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蚕豆间作提高氮素吸收量的优势及其相关环境因子的贡献分析
1
作者 张晓怡 吴润娟 +4 位作者 杨欢 冯瑞 宋志姣 谢雯颖 任家兵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77,共8页
在明确间作作物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的基础上,探讨间作体系氮素的种间关系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贡献,为阐明间作养分高效利用优势提供一定数据支撑。通过两年(2021—202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不施氮(N0)、低氮(N1,N 90 kg/hm^(2))、常规施氮(... 在明确间作作物提高氮素吸收利用的基础上,探讨间作体系氮素的种间关系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贡献,为阐明间作养分高效利用优势提供一定数据支撑。通过两年(2021—202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在不施氮(N0)、低氮(N1,N 90 kg/hm^(2))、常规施氮(N2,N 180 kg/hm^(2))和高氮(N3,N 270 kg/hm^(2))4个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小麦蚕豆间作对氮素收获指数、系统氮素生产力及其氮素种间关系的影响,并基于ABT(aggregated boosted tree)和network分析,结合相关环境因子综合探讨其对间作促进氮素吸收利用的作用贡献。结果表明,与单作处理相比,两年的间作小麦氮素收获指数平均增幅5.30%,间作蚕豆显著性增加15.55%,间作体系的氮素系统生产力均值达到66.47 kg/hm^(2)。不同处理下小麦和蚕豆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氮素种间竞争,其相对种间竞争强度分别为-0.83和-0.73,其氮素种间相对关系指数范围分别为0.087~0.11(小麦)和0.047~0.12(蚕豆),体现出了不同程度的间作互利效应,较蚕豆而言,间作小麦氮素相对种间竞争力平均达到了0.43,表现出明显的种间竞争优势。对于土壤环境因子和氮素种间关系指标对氮素收获指数的贡献率,单作小麦和蚕豆的第一贡献因子均为速效钾和氮素相对种间竞争强度,间作小麦的第一贡献因子为碱解氮和氮素种间相对关系指数,间作蚕豆为碱解氮和氮素相对种间竞争强度。小麦蚕豆间作提高了氮素收获指数,在氮素种间竞争的同时保持了体系的氮素互补作用以及小麦的氮素竞争优势地位,并通过改善土壤碱解氮以及氮素种间相对关系指数等因子的相对贡献,稳定了间作体系的氮素系统生产力和氮素吸收利用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蚕豆间作 氮素收获指数 氮素种间关系 ABT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皮石斛多糖酶解及其在发酵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田田 董悦生 +3 位作者 侯洪波 王银波 胡玲辉 修志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42-149,共8页
紫皮石斛是云南龙陵特色药食同源资源,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多糖;石斛浸泡酒是当地特色产品,但存在酒中多糖溶解度低、功效成分不明确等问题。该文利用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及β-甘露聚糖酶对紫皮石斛多糖进行了水解,并以紫皮石斛酶解液为主... 紫皮石斛是云南龙陵特色药食同源资源,其主要有效成分是多糖;石斛浸泡酒是当地特色产品,但存在酒中多糖溶解度低、功效成分不明确等问题。该文利用纤维素酶、葡聚糖酶及β-甘露聚糖酶对紫皮石斛多糖进行了水解,并以紫皮石斛酶解液为主要原料,复配桑葚、枸杞和桂圆进行酵母发酵,制备成石斛保健酒。对石斛酒中多糖、有机酸、总酚及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进一步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经纤维素酶水解后紫皮石斛多糖的数均分子质量由7880 Da降至501 Da;酶解液中的多糖在15%(体积分数)以下的酒中基本都能保留,即便在50%的酒中酶解液多糖的含量也是原浆多糖的5.30倍;复配发酵石斛酒酒精度为10.9%vol,总多糖、黄酮和总酚含量分别为11.18、0.53、0.58 g/L,另含有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和乙酸等有机酸;发酵石斛酒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及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上述结果为复配发酵石斛酒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皮石斛 多糖 酶解 发酵酒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20年高黎贡山南段极端降水特性及演变趋势
3
作者 陈文华 张宁 +2 位作者 冯春红 赵伟华 杨敏 《长江科学院院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4-50,59,共8页
为揭示高黎贡山南段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强ENSO事件的关系,基于1981—2020年区域8个站点的日降水数据,采用创新趋势分析(ITA)、线性回归分析(LR)以及复合分析等方法,以海温异常指数(DMI、ONI)为支持,选取5个极端降水指数(EPI)进... 为揭示高黎贡山南段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强ENSO事件的关系,基于1981—2020年区域8个站点的日降水数据,采用创新趋势分析(ITA)、线性回归分析(LR)以及复合分析等方法,以海温异常指数(DMI、ONI)为支持,选取5个极端降水指数(EPI)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除最大连续干旱日数(CDD)显著增加外,大部分极端降水指标呈减少趋势,预示该地区存在干旱加剧的总体趋势,其中,东坡、西坡湿日总降水量(PTOT)减少幅度分别为39.9、46.1 mm/(10 a);最大连续干旱日数(CDD)增加幅度分别为3.9、0.7 d/(10 a);区域极端降水与大洋尼诺指数ONI存在弱到中等程度的关联,该关系主要表现为负相关,即ONI为正位相时,雨季降水更倾向为偏少(偏干)状态;在大尺度驱动因素的季节关联上,西、东坡流域略有差异。对前期和同期季节尺度ONI的跟踪将有助于对本地区极端降水变化作出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演变趋势 创新趋势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 复合分析 ONI 关联 高黎贡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趋势及驱动力
4
作者 金晓亮 孙慧兰 +3 位作者 叶茂 苏骅 杨涵 吴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5,共14页
伊犁河流域作为中亚保存最完好的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景观之一,其植被覆盖影响区域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集和像元二分模型、Hurst指数和BFAST模型对2001—2022年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和持续性进行分... 伊犁河流域作为中亚保存最完好的干旱半干旱区生态景观之一,其植被覆盖影响区域的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本文基于MODIS NDVI数据集和像元二分模型、Hurst指数和BFAST模型对2001—2022年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度(FVC)时空变化和持续性进行分析。结果得出:1)伊犁河流域近22年期间植被覆盖总体上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植被覆盖度为0.18,以较低植被覆盖为主。植被分布具有很大的空间差异性,上游和中游植被覆盖度明显高于下游区域。2)BFAST模型分析表明伊犁河流域植被覆盖增加和退化分别占比47.3%和52.7%,植被退化趋势略微高于植被增长趋势;Hurst指数表明未来植被呈正向增加趋势和逆向减少趋势分别占比62.42%和16.84%。BFAST模型和Hurst指数耦合叠加17种结果分析得出植被覆盖未来趋势,总体上呈正向增加趋势(65.22%)占比大于逆向减少(15.07%)和占比19.71%的区域无法预测(不确定)。整体上未来植被呈正向增加趋势。3)基于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表明,整个流域降水和气温对植被覆盖影响最大,对于各个子区域而言,上游地区地形以河谷为主,主要影响因子为海拔高低,中游地区以气温和GDP两个因素为主,下游地区以气温和降水为主。本文研究结果对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平衡和未来植被变化趋势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像元二分模型 HURST指数 BFAST模型 伊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草精油的抑菌稳定性和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丽华 徐海涵 +1 位作者 李德艳 陈文华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9-186,共8页
目的:研究柠檬草精油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并讨探加工储藏条件对其抑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成分,滤纸片法测定精油的抑菌活性以及温度、紫外线、pH和CaCl_(2)对抑菌活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柠檬草精油的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并讨探加工储藏条件对其抑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精油,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成分,滤纸片法测定精油的抑菌活性以及温度、紫外线、pH和CaCl_(2)对抑菌活性的影响,采用ABTS^(+)·、DPPH·、O_(2)^(−)·清除率和Fe^(3+)还原力评估抗氧化活性。结果:柠檬草精油中共鉴定出49种化合物,含量大于1%的有12种,占总成分的88.11%,主要成分为香叶醛(26.73%)、橙花醛(18.57%)和β-月桂烯(9.30%)。柠檬草精油对3种常见腐败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25.43±0.24 mm)显著(P<0.05)高于大肠杆菌(23.54±0.67 mm)和枯草芽孢杆菌(18.33±0.03 mm)。柠檬草精油具有良好的紫外稳定性,温度和pH对精油的抑菌效果影响较大,低温和酸性条件下其抑菌活性较强,CaCl_(2)可增加柠檬草精油的抑菌效果。柠檬草精油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对ABTS^(+)·、DPPH·、O_(2)^(−)·的清除能力和Fe^(3+)的还原能力随着精油浓度升高显著增强(P<0.05),对ABTS^(+)·、DPPH·、O_(2)^(−)·的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分别为4.36、7.09、3.13 mg/mL,是抗坏血酸的6.92、10.58和5.05倍。结论:柠檬草精油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和抗氧化活性,在储藏和加工过程中应避免高温和碱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草精油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稳定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野生美网柄牛肝菌的菌丝分离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余丽 晏爱芬 王朝芳 《食用菌》 2017年第4期20-23,共4页
研究成功分离出野生牛肝菌菌丝,同时在培养基中已有组织分化。菌丝经ITS鉴定为美网柄牛肝菌(Boletus reticulatus Schaeff.),也即同物异名的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subsp.reticulatus(Schaeff)Konr.];最适培养基:黄豆粉培养基(葡萄... 研究成功分离出野生牛肝菌菌丝,同时在培养基中已有组织分化。菌丝经ITS鉴定为美网柄牛肝菌(Boletus reticulatus Schaeff.),也即同物异名的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 subsp.reticulatus(Schaeff)Konr.];最适培养基:黄豆粉培养基(葡萄糖20g,KH_2PO_4 1g,酵母膏7g,黄豆粉3g,MgSO_4·7H_2O 0.5g,MnSO_4·H_2O 0.5g,琼脂20g,H_2O 1000mL)。最适培养温度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山 野生美网柄牛肝菌 菌丝 分离 ITS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提取方法对清香木果实精油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杨丽华 黄绍仙 +1 位作者 汪建云 宋志姣 《保鲜与加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4-91,共8页
为明确提取方法对清香木果实精油成分及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USD)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SD)提取精油,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法和自由基清... 为明确提取方法对清香木果实精油成分及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USD)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SD)提取精油,通过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测定精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滤纸片法和自由基清除法检测抑菌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两种精油的主要成分均为(+)-α-蒎烯,USD提取的精油中相对含量较高,为55.21%。MSD提取的精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强于USD提取的精油,其对3种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5、50、50 mg/mL。两种精油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MSD提取的精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USD提取的精油对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阳离子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以及对Fe^(3+)还原能力较强。两种方法提取的清香木果实精油均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氧化活性,可作为抑菌剂和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木 精油 提取方法 化学成分 抑菌活性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腾冲姜黄精油的成分及其对变异链球菌抑菌机理的初探
8
作者 杨晓娜 徐玲 +2 位作者 李田 张翼飞 陈自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07-114,共8页
考察腾冲姜黄精油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活性,探讨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理。采用GC-MS技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对其精油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用不同浓度精油处理变异链球菌,观察处理前后变异链球菌的微观形态、表面电荷、细胞膜完... 考察腾冲姜黄精油对变异链球菌的抑菌活性,探讨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及可能的作用机理。采用GC-MS技术,结合Kovats保留指数对其精油主要成分进行分析,用不同浓度精油处理变异链球菌,观察处理前后变异链球菌的微观形态、表面电荷、细胞膜完整性、电导率各层面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姜黄精油主要成分有α-姜黄烯、α-姜烯、β-红没药烯、β-倍半水芹烯、芳姜黄酮、姜黄酮和β-姜黄素。其精油对变异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0.25 mg/mL,最小杀菌浓度为0.50 mg/mL。在培养基中加入最低抑菌浓度的姜黄精油后,变异链球菌的生长被完全抑制,部分菌体细胞膜破裂,细胞内物质流出,表面电荷减少,部分变异链球菌细胞受损,电导率在0~4 h有较升高的趋势,在4~8 h升高较缓慢,而在培养基中加入最小杀菌浓度的姜黄精油后,变异链球菌生长已停滞,甚至杀死,细胞群粘连在一起,菌体的稳定性变差,所有菌体细胞膜都被破坏,细胞内部的离子被释放至菌体外部环境,电导率的显著提升,从而导致细胞死亡,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精油具有抑制变异链球菌的作用。研究结果为姜黄精油防治龋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精油 变异链球菌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距翠雀花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9
作者 余榕 林志达 何健民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65-469,共5页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直距翠雀花(Delphinium orthocentrum Franchet)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直距翠雀... 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和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直距翠雀花(Delphinium orthocentrum Franchet)的生物碱类成分进行分离与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直距翠雀花的全草分离和鉴定了9个生物碱类成分,包括7个牛扁碱型C19-二萜生物碱:swinanine A(1)、deacetylswinanine A(2)、tatsiensine(3)、elasine(4)、6-deoxydeltaline(5)、grandifloline C(6)、牛扁碱(7),1个阿朴菲类异喹啉生物碱:木兰碱(8),和1个酰胺化合物2-(acetylamino)benzoic acid,methyl ester(9)。其中化合物3~9首次从该种中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距翠雀花 毛茛科 二萜生物碱 阿朴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烟粉虱种群动态及空间分布 被引量:6
10
作者 窦文珺 羊绍武 +3 位作者 柳青 吕建文 张晓明 陈国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470-2479,共10页
【目的】明确烟粉虱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的发生情况及空间分布特点,为制定烟粉虱的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流域范围内的番茄种植区中选取城郊、花卉、河流和山地4种不同类型农业种植环境,采用五... 【目的】明确烟粉虱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的发生情况及空间分布特点,为制定烟粉虱的生态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云南省昆明市滇池流域范围内的番茄种植区中选取城郊、花卉、河流和山地4种不同类型农业种植环境,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番茄地烟粉虱种群密度及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系统调查,利用四分位法分析烟粉虱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中的发生情况,运用聚集度指标、Iwao回归模型和Taylor幂法则分析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种群在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的空间分布型,并利用种群聚集均数分析其聚集原因。【结果】花卉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种群密度最小;河流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成虫和若虫的种群密度最大,主要发生期的种群密度成虫为32.47头/叶,若虫为49.42头/叶。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种群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烟粉虱周围环境中作物和非作物生境等综合因素引起。在烟粉虱的主要发生期,4种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主要分布在番茄地的边缘区域;烟粉虱成虫在番茄植株的上部叶片分布最多,中部叶片次之,下部叶片最少;烟粉虱若虫在番茄植株上总体表现为中部叶片分布最多,下部叶片次之,上部叶片最少。【结论】不同农业种植环境番茄地中烟粉虱种群均呈聚集分布,聚集原因主要由周围环境中作物和非作物生境等综合因素引起。显花植物种植比例较高的花卉农业种植环境类型对烟粉虱的自然调控作用较好,合理布局农业种植环境如增加显花植物的种植比例可有效抑制烟粉虱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粉虱 番茄 种植环境 种群密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山地城市水源涵养功能研究——以保山市为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文华 徐娟 李双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53-1160,共8页
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利用CHELSA全球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数据(900 m分辨率)以及MOD17A3 NPP数据和HWSD-V1.2土壤数据,基于Budyko水平衡模型,定量地评估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水源涵养量空间分布主要... 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利用CHELSA全球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数据(900 m分辨率)以及MOD17A3 NPP数据和HWSD-V1.2土壤数据,基于Budyko水平衡模型,定量地评估区域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分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水源涵养量空间分布主要受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影响,其中高黎贡山的阻隔对水汽分布起重要作用;不同地类的单位水源涵养量和总水源涵养量排序均为森林>灌草地>耕地>水域>建设用地。森林的保护和维持对区域水源涵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研究区水源涵养极重要区占市域面积的14%,且集中于高黎贡山西侧,东侧大部分区域水源涵养能力较弱,水资源涵养功能维持的压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山地城市 气候变化 土地覆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地区12个桑树品种(系)的综合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宋志姣 甘春雁 +6 位作者 李德焕 樊金欣 肖祥飞 周艺垠 范国明 杨丽莎 杨钧林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9-177,共9页
【目的】了解保山地区桑树种质资源的品质特征,以筛选出能适于当地种植的以桑叶为保健品生产原料的优良桑树品种。【方法】以12个不同品种的桑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幅、叶长、10片叶的总质量、叶片与叶幅的比值等表型性状指标... 【目的】了解保山地区桑树种质资源的品质特征,以筛选出能适于当地种植的以桑叶为保健品生产原料的优良桑树品种。【方法】以12个不同品种的桑树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幅、叶长、10片叶的总质量、叶片与叶幅的比值等表型性状指标及叶片中多糖、黄酮、总酚、1-脱氧野尻霉素、白藜芦醇等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并采用方差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综合指数选择法对叶用不同桑树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2个品种桑树叶片各个表型性状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育711号’的叶幅、叶长和10片叶的总质量分别为17.49 cm、22.77 cm和96.40 g,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台湾长果’叶片的长幅比最大,为1.80。‘粤葚大十’的多糖含量最高,为12.58%;‘龙桑’的黄酮含量最高,为31.44 mg/g;‘一串红’的总酚、白藜芦醇含量均最高,分别为46.32、0.07 mg/g;‘黑珍珠’的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最高,为9.92 mg/g。综合排名为:‘黑珍珠’>‘一串红’>‘龙桑’>‘白珍珠’>‘红果2号’>‘白玉王’>‘台湾长果’>‘粤葚大十’>‘四季果’>‘育711号’>‘农桑14号’>‘农桑8号’。【结论】‘黑珍珠’和‘一串红’这2个品种的表现均较好,其中‘黑珍珠’桑叶的黄酮、1-脱氧野尻霉素含量均较高;‘一串红’的总酚和白藜芦醇含量均相对较高。这2个品种适宜作为优良的叶用种质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资源评价 表型性状指标 生物活性成分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不同烤烟品种对斜纹夜蛾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勇辉 雷婷 +4 位作者 徐元昌 赵明富 严乃胜 柳青 唐国文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36,共6页
明确取食不同烤烟品种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在室内分别用5种烤烟品种叶片(云烟87、0790A、GH、TW48、TW53)饲养斜纹夜蛾,测定其5龄幼虫体内保护酶(CAT、POD、SOD)及解毒酶(Car E、GSTs、CYP... 明确取食不同烤烟品种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幼虫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在室内分别用5种烤烟品种叶片(云烟87、0790A、GH、TW48、TW53)饲养斜纹夜蛾,测定其5龄幼虫体内保护酶(CAT、POD、SOD)及解毒酶(Car E、GSTs、CYP450)活性,并分析不同烤烟品种次生代谢物及营养物质含量与斜纹夜蛾幼虫体内酶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烤烟品种中TW48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最低,0790A叶片单宁、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均为最高;其中单宁含量是TW53叶片的1.60倍,类黄酮含量是GH叶片的1.37倍。取5个烤烟品种的叶片喂养斜纹夜蛾幼虫至5龄后体内CAT、POD、SOD、Car E、GSTs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取食烤烟品种0790A叶片后体内CAT、POD和SOD活性最高,取食烤烟品种TW48叶片后体内CAT、POD、Car E、GSTs活性最低,而取食不同烤烟品种叶片后的幼虫CYP450活性则无显著性差异。可见,取食次生物质含量不同的烤烟品种叶片物会使斜纹夜蛾体内保护酶和解毒酶活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烤烟 次生代谢物物质 保护酶 解毒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荟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余榕 林志达 何健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1-1106,共6页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方法等对阿福花科(Asphodelaceae)植物芦荟Aloe vera(L.)Burm.f.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学技术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芦荟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3个色原酮:5-(S-2...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方法等对阿福花科(Asphodelaceae)植物芦荟Aloe vera(L.)Burm.f.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学技术对所分离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从芦荟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3个色原酮:5-(S-2’-oxo-4’-hydroxypentyl)-2-hydroxymethylchromone(1)、5-(4E-2’-oxopentenyl)-2-hydroxymethylchromone(2)、5-(2-oxopentyl)-2-hydroxymethylchromone(3),1个酚酸:咖啡酸(4),6个蒽醌:大黄素(5)、大黄酚(6)、芦荟大黄素(7)、大黄素-8-β-D-吡喃葡萄糖苷(8)、芦荟苷A和B(9和10),1个香豆素:好望角芦荟内酯(11)和1个氧杂苯并吡喃类成分:8-hydroxy-2-(2-hydroxypropyl)-7-acetyl-1-oxaphenalene(12)。其中,咖啡酸(4)和氧杂苯并吡喃类成分(12)首次从芦荟属植物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阿福花科 色原酮 蒽醌 氧杂苯并吡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烤烟根际磷库特征及其对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响应
15
作者 李蔓 吴润娟 +3 位作者 闫茂恒 谢雯颖 宋志姣 任家兵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7-143,共7页
为综合分析烤烟根际土壤磷库特征及其对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响应,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烤烟产量、产值、不同等级烤烟比例以及根际土壤磷库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烤烟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以及不同形... 为综合分析烤烟根际土壤磷库特征及其对有机无机肥配施的响应,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烤烟产量、产值、不同等级烤烟比例以及根际土壤磷库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提高了烤烟的产量、产值、上等烟比例以及不同形态的磷组分含量。与常规施肥(处理2)相比,化肥减量20%配施有机肥(处理3)、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4)以及化肥减量30%配施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处理5)的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平均显著增加了30.00%、59.57%和82.42%,活性磷、中活性磷、稳定性磷以及难溶性磷含量平均显著增加了48.36%、67.15%、16.51%和12.46%,其中活性磷对烤烟产量的形成贡献最大,占到了所有磷组分可解释量的68.23%,以树脂磷Resin-Pi为首要贡献因子,占到了活性磷组分可解释量的68.70%,其次为17.30%的活性磷NaHCO_(3)-Pi和14.10%的活性磷NaHCO_(3)-Po,特别是处理4,各磷组分含量最高,显著增加烤烟产量、产值和上等烟比例的同时,显著降低了中下等烟比例,体现出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的明显产量优势和减肥增效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无机肥配施 烤烟 根际 磷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果实不同发育阶段品质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志姣 梁凤鸣 +2 位作者 章金龙 黄佳聪 李晓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5-261,共7页
为了解余甘子果实品质随果实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两个余甘子品种为研究材料,于4个不同发育阶段(7月16日、9月1日、10月15日、11月30日)分别采集两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其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总酸、总... 为了解余甘子果实品质随果实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以‘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两个余甘子品种为研究材料,于4个不同发育阶段(7月16日、9月1日、10月15日、11月30日)分别采集两个品种的果实测定其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食率、总酸、总糖、维生素C、单宁酸、多酚和没食子酸含量等指标,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基于各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各发育阶段果实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适宜采收期。结果表明,同品种余甘子所测定的品质指标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极显著(P<0.01)。各个指标在果实发育趋向成熟的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因指标而异,总酸、总糖、维生素C和多酚含量随着果实不断发育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余甘子的总糖和多酚相关系数最高,均在0.9以上。基于所有品质指标测定及分析结果,认为10月15日左右为两个品种余甘子果实的最佳采收期,此时采摘的‘高黎贡山’和‘保山2号’余甘子总酸、维生素C、总糖、单宁酸、多酚含量均最高,‘高黎贡山’的可溶性固形物和‘保山2号’的没食子酸含量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实发育阶段 果实品质 综合评价 果实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甘子果汁加工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宋志姣 闭金贵 +2 位作者 李如霞 李悦 黄佳聪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6-30,36,共6页
为研制余甘子果汁饮料,以余甘子果实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余甘子果汁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汁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果肉与水质量比)1∶2(g/g),甜菊糖苷添加量0.080 g/100 g,果胶酶添加量0.03 g/100 g,均质时间60 s,... 为研制余甘子果汁饮料,以余甘子果实为试材,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余甘子果汁加工工艺。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汁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果肉与水质量比)1∶2(g/g),甜菊糖苷添加量0.080 g/100 g,果胶酶添加量0.03 g/100 g,均质时间60 s,采用该工艺制得的余甘子果汁感官评分最高(88.07分),单宁含量2.39 mg/L,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3.37%,没食子酸含量1.401 mg/mL。饮料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数、霉菌菌落数均符合国家标准。果汁颜色呈淡黄色,无明显沉淀,带有余甘子的清香,并可保留余甘子特有的回甘特性和风味,口感醇厚,酸涩味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果汁饮料 天然甜味剂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怒江干热河谷木棉种子大小的变异格局
18
作者 陈凯 杨艳 +2 位作者 徐玲 赵永福 张宏玉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3,共6页
为揭示怒江干热河谷木棉种子大小的变异格局,在该气候区的不同生境采集木棉种子,测定种子生物量、直径用于量化种子大小,并借助回归模型分析种子大小随环境梯度的变化。结果显示:(1)在怒江干热河谷,木棉种子大小呈正态分布;(2)在不同干... 为揭示怒江干热河谷木棉种子大小的变异格局,在该气候区的不同生境采集木棉种子,测定种子生物量、直径用于量化种子大小,并借助回归模型分析种子大小随环境梯度的变化。结果显示:(1)在怒江干热河谷,木棉种子大小呈正态分布;(2)在不同干热区,种子大小依次为轻度干热区﹥中度干热区﹥重度干热区;(3)木棉种子随海拔升高而呈变小的趋势;(4)木棉种子大小的变异性随海拔(或干旱强度)上升不断减小。结论表明,木棉种子大小受到水热条件的选择压力,在稳定的水热环境中木棉种子更大,其大小的变异性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干热河谷 木棉 种子大小变异 干热区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pH敏感性石斛花色苷/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
作者 李晓娇 岳瑞凯 +2 位作者 侯洪波 章金龙 宋志姣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28-139,共12页
目的制备具有一定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抗氧化活性的pH敏感性包装膜。方法以壳聚糖(CS)为基材,铁皮石斛花色苷(DOA)和紫皮石斛花色苷(DDA)为添加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铁皮石斛花色苷-壳聚糖复合膜(DOA-CS)和紫皮石斛花色苷-壳聚糖复合... 目的制备具有一定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抗氧化活性的pH敏感性包装膜。方法以壳聚糖(CS)为基材,铁皮石斛花色苷(DOA)和紫皮石斛花色苷(DDA)为添加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铁皮石斛花色苷-壳聚糖复合膜(DOA-CS)和紫皮石斛花色苷-壳聚糖复合膜(DDA-CS)。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复合膜进行表征;研究DOA和DDA的质量分数对复合膜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复合膜对不同pH值的颜色响应考察其pH敏感性。结果DOA和DDA的添加显著改善了壳聚糖膜的力学性能、阻隔性能和热稳定性,特别是当2种花色苷添加量达到10%时,复合膜展现出最优的拉伸强度和较低的水蒸气透过率。在200~300nm内,复合膜均具有较好的紫外光阻隔能力。复合膜的抗氧化试验显示,添加DOA和DDA能显著提高膜的抗氧化能力,且DOA-CS的抗氧化能力优于DDA-CS的。此外,复合膜还表现出良好的pH敏感性,能够随pH值的变化而改变颜色,这为食品包装提供了潜在的新功能。结论DOA-CS和DDA-CS复合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作为食品包装材料,还可以作为食品新鲜度的指示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紫皮石斛 花色苷 壳聚糖 复合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及时空格局特征 被引量:43
20
作者 赵兴国 潘玉君 +4 位作者 丁生 刘树芬 段如婷 魏群 苏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96-204,共9页
为了揭示中国省域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其时空格局特征。该研究运用基于"国家公顷"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数,对中国31个省区1998-2008年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借助ArcGIS 10.0软件平台,绘... 为了揭示中国省域尺度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及其时空格局特征。该研究运用基于"国家公顷"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构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系数,对中国31个省区1998-2008年土地利用可持续状态进行综合评价,借助ArcGIS 10.0软件平台,绘制出研究期内中国土地利用可持续程度的空间格局地图,并以此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从时序变化特征看,各地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总体偏低且出现不同程度的赤字现象,近71%的省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呈上升态势但增速不平衡,部分省区变动幅度较大;从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看,土地可持续利用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局部省区虽有变化,但总体格局变幅较小,土地利用处于Ⅱb、Ⅲc、Ⅲb的省区分别下降了4、6和13个百分点,而处于Ⅲa的省区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上升的省区中大都为中西部地区,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且呈良性演变趋势;人均生态足迹的本底基数较大,且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变化率相差较小是导致土地利用产生赤字的主要因素,人口较快增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贸易和区域互补可为减少或消除土地利用产生的赤字提供重要的解决路径。该研究可为中国省域尺度土地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战略、政策与对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生态 可持续性评价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