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外科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梅雷 尹士林 涂立刚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10期1885-1886,共2页
目的研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外科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9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A组、B组、C组,各43例。A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B、C组均采用全身麻醉,3组患者的... 目的研究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对外科手术患者心血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9例患者,随机将其分成A组、B组、C组,各43例。A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B、C组均采用全身麻醉,3组患者的麻醉诱导方式相同,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术中维持,A、B组在手术前10 min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C组在结束时停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观察3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B组患者T2时MAP、HR与A、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T3、T4时MAP、HR与B组、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RS评分低于B组和C组,RSS评分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拔管时间较B组和C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提高苏醒期质量,减少患者全麻后痛觉过敏,稳定血流动力学,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 外科手术 心血管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勇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10-313,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86例择期接受前臂或手部手术治疗患者86例,于超声引导下予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将其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86例择期接受前臂或手部手术治疗患者86例,于超声引导下予以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将其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3例,A组使用布比卡因麻醉,B组使用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指标、改良Bromage运动评级、神经支配区阻滞效果,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感觉阻滞完全消退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B组运动阻滞产生时间长于A组(P<0.05);用药30min后,A组改良Bromage运动评级优于B组(P<0.05);两组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以及尺神经支配区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围麻醉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均能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产生良好麻醉效果,各有优点,临床上可依据患者情况与不同手术需求,合理选择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对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郑莉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3期16-18,共3页
目的分析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对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行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组,各50例。依托咪酯组采取静脉注射依托咪酯进行麻醉,异丙酚组采取静脉注射异丙酚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引导时间... 目的分析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对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100例行无痛人流患者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和异丙酚组,各50例。依托咪酯组采取静脉注射依托咪酯进行麻醉,异丙酚组采取静脉注射异丙酚进行麻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引导时间、手术时间、停药唤醒时间以及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依托咪酯组患者停药唤醒时间明显短于异丙酚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患者麻醉有效率为96%,与异丙酚组的9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与异丙酚组的2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人流术采取依托咪酯和异丙酚进行麻醉,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陪 异丙酚 无痛人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策略探讨 被引量:3
4
作者 万霞 徐亚莉 李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4期4472-4474,共3页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探讨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手术室全身麻醉患者153例,将术后出现压力性损伤的69例患者纳入A组,未出现压力性损伤的84例患者纳入B组。分析压力性损...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探讨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手术室全身麻醉患者153例,将术后出现压力性损伤的69例患者纳入A组,未出现压力性损伤的84例患者纳入B组。分析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不同空腹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全身皮肤情况、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术前肢体活动受限情况、手术体位、术中压力、手术时间的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时间、BMI、全身皮肤情况、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术前肢体活动受限情况、手术体位、术中压力、手术时间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压力性损伤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空腹时间、BMI、全身皮肤情况、受压部位皮肤情况、术前肢体活动受限情况、手术体位、术中压力、手术时间等,临床应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对高危患者采取压力性损伤预防措施,以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手术 全身麻醉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用于高龄患者无痛胃镜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建树 涂立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用于高龄患者无痛胃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高龄患者90例,年龄76~90岁,随机均分成丙泊酚组( P组)、依托咪酯组( E组)和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EP组)。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 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用于高龄患者无痛胃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高龄患者90例,年龄76~90岁,随机均分成丙泊酚组( P组)、依托咪酯组( E组)和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组(EP组)。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T0)、麻醉后(T1)、插入胃镜2 min后(T2)、苏醒时(T3)的MAP、HR、SpO2;记录注射痛及诱导时肌肉震颤的发生率;术中呛咳及体动情况;手术时间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 P组MAP、HR、SPO2在T1、T2与T0比较有明显下降且低于EP组和E组同期( P<0.05)。注射痛发生率EP组、E组非常明显低于P组(P<0.01),诱导时肌肉震颤发生率EP组、P组明显低于E组(P<0.05);术毕苏醒时间EP组和P组明显短于E组(P<0.05)。三组患者术中呛咳及体动情况、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用于高龄患者无痛胃镜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联合丙泊酚 高龄患者 无痛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麻醉特点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邹磊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5期116-116,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麻醉特点。方法对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麻醉后实施外科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异常反应发生情况,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麻醉特点。结果 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麻醉特点。方法对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临床麻醉后实施外科手术治疗。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异常反应发生情况,总结急性重症胰腺炎麻醉特点。结果 3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无术中死亡等严重后果,手术平均时间(156.78±59.8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3.54±76.25)ml、平均输血量(729.83±67.92)ml、平均输液量(2013.67±224.56)ml,术中异常反应发生率41.94%(13例)、术后异常反应发生率25.81%(8例)。结论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前,给予健忘镇痛慢诱导法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可使手术顺利完成,能够降低患者术中、术后异常情况发生率,麻醉安全性及有效性均较为满意,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重症胰腺炎 麻醉 特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表面麻醉对提高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刘建树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1期162-163,共2页
目的评价早期表面麻醉对提高全麻苏醒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早期表面麻醉组(A组)、拔管前表面麻醉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组于气管拔管前10 min向气管注入0.5%丁卡因3 ml;B组于气管拔管前... 目的评价早期表面麻醉对提高全麻苏醒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全身麻醉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早期表面麻醉组(A组)、拔管前表面麻醉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A组于气管拔管前10 min向气管注入0.5%丁卡因3 ml;B组于气管拔管前2 min向气管注入0.5%丁卡因3 ml;C组不用药。观察围拔管期MAP、HR、呛咳反应、烦躁痛苦等情况。结果 A组围拔管期MAP、HR平稳,明显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A组呛咳反应评分和烦躁痛苦评分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气管拔管前早期行表面麻醉,患者围拔管期MAP、HR平稳、呛咳反应轻、烦躁痛苦小,提高了全麻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表面麻醉 全身麻醉苏醒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血流动力学与麻醉意识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司翠 邹磊 涂立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血流动力学与麻醉意识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信阳市中医院收治的7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血流动力学与麻醉意识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1月-2020年11月信阳市中医院收治的75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中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切皮时(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每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及麻醉意识指数(Anesthesia index,Ai)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结果:与T0时比较,T1、T2、T3时患者MAP、HR、SVI、Ai、BIS值降低(P<0.05);与T1时比较,T2、T3时患者MAP升高,HR降低,T3时Ai、BIS在升高(P<0.05);与T2时比较,T3时患者MAP、HR、SVI、Ai、BIS升高(P<0.05);各时点患者的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Ai、BIS与MAP、HR、SVI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血流动力学与麻醉意识有关,通过观察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反映麻醉深度,对麻醉药物的使用具有提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血流动力学 麻醉意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麻醉特点分析
9
作者 邹磊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28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的麻醉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法进行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行硬膜... 目的探讨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的麻醉特点。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确诊为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气压弹道碎石法进行治疗,其中试验组患者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相当,其中试验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5.59±1.25)min及固定时间(15.44±3.03)min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2.32±0.43)min,(6.09±1.37)min,麻醉前后生命体征变化幅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取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均能对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两种麻醉方式在麻醉平面、麻醉起效时间等方面各有优势,临床应用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麻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中上段结石 气压弹道碎石 麻醉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术后谵妄相关因素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雯 尹士林 梅雷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5期2800-280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的效果及术后谵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麻醉下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应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的效果及术后谵妄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麻醉下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下髋部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运动神经、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后12、24 h时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7)。年龄≥80岁、观察组受伤至手术时间≥3 d、基础性疾病≥3种、手术时间≥2 h、白蛋白≤35 g·L^(-1)、术中失血量≥500 mL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更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白蛋白及术中失血量是患者发生术后谵妄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髂筋膜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手术中效果较好,神经阻滞起效快、维持时间长,术后疼痛轻,术后谵妄发生率低。术后谵妄发生与患者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白蛋白及术中失血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 髂筋膜阻滞麻醉 髋部骨折 术后谵妄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周一鸣 陈红光 谢克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5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及术后24 h(T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及术后24 h(T3)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IL-10的浓度。结果 DEX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NS组(P<0.05)。在T0、T1、T2和T3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浆中IL-6和IL-10水平均随时间升高,T3时间点达到高峰。与NS组相比,DEX组患者在T2和T3时间点血浆中IL-6水平明显减低(P<0.05),而IL-10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调整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表达,有利于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脓毒症 炎症反应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HMGB1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一鸣 陈红光 谢克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8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 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及术后24 h(T3)...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影响。方法 6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S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EX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结束时(T2)及术后24 h(T3)采集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浆HMGB1的浓度。结果在T0、T1、T2和T3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浆中HMGB1水平均随时间升高,T3时间点达到高峰。DEX组患者在T2和T3时间点血浆中HMGB1水平低于NS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降低脓毒症患者围术期血浆HMGB1水平,改善患者预后,可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脓毒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建树 涂立刚 吴成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9期110-111,114,共3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年龄20~39岁,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D组于诱导前5 min先静注地佐辛25μg/kg,两组全身麻...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年龄20~39岁,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D组于诱导前5 min先静注地佐辛25μg/kg,两组全身麻醉诱导:静注丙泊酚3 mg/kg,术中体动至手术被迫停止时追加丙泊酚40~60 mg。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即刻(T1)、手术开始后3 min时(T2)、苏醒时(T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并记录手术过程中体动反应发生情况、丙泊酚总用量、手术时间、全麻苏醒时间。结果两组T2时SBP、DBP、HR、SPO2明显低于T1(P<0.05),C组T2时SBP、DBP、HR、SPO2明显低于D组(P<0.05),D组体动发生率非常明显低于C组(P<0.01),D组丙泊酚的用药总量、手术时间、全麻苏醒时间明显少于C组(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全身麻醉,患者呼吸循环稳定,丙泊酚总用量明显减少,术中体动减少,手术时间短,全麻苏醒迅速,麻醉效果优于单用丙泊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丙泊酚 无痛人工流产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210例宫腔镜手术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瑞 胡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1期205-206,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2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3.81%(176/210),舒适度...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宫腔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20例宫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满意率为83.81%(176/210),舒适度为81.43%(171/210),住院时间为(4.72±2.11)d;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为97.26%(205/210),舒适度为97.14%(204/210),住院时间为(2.81±1.59)d,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腔镜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满意率与舒适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宫腔镜手术 临床疗效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园园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6年第6期1063-1064,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行臂丛神经阻滞的96例患者,随机分成 A 组和 B 组,每组48例。A 组采用0.75μg/kg 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B 组采用1...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信阳市中心医院行臂丛神经阻滞的96例患者,随机分成 A 组和 B 组,每组48例。A 组采用0.75μg/kg 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B 组采用1.25μg/kg 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B 组在 T1~T3时 Ramsay评分明显高于 A 组,VAS 评分低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右美托咪啶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具有明显效果,相对而言,采用0.75μg/kg 右美托咪定+罗哌卡因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罗哌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尼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6
作者 尹士林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6期1052-1053,共2页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尼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2例老年重症患者,依据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舒芬尼麻醉,研究组于此基础上实施右美托咪定麻醉...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尼在老年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信阳市中心医院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52例老年重症患者,依据药物不同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6例。对照组实施舒芬尼麻醉,研究组于此基础上实施右美托咪定麻醉。统计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睡眠评分、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3天,两组静息时、咳嗽时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睡眠评分较低(P<0.05);术后第2~3天,两组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谵妄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尼可显著改善老年重症患者睡眠状况,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舒芬尼 老年 重症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
17
作者 刘建树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2期267-268,共2页
目的观察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经鼻吸氧组(A组)和经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吸氧组(B组),每组80例。麻醉诱导:两组先静脉滴注布托啡诺1.0 mg,然后丙泊酚2 mg/kg缓慢推注,边推注... 目的观察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160例,随机分为经鼻吸氧组(A组)和经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吸氧组(B组),每组80例。麻醉诱导:两组先静脉滴注布托啡诺1.0 mg,然后丙泊酚2 mg/kg缓慢推注,边推注边观察患者的意识,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行胃镜检查。A组一直经鼻吸氧3 L/min;B组胃镜检查时改经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吸氧3 L/min。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3 min后(T1)、苏醒时(T2)的血氧饱和度(Sp O2),胃镜检查过程中Sp O2的最低值。结果与T0时比较,A组Sp O2在T1时及最低值明显降低(P<0.05);B组Sp O2在T1时及最低值亦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B组Sp O2在T1时及最低值明显高于A组同期(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经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吸氧,能够充分供氧,患者的Sp O2能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优于经鼻吸氧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氧 咽喉部吸氧型开口器 无痛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腔导管在无痛胃镜中的初步应用
18
作者 刘建树 吴园园 +4 位作者 姜蕊 马慧 熊建国 涂立刚 常建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5期55-57,共3页
目的 观察咽腔导管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 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40 例。两组均行胃镜检查,A 组一直经鼻吸氧,B 组先经鼻吸氧,胃镜检查开始时插入咽腔导管后改用麻醉机经其在咽腔供氧。比较两组... 目的 观察咽腔导管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 例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40 例。两组均行胃镜检查,A 组一直经鼻吸氧,B 组先经鼻吸氧,胃镜检查开始时插入咽腔导管后改用麻醉机经其在咽腔供氧。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 (T0)、麻醉诱导 1 min 后(T1)、苏醒时 (T2) 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 O_(2)) 和检查过程中的 Sp O_(2)最低值。结果 T1 时,两组 MAP、HR 均低于 T0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 时,两组 MAP、HR 均高于 T1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 组 T0、T1、T2 时的 Sp O_(2)及检查过程中的 Sp O_(2)最低值分别为(99.2±0.7)%、(93.6±5.3)%、(98.9±1.2)%、(91.2±6.5)%,B 组 T0、T1、T2 时的 Sp O_(2)及检查过程中的Sp O_(2)最低值分别为 (99.1±0.6)%、(97.8±1.4)%、(99.3±1.5)%、(96.5±2.3)%。T1 时,两组 Sp O_(2)均低于T0 时,但 B 组 Sp O_(2)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T2 时,两组 Sp O_(2)均高于 T1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 组检查过程中的 Sp O_(2)最低值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无痛胃镜检查过程中插入咽腔导管用麻醉机给氧,能够在咽腔声门处充分供氧,患者的 Sp O_(2)能保持在安全的范围内,优于经鼻吸氧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腔导管 无痛胃镜 麻醉 供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