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rcCSPP1通过调控miR-642a-5p表达对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
1
作者 王瑜瑾 王媛 宁丞君 《眼科新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52-456,462,共6页
目的分析其环状RNA CSPP1(circCSPP1)与微小RNA-642a-5p(miR-642a-5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47例47眼为研究对象,术中切除患者视网膜母细胞... 目的分析其环状RNA CSPP1(circCSPP1)与微小RNA-642a-5p(miR-642a-5p)对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郑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47例47眼为研究对象,术中切除患者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瘤旁组织。体外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株Y-79,依据转染物不同分为Con组(正常培养的Y-79细胞)、sh-NC组(转染sh-NC)、sh-circCSPP1组(转染sh-circCSPP1)、miR-NC组(转染miR-NC)、miR-642a-5p组(转染miR-642a-5p mimics)、sh-circCSPP1+anti-miR-NC组(共转染sh-circCSPP1与anti-miR-NC)以及sh-circCSPP1+anti-miR-642a-5p组(共转染sh-circCSPP1与anti-miR-642a-5p)。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瘤旁组织、Y-79细胞中的circCSPP1与miR-642a-5p表达水平;采用CCK-8、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Y-7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circCSPP1与miR-642a-5p靶向关系;Western blot实验检测Y-79细胞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与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的表达量。结果与瘤旁组织比较,视网膜母细胞瘤组织中circCSPP1表达水平升高,miR-642a-5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及sh-NC组比较,sh-circCSPP1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降低,侵袭细胞数均减少,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升高,N-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Con组及miR-NC组比较,miR-642a-5p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均降低,侵袭细胞数均减少,E-cadherin蛋白水平均升高,N-cadherin蛋白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证明,circCSPP1可负向调控miR-642a-5p的表达水平。与sh-circCSPP1+anti-miR-NC组比较,sh-circCSPP1+anti-miR-642a-5p组细胞划痕愈合率升高,侵袭细胞数增多,E-cadherin蛋白水平降低,N-cadherin蛋白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沉默circCSPP1可通过上调miR-642a-5p表达抑制Y-79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circCSPP1可能成为视网膜母细胞瘤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环状RNA CSPP1 微小RNA-642a-5p 细胞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 d排尿日记评估儿童严重单症状和非单症状性原发性遗尿的价值
2
作者 杨静 张贺 +8 位作者 文一博 李琦 姚武 胡金华 周朝明 张会清 吴国兴 陆伟 文建国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2-585,共4页
目的:探究3 d排尿日记(VD)评估两种儿童严重原发性遗尿(PNE)的价值。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择2023年1~12月就诊的符合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严重PNE诊断标准(遗尿>4晚/周)的141例患儿(年龄6~15岁),均记录2周VD,分为单症状性P... 目的:探究3 d排尿日记(VD)评估两种儿童严重原发性遗尿(PNE)的价值。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研究,选择2023年1~12月就诊的符合国际儿童尿控协会(ICCS)严重PNE诊断标准(遗尿>4晚/周)的141例患儿(年龄6~15岁),均记录2周VD,分为单症状性PNE(MNE)和非单症状性PNE(NMNE)两组;提取3 d VD(第1个周五、周六、周日),比较2周与3 d VD中平均每天排尿次数、平均每次排尿量(AVV)/预期膀胱容量(EBC)、平均最大排尿量(MVV)、平均MVV/EBC、平均夜间排尿量、平均夜间排尿量/EBC的差异。以2周VD是否记录到白天排尿异常为评估NMNE和MNE的金标准,分析3 d VD的诊断效能。结果:128例完成2周VD,其中MNE 87例,NMNE 41例。2周和3 d VD的平均每天排尿次数、AVV/EBC、平均MVV、平均MVV/EBC、平均夜间排尿量、平均夜间排尿量/E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d VD诊断MNE和NMNE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96.6%、96.1%、92.7%和97.7%。结论:3 d VD可以替代2周VD,用于评估、诊断儿童严重MNE和NM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 d排尿日记 儿童 严重单症状性原发性遗尿 严重非单症状性原发性遗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的改良洛桑评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裴璐璐 柴源 +3 位作者 杨钧哲 荣文正 许予明 宋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03-410,共8页
目的探讨以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替代洛桑急性脑卒中登记分析(ASTRAL)评分中血糖指标的ASTRAL⁃TyG模型(即改良洛桑评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基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缺血性卒中数据库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 目的探讨以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替代洛桑急性脑卒中登记分析(ASTRAL)评分中血糖指标的ASTRAL⁃TyG模型(即改良洛桑评分)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基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缺血性卒中数据库前瞻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共3393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24 h内测定空腹血糖和甘油三酯以计算TyG指数并进行ASTRAL评分,将TyG指数替代ASTRAL评分中血糖指标构建ASTRAL⁃TyG模型;发病后1年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功能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ASTRAL⁃TyG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根据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2分)组(2961例)和预后不良(>2分)组(432例)。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24 h内ASTRAL评分增加(OR=1.156,95%CI:1.133~1.179;P=0.000)和TyG指数增加(OR=1.731,95%CI:1.489~2.013;P=0.000)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模型1,TyG指数以连续变量纳入);入院24 h内ASTRAL评分增加(OR=1.156,95%CI:1.133~1.179;P=0.000)、TyG指数8.69~9.08(OR=1.445,95%CI:1.025~2.039;P=0.036)、TyG指数≥9.55(OR=2.103,95%CI:1.532~2.888;P=0.000)是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模型2,TyG指数以分类变量纳入)。ROC曲线显示,ASTRAL评分和ASTRAL⁃TyG模型预测功能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95%CI:0.728~0.779,P=0.000)和0.768(95%CI:0.743~0.794,P=0.000),灵敏度分别为65.05%和65.97%、特异度为74.23%和78.01%;ASTRAL⁃TyG模型的预测效能高于ASTRAL评分(Z=2.084,P=0.037)。结论以TyG指数替代ASTRAL评分中血糖指标拟合出的ASTRAL⁃TyG模型可以提高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甘油三酯类 葡萄糖 预后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柴胡疏肝汤激活RIP1/RIP3/MLKL信号通路抑制癫痫小鼠海马细胞坏死性凋亡
4
作者 谢苗莹 曾榕 +5 位作者 吴琼 陈江玮 梁霜 钟洁 罗玉珍 刁丽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48,I0030,共6页
目的探究加味柴胡疏肝汤通过RIP1/RIP3/MLKL通路对癫痫小鼠的调控作用。方法将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味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加味柴胡疏肝汤中剂量组、加味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卡马西平组。采用盐酸匹罗卡品制备癫痫模... 目的探究加味柴胡疏肝汤通过RIP1/RIP3/MLKL通路对癫痫小鼠的调控作用。方法将60只KM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加味柴胡疏肝汤低剂量组、加味柴胡疏肝汤中剂量组、加味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卡马西平组。采用盐酸匹罗卡品制备癫痫模型,予加味柴胡疏肝汤19.52、39.04、78.08 g/(kg·d),卡马西平30 mg/(kg·d),连续灌胃2周,观察小鼠一般情况;脑电波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改变;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及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小鼠海马组织RIP1、RIP3、MLKL、TNF-α、IL-1β、IL-6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明显降低;脑电图可以明显观测到连续发作的痫样波;HE染色可见较多神经元固缩,细胞体积减小,形态呈不规则状,胞核、胞质分界不清,染色加深;凋亡细胞阳性率明显提高;RIP1、RIP3、MLKL、TNF-α、IL-1β、IL-6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各组经药物治疗之后,小鼠体质量较模型组稍有增加;脑电波痫性放电频次及强度明显减少;加味柴胡疏肝汤中剂量、加味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卡马西平组凋亡细胞阳性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味柴胡疏肝汤高剂量组、卡马西平组的RIP1、RIP3、MLKL、TNF-α、IL-1β、IL-6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汤可能通过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发挥抗癫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柴胡疏肝汤 癫痫 RIP1/RIP3/MLKL信号通路 坏死性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公英多酚的抑菌和抗炎活性研究
5
作者 谢诗雅 刘明巍 +1 位作者 肖雷 胡绍霖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3-639,共7页
为了揭示蒲公英多酚(DP)对常见皮肤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炎活性。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蒲公英多酚处理6种常见皮肤病原菌24 h,测量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直径。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蒲公英多酚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将RAW264.7细胞... 为了揭示蒲公英多酚(DP)对常见皮肤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抗炎活性。使用不同质量浓度的蒲公英多酚处理6种常见皮肤病原菌24 h,测量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直径。使用CCK-8试剂盒检测蒲公英多酚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将RAW264.7细胞分为Blank组、LPS组、LPS+10 DP组、LPS+50 DP组、LPS+100 DP组、LPS+200 DP组、LPS+400 DP组、LPS+800 DP组和LPS+1600 DP组。根据分组使用生理盐水、LPS(1μg/mL)和不同质量浓度的DP处理细胞24 h。通过可见分光光度法测量NO含量。通过RT-qPCR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和IL-6的mRNA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NF-κB)p65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水平。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F-κB p65的细胞核转位情况。结果显示,DP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的的MIC分别为400,400,400,800,800和400μg/mL。当DP质量浓度≥800μg/mL时,6种病原菌均有明显的抑菌圈(P<0.001)。DP质量浓度在10~1600μg/mL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无毒(P>0.05)。与LPS组相比,LPS+100 DP组、LPS+200 DP组、LPS+400 DP组、LPS+800 DP组和LPS+1600 DP组RAW264.7细胞中NO含量及iNOS、COX-2、TNF-α、IL-1β和IL-6 mRNA相对水平均降低(P<0.05),NF-κB p65和p38 MAPK相对磷酸化水平降低(P<0.05),并且NF-κB p65细胞核转位减少。上述结果说明蒲公英多酚对常见皮肤病原菌具有抑菌活性,并且可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及NF-κB p65和p38 MAPK信号通路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多酚 皮肤常见病原菌 抑菌 抗炎 核因子-κB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胸术中中心静脉压变化及其与胸内压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刘丽 吴成富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2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开胸前、后中心静脉压(CVP)与胸内压(IP)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胸科手术患者术中输血、输液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于开胸及关胸前、后分别测定CVP和IP,并分析CVP与IP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开胸后,患... 目的探讨开胸手术患者开胸前、后中心静脉压(CVP)与胸内压(IP)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为胸科手术患者术中输血、输液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于开胸及关胸前、后分别测定CVP和IP,并分析CVP与IP变化的相关性。结果开胸后,患者CVP平均上升(4.75±1.74)cmH2O(P<0.01),关胸并恢复胸腔负压后CVP平均下降(4.65±1.48)cmH2O(P<0.01);开胸后CVP上升值与IP变化呈正相关(r=0.88,P<0.01)。结论剖胸后CVP应维持较高水平,否则表明患者血容量可能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压 胸内压 手术患者 CVP 相互关系 术中输血 方法选择 胸腔负压 开胸后 IP 相关性 正相关 高水平 血容量 胸前 上升 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医院成本核算的几点看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永东 《卫生经济研究》 2001年第11期36-36,共1页
关键词 医院管理 成本核算 医疗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4例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文献病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江璐 许梦帆 +2 位作者 夏凡 朱建国 谢诚 《医药导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4-308,共5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氯吡格雷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报道并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1月收录在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期刊数据库有关氯吡格雷致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报道并对其发生情况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共纳入43篇文献合计44例患者;男30例(68.2%),女14例(31.8%);年龄37~88(65.0±11.4)岁,其中≥60岁30例(68.2%)。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时间为用药后8 h~9个月,其中29例(65.9%)出现在2周内。31例(70.5%)表现为重度血小板减少,38例(86.4%)伴有并发症,其中24例(63.2%)表现为出血,19例(50.0%)表现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停药和对症治疗后41例(93.2%)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3例(6.8%)死亡。结论氯吡格雷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以重度血小板减少居多,且常伴发出血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但整体转归良好。临床在使用该药的前2周内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停药并予以对症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血小板减少症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药品不良反应 文献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椎功能与生物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高健 李伟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7-484,共8页
探讨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术后腰椎功能与生物力学的影响。通过选取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LDH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1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观察组基于... 探讨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 LDH)术后腰椎功能与生物力学的影响。通过选取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2例LDH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61例。两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观察组基于对照组采取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比较2组干预效果。干预12周后、24周后观察组健侧、弱链侧平均振幅值、步幅、步频、腰背伸展状态平均功率(AP)、腰背伸展状态平均功率(PT)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及腰背屈/伸比(F/E)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24周后观察组SF-36、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可缓解LDH术后疼痛,改善下肢步态,恢复腰椎功能及生物力学,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微创手术 腰椎运动链训练系统 常规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宗道然 周明丽 杨功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1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6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113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芪苈强心胶囊,6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SV)]和血流变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记录治疗过程中住院次数、累计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0.7%(49/54),高于对照组68.5%(37/5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CO、CI、SV显著增高,全血黏度、血浆黏度、HCT、ESR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CO、SV高于对照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SR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次数和累计住院时间分别为(0.9±0.2)次和(8.8±0.8)d,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4±0.3)次和(15.5±1.3)d。结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CHF伴糖尿病安全有效,且可改善患者血流变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糖尿病 芪苈强心胶囊 血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脑损伤继发革兰阴性菌肺炎的危险因素及经验性抗菌治疗药物的选择:回顾性病例-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升 杨金兰 +2 位作者 胡伟 刘如品 芦乙滨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38-1246,共9页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multi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MDRGNB)肺炎的危险因素,考察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NB)的菌种构成和耐药性,为经验性抗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multidrug-resist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MDRGNB)肺炎的危险因素,考察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 bacteria,GNB)的菌种构成和耐药性,为经验性抗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5月—2022年7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呼吸道GNB阳性情况,将继发GNB肺炎的患者纳入病例组,将无肺部临床感染指征或非GNB所致肺炎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于继发GNB肺炎的患者,依据病原菌耐药性将病例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即MDRGNB感染组和非MDRGNB感染组,形成病例-病例-对照的分组模式。对比病例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将差异显著的变量纳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筛选MDRGNB感染和非MDRGN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随后分别考察两个病例组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结果共纳入188例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13例,MDRGNB感染组48例,非MDRGNB感染组27例。多因素Logisic回归分析显示,亚低温治疗(OR=6.380,95%CI=1.838~22.146,P=0.004)是非MDRGN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亚低温治疗(OR=5.419,95%CI=2.030~14.465,P=0.001)、机械通气时长(OR=1.095,95%CI=1.003~41.196,P=0.043)和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OR=2.900,95%CI=1.137~7.397,P=0.026)是MDRGNB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非MDRGNB组共检出31株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45.16%)。MDRGNB组共检出55株病原菌,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32.7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非MDRGNB组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替卡西林/棒酸的敏感率低于80.00%,对其他抗菌药物敏感率均大于80.00%。MDRGNB组对米诺环素和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最高,分别为85.45%和100.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低于30.00%。结论亚低温治疗与非MDRGNB感染和MDRGNB感染相关,机械通气时长和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与MDRGNB感染相关。非MDRGNB感染组对大部分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对于MDRGNB感染患者,可考虑以米诺环素、替加环素或多黏菌素为基础的联合抗菌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革兰阴性菌 多重耐药菌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颈动脉血栓形成致血栓栓塞性脑梗死残疾等级评定1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红羽 刘凯 洪仕君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4,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王某,男,16岁,某年3月12日晚骑电瓶车行驶过程中被电杆拉线绊住颈部摔倒,当即感头痛。急诊入院后行头颅CT检查未显示明显异常,遂对颈部右侧创口行清创缝合术。3月14日20:00许,王某在洗手时晕倒,后感头晕、头疼,左侧肢... 1案例1.1简要案情王某,男,16岁,某年3月12日晚骑电瓶车行驶过程中被电杆拉线绊住颈部摔倒,当即感头痛。急诊入院后行头颅CT检查未显示明显异常,遂对颈部右侧创口行清创缝合术。3月14日20:00许,王某在洗手时晕倒,后感头晕、头疼,左侧肢体无力,被送入院治疗。1.2病史摘要某年3月14日21:00许王某至某医院就诊,血压16/11 kPa(120/82 mmHg),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动脉硬化史。专科检查:嗜睡,呼唤睁眼;两侧颈部对称,颈部右前有一挫裂创(已缝合),局部红肿、无渗出;左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创伤和损伤 颈动脉血栓 血栓栓塞 脑梗死 残疾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榄香烯乳对体外培养Tca-8113细胞放射增敏、细胞周期、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吴大鹏 姜睿斌 +3 位作者 赵德强 赵军方 王海斌 李新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417,共4页
目的:观察β-榄香烯乳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体外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集落形成法观察β-榄香烯乳对Tca-8113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对照组(0mg/L)、实验A、B组(40、60mg/L)细胞经β-榄香烯乳作用24h后,分别进... 目的:观察β-榄香烯乳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体外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集落形成法观察β-榄香烯乳对Tca-8113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对照组(0mg/L)、实验A、B组(40、60mg/L)细胞经β-榄香烯乳作用24h后,分别进行0、2、4、6、8Gy的剂量照射1min,14d后进行集落计数。对照组、实验组β-榄香烯乳作用Tca-8113细胞24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作用前后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Bcl-2、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2~8Gy照射后实验组(40、60mg/L)集落计数(个)分别为:(60.67±3.56)、(52.67±3.44);(50.00±2.45)、(49.39±6.15);(39.00±3.74)、(25.00±2.53);(31.00±2.37)、(13.00±2.00)。对照组(0mg/L)集落计数(个)为:(74.17±3.60)、(55.17±4.59)、(48.00±2.90)、(38.50±3.62)。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40、60mg/L)凋亡率分别为(10.00±4.95)%、(18.50±6.57)%,对照组为(0.42±0.33)%,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40、60mg/L)G2/M期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8.30±6.45)%、(30.90±7.94)%,对照组为(4.40±2.61)%,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β-榄香烯乳作用Tca-8113细胞后,凋亡抑制蛋白Bcl-2的表达减弱,凋亡促进蛋白Bax的表达增强,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β-榄香烯乳在低细胞毒性浓度下对Tca-8113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诱导凋亡和促使细胞G2/M期阻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乳 放射敏感性 舌鳞状细胞癌 凋亡 细胞周期 Bcl-2 BAX Tca-8113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20
14
作者 杨俊 张存泰 +4 位作者 王冠 王金丽 袁俊强 代运国 孙向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3499-350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1-9月在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术前行Allen试验均阳性,随机均分入桡动脉入路组(63例)或股动脉入路组(63例)。详细记录手术穿刺...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1-9月在我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6例,术前行Allen试验均阳性,随机均分入桡动脉入路组(63例)或股动脉入路组(63例)。详细记录手术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情况。结果:两组均成功手术,手术时间无差异,出现血管并发症11例(8.7%):桡动脉组2例(3.2%),股动脉组9例(14.3%),桡动脉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股动脉组低(P<0.05)、住院时间短、费用少(均P<0.01),住院时间与住院费用正相关(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入路行PCI较传统经股动脉入路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费用少、预后好,广泛普及可行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经桡动脉入路 血管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预后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俊 张存泰 +4 位作者 王冠 吴晓芬 钱锦 严金华 袁俊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294-4297,共4页
目的观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入院后均采用药物严格控制血压、心率,均符合腔内... 目的观察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近中期预后。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5例,入院后均采用药物严格控制血压、心率,均符合腔内修复治疗的指征,其中32例同意手术患者入选腔内修复治疗组(治疗组),13例拒绝腔内修复治疗的患者入选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病死率,随访36个月记录生存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为(22.6±12.2)d,长于对照组的(17.3±4.7)d(t=13.398,P=0.001)。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3.1%(1/32),低于对照组的30.8%(4/13)(χ2=9.989,P=0.001)。随访12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6.9%、53.8%;随访3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96.9%、30.8%。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3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6,P<0.01)。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夹层 支架 治疗结果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CT测量的腹部脂肪分布与血脂和血糖的关系 被引量:16
16
作者 娄路馨 王玲 +6 位作者 李娜 徐黎 邓薇 刘桐希 赵兴山 高兴军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04-1007,共4页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与血脂、血糖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0年于我院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患者277名,年龄范围14~90岁,中位年龄63岁。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测量脐水平层面VFA和SFA;同时获得患者静脉血... 目的探讨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和皮下脂肪面积(SFA)与血脂、血糖代谢水平的关系。方法 2010年于我院行腰椎定量CT(QCT)检查患者277名,年龄范围14~90岁,中位年龄63岁。使用QCT脂肪测量软件测量脐水平层面VFA和SFA;同时获得患者静脉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空腹血糖(FBG)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了使正常组和异常组年龄匹配,取年龄40岁及以上病例(246例),根据TC、TG、HDL-C、LDL-C、FBG结果的正常、异常,将VFA和SFA数据分组进行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计算全部病例(277例)正常、异常组VFA和SFA值的95%可信区间,并做VFA和SFA与各项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TC、TG、HDL-C、LDL-C正常、异常组间VFA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TG正常、异常组间SFA值有显著性意义(P<0.05)。VFA与TG、TC、FBG的相关性(r=0.247,0.326,0.190)大于SFA(r=0.210,0.151,0.111)。结论血脂代谢正常、异常人群腹部脂肪面积不同,异常人群大于正常人群。VFA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更大,其中TG为最明显相关因素。根据血糖、血脂异常组脂肪面积的95%可信区间可知,本组研究中,高血脂患者的VFA大于140.3 cm2,SFA大于187.2 cm2;高血糖患者的VFA大于140.5 cm2。腹脂面积临界值的确定还有待做更大样本的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脂肪 皮下脂肪 定量CT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免疫化学发光高灵敏检测人血清中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彦明 穆海贝 +4 位作者 王成全 陈永红 李福荣 王军华 程介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242-1244,共3页
A novel detection method of a tumor marker alpha-fetoprotein(AFP) in human sera via capillary(electrophoresis) immunoassay coupled with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CEIACL) was established.After a simple non-comp... A novel detection method of a tumor marker alpha-fetoprotein(AFP) in human sera via capillary(electrophoresis) immunoassay coupled with chemiluminescence detection(CEIACL) was established.After a simple non-competitive immunoassay procedure,seras were directly injected into capillary for electrophoresis with chemiluminescence reaction of luminol and H2O2 catalyzed by horseradish peroxidase and enhanced by(p-iodophenol).The detection limit(S/N=3) of AFP is 0.85 μg/L.The CEIACL method propose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AFP in human sera,which coincides with the results detected by Beckman automatic CL analyzer-access IA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检测 甲胎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灵敏测定人血液和血清中血红蛋白(英文) 被引量:5
18
作者 曹俊涛 王辉 +1 位作者 陈永红 刘彦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41-245,共5页
在碱性介质中,发现血红蛋白对luminol-hydrazine弱化学发光体系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法提出了luminol-hydrazine化学发光(FI-CL)测定血红蛋白的新方法,优化了化学发光检测条件和FI-CL系统的运行参数,考察了实际样品中可能含... 在碱性介质中,发现血红蛋白对luminol-hydrazine弱化学发光体系有显著的增强作用。结合流动注射法提出了luminol-hydrazine化学发光(FI-CL)测定血红蛋白的新方法,优化了化学发光检测条件和FI-CL系统的运行参数,考察了实际样品中可能含有的共存物质对血红蛋白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血红蛋白的线性范围为5.0×10-9~6.0×10-5 g·mL-1,检出限是5.8×10-10 g·mL-1(9.0×10-12 mol·L-1),分别对5.0×10-7和3.0×10-6 g·mL-1的血红蛋白标准溶液平行八次测定所得RSDs分别为1.6%和1.5%。将提出的方法成功用于人血液和血清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83.0%~101.0%范围。结合化学发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血红蛋白催化luminol-hydrazine化学发光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提出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无需标记、操作简便、快速、易实现自动化操作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血红蛋白 联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叶绿体的低温反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先文 李玲 +4 位作者 林阳阳 周棋赢 李先维 姚天泽 陈宏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6,共6页
低温冷冻是亚热带至寒带地区植物要经受的一种主要环境胁迫,而生活于这些地区的越冬植物经过长期进化已经产生了适应低温环境的策略。近年来人们从生理到分子的多个水平对植物适应低温环境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对低温的信号转导、冷诱导基... 低温冷冻是亚热带至寒带地区植物要经受的一种主要环境胁迫,而生活于这些地区的越冬植物经过长期进化已经产生了适应低温环境的策略。近年来人们从生理到分子的多个水平对植物适应低温环境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对低温的信号转导、冷诱导基因的类别和功能机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越冬植物细胞中叶绿体这一重要结构在低温下的生理活动特点和生存策略的认识还不多。搜集整理了近年来的研究文献中对叶绿体的低温损伤、低温信号转导和低温适应策略的资料,以期助力于该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体 冷冻损伤 冷驯化 低温信号转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表达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治国 周明锴 +4 位作者 秦胜利 李振锋 张献东 崔静 常卫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6-908,共3页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表达及二者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进展期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表达。结果:67例胃癌组织中OPN与...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骨桥蛋白(OPN)与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uPA)的表达及二者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7例进展期胃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表达。结果:67例胃癌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1%(47/67)、64.2%(43/67)。OPN与uPA的表达与肿瘤组织类型、临床病理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的分化程度无关(P>0.05)。胃癌组织中OPN与uPA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669,P<0.05)。结论:OPN、uPA蛋白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能够作为反映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评估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胃肿瘤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