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形态学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巴里坤湖浮游生物多样性比较研究
1
作者 刘昌财 韩家难 +3 位作者 王智超 王晨悦 史楠楠 穆罕默德·萨利姆·常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5年第5期9-18,共10页
高通量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淡水、海水等常见水体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但其在盐湖浮游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新疆巴里坤湖为对象,联合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形态学鉴定技术,对浮游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 高通量测序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淡水、海水等常见水体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但其在盐湖浮游生物多样性监测中的应用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以新疆巴里坤湖为对象,联合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形态学鉴定技术,对浮游生物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总计鉴定出10门110属的浮游生物,其中共有鉴定7门14属。在蓝藻门(原核浮游生物)中,通过形态学特征鉴定的物种中66.67%可被16S rDNA测序可检出;而经16S rDNA测序所获得的物种中有89.66%无法依据形态学鉴定方法识别。对于真核浮游生物而言,仅有14.04%的形态学鉴定物种可被18S rDNA测序检出,而18S rDNA测序所获物种中无法通过形态学方法鉴定的占63.64%;但是两种方法在优势物种的鉴定上存在一致性。其中,在浮游生物分类组成和相对丰度鉴定中高通量测序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鉴定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也存在部分类群无法鉴定的情况;而形态学鉴定耗时且容易遗漏小型物种。因此,建议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形态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全面准确地揭示盐湖浮游生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鉴定 高通量测序技术 浮游生物 16S rDNA 18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