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保障的实践成效与问题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蕊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7,共7页
基于制度与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制度保障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入政党层面的党内法规制度、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社会层面的具体制度以及公民个人生活领域的规约礼... 基于制度与价值观之间的辩证关系,强化制度保障成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融入政党层面的党内法规制度、国家层面的法律制度、社会层面的具体制度以及公民个人生活领域的规约礼仪制度等“四层制度”上取得明显成效,但仍面临着制度构建不完善、制度实施不到位、制度创新不及时等“三环保障”上的问题挑战。针对上述成效与问题,应通过进一步完善制度保障的规范体系、推进制度体系的高效实施以及动态更新制度等措施,实现制度构建与价值观培育的良性互动、制度实施与价值观践行的共同促进、制度创新与价值观发展的动态契合,深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刚性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制度保障 四层制度 三环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的驱动机理与模式分析——以河南省新县为例
2
作者 丁静 王亚晨 +3 位作者 冯鹏飞 兰潇 汪柯彤 路子为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17,43,共9页
基于2021年的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截面数据和2009—2021年新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模型、自回归分步滞后模型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结合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以及新县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 基于2021年的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截面数据和2009—2021年新县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最小二乘法模型、自回归分步滞后模型以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等方法,结合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以及新县乡村振兴发展基础,探究新质生产力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效果,以期为欠发达革命老区振兴提供发展思路。结果表明:(1)新质生产力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驱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2)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的新质生产力水平、乡村振兴程度的地区差异明显,新县的乡村振兴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处于大别山信阳革命老区低区间,需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3)新县的新质生产力能有效推动促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也能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新质生产力和乡村振兴的自身强化作用明显,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县乡村振兴步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老区 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深刻内涵——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蕊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0,共8页
文化主体性的实质是人的主体性,作为当代中国文化主体的“人”,是认知主体与实践主体、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领导核心与人民主体的统一;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中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三形态... 文化主体性的实质是人的主体性,作为当代中国文化主体的“人”,是认知主体与实践主体、个体主体与群体主体、领导核心与人民主体的统一;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中的“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三形态”与文化传承、文化创新和文化交流的“文化三实践”的统一;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中的“主体性”,既有主体性概念的一般内涵,也有主体性附着于当代中国文化问题后的特殊内涵,是知、情、行层面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有机统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筑牢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基,必须在当代中国的时空场域下不断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主体性 文化自觉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生性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俊 邓清源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21,共9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以其历史的主动性和责任担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实践中开创、发展、丰富和确立...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共产党以其历史的主动性和责任担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实践中开创、发展、丰富和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关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及其规律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民族思想为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提供了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重要元素和突出特性,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历史基因;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探索成功造就了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共产党 “两个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内在机理及实践要求 被引量:1
5
作者 唐国战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25,共10页
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其内在形成机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新型政党制度孕育的根本社会基础;救国救民的伟大目标是促成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强大... 新型政党制度是在中国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的,其内在形成机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种政治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新型政党制度孕育的根本社会基础;救国救民的伟大目标是促成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强大内生动力;统一战线是推进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主要方式;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形成的文化驱动力。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所形成的内在机理,充分体现了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体现了扎根中国大地的鲜明特色,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和创造力,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合共生的理念智慧。面向未来,创新发展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要把牢制度发展的思想基础,厚植政党制度的文化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型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 统一战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研讨会征稿启事
6
作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建构,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社会未来发展 文化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文明 征稿启事 理论研讨会 现代化道路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研讨会征稿启事
7
作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建构,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社会未来发展 文化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文明 征稿启事 理论研讨会 现代化道路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研讨会征稿启事
8
作者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系统化的科学理论建构,为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 社会未来发展 文化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 现代文明 征稿启事 理论研讨会 现代化道路 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非工会大会民族民主革命转型及其面临的挑战研究
9
作者 王建礼 韩晨曦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7-135,共9页
南非工会大会是南非工人运动中最大的工会联合会,也是非国大领导的执政联盟的重要成员。南非工会大会秉持民族民主革命理念,为实现工人阶级的经济和政治权利而斗争。近年来,由于南非经济社会形势和政党格局的演化,南非工会大会在维护非... 南非工会大会是南非工人运动中最大的工会联合会,也是非国大领导的执政联盟的重要成员。南非工会大会秉持民族民主革命理念,为实现工人阶级的经济和政治权利而斗争。近年来,由于南非经济社会形势和政党格局的演化,南非工会大会在维护非国大在联盟中的领导地位的同时,提出推进民族民主革命第二阶段激进经济转型。当前,南非工会大会在推进南非民族民主革命转型进程中面临着捍卫民族民主革命方向、联盟功能和协商机制失调以及会员流失和代表性弱化等诸多紧迫的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工会大会 非国大 民族民主革命转型 三方联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制度发展述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建旭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3-120,共8页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体制构建有着完整的逻辑和丰富的内容。1921—1927年,在共产国际和党的早期领导人的共同指导下,党形成和不断加强了上级监督的监督方式,党的早期领导人的个人权威在党内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7年4月中...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体制构建有着完整的逻辑和丰富的内容。1921—1927年,在共产国际和党的早期领导人的共同指导下,党形成和不断加强了上级监督的监督方式,党的早期领导人的个人权威在党内监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27年4月中共五大至1935年8月共产国际七大,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作用十分突出,党在这一阶段设立了与同级党委平行的监督委员会制度,探索党内的平级监督。抗战时期,监督委员会被置于同级党委之下,上级监督成为主要形式,同时党探索了自我监督的模式。解放战争时期,为反对官僚主义,党的主要领导人还对开展党外监督和群众监督进行了探索与实践。这些监督思想及其实践,共同保证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拥有铁的纪律的革命政党,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 党内监督 发展与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