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老化处理对小麦种子膜透性、发芽率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陈佳 孔治有 覃鹏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0-53,共4页
为探明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合适的老化处理条件,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对5个非糯小麦和5个糯小麦品系的种子在90%相对湿度和40、45、50、55、60℃条件下分别处理0、2、4、6和8d。结果表明,发芽率... 为探明糯小麦和非糯小麦种子在贮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及合适的老化处理条件,采用高温高湿人工加速老化方法,对5个非糯小麦和5个糯小麦品系的种子在90%相对湿度和40、45、50、55、60℃条件下分别处理0、2、4、6和8d。结果表明,发芽率随老化处理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种子渗出液电导率随处理时间延长逐渐上升,其中60℃效果最为显著;MDA含量随处理时间延长呈先降后升、最后降低的趋势。小麦种子在90%的相对湿度和55℃下处理具有最佳的老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种子 加速老化 膜透性 发芽率 丙二醛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破除休眠处理对小麦新种子POD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覃鹏 孔治有 +2 位作者 刘叶菊 陈佳 王硕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8,共4页
为研究不同方法破除休眠处理对小麦种子POD活性的影响,将新收获小麦种子用低温(2、4、6、8℃分别处理3、6、9、12 d)、H2O2(质量分数为0%、0.31%、0.63%、0.95%,在18、20、22℃下分别处理8、16、24 h)、GA3(质量分数为0、0.025‰、0.05... 为研究不同方法破除休眠处理对小麦种子POD活性的影响,将新收获小麦种子用低温(2、4、6、8℃分别处理3、6、9、12 d)、H2O2(质量分数为0%、0.31%、0.63%、0.95%,在18、20、22℃下分别处理8、16、24 h)、GA3(质量分数为0、0.025‰、0.050‰、0.075‰、0.1‰,在18、20、22℃下分别处理8、16、24 h)进行处理,并测定分析种子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小麦新种子时,处理时间对POD活性无显著影响;H2O2处理小麦新种子时,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POD活性呈显著降低趋势;各GA3处理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对照,各试验材料之间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POD活性 新种子 休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x基因对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覃鹏 孔治有 +2 位作者 刘叶菊 唐永生 杨俊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10,共5页
为研究Wx基因的缺失对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以8个Wx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在灌浆期的10、20、30和40 d取籽粒对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 为研究Wx基因的缺失对小麦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本试验以8个Wx小麦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在灌浆期的10、20、30和40 d取籽粒对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颗粒结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野生型的AGPase、SSS、GBSS和SBE活性在花后所有时期均最高(GBSS花后40 d除外,处于中间水平),而WxABD型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几乎在整个灌浆期均低于其余基因型,尤其是WxABD型的GBSS活性尽管也呈现先升高后降低、20 d左右达到高峰的趋势,但其升高或降低的幅度很小,其活性相对较为稳定。研究证明小麦Wx基因缺失对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影响较大,依次为Wx-D1>Wx-A1>WxB1;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在花后逐渐增加,以花后20 d最大,此后逐渐降低,到40 d达最低值;WxABD型缺失所有Wx基因,淀粉合成酶活性在花后各时期最低,其中GBSS活性远低于其余基因型且在花后各时期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淀 粉合成关键酶活性 Wx近等基因系 灌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和播期对藜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环秀菊 孔治有 +7 位作者 张慧 杨俊华 王倩朝 张平 刘俊娜 李莉 刘永江 覃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8-262,共5页
【目的】了解海拔、播期对藜麦品质指标合成和积累的影响。【方法】以"陇藜1号"为材料于2017年6月10日、9月10日、11月10日在云南省芒市市区(海拔916 m)和河心农场(海拔1800 m)分3期进行播种,收获后分别测定藜麦主要品质性状... 【目的】了解海拔、播期对藜麦品质指标合成和积累的影响。【方法】以"陇藜1号"为材料于2017年6月10日、9月10日、11月10日在云南省芒市市区(海拔916 m)和河心农场(海拔1800 m)分3期进行播种,收获后分别测定藜麦主要品质性状。【结果】在低海拔地区,温度越高,类黄酮、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E含量相对较低,表明这几种成分在高温条件下不利于合成和积累;总氨基酸、抗坏血酸、直链淀粉、矿质元素铁含量则相反,在20~25℃的温度条件下,积累较多;而可溶性糖、支链淀粉,矿质元素镁、锌和钙含量变化幅度不大,表明这5种品质指标的生物合成及积累对温度变化不敏感。在高海拔地区,大部分指标的生物合成和积累受播期的影响不大。【结论】高海拔地区最适宜藜麦生长,低海拔高温环境不利于藜麦生长发育。研究结果可为选择适宜的播期和种植海拔来改善藜麦营养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海拔 播种时期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