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信路径损耗下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防碰防离编队控制
1
作者 杨海骄 刘安 何舒平 《自动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3-657,共15页
针对多智能体系统中邻居间通信存在通信路径损耗的情况,研究距离-变权重通信拓扑下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防碰防离编队控制问题,充分考虑通信路径损耗所引起的拓扑变化的不确定性和距离相关性、系统中未知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以及固... 针对多智能体系统中邻居间通信存在通信路径损耗的情况,研究距离-变权重通信拓扑下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固定时间防碰防离编队控制问题,充分考虑通信路径损耗所引起的拓扑变化的不确定性和距离相关性、系统中未知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以及固定时间收敛的控制性能要求等.为解决以上问题,首先结合通信理论中的通信损耗模型和数学图论知识,对通信路径损耗下的拓扑结构进行量化建模.其次,基于人工势场原理,设计一套新的预设时间防碰防离策略,以确保每个智能体在预设时间内离开碰撞与离群预警区,避免碰撞与离群现象.同时,提出一种新的具有自适应增益的分层滑模面结构,进一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在此基础上,结合自适应技术,构建一套自适应分层滑模固定时间防碰防离编队控制方案.所提方案不仅解决了系统本身以及通信路径损耗所引起的非线性动态耦合问题,而且保证了通信路径损耗情况下多智能体系统的编队任务在固定时间内完成,同时没有碰撞和离群现象.最后,给出严格的理论分析以及对比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智能体系统 通信路径损耗 预设时间防碰防离 分层滑模控制 固定时间编队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载波频谱分析的激光多普勒振动信号解调
2
作者 朱军 张明蔚 +3 位作者 施鹏磊 侯聪 李翔 俞本立 《量子电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5-353,共9页
激光多普勒振动测量多采用激光外差法,其解调过程中需采用正交混频、滤波、反正切等运算,过程较为复杂,硬件要求较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载波信号的频谱分析的方法,利用载波主频与振动信号引起的边频之间的强度关系,直接解析... 激光多普勒振动测量多采用激光外差法,其解调过程中需采用正交混频、滤波、反正切等运算,过程较为复杂,硬件要求较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多普勒载波信号的频谱分析的方法,利用载波主频与振动信号引起的边频之间的强度关系,直接解析出振动目标的振幅与频率信息,最大可检测量不受传统外差解调极限的限制。并通过仿真和实验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在与标准振动源的对标实验中,在距离振动目标17 m、振动目标频率范围为60 Hz~20 kHz的条件下,散射光信号实测幅值范围为21.44 pm~44.21μm,与参考值相比,展示出良好的一致性,表明本文所提频谱分析方法可应用于平稳振动信号的非接触远距离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测振 频谱分析 多普勒信号 相干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锥形多模干涉结构的紧凑型分束器
3
作者 陈宗胜 李志刚 +3 位作者 常亚婧 王亚辉 邓学松 刘丽萍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6-281,共6页
紧凑型光分束器对于提升集成光子系统性能或发展新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自成像理论,提出一种基于锥形多模干涉结构的紧凑型分束器。首先,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分束器的光学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将传输效率最大化后得到优化的结构参数为... 紧凑型光分束器对于提升集成光子系统性能或发展新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根据自成像理论,提出一种基于锥形多模干涉结构的紧凑型分束器。首先,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对分束器的光学性能进行模拟分析,将传输效率最大化后得到优化的结构参数为:锥形波导长度20μm,多模干涉波导长度3.8μm,间隙宽度0.50μm。然后对采用优化后的结构参数的分束器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1480 nm~1610 nm波长范围内,分束器2个分支的传输损耗优于−3.46 dB,并且2个分支之间的输出能量差小于0.1%。最后,对设计的器件进行加工和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1581 nm波长上,设计加工的分束器2个通道的损耗达到最小,分别为−2.31 dB和−4.83 dB。该器件结构简单,在集成度、设备制造和低成本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集成光子系统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分束器 锥形结构 多模干涉 光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拉克矩阵在超复数系下的关联性
4
作者 张玉贤 冯晓丽 +1 位作者 黄志祥 冯乃星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共11页
在超复数系下,重点研究狄拉克矩阵的导出以及其固有的关联性,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值验证.先从超复数中的四元数定义出发,结合实虚矩阵的表达方式,给出一种获取狄拉克矩阵的广义表示方法.基于对四元数情况下的狄拉克矩阵进行重点研究分析... 在超复数系下,重点研究狄拉克矩阵的导出以及其固有的关联性,通过计算机来进行数值验证.先从超复数中的四元数定义出发,结合实虚矩阵的表达方式,给出一种获取狄拉克矩阵的广义表示方法.基于对四元数情况下的狄拉克矩阵进行重点研究分析,给出一组实矩阵与超复数系的对应关系,探索性地对超复数系中的其他情形给予定性研究.通过二元数、八元数以及十六元数等情形的计算实例,进一步验证狄拉克矩阵在超复数系下关联性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复数 狄拉克矩阵 广义表示方法 计算实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响应宽光谱二维SnSe光电探测器
5
作者 曹璋钰 魏彬彬 +1 位作者 王所富 龙明生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5,共7页
红外光电探测器在热成像、光通信以及夜视相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然而,当前制作的红外光电探测器普遍面临低温操作、响应速度慢等问题.针对此问题,该文利用二维SnSe制作光电探测器并对该探测器的光电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室温环境下,... 红外光电探测器在热成像、光通信以及夜视相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然而,当前制作的红外光电探测器普遍面临低温操作、响应速度慢等问题.针对此问题,该文利用二维SnSe制作光电探测器并对该探测器的光电性能进行系统的研究.室温环境下,该探测器在波长为637nm可见光辐照下具有较高的光响应度以及超快的光响应时间,而且该探测器在波长为3250nm红外激光辐照下光响应度可达35mA·W-1,展现出优异的红外探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电探测器 快速响应 光响应度 光响应时间 Sn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itu Electrodeposition of FeCo-MOF on Au Ultramicroelectrode for Highly Sensitive Detection of Epinephrine
6
作者 Yan Chen Jian Shang +3 位作者 Si-Yu Wan Xiao-Tong Cui Zhong-Gang Liu Zheng Guo 《电化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4,共10页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nanostructures have emerged as a prominent class of materials in the advancement of electrochemical sensors.The rational design of bimetallic MOF-functionalized microelectrode is of importa...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nanostructures have emerged as a prominent class of materials in the advancement of electrochemical sensors.The rational design of bimetallic MOF-functionalized microelectrode is of importance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but still in great challenge.In this work,the bimetallic FeCo-MOF nanostructures were assembled onto a gold disk ultramicroelectrode(Au UME,5.2μm in diameter)via an in-situ electrodeposition method,which enhanced the sensitive detection of epinephrine(EP).The in-situ electrodeposited FeCo-MOF exhibited a character-istic nanoflower-like morphology and was uniformly dispersed on the Au UME.The FeCo-MOF/Au UME demonstrated excellent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n the detection of EP with a high sensitivity of 36.93μA·μmol^(-1)·L·cm^(-2)and a low detection limit of 1.28μmol·L^(-1).It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nonlinear diffusion of EP onto the ultra-micro working substrate,coupled with synergistical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bimetallic Fe,Co within MOF structure.Furthermore,the FeCo-MOF/Au UME has been successful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EP in human serum samples,yielding high recovery rates.These results not only contribute to the expansion of the research area of electrochemical sensors,but also provide novel insights and directions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MOF-based electrochemical sens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o-MOF Gold disk ultramicroelectrode In-situ electrodeposition Electroanalysis EPINEPHR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记忆增量学习的复合有源干扰识别
7
作者 吴振华 崔金鑫 +3 位作者 曹宜策 张强 张磊 杨利霞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8-200,共13页
非完备、高动态有源干扰对抗作战环境下,现阶段针对库内多类型单一有源干扰样本所优化训练的静态模型,在面对库外类型多样、参数多变、组合方式多元的复合干扰时,模型无法快速更新且难以应对测试样本数非均衡问题。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 非完备、高动态有源干扰对抗作战环境下,现阶段针对库内多类型单一有源干扰样本所优化训练的静态模型,在面对库外类型多样、参数多变、组合方式多元的复合干扰时,模型无法快速更新且难以应对测试样本数非均衡问题。针对此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零记忆增量学习的雷达复合有源干扰识别方法。首先,利用元学习训练模式对库内单一干扰进行原型学习,训练出高效的特征提取器,使其具备对库外复合干扰特征有效提取能力。进而,基于超维空间和余弦相似度计算,构建零记忆增量学习网络(ZMILN),将复合干扰原型向量映射到超维空间并存储,从而实现识别模型动态更新。此外,为解决样本数非均衡下复合干扰识别问题,设计直推式信息最大化(TIM)测试模块,通过在互信息损失函数中加入散度约束,对识别模型进一步强化训练以应对非均衡测试样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方法在非均衡测试条件下对4种单一干扰和7种复合干扰进行增量学习后,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3.62%。该方法通过对库内多类型单一干扰知识充分提取,实现对多种组合条件下库外复合干扰的快速动态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有源干扰 零记忆增量学习 非均衡 直推式信息最大化 复合干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D⁃STEM磁性测量Python程序包:功能介绍与应用
8
作者 程涛 贾英泽 +6 位作者 汪陆洋 刘杨瑞 裴旭东 刘畅 杜海峰 葛炳辉 宋东升 《电子显微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8-241,共14页
了解磁结构对于深入探究磁性材料中的磁行为及其相关现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四维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four⁃dimensional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4D⁃STEM)技术的出现,为定量分析磁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特别... 了解磁结构对于深入探究磁性材料中的磁行为及其相关现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四维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four⁃dimensional scann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4D⁃STEM)技术的出现,为定量分析磁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特别是通过精确定位衍射盘的位置,来解析磁场在纳米尺度上的分布情况。本文介绍了一款集成了多种衍射盘定位算法的Python程序包,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探讨了该程序包中核心算法的性能及其适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STEM 衍射盘定位 算法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纤麦克风频带扩展
9
作者 方健 甄胜来 +1 位作者 陈鑫 俞本立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45,共7页
光纤麦克风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能在复杂环境下拾取目标语音.然而,在采集语音过程中,光纤麦克风受响应带宽限制,出现了高频成分缺失情况,进而降低语音短时客观可懂度(short-time objective intelligibility,简称ST... 光纤麦克风具有体积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能在复杂环境下拾取目标语音.然而,在采集语音过程中,光纤麦克风受响应带宽限制,出现了高频成分缺失情况,进而降低语音短时客观可懂度(short-time objective intelligibility,简称STOI)和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简称SNR).将时间卷积模块(temporal convolutional module,简称TCM)引入Wave-U-Net,提出TCM_Wave-U-Net.在此基础上,提出频域卷积递归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简称CRN)与时域TCM_Wave-U-Net协同的网络(简称协同网络).实验结果表明:协同网络具有较强的泛化性和鲁棒性.该文研究结果为光纤麦克风的语音保真拾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麦克风 频带扩展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多尺度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高动态范围差分吸收成像光谱仪成像电路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煜 陆亦怀 +5 位作者 周海金 司福祺 刘国华 常振 林方 刘文清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17-2028,共12页
星载差分吸收成像光谱仪通常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探测地表反射光的光谱并根据特征气体的谱线吸收强度测量区域内某些痕量气体浓度。第一代星载差分吸收光谱仪受限于探测器性能等原因,探测的动态范围不大,造成暗背景下数据信噪比低,亮背... 星载差分吸收成像光谱仪通常运行于太阳同步轨道,探测地表反射光的光谱并根据特征气体的谱线吸收强度测量区域内某些痕量气体浓度。第一代星载差分吸收光谱仪受限于探测器性能等原因,探测的动态范围不大,造成暗背景下数据信噪比低,亮背景下像元饱和。随着更大阱深,更高速度的探测器出现,第二代高动态范围的差分吸收成像光谱仪得以实现。本文介绍了高动态范围的差分吸收光谱仪成像电路的研制过程,包括器件选型,电路方案及电路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重点讨论了高动态范围的实现,给出了单点测量值的概念,提出了最大单点测量值的计算公式,解释了最大单点测量值与动态范围的关系,并评估了探测器件的单点探测能力,同时规划了未来进一步提高动态范围的方法,从而为同类设备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分吸收光谱仪 CCD成像电路 高动态范围 卫星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可重构特征的轨道角动量天线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杰 胡俊 +3 位作者 张忠祥 沙威 黄志祥 吴先良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73-1185,共13页
轨道角动量(OAM)因其模式具有理论上无穷且正交互不干扰的特点,在扩展信道容量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优势,为解决日趋紧张的频谱资源提供了一种新型设计自由度。面对复杂多样的无线通信场景,设计具有可重构特征的OAM天线,是实现多模态复用、... 轨道角动量(OAM)因其模式具有理论上无穷且正交互不干扰的特点,在扩展信道容量方面展现出良好的优势,为解决日趋紧张的频谱资源提供了一种新型设计自由度。面对复杂多样的无线通信场景,设计具有可重构特征的OAM天线,是实现多模态复用、智能信息感知和人工智能天线的物理层基础。该文首先结合可重构天线实现机理,给出了OAM可重构天线设计的方法及具备的特点;然后,系统性综述了具有可重构特征的OAM天线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未来设计具有可重构特征的OAM天线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旋电磁波 轨道角动量天线 可重构 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光纤微震信号分类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姝 罗家童 +3 位作者 高雅 俞本立 张书金 甄胜来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5-142,共8页
微震监测技术可实时、精确给出岩体破裂或失稳的空间位置,已成为煤与瓦斯突出、隧道岩爆等灾害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地下工程中环境复杂,信号微弱难以有效辨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结合(T_CNN)的微震信号... 微震监测技术可实时、精确给出岩体破裂或失稳的空间位置,已成为煤与瓦斯突出、隧道岩爆等灾害预警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地下工程中环境复杂,信号微弱难以有效辨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将卷积神经网络与Transformer结合(T_CNN)的微震信号识别方法。利用光纤加速度传感器采集西部某隧道工程中的6种信号,将信号经过带通滤波降噪和傅里叶变换后输入模型进行训练和验证。利用模型中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基于Transformer对重点信息进行聚焦,通过多层感知机得出最终多分类结果。结果表明,基于T_CNN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98.09%,且收敛速度更快。相较于目前先进的残差神经网络来说,其准确率提高了6.2%,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分别提高了0.036、0.023和0.033,证实了该算法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优越性。此外,将光纤微震信号经过特征变换后输入到模型中,光纤微震信号的能量也能得到较为准确的估算,进一步验证了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微震信号 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分类识别 能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弧形边界在伴随变量法下的电磁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玉贤 朱海鸽 +2 位作者 冯晓丽 杨利霞 黄志祥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13-4521,共9页
电磁灵敏度分析是评估设计参数变化对电磁性能影响的一种方法,它通过计算灵敏度信息指导结构模型分析,以满足设计规范。商业软件在进行电磁结构优化设计时,常通过调整几何结构并使用传统算法,但这种方法计算耗时且资源占用大。为了提高... 电磁灵敏度分析是评估设计参数变化对电磁性能影响的一种方法,它通过计算灵敏度信息指导结构模型分析,以满足设计规范。商业软件在进行电磁结构优化设计时,常通过调整几何结构并使用传统算法,但这种方法计算耗时且资源占用大。为了提高模型设计的效率,该文提出一种稳定高效的处理方案,即伴随变量法(AVM),利用仅有2次算法模拟条件下,实现在参数变换上进行1~2阶灵敏度估计。当前AVM的绝大多数应用局限在矩形边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该文首次开拓性地将AVM拓展到弧形边界参数的灵敏度分析。基于固定的本构参数、频率依赖性目标函数以及瞬态脉冲函数的3种不同情形设计的条件,实现了对弧形结构的电磁灵敏度的高效分析。与有限差分方法(FDM)相比,该方法在计算效率上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该方法有效实施显著拓宽了AVM在弧形边界上的应用范围,可应用于等离子体模型的电磁结构、复杂天线模型的边缘结构等优化问题上。当计算资源较少的情况下,可满足电磁结构优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灵敏度分析 有限差分法 伴随变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激光测振应用的改进相位生成载波解调算法
14
作者 蒋翌超 顾劭傑 +4 位作者 张刚 许林广 葛强 吴许强 俞本立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6,共15页
为了解决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方案应用于激光测振技术时,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失真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相位生成载波解调算法。该算法采用低频、大幅值的相位调制和迭代重加权椭圆特殊拟合对两路含有非线性误差的正交信号进行校正以抑制非线性... 为了解决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方案应用于激光测振技术时,系统中存在的非线性失真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相位生成载波解调算法。该算法采用低频、大幅值的相位调制和迭代重加权椭圆特殊拟合对两路含有非线性误差的正交信号进行校正以抑制非线性失真。其中,低频相位调制由三角波信号驱动压电换能器生成,确保小信号情况下椭圆拟合结果的准确性。迭代重加权椭圆特殊拟合可以减小离群数据的影响并避免拟合结果退化为双曲线,具有精度高、鲁棒性好和计算效率高的优点。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相位生成载波解调算法可以有效抑制激光测振实验系统的非线性失真,在不同相位调制深度(0.8~3.4 rad)下解调信号的信纳比和总谐波失真稳定,对应的标准差分别为0.55 dB和0.03%。系统的响应线性度优于99.99%,动态范围可达103.9 dB@500 Hz,总谐波失真为1%且工作频宽为20~8000 Hz。与传统相位生成载波解调方案相比,该算法不仅显著抑制了非线性失真,还克服了椭圆拟合算法在小信号下无法工作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振技术 相位生成载波解调算法 低频调制 迭代重加权椭圆特殊拟合 非线性失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诱导晶化(MIC)模式非晶晶化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
15
作者 向斐斐 李傲 +3 位作者 范浩涵 林杨剑 程峰 葛炳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非晶晶化作为一种制备晶体材料的有效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采用金属诱导晶化(metal induced crystallization,MIC)法显著降低材料的晶化温度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为探究MIC模式下温度对金属催化剂扩散行为及晶化过程中材料结构... 非晶晶化作为一种制备晶体材料的有效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采用金属诱导晶化(metal induced crystallization,MIC)法显著降低材料的晶化温度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兴趣。为探究MIC模式下温度对金属催化剂扩散行为及晶化过程中材料结构变化的本征影响,本研究以金属Pt诱导非晶硅晶化为例,采用透射电镜结合原位热学研究方法,在原子尺度上直接观察MIC模式下非晶硅的晶化过程。结果显示在550℃下Pt/Si界面处产生了硅化物Pt_(2)Si等化合物,使得材料界面处出现明显的结构变化。而当温度升高至650℃时,Pt会以颗粒移动的形式发生扩散,且扩散过程中会发生明显的几何结构变化。Pt与非晶硅不同的扩散速度会导致界面处出现柯肯达尔孔洞而阻碍界面处两种材料的进一步扩散。当温度升高至700℃时,非晶硅发生晶化,且在此过程中Pt对非晶硅的晶化起了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射电镜 原位 MIC 非晶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小麦多生长阶段倒伏边界精准检测的分层交互特征金字塔网络 被引量:2
16
作者 庞春晖 陈鹏 +6 位作者 夏懿 章军 王兵 邹岩 陈天娇 康辰瑞 梁栋 《智慧农业(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128-139,共12页
[目的/意义]传统的小麦倒伏检测方法需要人工进行田间观测和记录,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小麦倒伏检测的需求。基于深度学习的小麦倒伏检测技术虽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但普遍局限于对小麦单一... [目的/意义]传统的小麦倒伏检测方法需要人工进行田间观测和记录,这种方法存在主观、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小麦倒伏检测的需求。基于深度学习的小麦倒伏检测技术虽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但普遍局限于对小麦单一发育阶段的倒伏识别,而倒伏可能发生在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不同时期倒伏特征变化复杂,这给模型特征捕捉能力带来考验。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多生育期小麦倒伏区域检测方法。[方法]用无人机采集小麦灌浆期、早熟期、晚熟期这三个关键生长阶段的RGB图像,通过数据增强等技术构建出多生育期小麦倒伏数据集。提出一种小麦倒伏提取模型Lodging2Former,该模型在Mask2Former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引入分层交互式特征金字塔网络(Hierarchical Interactive Feature Pyramid Network,HI-FPN),用于提高模型在复杂田间背景干扰下对于多个生长阶段小麦倒伏特征的捕捉能力。[结果和讨论]所提出的Lodg⁃ing2Former模型相较于现存的多种主流算法,如Mask R-CNN(Mask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OLOv2(Segmenting Objects by Locations,Version 2)以及Mask2Former,在平均精度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在阈值分别为0.5、0.75以及0.5~0.95的条件下,模型的mAP值分别达到了79.5%、40.2%和43.4%,相比Mask2Former模型,mAP性能提升了1.3%~4.3%。[结论]提出的HI-FPN网络可以有效利用图像中的上下文语义和细节信息,通过提取丰富的多尺度特征,增强了模型对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倒伏区域的检测能力,证实了HI-FPN在多生育期小麦倒伏检测中的应用潜力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深度学习 小麦倒伏检测 特征金字塔网络 Mask2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频带低损耗的五模腔体滤波器
17
作者 方欣 彭圆一 +1 位作者 武震天 杨利霞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75-980,共6页
为满足通信系统对于高通信容量和高传输效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低损耗宽频带腔体滤波器的设计方案。本设计采用金属矩形腔体作为谐振器,通过探针馈电和微扰金属柱同步激励单个谐振腔内五个谐振模式。同时改变馈电探针和金属柱的尺寸,可... 为满足通信系统对于高通信容量和高传输效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低损耗宽频带腔体滤波器的设计方案。本设计采用金属矩形腔体作为谐振器,通过探针馈电和微扰金属柱同步激励单个谐振腔内五个谐振模式。同时改变馈电探针和金属柱的尺寸,可进行多模式谐振频率与传输零点的调控,实现宽频带和高选择性的滤波通道,且高品质因数的矩形腔体保证了通带内的低损耗。基于HFSS的仿真优化,进行了实物加工和测量。实测结果表明:该滤波器在中心频率11.2 GHz处实现了36%的相对带宽,通带内平均损耗0.25 dB;靠近通带两侧的多个传输零点提高了通带选择性。本文提出的五模腔体滤波器电路,具有带宽宽、损耗低和通带选择性好的优势,适用于高性能的卫星和雷达通信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模谐振器 宽频带 低损耗 腔体滤波器 高通带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角度全向匹配吸收表面的成像暗室
18
作者 彭甜 杨利霞 周翔宇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986,共6页
为了满足微波逆散射成像测量实验对无散射空间环境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角度全向匹配吸收表面的微波成像暗室设计方案。根据电磁感应透明原理和等效媒质理论,将工作在正入射角度和某一斜入射角度的超薄电磁波吸收单元进行紧密、周期... 为了满足微波逆散射成像测量实验对无散射空间环境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双角度全向匹配吸收表面的微波成像暗室设计方案。根据电磁感应透明原理和等效媒质理论,将工作在正入射角度和某一斜入射角度的超薄电磁波吸收单元进行紧密、周期排列,通过调控其等效本构参数,实现双角度匹配吸收单元。在广泛采用的圆柱形微波成像测量架构中,根据固定位置发射天线辐射电磁波到暗室内壁的入射角度空间排布双角度吸收单元,实现直径仅6.9λ的微型微波成像暗室。仿真结果表明,在电磁波斜入射和正入射情况下,所构造成像暗室与完美匹配层之间的误差分别为4.63%和0.69%。基于成像暗室的实际实验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有效性。此微波成像暗室系统制作成本低廉,具有便携、稳定的特点,有望为地层地质勘探、岩心测量等实际工程领域的成像测量实验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成像 成像暗室 全向匹配 超薄 吸收表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体冰微观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
19
作者 王洪政 南鹏飞 +1 位作者 王立芬 葛炳辉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0-524,共25页
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都至关重要。作为水的固态形式,冰的结构研究对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和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相关自然现象的理解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由于氢键的影响冰的晶体结构非常复杂(仅目前发现就有二十种晶体相和三... 水是生命之源,对人类和整个生态系统都至关重要。作为水的固态形式,冰的结构研究对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和天体物理学等领域相关自然现象的理解有重要指导意义。然而,由于氢键的影响冰的晶体结构非常复杂(仅目前发现就有二十种晶体相和三种无定形相),且通常存在于低温和高压等极端环境,因此其结构研究一直都充满挑战。早期冰的结构研究主要通过谱学手段,如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中子衍射等,揭示了平均结构信息。随着显微成像技术的发展,如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人们对冰的结构研究已经进入到分子尺度。本文将简要归纳过去近20年晶体冰微观结构的研究进展,并探讨未来晶体冰结构研究的挑战与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方法加工图案化微透镜及其成像测试 被引量:7
20
作者 苏亚辉 秦天天 +1 位作者 许兵 吴东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29-2635,共7页
为改善以往图案化透镜加工工艺复杂、制造技术昂贵、图案设计方面有限制等缺点,本文将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应用于图案化微透镜的快速、高精度加工。通过球面波因子的变形设计了不同图案的微透镜,利用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 为改善以往图案化透镜加工工艺复杂、制造技术昂贵、图案设计方面有限制等缺点,本文将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应用于图案化微透镜的快速、高精度加工。通过球面波因子的变形设计了不同图案的微透镜,利用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技术在光刻胶样品中加工出图案化的微透镜,然后将光刻胶样品置于显影液中去除未聚合部分,得到图案化微透镜,最后对图案化微透镜进行成像测试和光强均一化分析。将LED光源分别置于不同图案微透镜的下方,光线透过图案化微透镜成功聚焦出光强一致的焦点图案。实验结果表明,使用飞秒激光双光子聚合加工可以实现灵活可控的3D图案化微透镜结构的加工,采用加工功率为7 mW,曝光时间为2 ms,扫描xy步距为0.5μm,z步距为0.8~1.5μm,不仅保证了微透镜结构表面光滑,而且实现了微透镜的快速加工。该技术在加工光学超材料、光学微器件、集成光学器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加工 飞秒激光 双光子聚合 微透镜 光刻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