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阳市浉河区农业产业助推精准扶贫
1
作者 王庆志 孔倩 郑浩 《河南农业》 2019年第4期52-53,共2页
在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时期,信阳市浉河区上下凝心聚力、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浉河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的大... 在脱贫攻坚是头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时期,信阳市浉河区上下凝心聚力、高度重视,研究制定了《浉河区“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了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形成全区上下“一盘棋”的大扶贫格局。为了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浉河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带贫作用,大胆创新,积极探索,通过优化产业区域布局、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技术培训指导、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农业产业增收脱贫典型范例等措施,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持续增效,使农业产业成为浉河区精准扶贫的一支主力军和贫困户脱贫后奔小康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 信阳市 浉河 扶贫 经济社会发展 经营主体 规范性文件 责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阳市浉河区2020年度农户施肥基本情况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袁珍 樊琦 +2 位作者 张伟意 王庆志 周凯 《河南农业》 2022年第7期27-28,共2页
信阳市浉河区调查农户施肥情况工作从2020年9月10日开始,于2020年12月30日结束。调查范围覆盖全区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涉及147个村民委员会。一、基本情况浉河区是信阳市的主城区、老城区,也是信阳市的经济、文化、交通、商贸和金... 信阳市浉河区调查农户施肥情况工作从2020年9月10日开始,于2020年12月30日结束。调查范围覆盖全区8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涉及147个村民委员会。一、基本情况浉河区是信阳市的主城区、老城区,也是信阳市的经济、文化、交通、商贸和金融中心。全区现辖9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1个物流产业集聚区。耕地土壤类型主要分为水稻土、黄棕壤土、黄褐土、潮土4个土类,有7个亚类,21个土属,67个土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浉河区 金融中心 物流产业集聚 街道办事处 村民委员会 耕地土壤 农户施肥 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浉河区均衡实现水稻700千克产量技术集成和推广
3
作者 王庆志 刘亚丽 《河南农业》 2017年第19期44-45,共2页
浉河区位于信阳市西部,地处大别山、桐柏山余脉向淮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呈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分为山地、丘岗、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区南、西和西南部,丘岗主要分布在区东北部、淮河以南,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淮河、泖河两岸。气候属... 浉河区位于信阳市西部,地处大别山、桐柏山余脉向淮北平原过渡地带,地势呈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分为山地、丘岗、平原,山地主要分布在区南、西和西南部,丘岗主要分布在区东北部、淮河以南,平原主要分布在沿淮河、泖河两岸。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热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集成 大陆性季风气候 产量 水稻 淮北平原 西南部 东北部 信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两段栽培技术在浉河区生产上的应用成效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庆志 刘亚丽 +4 位作者 宋晓华 王忠亮 孔倩 刘秋员 宋世枝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1-203,共3页
介绍了水稻两段栽培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以及信阳市浉河区推广水稻两段栽培技术在减肥控氮、节本增效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效和主要做法。
关键词 水稻 两段栽培技术 减肥控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浉河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举措与成效
5
作者 孔倩 袁珍 王庆志 《河南农业》 2023年第4期62-63,共2页
信阳市浉河区农业生产既有明显的城郊都市农业的特点,又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十三五”期间,浉河区成功跻身国家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试点示范区,并提出了“生态立区、创新突破、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共建共享”二十字发展战略... 信阳市浉河区农业生产既有明显的城郊都市农业的特点,又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十三五”期间,浉河区成功跻身国家主体功能区生态功能试点示范区,并提出了“生态立区、创新突破、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共建共享”二十字发展战略,努力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浉河区农业以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抓手,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努力构建绿色生态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浉河区 生态环境资源 都市农业 农业绿色发展 可持续发展 化肥农药 绿色生态 生态立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浉河区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6
作者 王庆志 沙丽 孔倩 《河南农业》 2018年第28期58-60,共3页
我国生态农业是在适应我国国情下产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体现了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是一项农民自发创造、政府大力支持、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的伟大实践.近年来,信阳市浉河区坚持生态立区理念,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和... 我国生态农业是在适应我国国情下产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体现了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是一项农民自发创造、政府大力支持、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的伟大实践.近年来,信阳市浉河区坚持生态立区理念,充分发挥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机结合和主力军的作用,以茶叶、蔬菜、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为依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发展 可持续发展模式 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技术人员 农业产业化 科技人员 龙头企业 特色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浉河区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7
作者 刘春霞 《农业与技术》 2013年第3期75-75,共1页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蔬菜产量,改善了品质,增加了菜农收入,还促进了浉河区"菜蓝子"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根据浉河区土壤特点提出了几种主要蔬菜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关键词 蔬菜 测土配方施肥 施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浉河区小龙虾养殖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庆志 吴荣升 《河南农业》 2017年第22期54-54,共1页
一、泖河区小龙虾养殖基本情况浉河区位于河南省南部,信阳市西部,座落于豫鄂两省之间的长江开发带与陇海兰新开发带的交界处,
关键词 虾养殖 发展对策 河南省 信阳市 交界处 发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信阳市蔬菜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被引量:2
9
作者 袁珍 王庆志 +1 位作者 周凯 翟书梅 《河南农业》 2021年第31期54-55,共2页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大别山、桐柏山北麓,是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信阳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土壤、气候条件,形成了一批信阳市特有蔬菜品种,如黄心菜、青萝卜、丝瓜、小香葱、箭杆白等。信阳市蔬菜产业虽然发展多年,但总... 信阳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淮河上游,大别山、桐柏山北麓,是长江淮河两大流域的分水岭。信阳市独特的地理位置、土壤、气候条件,形成了一批信阳市特有蔬菜品种,如黄心菜、青萝卜、丝瓜、小香葱、箭杆白等。信阳市蔬菜产业虽然发展多年,但总体发展较慢,生产面积不稳、单位产量效益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没有凸显产业优势。为加大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丰富信阳市民菜篮子,拓展农民的增收渠道,笔者现就信阳市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思路做简要分析,以期为产业发展进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菜产业发展 产业优势 蔬菜品种 增收渠道 青萝卜 淮河上游 产量效益 河南省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浉河区茶园土壤和水稻土耕层养分状况分析与评价
10
作者 刘春霞 《河南农业》 2013年第24期50-51,共2页
通过调查取样化验,对浉河区茶园土壤、水稻土的耕层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并初步分析了土壤盐分变化的原因。指出浉河区茶园土和水稻土土壤均偏酸性,有机质中等,全氮丰富,磷达中等以上水平,均缺钾。不同乡镇和不同土类养分含量有所... 通过调查取样化验,对浉河区茶园土壤、水稻土的耕层养分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并初步分析了土壤盐分变化的原因。指出浉河区茶园土和水稻土土壤均偏酸性,有机质中等,全氮丰富,磷达中等以上水平,均缺钾。不同乡镇和不同土类养分含量有所不同,变化原因是:农业结构的调整,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业增产措施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水稻土 耕层养分 分析与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甜玉米—马铃薯一年三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倩 周凯 王庆志 《河南农业》 2019年第28期43-44,共2页
浉河区周边乡镇是信阳市主要的菜篮子基地,当地生产的新鲜马铃薯和鲜食甜玉米很受市民欢迎。为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笔者经多年试验和小面积示范,在浉河区近郊乡镇成功探索出马铃薯—甜玉米—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浉河区周边乡镇是信阳市主要的菜篮子基地,当地生产的新鲜马铃薯和鲜食甜玉米很受市民欢迎。为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笔者经多年试验和小面积示范,在浉河区近郊乡镇成功探索出马铃薯—甜玉米—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模式,为信阳市菜篮子有效供给和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甜玉米 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马铃薯 一年三熟 高效栽培模式 单位面积 农民收入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地区小麦、玉米高产创建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春霞 《河南农业》 2012年第22期52-53,共2页
针对豫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欠完善,抗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不够强,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再高产遇到技术瓶颈等问题,安排了多点小区试验与大区示范,分区蹲点摸索高产典型经验,不断总结优化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模式。推广控制播期播量,促... 针对豫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欠完善,抗御自然灾害的综合能力不够强,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再高产遇到技术瓶颈等问题,安排了多点小区试验与大区示范,分区蹲点摸索高产典型经验,不断总结优化小麦、玉米高产创建模式。推广控制播期播量,促进养分平衡和加强病虫防治等3项关键技术,对玉米生产提出了灭茬耕翻适期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和做好苗后管理等配套措施。同时,采取层级技术讲座、典型观摩带动等宣传推广手段,产生了良好的生产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地区 小麦 玉米 高产创建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秋员 宋晓华 +4 位作者 段斌 何世界 李慧龙 王庆志 宋世枝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4-146,共3页
以岗优188和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泥质法露天育秧、营养土露天育秧和营养土工厂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并无明显影响;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茎基宽最高,但秧苗叶面... 以岗优188和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泥质法露天育秧、营养土露天育秧和营养土工厂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并无明显影响;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茎基宽最高,但秧苗叶面积最小,营养土工厂育秧所育秧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高于泥质法露天育秧;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根数最多,但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营养土露天育秧最高;产量方面,2个供试品种均以泥质法露天育秧最高,其次是营养土露天育秧,营养土工厂育秧最低,泥质法露天育秧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秧方法 水稻 秧苗素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稻区水稻播期演变及其优化途径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庆志 宋晓华 +3 位作者 刘秋员 何世界 彭波 宋世枝 《中国稻米》 2018年第5期73-77,共5页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薄膜育秧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籼改粳"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近年再生稻的研发,豫南水稻播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的4月中下旬扩展到3月上中旬至6月...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籼型杂交水稻品种、水稻旱育稀植技术、水稻薄膜育秧技术、水稻机插秧技术、"籼改粳"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以及近年再生稻的研发,豫南水稻播期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过去的4月中下旬扩展到3月上中旬至6月上中旬,播时历期由20多d延长到90多d。其中,籼稻播期集中在4月,粳稻集中在5月,再生稻集中在3月上中旬。播期的演变满足了水稻不同品种类型和生产方式对播期的需要,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种田大户的季节矛盾,有利于提高稻田复种指数、优化豫南稻麦耕作制度,但也存在籼稻粳稻播期混淆,局部地区籼稻播期偏早、温室育秧导致品种高产潜力下降等问题。籼稻播期偏早不仅会导致高温热害,造成结实率下降,产量和品质降低,而且还加剧稻麦耕作制度退化,冬闲田面积增加。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推进技术转型升级,促进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化生产是优化豫南稻区水稻播期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稻区 水稻 播期 演变 优化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庆志 丰大清 +3 位作者 杨幽 孔倩 刘祥臣 张强 《中国稻米》 2020年第3期54-57,60,共5页
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研究和推广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灾害性天气易造成当地再生稻生产的损失,挫伤种植农户的积极性,研究灾害性天气规律并提出抗灾避灾栽培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信阳市有气象记录以来(1951-2018年)的气象资料,并... 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研究和推广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灾害性天气易造成当地再生稻生产的损失,挫伤种植农户的积极性,研究灾害性天气规律并提出抗灾避灾栽培措施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信阳市有气象记录以来(1951-2018年)的气象资料,并统计分析了近10年(2010-2018年)的主要气象灾害发生时间和强度,拟找出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气象灾害规律,提出再生稻生产抗灾避灾应对之策,为豫南稻区再生稻生产防灾减灾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南稻区 再生稻 气象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