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流域梯田对水稻产量及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顾菲 陈亮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7-95,共9页
淮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面临着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等生态问题,对水稻产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梯田作为一项传统的农耕措施,被认为在水土保持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选取淮河流域不同梯田配置(顺坡清耕、... 淮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面临着水土流失和土壤退化等生态问题,对水稻产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挑战。梯田作为一项传统的农耕措施,被认为在水土保持和提高作物产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选取淮河流域不同梯田配置(顺坡清耕、顺坡生草、梯田清耕、梯田生草)的代表性农田为对象,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不同配置下水稻产量、土壤养分质量分数及土壤保持效益。研究表明:梯田生草配置能显著提升水稻产量,表现为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均优于其他配置。在土壤养分方面,梯田生草配置下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质量分数均高于其他3种配置,表明该配置促进了土壤养分的积累和循环。此外,梯田生草配置在减少强降雨后细沟侵蚀面积、密度和最大长度方面表现最优,证明了其在增强土壤保持效益方面的有效性。研究结论:梯田生草配置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养分供给,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同时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是一种兼顾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的有效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田 水稻 产量 土壤养分 生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道型水库沉积物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埋藏效应 被引量:2
2
作者 秦勇 孙鹤 +4 位作者 李姗泽 顾菲 曹珍 李小影 阎腾飞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32,共10页
【目的】河流筑坝对有机碳具有重要的拦截作用,影响内陆水体碳循环。目前,河道型水库沉积物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和自生有机碳埋藏通量仍不明确。【方法】采用沉积物柱芯法、沉积物物理化学参数和碳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对河道型水库(银盘... 【目的】河流筑坝对有机碳具有重要的拦截作用,影响内陆水体碳循环。目前,河道型水库沉积物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和自生有机碳埋藏通量仍不明确。【方法】采用沉积物柱芯法、沉积物物理化学参数和碳同位素二元混合模型,对河道型水库(银盘水库)沉积物有机碳埋藏开展了调研。【结果】结果显示:银盘水库沉积物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为0.99%~1.32%,库中和坝前沉积柱有机碳含量均值分别为1.12%和1.16%;内源有机碳与总磷呈现显著正相关;有机碳埋藏速率变化范围为98.7~348.9 g C·m^(-2)·a^(-1),平均值为223.8 g C·m^(-2)·a^(-1),有机碳埋藏通量和内源有机碳埋藏通量分别为2.5×10^(9)g C·a^(-1)和1.8×10^(9)g C·a^(-1);内源有机碳对沉积物总有机碳的贡献比例为69.0%~75.2%,平均值为71.5%。【结论】结果表明:河道型水库沉积柱有机碳含量从库中到坝前没有明显变化;水库内源有机质的生成与营养盐输入和水体滞留时间密切相关;银盘水库有机碳埋藏通量相当于全球水库有机碳埋藏通量的0.04‰,河道型水库是个重要的潜在碳汇。研究结果能够为河道型水库碳埋藏研究和水电清洁型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型水库 碳循环 有机碳埋藏 碳埋藏通量 沉积物柱芯 长江流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声学调查法和沉积柱理化参数评估河道型水库碳埋藏通量
3
作者 秦勇 付文军 +4 位作者 包宇飞 顾菲 厉励 曹珍 李小影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20-1833,共14页
河道型水库对有机碳具有重要的拦截作用,影响内陆水体碳循环。然而,河道型水库水体滞留时间较短,其碳埋藏效应容易被忽视。受野外观测方法的限制,准确地评估河道型水库碳汇潜力面临挑战。声学调查法能够全面反映水库沉积物淤积分布,是... 河道型水库对有机碳具有重要的拦截作用,影响内陆水体碳循环。然而,河道型水库水体滞留时间较短,其碳埋藏效应容易被忽视。受野外观测方法的限制,准确地评估河道型水库碳汇潜力面临挑战。声学调查法能够全面反映水库沉积物淤积分布,是一种快速、经济和准确的水库碳埋藏评估方法。本研究采用声学调查法、沉积柱理化参数和碳同位素技术,对乌江流域河道型水库(思林水库)有机碳埋藏开展了调研。结果表明,思林水库沉积物厚度变化范围为0~3.53 m,不规则的水下地形导致沉积物淤积分布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思林水库沉积物有机碳含量、C/N摩尔比和δ13 C值变化范围分别为1.03%~3.40%、4.62~9.14和-28.5‰~-23.8‰,平均值分别为1.93%、7.24和-26.6‰,显示沉积物有机碳主要来源于水生浮游植物。思林水库内源有机碳对沉积物总有机碳的贡献比例范围为21.2%~85.1%,平均值为60.1%。沉积物内源有机质含量与营养盐氮磷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表明营养盐氮磷的输入促进了内源有机质的生成。思林水库有机碳埋藏速率变化范围为0~12133.4 g/(m^(2)·a),平均值为1429.8 g/(m^(2)·a),有机碳埋藏通量为2.16×10^(10)g/a,相当于全球水库有机碳埋藏通量的0.36‰,表明河道型水库碳汇潜力不容忽视。思林水库内源有机碳通量为1.30×10^(10)g/a,相当于水气界面CO 2释放通量的0.32倍。本研究水库和其他研究的水库有机碳埋藏速率与水体滞留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该经验函数将有助于估算全球水库有机碳埋藏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型水库 思林水库 有机碳埋藏 声学调查法 柱状沉积物 碳同位素 水体滞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