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陀与京派——基于师陀与沈从文文学关系的考察
1
作者 徐洪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8,共9页
1980年代师陀曾经在各种场合公开否认自己是“京派”作家。对于他的这种表态,学术界一般也都信以为真,甚至十分严肃地讨论其否认自己是“京派”作家的原因。其实,如果我们认真梳理师陀与沈从文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放在纵横两个维度... 1980年代师陀曾经在各种场合公开否认自己是“京派”作家。对于他的这种表态,学术界一般也都信以为真,甚至十分严肃地讨论其否认自己是“京派”作家的原因。其实,如果我们认真梳理师陀与沈从文之间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放在纵横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就可以发现,师陀对于自己与“京派”作家关系的表述存在着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这种矛盾不仅表现在前期和后期的时间维度上,而且还表现在公开场合与私人关系的空间维度上。综合考察师陀前期后期、公开私下态度的自相矛盾,再结合1930—1980年代的政治环境,如果我们还不能肯定地说,师陀的本意其实是想承认自己的“京派”作家身份,那么我们至少也可以说,他其实并不否认自己属于“京派”作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陀 京派 沈从文 文学关系 自相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忆录写作与新时期沈从文文学史形象建构
2
作者 徐洪军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6,共15页
新时期以来,学界陆续发表、出版了二百余篇有关沈从文的回忆录。这些回忆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新时期沈从文历史形象的构建过程,而且与新时期的文学生态形成了复杂的历史纠缠。通过对沈从文回忆录的爬梳考索,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沈从... 新时期以来,学界陆续发表、出版了二百余篇有关沈从文的回忆录。这些回忆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新时期沈从文历史形象的构建过程,而且与新时期的文学生态形成了复杂的历史纠缠。通过对沈从文回忆录的爬梳考索,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沈从文回忆录发表、出版的整体情况,还原沈从文历史形象的建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来的沈从文形象,而且试图探讨由此反映出来的新时期文学场域的历史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回忆录 新时期 历史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年”类词语语义表达的历时演变及其动因
3
作者 张言军 唐贤清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9-156,共8页
考察发现,现代汉语中“他年”类词语已经失去了表达过去时间的功能,仅能用来表达将来时间。现有的一些工具书在相关词条的释义上并未严格区分这类词语在共时层面上所显现出来的变化,导致在释义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从历时层面看,这类词语... 考察发现,现代汉语中“他年”类词语已经失去了表达过去时间的功能,仅能用来表达将来时间。现有的一些工具书在相关词条的释义上并未严格区分这类词语在共时层面上所显现出来的变化,导致在释义上出现了一些偏差。从历时层面看,这类词语早期兼有表达过去时间和将来时间两种用法,隋唐五代之后逐渐向表达将来时间倾斜,到清代这一类词语的语义调整已基本完成。促使这类词语语义表达调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因主要是这类词语自身就蕴含着“将来”的语义特征,在叙述者视角转换以及白话通俗文学作品的传播推广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共同促成了这类词语的语义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年 语义表达 历时演变 发展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及其对楚辞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姚圣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52,共7页
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浓厚的家国情怀历来为人所称道。屈原作品在表达对于宗国故土的深挚爱恋之外,还体现出对于华夏文化的认同。这种文化认同主要体现在对华夏人文始祖的认同与归属、对华夏文明历史的认可与接受... 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其浓厚的家国情怀历来为人所称道。屈原作品在表达对于宗国故土的深挚爱恋之外,还体现出对于华夏文化的认同。这种文化认同主要体现在对华夏人文始祖的认同与归属、对华夏文明历史的认可与接受、对华夏礼乐文化的借鉴与吸收这三个方面。三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使得其创作在思想倾向、价值追求上与中原礼乐文化保持高度一致,其作品也由此而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屈原对华夏文化的认同,直接推动了楚辞的创新发展与价值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华夏认同 楚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瑶族服饰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底蕴 被引量:2
5
作者 禹权恒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3,共4页
瑶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瑶族服饰色彩鲜艳、纹饰精美、款式丰富、面料独特。瑶族人民以服饰为载体展现自身文化内涵,瑶族服饰中传达的历史变迁、文化图腾、精神追求、审美理念、生产方式等元素,成为世人了解瑶族文化底蕴的重要途... 瑶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瑶族服饰色彩鲜艳、纹饰精美、款式丰富、面料独特。瑶族人民以服饰为载体展现自身文化内涵,瑶族服饰中传达的历史变迁、文化图腾、精神追求、审美理念、生产方式等元素,成为世人了解瑶族文化底蕴的重要途径。介绍了瑶族服饰的艺术特色,分析了瑶族服饰文化的成因和文化底蕴,以推动瑶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服饰 艺术特色 服饰文化 文化底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戏仿美学在中国电影中的实践与美学呈现 被引量:1
6
作者 付静宇 禹权恒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2-15,共4页
戏仿,作为最早的艺术语言之一,是艺术创作中集模仿、戏谑、讽刺、创新、解构等功能为一体的独特手法。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戏仿已经突破了和原文本的“依存”关系,成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其对传统的颠覆、对权威的不屑、... 戏仿,作为最早的艺术语言之一,是艺术创作中集模仿、戏谑、讽刺、创新、解构等功能为一体的独特手法。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下,戏仿已经突破了和原文本的“依存”关系,成为后现代主义艺术创作的重要手段。其对传统的颠覆、对权威的不屑、对主流价值体系的解构、对多元世界的建构和呈现等展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性,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戏仿手法也在中国电影中逐渐兴盛,得到广泛运用。从香港地区到内地,从文本人物到情节视听,从外部形态到思想表达,通过戏仿,中国电影实现了“无厘头”喜剧、“黑色电影”等特色类型的构建与发展,戏仿更成为“元电影”文本的创作利器。在文本间“模仿”“拼贴”“反叛”的互文中,中国电影的表达也向反传统、反权威、多元化、去中心化的后现代主义方向更进了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仿 后现代主义 电影美学 互文 拼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时期鲁迅对非洲题材电影的凝思
7
作者 禹权恒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35,共5页
在百年中国鲁迅研究史上,除了“政治鲁迅”和“革命鲁迅”之外,日常生活视野也是鲁迅研究的重要维度之一。上海时期,鲁迅曾经观看了探险类、爱情类、历史类等不同非洲题材电影,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鲁迅的精神压力,为个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 在百年中国鲁迅研究史上,除了“政治鲁迅”和“革命鲁迅”之外,日常生活视野也是鲁迅研究的重要维度之一。上海时期,鲁迅曾经观看了探险类、爱情类、历史类等不同非洲题材电影,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鲁迅的精神压力,为个人文学创作提供素材,也可以满足他对神秘原始非洲的想象,具有重要的启蒙教育意义。一方面,鲁迅借此深度思考好莱坞电影在视觉文化、传播媒介、艺术价值等诸多方面的内在逻辑,紧密结合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发展状况,试图揭示西方资本主义电影工业迅速发展的秘密;另一方面,鲁迅尝试借助非洲题材电影来辩证审视“文明”与“愚昧”之间的复杂纠葛,之后,他大声疾呼提倡野性,祛除家畜性和奴性,希望重塑现代国民的精神品格,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时期 鲁迅 非洲题材 电影 凝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与方法结合路径研究——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专题、理论与方法》
8
作者 牛利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I0005-I0005,共1页
现代汉语语法是语言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涉及汉语的结构、功能、变化、规范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揭示汉语的本质特征、规律和规则,以及推动汉语的传播、教学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现代汉语语法是语言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涉及汉语的结构、功能、变化、规范等多方面的问题,对于揭示汉语的本质特征、规律和规则,以及推动汉语的传播、教学和应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然而,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比如如何有效地将语法理论与方法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语法 结合路径 理论和实践意义 理论与方法 困境和挑战 本质特征 语言学 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萨尔王传》与《西游记》再比较--以晁通、猪八戒人物形象为例
9
作者 郭西梁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15,159,共11页
有关史诗与小说间跨文体的比较,从《格萨尔》发掘之初就已开始。《格萨尔》与《西游记》在文学叙事上有颇多相似之处,佛经叙事深刻影响了二者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母题。晁通和猪八戒都是具有鲜明喜剧特色的人物,他们原型人物相近,又都... 有关史诗与小说间跨文体的比较,从《格萨尔》发掘之初就已开始。《格萨尔》与《西游记》在文学叙事上有颇多相似之处,佛经叙事深刻影响了二者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故事母题。晁通和猪八戒都是具有鲜明喜剧特色的人物,他们原型人物相近,又都好色贪财、贪生怕死,甚至在法术变幻上也类似。有关晁通和猪八戒的叙事,既有佛经中的色欲考验,又融合了世俗文化,这是汉藏文化融合和共通的体现。晁通和猪八戒身上的喜剧特色和世俗表现,也是东西方叙事史诗的一个重要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萨尔》 《西游记》 人物形象 史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