及社会非营利组织多元参与;...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与社会经济背景紧密相关,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促使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发生变革,其供给主体结构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单一化政府垄断转向政府公共部门、市场企业组织及社会非营利组织多元参与;在供给主体的制度设计上,供给决策由政治主导转向利益驱动,生产与提供机制由一体化转向垂直分离,垂直层级式管理机制也逐步转型为政府主导下的全方位监督。多元化供给主体及多样化机制组合驱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综合变革,是转型期制度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出结构—能动性互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供给模式 转型期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之解构及其质量重构 被引量:20
16
作者 王立 王兴中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2-28,共7页
以人本主义地理学的行为研究方法为指导,从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生活空间质量的角度入手,运用城市社会地理学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理念解构了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的架构要素及其社区生活空间的人本缺失问题。指出了城市社区生活空间体系结... 以人本主义地理学的行为研究方法为指导,从提高城市社区居民生活空间质量的角度入手,运用城市社会地理学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观的理念解构了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的架构要素及其社区生活空间的人本缺失问题。指出了城市社区生活空间体系结构的基本涵义、特征与构成要素。从空间体系角度分析,城市社区生活空间构成要素为城市资源、社区(空间-区位-社会)类型、社区资源;从社区社会空间体系角度来讲,社会公平、空间公正、文化平等、价值尊重为其构成因素。衡量城市社区生活空间结构的效益为其生活空间质量,因此,解决城市社区生活空间失衡的重点在于提高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水平及结构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质量重构机制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空间 社区 空间公正 重构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被引量:131
17
作者 刘继生 陈彦光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6-171,共6页
简要地回顾了城市地理学的分形研究历程,重点介绍了国内分形城市和城市体系的研究成果,对比了中外有关研究的异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论述了城市地理分形研究的意义和前景。
关键词 城市地理学 地理分形 城市体系 发展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地区城乡聚落体系的分形几何特征 被引量:24
18
作者 单纬东 陈彦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8-51,64,共5页
以信阳地区为研究区,探讨其城乡聚落体系的空间分布规律,证明乡镇聚落体系与城市体系遵循相同的分形模式,并借助分维,分析了系统的结构问题。
关键词 城镇体系 地理分形 分维 信阳地区 分形几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向云 苏华 +1 位作者 余斌 陈燕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7-502,共6页
在系统解析城乡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武汉城市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从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活环境一体化4个方面,选取29个具体指标,构建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体系;运用SPSS的Factor过程,对武汉城市圈进行了评估.研究... 在系统解析城乡一体化内涵的基础上,根据武汉城市圈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特点,从规划建设、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生活环境一体化4个方面,选取29个具体指标,构建城乡一体化综合评价体系;运用SPSS的Factor过程,对武汉城市圈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与城市综合发展实力基本一致,武汉市的综合优势及其突出地位显著区别于其他城市,周边8市则在城乡一体化的不同方面各具特色.推进武汉城市圈城乡一体化首先应立足于发挥各自优势,克服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 评价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进展及对我国启示 被引量:26
20
作者 高军波 苏华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2,29,共6页
对西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进展及理论脉络进行梳理。结果表明:战后西方国家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历经3个阶段:二战后至70年代,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政府单中心供给模式,布局区位及影响机制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研... 对西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进展及理论脉络进行梳理。结果表明:战后西方国家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研究历经3个阶段:二战后至70年代,基于公共物品理论和社会公共服务的政府单中心供给模式,布局区位及影响机制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研究的重点;70-90年代,从公共服务的双主体联合供给理论出发,重在探讨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空间公平;90年代以来,在公共服务多元供给理论基础上,从社会结构的深层次视角研究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可达性差异及社会空间分异。最后,从深化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明确公共服务设施的市场化范围、与城市空间拓展相协调及保证公众参与4个方面,提出对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理论与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国家 公共服务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