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CSPP1通过调控miR-642a-5p表达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
1
作者 王瑜瑾 王媛 宁丞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2-456,462,共6页
目的分析其环状RNA CSPP1(circCSPP1)与微小RNA-642a-5p(miR-642a-5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47例47眼为研究对象,术中切除患者视网膜母细胞... 目的分析其环状RNA CSPP1(circCSPP1)与微小RNA-642a-5p(miR-642a-5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47例47眼为研究对象,术中切除患者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瘤旁组织。体外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依据转染物不同分为Con组(正常培养的Y-79细胞)、sh-NC组(转染sh-NC)、sh-circCSPP1组(转染sh-circCSPP1)、miR-NC组(转染miR-NC)、miR-642a-5p组(转染miR-642a-5p mimics)、sh-circCSPP1+anti-miR-NC组(共转染sh-circCSPP1与anti-miR-NC)以及sh-circCSPP1+anti-miR-642a-5p组(共转染sh-circCSPP1与anti-miR-642a-5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瘤旁组织、Y-79细胞中的circCSPP1与miR-642a-5p表达水平;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Y-7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CSPP1与miR-642a-5p靶向关系;Western blot实验检测Y-79细胞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与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量。结果与瘤旁组织比较,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circCSPP1表达水平升高,miR-642a-5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及sh-NC组比较,sh-circCSPP1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降低,侵袭细胞数均减少,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及miR-NC组比较,miR-642a-5p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降低,侵袭细胞数均减少,E-cadherin蛋白水平均升高,N-cadherin蛋白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证明,circCSPP1可负向调控miR-642a-5p的表达水平。与sh-circCSPP1+anti-miR-NC组比较,sh-circCSPP1+anti-miR-642a-5p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升高,侵袭细胞数增多,E-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N-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沉默circCSPP1可通过上调miR-642a-5p表达抑制Y-7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circCSPP1可能成为视网膜母细胞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环状RNA CSPP1 微小RNA-642a-5p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多酚的抑菌和抗炎活性研究
2
作者 谢诗雅 刘明巍 +1 位作者 肖雷 胡绍霖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3-639,共7页
为了揭示蒲公英多酚(DP)对常见皮肤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炎活性。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蒲公英多酚处理6种常见皮肤病原菌24 h,测量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直径。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蒲公英多酚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将RAW264.7细胞... 为了揭示蒲公英多酚(DP)对常见皮肤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炎活性。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蒲公英多酚处理6种常见皮肤病原菌24 h,测量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直径。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蒲公英多酚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将RAW264.7细胞分为Blank组、LPS组、LPS+10 DP组、LPS+50 DP组、LPS+100 DP组、LPS+200 DP组、LPS+400 DP组、LPS+800 DP组和LPS+1600 DP组。根据分组使用生理盐水、LPS(1μg/mL)和不同质量浓度的DP处理细胞24 h。通过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NO含量。通过RT-q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的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F-κB p65的细胞核转位情况。结果显示,D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的MIC分别为400,400,400,800,800和400μg/mL。当DP质量浓度≥800μg/mL时,6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菌圈(P<0.001)。DP质量浓度在10~1600μg/mL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无毒(P>0.05)。与LPS组相比,LPS+100 DP组、LPS+200 DP组、LPS+400 DP组、LPS+800 DP组和LPS+1600 DP组RAW264.7细胞中NO含量及iNOS、COX-2、TNF-α、IL-1β和IL-6 mRNA相对水平均降低(P<0.05),NF-κB p65和p38 MAPK相对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并且NF-κB p65细胞核转位减少。上述结果说明蒲公英多酚对常见皮肤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并且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及NF-κB p65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多酚 皮肤常见病原菌 抑菌 抗炎 核因子-κB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小脑出血24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7
3
作者 吴中亚 熊海洋 +2 位作者 郑新红 乔俊 凌兴飞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2-1063,共2页
关键词 小脑出血 外科治疗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装备所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蒋琪霞 朱冬梅 +7 位作者 王桂玲 李丽 刘玉秀 刘海英 陈爱华 魏巍 薛嘉宇 翁志强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50-854,共5页
目的长时间佩戴防护口罩导致大量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损伤或面部皮肤破溃。文中旨在分析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及相关因素,为采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线上调查医护人员因穿戴防护装备所致... 目的长时间佩戴防护口罩导致大量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压力性损伤或面部皮肤破溃。文中旨在分析器械相关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特征及相关因素,为采取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线上调查医护人员因穿戴防护装备所致的皮肤损伤情况。对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压力性损伤发生特征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共获得2901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防护装备引起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6.34%,主要发生部位为鼻梁(20.41%)、面颊(20.23%)、耳廓(17.82%)和额头(8.8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主要的关联因素中呈现增加风险的有出汗潮湿(OR=12.72,95%CI:8.36~17.30)、佩戴三级防护装备(OR=3.55,95%CI:2.47~5.08)和二级防护装备(OR=3.37,95%CI:2.47~4.60)、佩戴时间(OR=1.29,95%CI:1.05~1.58)以及医师职业(OR=1.57,95%CI:1.00~2.49)。结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装备所致的医护人员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出汗潮湿、佩戴三级和二级防护装备以及佩戴时间是引起医护人员面部压力性损伤的主要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个人防护装备 压力性损伤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赵治国 周明锴 +4 位作者 秦胜利 李振锋 张献东 崔静 常卫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表达及二者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进展期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表达。结果:67例胃癌组织中OPN与...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表达及二者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进展期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表达。结果:67例胃癌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47/67)、64.2%(43/67)。OPN与uPA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69,P<0.05)。结论:OPN、uPA蛋白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能够作为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胃肿瘤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免充气经口腔镜入路手术的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付利军 孙琦璇 +5 位作者 赵圆圆 张灵羽 张轶 刘森源 宋洋 邱新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3-787,共5页
目的:探讨免充气经口腔镜入路手术治疗淋巴结术前评估为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cN0 PTC83例,其中30例采用常规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切除... 目的:探讨免充气经口腔镜入路手术治疗淋巴结术前评估为阴性(cN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cN0 PTC83例,其中30例采用常规经口腔前庭腔镜甲状腺切除术(充气组),53例采用免充气经口腔前庭甲状腺切除术(免充气组)。比较两组术中指标、术后治疗效果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24 h疼痛评分、美容满意度、瘢痕自我关注度评分(均按1、2、3级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中转开放及二次手术。免充气组手术时间(138.06±37.11) min,术中出血量(5.38±1.33) mL,与充气组(178.23±50.37) min和(7.33±4.10) mL比较,显著减少(P<0.05);免充气组手术开始1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37.25±6.16)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充气组的(43.22±6.47) mmHg(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CO_(2)气体栓塞。两组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数、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感染。两组声音嘶哑、饮水呛咳、下颏麻木、术后患者美容满意度、瘢痕自我关注度、术后24 h疼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充气经口腔前庭入路治疗cN0 PTC具有一定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免充气 腔镜甲状腺手术 经口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胃癌组织中C-Met与骨桥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明锴 赵治国 +2 位作者 常卫华 秦胜利 崔新征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Met与骨桥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2者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男36例,女24例;组织类型肠型35例,弥漫型25例;TNM分期Ⅰ、Ⅱ期28例,Ⅲ、Ⅳ期32例;高分化16例,中分化26例,低分...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C-Met与骨桥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2者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男36例,女24例;组织类型肠型35例,弥漫型25例;TNM分期Ⅰ、Ⅱ期28例,Ⅲ、Ⅳ期32例;高分化16例,中分化26例,低分化18例;无浆膜浸润24例,有浆膜浸润36例;无淋巴结转移19例,有淋巴结转移41例;无远处转移21例,有远处转移39例)胃癌组织中C-Met与骨桥蛋白的表达。结果60例胃癌组织中C-Met与骨桥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40/60)、73.3%(44/60),C-Met与骨桥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胃癌组织中C-Met与骨桥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33,P<0.05)。结论C-Met与骨桥蛋白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能够作为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评估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骨桥蛋白 胃癌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结肠癌伴右肝肿物的诊断和治疗
8
作者 解亦斌 刘昊 +6 位作者 秦胜利 田艳涛 车旭 王成锋 单毅 赵东兵 赵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73-476,共4页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82岁。主因便血1个月,伴腹胀、纳差,于2010年5月21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为暗红色血性便,量不大,大便次数减少,偶有黏液血性便,并有轻度腹胀,嗳气,食欲减低,无明显乏力。1周前于外院行...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82岁。主因便血1个月,伴腹胀、纳差,于2010年5月21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为暗红色血性便,量不大,大便次数减少,偶有黏液血性便,并有轻度腹胀,嗳气,食欲减低,无明显乏力。1周前于外院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肝曲癌,多发结肠息肉,肠腔狭窄内镜不能通过”,行腹部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小占位,转移瘤不除外”。病后未经特殊治疗,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院,门诊化验血常规示血色素仅68g/dl,进一步行腹部增强MRI提示结肠癌,肝右叶占位为转移瘤可能性大。患者既往无肝炎病史,无大量饮酒史及其他慢性疾病史。因患者已出现肠梗阻症状并有重度贫血遂收入院拟行手术治疗。初步诊断:升结肠癌;不完全肠梗阻、考虑肝转移瘤、贫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龄 结肠癌 肝肿物 诊断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成科 陶中良 刘君山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01-1002,共2页
关键词 胸部创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骨密度检测8000例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伯亮 游之海 +2 位作者 马海鱼 郭向阳 潘万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目的对筛查出的骨质疏松症者及低骨量者,分析其年龄、性别与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信阳市中心医院各科医师推荐的8000例门诊患者的右胫骨中段进行超声定量检查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女28.... 目的对筛查出的骨质疏松症者及低骨量者,分析其年龄、性别与低骨量和骨质疏松症发生率的关系。方法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对信阳市中心医院各科医师推荐的8000例门诊患者的右胫骨中段进行超声定量检查分析。结果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女28.83%(50岁以上40.53%,60岁以上65.71%,70岁以上85.7%),男19.31%(50岁以上29.03%,60岁以上55.78%)。女性与男性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2、4.5,P<0.01);50岁以后的女性,骨超声传导速率随年龄增高而下降。结论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与增龄有关,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越高。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低骨量者明显高于骨质疏松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年龄因素 性别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引流方法探讨 被引量:4
11
作者 洪克秀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8期26-27,共2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最佳引流方法。方法将79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负压引流组30例,将皮下积液排出后继续保留负压引流管引流;半管引流组22例,采用橡胶管半管引流条1根在积液腔最低处置入引流;硅胶管引流组27...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最佳引流方法。方法将79例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负压引流组30例,将皮下积液排出后继续保留负压引流管引流;半管引流组22例,采用橡胶管半管引流条1根在积液腔最低处置入引流;硅胶管引流组27例,采用一次性硅胶导尿管,将置入体内的导管再剪2~3个侧孔,在积液腔最低处置入引流。观察三组愈合时间和皮瓣坏死率。结果硅胶管引流组平均愈合时间和皮瓣坏死率显著优于负压引流组和半管引流组(P<0.01,P<0.0125),负压引流组和半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0.0125)。结论硅胶管引流比较彻底,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降低皮瓣坏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外科手术 皮下积液 引流 负压引流 半管引流 硅胶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颅骨骨折的急性硬膜外血肿2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熊海洋 殷俊杰 +4 位作者 汤永德 吴中亚 姜士炜 黄本长 胡声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66-267,共2页
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性骨折患者,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一般为直接暴力导致着力部位的颅骨骨折,骨折线累及脑膜血管沟、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静脉窦和板障静脉而引起急性硬膜外血肿。我院自1998—2007年共治疗... 急性硬膜外血肿常见于青壮年男性颅骨线性骨折患者,约占外伤性颅内血肿的30%,一般为直接暴力导致着力部位的颅骨骨折,骨折线累及脑膜血管沟、脑膜中动脉及其分支、静脉窦和板障静脉而引起急性硬膜外血肿。我院自1998—2007年共治疗经X线检查及手术证实的无颅骨骨折的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21例,现对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为降低此类患者的病残率及病死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硬膜外血肿 无颅骨骨折 临床分析 外伤性颅内血肿 脑膜中动脉 骨折患者 脑膜血管 板障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匍匐大戟醇提物抑制肿瘤和促血管新生的临床应用及效果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国强 李岩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266-1269,共4页
目的:研究匍匐大戟醇的提物在肿瘤的对抗作用以及在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取正常的细胞和肿瘤细胞,用药之后通过MTT的方法来对IC50进行检测。原代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s)进行培养,进行细胞的分析实验,用的是体外i CELLigence的... 目的:研究匍匐大戟醇的提物在肿瘤的对抗作用以及在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取正常的细胞和肿瘤细胞,用药之后通过MTT的方法来对IC50进行检测。原代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RAECs)进行培养,进行细胞的分析实验,用的是体外i CELLigence的方法,此外,还进行了细胞迁移法和细胞管组实验的实验方法,研究了匍匐大戟提取物对RAECs的增量、迁移和城市管理的影响,同时对p-Akt,Akt,p-e NOS,e NOS,TGF-β1,Smad3等血管新生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检测的方法是Western blot技术。通过对人肝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予以匍匐大戟醇提物,裸鼠体重、肿瘤大小、肿瘤等质量检测,同时对每组裸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水平进行检测,检测的方法是LISA技术方法,同时还要对移植瘤组织的形态进行观察,移植瘤组织是进行过HE染色的。结果:匍匐大戟的提纯物对小鼠的最大的耐受量MTD是94.29/(g·kg)。对于大鼠成肌细胞(L6细胞株),匍匐大戟醇提物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于对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株PC12、人肝癌细胞Hep G-2、大、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人宫颈癌细胞细胞株Hela来讲,匍匐大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匍匐大戟醇提物能够增加RAECs的值、迁移和试管的形成,也会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匍匐大戟醇提物能够对肿瘤的生长和血管的生成具有很显著的抑制作用,这种情况也是匍匐大戟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匍匐大戟 肿瘤 血管新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分析
14
作者 熊海洋 姜士炜 +1 位作者 马静 王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50-50,共1页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硬膜下积液(TSH)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其演变转化率为11.60%~58.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白2003年7月-2007年7月共诊断与治疗2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发生机制至今尚未阐明,硬膜下积液(TSH)与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关系越来越引起重视,其演变转化率为11.60%~58.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白2003年7月-2007年7月共诊断与治疗23例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现对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分析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损伤 硬膜下积液 血肿 硬膜下 慢性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甲状腺复发性结节32例
15
作者 任书伟 张锋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8-819,共2页
关键词 治疗 甲状腺复发性结节 外科手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16
作者 姜士炜 杨奎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采用美国波士顿公司GDC栓塞治疗 1 7例患者 1 8个颅内动脉瘤 ,其中 1 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术前Hunt和Hess分级 :Ⅰ、Ⅱ级 1 0例 ;Ⅲ级 3例 ;Ⅳ级 2例。结果 :1 ... 目的 :探讨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GDC)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方法 :采用美国波士顿公司GDC栓塞治疗 1 7例患者 1 8个颅内动脉瘤 ,其中 1 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 ,术前Hunt和Hess分级 :Ⅰ、Ⅱ级 1 0例 ;Ⅲ级 3例 ;Ⅳ级 2例。结果 :1 3例痊愈 ,3例轻度短期神经功能障碍 ,1例死亡。结论 :GDC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颅内肿瘤 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栓塞疗法 脑血管造影 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积水20例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分析
17
作者 姜士炜 汤永德 +1 位作者 詹红 周相军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9年第3期114-115,共2页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腹腔分流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